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3833598U - 一种无菌灌装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菌灌装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33598U
CN203833598U CN201420163793.4U CN201420163793U CN203833598U CN 203833598 U CN203833598 U CN 203833598U CN 201420163793 U CN201420163793 U CN 201420163793U CN 203833598 U CN203833598 U CN 203833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tube
drainage tube
rectifier tube
rec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637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中伟
吉永林
周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637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33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33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335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菌灌装阀,该无菌灌装阀设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无菌灌装阀包括防飞溅组件,所述防飞溅组件包括锁紧套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位于锁紧套内部。在物料流动方向上出料口、引流管依次排列,如此,物料先通过出料口再进入引流管。引流管的功能在于整流、消除气泡和导流三方面。无菌灌装阀通过整流、消泡、导流技术手段对所需灌装的物料进行处理,保证物料能够平稳地输送进入容器内,无滴液、无飞溅、无泡沫,故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物料输出量;还具有开合动作到出料之间的响应时间短的优点,使得出料响应速度快,加之出料流量大,最终使得无菌灌装阀具有灌装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无菌灌装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菌灌装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菌灌装阀设有阀体和堵杆,阀体为管状结构、堵杆为长条结构,阀体在端部设有孔径小于其主体部分的孔径的开口、堵杆上设有圆台面,当堵杆的圆台面部位与阀体的开口部位接触后便会形成液密封连接的状态。例如2012年9月5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1590993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菌灌装阀,其阀体开口处的连接结构为上述结构。现有的阀体开口部位位于阀体的端部,物料在开口位置离开阀体。由于物料进过开口部位时形成了湍流,使得物料以极为不规则的运动状态从阀体中流出,造成物料在容器内飞溅。当物料内含有气泡时,物料在出口部位更易形成湍流,湍流不利于气泡聚拢形成较大的气泡,而气泡以较小的体积分散在物料中形成泡沫,进而影响灌装操作。物料在阀体内的压力大于物料在阀体外的压力,物料在阀体内的流速小于物料在阀体外的流速,这使得物料极易形成喷散状态而吸附在阀体设有开口部位的边缘,物料脱离阀体后在阀体开口位置形成液滴或者是流向不受控的液柱。
综上所述,使用现有的无菌灌装阀存在飞溅的现象。为了消弱飞溅现象,现有技术采用降低灌装速度的办法来缓解飞溅问题,如此,造成灌装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彻底解决飞溅问题,提供一种灌装效率高、无飞溅的无菌灌装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无菌灌装阀设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无菌灌装阀包括防飞溅组件,所述防飞溅组件包括锁紧套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位于锁紧套内部,所述引流管通过锁紧套固定在阀体设有出料口的该端,所述引流管与阀体之间液密封连接,所述引流管上设有通道Ⅱ,所述通道Ⅱ围绕引流管中心线呈圆环状分布,所述通道Ⅱ与出料口连通,所述引流管一端设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宽度从里往外依次变小,所述导流腔与通道Ⅱ连通。
