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64310U -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64310U CN203364310U CN2013204057118U CN201320405711U CN203364310U CN 203364310 U CN203364310 U CN 203364310U CN 2013204057118 U CN2013204057118 U CN 2013204057118U CN 201320405711 U CN201320405711 U CN 201320405711U CN 203364310 U CN203364310 U CN 2033643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enser
- evaporimeter
- fluid reservoir
- collector tube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主要由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电磁阀、压缩机、储液罐一、储液罐二、冷凝器风扇、蒸发器风扇、单向阀、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元件组成;所述储液罐一来实现液体制冷工质的积累,阻止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工质通过储液罐一所在之路进入到冷凝器,这样储液罐一跟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管道形成的液柱压力和蒸发器由于制冷工质的蒸发所形成高温气态制冷工质压力差能够把单向阀打开;所述储液罐二对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工质进行液位调节,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作为通讯基站、机房的一种空调热管一体机,其结构简单,产品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在使用时可靠性高,制冷效果好,有利于大力推广和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热能量输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将重力热管系统和热泵系统相复合形成的进行冷热能量输运的热管空调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电子计算机与数据处理机房内设备密度大、发热量大,计算机系统对环境的温、湿度及含尘浓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应设空调系统。为了保证相应的温、湿度条件,蒸气压缩式机房专用空调得到了普遍应用,即使在冬季寒冷地区,发热量大的机房也需要采用蒸气压缩式机房专用空调得到了普遍应用,即使在冬季寒冷地区,发热量大的机房也需要采用蒸气压缩式机房专用空调制冷运行来承担散热负荷。然而,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冬季及春秋过渡季节大部分时间内的气温低于20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空调系统还得启动高耗能的压缩机特别是那些发热量集中对清洁度要求高的的工作场合对环境来控制温度,这种仍旧采用蒸气压缩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进行降温来冷却的方案是不节能的,还有就是在热泵空调系统工作时,它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整个翅片结构一部分是热的一部分是冷的,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够进行彻底的热交换,从而导致电能的无谓浪费,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为解决空调系统中存在的能耗大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容易、节能减排的热管空调一体机,能在室外温度合适的条件下进行自动启用节能模式来调节室内温度,能够安全、可靠、稳定、节能的自动运行制冷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蒸发器、电磁阀、节流阀、压缩机、储液罐一、储液罐二、冷凝器风扇、蒸发器风扇、单向阀、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部分,所述冷凝器是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冷凝器集气管、冷凝器集液管、中间扁管以及散热翅片;所述蒸发器是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蒸发器集气管、蒸发器集液管、中间扁管以及散热翅片;所述蒸发器位于冷凝器的下部,且蒸发器集气管和冷凝器集液管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落差;所述储液罐一连接于冷凝器集液管与蒸发器集液管之间,且储液罐一横向放置,其位置位于冷凝器集液管的下部;所述电磁阀和节流阀并联之后连接于储液罐一与蒸发器集液管之间;所述储液罐二连接于蒸发器集气管与蒸发器集液管之间,且储液罐二横向放置,其位置位于蒸发器集气管的下部;所述单向阀与压缩机并联之后连接于蒸发器集气管与冷凝器集气管之间;这样蒸发器、储液罐二、单向阀、冷凝器、储液罐一以及电磁阀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管循环系统;所述蒸发器、储液罐二、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一以及节流阀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泵循环系统。
以上所述电磁阀在热管模式循环时,处于全开状态,在热泵循环模式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
以上所述电路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室内设定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对比,使热泵机械制冷系统和热管自然换热系统替换开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分离式重力热管技术和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的节能技术,当室内所需设定温度比室外温度低时通过热泵循环进行散热降温,当室内所需设定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通过热管循环进行散热降温,对于一年四季,有超出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室外温度比室内所需设定温度低,这样在热管节能模式下,高耗能大压缩机无需启动,只用启动低耗能的热管节能模块和风机,能耗极低;在制冷模式下,由于两种制冷技术复合性设计的优势,使得制冷能效比优于一般的空调,节能效果显著,这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可以应用于基站、机房以及大型电器设备等领域的散热控温。
