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518U - 蒸发器组件及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组件及风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97518U CN215597518U CN202121436213.0U CN202121436213U CN215597518U CN 215597518 U CN215597518 U CN 215597518U CN 202121436213 U CN202121436213 U CN 202121436213U CN 215597518 U CN215597518 U CN 2155975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vaporator
- water
- water receiving
- evaporation unit
- wate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发器组件及风管机,蒸发器组件包括蒸发单元、第一导水件与接水盘,蒸发单元包括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位于第二蒸发器的上方;至少部分接水盘位于蒸发单元的下方,第一导水件位于两个蒸发器之间,用于承接第一蒸发器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导至接水盘。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组件的第一导水件位于两个蒸发器之间,能够承接上方蒸发器的凝结水,相比于上下蒸发器之间的距离,第一导水件至上方蒸发器的距离得到减小,因此可以减低甚至消除水珠滴落时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发器组件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的蒸发器组件通常具有接水盘与两个蒸发器,接水盘用于承接从蒸发器上流落的冷凝水。对于卧式安装的风管机而言,两个蒸发器呈上下分布,当上蒸发器上的冷凝水过多,或者上下蒸发器之间具有间隔,导致上蒸发器的冷凝水不能及时地导流至下蒸发器时,冷凝水会滴落至下方的蒸发器上,从而产生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发器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导水件,能够减少冷凝水滴落时的异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蒸发器组件的风管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包括:
蒸发单元,包括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上方;
接水盘,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蒸发单元的下方;
第一导水件,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用于承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导水件位于两个蒸发器之间,能够承接上方蒸发器的凝结水,相比于上下蒸发器之间的距离,第一导水件至上方蒸发器的距离得到减小,因此可以减低甚至消除水珠滴落时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单元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设定方向,所述第一蒸发器朝向所述第二蒸发器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的距离缩小;
所述第一导水件位于所述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导水件包括:
接水部,位于所述第二端且朝向所述第一端设置;
导水部,连接于所述接水部,用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部的底板倾斜设置,用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导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设定方向,所述接水部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最大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在所述水平面上投影的最大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设定方向,所述导水部位于所述接水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两个连接板,所述蒸发单元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设定方向,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蒸发单元的相对两侧,各侧所述连接板均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第二蒸发器连接;
所述第一导水件的相对两侧分别与对应所述连接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主体的至少一侧的外接元件;
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水件,所述第二导水件位于所述外接元件的下方,用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
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组件;
风机,用于形成流经所述蒸发单元的气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
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组件;
