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就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儿童运送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儿童运送设备包括儿童承载装置,该儿童承载装置能够变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儿童运送设备可包括儿童承载装置,该儿童承载装置能够变换,并且该儿童承载装置包括篮,篮包括:形状变化的底板;侧屏障,包括:顶边沿,位于形状变化的底板之上;以及侧壁,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并且联接至顶边沿和形状变化的底板中每一个并形成内部儿童接纳区域,内部儿童接纳区域接纳待被运送的儿童,儿童承载装置还包括底板形状改变装置,该底板形状改变装置重新改变侧屏障的侧壁的形状并使形状变化底板的形状从与儿童承载装置的摇篮模式相关联的平坦形状和侧壁的展开形状变化至与儿童承载装置的座椅模式相关联的折叠形状和侧壁的收起形状。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形状变化的底板可包括头端部分和足端部分,足端部分可包括小腿区和座底区。座底区可将头端部分和小腿区互连。当侧壁移动并呈现展开形状时,形状变化的底板的头端部分与座底区和小腿区可协作并限定篮的平坦的底板。当侧壁移动并呈现收起形状时,座底区可与头端部分和小腿区中每一个成直角并限定座椅,其中头端部分提供从座底区的后缘向上延伸的靠背,小腿区提供从座底区的前缘向下延伸的搁腿架。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侧壁可包括底缘和顶缘,底缘联接至形状变化的底板的外周部,顶缘联接至顶边沿。侧屏障还包括承板,承板联接至顶边沿。承板可延伸至内部儿童接纳区域中。承板可包括与侧壁分离的U形足端内缘。U形足端内缘可围绕形状变化的底壁的足端部分延伸。承板还可包括与侧壁分离的U形头端内缘。U形头端内缘可被围绕形状变化的底板的头端部分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足端拉链可包括内拉链道、配对的外拉链道和足滑动件。足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可联接至与形状变化的底板的足端部分邻接的侧壁的下部。配对的外拉链道可联接至承板的U形足端内缘。足滑动件可与足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接合,并且足滑动件可在沿足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的第一方向上移动,侧壁的足端部分相对于顶边沿移动并呈现收起形状,形状变化的底板的足端部分自动地从与儿童承载装置的摇篮模式相关联的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向上升高并呈现与所述儿童承载装置的座椅模式相关联的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在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座底区和腿支撑区可相对于彼此共面并形成平坦的底板的一部分。在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座底区和腿支撑区可彼此成直角。足滑动件在沿足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的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侧壁的足端部分相对于顶边沿移动并呈现展开形状,形状变化的底板的足端部分自动地回到与儿童承载装置的摇篮模式相关联的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头端拉链可包括内拉链道、配对的外拉链道和头滑动件。内拉链道可联接至与形状变化的底板邻接的侧壁的下部。配对的外拉链道可联接至承板的U形头端内缘。头滑动件可与头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接合,并且头滑动件在沿头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的第一方向上移动,侧屏障的侧壁的头端部分相对于顶边沿移动并呈现收起形状,形状变化的底板自动地从与儿童承载装置的摇篮模式相关联的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升高至与儿童承载装置的座椅模式相关联的倾斜的且高位的状态,并且头滑动件在沿头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的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侧屏障的侧壁的头端部分相对于顶边沿移动并呈现展开形状,形状变化的底板的头端部分自动地回到与儿童承载装置的摇篮模式相关联的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足端拉链可包括内拉链道、配对的外拉链道和足滑动件。内拉链道可联接至与形状变化的底板的足端部分邻接的侧壁的下部。配对的外拉链道可联接至承板的U形足端内缘。