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1508443U -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08443U
CN201508443U CN2009200410833U CN200920041083U CN201508443U CN 201508443 U CN201508443 U CN 201508443U CN 2009200410833 U CN2009200410833 U CN 2009200410833U CN 200920041083 U CN200920041083 U CN 200920041083U CN 201508443 U CN201508443 U CN 201508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film
lcd
roughness
light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410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伟
任月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Omay Optic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OMAY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OMAY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OMAY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410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08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08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084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该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本实用新型的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哑光面和抛光面,所述哑光面具有较高的雾化程度,所述抛光面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增亮模组中,起到扩散光源,雾化光反射,提高亮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碳酸酯薄膜,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背景技术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或学习、工作过程中,人们获取的信息有80%来自视觉。所有的信息最终都要通过信息显示设备来实现人、机交换。近年来随着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光显(Digital LightProcessing)背投、等离子(Plasma Display Panel)等显示技术的出现和逐步完善,显象管(CRT)在我国显示产业的主流地位逐渐被动摇了。
2005年被家电业界称为“平板电视年”。这不仅体现在由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所带来的平板电视价格的大幅下调,也意味着今年这种日趋成熟的显示设备将大量进入家庭,成为取代传统CRT、背投电视的换代产品。就多数人的理解,平板电视通常就是指液晶或等离子两类厚度在100mm以下的“薄板”式显示设备。尽管近两年出现的超薄CRT、超薄背投电视机的厚度也做得相当薄了,并且有日益接近平板电视厚度的趋势,但其内部使用的还是经过改进的传统显象管或投影系统,并非单纯而简单的显示面板和控制电路,所以其厚度暂时是无法突破其结构的局限性的。在显示效果方面,平板电视的画面表现效果比普通电视的画面清晰、靓丽并且图像失真度小、画面无闪烁。但目前相对传统CRT电视也有一些缺点还没有解决,如:液晶显示屏在亮度和对比度方面就不如传统CRT电视,而且存在视角窄和动态响应速度慢等问题。而等离子电视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屏幕长时间显示一固定影像会留下残影等。尽管如此,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成熟、改进,平板电视取代CRT已是大势所趋。而比较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到目前为止这两种技术以及电视内部相关的控制电路的发展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多缺点和不足都是在近两年才得到了解决,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这类显示器未来的大规模普及,需要继续地改进和完善,所以现在就断定液晶、等离子显示器孰优孰劣还为时尚早。
液晶显示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源于它相比传统显示器的卓越特点,其优点主要有:
1.超精致的影像画质。液晶显示器比一般映像管显示器在影像画质方面更清晰、更精准,在色彩呈现方面则更真实、更饱和。
2.十足的平面显示。液晶显示技术免除了笨重的映像管,体积更加扁平、轻巧。
3.节省空间。一台普通17英寸CRT显示器厚度大约为43cm,而一台15英寸LCD显示器加上后面支架也不20cm左右,如在银行、证券等寸土寸金的办公室,这一项费用的节省也不可小视。
4.节省能源。CRT显示器需要加热电极元件使电子枪以极高的速度发射电子束,所以我们经常会感觉CRT的后壳总是很热,这也是CRT耗能的主要原因,而一台15英寸LCD显示器功耗大约是一台17英寸CRT显示器的1/3左右。同时液晶显示器散发出来的热更少,相对地产生舒适、卓越的附加价值。
5.有利于健康。液晶显示器无辐射、无闪烁,因而会使使用者的眼睛感觉非常舒适,这对长期以来因CRT显示器而受到健康影响的人员来讲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液晶显示器要从众多的显示器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其显示效果,尤其是亮度和均匀性。但是,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因此提高其背光源的亮度、减少光能损失,是液晶及其背光源产业整体的迫切需要。聚碳酸酯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普通薄膜为无色透明,透光率较高,可作为光学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的增亮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扩散效果的聚碳酸酯薄膜,使其能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的增亮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该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哑光面和抛光面,所述哑光面具有较高的雾化程度,所述抛光面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增亮模组中,起到扩散光源,雾化光反射,提高亮度的效果。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为0.05毫米~0.2毫米。
进一步,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3微米~1.5微米。
进一步,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7微米~1.2微米。
进一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0%~100%。
进一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5%~95%。
进一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60%~85%。
进一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70%~80%。
进一步,所述聚碳酸酯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得:首先,将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置中,经加热熔融后挤出;接着,将经挤出装置挤出的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成型装置中进行成型后,经冷却即可形成聚碳酸酯薄膜,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和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然后,对成型后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进行易粘贴处理,使其达到使用要求。
进一步,所述易粘贴处理包括化学处理或者物理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为0.05毫米~0.2毫米。所述第一表面10为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其粗糙度为0.3微米~1.5微米,优选地,其粗糙度为0.7微米~1.2微米。所述第一表面10即哑光面的粗糙凸起可以增强光的分散、扩散和雾化效果。其中,扩散主要起混光的作用,使导光板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对于破坏全反射面的光学结构亦具有覆盖的作用。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60%~85%,优选地,其雾面程度为70%~80%。
所述第二表面20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其表面具有很高的光泽度,以提高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经过测试,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0%~100%,优选地,其光透过率为85%~95%。视导光板的外观选择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和雾面程度。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热收缩率小于5%,优选地,其热收缩率小于1%,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增亮模组中,起到扩散雾化光源,提高亮度的效果。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将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置中,经加热熔融后挤出,其中挤出装置的温度控制在250℃~290℃之间。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为20000~35000,优选地,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为25000~30000。将所述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置中,经加热熔融后通过挤出装置中的T型模头挤出。
步骤200、将经挤出装置挤出的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成型装置中进行成型后,经冷却即可形成聚碳酸酯薄膜,其中成型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粗糙度的内表面和一个不具有粗糙度的内表面。
所述成型装置可以包括一表面抛光的钢制辊筒和一包覆有特定橡胶的钢制辊筒。所述包覆有特定橡胶的钢制辊筒的粗糙度为0.3微米~1.5微米,优选地,其粗糙度为0.7微米~1.2微米。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是由抛光的钢制辊筒和包覆有橡胶的钢制辊筒相距的距离决定。
制备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由于其高的光泽面不利于薄膜的粘贴化,会导致下游使用时其他材料的表面粘贴性不强,故需提高光面的粘贴强度。
故,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300、对成型后的聚碳酸酯薄膜进行易粘贴处理,使其达到使用要求。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和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本步骤是对成型后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进行易粘贴处理。通过达因笔对经过易粘贴处理后的聚碳酸酯薄膜的粘贴强度进行测试,表面达因值控制在大于42达因以上即为最优的表面处理效果。
薄膜表面的易粘贴处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化学处理与物理处理;
对于化学方法处理,优点是处理的效果好,表面粘贴性强;缺点是处理的方式复杂,成本高。物理方法处理,优点是处理的速度快,成本低,可以在线处理;缺点是处理的效果没有化学法好,表面粘贴性可能不足。但对于批量化生产而言,薄膜一般以卷材的形式生产,如果采用化学法进行处理,必需对半成品薄膜进行分批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会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比如划伤与污染,同时废品率也会升高。而采用物理的处理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更有优势,可以实现连续在线处理,不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故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处理的方法,在薄膜生产工艺流程中增设电晕处理装置,以电晕处理为主体方式,在薄膜抛光面进行高压放电,以提高抛光面的表面达因值。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加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首先,选取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置中,经加热熔融后通过挤出装置中的T型模头挤出,其中,挤出装置的温度控制在275±2℃;接着,将经T型模头挤出的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成型装置中进行成型后,经冷却即可形成0.13毫米的聚碳酸酯薄膜,所述成型装置包括一表面抛光的钢制辊筒和一表面包覆有特定橡胶的钢制辊筒,所述表面包覆有特定橡胶的钢制辊筒的粗糙度为1.0微米;最后,对成型后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进行电晕处理,以提高其粘贴性。
测定经上述方法制备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各项性能参数如下: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78%±5%,热收缩率为0.5%,光完全透过率为88%,紫外线透过率为75%,厚度为0.13±0.005毫米,抛光面的表面达因值为48达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该聚碳酸酯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的哑光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厚度为0.05毫米~0.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3微米~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0.7微米~1.2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0%~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为85%~9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60%~8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70%~80%。
CN2009200410833U 2009-04-10 2009-04-10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08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410833U CN201508443U (zh) 2009-04-10 2009-04-10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410833U CN201508443U (zh) 2009-04-10 2009-04-10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08443U true CN201508443U (zh) 2010-06-16