风机,所述风机的进气口朝向所述第二端,用于形成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流动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管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蒸发单元与第一导水件、连接板连接后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隐藏左侧的连接板;
图3是图2中模块的后视图,图中显示左侧的连接板;
图4是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第一导水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蒸发单元与第一导水件、连接板连接后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隐藏左侧的连接板;
图7是图1中蒸发单元与第一导水件、连接板连接后模块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隐藏左侧的连接板与右侧的外接管道;
图8是图7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
蒸发单元100、第一蒸发器110、蒸发器主体111、第一安装板112、第二安装板113、管道114、外接元件115、第二蒸发器120、第一端130、第二端140;
第一导水件200、第二接水部210、第一底板211、第一侧板212、斜面213、第二底板221、第二侧板222、导水部220、接水腔230、流道240;
接水盘300、第一接水部310、第三接水部320;
风机400;
机壳500、进风口510;
连接板600;
第二导水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包括蒸发单元100、第一导水件200与接水盘300等部件,其中,第一导水件200能够将蒸发单元100中上蒸发器的冷凝水引导至接水盘300中,从而避免冷凝水滴溅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蒸发单元100包括两个蒸发器,为便于描述,记为第一蒸发器110与第二蒸发器120,第一蒸发器110位于第二蒸发器120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到的位置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已经涉及的“上”、“下”,以及后续涉及的“顶”、“底”等概念,均是以风管机处于卧姿状态时定义的。本实施例中,两个蒸发器的构造相似,以图2、图3中所示的第一蒸发器110为例,其包括蒸发器主体111、第一安装板112、第二安装板113、多个管道114与多个外接元件115,蒸发器主体111大致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多个管道114位于蒸发器主体111内部,用于供冷媒流过。两个连接板分别连接于蒸发器主体111的相对两侧,比如图中的左右两侧,管道114通过两个连接板实现固定。第一安装板112与第二安装板113上均伸出有管道114的弯折部分,结合图1、图2,位于蒸发器一侧(比如左侧)管道114的伸出部分较为规整,伸出长度一致,相反,位于蒸发器另一侧(比如右侧)管道114的外接元件115(例如与管道114连接的外部管道)形状差异较大,且伸出长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蒸发单元100的两个蒸发器之间存在一安装空间,第一导水件200位于两个蒸发器之间的安装空间内。由于两个蒸发器沿上下方向设置,因此第一蒸发器110上产生的凝结水积聚过多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至下方的第二蒸发器120,导致异响,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水件200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对应于第一蒸发器110上容易积聚凝结水的部位,可以将第一导水件200设置在该部位的下方,如此,从第一蒸发器110上的凝结水将滴落在第一导水件200上,由于第一导水件200至第一蒸发器110的距离小于第二蒸发器120至第一蒸发器110的距离,因此可以减低甚至消除水珠滴落时产生的噪音。此外,第一导水件200还能够将承接的凝结水引导至接水盘300中,避免第一导水件200内积聚过多的液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导水件200具有接水腔230与流道240,接水腔230具有朝上的开口,且开口的面积不小于第一蒸发器110上容易积聚凝结水的部位的面积,便于水珠直接进入接水腔230,流道240与接水腔230连通,进入接水腔230的水可以通过流道240流向接水盘300。第一蒸发器110上的凝结水以较高的速度直接滴落至第二蒸发器120上会形成飞溅的液滴,液滴在风压的作用下可能会跟随气流吹出,影响使用。本实施例的第一导水件200上设置有接水腔230,接水腔230的腔壁可以阻挡飞溅的液滴,从而避免液滴进入气流之中。
参照图1,接水盘300用于承接蒸发单元100上流落的凝结水,其包括位于蒸发单元100下方的第一接水部310,当蒸发器组件采用图示的卧式安装姿态时,蒸发单元100上的凝结水可以通过相关导水机构(包括上述的第一导水件200)流入第一接水部310内。此外,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接水盘300还可以包括第三接水部320,当蒸发器组件采用图示的卧式安装姿态时,第三接水部320位于蒸发单元100的侧向(比如图示的后侧),当蒸发器组件采用立式安装姿态时,第三接水部320将位于蒸发单元100的下方(相应地,第一接水部310则位于蒸发单元100的侧方),从而承接立姿时蒸发单元100上的凝结水,适应蒸发器组件的不同安装姿态。