足滑动件可与足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接合,并且足滑动件可在沿足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的第一方向上移动,侧壁的足端部分相对于顶边沿移动并呈现收起形状,形状变化的底板自动地从与儿童承载装置的摇篮模式相关联的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向上升高并呈现与儿童承载装置的座椅模式相关联的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在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座底区和腿支撑区相对于彼此共面并形成平坦的底板的一部分,在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座底区和腿支撑区彼此成直角,并且足滑动件在沿足端拉链的内拉链道和外拉链道的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侧壁的足端部分相对于顶边沿移动并呈现展开形状,形状变化的底板的足端部分自动地回到与儿童承载装置的摇篮模式相关联的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儿童运送设备还可包括滚行童车框架。儿童承载装置还可包括安装在滚行童车框架上的篮支撑框架。当儿童承载装置处于摇篮模式时,篮支撑框架对篮进行支撑且篮相对于滚行童车框架处于水平定向。当儿童承载装置处于座椅模式时,篮支撑框架对篮进行支撑且篮相对于滚行童车框架处于倾斜定向。
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儿童承载装置,儿童承载装置可在一种模式下提供摇篮以及在另一种模式下提供座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了例示目前所想到的本公开最佳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之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示例性儿童承载装置10被配置以保持婴儿并且联接至滚行童车框架12以提供婴儿车14。儿童承载装置10中所包括的部件可在户外由照看者以一种方式进行配置,以建立如图1左侧所示的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这些相同的部件可在户外由照看者以另一种方式进行配置,以将儿童承载装置10变换成如图1右侧所示的座椅模式10S。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下可将儿童承载装置10从摇篮模式10B简单地变换至座椅模式10S:(1)如图5A至图5D所示,使儿童承载装置10所包括的足端拉链41中的滑动件41SP移动;以及(2)如图6A至图6D所示,使儿童承载装置10所包括的头端拉链42中的滑动件42SP移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照看者可将滚行童车框架12配置成处于图1左侧所示的摇篮模式12B以与摇篮模式的儿童承载装置10B相配,并且照看者可将滚行童车框架12重新配置成处于图1右侧所示的座椅模式12S以与座椅模式的儿童承载装置10S相配。
如图1至图4所示,儿童承载装置10包括篮16和篮支撑框架50。如图1和2所示,篮16安装在篮支撑框架50上。如图1所示,篮支撑框架50可安装在滚行童车框架12上,以对在滚行童车框架12上运送的儿童承载篮16进行支撑。
如图2和7A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篮16包括形状可变的底板20和多件式侧屏障30,多件式侧屏障30例如通过使用缝线37联接至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周缘20P。如图1所示,底板20和侧屏障30协作从而形成空间36I以在其中接纳儿童。例如,照看者可根据意愿,通过使用图5和6所示的儿童承载装置变换过程,使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形状从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中所示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在图1左侧)变化至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座椅模式10S中所示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在图1右侧)。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形状可变的底板20包括足端21和相反的头端22,足端21包括座底区21B和腿支撑区21L。底板20被形成以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折叠线201-205(如图2所示),从而在照看者使儿童承载装置10在摇篮模式10B与座椅模式10S之间进行变换(如图1所示)的过程中,有助于底板20的形状改变。
如图5和图6所示,底板形状改变装置40包括拉链41、42,或者使用其它适合材料连接装置来将侧屏障30的配对部分拉合和分离以使底板20相对于篮支撑框架50移动并改变形状,从而将儿童承载装置10从摇篮模式10B变换至座椅模式10S,反之亦然。
如图2所示,侧屏障30包括环形带32,环形带32具有顶边沿34和侧壁36,并且侧屏障30还包括拉链道承板38。如图1和图2所示,侧壁36被配置成围绕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周缘20P延伸。如图2示意性地示出以及如图5示例性地示出,拉链道承板38通过缝线35联接至顶边沿34,并被配置以延伸至由侧壁36所限定的内部区域36I中。如图1和图2所示,足端拉链41的外侧拉链道41O承载在承板38的足端部分381的内缘上,头端拉链42的外侧拉链道42O承载在承板38的头端部分382的内缘。