Family

ID=42469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4108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08443U (zh) 2009-04-10 2009-04-10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084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5022A (zh) * 2011-12-23 2013-06-26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及其光源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5022A (zh) * 2011-12-23 2013-06-26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及其光源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7494B (zh) 一种混光效果更好的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2331A (zh) 激光背光模组及具有该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CN106405880B (zh) 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膜、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3504591B (zh) 扩散增亮复合型光学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7037271U (zh) 一种汽车专用调光膜
CN201508443U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增亮模组中的聚碳酸酯薄膜
CN201909229U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KR101070683B1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확산판 및 복합시트의 제조방법
CN208334699U (zh) 一种量子点玻璃导光板组件及背光模组、显示器
CN206039089U (zh) 一种彩色背景下明亮画面显示器
WO2022156172A1 (zh) 显示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hen et al. 29.1: On the display technology trends resulting from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N202708981U (zh) 一种整合光学膜
CN203485534U (zh) 一种全光谱增亮膜制造装置
CN107065300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结构调整方法、显示设备
Feng et al. 21.1: Invited paper: Development trend of LCD technology
CN206162020U (zh) 一种新型的透光液晶显示器
CN208208287U (zh) 双面显示视窗膜
CN111522090A (zh) 一种多层偏振光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生产装置
CN201532511U (zh) 半反透型tft的彩色滤光片
CN207114953U (zh) 移动终端显示器的配件设备
CN214202001U (zh) 轻薄型背光模板
CN20633175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2795923U (zh) 一种能够播放广告的数字化工作水牌
CN205787488U (zh) 一种增强液晶显示器玻璃导光板光均匀性的镀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ZHOU OMA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OMAY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1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001 NO. 158-30, HUASHAN ROAD, HIGH-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O: 215011 NO. 158-30, HUASHAN ROAD, SUZHOU NEW +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11

Address after: 215011 No. 158-30, Huashan Road, Suzhou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Omay Optical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01 No. 158-30, Huashan Road, hi tech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may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