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3574U -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03574U CN214203574U CN202120056978.5U CN202120056978U CN214203574U CN 214203574 U CN214203574 U CN 214203574U CN 202120056978 U CN202120056978 U CN 202120056978U CN 214203574 U CN214203574 U CN 2142035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small
- spring plate
- plate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包括带大、小静触点的静簧板、推杆架和带大、小动触点的动簧板等,小静触点与小动触点之间的间距X大于大静触点与大动触点之间的间距Y,故间距Y在负载闭合时先闭合起弧或在负载断开时后断开起弧,则大静触点和大动触点均采用耐弧性材料,小静触点和小动触点均采用接触电阻较小材料,两组触点通过并联分流,能降低载流端子的单位发热量和输出端子温升,也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还在推杆架的推板两端增设了隔离墙以增加强弱电间的爬电距离,并使大、小触点动簧板均具备触点压力和位置分隔,从而更好保证动簧板进行接触或脱离动作的可靠性,还避免影响使用效果和消除使用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簧板和静簧板的接触导电系统,具体是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主要是由一对位置固定的静簧板和一对安装在推杆架上的动簧板构成,这一对动簧板可通过推杆架带动与一对静簧板构成导电接触,而且这一对动簧板和静簧板之间都是属于同步接触导电的,故在大负载下往往会导致动簧板和静簧板之间的触点温升升高;因此,必须采用价格昂贵的耐高温材料来弥补此弊端,以延长簧板接触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供一对动簧板安装的推杆架结构设计过于简单,通常情况下只保证安装牢固度即可,而不会对一对动簧板提供触点压力,故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一对动簧板与一对静簧板之间接触或脱离的动作不够到位,影响使用效果;另外,一对动簧板都是采用并排设计在推杆架内,在进行接触动作时,就会存在重叠接触的意外情况,这也给簧板接触系统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降低触点温升、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接触或脱离动作的可靠性、避免影响使用效果和消除使用安全隐患的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包括一对位置固定的静簧板,以及共同安装在推杆架上的小触点动簧板和大触点动簧板,每个所述的静簧板上均设有小静触点和大静触点;所述的小触点动簧板上设有两个小动触点,该两个小动触点分别与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小静触点位置对应,且小静触点与小动触点之间设有间距X;所述的大触点动簧板上设有两个大动触点,该两个大动触点分别与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大静触点位置对应,且大静触点与大动触点之间设有间距Y,所述的间距X大于间距Y;所述的推杆架推动小触点动簧板和大触点动簧板共同靠近一对静簧板,该大触点动簧板上的两个大动触点先接触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大静触点而闭合间距Y,小触点动簧板上的两个小动触点后接触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小静触点而闭合间距X;所述的推杆架推动小触点动簧板和大触点动簧板共同脱离一对静簧板,该小触点动簧板上的两个小动触点先脱离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小静触点而打开间距X,大触点动簧板上的两个大动触点后脱离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大静触点而打开间距Y。
所述的大静触点与大动触点之间的间距Y在负载闭合时先闭合起弧或在负载断开时后断开起弧,该电弧一直发生在大静触点与大动触点之间。
所述的大静触点和大动触点均采用耐弧性材料,小静触点和小动触点均采用接触电阻较小材料。
所述的推杆架是由推杆、固定在推杆下端的推板和可拆式扣合在推板上并将小触点动簧板和大触点动簧板并排安装的扣架构成。
所述的小触点动簧板与推板之间、大触点动簧板与推板之间均设有互相弹性顶推安装的弹簧。
所述的推板为矩形状板,该推板底面的中部设有两个沿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弹簧槽,且两个弹簧的一端分别顶推安装在两个弹簧槽内,推板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隔离墙。
所述的扣架呈U型状,该扣架通过U型的两个支脚可拆式扣合连接在推板上。
两个所述的弹簧槽外侧均设有扣块,相应在扣架的两个支脚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扣块作可拆式扣合连接的扣孔。
所述的扣架两端的U型折弯处分别设有开槽。
所述的扣架内底面中部设有分隔小触点动簧板和大触点动簧板的铜铆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小静触点与小动触点之间的间距X设计为大于大静触点与大动触点之间的间距Y;因此,当推杆架推动小触点动簧板和大触点动簧板共同靠近一对静簧板,该大触点动簧板上的两个大动触点先接触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大静触点而闭合间距Y,小触点动簧板上的两个小动触点后接触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小静触点而闭合间距X;当推杆架推动小触点动簧板和大触点动簧板共同脱离一对静簧板,该小触点动簧板上的两个小动触点先脱离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小静触点而打开间距X,大触点动簧板上的两个大动触点后脱离一对静簧板上的两个大静触点而打开间距Y;这样,由于间距Y在负载闭合时先闭合起弧或在负载断开时后断开起弧,即电弧一直发生在大静触点与大动触点之间,故大静触点和大动触点均采用耐弧性材料即可,小静触点和小动触点均采用接触电阻较小材料即可,两组触点通过并联分流,不但能降低载流端子的单位发热量和输出端子温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还对推杆架结构进行了优化,既在推杆架的推板两端增设了隔离墙以增加强弱电间的爬电距离,又使得小触点动簧板和大触点动簧板均具备触点压力,以及进行了位置分隔,从而使改进后的动簧板结构能更好保证接触或脱离动作的可靠性,还能避免影响使用效果和消除使用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图。