如图2所示,由于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周缘20P通过缝线37联接至侧壁36的下缘36L(见图2和图7A),因此底板20可响应于侧壁36的下缘36L相对于顶边沿34移动(响应于照看者对足端拉链41和头端拉链42进行操作)而自动地朝向以及远离顶边沿34移动,如图5A至图5D、图6A至图6D和图7A至7D所示。简单地通过使拉链41、42中的滑动件41SP、42SP沿其拉链道移动,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这种上下移动使底板20的形状例如从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中基本上平坦的形状(如图1的左上角所示)变化至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座椅模式10S中折叠的形状(如图1的右上角所示)。将拉链41、42替换为其它适合的材料连接装置(如,按扣、钩、钩环紧固件)也属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如图1和图5A所示,拉链道承板38的周缘38P通过缝线35联接至环形带32的边缘34。如图1和图2所示,承板38还包括足端内缘38F和头端内缘38H,足端边缘38F被设置成围绕底板20的足端21延伸,头端内缘38H被设置成围绕底板20的头端22延伸。在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承板38的足端内缘38F和头端内缘38H中每一个都大体上呈U形。
如图1和图2所示,侧壁36的下缘36L的足端区36F被配置成围绕底板20的足端21延伸。类似地,也如图1和2所示,侧壁的下缘36L的头端区36H被配置成围绕底板20的头端22延伸。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足端区36F和头端区36H中每一个都大体上呈U形。
如图1所示,足端拉链41联接至承板38的足端内缘38F和侧壁36的下缘36L的足端区36F并被配置成使互连下缘36L的足端区36F互连。当足端拉链41被拉开(如图5A所示)时,侧壁36展开,底板20的足端21降低并且变成基本上平坦以使儿童承载装置10的足端处于摇篮模式10B。当足端拉链41由照看者拉上(如图5A至图5D所示)时,侧壁36如图7A-7B所示的那样收起,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足端21上升并折叠以使儿童承载装置10的足端处于座椅模式10S。
如图1所示,头端拉链42联接至承板38的头端内缘38H和侧壁36的下缘36L的头端区36H并且被配置成使头端内缘38H和头端区36H互连。当头端拉链42被拉开(如图6A所示)时,侧壁36展开,底板20的头端22降低并且变成基本上平坦以使儿童承载装置10的头端处于摇篮模式10B。当头端拉链42由照看者拉上(如图6A至图6B所示)时,侧壁36收起,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头端22倾斜以使儿童承载装置10的头端处于座椅模式10S。
例如,如图2所示,篮支撑框架50也包括在儿童承载装置10中。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篮支撑框架50包括缘支撑轨53以及向下延伸的第一支撑轨51和第二缘支撑轨52,缘支撑轨53联接至侧屏障30的顶边沿34,第一支撑轨51和第二缘支撑轨52联接至轨53(如图2所示)并且适于联接至滚行童车框架12(如图1所示)。篮支撑框架50被设置成位于图1所示的滚行童车框架12的摇篮模式12B和座椅模式12S每一个模式中所包括的轮13之上,以将篮支撑在滚行童车框架12上,无论儿童承载装置10处于摇篮模式10还是处于座椅模式10S(如图1所示)。
例如,如图2所示,环形带32的侧壁36为织物或其它适合的柔软或可变形材料制成的环形条。侧壁36依次包括近侧板361、足端板362、远侧板363和头端板36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示意性地所示以及如图3、图4和图5A示例性地所示,近侧板361被形成为包括若干侧窗36W1、36W2和36W3,第一网屏61联接至近侧板361的内表面以覆盖这些窗。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示意性地所示以及如图3、图4和图5A示例性地所示,远侧板363被形成为包括若干其它侧窗36W4、36W5和36W6,第二网屏63联接至远侧板363的内表面以覆盖这些窗。
如图1、图3、图7A和图7B所示,环形带32的顶边沿34为环形管状件,其被形成为包括对篮支撑框架50的缘支撑轨53进行容纳的通道。例如,如图7A所示,侧壁36的上缘36U联接至顶边沿34。如图2和图7A所示,拉链道承板38的外周部38P也联接至环形带32的顶边沿34。
