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9653U - 卡缘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缘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29653U CN201829653U CN2010205405285U CN201020540528U CN201829653U CN 201829653 U CN201829653 U CN 201829653U CN 2010205405285 U CN2010205405285 U CN 2010205405285U CN 201020540528 U CN201020540528 U CN 201020540528U CN 201829653 U CN201829653 U CN 2018296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st cavity
- conducting terminal
- rear end
- plastic cement
- bayonet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塑胶本体及固持于塑胶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塑胶本体设有分别位于前后两端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自前端面凹陷以收容一扩充卡模组的纵长型第一收容腔、及位于后端面后方的第二收容腔以收容电路板,所述第一收容腔设有沿扩充卡模组插入方向的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二收容腔设有沿电路板安装方向的第二中心线,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固持于塑胶本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入第一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向后延伸入第二收容腔内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成上下两排分布于第一收容腔中第一中心线的上下两侧,所述焊接部成前后两排设置并沿上下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以焊接于电路板的同一侧,以方便进行一次性焊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焊接方便的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9年4月23日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第2009/0104818A1号所揭示的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塑胶本体及固持于塑胶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塑胶本体设有分别位于前后两端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自前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一收容腔以收容一扩充卡模组、及位于后表面后侧的第二收容腔以收容一电路板。所述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沿扩充卡模组插入方向相对应、并沿扩充卡模组插入方向具有同一条中心线。从而所述扩充卡模组与电路板的中心线在安装到卡缘连接器后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满足电子设备的需求。所述导电端子成两排固持于塑胶本体上。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固持于塑胶本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入第一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自固持部向后延伸出后表面的连接部。所述接触部成两排设置以分别与扩充卡模组两侧的导电片进行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接触部对应成两排设置。所述第二收容腔位于两排连接部之间,使得所述两排连接部以骑跨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两侧。
然而,当所述两排连接部以骑跨方式分别设置在电路板的两侧时,电路板两侧分别设置与两排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的导电片,从而在焊接时需要对电路板两侧的导电片上分别刷上焊锡以焊接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从而造成焊接的不方便且耗时耗力。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卡缘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方便的卡缘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塑胶本体及固持于塑胶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塑胶本体设有分别位于前后两端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自前端面凹陷以收容一扩充卡模组的纵长型第一收容腔、及位于后端面后方的第二收容腔以收容电路板,所述第一收容腔设有沿扩充卡模组插入方向的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二收容腔设有沿电路板安装方向的第二中心线,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固持于塑胶本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入第一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向后延伸入第二收容腔内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成上下两排分布于第一收容腔中第一中心线的上下两侧,所述焊接部成前后两排设置并沿上下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以焊接于电路板的同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将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成前后两排设置并沿上下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以焊接于电路板的同一侧,使得安装过程中可通过在电路板同一面进行刷焊锡以同时与两排焊接部进行焊接,操作方便快捷,并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安装扩充卡模组及电路板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中扩充卡模组及电路板撤出卡缘连接器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图。
图4为图2中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示图。
图6为沿图2中的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1中的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未安装扩充卡模组及电路板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安装扩充卡模组及电路板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图9中扩充卡模组及电路板撤出卡缘连接器后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11另一角度的示图。
