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21317U -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21317U CN209921317U CN201920211568.6U CN201920211568U CN209921317U CN 209921317 U CN209921317 U CN 209921317U CN 201920211568 U CN201920211568 U CN 201920211568U CN 209921317 U CN209921317 U CN 2099213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framework
- vehicle
- seat
- skele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提供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背靠背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连接于靠背骨架底端的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包括背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架;在靠背骨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坐垫骨架底部设置有底部框架,底部框架的一侧连接安装架的底端,另一侧通过连接架连接安装架的顶端。该种背靠背座椅骨架,可以将连接架设置在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实现了连接架的隐藏,避免影响背靠背座椅骨架的美观性。此外,可以避免背靠背座椅骨架单侧产生下沉感,提高背靠背座椅骨架的安装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背靠背座椅由于空间利用率高,在越来越多场景得到了使用。以列车为例,列车上的横向座椅一般采用背靠背座椅,该种横向座椅较纵向座椅能提供更舒适的坐席环境。为保证结构强度传统背靠背座椅除了需在列车侧墙处固定外,还需在过道侧增加支撑腿001,请参见图1。该种座椅的支撑腿占用车辆使用空间,限制乘客腿部放置空间,且支撑腿遮挡下部打扫空间,清理不便捷。
基于此,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的横向座椅。具体的,将过道处的支撑腿取消,通过增加侧墙处支撑件002保证座椅强度。常见的侧墙处支撑件有T型支架和斜支撑梁,请参见图2。简化后的横向座椅增加了结构的紧凑型、占用空间更小且更便于清洁。但是,该种横向座椅增加了侧墙处安装座的尺寸,通常需要再安装罩板遮挡此安装座,影响美观的同时影响侧墙整体密封,还增加了整体重量。侧墙处安装座如果尺寸减小,又会导致座椅安装强度不够,并且使用座椅时乘客产生明显下沉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构架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墙处设置支撑件导致的美观性变差以及座椅安装强度不够的问题。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靠背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底端的坐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包括背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架;在所述靠背骨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坐垫骨架底部设置有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一侧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另一侧通过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安装架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安装架上对称分布有多个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安装架之间的斜拉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斜拉粱之间的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所述底部框架的横梁和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包括对称设置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在所述横梁或者所述纵梁之间设置有扶手支撑架。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构架,包括车辆侧墙骨架以及上述背靠背座椅骨架,所述背靠背座椅骨架安装于所述车辆侧墙骨架上,所述车辆侧墙骨架包括侧墙骨架本体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侧墙骨架本体上的座椅安装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侧墙骨架本体的外侧固定有U型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安装接口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且所述第一孔口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孔口的横截面。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辆构架以及车体,所述车辆构架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该种背靠背座椅骨架,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间隔且背对设置,进而可以将连接架设置在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也即实现了连接架的隐藏,避免影响背靠背座椅骨架的美观性。此外,底部框架一侧连接安装架底端,另一侧通过连接架连接安装架顶端,进而可以避免背靠背座椅骨架单侧产生下沉感,提高背靠背座椅骨架的安装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设置有支撑腿的背靠背座椅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设置有支撑件的背靠背座椅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背靠背座椅骨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背靠背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车辆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车辆侧墙骨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的车辆侧墙骨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的车辆侧墙骨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的车辆侧墙骨架和车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001、支撑腿;002、支撑件;1、背靠背座椅骨架;2、安装架;3、底部框架;4、斜拉粱;5、加强筋;6、横梁;7、纵梁;8、扶手支撑架;9、车辆侧墙骨架;901、侧墙骨架本体;902、座椅安装接口;11、U型连接件;12、减重孔;13、车体;14、座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靠背座椅骨架1,包括靠背骨架和连接于靠背骨架底端的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包括背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架;在靠背骨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2;坐垫骨架底部设置有底部框架,底部框架的一侧连接安装架的底端,另一侧通过连接架连接安装架的顶端。