附图说明
图1为热管空调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此一体机的热泵制冷工作模式时制冷工质流程图。
图3为此一体机的热管换热工作模式时制冷工质流程图。
图中:(1)冷凝器;(11)冷凝器集气管;(12)冷凝器集液管;(2)蒸发器;(21)蒸发器集气管;(22)蒸发器集液管;(3)节流阀;(4)压缩机;(51)储液罐一;(52)储液罐二;(61)冷凝器风扇;(62)蒸发器风扇;(7)单向阀;(8)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包括冷凝器(1)、冷凝器集气管(11)、冷凝器集液管(12)、蒸发器(2)、蒸发器集气管(21)、蒸发器集液管(22)、节流阀(3)、压缩机(4)、储液罐一(51)、储液罐二(52)、冷凝器风扇(61)、蒸发器风扇(62)、单向阀(7)、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元件;所述冷凝器(1)是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冷凝器集气管(11)、冷凝器集液管(12)、中间扁管以及散热翅片;所述蒸发器(2)是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蒸发器集气管(21)、蒸发器集液管(22)、中间扁管以及散热翅片;所述蒸发器(2)位于冷凝器(1)的下部,且蒸发器集气管(21)和冷凝器集液管(12)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落差;所述储液罐一(51)连接于冷凝器集液管(12)与蒸发器集液管(22)之间,且储液罐一(51)横向放置,其位置位于冷凝器集液管(12)的下部;所述电磁阀(8)和节流阀(3)并联之后连接于储液罐一(51)与蒸发器集液管(22)之间;所述储液罐二(52)连接于蒸发器集气管(21)与蒸发器集液管(22)之间,且储液罐二(52)横向放置,其位置位于蒸发器集气管(21)的下部;所述单向阀(7)与压缩机(4)并联之后连接于蒸发器集气管(21)与冷凝器集气管(11)之间;这样蒸发器(2)、储液罐二(52)、单向阀(7)、冷凝器(1)、储液罐一(51)以及电磁阀(8)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管循环系统;所述蒸发器(2)、储液罐二(52)、压缩机(4)、冷凝器(1)、储液罐一(51)以及节流阀(3)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泵循环系统;这样这两个循环根据环境和需求进行交换工作就组成了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当使用热泵制冷工作模式时,如图2所示,压缩机(4)开启,单向阀(7)处于关闭状态,由于压缩机(4)的抽压力,单向阀(7)所在支路几乎没有制冷工质的通过,这样液态冷凝剂在蒸发器(2)中吸热降低室内温度,吸热后的液态冷凝剂变成气态,通过压缩机(4)气态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状态并向冷凝器(1)输送,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1)中,在冷凝器(1)中散热变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在高压气态制冷剂的推动下进入储液灌一(51),气液制冷中间介质根据各自物理性质在储液罐内分离,高压液态中间介质通过节流阀(3)进入到蒸发器(2)中进行下一次循环;储液罐二(52)对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工质进行液位调节,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使用热管换热工作模式时,如图3所示,压缩机(5)关闭,电磁阀(8)处于打开状态;刚开始工作时,单向阀(7)和电磁阀(8)都需要一个压力差,才可打开,此时储液罐一(51)来实现液体制冷工质的积累,阻止蒸发器(2)的气态制冷工质通过储液罐一(51)所在之路进入到冷凝器(1),这样储液罐一(51)跟蒸发器(2)之间的连接管道形成的液柱压力和蒸发器(2)由于制冷工质的蒸发所形成高温气态制冷工质压力差能够把单向阀(7)和电磁阀(8)打开;此后制冷工质在冷凝器(1)与低温热源接触,气态工作介质在冷凝器(1)内受低温热源的冷却而冷凝为液体,并放出热量,冷凝形成的液体工作介质,液态制冷工质进入储液罐一(51),气液制冷中间介质根据各自物理性质在储液罐内分离,然后液态制冷工质通过电磁阀(8)进入到蒸发器(2)与储液罐二(52)中,蒸发器(2)与高温热源接触,液态工作介质在蒸发器(2)内受高温热源的加热而蒸发为气体,并吸收热量,蒸发形成的气态制冷工质通过单向阀(7)所在支路进入到冷凝器(1)中进行下一次循环。
这样这种热管空调一体机可以根据室内所需设定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差异,选择性地(其可以完全自动控制,也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控制调节工作状态)运行于热泵制冷工作模式或热管换热工作模式,在保证室内降温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能运行;当室外温度较高或者室内负荷过大时,热管空调一体机运行热泵制冷工作模式,工作原理与一般变频或者非变频空调相同,室内的热量通过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散至室外空间,达到室内空间的降温冷却效果;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值时,压缩机关闭,机组自动进入热管换热工作模式,通过热管节能模块把气态制冷剂带至冷凝器中冷凝放热,最后成为冷凝液,冷凝液又在热管节能模块作用下流至蒸发器吸收热量,整个系统通过热管节能模块将室内热量向室外传递。
Claims (3)
1.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1)、蒸发器(2)、电磁阀(8)、节流阀(3)、压缩机(4)、储液罐一(51)、储液罐二(52)、冷凝器风扇(61)、蒸发器风扇(62)、单向阀(7)、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部分,所述冷凝器(1)是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冷凝器集气管(11)、冷凝器集液管(12)、中间扁管以及散热翅片;所述蒸发器(2)是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蒸发器集气管(21)、蒸发器集液管(22)、中间扁管以及散热翅片;所述蒸发器(2)位于冷凝器(1)的下部,且蒸发器集气管(21)和冷凝器集液管(12)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落差;所述储液罐一(51)连接于冷凝器集液管(12)与蒸发器集液管(22)之间,且储液罐一(51)横向放置,其位置位于冷凝器集液管(12)的下部;所述电磁阀(8)和节流阀(3)并联之后