在物料流动方向上出料口、引流管依次排列,如此,物料先通过出料口再进入引流管。引流管的功能在于整流、消除气泡和导流三方面。引流管内部紧密设置的通道Ⅱ,不同半径位置上的通道Ⅱ呈环状分布。通道Ⅱ又长又细,湍流状态的物料在通过通道Ⅱ时受到限制并逐渐顺应通道Ⅱ的形状形成稳定的流动状态,进而物料流动状态得到缓和,物料流动变得顺畅有序;气泡在平缓的输送过程极易聚拢而形成体积较大的气泡,因此物料经过通道Ⅱ后分散的体积较小的气泡能聚拢形成体积大的气泡,较大的气泡脱离通道Ⅱ后受自重而破裂释放出空气、或者在引流管外部形成表面斜率小的弧面状的气泡而在物料干扰下破裂释放出空气,气泡表面张力变小易受外力干扰而破裂,最终达到消泡的目的;物料在导流腔内受到限制,致使物料边缘部分与引流管在导流腔处的内壁接触被向引流管的中心线所在位置引导,进而物料边缘部分向内集中,以此抵消物料脱离引流管后向引流管边缘的流动趋势,避免在引流管边缘形成液滴或者液柱。
消泡效果与物料流动的平缓程度有关,物料越是顺畅有序的输送,消泡效果越好。为得到更好的消泡效果,可延长平缓输送物料的路径。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防飞溅组件还包括整流管,所述整流管位于引流管和阀体之间,所述整流管与阀体之间液密封连接,所述整流管与引流管之间液密封连接,所述整流管上设有通道Ⅰ,所述通道Ⅰ围绕整流管中心线呈圆环状分布,在垂直整流管的中心线且远离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通道Ⅰ数量依次增加,所述通道Ⅱ通过通道Ⅰ与出料口连通。整流管上的通道Ⅰ与通道Ⅱ连通,延长了物料在无菌灌装阀上的输送路径;通道Ⅰ紧密分布在整流管上,不同半径位置上的通道Ⅰ呈环状分布。通道Ⅰ也又长又细,湍流状态的物料在通过通道Ⅰ时受到限制并逐渐顺应通道Ⅰ的形状形成稳定的流动状态,进而物料流动状态得到缓和,物料流动变得顺畅有序。通道Ⅰ与通道Ⅱ配合在一起起到了延长平缓输送物料的路径的作用。
通过整流管和引流管整流会阻碍物料从阀体输出,为降低该阻碍作用,本方案中采用递进式整流结构,即所述通道Ⅱ的孔径小于通道Ⅰ的孔径,物料通过整流管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小于物料通过引流管时的阻碍作用,物料受阻程度逐级变化,由此避免物料从湍流状态即刻变为缓流状态而丧失流速,这有利于提高无菌灌装阀的物料输出速度。通道Ⅱ孔径小有利于灌装结束后物料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吸附在通道Ⅱ内,使物料的输送路径上保存一定量物料,以便灌装时能及时输出物料、灌装结束时避免液滴滴落的现象;否则,物料灌装与开关动作之间存在较大的延迟时间,无菌灌装阀关闭后暂留在输送路径上的物料受自重而缓慢流出无菌灌装阀,形成滴液现象。同时,灌装结束时阀体和堵杆之间液密封连接,进而在阀体的出料口处形成与外界大气隔绝的密闭区域,因此吸附在通道Ⅱ内的物料还受到气压差的作用而维持在通道Ⅱ内。物料自身吸附作用和气压差的共同作用,最终使得该灌装阀具有灌装相应速度快、无滴漏的优点。
在引流管内设置更多数量的通道Ⅱ,也为了能更好地与整流管配合,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垂直引流管的中心线且远离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通道Ⅱ数量依次增加。物料在整流管内的流量会受通道Ⅱ数量增加的原因而增加。
若物料易起泡且混合的气泡数量多时需要更长的平缓输送物料的路径,为此引流管和阀体之间至少设有两个整流管,相邻整流管之间液密封连接,相邻整流管的通道Ⅰ连通。
相邻整流管的通道Ⅰ需要处于正对衔接的位置关系才能连通,这样就要求在安装过程必须调整相邻整流管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保证通道与通道衔接连通。该安装调试工作增加了组装周期,使生产效率降低。为了能简化该安装调试操作,本方案中整流管两端设有缓冲腔Ⅰ,所述缓冲腔Ⅰ与通道Ⅰ连通,所述通道Ⅰ长度小于整流管整体长度,相邻整流管的缓冲腔Ⅰ连通,所述缓冲腔Ⅰ与出料口连通,所述缓冲腔Ⅰ与通道Ⅱ连通。缓冲腔Ⅰ与各个通道Ⅰ连通,物料经过整流汇集进入缓冲腔Ⅰ中,接着,物料在从缓冲腔Ⅰ中进入另一个整流管中。相邻整流管上的通道Ⅰ在缓冲腔Ⅰ的过渡作用下可以处于正对或者错位的位置关系,因此,可省去对相邻整流管的通道Ⅰ正对衔接的安装调试工作;不仅于此,缓冲腔Ⅰ还为通道Ⅰ的加工过程降低难度,这是因为通道Ⅰ在采用机床钻孔方式获得时生产长度短的通道Ⅰ能达到的工艺精度较高,而生产长度较长的通道Ⅰ能达到的工艺精度有限,钻取长度短的通道Ⅰ时通道Ⅰ的分布、形状、尺寸都在合理范围内,缓冲腔Ⅰ的结构缩短了通道Ⅰ的长度,由此更便于整流管的生产加工。
同理,为了简化整流管与引流管之间的安装调试工作,引流管上设有缓冲腔Ⅱ,所述缓冲腔Ⅱ与缓冲腔Ⅰ连通,所述缓冲腔Ⅱ与通道Ⅱ连通,所述通道Ⅱ长度小于引流管整体长度,所述通道Ⅱ数量大于通道Ⅰ数量。缓冲腔Ⅱ还起到易于通道Ⅱ的加工的作用。
