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5646U - 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15646U CN203615646U CN201320644031.1U CN201320644031U CN203615646U CN 203615646 U CN203615646 U CN 203615646U CN 201320644031 U CN201320644031 U CN 201320644031U CN 203615646 U CN203615646 U CN 2036156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valve
- regenerator
- condenser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2782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74 organic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2 stora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现在常用的地源热泵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能源利用率较低。本实用新型包括地下埋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用户端、工质流动回路管、工质流动阀、蒸发器连接管和冷凝器连接管,蒸发器、压缩机、工质流动阀、冷凝器和节流阀依次安装在工质流动回路管上,地下埋管通过蒸发器连接管连接在蒸发器上,其特点是:还包括蓄热室、旁路管、旁路阀和蓄热室连接管,旁路管的两端均连接在工质流动回路管上,旁路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工质流动阀的两侧,蓄热室和旁路阀均安装在旁路管上,蓄热室和用户端之间通过蓄热室连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是一种供能系统,属于一种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源热泵系统由于其具有系统能效比和自动化程度高,可同时满足采暖、空调、及热水供应的需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常用的地源热泵包括地下埋管、水路循环管、空调主机以及用户端;其中,空调主机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四部分组成,通过让液态工质(制冷机或者冷媒)不断完成: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水路循环管中的水中,或者将水路循环管中的热量转移到环境里。
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地源热泵技术大多采用昼夜同步运行的模式,由于办公建筑的供能特点,供暖和空调负荷主要集中在白天上班时间,其它时间断冷热负荷较小,如果采用地源热泵同步运行作为热源或者冷源,则由于白天是用电高峰时段,电价较高,势必会造成供热和制冷成本较高。如公开号为CN 10275916 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公开号为CN 101634468 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地源热泵蓄热供热的方法,以及公开号为CN 102997362 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新型联合供能系统等专利,都针对地源热泵提出了蓄能方法,但都只是在用户端前一环节进行蓄热水,不仅在冷凝环节热量损失,而且蓄水池体积庞大,使原本简单灵活的地源热泵系统占地面积增加,投资成本也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相对于蓄热水池,可以大大缩小蓄热箱体的占地面积的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包括地下埋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用户端、工质流动回路管、工质流动阀、蒸发器连接管和冷凝器连接管,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工质流动阀、冷凝器和节流阀依次安装在工质流动回路管上,所述地下埋管通过蒸发器连接管连接在蒸发器上,所述用户端通过冷凝器连接管连接在冷凝器上,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蓄热室、旁路管、旁路阀和蓄热室连接管,所述旁路管的两端均连接在工质流动回路管上,该旁路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工质流动阀的两侧,所述蓄热室和旁路阀均安装在旁路管上,所述蓄热室和用户端之间通过蓄热室连接管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热室包括蓄热室保温层、数根安装有相变材料的蓄热管、工质进口、工质出口、供热换热器、进水口、出水口和取热换热器,所述取热换热器、数根蓄热管和供热换热器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蓄热室保温层中,所述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分别连接在供热换热器的两端,该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均连接在旁路管上,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在取热换热器的两端,该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连接在蓄热室连接管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缩机、旁路阀和蓄热室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相对于蓄热水池,可以大大缩小蓄热箱体的占地面积。蓄热室的加入,不影响原地源热泵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仅在工质流动回路管上开通旁路管,靠阀门调节地源热泵和相变蓄热系统的运行工况。
本实用新型利用低谷电驱动地源热泵,进行热量储存。在白天峰电时段,由相变蓄热系统对用户端进行供热,或者相变蓄热系统和原地源热泵系统同时供热。
本实用新型蓄热室中的蓄热管通常是交叉叠放的,也就是说相变材料封装于蓄热管中交叉叠放,并设有供热换热器和取热换热器,热泵工质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通入供热换热器,对相变材料进行充热,工质降温后再经冷凝器形成回路;冷水或冷空气流经取热换热器与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后,直接给用户端供热水或暖气。蓄热管中的相变材料包括有机相变材料、无机水合盐相变材料以及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温度范围60-100℃,相变储热材料储能密度高,是传统显热储能介质(水)在相同温度变化范围内的4-20倍,且储能温度范围广,可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很明显,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地源热泵系统相比较,能够有效的结合地源热泵,有效的减小占地面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低谷电驱动地源热泵产生的热量用于峰电时段,实现削峰填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热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包括地下埋管1、蒸发器2、压缩机3、蓄热室4、冷凝器5、节流阀6、用户端7、工质流动回路管8、工质流动阀9、旁路管10、旁路阀11、蒸发器连接管12、冷凝器连接管13和蓄热室连接管14。
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器2、压缩机3、工质流动阀9、冷凝器5和节流阀6依次安装在工质流动回路管8上,地下埋管1通过蒸发器连接管12连接在蒸发器2上,用户端7通过冷凝器连接管13连接在冷凝器5上。
本实施例中的旁路管10的两端均连接在工质流动回路管8上,该旁路管10的两端分别位于工质流动阀9的两侧,蓄热室4和旁路阀11均安装在旁路管10上,也就是说蓄热室4和旁路阀11串联安装在旁路管10上,该蓄热室4和旁路阀11串联后,与工质流动阀9之间为并联关系。本实施例中的蓄热室4和用户端7之间通过蓄热室连接管14连接。压缩机3、旁路阀11和蓄热室4依次排列。
本实施例中的蓄热室4包括蓄热室保温层401、数根安装有相变材料的蓄热管402、工质进口403、工质出口404、供热换热器405、进水口406、出水口408和取热换热器407,取热换热器407、数根蓄热管402和供热换热器405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蓄热室保温层401中,工质进口403和工质出口404分别连接在供热换热器405的两端,该工质进口403和工质出口404均连接在旁路管10上,进水口406和出水口408分别连接在取热换热器407的两端,该进水口406和出水口408均连接在蓄热室连接管14上。
