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18612U - 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18612U CN202018612U CN2011200697239U CN201120069723U CN202018612U CN 202018612 U CN202018612 U CN 202018612U CN 2011200697239 U CN2011200697239 U CN 2011200697239U CN 201120069723 U CN201120069723 U CN 201120069723U CN 202018612 U CN202018612 U CN 2020186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s
- processor controls
- humidity
- relay
- tr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涉及超导重力仪监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参考电压和控制处理器连接;湿度传感器、电阻支路和控制处理器依次连接;温度传感器、电容支路和控制处理器依次连接;控制处理器和字符显示器连接;控制处理器、RS-232通讯接口和计算机记录系统依次连接;设置键和选择键分别与控制处理器连接;控制处理器、第1驱动器、第1继电器和空调与除湿机依次连接;控制处理器、第2驱动器、第2继电器和超导重力仪依次连接;报警指示和报警器分别与第2继电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低的功耗;可全天候、连续实时提供对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的监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导重力仪监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可应用于测量、地震及其它部门。
背景技术
超导重力仪利用超导电流固有的稳定性,用磁悬浮替代了传统重力仪的机械弹簧悬挂,因而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是当今世界上精度最高的重力仪之一。它不仅可以用来检测和研究固体地球的潮汐、自由核章动、自由振荡、自转变化以及地壳的构造运动等地球动力学现象;还可以用来研究大气、海洋和地下水等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场的耦合效应,为现代大地测量和空间测量技术提供观测基准。
由于超导重力仪所具有的高灵敏度,极易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导致精度下降,难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
目前的超导重力仪,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具备实时显示其环境温、湿度的能力;
2、不能在环境温、湿度超出用户设定范围时,自动进行声、光报警,提醒维护人员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3、不能在环境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开启空调与除湿机,达到改善超导重力仪工作环境的目的;亦不能在温、湿度超出最大设定范围时,迅速切断超导重力仪的电源,达到保护超导重力仪的目的;
4、不能将超导重力仪的环境温、湿度数据输出到计算机记录系统加以存贮,以作为消除环境温、湿度对重力测量数据影响的数据改正之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其一是采用传感器和微机技术,集监测、控制于一体,实现对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的实时显示和监控;
其二是在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开启空调与除湿机,达到改善超导重力仪工作环境的目的;在温、湿度超出最大设定范围时,可在声、光报警的同时,迅速切断超导重力仪的电源,达到保护超导重力仪的目的;
其三是将当前温、湿度的结果数据通过通讯接口,输出到计算机记录系统;
其四是结构简单、精度高、功耗低。
具体地说,本装置由湿度传感器,电阻支路,温度传感器,电容支路,控制处理器,第1、2驱动器,第1、2继电器,空调与除湿机,字符显示器,RS-232通讯接口,参考电压,设置键,选择键,计算机记录系统,超导重力仪,报警指示和报警器组成;
其连接关系是:
参考电压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湿度传感器、电阻支路、控制处理器依次连接,与参考电压一道,获取湿度信息;
温度传感器、电容支路、控制处理器依次连接,与参考电压一道,获取温度信息;
控制处理器和字符显示器连接,显示湿度和温度;
控制处理器、RS-232通讯接口和计算机记录系统依次连接,记录湿度和温度的信息;
设置键和选择键分别与控制处理器连接,操作控制处理器;
控制处理器、第1驱动器、第1继电器和空调与除湿机依次连接,控制空调与除湿机;
控制处理器、第2驱动器、第2继电器和超导重力仪依次连接,控制超导重力仪;
报警指示和报警器分别与第2继电器连接,报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装置采用单片微机控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低的功耗;
2、可全天候、连续实时提供对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的监测;
3、装置还具有设置、切换能力,用户可通过键盘进行所测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湿度传感器的电容值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当前环境温度、湿度等观测数据的显示切换以及报警阈值的设定;
