[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15639303U - 载具及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载具及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9303U
CN215639303U CN202121483119.0U CN202121483119U CN215639303U CN 215639303 U CN215639303 U CN 215639303U CN 202121483119 U CN202121483119 U CN 202121483119U CN 215639303 U CN215639303 U CN 215639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pushing
piece
abut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31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31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9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9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9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载具及检测系统。其中,载具包括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活动连接于第一零部件的第二零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二零部件和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一间隙,或带动第二零部件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得第二零部件和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二间隙。夹持组件固定第一零部件后,驱动组件动作,使得产品呈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的一者,检测完成后,驱动组件动作,使得产品呈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的另一者。本申请提供的载具,能够自动化地使得产品先后呈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以及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载具及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具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上,在对产品间隙进行检测时,通常将产品固定于载具上,使得间隙呈现出来,通过检测设备对产品间隙拍照,依据获得的图片计算出间隙大小。
在一些场景中,需要对产品的两个相关的间隙进行检测。两个相关的间隙指:不能同时呈现出来的两个间隙。下面对该产品举例说明。图1和图2分别是待检测的产品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中所示的产品为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盒子。该产品1包括通过铰接轴103铰接的第一零部件101和第二零部件102。在铰接轴103的轴向,第一零部件101和第二零部件102能够相对移动。在图2中,第二零部件102相对第一零部件101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二者之间产生第一间隙105,第二零部件102相对第一零部件101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二者之间产生第二间隙106。该第一间隙105和第二间隙106即为上述的相关的间隙。
目前,对产品的两个相关的间隙进行检测时,需要将产品分别在载具上装夹两次,以分别呈现两个间隙。这样会降低自动化水平以及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载具及检测系统,能够在对产品的两个相关的间隙进行检测时,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载具,包括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活动连接于第一零部件的第二零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二零部件和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一间隙,或带动第二零部件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得第二零部件和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推抵件、第二推抵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推抵件和第二推抵件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推抵件连接,第一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推抵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推抵件从一侧推抵第二零部件,进而使得第二零部件和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一间隙。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推抵件连接,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二推抵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得第二推抵件从相对的另一侧推抵第二零部件,进而使得第二零部件和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二间隙。其中,第一推抵件和第二推抵件中的一个推抵第二零部件时,另一个不推抵第二零部件。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件、第一驱动器和第一弹性件。第一移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移动件移动。其中,第一推抵件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第一移动件,第一弹性件用于在第一推抵件推抵第二零部件时,对第一推抵件施加一弹力,以使得第一推抵件弹性抵压于第二零部件。和/或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移动件、第二驱动器和第二弹性件。第二移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移动件移动。其中,第二推抵件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第二移动件,第二弹性件用于在第二推抵件推抵第二零部件时,对第二推抵件施加一弹力,以使得第二推抵件弹性抵压于第二零部件。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挡件。第一固定件设置于第一移动件。第一抵挡件设置于第一移动件。其中,第一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第一推抵件和第一固定件,第一抵挡件用于在第一方向与第一推抵件相抵触。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挡件。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第二移动件。第二抵挡件设置于第二移动件。其中,第二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第二推抵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二抵挡件用于在第一方向与第一推抵件相抵触。