无菌灌装阀灌装的物料为无菌状态,这就要求无菌灌装阀本身具有保持无菌状态的结构,消除细缝、折角等结构设计以及内外环境的隔离,使无菌灌装阀内表面圆滑。为此,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通道Ⅱ长度大于通道Ⅰ长度,所述整流管在缓冲腔Ⅰ处的横截面的边缘为拱形,所述引流管在缓冲腔Ⅱ处的横截面的边缘为拱形。通道Ⅱ长度大于通道Ⅰ长度的结构使引流管上能够依靠物料自身的表面张力吸附更多的物料,将阀体内部的无菌环境与外部的作业环境完全隔离;整流管及引流管在各自缓冲腔处的结构提高了表面圆滑度,消除折角设计带来的死角问题,该死角问题表现为物料在该区域流动性极低,一旦进入就很难再流动,进而物料粘附聚集在这些区域。
无菌灌装阀的各个部件在连接处形成的细缝也极易形成死角问题,为了避免在部件连接处的这个问题,尤其是在密封部位的死角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优选方案,整流管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Ⅰ,所述阀体上设有环形凹槽Ⅰ,所述阀体在环形凹槽Ⅰ所在位置的横截面的边缘为弧形边与直边连接的结构,所述整流管一端设有圆台面Ⅰ,所述环形凹槽Ⅰ与圆台面Ⅰ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所述密封圈Ⅰ凸出在阀体内表面和整流管内表面,相邻的两个整流管之间设有密封圈Ⅱ,所述整流管另一端设有环形凹槽Ⅱ,所述整流管在环形凹槽Ⅱ所在位置的横截面的边缘为弧形边与直边连接的结构,所述整流管上的环形凹槽Ⅱ与相邻整流管的圆台面Ⅰ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所述密封圈Ⅱ凸出在相邻两个整流管的内表面。密封圈Ⅰ安装后凸出在阀体内表面和整流管内表面,密封圈Ⅰ表面与阀体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密封圈Ⅰ表面与整流管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故密封圈Ⅰ与阀体、整流管之间都不会产生细缝。密封圈Ⅱ安装后凸出在相邻两个整流管的内表面,密封圈Ⅱ表面与任意一个整流管的内表面的夹角大于九十度,故密封圈Ⅱ与减压阀之间都不会产生细缝。
密封圈Ⅰ、密封圈Ⅱ凸出结构源于受到挤压的原因,该挤压状态会驱使密封圈向外移动。环形凹槽Ⅰ和环形凹槽Ⅱ的结构相同,它们与圆台面Ⅰ相对后形成的间距宽度在朝向阀体中心线或者整流管的中心线的方向上逐渐缩小。密封圈Ⅰ受整流管、阀体的夹持挤压后存在向外侧的移动趋势;密封圈Ⅱ受整流管夹持挤压后也向外侧的移动趋势。这种运动趋势不利于密封圈Ⅰ、密封圈Ⅱ牢固的安装在无菌灌装阀上。为了消除上述运动趋势存在的不利影响,所述密封圈Ⅰ的横截面呈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所述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所述密封圈Ⅱ的横截面呈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所述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密封圈Ⅰ、密封圈Ⅱ的形状与它们被夹持后所占用的空间的形状类似,使得密封圈Ⅰ嵌入在环形凹槽Ⅰ内、密封圈Ⅱ嵌入在环形凹槽Ⅱ内,密封圈Ⅰ在向外侧的运动趋势的方向上受到阀体的限制作用、密封圈Ⅱ在向外侧的运动趋势的方向上受到整流管的限制作用,因此,上述运动趋势被抵消。
同样为了消除密封部位的细缝,尤其是引流管与整流管之间的细缝,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引流管与整流管之间设有密封圈Ⅲ,所述整流管一端设有环形凹槽Ⅱ,所述整流管在环形凹槽Ⅱ所在位置的横截面的边缘为弧形边与直边连接的结构,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圆台面Ⅱ,所述环形凹槽Ⅱ与圆台面Ⅱ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所述密封圈Ⅲ凸出在引流管内表面和整流管内表面。密封圈Ⅲ表面与整流管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密封圈Ⅲ表面与引流管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故密封圈Ⅲ与引流管、整流管之间都不会产生细缝。
由于密封圈Ⅲ也以夹持方式固定安装,存在向外侧的运动趋势,为了消除这个运动趋势存在的不利影响,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密封圈Ⅲ的横截面呈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所述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密封圈Ⅲ嵌入在整流管的环形凹槽Ⅱ内,密封圈Ⅲ在其向外的运动趋势的方向上受到整流管限制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菌灌装阀通过整流、消泡、导流技术手段对所需灌装的物料进行处理,保证物料能够平稳地输送进入容器内,无滴液、无飞溅、无泡沫,故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物料输出量;还具有开合动作到出料之间的响应时间短的优点,使得出料响应速度快,加之出料流量大,最终使得无菌灌装阀具有灌装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