4、装置还可在环境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进行声、光报警,提醒维护人员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5、装置可以在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开启空调与除湿机,达到改善超导重力仪工作环境的目的;
6、装置可以在温、湿度超出最大报警阈值时,迅速切断超导重力仪的电源,达到保护超导重力仪的目的;
7、装置的RS-232通讯接口可以将超导重力仪环境的温、湿度数据,经由串行通讯电缆,输出到计算机记录系统存贮,作为今后分析研究之用;
8、装置利用控制处理器内置的精确模拟比较器用于检测温、湿度信号的模/数转换,不仅省去了通常所需要的A/D 转换器,以及必须相应配置的调理电路,降低了成本,减小了装置的体积,也使得控制变得容易,资源的占用减至最少;
9、装置将字符显示器传统的8位数据传输方式改为4位传输,减少了口线资源的占用,使线路得以减化。
10、装置除了将继电器输出与超导重力仪、空调与除湿机的电源线连接之外,无须对原有的超导重力仪系统进行任何改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
1—湿度传感器;
2—电阻支路;
3—温度传感器;
4—电容支路;
5—控制处理器;
6、9—第1、2驱动器;
7、10—第1、2继电器;
8—空调与除湿机;
11—字符显示器;
12—RS-232通讯接口;
13—参考电压;
14—设置键;
15—选择键;
16—计算机记录系统;
18—超导重力仪;
19—报警指示;
20—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一、总体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由湿度传感器1,电阻支路2,温度传感器3,电容支路4,控制处理器5,第1、2驱动器6、9,第1、2继电器7、10,空调与除湿机8,字符显示器11,RS-232通讯接口12,参考电压13,设置键14,选择键15,计算机记录系统16,超导重力仪18,报警指示19和报警器20组成;
其连接关系是:
参考电压13与控制处理器5连接;
湿度传感器1、电阻支路2、控制处理器5依次连接,与参考电压13一道,获取湿度信息;
温度传感器3、电容支路4、控制处理器5依次连接,与参考电压13一道,获取温度信息;
控制处理器5和字符显示器11连接,显示湿度和温度;
控制处理器5、RS-232通讯接口12和计算机记录系统16依次连接,记录湿度和温度的信息;
设置键14和选择键15分别与控制处理器5连接,操作控制处理器5;
控制处理器5、第1驱动器6、第1继电器7和空调与除湿机8依次连接,控制空调与除湿机8;
控制处理器5、第2驱动器9、第2继电器10和超导重力仪18依次连接,控制超导重力仪18;
报警指示19和报警器20分别与第2继电器10连接,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控制处理器5内置的两个精确模拟比较器分别用于检测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信号的模/数转换,通过读取其定时器所计时的温、湿度传感器所在充放电路的充电时间,来获取当前环境温、湿度的结果数据。这不仅省去了通常所需要的A/D 转换器以及必须相应配置的调理电路,降低了成本,减小了装置的体积,也使得控制变得容易,资源的占用减至最少。
在完成上电自检后,湿度传感器1与电阻支路 2组成的充放电路,温度传感器3与电容支路4组成的充放电路,分别开始自动充电,与此同时控制处理器5的定时器开始计时。当充电电压达到参考电压,内置的比较器输出端出现上升沿的瞬间,控制处理器5立即从定时器中读取充电时间。根据充电时间与所测环境温、湿度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即可获得当前环境温、湿度的结果数据。控制处理器5一方面将获得的温、湿度的结果数据提取出来,转换为ASCⅡ码,以数字显示的方式在字符显示器11上加以显示,连续实时提供高精度的环境温、湿度信息;同时,还通过RS-232通讯接口12,将当前环境温、湿度的结果数据以9600baud的波特率输出串行数据,提供给计算机记录系统16,作为今后分析研究之用。另一方面,还定时与用户通过设置键14所设定的报警阈值进行比较,若发现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的范围,即通过继电器7控制,启动空调与除湿机8,达到改善超导重力仪工作环境的目的;一旦发现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的最大报警阈值,则通过继电器10控制,在报警器20、报警指示19声、光报警的同时,迅速切断超导重力仪18的电源,达到保护超导重力仪的目的。
二、功能块
图2是和图1对应的电路原理图。
* 湿度传感器1
湿度传感器1选用PHILIPS公司的高分子湿敏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 温度传感器3
温度传感器3选用Honeywell公司的TD5A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 控制处理器5
控制处理器5选用PHILIPS公司的P87LPC762及其配套电路,它是整个系统处理、操作和控制的中心,一切信号的接收、存贮、显示和控制均在它的监控之下进行。P87LPC762内置的2个模拟比较器分别用于环境温、湿度检测信号的A/D转换。
控制处理器5的内部存贮器分为程序和数据存贮器两部分。其中,管理、监控程序存放于程序存贮器中,中间结果数据存放于数据存贮器中。
SS1晶体振荡器与电容C3、C4组成12MHz的晶体振荡电路,与控制处理器5的X1、X2引脚相连构成内部振荡方式,用来提供控制处理器5内各种微操作的时间基准。
电容C5、电阻R5构成自动上电复位电路,使装置从0000H地址单元开始执行监控程序。
* 第1、2驱动器6、9和第1、2继电器7、10
