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8302U -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48302U CN209748302U CN201920427367.XU CN201920427367U CN209748302U CN 209748302 U CN209748302 U CN 209748302U CN 201920427367 U CN201920427367 U CN 201920427367U CN 209748302 U CN209748302 U CN 2097483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medium
- cover
- liquid
- rotor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的端盖以及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所述用于电机的端盖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至少一者喷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喷口。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从而可以利用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该至少一者,由此无需在转子铁芯和壳体上加工冷却介质通道,当冷却介质为冷风时,也无需额外设置风扇,以便简化电机的结构、降低电机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提高电机的冷却效果、使电机性能稳定、运行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电机的端盖,还涉及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燃油危机和车辆尾气污染情况的日益加剧,新能源车辆已经成为未来车辆发展的主要趋势。电机为新能源车辆的驱动动力源,目前,大部分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由于用于制造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稀土价格昂贵且价格不稳定。
为了降低新能源车辆的制造成本,可以利用电励磁同步电机来取代永磁同步电机作为新能源车辆的驱动动力源。但是,电励磁同步电机因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的电阻而引起的铜损耗较高,从而导致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过热,影响电励磁同步电机的性能。因此,需要对转子绕组进行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用于电机的端盖以及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至少一者喷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喷口。
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端盖,从而可以利用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至少一者,由此无需在转子铁芯和壳体上加工冷却介质通道,当冷却介质为冷风时,也无需额外设置风扇,以便简化电机的结构、降低电机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提高电机的冷却效果、使电机性能稳定、运行稳定。
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喷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介质喷口沿所述端盖的周向间隔开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端盖包括:外盖,所述外盖上设有第一冷却介质进口;和内盖,所述内盖上设有多个所述冷却介质喷口,所述内盖设在所述外盖上,其中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之间限定出第一冷却介质通道,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和每个所述冷却介质喷口中的每一者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盖上设有用于向所述转子绕组喷射冷却介质的多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和用于向所述定子绕组喷射冷却介质的多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之间进一步限定出第二冷却介质通道和第三冷却介质通道,所述第三冷却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中的每一者连通,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喷口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喷口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为圆形,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的周向与所述端盖的周向一致,多个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喷口沿所述端盖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的周向与所述端盖的周向一致,多个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喷口沿所述端盖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端盖的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三冷却介质通道沿所述端盖的径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三冷却介质通道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的第二端部相连,所述第三冷却介质通道的内端部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相连。
优选地,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中的每一者为环形,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中的一者上设有环形的安装止口,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中的另一者套设在所述安装止口上,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中的所述另一者与所述安装止口过盈配合,其中所述外盖的外端部与所述内盖的外端部通过紧固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转子的轴向上相对;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中的每一者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电机的端盖,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二端盖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容纳腔;定子,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具有定子绕组;和转子,所述转子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子具有转子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中的每一者的冷却介质喷口与所述定子绕组和所述转子绕组中的至少一者配合,以便向所述定子绕组和所述转子绕组中的所述至少一者喷射冷却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具有冷却效果好、性能稳定、运行稳定、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电机进一步包括:第一通液螺栓,所述第一通液螺栓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一通液螺栓具有第一通液槽、第二冷却介质进口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进口和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出口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通液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液槽与所述第一端盖的所述冷却介质喷口连通;第二通液螺栓,所述第二通液螺栓设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通液螺栓具有第二通液槽和第三冷却介质进口,所述第二通液槽与所述第三冷却介质进口和所述第二端盖的所述冷却介质喷口中的每一者连通;以及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出口和所述第三冷却介质进口中的每一者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具有运行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转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转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转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转子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通液螺栓和第二通液螺栓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套管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套管的剖视图;