进一步地,第一推抵件的数量为多个。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件和第一驱动器。第一移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移动件移动。其中,每一个第一推抵件设置于第一移动件。和/或
第二推抵件的数量为多个。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移动件和第二驱动器。第二移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移动件移动。其中,每一个第二推抵件设置于第二移动件。
进一步地,夹持组件包括基座、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和第三驱动器。基座具有承载表面,承载表面用于承载第一零部件。第一限位件凸设于承载表面。第二限位件凸设于承载表面。第一活动件在第二方向滑动配合于基座,并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一限位件。第二活动件在第三方向滑动配合于基座,并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二限位件。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二活动件与第一活动件传动配合,以能够同步运动。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活动件或第二活动件移动。
进一步地,夹持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用于对第一活动件施加一弹力,以使得第一活动件接近第一限位件,进而使得第一活动件弹性抵压第一零部件。第四弹性件用于对第二活动件施加一弹力,以使得第二活动件接近第二限位件,进而使得第二活动件弹性抵压第一零部件。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活动件远离第一限位件,或用于驱动第二活动件远离第二限位件。
进一步地,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中的一者具有斜面,斜面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夹持组件包括转轮。转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中的另一者,转轮与斜面相抵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载具、输送装置和检测装置。输送装置用于沿预定路径输送载具。检测装置对应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载具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检测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载具包括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活动连接于第一零部件的第二零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二零部件和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一间隙,或带动第二零部件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得第二零部件和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二间隙。夹持组件固定第一零部件后,驱动组件动作,使得产品呈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的一者,检测完成后,驱动组件动作,使得产品呈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的另一者。本申请提供的载具,能够自动化地使得产品先后呈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以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中待检测的产品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产品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载具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载具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此状态下,产品呈现第一间隙;
图5是图3所示载具另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此状态下,产品呈现第二间隙。
图6是图3所示载具中夹持组件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夹持组件的仰视图;
图8是图1所示产品被夹持于图6所示夹持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00载具,1产品,101第一零部件,102第二零部件,103铰接轴,104空腔,105第一间隙,106第二间隙,10夹持组件,11基座,111安装板,112承载台,1121承载表面,1122第一限位件,1123第二限位件,113承载板,12第一活动件,121斜面,13第二活动件,131转轮,14第三弹性件,15第四弹性件,16第三固定件,17第四固定件,18连接件,19第三驱动器,20第一推抵件,30第二推抵件,40第一驱动机构,41第一移动件,42第一驱动器,43第一弹性件,44第一固定件,45第一抵挡件,50第二驱动机构,51第二移动件,52第二驱动器,53第二弹性件,54第二固定件,55第二抵挡件,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载具,用于装夹产品,并能够自动化地使得产品先后呈现两个相关的间隙,以便于后续检测。
图1和图2是本申请中待检测的产品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产品1为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盒子。产品1包括通过铰接轴103铰接的第一零部件101和第二零部件102。第一零部件101和第二零部件102能够绕铰接轴103的轴线相对转动。在一姿态下,第一零部件101和第二零部件102之间形成空腔104。在铰接轴103的轴向,第一零部件101和第二零部件102能够相对移动。在图2中,第二零部件102相对第一零部件101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二者之间产生第一间隙105,第二零部件102相对第一零部件101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二者之间产生第二间隙106。该第一间隙105和第二间隙106即为上述的相关的间隙。