例如,如图2所示,拉链道承板38包括外周条带38R、第一折弯片38S 1和第二折弯片38S2。第一折弯片38S1被形成为包括窗38W2,窗38W2被确定尺寸和确定形状以与侧壁36的近侧板361的窗36W2相配。第一折弯片38S 1沿第一折线F1联接至外周条带38R,片38S1的顶点38A1被配置成与近侧板361的部分36A1相配(如图2所示),以使窗36W2、38W2对准(如图1所示)。第二折弯片38S2被形成为包括窗38W5,窗38W5被确定尺寸和确定形状以与侧壁36的远侧板363的窗36W2相配。第二折弯片38S2沿第二折线F2联接至外周条带38R相反的另一侧,片38S2的顶点38A2被配置成与侧板362的部分36A2相配(如图2所示),以使窗36W5、38W5对准(如图1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侧屏障30的足端拉链41包括内侧拉链道41I、外侧拉链道41O、以及与内侧拉链道41I和外侧拉链道41O相配的足端滑动件41SP。足端滑动件41SP被配置成提供用于将拉链道41I、41O每一个中所包括的齿拉合在一起的装置,以在建立儿童承载装置的座椅模式10S(如图4和图7B所示)的过程中使侧壁36的足端部分收起和折叠,或者足端滑动件41SP被配置成提供用于使拉链道41I、41O每一个中所包括的齿分离的装置,以在建立儿童承载装置的摇篮模式10B(如图3和图7A所示)的过程中使侧壁36的足端部分展开。
如图1和图2所示,侧屏障30的头端拉链42包括内侧拉链道42I、外侧拉链道42O、以及与内侧拉链道42I和外侧拉链道42O相配的头端滑动件42SP。头端滑动件42SP被配置成提供用于将拉链道42I、42O每一个中所包括的齿拉合在一起的装置,以在建立儿童承载装置座椅模式10S(如图4和图7B所示)的过程中使侧壁36的头端部分收起和折叠,以及头端滑动件42SP被配置成提供用于使拉链道42I、42O每一个中所包括的齿分离的装置,以在建立儿童承载装置摇篮模式10B(如图3和图7A所示)的过程中使侧壁36的头端部分展开。
儿童承载装置10可被配置(如图1的左上部分所示)以用作可安装在童车框架12中的摇篮10B,以及可根据照看者的意愿进行变换以用作座椅10S(如图1的右上部分所示),该座椅10S可在童车框架12的配置从摇篮模式12B变化至座椅模式12S之后安装在同一童车框架12中。这种变换可在以下之后进行:(1)照看者操作足端拉链41以使儿童承载装置10中所包括的侧屏障30的足端部分的形状变化以及使与侧屏障30联接的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的形状自动变化(例如如图5A至图5D所示);以及(2)照看者操作头端拉链42以使侧屏障30的头端部分的形状变化,从而使底板20的头端部分22的形状自动变化(例如如图6A至图6D所示)。
如图1和图5所示,形状可变的底板20包括足端部分21,足端部分21可相对于侧屏障30从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相关联的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移动至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座椅模式10S相关联的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如图1和图6所示,形状可变的底板20还包括对置的头端部分22,该对置的头端部分22可相对于侧屏障20以及相对于底板20的足端部分从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相关联的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移动至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座椅模式10S相关联的倾斜的且高位的状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7A和图7B所示,当底板20处于摇篮模式时,侧屏障30基本上展开且绷紧,当底板20处于座椅模式时,侧屏障30基本上收起且折叠。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侧屏障30由柔软、可折叠的材料制成,因此每当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形状由照看者改变以建立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或座椅模式10S时,侧屏障30可变形而不会损坏。
如图1和图2所示,拉链道承板38联接至顶边沿34并且被设置成朝向形状可变的底板20延伸到由侧壁36限定的内部区域36I中。承板38包括U形足端内缘381I,该足端内缘381I与侧壁36分离并且被配置成大体上围绕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延伸。承板38还包括U形头端内缘382I,该头端内缘382I与侧壁36分离并且被配置为大体上围绕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头端部分22延伸。
儿童承载装置10包括底板形状改变装置40,以根据照看者的意愿将侧屏障30的形状重新配置成在展开形状(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相关联)与收起形状(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座椅模式10S相关联)之间变化,从而致使与侧壁36的下缘36L联接的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形状变化,如图1、5和6所示。当儿童承载装置10处于摇篮模式10B时,底板20呈摇篮模式形状,在该摇篮模式形状,当侧屏障30被配置以呈现展开形状时,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和头端部分22处于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当儿童承载装置10处于座椅模式10S时,底板20呈座椅模式形状,在该座椅模式形状,当侧屏障30被配置以呈现收起形状时,足端部分21呈现折叠的且高位的形状并且头端部分22呈现倾斜的且高位的形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2、5和6所示,底板形状改变装置40包括足端拉链41和分离的头端拉链42。足端拉链41联接至承板38的U形足端内缘381I并联接至与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邻界接的侧壁36的下部36L。头端拉链42联接至承板38的U形头端内缘381I并联接至与形状可变的底板20的头端部分22邻接的侧壁36的下部。
