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830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08308U CN201708308U CN2010201772637U CN201020177263U CN201708308U CN 201708308 U CN201708308 U CN 201708308U CN 2010201772637 U CN2010201772637 U CN 2010201772637U CN 201020177263 U CN201020177263 U CN 201020177263U CN 201708308 U CN201708308 U CN 201708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weld part
- pair
- difference signal
- ear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设有接触部以及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如此设置,改善了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焊接部的排布,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差分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使用导电端子提供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通常,导电端子间隔很接近,使得在相邻导电端子之间出现“串扰”。混合的电场导致一个导电端子在相邻的导电端子中感应电干扰时出现串扰,从而破坏信号的完整性。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速度,高信号完整性的电通信变得更加普遍,该串扰的减小变为在连接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9年5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9828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凸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设有用以连接对接插座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有焊接部排布成一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接地端子及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的两对差分对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分别排布于第一端子的焊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端子的一对差分对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一个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如此,致使所述电连接器的抗讯号串扰能力较弱以致影响了该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高频信号传输品质的电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凹设有用以收容对接插座的插接口,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向前凸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设有暴露于插接口内且用以连接对接插座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同一侧且分别沿左右方向排布成前后不同的两排,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布成一排,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均位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相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依次的排列顺序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电源端子的焊接部、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依次的排列顺序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电源端子的焊接部、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为突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相较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前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相邻两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对应的两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以使该些焊接部聚中排布,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相对其对应的接触部向两侧偏移排布以预留空间收容第一端子的焊接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为USB 2.0插头连接器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组合构成USB 3.0插头连接器端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改变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焊接部之间的排布,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中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中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为USB 3.0A型插头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供USB 2.0A型对接插座(未图示)和USB3.0A型对接插座(未图示)插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凹设有用以插接对接插座的插接口101。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定位座2、设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3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遮蔽壳体4。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本体部11以及自本体部11向前一体延伸的舌板12。所述本体部11呈阶梯型,所述本体部11包括位于前端的且与舌板12相连的位于较低平面内的第一本体部111、位于后端的且与第一本体部111相连的位于较高平面内的第二本体部112以及位于第一本体部111与第二本体部112两侧的侧壁113。所述第一本体部111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上表面1111及自第一上表面1111向上凸伸的若干第一凸块1112,所述第一凸块1112沿对接插座插入方向上每两个排成一排,所述第一凸块1112沿垂直对接插座插入方向上排布成四排,所述第一上表面1111在第一凸块1112的间隔下形成五个用以定位第二端子32(容后详述)的第一定位槽1113。所述侧壁113与第一本体部111之间形成用以收容定位座2的收容腔1110。所述第二本体部112包括位于前端且连接第一上表面1111的前阶梯面1120、位于上端的与前阶梯面1120垂直连接的第二上表面1121以及自第二上表面1121向上凸伸的若干第二定位条1122,所述第二定位条1122沿前后方向弯折延伸且排布成四排以方便第二端子32定位,所述第二上表面1121在第二定位条1122的间隔下形成五个用以定位第二端子32的第二定位槽1123。所述前阶梯面1120上凹设有五个与第一定位槽1113及第二定位槽1123相连通的用以定位第二端子32的第三定位槽1124。所述舌板12为平板状,包括位于上端的上表面121、位于前端的自上表面121向下凹设的四个第一安装槽122及位于第一安装槽122后端且向下凹设的五个第二安装槽123,所述五个第二安装槽123的位置与第一定位槽1113相对应以方便定位第二端子32。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定位座2收容于收容腔1110内,所述定位座2包括位于上端的上表壁21、位于下端的且与上表壁21相对的下表壁22以及连接上表壁21与下表壁22的两侧边23。所述下表壁22上设有四个自下表壁22向下进一步凸伸的限位条221,四个限位条221将下表壁间22隔形成五个用以限制第二端子32位置的限位槽222,通过所述定位座2来进一步来限位第二端子32,使得第二端子32安装方便且定位稳定。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四个并排排列并镶埋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端子31以及五个并排排列并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二端子32。所述第一端子31为USB 2.0插头连接器端子,所述第一端子31用以与USB 2.0A型插座对接;所述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共同构成USB 3.0插头连接器端子,所述第二端子32与第一端子31共同用以对接USB 3.0A型插座。所述第一端子31及第二端子32均设有暴露于插接口101内且用以连接对接插座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32的所有焊接部分开排布于第一端子31所有焊接部的两旁侧。所述第一端子31的接触部与第二端子32的接触部位于舌板12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端子31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32的接触部为突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端子31的接触部相较于第二端子32的接触部位于舌板12的前端。