图15是图2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16是图2的B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机1。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机1包括壳体20、端盖10、定子30和转子40。
端盖10设在壳体20上,端盖10与壳体20之间限定出容纳腔230,端盖10上设有冷却介质喷口。定子30设在容纳腔230内,定子30具有定子绕组310,转子40设在容纳腔230内,转子40具有转子绕组410。其中,该冷却介质喷口与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至少一者配合,以便向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至少一者喷射冷却介质。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冷却转子铁芯来间接地冷却转子绕组,通过冷却电机的壳体来间接地冷却定子绕组。由此需要在转子铁芯和壳体上设置冷却介质通道,从而导致电机的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而且,间接冷却的冷却效果不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通过在端盖10上设置该冷却介质喷口,从而可以将冷却介质直接地喷射到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该至少一者上。由此可以对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该至少一者进行直接冷却,从而可以有效地冷却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该至少一者,以便使电机1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避免电机1的性能因高温而受到不利影响。其中,冷却介质可以是冷风或冷却液(例如冷却油)。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无需在转子铁芯和壳体20上加工冷却介质通道,当冷却介质为冷风时,也无需额外设置风扇,从而可以简化电机1的结构、降低电机1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具有冷却效果好、性能稳定、运行稳定、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10,从而可以利用冷却介质直接冷却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该至少一者,由此无需在转子铁芯和壳体20上加工冷却介质通道,当冷却介质为冷风时,也无需额外设置风扇,以便简化电机1的结构、降低电机1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提高电机1的冷却效果、使电机1性能稳定、运行稳定。
如图1-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包括壳体20、端盖10、定子30和转子40。壳体20具有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第一端部210与第二端部220在转子40的轴向上相对。转子40的轴向如图2 中的箭头C所示。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电机1包括第一端盖10a和第二端盖 10b,第一端盖10a和第二端盖10b中的每一者为端盖10,即电机1包括两个端盖10。第一端盖10a设在第一端部210上,第二端盖10b设在第二端部 220上。其中,转子40的轴向、端盖10的轴向和壳体20的轴向彼此一致,即上述轴向为同一方向。
优选地,端盖10上可以设有多个该冷却介质喷口,多个该冷却介质喷口可以沿端盖10的周向间隔开地设置。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定子绕组310 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该至少一者进行直接冷却。其中,转子40的周向、端盖10的周向和壳体20的周向彼此一致,即上述周向为同一方向。该冷却介质喷口也可以被理解为冷却介质喷孔,本申请中的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也可以做相同或相似理解。
多个该冷却介质喷口中的一部分可以是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多个该冷却介质喷口中的其余部分可以是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每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与转子绕组410配合以便向转子绕组410喷射冷却介质,每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与定子绕组310配合以便向定子绕组310喷射冷却介质。
由此可以有效地直接冷却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从而可以使电机1在更加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以便进一步避免电机1的性能因高温而受到不利影响。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端盖10包括外盖120和内盖130。外盖120上设有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内盖130上设有多个该冷却介质喷口。内盖130设在外盖120上,内盖130相对外盖120 邻近定子30和转子40。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外盖120和内盖130中的每一者为环形,例如圆环形。外盖120和内盖130中的一者上设有环形(例如圆环形)的安装止口150,外盖120和内盖130中的另一者套设在安装止口150上,即安装止口150与外盖120和内盖130中的该另一者的内周面配合。
外盖120和内盖130中的该另一者与安装止口150过盈配合,外盖120 的外端部与内盖130的外端部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相连。例如,外盖120 的外端部与内盖130的外端部通过多个紧固件相连,多个该紧固件沿外盖 120的周向(内盖130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
具体地,第一端盖10a的外盖120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安装在壳体20的第一端部210(例如第一端面)上,第二端盖10b的外盖120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安装在壳体20的第二端部220(例如第二端面)上。
其中,内盖130与外盖120之间限定出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与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和每个该冷却介质喷口中的每一者连通。换言之,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通过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与每个该冷却介质喷口连通。由此无需为每个该冷却介质喷口都设置一个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从而可以使端盖10和电机1的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合理。
如图7和图8所示,内盖130上设有多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和多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每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与转子绕组410配合以便向转子绕组410喷射冷却介质,每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与定子绕组310 配合以便向定子绕组310喷射冷却介质。
优选地,每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在转子40的轴向上与转子绕组410 的端部相对,每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在转子40的轴向上与定子绕组310 相对。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直接冷却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从而可以使电机1在更加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以便进一步避免电机1的性能因高温而受到不利影响。