无菌灌装阀包括阀体1、堵杆2、防飞溅组件。堵杆2位于阀体1内部,堵杆2与阀体1之间通过面与面接触的方式形成液密封连接关系。阀体1与堵杆2的连接部位位于阀体1设有出料口的该端。防飞溅组件固定安装在阀体1设有出料口的该端。
防飞溅组件包括锁紧套3、整流管4、引流管5。锁紧套3为管状结构,其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阀体1设置在出料口位置的外螺纹对应;锁紧套3另一端设有中间通道凸出的凸缘结构,该凸缘结构使锁紧套3内部形成横截面为凸形的柱状空间,锁紧套3在中间通道处的宽度最小的部位位于凸缘所在位置。锁紧套3通过螺纹固定在阀体1上,锁紧套3与阀体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引流管5也为管状结构,引流管5内设有通道结构、外部呈现为直径变化的结构。引流管5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内部为直径较大的大通道、另一部分内部设有围绕引流管5中心线呈圆环状分布的通道Ⅱ7,在垂直引流管5的中心线且远离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通道Ⅱ7数量依次增加。引流管5设有大通道的部位与设有通道Ⅱ7的部位之间形成阶梯轴结构,引流管5设有通道Ⅱ7的部位的直径小于锁紧套3位于凸缘所在位置的直径、引流管5设有大通道的部位的直径稍小于锁紧套3的内部最小直径。引流管5安装在锁紧套3内部,其设有大通道的部位位于锁紧套3内部、其设有通道Ⅱ7的部位位于锁紧套3外部。锁紧套3的凸缘部位的内侧紧压在引流管5设有大通道的端面处,引流管5与阀体1之间受此影响而紧密连接。引流管5位于锁紧套3外部的该端设有导流腔10,导流腔10与通道Ⅱ7连通,导流腔10的宽度即直径从里往外依次变小,引流管5在导流腔10处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倒立的梯形且梯形的边角都为圆角。
无菌灌装阀上安装有两个整流管4,每个整流管4都为管状结构,内部设有通道Ⅰ6,通道Ⅰ6围绕整流管4中心线呈圆环状分布,在垂直整流管4的中心线且远离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通道Ⅰ6数量依次增加。整流管4两端设有缓冲腔Ⅰ8,整流管4在缓冲腔Ⅰ8处的横截面的边缘为拱形,该拱形包括两条直边、一个弧边,直边与弧边之间通过圆角过渡。在同一个整流管4上,缓冲腔Ⅰ8与缓冲腔Ⅰ8之间通过通道Ⅰ6连通。通道Ⅰ6的直径大于通道Ⅱ7的直径,通道Ⅰ6的长度小于通道Ⅱ7的长度,因此,通道Ⅰ6相比与通道Ⅱ7呈现短而粗的结构、通道Ⅱ7相比通道Ⅰ6呈现长而细的结构;数量上,每个整流管4内的通道Ⅰ6数量都小于引流管5内的通道Ⅱ7数量。整流管4位于引流管5的大通道内,整流管4与引流管5之间间隙配合。
两个整流管4之间液密封连接,整流管4与阀体1之间液密封连接,整流管4与引流管5之间也液密封连接,由此,在引流管5与阀体1之间处于液密封连接的关系。
整流管4的一端设有圆台面Ⅰ14、另一端设有环形凹槽Ⅱ17。圆台面Ⅰ14的形状为圆台的侧面结构;整流管4在环形凹槽Ⅱ17处的横截面的边缘的为弧形边与直边连接的结构,圆台面Ⅰ14相对于该直边所在平面处于倾斜状态。两个整流管4之间设有密封圈Ⅱ12,密封圈Ⅱ12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两个整流管4安装引流管5内,处于相对的状态,相邻的整流管4在邻接处的缓冲腔Ⅰ8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相邻的整流管4的缓冲腔Ⅰ8连通。相邻的整流管4在端部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使得其中一个整流管4上的圆台面Ⅰ14正对另一个整理管上的环形凹槽Ⅱ17,圆台面Ⅰ14与环形凹槽Ⅱ17之间形成横截面类似密封圈Ⅱ12的横截面的夹持空间,只是该夹持空间受圆台面Ⅰ14影响而形成宽度小于密封圈Ⅱ12最小宽度的部位。密封圈Ⅱ12位于相邻整流管4之间时,密封圈Ⅱ12的凸起部位即横截面为半圆面的部位嵌入在环形凹槽Ⅱ17内、密封圈Ⅱ12的扁平部位即横截面为矩形面的部位被两个整流管4夹持,密封圈Ⅱ12一端嵌入在环形凹槽Ⅱ17而受到整流管4的限制、另一端被挤压变形而凸出在两个整流管4的内表面,以此整流管4之间密封连接。密封圈Ⅱ12凸出部位的表面与整流管4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都大于九十度,使得密封圈Ⅱ12的表面与整流管4的内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这里的整流管4内表面为整流管4在缓冲腔Ⅰ8处的内表面。
