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2501326U - 光源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01326U
CN202501326U CN2012200979121U CN201220097912U CN202501326U CN 202501326 U CN202501326 U CN 202501326U CN 2012200979121 U CN2012200979121 U CN 2012200979121U CN 201220097912 U CN201220097912 U CN 201220097912U CN 202501326 U CN202501326 U CN 202501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connecting portio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ource module
conn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979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anyu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anyu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anyu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anyu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979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01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01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013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底板、连接元件以及光源组件。底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从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的沟槽。连接元件嵌入沟槽内,连接元件具有突出于第一表面的第一连接部、突出于第二表面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从第一连接部延伸至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电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光源组件配置在第一表面,并连接着第一连接部,光源组件具有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的第二电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不使用现有技术的信号传输线,不仅提升光源模组的组装效率,还避免信号传输线受损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而且有效缩减光源模组的边缘的宽度。

Description

光源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应用于使用非自发光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以提供非自发光显示面板所需的显示光源。目前常见的背光模组大致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其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可参见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为201033694的专利。
图1是现有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以及配置在背板110的上表面112的多个光源组件120。每一光源组件120包括电路板122及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124。发光二极管124配置在电路板122上并电连接至电路板122。此外,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驱动单元(图未示),其位于背板110的下表面,并通过多条信号传输线132电连接至电路板122。具体而言,电路板122设有连接器123,而信号传输线132的一端连接至插头133,此插头133插入连接器123内,以使驱动单元电连接至电路板122。
然而,由于连接器123的尺寸较小,所以不易将连接器123准确地接合进电路板122的对应线路中。此外,由于每一光源组件120的连接器123都需连接一个插头133,且每一插头133连接有多条信号传输线132,导致现有技术的信号传输线132数量过多,所以需花费较多时间来整理这些信号传输线132。因此,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的组装效率较差。此外,在整理信号传输线132时易造成信号传输线132受损而需更换,因而提高成本。另外,背板110的边缘亦需预留充足的空间来容纳这些信号传输线132,导致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的边缘宽度无法有效缩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其具有易于组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源模组,其包括底板、连接元件以及光源组件。底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从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的沟槽。连接元件嵌入沟槽内,连接元件具有突出于第一表面的第一连接部、突出于第二表面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从第一连接部延伸至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电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光源组件配置在第一表面,并连接第一连接部,光源组件具有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的第二电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插槽,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插槽,第一电连接部从第一插槽延伸至第二插槽,且光源组件插入第一插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组件包括基板及点光源。基板具有插入第一插槽内的连接端,且第二电连接部设置在该连接端处。点光源配置在基板上,且电连接至基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模组还包括驱动单元,其插入第二插槽内并电连接至第一电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模组驱动单元包括电路板,此电路板具有插入第二插槽内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具有第三电连接部,且第三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单元还包括电源连接部,配置在电路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与第三电连接部分别包括多个导电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插槽的槽口方向与第一表面朝向不同方向,第二插槽的槽口方向与第二表面朝向不同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元件还具有翼部以及弹性卡件,弹性卡件用以穿过沟槽,以与翼部夹持底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翼部从第一连接部延伸出,弹性卡件从第二连接部朝接近翼部的方向延伸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组中,光源组件可直接通过连接元件电连接至驱动单元,而不需使用现有技术的信号传输线,如此不仅能提升光源模组的组装效率,还能避免信号传输线受损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背板的边缘不需预留空间来容纳信号传输线,所以可有效缩减光源模组的边缘的宽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需使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所以可避免连接器与电路板的对应线路接合不易的问题。