内盖130与外盖120之间进一步限定出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和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与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和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中的每一者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通过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与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连通。
其中,每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与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连通,每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与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连通,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 与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连通。由此只需要设置一个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就可以为每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和每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提供冷却介质,从而可以使端盖10和电机1的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合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也包括设置多个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的技术方案(例如为每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和每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都设置一个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
如图7和图8所示,外盖120上可以设有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和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内盖130可以是平板状,设在外盖120上的内盖130可以覆盖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第二冷却介质通道 142和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为圆形,第一冷却介质通道 141的周向与端盖10的周向一致,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为半圆形,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的周向与端盖10的周向一致,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沿端盖10的径向延伸。优选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的圆心可以位于转轴420 的旋转轴线上,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的圆心可以位于转轴420的旋转轴线上。
如图8所示,多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沿端盖10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由于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为圆形,因此多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可以在端盖10(内盖130)的整个周向上分布。由此可以通过多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向转子绕组410的整个端部喷射冷却介质。
多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沿端盖10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由于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为半圆形,因此多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可以在端盖10 (内盖130)的部分周向上分布。由此可以通过多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向定子绕组310的端部的上半部分喷射冷却介质,该冷却介质与定子绕组 310的端部的上半部分接触且对其冷却后,向下流动以便冷却定子绕组310 的端部的下半部分。
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与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 的第一端部在端盖10的轴向上相对。例如,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可以设在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的第一端部的壁面上。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的外端部与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的第二端部相连,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的内端部与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相连。由此可以使端盖10和电机1的结构更加合理。
例如,多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可以设在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的壁面上,多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可以设在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的壁面上。
每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上可以设有第一喷嘴,每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上可以设有第二喷嘴。由此可以使端盖10和电机1的结构更加合理。
可以通过两个冷却介质输送管分别向第一端盖10a和第二端盖10b上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输送冷却介质。
如图1、图2以及图9-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电机1 进一步包括第一通液螺栓60、第二通液螺栓70、第一进液管510和第二进液管520。第一通液螺栓60设在第一端盖10a上,第二通液螺栓70设在第二端盖10b上。
第一通液螺栓60具有第一通液槽611、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中的每一者与第一通液槽611连通,第一通液槽611与第一端盖10a的该冷却介质喷口连通。具体地,第一通液槽611与第一端盖10a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连通。
第二通液螺栓70具有第二通液槽711和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第二通液槽711与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和第二端盖10b的该冷却介质喷口中的每一者连通。具体地,第二通液槽711与第二端盖10b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连通。
第一进液管510与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连通,第二进液管520与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和第二端盖10b的冷却介质喷口中的每一者连通。具体地,第二进液管520与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连通。
下面参考图1、图2以及图9-图16,描述用于冷却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至少一者的冷却液的流向(流动过程)。冷却液首先进入到第一进液管510内,然后冷却液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进入到第一通液槽 611内。