本申请提供的载具,能够自动化地使得产品1先后呈现第一间隙105和第二间隙106。
图3是本申请载具100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如图3所示,载具100包括夹持组件10和驱动组件。夹持组件10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101。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活动连接于第一零部件101的第二零部件102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以使得第二零部件102和第一零部件101形成第一间隙105,或带动第二零部件102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以使得第二零部件102和第一零部件101形成第二间隙106。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平行于铰接轴103的轴向。
工作过程:通过夹持组件10将第一零部件101固定。驱动组件动作,使得产品1呈现第一间隙105和第二间隙106中的一者,对该间隙检测完成后,驱动组件动作,使得产品1呈现第一间隙105和第二间隙106中的另一者。
载具100能够自动化地使得产品1先后呈现第一间隙105和第二间隙106,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以及生产效率。
下面详细介绍驱动组件。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推抵件20、第二推抵件30、第一驱动机构40和第二驱动机构50。
第一推抵件20和第二推抵件30在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在夹持组件10将第一零部件101固定后,在第一方向D1,第一推抵件20和第二推抵件30分别位于第二零部件102的相对两侧。
第一驱动机构40的输出端与第一推抵件20连接。第一驱动机构40能够带动第一推抵件20沿第一方向D1和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推抵件20从一侧推抵第二零部件102,进而使得第二零部件102和第一零部件101形成第一间隙105。
第二驱动机构50的输出端与第二推抵件30连接。第二驱动机构50能够带动第二推抵件30沿第一方向D1和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以使得第二推抵件30从相对的另一侧推抵第二零部件102,进而使得第二零部件102和第一零部件101形成第二间隙106。
其中,第一推抵件20和第二推抵件30中的一个推抵第二零部件102时,另一个不推抵第二零部件102。
图4是图3所示载具100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此状态下,产品1呈现第一间隙105。如图3和图4所示,呈现第一间隙105的过程如下:
第一零部件101被固定后,第一驱动机构40带动第一推抵件20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从图4中第二零部件102的上侧推抵第二零部件102,使得第二零部件102相对第一零部件101沿第一方向D1移动,并与第一零部件10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05。在第一推抵件20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同时,第二驱动机构50带动第二推抵件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以避免第二推抵件30阻碍第二零部件102移动。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推抵件20沿第一方向D1移动之前,第二驱动机构50带动第二推抵件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
图5是图3所示载具100另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此状态下,产品1呈现第二间隙106。如图3和图5所示,呈现第二间隙106的过程如下:
第一零部件101被固定后,第二驱动机构50带动第二推抵件3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从图5中第二零部件102的下侧推抵第二零部件102,使得第二零部件102相对第一零部件101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并与第一零部件10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06。在第二推抵件3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的同时,第一驱动机构40带动第一推抵件2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以避免第一推抵件20阻碍第二零部件102移动。当然,也可以在第二推抵件3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之前,第一驱动机构40带动第一推抵件2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
为了避免第一推抵件20与第二零部件102硬接触,从而避免损伤第二零部件102,第一推抵件20弹性推抵第二零部件102。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移动件41、第一驱动器42和第一弹性件43。
第一移动件41能够沿第一方向D1和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第一移动件41沿第一方向D1滑动配合于安装板111(见图6)。
第一驱动器42用于驱动第一移动件41移动。第一驱动器42可以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设于安装板111。气缸的活塞杆在第一方向D1伸缩,并固定连接第一移动件41。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42也可以为电缸、直线电机等。
其中,第一推抵件20沿第一方向D1滑动配合于第一移动件41。第一弹性件43用于在第一推抵件20推抵第二零部件102时,对第一推抵件20施加一弹力,以使得第一推抵件20弹性抵压于第二零部件102。
第一驱动器42动作,驱动第一移动件41沿第一方向D1移动,第一移动件41通过第一弹性件43带动第一推抵件20沿第一方向D1移动,使得第一推抵件20推抵第二零部件102。当第二零部件102与第一零部件10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05后,第一推抵件20停止移动,而第一移动件41仍然会稍微沿第一方向D1移动,使得第一弹性件43变形,沿第一方向D1的弹性力施加于第一推抵件20,进而使得第一推抵件20弹性抵压于第二零部件102。
第一弹性件43的安装方式多样,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固定件44和第一抵挡件45。第一固定件44设置于第一移动件41。第一固定件44与第一移动件4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第一抵挡件45设置于第一移动件41。第一抵挡件45与第一移动件4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第一抵挡件45和第一固定件44在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弹性件43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第一推抵件20和第一固定件44。第一弹性件43可以为弹簧。第一抵挡件45用于在第一方向D1与第一推抵件20相抵触。