图13为沿图10中的C-C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100用以插接一PCI-E扩充卡模组800并焊接于一电路板900上。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包括纵长的塑胶本体1及固持于塑胶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扩充卡模组800设有用以与所述卡缘连接器100相对接的对接部801,所述对接部80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排用以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导电片802。所述对接部801还设有自前端向后凹设的定位槽803。所述电路板900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成两排排列的若干焊接片901。所述电路板900还设有分别位于两侧的两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902及自前端向后凹设的键槽903。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所述塑胶本体1呈纵长型设计,并设有分别位于前后两端的前端面11和后端面12、自前端面11凹陷以收容所述扩充卡模组800的纵长型第一收容腔13、及位于后端面12后方的第二收容腔14以收容所述电路板900。所述塑胶本体1形成有位于第一收容腔13上方的顶壁15及位于第一收容腔13下方的底壁16。所述顶壁15和底壁16上分别设有若干向后贯穿塑胶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7以固持导电端子2。所述端子收容槽17沿上下方向成细长状设计。所述端子收容槽17前侧沿上下方向与第一收容腔13相连通、后侧向后连通第二收容腔14。所述塑胶本体1还设有自顶壁15后端的后端面12向前凹陷的让位槽150。所述顶壁15上的端子收容槽17向后连通让位槽150,而底壁16上的端子收容槽17向上连通所述让位槽150。所述塑胶本体1上设有延伸入第一收容腔13内的隔板131以与扩充卡模组800上的定位槽803相扣持。所述隔板131将第一收容腔13分隔成大小不同的两个部分以防止扩充卡模组800错插或者反插。
所述塑胶本体1还设有自顶壁15后端两侧分别向后及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臂151、及自底壁16后端两侧分别向后及向外延伸有与第一限位臂151相对应的第二限位臂161。所述第一限位臂151与第二限位臂16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收容腔14沿上下方向位于第一限位臂151与第二限位臂161之间,并沿纵长方向贯穿塑胶本体1。所述电路板900可插接至第一限位臂151与第二限位臂161之间以防止电路板900上下晃动。所述第一收容腔13设有沿扩充卡模组800插入方向的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二收容腔14设有沿电路板900安装方向的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以满足电子设备(未图示)的设计需求。如此设置,当扩充卡模组800插接到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100上再安装到电路板900上后,所述扩充卡模组800的中心线与电路板900的中心线也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诚然,在所述第二收容腔14位于后端面12正后方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也可沿塑胶本体1上下方向错开设置,以使得扩充卡模组800与电路板900的中心线相互偏移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其他设计需求。所述第一限位臂151设有自顶部前端向后凹陷的第一凹槽1511及自底部后端向前凹陷的第二凹槽1512,所述第一凹槽1511后端与第二凹槽1512前端沿上下方向相互贯通以形成一第一开孔1513。所述第二限位臂161设有自底部前端向后凹陷的第三凹槽1611及自顶部后端向前凹陷的第四凹槽1612,所述第三凹槽1611后端与第四凹槽1612前端沿上下方向相互贯通以形成一第二开孔1613。由此可见,所述第一开孔1513和第二开孔1613分别由向前开放的第一凹槽1511、第三凹槽1611和向后开放的第二凹槽1512、第四凹槽1612相互叠加形成,如此可使用以成型这些凹槽的模具沿前后方向脱离塑胶本体1,方便制造。所述第二开孔1613与第一开孔1513沿上下方向相互对应。
所述塑胶本体1还设有自后端面12向后延伸入第二收容腔14内的键部18以与电路板900上的键槽903相卡扣。所述键部18与隔板131沿前后方向相对应。所述键部18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与电路板900的厚度相同。当所述电路板900向前安装到第二收容腔14中后,电路板900上的定位孔902与第一限位臂151和第二限位臂161上的第一、第二开孔1513、1613上下对齐,从而可采用螺丝(未图示)沿上下方向穿过第一开孔1513、定位孔902及第二开孔1613以将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100与电路板900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直接采用平面下料工艺制作而成,并成两排分布于塑胶本体1上。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于顶壁15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及固定于底壁16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每一第一导电端子21设有固定于顶壁15上的端子收容槽17内的第一固持部211、自第一固持部211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12、自第一固持部211后端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13及自第一连接部213末端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14。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向下突伸入第一收容腔13内以连接扩充卡模组800上的导电片802并位于第一收容腔13中第一中心线的上侧位置。所述第一固持部211成片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213沿上下方向延伸至第二收容腔14的上方外侧而未延伸出塑胶本体1。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包括自第一固持部211的后端直接向上延伸的第一竖直部2131及自第一竖直部2131顶端先向后延伸、再向下倾斜延伸而成的第一横向部2132。所述第一竖直部2131位于顶壁15上的端子收容槽17后侧,所述第一横向部2132部分位于让位槽150的顶部并向后延伸出后端面12,并沿上下方向位于第二收容腔14的上方外侧。所述第一焊接部214自第一横向部2132末端向后水平延伸而成、并沿塑胶本体1纵长方向成一排排列于两个第一限位臂151之间,而沿上下方向位于键部18的上方。由以上可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接触部212和第一焊接部214沿塑胶本体1上下方向分别位于第一收容腔13中第一中心线和第二收容腔14中第二中心线的上侧位置。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设有固定于底壁16上的端子收容槽17内的第二固持部221、自第二固持部221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部222、自第二固持部221后端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23及自第二连接部223末端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24。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向上突伸入第一收容腔13内以连接位于扩充卡模组800另一侧的导电片802。所述第二固持部221成片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223自第二固持部221后端向上延伸穿过第二收容腔14前方、并位于第一连接部213的后侧及下侧。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包括自第二固持部221的后端直接向上延伸的第二竖直部2231及自第二竖直部2231先向后延伸、再向下倾斜延伸而成的第二横向部2232。所述第二竖直部2231部分收容于底壁16上的端子收容槽17后侧并向上穿过第二收容腔14的前端而延伸到所述让位槽150顶部。所述第二竖直部2231位于第一竖直部2131的后侧。所述第二横向部2232位于后端面12后侧及第一横向部2131的下侧。所述第二焊接部224沿塑胶本体1纵长方向位于两个第一限位臂151之间、沿上下方向位于键部18的上方及第一横向部2132的下方、并且沿前后方向位于第一焊接部214的前侧。所述第二焊接部224沿塑胶本体1纵长方向也成一排设置、并与第一焊接部214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与位于电路板900同一侧的两排焊接片901相焊接,如此设置,可在不改变在扩充卡模组800的中心线与电路板90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上下偏移的基础上,使得安装过程中可在电路板900同一面进行刷焊锡以与两排焊接部214、224进行焊接,操作方便快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由以上可得,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接触部222位于第一收容腔13中第一中心线的下侧位置,而第二焊接部224位于第二收容腔14中第二中心线的上侧位置。