在阀体1上与整流管4的一端相对的部位处设有环形凹槽Ⅰ16,该环形凹槽Ⅰ16的结构和环形凹槽Ⅱ17相同,阀体1在环形凹槽Ⅰ16所在位置的横截面的边缘为弧形边与直边连接的结构。在阀体1与整流管4之间设有密封圈Ⅰ11,密封圈Ⅰ11的横截面呈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所述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环形凹槽Ⅰ16与整流管4上的圆台面Ⅰ14相对,密封圈Ⅰ11位于阀体1与整流管4之间时,密封圈Ⅰ11的凸起部位即横截面为半圆面的部位嵌入在环形凹槽Ⅰ16内、密封圈Ⅰ11的扁平部位即横截面为矩形面的部位被整流管4和阀体1夹持,密封圈Ⅰ11一端嵌入在环形凹槽Ⅰ16而受到阀体1的限制、另一端被挤压变形而凸出在整流管4和阀体1的内表面,以此整流管4和阀体1之间密封连接,阀体1上的出料口与缓冲腔Ⅰ8连通。密封圈Ⅰ11凸出部位的表面与整流管4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密封圈Ⅰ11凸出部位的表面与阀体1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使得密封圈Ⅰ11的表面与整流管4的内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密封圈Ⅰ11的表面与阀体1的内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这里的整流管4内表面为整流管4在缓冲腔Ⅰ8处的内表面。
引流管5在设有大通道的内部的一端即大通道向通道Ⅱ7过渡的部位设有圆台面Ⅱ15,该圆台面Ⅱ15为圆台的侧面结构,其结构与圆台面Ⅰ14相同;引流管5在设有通道Ⅱ7的内部靠近该圆台面Ⅱ15的部位设有缓冲腔Ⅱ9,引流管5在缓冲腔Ⅱ9处的横截面的边缘为拱形,该拱形包括两条直边、一个弧边,直边与弧边之间通过圆角过渡;缓冲腔Ⅱ9与缓冲腔Ⅰ8连通、缓冲腔Ⅱ9也与通道Ⅱ7连通。整流管4与引流管5之间设有密封圈Ⅲ13,密封圈Ⅲ13的横截面呈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所述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圆台面Ⅱ15与整流管4上的环形凹槽Ⅱ17相对,密封圈Ⅲ13凸起部位即横截面为半圆面的部位嵌入在环形凹槽Ⅱ17内、密封圈Ⅲ13的扁平部位即横截面为矩形面的部位被整流管4和引流管5夹持,密封圈Ⅲ13一端嵌入在环形凹槽Ⅱ17而受到整流管4的限制、另一端被挤压变形而凸出在整流管4和引流管5的内表面,以此整流管4和引流管5之间密封连接。密封圈Ⅲ13凸出部位的表面与整流管4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密封圈Ⅲ13凸出部位的表面与引流管5的内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九十度,使得密封圈Ⅲ13的表面与整流管4的内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密封圈Ⅲ13的表面与引流管5的内表面之间不产生间隙;这里的整流管4内表面为整流管4在缓冲腔Ⅰ8处的内表面,引流管5的内表面为引流管5在缓冲腔Ⅱ9处的内表面。
密封圈Ⅰ11、密封圈Ⅱ12、密封圈Ⅲ13都以相同的方式被定位和夹持,该连接方式不仅起到消除连接部位处的细缝的作用,还可以消除由于密封圈本身硬度不均匀而导致的细缝。密封圈在自身硬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局部部位的硬度会大于周边部位的硬度,若以整体压制方式连接则会在密封圈较硬的部位与连接面之间形成细缝;通过局部夹紧方式连接可以挤压密封圈的这些较硬的部位,使密封圈与连接面连接的部位与连接面之间的连接程度一直,由此消除细缝。环形凹槽Ⅰ16和环形凹槽Ⅱ17结构上相同,它们的凹槽部位都起到定位作用,而其包括的直边部位的设计则是为了避免挤压形成的剪切力,使密封圈能承受更多的挤压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整流管,阀体与引流管之间通过密封圈液密封,而且引流管上没有缓冲腔。
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一个整流管,整流管与阀体、引流管之间仍通过局部夹紧方式获得理想的液密封效果。整流管、引流管上都没有缓冲腔,通道Ⅰ与通道Ⅱ数量相同且位置关系为一个通道Ⅰ对应一个通道Ⅱ,由此通道Ⅰ与通道Ⅱ连通。此时密封圈的表面内凹,使得密封圈的表面与整流管的端面、引流管的端面的夹角仍较大,从而保证密封圈不与连接面之间产生细缝。
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整流管以及引流管上设置了缓冲腔。
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道Ⅱ的孔径小于通道Ⅰ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四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道Ⅱ的孔径小于通道Ⅰ的孔径、通道Ⅱ数量大于通道Ⅰ数量。

Claims (12)