参照图2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单元100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第一蒸发器110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满足以下要求:从蒸发单元100的第一端130(比如图示的后端)至第二端140(比如图示的前端)的方向,第一蒸发器110逐渐靠近第二蒸发器120,即第一蒸发器110的高度逐渐降低。能够理解的是,第二蒸发器120也可以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第一蒸发器110相反,且倾斜角度相同,也即,第一蒸发器110位于第二端140的一端为其最低处,记为底端,第二蒸发器120位于第二端140的一端为其最高处,记为顶端。以图中所示为例,两个蒸发器在蒸发单元100的第二端140相互接触,避免气流未经蒸发器换热而流过蒸发单元100;同时,当第一蒸发器110上的水量较小时,凝结水能够通过其底端流向第二蒸发器120的顶端,再通过第二蒸发器120及相应的导流结构导向接水盘300。此外,当蒸发器组件安装至风管机的风道之内后,能够保证气流穿过两个蒸发器,实现气流与蒸发器之间的充分换热。
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主要是为了说明方向,而非限制具体的结构或者位置。
基于上述结构,第一导水件200位于蒸发单元100的第二端140,具体地,至少第一导水件200具有接水腔230的部分位于第二端140,由于第一蒸发器110倾斜,因此其上的凝结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底端流动,保证凝结水即使出现积聚的现象,也会积聚在第一蒸发器110的底端,滴落时能够刚好进入接水腔230内。
参照图5,作为上述第一导水件200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其包括用于承接凝结水的接水部,以及用于引导水流向接水盘300的导水部220,为便于描述,将第一导水件200的接水部记为第二接水部210,其中,第二接水部210具有上述的接水腔230,导水部220具有上述的流道240。安装时,第二接水部210位于蒸发单元100的第二端140,且向蒸发单元100的第一端130延伸,既第二接水部210整体偏向于蒸发单元100的第二端140,从而能够承接积聚在第一蒸发器110底端的凝结水。能够理解的是,无论称“第一导水件200位于蒸发单元100的第二端140”,还是“第二接水部210位于蒸发单元100的第二端140”,均只是为了说明第一导水件200或者第二接水部210在蒸发单元100中的大致方位,而非将第二端140限定为具体的结构,或者限定第一导水件200或第二接水部210与第二端140之间存在直接的连接关系。
以图4所示为例,在不造成阻碍的前提下,第二接水部210的前端尽可能地靠近第一蒸发器110的底端,以尽可能地覆盖蒸发器上容易积聚凝结水的部位,如此,当第一蒸发器110的水量较小时,凝结水可以通过第二蒸发器120导入接水盘300;当第一蒸发器110的水量较大,或者上下蒸发器之间存在一定间隔时(如图6所示),上蒸发器的凝结水可以滴入接水腔230内。此外,参照图6,在不造成阻碍的前提下,第二接水部210还应当尽可能地接近第一蒸发器110,以减少水珠滴落的距离。
参照图2,第二接水部210宽度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尺寸与蒸发单元100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二接水部210的接水范围,此外也可以避免液滴飞溅。
导水部220的上端与第二接水部210连接,且流道240与接水腔230连通,下端通向接水盘300,能够理解的是,此处所称的“通向”,只是说明导水部220的大致方向,保证从导水部220流出的水能够进入接水盘300即可,而非限制导水部220必须伸入接水盘300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水部220也可以不直接指向接水盘300,例如导水部220中流出的水通过其他的导水结构间接导入接水盘300内,也应当认为是导水部220通向接水盘300的情形。
具体地,第二接水部210包括第一底板211与第一侧板212,第一侧板212沿第一底板211的周向设置,与第一底板211共同限定出接水腔230。相应地,导水部220包括第二底板221与第二侧板222,第二底板22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侧板222,第二底板221与第二侧板222共同限定出流道240。第二接水部210与导水部220可以连接为一体,例如通过钣金件折弯而成,方便加工。能够理解的是,导水部220也可以是其他构件,例如硬质管道或者柔性管道,管道通过管接头等构件与第二接水部210连接。
参照图7、图8,作为上述第一导水件200的改进方案,第二接水部210的第一底板211倾斜设置,使得接水腔230内的液体能够朝设定的位置定向移动。相应地,导水部220连接于第一底板211的最低处,使得接水腔230内的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导水部220,再由导水部220导入接水盘300。具体地,第一底板211朝左后侧倾斜,即其左后部为最低处。导水部220连接于第二接水部210的左后部,包括平直段与倾斜段,第二底板221在平直段的部分与第一底板211连接为一体,且二者等高,第二底板221在倾斜段的部分相对平直段的部分折弯而向下倾斜。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在第一底板211上开设通孔,导水部220连接于第一底板211的下表面。
由于第二接水部210位于两个蒸发器之间的风道上,且第二接水部210的面积较大,会对气流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保证接水效果的前提下,缩小第二接水部210的面积有助于减少对气流的阻碍。第二接水部210的面积受长度(前后方向的尺寸)与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影响,由于宽度方向上第一蒸发器110凝结水产生的部位不定,而长度方向上凝结水具有汇聚于第一蒸发器110底端的趋势(由于第一蒸发器110倾斜设置),因此调节第一蒸发器110的长度尺寸更能够保证接水效果,基于上述,参照图4,作为上述第一导水件200的改进方案,沿蒸发单元100的第一端130至第二端140的方向,以水平面作为投影平面,第二接水部210在该投影平面上的最大长度(图中表示为长度L1),小于第一蒸发器110在该投影平面上的最大长度(图中表示为长度L2),如此可以在保证接水效果的前提下,减小第二接水部210对空气流动的阻碍,以图中所示为例,长度L2大致为长度L1的三倍,能够理解的是,长度L2与长度L1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调整。