图4为推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推杆和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扣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1.静簧板、11.小静触点、12.大静触点、2.小触点动簧板、21.小动触点、3.大触点动簧板、31.大动触点、4.推杆架、41.推杆、42.推板、421.弹簧槽、422.扣块、423.隔离墙、43.扣架、431.支脚、432.扣孔、433.开槽、434.铜铆钉、5.弹簧。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如图1~图3所示,主要涉及一种磁保持接触器中动簧板和静簧板的接触导电系统,它是由一对位置固定的静簧板1,以及共同安装在推杆架4上的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等构成。
其中,一对静簧板1的设计结构完全相同,每个静簧板1上均设有小静触点11和大静触点12;所述的小触点动簧板2上设有两个小动触点21,这两个小动触点分别与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小静触点11位置对应,且小静触点11与小动触点21之间设有间距X;所述的大触点动簧板3上设有两个大动触点31,这两个大动触点分别与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大静触点12位置对应,且大静触点12与大动触点31之间设有间距Y。
并且,间距X需设计为大于间距Y,其结构目的为:当推杆架4推动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共同靠近一对静簧板1而闭合负载时,该大触点动簧板3上的两个大动触点31先接触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大静触点12而闭合间距Y,小触点动簧板2上的两个小动触点21后接触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小静触点11而闭合间距X;当推杆架4推动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共同脱离一对静簧板1而断开负载时,该小触点动簧板2上的两个小动触点21先脱离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小静触点11而打开间距X,大触点动簧板3上的两个大动触点31后脱离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大静触点12而打开间距Y。
这样,由于大静触点12与大动触点31之间的间距Y较小,在负载闭合时先闭合起弧或在负载断开时后断开起弧,所有电弧一直发生在大静触点12与大动触点31之间,则小静触点11与小动触点21之间就能保持洁净的接触表面,接触电阻小,故大静触点12和大动触点31均可采用耐弧性材料,小静触点11和小动触点21均可采用接触电阻较小材料,因为两组触点是并联结构,总的接触电阻一直处于较小的数据,既降低了载流端子的单位发热量和输出端子温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在洛伦磁力作用下,两相反方向电流间存在斥力,电弧也更容易被拉长,熄灭,从而极大提升使用寿命。
另外,还对推杆架4结构进行了优化,该推杆架4是由如图4所示的推杆41、固定在推杆下端的推板42和可拆式扣合在推板上并将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并排安装的扣架43构成。
所述的推板42为矩形状板,推杆41下端固定在推板42中部,使得两者形成了图5所示的T型状外形;所述的推板42底面中部设有两个沿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弹簧槽421,并在两个弹簧槽外侧均设有扣块422;所述的推板42底面两端分别设有隔离墙423,可增加强弱电间的爬电距离,以满足安规要求。
所述的小触点动簧板2与推板42之间、大触点动簧板3与推板42之间均设有互相弹性顶推安装的弹簧5,而推板42底面两个弹簧槽421的设计就是为了保证两个弹簧5的一端正好能够顶推安装在内。
同时,设计这两个对称分布的弹簧5主要是为了分别给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提供触点压力,以使两个动簧板在进行接触或脱离动作时更加可靠。
所述的扣架43如图6所示呈U型状,该扣架43通过U型的两个支脚431可拆式扣合连接在推板42上,具体是在扣架43的两个支脚431上分别设有扣孔432,并通过两个扣孔分别与两个弹簧槽421外侧的扣块422作可拆式扣合连接;而扣架43两端的U型折弯处还分别设有开槽433,其作用是增加扣架43两个支脚431之间的弹性,方便扣架43与推板42进行可拆式连接时,也就是扣孔432与扣块422进行配装时能使两个支脚431分别向两侧弹性张开,且扣架43安装到位后又能保证两个支脚431回弹复位。
所述的扣架43内底面中部设有铜铆钉434,可分隔开并排安装的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两个动簧板出现重叠接触的意外情况,避免影响使用效果和消除使用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与该实施例类似的结构设计,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包括一对位置固定的静簧板(1),以及共同安装在推杆架(4)上的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每个所述的静簧板(1)上均设有小静触点(11)和大静触点(12);所述的小触点动簧板(2)上设有两个小动触点(21),该两个小动触点分别与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小静触点(11)位置对应,且小静触点(11)与小动触点(21)之间设有间距X;所述的大触点动簧板(3)上设有两个大动触点(31),该两个大动触点分别与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大静触点(12)位置对应,且大静触点与大动触点(31)之间设有间距Y,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距X大于间距Y;所述的推杆架(4)推动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共同靠近一对静簧板(1),该大触点动簧板(3)上的两个大动触点(31)先接触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大静触点(12)而闭合间距Y,小触点动簧板(2)上的两个小动触点(21)后接触