1.一种无菌灌装阀,该无菌灌装阀设有阀体(1),所述阀体(1)上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灌装阀包括防飞溅组件,所述防飞溅组件包括锁紧套(3)和引流管(5),所述引流管(5)位于锁紧套(3)内部,所述引流管(5)通过锁紧套(3)固定在阀体(1)设有出料口的该端,所述引流管(5)与阀体(1)之间液密封连接,所述引流管(5)上设有通道Ⅱ(7),所述通道Ⅱ(7)围绕引流管(5)中心线呈圆环状分布,所述通道Ⅱ(7)与出料口连通,所述引流管(5)一端设有导流腔(10),所述导流腔(10)宽度从里往外依次变小,所述导流腔(10)与通道Ⅱ(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组件还包括整流管(4),所述整流管(4)位于引流管(5)和阀体(1)之间,所述整流管(4)与阀体(1)之间液密封连接,所述整流管(4)与引流管(5)之间液密封连接,所述整流管(4)上设有通道Ⅰ(6),所述通道Ⅰ(6)围绕整流管(4)中心线呈圆环状分布,在垂直整流管(4)的中心线且远离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通道Ⅰ(6)数量依次增加,所述通道Ⅱ(7)通过通道Ⅰ(6)与出料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Ⅱ(7)的孔径小于通道Ⅰ(6)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在垂直引流管(5)的中心线且远离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通道Ⅱ(7)数量依次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5)和阀体(1)之间至少设有两个整流管(4),相邻整流管(4)之间液密封连接,相邻整流管(4)的通道Ⅰ(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管(4)两端设有缓冲腔Ⅰ(8),所述缓冲腔Ⅰ(8)与通道Ⅰ(6)连通,所述通道Ⅰ(6)长度小于 整流管(4)整体长度,相邻整流管(4)的缓冲腔Ⅰ(8)连通,所述缓冲腔Ⅰ(8)与出料口连通,所述缓冲腔Ⅰ(8)与通道Ⅱ(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5)上设有缓冲腔Ⅱ(9),所述缓冲腔Ⅱ(9)与缓冲腔Ⅰ(8)连通,所述缓冲腔Ⅱ(9)与通道Ⅱ(7)连通,所述通道Ⅱ(7)长度小于引流管(5)整体长度,所述通道Ⅱ(7)数量大于通道Ⅰ(6)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Ⅱ(7)长度大于通道Ⅰ(6)长度,所述整流管(4)在缓冲腔Ⅰ(8)处的横截面的边缘为拱形,所述引流管(5)在缓冲腔Ⅱ(9)处的横截面的边缘为拱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管(4)与阀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Ⅰ(11),所述阀体(1)上设有环形凹槽Ⅰ(16),所述阀体(1)在环形凹槽Ⅰ(16)所在位置的横截面的边缘为弧形边与直边连接的结构,所述整流管(4)一端设有圆台面Ⅰ(14),所述环形凹槽Ⅰ(16)与圆台面Ⅰ(14)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所述密封圈Ⅰ(11)凸出在阀体(1)内表面和整流管(4)内表面,相邻的两个整流管(4)之间设有密封圈Ⅱ(12),所述整流管(4)另一端设有环形凹槽Ⅱ(17),所述整流管(4)在环形凹槽Ⅱ(17)所在位置的横截面的边缘为弧形边与直边连接的结构,所述整流管(4)上的环形凹槽Ⅱ(17)与相邻整流管(4)的圆台面Ⅰ(14)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所述密封圈Ⅱ(12)凸出在相邻两个整流管(4)的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Ⅰ(11)的横截面呈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所述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所述密封圈Ⅱ(12)的横截面呈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所述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5)与整流管(4)之间设有密封圈Ⅲ(13),所述整流管(4)一端设有环形凹槽Ⅱ(17),所述整流管(4)在环形凹槽Ⅱ(17)所在位置的横截面的边缘为弧形边与直边连接的结构,所述引流管(5)上设有圆台面Ⅱ(15),所述环形凹槽Ⅱ(17)与圆台面Ⅱ(15)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所述密封圈Ⅲ(13)凸出在引流管(5)内表面和整流管(4)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无菌灌装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Ⅲ(13)的横截面呈L形,它包括矩形面和半圆面,所述半圆面位于矩形面的长边处。 