此外,驱动单元的电路板直接插接进连接元件内即可电连接至光源组件,所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光源模组的组装效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光源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嵌入底板的连接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将驱动单元插接连接元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光源模组的分解示意图,而图4是图2中嵌入底板的连接元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至图4,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200包括底板210、连接元件220以及光源组件230。连接元件220例如是与光源组件230的数量相对应,本实施例的连接元件220与光源组件230的数量都以多个为例,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元件220与光源组件230的数量可分别为一个。
底板2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3以及从第一表面212延伸至第二表面213的沟槽214。沟槽214的数量例如是与连接元件220的数量相对应。此外,连接元件220具有第一连接部222、第二连接部224以及第一电连接部226,其中第一连接部222连接第二连接部224,且第一电连接部226从第一连接部222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24。此连接元件220可嵌入沟槽214内,当连接元件220嵌入沟槽214内时,第一连接部222突出于第一表面212,而第二连接部224突出于第二表面213。此外,光源组件230配置在第一表面212,并连接第一连接部222,光源组件230具有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226的第二电连接部232。第一电连接部226与第二电连接部232例如分别包括多个导电片,如金属片。
请再参照图3与图4,上述的第一连接部222例如具有第一插槽223,第二连接部224例如具有第二插槽225,第一电连接部226从第一插槽223延伸至第二插槽225,而光源组件230插入第一插槽223内,以使光源组件230的第二电连接部232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226。此外,第一插槽223的槽口例如与第一表面212朝向不同方向,第二插槽225的槽口例如与第二表面213朝向不同方向。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槽223的槽口方向例如垂直于第一表面212,第二插槽225的槽口方向例如垂直于第二表面213。另外,连接元件220例如还具有翼部227以及弹性卡件228,弹性卡件228用以穿过沟槽214,以与翼部227夹持底板210。更详细地说,本实施例的翼部227例如是从第一连接部222延伸出,弹性卡件228例如是从第二连接部224朝接近翼部227的方向延伸出。在沿组装方向D将连接元件220组装进背板210时,弹性卡件228会受到沟槽214的槽壁的挤压而变形,所以弹性卡件228能穿过沟槽214。当弹性卡件228穿过沟槽214后,弹性卡件228会恢复原状,并抵靠着背板210的第二表面213,而翼部227则抵靠着背板210的第一表面212,所以连接元件220可通过翼部227与弹性卡件228来夹持背板210,进而固定在背板210上。在另一实施例中,翼部227可从第二连接部224延伸出,弹性卡件228可从第一连接部222朝接近翼部227的方向延伸出
上述的光源组件230例如包括基板234及点光源236。基板234具有插入第一插槽223内的连接端235,且第二电连接部232设置在该连接端235处。点光源236配置在基板234上,且电连接至基板234。点光源236可为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半导体光源,但不以此为限。点光源236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是以多个点光源236为例。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30可直接插入第一插槽223内并通过第二电连接部232电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226,而第二插槽225可连接至驱动单元(图未示)并通过第一电连接部226而电连接至驱动单元。如此,驱动单元可通过连接元件220的第一电连接部226来电连接光源组件230的基板234,以驱动光源组件230的点光源236发光。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200具有易于组装的优点。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不需使用现有技术的信号传输线132(如图1所示)来将光源组件230电连接至驱动单元,所以不需花费时间来整理为数众多的信号传输线。如此,不仅能提升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200的组装效率,还能避免信号传输线受损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而且,背板210的边缘不需预留空间来容纳信号传输线,所以可有效缩减光源模组200的边缘的宽度。另外,本实施例不需使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23(如图1所示),所以可避免连接器123与电路板的对应线路接合不易的问题。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将驱动单元插接连接元件的示意图。请参照图4与图5,上述的光源模组200还包括驱动单元240,其位于底板210的第二表面213。驱动单元240插入第二插槽225内并电连接至第一电连接部226。此驱动单元240包括电路板241及设置于电路板241上的驱动晶片(图未示)。电路板241具有用以插入第二插槽225内的第三连接部242。第三连接部242具有第三电连接部243,此第三电连接部243例如包括多个导电片,如金属片。当第三连接部242插入第二插槽225内时,第三电连接部243电连接第一电连接部226,以使驱动单元240电连接至图2所示的光源组件230。另外,驱动单元240例如还包括电源连接部244,其配置在电路板241上。电源连接部244可连接至外部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只要将电路板241的第三连接部242插接进第二插槽225内即可使驱动单元240电连接至光源组件230,如此可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200的组装效率。
需说明的是,上述的驱动单元240的结构仅为举例之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驱动单元的具体结构。此外,上述的光源模组200可作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使用,以提供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所需的显示光源。因此,光源模组200还包括配置光源组件230上方的扩散板(图未示)及光学膜片(图未示),以将光源组件230所提供的光线均匀化。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光源模组200的用途。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光源模组中,光源组件可直接通过连接元件电连接至驱动单元,而不需使用现有技术的信号传输线,如此能提升光源模组的组装效率。此外,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的电路板直接插接进连接元件内即可电连接至光源组件,所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光源模组的组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参考标号表