该种背靠背座椅骨架,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间隔且背对设置,进而可以将连接架设置在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也即实现了连接架的隐藏,避免影响背靠背座椅骨架的美观性。此外,底部框架一侧连接安装架底端,另一侧通过连接架连接安装架顶端,进而可以避免背靠背座椅骨架单侧产生下沉感,提高背靠背座椅骨架的安装强度。
该种背靠背座椅骨架1,既可以适用于双人座椅,还可以适用于四人、六人甚至任意多人的座椅。背靠背座椅骨架1可以给车辆提供更为优化的座椅布置,实现车辆的轻量化,保证车辆的美观。并且,该种背靠背座椅骨架1,其通过取消座椅底部支撑,可以方便打扫,使得乘客腿伸展更加舒服。
图4中,底部框架包括跨设在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的连接梁。连接架包括连接在连接梁与安装架2之间的斜拉粱4。通过该斜拉梁的设置,可以将图4中背靠背座椅骨架1右侧的载荷传递至安装架2上,进而避免背靠背座椅骨架1右侧下沉。
当然,连接梁和连接架均可以通过其它结构进行替换。例如,横梁6和纵梁7组合起来的时候,也可以起到上述斜拉梁同样的作用。其中,横梁6并非直接连接连接梁,而是通过纵梁间接和连接梁连接。也可以同时设置斜拉梁以及上述提到的横梁6和纵梁7,请参见图4。
为了保证底部框架3和斜拉筋的结构强度,可以在底部框架3和斜拉粱4之间设置加强筋5。其中,加强筋5的分布以及具体材质可以视情况采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包括对称设置的横梁6和纵梁7。在横梁6或者纵梁7之间设置有扶手支撑架8。该种情况下,扶手支撑架8上的载荷也可以通过横梁6或者纵梁7传递至安装架2上。通过设置扶手支撑架 8,可以给过道乘客提供支撑,保证乘客的行车平稳。
通过图4发现,安装架2沿着所述靠背骨架的纵向设置。其中,在安装架2上分布有多个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安装架2上的安装孔对称分布。
在设置有安装孔的基础上,可以将背靠背座椅骨架1安装至车辆侧墙骨架9上。
将座椅面14安装至上述背靠背座椅骨架1,得到背靠背座椅如图5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车辆构架,包括车辆侧墙骨架9 以及上述背靠背座椅骨架,背靠背座椅骨架安装于所述车辆侧墙骨架9上,请参见图6。
其中,车辆侧墙骨架9请参见图7至图9,包括侧墙骨架本体 901以及位于侧墙骨架本体901上的座椅安装接口902。
该种车辆侧墙骨架9,由于座椅安装接口902集成在侧墙骨架本体901上,进而在座椅安装的时候,只需要将座椅骨架直接和座椅安装接口902连接,进而可以优化座椅的安装工艺。并且,座椅安装接口902的设置,可以使得座椅所受载荷通过座椅安装接口902 传递至侧墙骨架本体901上,进而防止车体13变形。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车辆的侧墙骨架本体901为一体结构,当车辆侧墙骨架9上设置有多个座椅安装接口 902,并通过座椅安装接口902安装多个座椅的时候,任意座椅的载荷均传递至侧墙骨架本体901上,进而该种可以车辆侧墙骨架9可以分散座椅的载荷,避免车辆侧墙骨架9变形。
图7至图9中,在侧墙骨架本体901的外侧固定有U型连接件 11,U型连接件11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侧墙骨架本体901固定。
侧墙骨架本体901通过该种U型连接件11与侧墙骨架本体901 连接,既能够保证连接强度,又能控制车辆侧墙骨架9的重量。当然,U型连接件11不构成对本实施例车辆侧墙骨架9的限制。
其中,为了进一步降低车辆侧墙骨架9的重量,在底板上设置若干减重孔12。由于底板不直接和车体13或者座椅骨架连接,进而在底板上设置减重孔12基本不影响U型连接件11的连接强度。
请参见图10,U型连接件11的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和车体13连接。
进一步的,车辆侧墙骨架9侧部及下部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13钢结构上,以保证车辆侧墙骨架9的安装强度。
通过图7发现,侧墙骨架本体901包括第一横向框条和第二横向框条,在第一横向框条和第二横向框条之间设置有任意纵向支撑筋,在第一横向框条和第二横向框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纵向框条和第二纵向框条。侧墙骨架本体901采用该种框体结构,可以在保证其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其重量。当然,附图中侧墙骨架本体 901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参见图10,侧墙骨架本体901由方管制备得到,进而座椅安装接口902固定于所述方管内部。例如,侧墙骨架本体901可以由不锈钢方管焊接得到。较之于铝合金方管而言,不锈钢方管的强度更高。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座椅安装接口902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且第一孔口的横截面大于第二孔口的横截面。该种座椅安装接口902可以供螺栓的穿过以及固定。具体的,可以将T型螺栓的螺栓头从第一孔口穿入,将T型螺栓移至第二孔口处,实现T型螺栓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侧墙骨架本体901上座椅安装接口902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车型以及座椅安装需要相应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提到的车辆构架以及车体13,车辆构架固定在所述车体13上。
车辆可以为高铁、动车、地铁、公交车等。