所述第一端子31包括平板状的第一主体部311、自第一主体部311前端向前且向上弯折延伸而成且呈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312、自第一主体部311另一端向后且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一偏移部313、连接第一主体部311与第一偏移部313的第一台阶部314以及自第一偏移部313进一步向后且向下弯折延伸且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第一焊接部315。所述第一接触部312暴露于舌板12的第一安装槽122内,所述第一主体部311、第一台阶部314与第一偏移部313镶埋于绝缘本体1内。所述四个第一端子31的第一偏移部313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自前往后延伸的方向来看,所述第一偏移部313分别自两外侧向中部偏移以使第一端子31的第一焊接部315相邻紧密排列,如此设置,方便第一端子31的第一焊接部315排列到第二端子32的焊接部之间,可使自第一偏移部313前端延伸而成的相邻第一主体部311之间的间距大于自第一偏移部313下端延伸而成的第一焊接部315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二端子32包括平板状的收容于定位座2的限位槽222内的第二主体部321、自第二主体部321前端向前且向上弯折延伸且凸伸于第二主体部321上方的具有弹性的突起状的第二接触部322、自第二主体部321向后且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二偏移部323、连接第二主体部321与第二偏移部323的第二台阶部324以及自第二偏移部324向后且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25。所述第二主体部321收容于第一本体部111的第一定位槽1113内,所述第二接触部322的前端收容于舌板12的第二安装槽123内且第二接触部322向上凸伸出舌板12的上表面121,所述第二台阶部324收容于前阶梯面1120的第三定位槽1124内,所述第二偏移部323收容于第二定位槽1123内,所述第二焊接部325延伸出绝缘本体1。所述第二定位槽1123的形状与第二偏移部323相同以方便第二偏移部323定位。所述第二端子32的第二接触部322相较于第一端子31的第二接触部312更位于舌板12的后端。所述五个第二端子32的第二偏移部323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自从前往后延伸的方向来看,所述第二偏移部323分别自中间向外侧偏移,如此设置,所述第二偏移部323使第二端子32的第二焊接部325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收容第一端子31的第一焊接部315,可使第二端子32的第二焊接部325由中部向两侧分隔成两部分用以排布于第一端子31的第一焊接部315的两侧,因为所述第一端子31的第一偏移部313是向内偏移,如此可使第一端子31的第一焊接部315与第二端子32的第二焊接部325较均匀地排列在一排,且占用的空间较小。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若干接地端子及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其中,所述USB 2.0插头连接器端子位于一个接地端子与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且USB 2.0插头连接器端子与该接地端子及该对差分信号端子相邻排布。
所述接地端子包括设于第一端子31上的一个第一接地端子51及设于第二端子32上的一个第二接地端子52,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正信号端子S+及负信号端子S-。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设于第一端子31上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及设于第二端子32上的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所述第一端子31还包括一个电源端子56。以电连接器100的后端为观察面,所述第一端子31由左至右分别包括一根电源端子56、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以及一个第一接地端子51。所述第二端子32由左至右分别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一个第二接地端子52、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所述第二端子32的第二接地端子52仅设有一个焊接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的焊接部及该电源端子56的焊接部之间且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的焊接部及该电源端子56的焊接部相邻排布。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负差分信号端子S-的焊接部相邻排布。所述第一接地端子51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焊接部之间且第一接地端子51的焊接部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焊接部相邻排布。从后端观察,焊接部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的第二焊接部325、第二接地端子52的第二焊接部325、电源端子56的第一焊接部315、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第一焊接部315、第一接地端子51的第一焊接部315以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第二焊接部325。综上所述,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与电源端子56的焊接部;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接地端子51的焊接部,如此设置,通过在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置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加宽了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增加了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屏蔽效果,降低了该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提高了电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品质。
所述导电端子3的第一端子31与第二端子32组合在一起后,所述第一主体部311位于第二主体部321的下方,所述第一接触部312位于第二接触部322的前下方,所述第一偏移部313位于第二偏移部323的下方内侧,所述第一台阶部314位于第二台阶部324的后方,所述第一焊接部315及第二焊接部325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如此设置,可使导电端子3的第一焊接部315及第二焊接部325的排列具有一致性,使电连接器100在焊接过程中保持第一焊接部315及第二焊接部325的一致性,便于电连接器100的组装。所述第二端子32的第二接地端子52的第二偏移部323的宽度大于第一端子31的所有第一偏移部313的宽度,如此设置,可增强第二接地端子52屏蔽效果,降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之间的信号串扰。所述第一端子31的相邻两第一焊接部315之间的间距小于对应的两第一接触部312之间的间距以使该些第一焊接部315聚中排布,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的第二焊接部325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第二焊接部325分别相对其对应的第二接触部322向两侧偏移排布以预留空间收容第一端子31的第一焊接部315。
所述第一端子31包括四个焊接部,即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两个第一焊接部315、第一接地端子51的一个第一焊接部315以及电源端子56的一个第一焊接部315。所述第二端子32包括五个焊接部,即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的两个第二焊接部325、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两个第二焊接部325以及第二接地端子52的一个第二焊接部325。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顶壁41、底壁42以及连接顶壁41与底壁42的两侧壁43,所述顶壁41、底壁42与两侧壁43共同围设形成上述用以对接对接插座的插接口101。所述导电端子3的第一接触部312与第二接触部322均暴露于所述插接口101内。
请参阅图7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外,还有第二种实施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100结构大部分相同,两种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的焊接部及电源端子56的焊接部之间。而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子32′的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位于第一接地端子51′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焊接部之间,第一端子31′的第一接地端子51′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相邻排布,所述电源端子56′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的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接地端子51′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皆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接地端子51′的焊接部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正差分信号端子S+的焊接部相邻排布,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正差分信号端子S+的焊接部相邻排布。以电连接器100′的后端为观察面,所述第一端子31′由左至右分别包括一根电源端子56′、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以及一个第一接地端子51′。所述第二端子32′由左至右分别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一个第二接地端子52′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所述第二端子32′的第二接地端子52′仅设有一个焊接部。