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8632U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18632U CN203518632U CN201320320473.0U CN201320320473U CN203518632U CN 203518632 U CN203518632 U CN 203518632U CN 201320320473 U CN201320320473 U CN 201320320473U CN 203518632 U CN203518632 U CN 203518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iguous block
- fuel gas
- kuppe
- flue gas
- guid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导流装置,其包括烟罩、烟道和由若干个金属连接块单元组成的环形导流罩,烟罩安装在矿热炉顶部,环形导流罩位于烟罩内部,烟道的下端位于环形导流罩内;环形导流罩中,每两个相邻的金属连接块单元侧边相互插接,所述环形导流罩两端开口,导流罩的横向截面的面积由底部往顶部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有效避免冷空气混入烟气中,保持烟气在350℃-50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导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应用于矿热炉、石墨电极炉、电解炉等冶金炉做低温烟气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据调查目前铁合金行业矿热炉和电极炉等利用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大部分都是因为所利用的烟气温度太低而导致发电量少或不能发电。所以矿热炉余热回收烟气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个技术瓶颈。主要原因是在烟道抽风时不能把进炉子的冷风和热烟气分开,炉门打开冷空气进入烟道的量过多在排烟时冷空气多于热空气,导致烟气温度过低而发不了电或发电量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发改委第四批铁合金行业准入名单有700多家公司,矿热炉有几千台之多。如果全部做成余热回收发电站,带来的利益和节能都是不可小觑的。
现有的铁合金矿热炉做余热回收发电项目中,抽出的烟气温度在150度-200度左右,达不到预期的发电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冷空气通过炉门进入烟道,把炉子内部的烟气温度降低了,如果把炉门关上,没有冷空气进去炉内的一氧化碳又要升高,存在安全隐患;其次炉门关闭操作工人也无法通炉和加料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导流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有效避免冷空气混入烟气中,保持烟气较高的温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包括烟罩、烟道和由若干个金属连接块单元组成的环形导流罩,烟罩安装在矿热炉顶部,环形导流罩位于烟罩内部,烟道的下端位于环形导流罩内;环形导流罩中,每两个相邻的金属连接块单元侧边相互插接,所述环形导流罩两端开口,导流罩的横向截面的面积由底部往顶部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连接块单元包括结构两个相同的连接块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侧边上沿侧边高度方向设有凸条,其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两个连接块通过凸条与凹槽插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连接块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其中第一连接块两侧边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凹槽,第二连接块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导流罩外壁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为8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导流罩的金属连接块单元为耐高温的不锈钢板,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5-1c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设置一个环形导流罩,使进入炉内的冷空气流向改变,由原来的冷空气直接进入烟道改变为通过炉内高温区路径升温,从而将进入烟道中的烟气温度提高至350-500℃;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导流罩可以通过烟罩的检修口,小块安装组合使进入炉内的冷空气流向改变,既不影响操作工的操作,也不影响冷风进入炉内的补入,既安全又可靠,从根本上解决了矿热炉余热发电的技术瓶颈问题, 使发余热电机组工作稳定减少波动起伏,提高发电效率,延长机组使用寿命,充分余热利用减少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形导流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包括烟罩3、烟道4和由若干个金属连接块单元组成的环形导流罩2,烟罩3安装在矿热炉1顶部,环形导流罩2位于烟罩3内部,烟道4的下端位于环形导流罩2内;环形导流罩2中,每两个相邻的金属连接块单元21侧边相互插接,所述环形导流罩2两端开口,环形导流罩2的横向截面的面积由底部往顶部逐渐增大。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形导流罩2通过烟罩3的检修口小块安装组合使进入炉内的冷空气流向改变,由原来的冷空气直接进入烟道改变为通过炉内高温区路径升温,既不影响操作工的操作,也不影响冷风进入炉内的补入,明显改善了烟气温度,由原来的180-200℃提高到350-500℃之间。使余热发电效率提高了60%以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连接块单元21包括结构两个相同的连接块210;所述连接块210侧边上沿侧边高度方向设有凸 条212,其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凸条212相匹配的凹槽211,两个连接块通过凸条212与凹槽210插接。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连接块单元21包括第一连接块213和第二连接块(图未示),其中第一连接块213两侧边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凹槽211,第二连接块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条(图未示)。
在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导流罩外壁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为80°-40°。其中,为了给冷空气提供一个合适的流向,较佳的该锐角为45°。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导流罩的金属连接块单元为耐高温的不锈钢板,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5-1cm,可以耐受1000-1500℃高温。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烟罩、烟道和由若干个金属连接块单元组成的环形导流罩;烟罩安装在矿热炉顶部,环形导流罩位于烟罩内部,烟道的下端位于环形导流罩内;环形导流罩中,每两个相邻的金属连接块单元侧边相互插接,所述环形导流罩两端开口,导流罩的横向截面的面积由底部往顶部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块单元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侧边上沿侧边高度方向设有凸条,其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两个连接块通过凸条与凹槽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块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其中第一连接块两侧边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凹槽,第二连接块上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罩外壁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为80°-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烟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罩的金属连接块单元为耐高温的不锈钢板,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5-1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320473.0U CN203518632U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320473.0U CN203518632U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18632U true CN203518632U (zh) | 2014-04-02 |
Family
ID=50377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320473.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18632U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186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07892A (zh) * | 2013-06-04 | 2013-09-18 | 广州资源环保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
2013
- 2013-06-04 CN CN201320320473.0U patent/CN20351863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07892A (zh) * | 2013-06-04 | 2013-09-18 | 广州资源环保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CN103307892B (zh) * | 2013-06-04 | 2015-03-25 | 广州资源环保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58257U (zh) | 一种机下式双预热烧结点火炉用换热器 | |
CN204388074U (zh) | 一种适用于cfb垃圾焚烧锅炉的等压风室 | |
CN202182624U (zh) | 节能型铝熔化联体炉 | |
CN203518632U (zh)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
CN105020734A (zh) |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的方法与装置 | |
CN201867053U (zh) | 高效环保节能炉 | |
CN204478467U (zh) | 一种双燃料锅炉 | |
CN101482374A (zh) | 一种烧结冷却机低温尾气余热发电烟气装置 | |
CN203869520U (zh) | 一种稳定的矿冶炉低温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9042342U (zh) | 一种富氧型蓄热式燃烧装置 | |
CN103307892B (zh) | 一种高温烟气导流装置 | |
CN202133106U (zh) | 热风设备 | |
CN201795677U (zh) | 节能型马弗炉 | |
CN203605744U (zh) | 蓄热式马蹄焰窑炉换向煤气回收装置 | |
CN102559991B (zh) | 一种炼钢转炉实现不间断热能输出利用的状态转换装置 | |
CN202582225U (zh) | 熔炼炉 | |
CN201526984U (zh) | 新型整体一次性浇注锅炉 | |
CN205859973U (zh) | 一种一体式生物质蒸汽发生器 | |
CN202482344U (zh) | 一种炼钢转炉实现不间断热能输出利用的状态转换装置 | |
CN203718757U (zh) | 一种惰性气体发生炉 | |
CN210891602U (zh) | 一种稻壳燃烧蒸汽锅炉系统 | |
CN212178929U (zh) | 一种补燃炉快速点火装置 | |
CN202153011U (zh) | 燃烧炉烟气回收系统 | |
CN204853540U (zh) | 一种锅炉风煤比自动节能控制装置 | |
CN203442870U (zh) | 一种高效节能气体燃料锅炉炉膛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25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