100:直下式背光模组
110:背板
112:上表面
120:光源组件
122:电路板
123:连接器
124:发光二极管
132:信号传输线
133:插头
200:光源模组
210:底板
212:第一表面
213:第二表面
214:沟槽
220:连接元件
222:第一连接部
223:第一插槽
224:第二连接部
225:第二插槽
226:第一电连接部
227:翼部
228:弹性卡件
230:光源组件
232:第二电连接部
234:基板
235:连接端
236:点光源
240:驱动单元
241:电路板
242:第三连接部
243:第三电连接部
244:电源连接部
D:组装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一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以及一从该第一表面延伸至该第二表面的沟槽;
一连接元件,嵌入该沟槽内,该连接元件具有一突出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一连接部、一突出于该第二表面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一从该第一连接部延伸至该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电连接部,且该第一连接部连接该第二连接部;以及
一光源组件,配置在该第一表面,并连接该第一连接部,该光源组件具有一电连接该第一电连接部的第二电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一插槽,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第二插槽,该第一电连接部从该第一插槽延伸至该第二插槽,而该光源组件插入该第一插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件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插入该第一插槽内的连接端,且该第二电连接部设置在该连接端处;以及
一点光源,配置在该基板上,且电连接该基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一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插入该第二插槽内并电连接该第一电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包括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一插入该第二插槽内的第三连接部,且该第三连接部具有一第三电连接部,该第三电连接部电连接该第一电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还包括一电源连接部,该电源连接部配置在该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连接部、该第二电连接部与该第三电连接部分别包括多个导电片。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槽的一槽口方向与该第一表面朝向不同方向,该第二插槽的一槽口方向与该第二表面朝向不同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元件还具有一翼部以及一弹性卡件,该弹性卡件用以穿过该沟槽,以与该翼部夹持该底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翼部从该第一连接部延伸出,该弹性卡件从该第二连接部朝接近该翼部的方向延伸出。
CN2012200979121U 2012-03-13 2012-03-13 光源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01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979121U CN202501326U (zh) 2012-03-13 2012-03-13 光源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979121U CN202501326U (zh) 2012-03-13 2012-03-13 光源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01326U true CN202501326U (zh) 2012-10-24

Family

ID=4703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97912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01326U (zh) 2012-03-13 2012-03-13 光源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013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7485A (zh) * 2012-12-03 2013-02-1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插板式led灯具及其实现方法
CN107795954A (zh) * 2017-11-24 2018-03-13 南宁燎旺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led汽车行李箱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7485A (zh) * 2012-12-03 2013-02-1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插板式led灯具及其实现方法
CN107795954A (zh) * 2017-11-24 2018-03-13 南宁燎旺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led汽车行李箱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4904A (zh) 照明装置
CN201083918Y (zh) 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
CN103438408A (zh) 一种led灯条连接器及背光模组
CN102829455A (zh) Led球泡灯中连接电源板与光源板的接插件及方法
CN202403051U (zh) 一种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机
CN101526186A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及组装方法
CN202501326U (zh) 光源模组
CN102691991A (zh) 发光模块及电源连接组件
US20100259928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module
CN201927619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CN203026755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的电源直插式连接器
CN101949498B (zh) 发光元件、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731392U (zh) 背光模块
CN102486273A (zh) 光源固定件及背光模组
CN102095125B (zh) 侧光式照明装置
CN201539792U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678196U (zh) 改良型led车灯
CN103277711A (zh) 发光模块及应用此发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205208476U (zh) 驱动与光源一体式led灯及其光源板和灯头的电连接结构
CN102946034B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led灯条
CN205424483U (zh) 一种简易led灯丝灯
CN203504883U (zh) 一种led软灯板
CN201251117Y (zh) 条状led电路板与led光源结构
CN202158533U (zh) Led内置电源日光灯中电源板与灯板的排针连接装置
CN101836154A (zh)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