通过图10发现,车辆构架的车辆侧墙骨架9倾斜设置,其可以使得车辆侧墙骨架9受到的载荷不是单一方向的载荷,进而提高车辆侧墙骨架9的承载能力。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背靠背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骨架和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底端的坐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包括背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架;在所述靠背骨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坐垫骨架底部设置有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一侧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另一侧通过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安装架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背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架上对称分布有多个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背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安装架之间的斜拉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靠背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斜拉粱之间的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背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所述底部框架的横梁和纵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靠背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之间,包括对称设置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在所述横梁或者所述纵梁之间设置有扶手支撑架。
7.一种车辆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侧墙骨架以及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靠背座椅骨架,所述背靠背座椅骨架安装于所述车辆侧墙骨架上,所述车辆侧墙骨架包括侧墙骨架本体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侧墙骨架本体上的座椅安装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构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墙骨架本体的外侧固定有U型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装接口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且所述第一孔口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孔口的横截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构架以及车体,所述车辆构架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11568.6U CN209921317U (zh) | 2019-02-19 | 2019-02-19 |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11568.6U CN209921317U (zh) | 2019-02-19 | 2019-02-19 |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21317U true CN209921317U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67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11568.6U Active CN209921317U (zh) | 2019-02-19 | 2019-02-19 |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213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20558A (zh) * | 2021-06-10 | 2021-08-31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
2019
- 2019-02-19 CN CN201920211568.6U patent/CN2099213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20558A (zh) * | 2021-06-10 | 2021-08-31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CN113320558B (zh) * | 2021-06-10 | 2023-01-24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78009B (zh) | 一种100%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及100%低地板轨道车辆 | |
EP4385858A1 (en) | Lower vehicle body middle structure and vehicle | |
CN213292296U (zh) | 一种铁路车辆、铁路车辆的底架及侧梁 | |
CN209921317U (zh) |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 |
CN205033983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的靠背 | |
CN113815734B (zh) | 一种车身系统结构 | |
JP2013082371A (ja) |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
CN209921316U (zh) | 背靠背座椅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 |
CN203592917U (zh) | 一种汽车三人座座椅骨架 | |
CN210062980U (zh) | 车辆侧墙骨架、车辆构架及车辆 | |
CN110962935B (zh) | 低地板车辆及其车架 | |
CN115257499A (zh) | 一种腿托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15944705U (zh) | 车厢框架结构、车厢及车辆 | |
CN111301453A (zh) | 一种新型轨道客车车体端墙 | |
CN217477289U (zh) | 一种用于市域快速车辆的座椅及轨道车辆 | |
CN115771536A (zh) | 一种导轨式胶轮捷运系统车体结构 | |
CN210082921U (zh)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支架总成 | |
KR101338580B1 (ko) | 초저상 버스의 차체 프레임 보강 구조 | |
JP5704310B2 (ja) | バスの床構造 | |
KR100889130B1 (ko) | 초저상 버스의 루프보강구조 | |
CN107985420B (zh) | 汽车桁架式防潜梁结构及其连接结构 | |
CN216886946U (zh) | 一种低地板城市公交车车身结构 | |
CN213534510U (zh) | 一种轻量化后排座椅靠背 | |
CN219989080U (zh) | 全地形车 | |
WO2023066031A1 (zh) | 一种中后地板架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