在将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100向电路板900上安装时,通过所述塑胶本体1的后表面12与电路板900的前端相抵持以限制卡缘连接器100过度向后移动,并通过塑胶本体1后端的键部18与电路板900上的键槽903相卡扣以防止反向或者错误安装。当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安装到电路板900上后,所述第二竖直部2231位于电路板900的正前方。
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3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卡缘连接器30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卡缘连接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在于:其中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卡缘连接器100设有上下对应的两对第一限位臂151和第二限位臂161,并通过额外设置螺丝穿过限位臂151、161上的开孔1513、1613及电路板900上的定位孔902以将卡缘连接器100与电路板900固定在一起;而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卡缘连接器300上仅设有自塑胶本体3的顶壁35后端两侧分别向后及向外延伸的一对第一限位臂351,并且该第一限位臂351上分别设有一个向下延伸的定位柱3514以与电路板900上的定位孔902相固定,所述定位柱3514周围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形凸肋3515以使定位柱3514与电路板900上的定位孔902之间形成紧配合。此外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塑胶本体3的其他结构与导电端子4的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完全相同,因而也可以达到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相同的方便焊接、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请参阅图9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50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卡缘连接器500也包括有一塑胶本体5及固持在塑胶本体5上的若干导电端子6。所述塑胶本体5也设有自前表面51向后凹陷以收容一扩充卡模组800’的第一收容腔53及位于后表面52后方的第二收容腔54以收容一电路板900’,并且所述第一收容腔53的第一中心线与第二收容腔54的第二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沿上下方向偏移。所述塑胶本体5还设有分别自后表面52两端向后延伸的两对限位臂55。每一对限位臂55之间设有一个自后端向前凹陷的收容槽551、及沿上下方向连接于每一对限位臂55之间的突块552。所述收容槽551沿塑胶本体5纵长方向与第二收容腔54相连通以将第二收容腔54沿上下方向限位于每一对限位臂55之间。所述突块552后端沿塑胶本体5前后方向位于后表面52的后方以限制电路板900’过度向前插入。所述塑胶本体5形成有位于第一收容腔53上方的顶壁58及位于第一收容腔53下方的底壁56。所述顶壁58和底壁56上分别设有若干向后贯穿塑胶本体5的端子收容槽57以固持导电端子6。所述两对限位臂55上的突块552与后表面52及顶壁58顶端及底壁56底端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554以收容导电端子6后侧。。
所述导电端子6通过对金属料带冲压弯折形成并成两排分布于塑胶本体5上。所述导电端子6包括固定于顶壁58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61及固定于底壁56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62。每一第一导电端子61设有固定于顶壁58上的端子收容槽57内的第一固持部611、自第一固持部611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612、自第一固持部611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613及自第一连接部613末端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一焊接部614。所述第一接触部612向下突伸入第一收容腔53内以连接扩充卡模组800’上的导电片802’。所述第一连接部613包括自第一固持部611的后端直接向后延伸的第一横向部6131及自第一横向部6131向下倾斜延伸而成的第一倾斜部6132。所述第一横向部6131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554顶部。所述第一倾斜部6132向后延伸入第二收容腔54上方。所述第一焊接部614沿塑胶本体1纵长方向成一排排列于限位臂55之间,并沿上下方向位于第二收容腔54的上方外侧。由以上可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61的第一接触部612和第一焊接部614沿塑胶本体5上下方向分别位于第一收容腔53中第一中心线和第二收容腔54中第二中心线的上侧位置。
每一第二导电端子62设有固定于底壁56上的端子收容槽57内的第二固持部621、自第二固持部621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部622、自第二固持部621后端先向后、再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623及自第二连接部623末端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二焊接部624。所述第二接触部622向上突伸入第一收容腔53内以连接位于扩充卡模组800’另一侧的导电片802’。所述第二连接部623包括自第二固持部621的后端直接向后延伸的第二横向部6231及自第二横向部6231向上倾斜延伸而成的第二倾斜部6232。所述第二横向部6231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554下方。所述第二横向部6231位于第一横向部6131的下侧。所述第二倾斜部6232沿上下方向位于第一横向部6131的下方、沿前后方向位于第一倾斜部6132的前方并与第一倾斜部6132相向延伸。所述第二焊接部624向后延伸入第二收容腔54中第二中心线的上侧位置、并且沿前后方向位于第一焊接部614的前侧。所述第二焊接部624沿塑胶本体1纵长方向也成一排设置、并与第一焊接部614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与位于电路板900’同一侧的两排焊接片901’相焊接,如此设置,也可在不改变在扩充卡模组800’的中心线与电路板90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上下偏移的基础上,使得安装过程中可在电路板900’同一面进行刷焊锡以与两排焊接部614、624进行焊接,操作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由以上可得,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2的第二接触部622位于第一收容腔53中第一中心线的下侧位置,而第二焊接部624位于第二收容腔54中第二中心线的上侧位置。
在将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500向电路板900’上安装时,通过每一对限位臂55之间的突块552与电路板900’的前端相抵持以限制卡缘连接器500过度向后移动,而导致电路板900’前端抵顶第二倾斜部6232而使第二倾斜部6232变形。当所述卡缘连接器500安装到电路板900’上后,所述第二倾斜部6232沿上下方向穿过电路板900’前端。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塑胶本体及固持于塑胶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塑胶本体设有分别位于前后两端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自前端面凹陷以收容一扩充卡模组的纵长型第一收容腔、及位于后端面后方的第二收容腔以收容电路板,所述第一收容腔设有沿扩充卡模组插入方向的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二收容腔设有沿电路板安装方向的第二中心线,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固持于塑胶本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入第一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向后延伸入第二收容腔内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成上下两排分布于第一收容腔中第一中心线的上下两侧,所述焊接部成前后两排设置并沿上下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以焊接于电路板的同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位于第二收容腔中第二中心线