本实施例中的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不仅能够削峰填谷,节能减排,而且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该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利用低谷电驱动地源热泵,工质在蒸发器2中吸收地下热源后蒸发,经压缩机3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进入供热换热器405将热量转移到蓄热管402的相变材料中储存起来,而工质降温后再经冷凝器形成循环回路。在白天峰电时段,使用生活用水(空气)进入取热换热器407,将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转移到生活用水(空气)供给用户端。相变蓄热系统加入,不影响原地源热泵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而是从地源热泵的远离出发,在经蒸发、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制冷机)流通的管道上开通旁路,靠节流阀调节地源热泵和蓄热系统的运行工况,因此相变蓄热系统和原地源热泵系统也同时供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包括地下埋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用户端、工质流动回路管、工质流动阀、蒸发器连接管和冷凝器连接管,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工质流动阀、冷凝器和节流阀依次安装在工质流动回路管上,所述地下埋管通过蒸发器连接管连接在蒸发器上,所述用户端通过冷凝器连接管连接在冷凝器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热室、旁路管、旁路阀和蓄热室连接管,所述旁路管的两端均连接在工质流动回路管上,该旁路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工质流动阀的两侧,所述蓄热室和旁路阀均安装在旁路管上,所述蓄热室和用户端之间通过蓄热室连接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包括蓄热室保温层、数根安装有相变材料的蓄热管、工质进口、工质出口、供热换热器、进水口、出水口和取热换热器,所述取热换热器、数根蓄热管和供热换热器从上往下依次安装在蓄热室保温层中,所述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分别连接在供热换热器的两端,该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均连接在旁路管上,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在取热换热器的两端,该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连接在蓄热室连接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旁路阀和蓄热室依次排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44031.1U CN203615646U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44031.1U CN203615646U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15646U true CN203615646U (zh) | 2014-05-28 |
Family
ID=50768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4403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5646U (zh) | 2013-10-18 | 2013-10-18 | 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15646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2485A (zh) * | 2016-09-30 | 2017-01-11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热电储能分布式供热系统 |
CN107843135A (zh) * | 2017-10-19 | 2018-03-27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利用温差自驱动回路的蓄能装置 |
CN108826746A (zh) * | 2018-08-08 | 2018-11-16 | 廖滨 | 高温大温差热泵储热装置及储热方法 |
CN108895715A (zh) * | 2018-09-04 | 2018-11-27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基于冷热平衡理念的使用蓄能的地源热泵系统 |
CN109340867A (zh) * | 2018-10-12 | 2019-02-15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装置的谷电储能系统 |
-
2013
- 2013-10-18 CN CN201320644031.1U patent/CN20361564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2485A (zh) * | 2016-09-30 | 2017-01-11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热电储能分布式供热系统 |
CN107843135A (zh) * | 2017-10-19 | 2018-03-27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利用温差自驱动回路的蓄能装置 |
CN107843135B (zh) * | 2017-10-19 | 2023-12-05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利用温差自驱动回路的蓄能装置 |
CN108826746A (zh) * | 2018-08-08 | 2018-11-16 | 廖滨 | 高温大温差热泵储热装置及储热方法 |
CN108895715A (zh) * | 2018-09-04 | 2018-11-27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基于冷热平衡理念的使用蓄能的地源热泵系统 |
CN109340867A (zh) * | 2018-10-12 | 2019-02-15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装置的谷电储能系统 |
CN109340867B (zh) * | 2018-10-12 | 2021-07-09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装置的谷电储能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53940U (zh) | 一种寒区用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复合能源系统 | |
CN101158507B (zh) | 复叠式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104075484B (zh) | 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的供暖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03307803B (zh) | 一种复合利用能量的冷、热水供应装置 | |
CN203657051U (zh) | 一种直凝式空气源热泵地暖系统 | |
CN106685338B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和空调余热实现冷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1839585A (zh) | 适合低温气候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 | |
CN105180508A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热电冷联供系统 | |
CN110056936B (zh) | 一种低谷电蓄热复叠式热泵供热方法 | |
CN101832682A (zh) | 储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 | |
CN203615646U (zh) | 一种蓄热型地源热泵装置 | |
CN101893299A (zh) | 基于相变蓄冷的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 | |
CN101226016B (zh) | 太阳能-地能双热源复合热泵装置 | |
CN201032233Y (zh) | 蓄冷蓄热型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机 | |
CN102478272A (zh) | 一种太阳能供暖系统 | |
CN101769654B (zh) | 压缩式热泵供热系统以及供热方法 | |
CN202734275U (zh) | 串联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 | |
CN111780303B (zh) | 一种用于南方地区的高效热源塔热泵系统 | |
CN203336874U (zh) | 一种复合利用能量的冷、热水供应装置 | |
CN105135676A (zh) | 复叠式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113915794B (zh) | 一种多能互补的制冷/制热储能系统的制冷制热方法 | |
CN211977002U (zh) | 一种单供暖地源热泵系统 | |
CN111288533B (zh) | 多能多源互补型供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11116438U (zh) | 一种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发电制冷联合循环系统 | |
CN202853199U (zh) | 竖直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