从后端观察,焊接部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54′的第二焊接部325、电源端子56′的第一焊接部315、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第一焊接部315、第一接地端子51′的第一焊接部315、第二接地端子52′的第二焊接部325以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第二焊接部325。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53′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55′的焊接部之间设有第一接地端子51′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52′的焊接部,通过在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置两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加宽了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增加了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屏蔽效果,降低了该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凹设有用以收容对接插座的插接口,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向前凸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设有暴露于插接口内且用以连接对接插座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同一侧且分别沿左右方向排布成前后不同的两排,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布成一排,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均位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相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依次的排列顺序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电源端子的焊接部、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依次的排列顺序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电源端子的焊接部、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为突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相较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前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相邻两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对应的两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以使该些焊接部聚中排布,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相对其对应的接触部向两侧偏移排布以预留空间收容第一端子的焊接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为USB 2.0插头连接器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组合构成USB 3.0插头连接器端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772637U CN201708308U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772637U CN201708308U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08308U true CN201708308U (zh) | 2011-01-12 |
Family
ID=43445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7726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8308U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08308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8010A (zh) * | 2012-04-10 | 2013-10-23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437682A (zh) * | 2016-05-27 | 2017-12-05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108075270A (zh) * | 2016-11-16 | 2018-05-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082239A (zh) * | 2018-10-19 | 2020-04-28 |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Usb a 公头连接器 |
CN111864474A (zh) * | 2019-04-12 | 2020-10-30 | 维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2768979A (zh) * | 2019-11-05 | 2021-05-07 | 沈晓萱 | 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 |
CN114498169A (zh) * | 2022-01-24 | 2022-05-13 |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2010
- 2010-04-30 CN CN2010201772637U patent/CN2017083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8010A (zh) * | 2012-04-10 | 2013-10-23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368010B (zh) * | 2012-04-10 | 2016-03-09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437682A (zh) * | 2016-05-27 | 2017-12-05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电连接器 |
CN108075270A (zh) * | 2016-11-16 | 2018-05-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082239A (zh) * | 2018-10-19 | 2020-04-28 |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Usb a 公头连接器 |
CN111864474A (zh) * | 2019-04-12 | 2020-10-30 | 维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2768979A (zh) * | 2019-11-05 | 2021-05-07 | 沈晓萱 | 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 |
CN114498169A (zh) * | 2022-01-24 | 2022-05-13 |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4498169B (zh) * | 2022-01-24 | 2024-01-19 |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37592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9797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023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0830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93268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0244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771226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9708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08305U (zh) | 移动存储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 |
CN101964470B (zh) | 连接器 | |
CN102738660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17739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117993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685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9789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4183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54481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5654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36801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030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55727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2618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14128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335406A (zh) | 差分对和屏蔽片整体式双重屏蔽电连接器 | |
CN105470699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