CN201420163793.4U 2014-04-03 2014-04-03 一种无菌灌装阀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33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3793.4U CN203833598U (zh) 2014-04-03 2014-04-03 一种无菌灌装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63793.4U CN203833598U (zh) 2014-04-03 2014-04-03 一种无菌灌装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33598U true CN203833598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1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63793.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33598U (zh) 2014-04-03 2014-04-03 一种无菌灌装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335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0319A (zh) * 2014-04-03 2014-07-09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灌装阀
CN104691832A (zh) * 2014-12-24 2015-06-10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灌装阀
CN111183014A (zh) * 2017-11-07 2020-05-19 Khs科波普拉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由型坯通过压力下导入型坯中的填充物制造填充容器的设备的成型及填充站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0319A (zh) * 2014-04-03 2014-07-09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灌装阀
CN104691832A (zh) * 2014-12-24 2015-06-10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灌装阀
CN104691832B (zh) * 2014-12-24 2017-01-25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灌装阀
CN111183014A (zh) * 2017-11-07 2020-05-19 Khs科波普拉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由型坯通过压力下导入型坯中的填充物制造填充容器的设备的成型及填充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0319A (zh) 一种无菌灌装阀
CN103775679B (zh) 用于合流和分流的三通阀
CN203582445U (zh) 定量灌装机构
CN203833598U (zh) 一种无菌灌装阀
CN204387342U (zh) 一种灌装阀
US10604396B2 (en) Funnel
CN104150425A (zh) 一种灌装阀
CN210920257U (zh) 一种防飞溅灌装用角座阀
CN208716813U (zh) 一种涂料灌装机消泡装置
CN108144807B (zh) 分体式胶枪及自动涂胶平台
CN216141235U (zh) 一种灌装阀
CN205917010U (zh) 一种灌装头
CN207569292U (zh) 一种防渗漏焊接水龙头
CN210509759U (zh) 液体硝酸铵泵进口导淋装置
CN109205537B (zh) 一种灌装阀及灌装设备
CN104691832A (zh) 一种灌装阀
CN113582113A (zh) 一种灌装阀
CN205331441U (zh) 一种固定流速的阀结构
CN204477388U (zh) 一种新型阀门
US20120211108A1 (en) Faucet assembly
CN205634856U (zh) 一种精准灌装的灌装阀
CN104438263B (zh) 一种洗瓶机的喷洗组件
JP2007069928A (ja) 液充填ノズル
CN204448753U (zh) 一种洗瓶机的喷洗组件
CN220547157U (zh) 一种双通道球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