常规状态下,在第一弹性件4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抵挡件45与第一推抵件20相抵触。当第一推抵件20推抵第二零部件102,且形成第一间隙105后,第一推抵件20与第一抵挡件45分离,并挤压第一弹性件43,使得第一弹性件43产生更大的变形。
同样地,为了避免第二推抵件30与第二零部件102硬接触,从而避免损伤第二零部件102,第二推抵件30弹性推抵第二零部件102。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第二移动件51、第二驱动器52和第二弹性件53。
第二移动件51能够沿第一方向D1和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第二移动件51沿第一方向D1滑动配合于安装板111。
第二驱动器52用于驱动第二移动件51移动。第二驱动器52可以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设于安装板111。气缸的活塞杆在第一方向D1伸缩,并固定连接第二移动件51。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器52也可以为电缸、直线电机等。
其中,第二推抵件30沿第一方向D1滑动配合于第二移动件51。第二弹性件53用于在第二推抵件30推抵第二零部件102时,对第二推抵件30施加一弹力,以使得第二推抵件30弹性抵压于第二零部件102。
第二驱动器52动作,驱动第二移动件51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第二移动件51通过第二弹性件53带动第二推抵件30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使得第二推抵件30推抵第二零部件102。当第二零部件102与第一零部件10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06后,第二推抵件30停止移动,而第二移动件51仍然会稍微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使得第二弹性件53变形,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的弹性力施加于第二推抵件30,进而使得第二推抵件30弹性抵压于第二零部件102。
第二弹性件53的安装方式多样,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第二固定件54和第二抵挡件55。第二固定件54设置于第二移动件51。第二固定件54与第二移动件5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第二抵挡件55设置于第二移动件51。第二抵挡件55与第二移动件5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第二抵挡件55和第二固定件54在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其中,第二弹性件53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第二推抵件30和第二固定件54。第二弹性件53可以为弹簧。第二抵挡件55用于在第一方向D1与第二推抵件30相抵触。
常规状态下,在第二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抵挡件55与第二推抵件30相抵触。当第二推抵件30推抵第二零部件102,且形成第二间隙106后,第二推抵件30与第二抵挡件55分离,并挤压第二弹性件53,使得第二弹性件53产生更大的变形。
为提高检测效率,需要在载具100上一次装夹多个产品1,并同时对多个产品1检测。
为了呈现多个产品1的第一间隙105,本实施例中,第一推抵件20的数量为多个(图3中仅一个)。多个第一推抵件20与多个产品1的第二零部件102一一对应。第一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多个第一推抵件20移动。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移动件41和第一驱动器42。第一移动件41能够沿第一方向D1和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第一驱动器42用于驱动第一移动件41移动。其中,每一个第一推抵件20设置于第一移动件41。
第一驱动器42动作,带动第一移动件41沿第一方向D1移动,第一移动件41同步地带动多个第一推抵件20在第一方向D1移动,以推抵多个第二零部件102。
同样地,为了呈现多个产品1的第二间隙106,本实施例中,第二推抵件30的数量为多个(图3中仅一个)。多个第二推抵件30与多个产品1的第二零部件102一一对应。第二驱动机构50用于驱动多个第二推抵件30移动。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第二移动件51和第二驱动器52。第二移动件51能够沿第一方向D1和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第二驱动器52用于驱动第二移动件51移动。其中,每一个第二推抵件30设置于第二移动件51。
第二驱动器52动作,带动第二移动件51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第二移动件51同步地带动多个第二推抵件30在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以推抵多个第二零部件102。
下面详细介绍夹持组件10。
图6是图3所示载具100中夹持组件10的主视图。图7是图6所示夹持组件10的仰视图。图8是图1所示产品1被夹持于图6所示夹持组件10的示意图。
如图6至图8所示,夹持组件10包括基座11、第一活动件12、第二活动件13和第三驱动器19。
基座11包括安装板111、承载台112以及承载板113。承载台112设置于安装板111上,具有承载表面1121。承载表面1121用于承载第一零部件101。承载表面1121上凸设有第一限位件1122和第二限位件1123。承载板113设置于安装板111上,用于承载第二零部件102。
第一活动件12在第二方向D2滑动配合于基座11(承载台112),并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一限位件1122。第二活动件13在第三方向D3滑动配合于基座11(安装板111),并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二限位件1123。第二活动件13与第一活动件12传动配合,以能够同步运动。第三方向D3与第二方向D2相交。本实施例中,第三方向D3与第二方向D2垂直,且均平行于承载表面1121。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同。
第三驱动器19用于驱动第一活动件12或第二活动件13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器19用于驱动第二活动件13移动。具体地,第三驱动器19可以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设于安装板111。气缸的活塞杆在第三方向D3伸缩,并固定连接连接件18。连接件18在第三方向D3滑动配合于安装板111,并与第二活动件13固定连接。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器19也可以为电缸、直线电机等。
请一并参阅图4。通过夹持组件10固定第一零部件101的过程如下:
将第一零部件101放置于承载表面1121上,并使得第二限位件1123容置于产品1的空腔104中。在第二方向D2,第一零部件101位于第一限位件1122和第一活动件12之间。在第三方向D3,第一零部件101位于第二限位件1123和第二活动件13之间。第三驱动器19动作,使得第一活动件12朝第一限位件1122移动,同时,使得第二活动件13朝第二限位件1123移动。第一活动件12和第一限位件1122在第二方向D2夹紧第一零部件101。第二活动件13和第二限位件1123在第三方向D3夹紧第二零部件102。
由于第二活动件13和第一活动件12传动配合,第三驱动器19能够同时驱动第一活动件12和第二活动件13移动。相比于设置两个第三驱动器19以分别驱动第一活动件12和第二活动件13移动,本实施例降低了成本。
为避免固定第一零部件101时,损伤第一零部件101,第一活动件12和第二活动件13分别弹性抵压第一零部件101。具体地,夹持组件10包括第三弹性件14、第四弹性件15、第三固定件16以及第四固定件17。
第三固定件16固设于承载台112上,与第一活动件12在第二方向D2间隔设置。第三弹性件14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第一活动件12和第三固定件16。第三弹性件14可以为弹簧。第三弹性件14用于对第一活动件12施加一弹力,以使得第一活动件12接近第一限位件1122,进而使得第一活动件12弹性抵压第一零部件101。第三弹性件14可以为弹簧。
第四固定件17固设于安装板111上,与第二活动件13在第三方向D3间隔设置。第四弹性件15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第四固定件17和连接件18。第四弹性件15用于对第二活动件13施加一弹力,以使得第二活动件13接近第二限位件1123,进而使得第二活动件13弹性抵压第一零部件101。第四弹性件15可以为弹簧。
第三驱动器19用于驱动第一活动件12远离第一限位件1122,或用于驱动第二活动件13远离第二限位件1123。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器19用于驱动第二活动件13远离第二限位件1123。
通过夹持组件10固定第一零部件101的过程如下:
第三驱动器19动作,驱动第二活动件13远离第二限位件1123,第二活动件13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活动件12远离第一限位件1122。将第一零部件101放置于预定位置后,在第三弹性件14的作用下,第一活动件12接近第一限位件1122,并弹性抵压第一零部件101。在第四弹性件15的作用下,第二活动件13接近第二限位件1123,并弹性抵压第二零部件102。
第一活动件12和第二活动件13的传动配合的结构如下:
第一活动件12具有斜面121,斜面121分别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夹持组件10包括转轮131。转轮13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活动件13。在第三弹性件14所施加的弹力作用下,转轮131与斜面121相抵触。在别的实施例中,斜面12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活动件13,而转轮13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件12。
在第二活动件13远离第二限位件1123的过程中,转轮131在斜面121上滚动,与斜面121配合,将第二活动件13的运动转换成第一活动件12的运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载具100、输送装置(图未示)和检测装置(图未示)。输送装置用于沿预定路径输送载具100。输送装置可以为输送机。检测装置对应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载具100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检测第一间隙105和/或第二间隙106。检测装置可以包括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通过CCD相机对产品1拍照,依据图片计算第一间隙105、第二间隙106的大小。因检测系统包括载具100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包括载具100的全部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第二零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零部件和所述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一间隙,或带动所述第二零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零部件和所述第一零部件形成第二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推抵件、第二推抵件,所述第一推抵件和所述第二推抵件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推抵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推抵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推抵件从一侧推抵所述第二零部件,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零部件和所述第一零部件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推抵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推抵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推抵件从相对的另一侧推抵所述第二零部件,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零部件和所述第一零部件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推抵件和所述第二推抵件中的一个推抵所述第二零部件时,另一个不推抵所述第二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
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移动;
第一弹性件;
其中,所述第一推抵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推抵件推抵所述第二零部件时,对所述第一推抵件施加一弹力,以使得所述第一推抵件弹性抵压于所述第二零部件;和/或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
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件移动;
第二弹性件;
其中,所述第二推抵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推抵件推抵所述第二零部件时,对所述第二推抵件施加一弹力,以使得所述第二推抵件弹性抵压于所述第二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件;
第一抵挡件,所述第一抵挡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件;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一推抵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抵挡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推抵件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件;