参照图2、图4、图5,作为上述第一导水件200的改进方案,沿蒸发单元100的第一端130至第二端140的方向,导水部220偏离第二接水部210的中心,设置于第二接水部210的一侧(比如图中的左侧),其目的同样是减少构件对气流的阻碍。能够理解的是,第一导水件20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接水部210的右侧。另一方面,导水部220的宽度在不影响导水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小,从而进一步减少对气流的阻碍。
参照图2、图5,由于蒸发单元100中的两个蒸发器上下设置,因此需要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基于此,蒸发器组件还可以包括两个连接板600,两个连接板600沿第一端130至第二端140的方向设置于蒸发单元100的左右两侧。对于单个连接板600而言,其至少与上下两个蒸发器连接,从而固定两个蒸发器之间的相对位置,蒸发单元100再整体固定于风管机的机壳500,具体地,蒸发器的第一安装板112贴合于右侧连接板600的内壁,第二安装板113贴合于左侧连接板600的内壁,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锁紧。当两个蒸发器采用图中所示的对称倾斜方式布置时,连接板600大致为三角形,以适应蒸发器的放置姿态。
由于蒸发器较重,因此长期使用过程中连接板600存在受压变形的隐患,基于此,每个连接板600还和第一导水件200连接,从而将第一导水件200作为两个连接板600的加强结构,避免连接板600发生变形。具体地,第二接水部210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212分别与左右两侧连接板600的内壁贴合,并通过螺纹紧固件锁紧。当导水部220设置于第二接水部210的一侧(比如左侧)时,导水部220左侧的第二侧板222也能够与左侧的连接板600贴合并锁紧,从而能够增加第一导水件200与连接板600之间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增加连接板600的强度。
参照图2,第一安装板112与第二安装板113均超出第一蒸发器110的边缘,第一导水件200左右两侧第一侧板212的前端还设置有避让缺口,从而形成斜面213,结合图4,当第二接水部210固定在第一安装板112与第二安装板113上后,斜面213与第一安装板112或者第二安装板113平行,且靠近安装板或者与安装板贴合,既能够避免干涉,又能过避免第二接水部210中承接的水从第一侧板212与安装板的结合处溢出。
参照图1与图7,第一蒸发器110与第二蒸发器120的同一侧(比如右侧)均设置有外接元件115,由于蒸发器右侧外接元件115形状差异较大,且伸出长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难以约束外接元件115上凝结水的流动路径,导致凝结水不能导入接水盘300。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水件700,第二导水件700用于承接右侧外接元件115上的凝结水,并能够将其导入接水盘300中。
以图中所示为例,第二导水件700与蒸发单元100连接,且位于第二蒸发器120的外接元件115的下方。沿左右方向,第二导水件700的宽度大于第一蒸发器110与第二蒸发器120右侧外接元件115的最大伸出距离。当第二蒸发器120倾斜设置时,第二导水件700同样倾斜设置,其底端延伸至接水盘300,以将承接的水导入接水盘300。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风机400、机壳500与上述各实施的蒸发器组件,机壳500内具有安装空间,蒸发器组件与风机400均安装在机壳500内部。风机400与蒸发单元100沿风道依次设置,以图中所示为例,机壳500的后端具有进风口510,前端具有未示出的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风机400启动后,气流从进风口流入,流经蒸发器后再从出风口流出。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单元100、接水盘300、风机400等均可以采用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详述。
参照图1,作为风管机的进一步改进,风机400与蒸发单元100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具体地,风机400位于蒸发单元100的前侧,其上的进气口朝向蒸发单元100的第二端140,风机400启动时气流从蒸发单元100的第一端130进入,并从第二端140流出,如此,凝结水在气流作用下移动的方向与在重力作用下移动的方向相同,能够加强凝结水向第一蒸发器110底端的汇聚效果,便于设置在第二端140的第一导水件200承接凝结水。能够理解的是,蒸发单元100也可以在图1的基础上反向设置,既风机400上的气流入口朝向蒸发单元100的第一端130,此时凝结水在气流作用下移动的方向与在重力作用下移动的方向相反,凝结水在第一蒸发器110上汇聚的部位将会延长,因此可以相应地调节第一导水件200的位置,或者增加第一导水件200上接水腔230的承接面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单元,包括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上方;
接水盘,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蒸发单元的下方;
第一导水件,位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用于承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单元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设定方向,所述第一蒸发器朝向所述第二蒸发器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的距离缩小;
所述第一导水件位于所述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件包括:
接水部,位于所述第二端且朝向所述第一端设置;
导水部,连接于所述接水部,用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的底板倾斜设置,用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导水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设定方向,所述接水部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最大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在所述水平面上投影的最大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设定方向,所述导水部位于所述接水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接板,所述蒸发单元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设定方向,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蒸发单元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连接板均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第二蒸发器连接;
所述第一导水件的相对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主体的至少一侧的外接元件;
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水件,所述第二导水件位于所述外接元件的下方,用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
9.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组件;
风机,用于形成流经所述蒸发单元的气流。
10.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组件;
风机,所述风机的进气口朝向所述第二端,用于形成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流动的气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36213.0U CN215597518U (zh) | 2021-06-25 | 2021-06-25 | 蒸发器组件及风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36213.0U CN215597518U (zh) | 2021-06-25 | 2021-06-25 | 蒸发器组件及风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97518U true CN215597518U (zh) | 2022-01-21 |
Family
ID=79876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36213.0U Active CN215597518U (zh) | 2021-06-25 | 2021-06-25 | 蒸发器组件及风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97518U (zh) |
-
2021
- 2021-06-25 CN CN202121436213.0U patent/CN2155975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474232A (en) | Heat exchange unit for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pplications | |
EP1813877B1 (en)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1266479A (zh) | 具有三种安装方式的空调机室内装置 | |
CN110645694B (zh) | 接水盘以及空调 | |
CN215597518U (zh) | 蒸发器组件及风管机 | |
CN111595091A (zh) | 压缩机仓和制冷设备 | |
CN211926103U (zh) | 一种冷凝水引流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1964162A (zh) |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4423227B (zh) | 接水组件及列间空调 | |
CN211926102U (zh) | 一种冷凝水引流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6051923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0516749C (zh) | 热交换器 | |
CN215597479U (zh) | 天花机及空调器 | |
KR100642365B1 (ko) |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213931414U (zh) | 接水盘、换热组件和风管机 | |
KR19980018201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3028629A (zh) | 一种冷凝水引流装置及空调器 | |
JPH1128114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1781505U (zh) | 换热器组件、风管机及空调器 | |
CN210951980U (zh) | 换热器 | |
CN217031577U (zh) | 空调器 | |
CN215982909U (zh) | 空调及其导流组件 | |
CN215337011U (zh) | 一种蒸发器导水结构、风管机及空调器 | |
CN217900065U (zh) | 除湿机 | |
CN21220477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