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小静触点(11)而闭合间距X;所述的推杆架(4)推动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共同脱离一对静簧板(1),该小触点动簧板(2)上的两个小动触点(21)先脱离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小静触点(11)而打开间距X,大触点动簧板(3)上的两个大动触点(31)后脱离一对静簧板(1)上的两个大静触点(12)而打开间距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静触点(12)与大动触点(31)之间的间距Y在负载闭合时先闭合起弧或在负载断开时后断开起弧,该电弧一直发生在大静触点(12)与大动触点(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静触点(12)和大动触点(31)均采用耐弧性材料,小静触点(11)和小动触点(21)均采用接触电阻较小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杆架(4)是由推杆(41)、固定在推杆下端的推板(42)和可拆式扣合在推板上并将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并排安装的扣架(43)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触点动簧板(2)与推板(42)之间、大触点动簧板(3)与推板(42)之间均设有互相弹性顶推安装的弹簧(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板(42)为矩形状板,该推板底面的中部设有两个沿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弹簧槽(421),且两个弹簧(5)的一端分别顶推安装在两个弹簧槽内,推板(42)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隔离墙(4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架(43)呈U型状,该扣架通过U型的两个支脚(431)可拆式扣合连接在推板(4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弹簧槽(421)外侧均设有扣块(422),相应在扣架(43)的两个支脚(431)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扣块(422)作可拆式扣合连接的扣孔(43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架(43)两端的U型折弯处分别设有开槽(433)。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架(43)内底面中部设有分隔小触点动簧板(2)和大触点动簧板(3)的铜铆钉(43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56978.5U CN214203574U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56978.5U CN214203574U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03574U true CN214203574U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7635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56978.5U Active CN214203574U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03574U (zh) |
-
2021
- 2021-01-11 CN CN202120056978.5U patent/CN2142035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79875B2 (en) | Receptacle type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reverse wire protection | |
CN104350563A (zh) | 开关装置 | |
CN109243923B (zh) | 高压直流继电器 | |
CN210142625U (zh) |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 |
CN214203574U (zh) | 一种磁保持接触器的簧板接触系统 | |
CN212257298U (zh) |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 |
US20060267714A1 (en) | Circuit breaker | |
CN211719468U (zh) | 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 | |
CN211479955U (zh) |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 |
CN108010809B (zh) | 提升开关模块和底座联接强度的插拔式小型断路器 | |
CN221596320U (zh) | 一种开关电器 | |
CN112071669A (zh) | 一种具有电动力补偿功能的触头单元 | |
CN2924772Y (zh) | 用于微型断路器的静触座、灭弧系统及微型断路器 | |
CN216435773U (zh) | 具有增磁组件的触头系统、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 |
CN210897177U (zh) | 一种引弧片 | |
CN219370911U (zh) | 一种高可靠性光伏逆变器用大功率继电器 | |
CN218241689U (zh) | 一种磁熄灭弧微动开关 | |
CN221125832U (zh) | 抗短路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 |
CN117457453B (zh) | 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和断路器 | |
CN215183823U (zh) | 一种新型智能微型断路器 | |
CN220253163U (zh) | 一种带有触头罩的断路器 | |
CN221407177U (zh) | 继电器 | |
CN216957942U (zh) | 一种框架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CN111584287B (zh) | 一种单刀双掷低压开关 | |
CN212516945U (zh) | 一种具有电动力补偿功能的触头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