第二抵挡件,所述第二抵挡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件;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二推抵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抵挡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推抵件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推抵件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
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件移动;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推抵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或
所述第二推抵件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
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件移动;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推抵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承载表面,所述承载表面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零部件;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凸设于所述承载表面;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凸设于所述承载表面;
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在第二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基座,并能够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
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在第三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基座,并能够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第一活动件传动配合,以能够同步运动;
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件或所述第二活动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活动件施加一弹力,以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接近所述第一限位件,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弹性抵压所述第一零部件;
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活动件施加一弹力,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件接近所述第二限位件,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活动件弹性抵压所述第一零部件;
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件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或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件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一者具有斜面,所述斜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转轮,所述转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另一者,所述转轮与所述斜面相抵触。
10.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载具;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沿预定路径输送所述载具;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对应所述预定路径设置,用于在所述载具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检测所述第一间隙和/或所述第二间隙。
CN202121483119.0U 2021-06-30 2021-06-30 载具及检测系统 Active CN215639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3119.0U CN215639303U (zh) 2021-06-30 2021-06-30 载具及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3119.0U CN215639303U (zh) 2021-06-30 2021-06-30 载具及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9303U true CN21563930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3119.0U Active CN215639303U (zh) 2021-06-30 2021-06-30 载具及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9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18871B1 (ko) 제품 테스트 소켓
CN108724168B (zh) 轮胎搬运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CN108529208B (zh) 工装板定位装置
CN215639303U (zh) 载具及检测系统
CN108500594B (zh) 一种衬套和铁芯件自动装配装置
CN216511363U (zh) 往复式周转输送装置
CN218223258U (zh) 引线框架点胶设备的下料推料结构
CN116175115A (zh) 组装装置
CN114952236B (zh) 一种防夹手组装压合设备
CN216940729U (zh) 一种电子器件同步夹持装置及电子器件装配系统
CN213225815U (zh) 翻盖机构和载具系统
CN216978799U (zh) 载具及检测系统
CN216000156U (zh) 工件夹紧装置及自动化生产线
CN215881394U (zh) 防干涉工件固定治具
KR20090080936A (ko) 2개의 클램프를 형성하는 3개의 조를 구비한 그리퍼
CN215240912U (zh) 夹持装置
CN107659886B (zh) 一种橡胶件硬质件组装装置
CN211870695U (zh) 夹具及传送装置
CN210175318U (zh) 带贴标辅助的接驳台
CN215617542U (zh) 定位设备
CN115570590B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机械手
CN112589703A (zh) 一种定位装置
CN221363553U (zh) 上料装置及组装设备
CN220363564U (zh) 硅片装夹装置和硅片包装设备
CN216582516U (zh) 一种自动复位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