第1驱动器6和第1继电器7的结构是:隔直电容C0与三极管N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N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N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N2的发射极与地相连;+5V电源与继电器7的REL1线圈绕组的一端相连,REL1线圈绕组的另一端与三极管N1、 N2的集电极相连;偏置电阻R0为复合三极管N1与N2提供偏置电压。
第2驱动器9和第2继电器10的结构是:隔直电容C1与三极管N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N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N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N4的发射极与地相连;+5V电源与继电器10的REL2线圈绕组的一端相连,REL2线圈绕组的另一端与三极管N3、 N4的集电极相连;偏置电阻R10为复合三极管N3与N4提供偏置电压。
二极管D1与第1继电器7的REL1线圈绕组相并连,二极管D2与第2继电器10的REL2线圈绕组相并连,防止反相过冲电流,分别为REL1、REL2线圈绕组提供保护。
电感L的一端与电容C9的正端和REL2-1的一端相连,L的另一端与电容C8以及+5V电源相连;C8、C9的负端与地相连。
在三极管N1、N2共同构成的复合三极管导通时,+5V电源为REL1线圈绕组供电;在三极管N3、N4共同构成的复合三极管导通时,+5V电源为REL2线圈绕组供电;R6为报警指示19提供分流保护;电感L、电容C8、C9共同构成+5V电源的滤波电路,平滑报警器20间歇发声时形成的干扰。
REL1触点平时处于断开状态,220V的交流电压没有接入,空调与除湿机8不工作;REL2-1触点平时处于闭合状态,使220V的交流电压能够加在超导重力仪18的电源线上,超导重力仪正常工作;常开触点REL2-2处于断开状态,无电流通过报警器20与报警指示19(红色发光二极管 L2),报警器20不发声示警,报警指示19不闪烁。
当控制处理器5查询到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的报警阈值,则通过P1.4脚,输出高电平,经驱动器6的电容C0和三极管N1、N2驱动继电器7的REL1,使其常开触点闭合,220V的交流电压接入,启动空调与除湿机8,达到改善超导重力仪工作环境的目的。
一旦控制处理器5查询到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的最大报警阈值,则通过P1.3脚,输出高电平,经电容C1和三极管N3、N4驱动继电器10的REL2,使其常闭触点REL2-1处于断开状态,迅速切断超导重力仪18的电源,达到保护超导重力仪的目的;同时常开触点REL2-2闭合,+5V电压接入,报警器20间歇发声示警,报警指示19闪烁。
* 空调与除湿机8
空调与除湿机8为常用产品。
* 字符显示器11
字符显示器11选用OPTREX公司的DMC16230。
将字符显示器11传统的8位数据传输方式改为4位传输,即控制处理器5在4位数据总线形式下,按照先传输高4位再传输低4位的顺序,分两次向字符显示器11发送8位指令代码或数据,减少了控制处理器5有限的可供编程的I/O口线资源的占用,使线路得以减化。字符显示器11的4位并行数据总线直接与控制处理器5的P11、P12、P16、P17脚联接;而P03、P06、P07脚分别接入字符显示器11的使能E、读/写选择R/W、指令/数据寄存器选择RS信号线。背景光开关S4合上时,5V电压加至字符显示器11的背光照明源,令其发光,使装置能在弱光或黑暗的条件下使用。
由于控制处理器5输出的串行数据是0-5V的TTL电平,而计算机记录系统16配置的是RS-232C标准的串行接口,二者的电气规范不一致,不能直接进行通讯。为此,增设了串行收发器MAX202,由控制处理器5的串行口TXD输出端,通过收发器实现装置与计算机记录系统的异步串行通讯。
* RS-232通讯接口12
RS-232通讯接口12选用MAX公司的MAX202。
* 参考电压13、电阻支路2和电容支路4
R3和R4分压+5V电压,生成的参考电压加到控制处理器5模拟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CMP;由作为湿敏电容式湿度传感器1的电容CT与电阻R1、R11构成的电阻支路2共同组成充放电路,其输出端连至模拟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CIN1;由作为电阻式温度传感器3的电阻RT和电阻R2、电容C2构成的电容支路4共同组成另一充放电路,其输出端连至模拟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CIN2。检测开始时,湿度传感器1和温度传感器3各自所在的充放电路分别开始充电;与此同时,P87LPC762定时器开始计时。当充电电压达到参考电压、比较器输出端出现上升沿的瞬间,分别从定时器中读取R11CT或RTC2的充电时间。根据充电时间与所测湿度、温度的关系,P87LPC762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即可分别获得当前温、湿度的结果数据。
* 设置键14
设置键14接入控制处理器5的P0.1脚,在按键按下时触发其对应的中断,在字符显示器11屏幕菜单的提示下,由用户依次输入:温、湿度的报警阈值。
* 选择键15
选择键15接入控制处理器5的P0.0脚,在按键按下时触发其中断,在字符显示器11屏幕菜单的提示下,采用翻页方式,依次实时显示: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湿度传感器的电容值以及对应的环境温度与湿度信息。
* 计算机记录系统16
计算机记录系统16为常用产品。
* 超导重力仪18
超导重力仪18是本系统的工作对象。
* 报警指示19、报警器20
报警指示19和报警器20的结构是:电阻R6与发光二极管 L2相并连,它们的一端与报警器20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报警开关S3相连;电阻R7一端与报警开关S3相连,其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 L3相连,L3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报警器20另一端与继电器REL2-2相连。