连接于储液罐一(51)与蒸发器集液管(22)之间;所述储液罐二(52)连接于蒸发器集气管(21)与蒸发器集液管(22)之间,且储液罐二(52)横向放置,其位置位于蒸发器集气管(21)的下部;所述单向阀(7)与压缩机(4)并联之后连接于蒸发器集气管(21)与冷凝器集气管(11)之间;这样蒸发器(2)、储液罐二(52)、单向阀(7)、冷凝器(1)、储液罐一(51)以及电磁阀(8)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管循环系统;所述蒸发器(2)、储液罐二(52)、压缩机(4)、冷凝器(1)、储液罐一(51)以及节流阀(3)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泵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8)在热管模式循环时,处于全开状态,在热泵循环模式时,电磁阀(8)处于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路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室内设定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对比,使热泵机械制冷系统和热管自然换热系统替换开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057118U CN203364310U (zh) | 2013-07-09 | 2013-07-09 |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057118U CN203364310U (zh) | 2013-07-09 | 2013-07-09 |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64310U true CN203364310U (zh) | 2013-12-25 |
Family
ID=49812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05711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64310U (zh) | 2013-07-09 | 2013-07-09 |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6431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86873A (zh) * | 2019-08-27 | 2019-11-22 | 河南城建学院 | 一种热管吸收式辅助空调系统 |
-
2013
- 2013-07-09 CN CN2013204057118U patent/CN2033643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86873A (zh) * | 2019-08-27 | 2019-11-22 | 河南城建学院 | 一种热管吸收式辅助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64317U (zh) |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 |
CN203848433U (zh) |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热管热泵双模空调 | |
CN102767880B (zh) |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 |
CN102788392B (zh) |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 |
CN103307683B (zh) |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 |
CN102798184B (zh) |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 |
CN106016539A (zh) | 一种多支路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 |
CN102645055A (zh) | 自适应匹配的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装置 | |
CN103884068A (zh) | 一种新型机房节能空调 | |
CN203442994U (zh) |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 |
CN102829522B (zh) |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 |
CN103940018A (zh) |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热管空调一体机 | |
CN102759159B (zh) |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 |
CN103939994A (zh) | 一种机房节能空调 | |
CN102927646A (zh) | 一种机房空调 | |
CN103017410B (zh) | 一种冷暖式热管热泵复合循环系统 | |
CN203413743U (zh) |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 |
CN205048788U (zh) | 高效原油加热用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01592416B (zh) | 带冷热源互补回路的制冷制热系统 | |
CN203364310U (zh) |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 |
CN102927647B (zh) | 一种基站空调 | |
CN202675513U (zh) |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 |
CN203848427U (zh) | 一种新型机房节能空调 | |
CN102980265B (zh) | 一种机房基站空调节能装置 | |
CN203132020U (zh) | 一种机房基站空调节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15 floor, unit 18, Chaoyang Street, Chaoyang, Beijing, 1518, Chin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FULLLINK OREI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Beijing, Badachu hi tech park, West Wells Road, building 9415, room 3, No., room 3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NENG HENG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