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成一排排列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位于另一排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及焊接部沿上下方向分别位于第一收容腔中第一中心线和第二收容腔中第二中心线的上侧位置,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一收容腔中第一中心线的下侧位置,而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二收容腔中第二中心线的上侧位置、并沿前后方向成一排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前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还设有连接于固持部与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至第二收容腔的上方外侧而未延伸出塑胶本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自固持部后端向上延伸穿过第二收容腔并位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的后侧及下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设有分别位于第一收容腔上方及下方的顶壁及底壁,所述顶壁和底壁上分别设有若干向后贯穿塑胶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以固持导电端子,所述塑胶本体还设有自顶壁后端的后端面向前凹陷的让位槽,所述顶壁上的端子收容槽向后连通让位槽,而底壁上的端子收容槽向上连通所述让位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包括自固持部后端向上延伸的第一竖直部及自第一竖直部顶端先向后延伸、再向下倾斜延伸而成的第一横向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顶壁上的端子收容槽后侧,所述第一横向部部分位于让位槽的顶部并向后延伸出后端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自第一横向部末端向后水平延伸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包括自固持部后端向上延伸入让位槽顶部的第二竖直部及自第二竖直部顶端先向后延伸、再向下倾斜延伸入第二收容腔上方的第二横向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第一竖直部的后侧,所述第二横向部位于后端面后侧及第一横向部的下侧,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自第二横向部末端向后水平延伸而成。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设有分别位于第一收容腔上方及下方的顶壁及底壁、自后端面两端分别向后延伸的两对限位臂、位于每一对限位臂之间的收容槽及位于收容槽前侧并连接于每一对限位臂之间的突块,所述突块与后端面及顶壁顶端和底壁底端之间形成用以收容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收容腔位于容置空间后侧并与收容槽沿塑胶本体纵长方向相互贯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包括自固持部后端直接向后延伸入容置空间顶部的第一横向部及自第一横向部向下倾斜延伸入第二收容腔上方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包括自固持部后端直接向后延伸入容置空间下侧的第二横向部及自第二横向部向上倾斜延伸至第二收容腔上侧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沿前后方向位于第一倾斜部的前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405285U CN201829653U (zh) | 2010-09-23 | 2010-09-23 | 卡缘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405285U CN201829653U (zh) | 2010-09-23 | 2010-09-23 | 卡缘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29653U true CN201829653U (zh) | 2011-05-11 |
Family
ID=4396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4052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9653U (zh) | 2010-09-23 | 2010-09-23 | 卡缘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2965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73018A (zh) * | 2016-12-07 | 2018-06-1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109982507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电路板组件 |
-
2010
- 2010-09-23 CN CN2010205405285U patent/CN2018296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73018A (zh) * | 2016-12-07 | 2018-06-1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108173018B (zh) * | 2016-12-07 | 2020-02-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109982507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电路板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38995U (zh) | 连接器 | |
CN20102914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69578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97970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465014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685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030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4183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350470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11787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27741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9713482A (zh) | 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 |
CN103904491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93705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52186Y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114239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29653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3119112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10311241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363647U (zh) | 卡缘连接器组件 | |
CN20138356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40490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218992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8587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74414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