报警开关S3同时控制报警器20和作为报警开关指示的黄色发光二极管 L3。当它合上时,报警开关指示L3的+5V供电接入,黄色发光二极管 L3发光,表示报警开关S3合上。当开关S3断开时,由于切断了报警器20的电流通路以及报警开关指示L3的+5V供电,即便此刻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的报警阈值,继电器10常开触点REL2-2闭合,也不会有电流通过报警器20,报警器20不发声示警;此时发光二极管 L3也不发光,不致对维护人员的工作形成干扰。
三、工作程序
根据以上设计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程序:
1、主程序:
主程序的功能是对各接口进行初始化:设置字符显示器11与控制处理器5串行端口的工作方式、键盘中断方式以及给堆栈、数据存贮单元和标志单元预置初值等。在完成上电自检后,读取标志单元中的当前页号,装入并显示相应的页内容。通过控制处理器5相关的I/O口线,控制充放电路充电、定时器计时过程,根据充电时间与所测温、湿度的电阻、电容的关系,控制处理器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在获得当前所测温、湿度的计数值以后,通过查表方式,将预置在数据存贮单元中对应的环境温、湿度结果数据提取出来,转换为ASCⅡ码,在字符显示器11上加以显示;并通过RS-232通讯接口12输出串行数据,然后对充放电路放电,为下一轮的检测进行准备。
程序根据设置键所确定的报警阈值, 定时与当前所测环境温、湿度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当查询发现超过报警阈值,则通过继电器7控制,启动空调与除湿机8,改善超导重力仪工作环境状态;一旦发现超过最大报警阈值,则通过继电器10控制,在使报警指示19闪烁,报警器20间歇发声的同时,迅速切断超导重力仪18的电源,达到保护超导重力仪的目的;与此同时,字符显示器11闪烁显示“告警!温度(或湿度)超出最大设定值!”的提示信息。只有在当前温度(或湿度)的结果数据低于报警阈值后,控制处理器5方才退出报警状态。重又返回上述过程。
当接收到设置键14或选择键15发出中断请求时,控制处理器5将停止执行主程序转而去执行中断子程序。在子程序结束后,方又回到原来执行的主程序继续工作。主程序采用模块结构,各模块之间互相独立。
2、中断服务程序:
通过设置控制处理器5内部所带有的多键盘组合的KBI寄存器,使设置键14或选择键15被按下时,分别触发各自对应的中断,进入本中断服务程序,在关中断、保护现场后,根据设置键14或选择键15当前所设定的状态,替换掉原来的页号,从数据存贮器中取出与新页号相对应的页内容,以便在主程序中进行所测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湿度传感器的电容值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当前环境温度、湿度等观测数据的显示切换或者报警阈值的设定。
在开中断、恢复现场后,执行RETI指令,中断返回到主程序。
Claims (5)
1.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其特征在于:
由湿度传感器(1),电阻支路(2),温度传感器(3),电容支路(4),控制处理器(5),第1、2驱动器(6、9),第1、2继电器(7、10),空调与除湿机(8),字符显示器(11),RS-232通讯接口(12),参考电压(13),设置键(14),选择键(15),计算机记录系统(16),超导重力仪(18),报警指示(19)和报警器(20)组成;
其连接关系是:
参考电压(13)与控制处理器(5)连接;
湿度传感器(1)、电阻支路(2)和控制处理器(5)依次连接;
温度传感器(3)、电容支路(4)和控制处理器(5)依次连接;
控制处理器(5)和字符显示器(11)连接;
控制处理器(5)、RS-232通讯接口(12)和计算机记录系统(16)依次连接;
设置键(14)和选择键(15)分别与控制处理器(5)连接;
控制处理器(5)、第1驱动器(6)、第1继电器(7)和空调与除湿机(8)依次连接;
控制处理器(5)、第2驱动器(9)、第2继电器(10)和超导重力仪(18)依次连接;
报警指示(19)和报警器(20)分别与第2继电器(10)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其特征在于:
控制处理器(5)选用PHILIPS公司的P87LPC762及其配套电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其特征在于:
第1驱动器6和第1继电器7的结构是:隔直电容C0 与三极管N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N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N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N2的发射极与地相连;+5V电源与继电器(7)的REL1 线圈绕组的一端相连,REL1线圈绕组的另一端与三极管N1、 N2的集电极相连;偏置电阻R0为复合三极管N1与N2提供偏置电压;
第2驱动器(9)和第2继电器(10)的结构是:隔直电容C1 与三极管N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N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N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N4的发射极与地相连;+5V电源与继电器(10)的REL2线圈绕组的一端相连,REL2线圈绕组的另一端与三极管N3、 N4的集电极相连;偏置电阻R10为复合三极管N3与N4提供偏置电压。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参考电压(13)、电阻支路(2)和电容支路(4)是:
R3和R4分压+5V电压,生成的参考电压加到控制处理器(5)模拟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CMP;由作为湿敏电容式湿度传感器(1)的电容CT与电阻R1、R11构成的电阻支路(2)共同组成充放电路,其输出端连至模拟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CIN1;由作为电阻式温度传感器(3)的电阻RT和电阻R2、电容C2构成的电容支路(4)共同组成另一充放电路,其输出端连至模拟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CIN2。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报警指示(19)、报警器(20):
电阻R6与发光二极管 L2相并连,它们的一端与报警器(20)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报警开关S3相连;电阻R7一端与报警开关S3相连,其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 L3相连,L3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报警器(20)另一端与继电器REL2-2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697239U CN202018612U (zh) | 2011-03-17 | 2011-03-17 | 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697239U CN202018612U (zh) | 2011-03-17 | 2011-03-17 | 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18612U true CN202018612U (zh) | 2011-10-26 |
Family
ID=44812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6972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18612U (zh) | 2011-03-17 | 2011-03-17 | 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1861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3982A (zh) * | 2011-03-15 | 2011-09-14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保护装置 |
CN106569525A (zh) * | 2016-10-28 | 2017-04-19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一种应用于动基座重力仪的数字恒温控制电路 |
-
2011
- 2011-03-17 CN CN2011200697239U patent/CN2020186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3982A (zh) * | 2011-03-15 | 2011-09-14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保护装置 |
CN106569525A (zh) * | 2016-10-28 | 2017-04-19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一种应用于动基座重力仪的数字恒温控制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0987010Y (zh) | 多功能计量插座 | |
CN205027451U (zh) | 基于物联网的粮仓温度监测装置 | |
CN103321933A (zh) | 基于ARM和ZigBee的风机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 |
CN203673363U (zh) | 智能液位控制装置 | |
CN104952184A (zh) | 双向无线智能门磁探测器 | |
CN101839933A (zh) | 具有可见光通信端口的数字万用表 | |
CN202041839U (zh) | 一种多状态监控自动窗系统 | |
CN202018612U (zh) | 一种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智能监控器 | |
CN101021726A (zh) | 超导重力仪双温制冷膨胀机智能监控器 | |
CN205426286U (zh) | 电子水尺及具有其的水位监测及预警系统 | |
CN201017447Y (zh) | Gsm远程数据传递控制装置 | |
CN102183982A (zh) | 超导重力仪环境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保护装置 | |
CN104770347A (zh) | 一种便携式智能型虫情测报系统 | |
CN101846117B (zh) | 液压缸性能测试装置 | |
CN202799180U (zh) | 农业环境信息无线采集终端 | |
CN206470378U (zh) | 机房电源监测装置 | |
CN208873259U (zh) | 一种智能家居安全系统 | |
CN203689630U (zh) | 具有远程监视功能的冲床检测装置 | |
CN102750800B (zh) | 一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
CN101806877A (zh) | 智能用电分析仪 | |
CN107884653B (zh) | 可扩展模块的用电检查设备 | |
CN100353185C (zh) | 多功能海洋重力仪数据采集系统 | |
CN205176576U (zh) | 一种多功能网络环境监测系统 | |
CN210667106U (zh) | 基于北斗通信的变压器监控报警系统 | |
CN115528772A (zh) | 供电的稳定性检测方法、装置、充电设备及可读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