足端拉链41包括滑动件41SP,通过照看者可使滑动件41SP沿着联接至与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邻接的侧壁36下部36L的内拉链道41I以及沿着联接至承板38的U形足端内缘381I的配对外拉链道41O并且在如图5A至图5C所示的一个方向411上移动,以将侧屏障30的头端部分配置成呈现收起形状,从而使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自动地从与摇篮模式10B相关联的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向上升高至与座椅模式10S相关联的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通过照看者可使足端拉链41沿着拉链道41I、41O在反向412上移动,以将侧屏障30的足端部分重新配置成呈现收起形状,从而使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自动地回到基本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
图5A至5D示出了照看者通过使足端滑动件41SP沿着在侧屏障30的足端部分上安装的配对的内侧足端拉链道和外侧足端拉链道滑动来操作示例性足端拉链41的示例性顺序。这种滑动重新配置侧屏障30的足端部分并且使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自动地远离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相关联的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向上升高以呈现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座椅模式10S相关联的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
头端拉链42包括滑动件42SP,通过照看者可使滑动件42SP沿着联接至与底板20的头端部分22邻接的侧壁36下部36L的内拉链道42I以及沿着联接至承板38的U形头端边缘382I的配对的外拉链道42O并且在如图6A至图6C所示的一个方向421上移动,以将侧屏障30的头端部分配置成呈现收起形状,从而使底板20的头端部分自动地从与摇篮模式10B相关联的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向上升高至与座椅模式10S相关联的倾斜的且高位的状态。通过照看者可使头端拉链42沿着拉链道42I、42O在反向422上移动,以将侧屏障30的头端部分重新配置成呈现展开形状,从而使底板20的头端部分自动地回到与摇篮模式10B相关联的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
图6A至图6D示出了照看者通过使头端滑动件42SP沿着在侧屏障30的头端部分上安装的配对的内侧头端拉链道42I和外侧头端拉链道42O滑动来操作示例性头端拉链42的示例性顺序。这种滑动重新配置侧屏障30的头端部分并且使底板20的足端部分22自动地远离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摇篮模式10B相关联的基本上平坦的且低位的状态向上升高以呈现与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座椅模式10S相关联的倾斜的且高位的状态。
如图7A所示,内侧足端拉链道41I联接至形状可变的底板20附近的侧壁36下部36L,配对的外侧足端拉链道42O联接至与环形带32的顶边沿34联接的承板38的内缘381I。如图7B所示,由于图5A至图5D所示的足端滑动件41SP的滑动,侧壁36的一部分已经收起并折叠,从而将外侧足端拉链道41O和内测足端拉链道41I拉合在一起,使底板20的足端部分21的邻近部分自动地从如图5A和图7A所示的基本上平坦的状态移动至如图5B所示的折叠的且高位的状态。
如图8A所示,3个单独的装饰性摇篮模式衬料301、302、303被配置,从而当儿童承载装置10处于摇篮模式10B时,这3个单独的装饰性摇篮模式衬料301、302、303在延伸至摇篮模式儿童承载装置10B的内部区域中的嵌套状态下暂时地与图1和3的摇篮模式儿童承载装置10B相配(一次一个),以装衬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底板20、内部侧壁36和顶边沿34,从而覆盖足端拉链41和头端拉链42。图8B的立体图示出图8A的第一装饰性摇篮模式衬料301与图8A的儿童承载装置10进行相配接合以覆盖足端拉链41和头端拉链42。
如图9A所示,3个单独的装饰性座椅模式衬料被配置,从而当儿童承载装置10处于座椅模式10S时,这3个单独的装饰性座椅模式衬料在延伸至座椅模式儿童承载装置10S的内部区域中的嵌套状态下暂时地与图1和图4的座椅模式儿童承载装置10S相配(一次一个),以装衬儿童承载装置10的底板20、内部侧壁36和顶边沿34的升高区域,以覆盖足端拉链41和头端拉链42。图9B的立体图示出图9A的第一装饰性座椅模式衬底40L与图9A的儿童承载装置10进行相配接合以覆盖足端拉链41和头端拉链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