第一通液槽611内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通过第一端盖10a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进入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内。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内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喷射到定子绕组310的端部上。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内的冷却液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进入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内,最终通过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喷射到转子绕组410的端部上。
第一通液槽611内的冷却液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进入到第二进液管520内,第二进液管520内冷却液通过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 进入到第二通液槽711内。第二通液槽711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二端盖10b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进入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内。第二冷却介质通道 142内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喷射到定子绕组310的端部上。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内的冷却液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进入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内,最终通过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喷射到转子绕组410的端部上。
如图10-图12以及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通液螺栓60包括第一螺栓体610、第一套管620、第一垫片631和第二垫片632。第一螺栓体610设在第一端盖10a上,第一螺栓体610具有第一通液孔614 和第一通液槽611,第一通液孔614与第一通液槽611连通。
第一套管620具有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第一套管620套设在第一螺栓体610上,即第一螺栓体610可以穿过第一套管 620,第一套管620与第一螺栓体610之间限定出第一通液腔640。其中,第一通液腔640与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和第一通液孔614中的每一者连通。
第一垫片631和第二垫片632中的每一者套设在第一螺栓体610上,即第一螺栓体610可以穿过第一垫片631和第二垫片632。第一垫片631被夹持在第一螺栓体610的螺帽612与第一套管620之间,第二垫片632被夹持在第一套管620与第一端盖10a之间。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第一垫片631和第二垫片632大体密封第一通液腔640。换言之,第一套管620、第一螺栓体610、第一垫片631、第二垫片632和第一端盖10a之间限定出大体密封的第一通液腔640。由此可以使第一通液螺栓60的结构更加合理。
第一进液管510可以与第一套管620的表面相连,且第一进液管510与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连通。此外,第一进液管510的出液端可以伸入到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内。优选地,第一进液管510与第一套管62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
第一进液管510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进入到第一通液腔640内。第一通液腔640内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 进入到第二进液管520内。第一通液腔640内的冷却液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一通液孔614进入到第一通液槽611内。
优选地,第一通液槽611设在第一螺栓体610的螺杆613上,第一通液孔614沿第一螺栓体610的螺杆613的径向延伸,第一通液孔614的内端与第一通液槽611相连(连通),第一通液孔614的外端敞开。
第一螺栓体610的螺杆613的一部分(例如螺杆613的端部)可以螺纹配合在第一端盖10a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内。第一通液槽611与第一端盖10a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连通包括但不限于:a.第一通液槽611的出口端位于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内;b.第一通液槽611的出口端穿过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且伸入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内。
如图10、图13、图14和图16所示,第二通液螺栓70包括第二螺栓体 710、第二套管720和第三垫片731和第四垫片732。第二螺栓体710设在第二端盖10b上,第二螺栓体710具有第二通液孔714和第二通液槽711,第二通液孔714与第二通液槽711连通。
第二套管720具有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第二套管720套设在第二螺栓体710上,即第二螺栓体710可以穿过第二套管720。第二套管720与第二螺栓体710之间限定出第二通液腔740,第二通液腔740与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和第二通液孔714中的每一者连通。
第三垫片731和第四垫片732中的每一者套设在第二螺栓体710上,即第二螺栓体710可以穿过第三垫片731和第四垫片732。第三垫片731被夹持在第二螺栓体710的螺帽712与第二套管720之间,第四垫片732被夹持在第二套管720与第二端盖10b之间。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第三垫片731和第四垫片732大体密封第二通液腔740。换言之,第二套管720、第二螺栓体710、第三垫片731、第四垫片732和第二端盖10b之间限定出大体密封的第二通液腔740。由此可以使第一通液螺栓60的结构更加合理。
第二进液管520可以与第二套管720的表面相连,且第二进液管520与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连通。此外,第二进液管520的出液端可以伸入到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内。优选地,第二进液管520与第二套管72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
第二进液管520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进入到第二通液腔740内。第二通液腔740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二通液孔714进入到第二通液槽711内。
优选地,第二通液槽711设在第二螺栓体710的螺杆713上,第二通液孔714沿第二螺栓体710的螺杆713的径向延伸,第二通液孔714的内端与第二通液槽711相连(连通),第二通液孔714的外端敞开。
第二螺栓体710的螺杆713的一部分(例如螺杆713的端部)可以螺纹配合在第二端盖10b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内。第二通液槽711与第二端盖10b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连通包括但不限于:a.第二通液槽711的出口端位于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内;b.第二通液槽711的出口端穿过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且伸入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内。
优选地,第一通液孔614可以是多个,第二通液孔714可以是多个。由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使更多的冷却液进入到第一通液槽611和第二通液槽 711内,以便确保有足量的冷却液喷射到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至少一者上,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直接冷却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以便使电机1在更加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进一步避免电机1的性能因高温而受到不利影响。第一通液槽611和第二通液槽711都可以是盲孔。
如图10所示,第一通液孔614可以是四个,四个第一通液孔614在螺杆613的径向上两两相对。换言之,两个第一通液孔614在螺杆613的一个径向上相对,两个第一通液孔614在螺杆613的另一个径向上相对。第二通液孔714可以是四个,四个第二通液孔714在螺杆713的径向上两两相对。换言之,两个第二通液孔714在螺杆713的一个径向上相对,两个第二通液孔714在螺杆713的另一个径向上相对。
由于第一套管620套设在第一螺栓体610上、第一套管620与第一螺栓体610之间限定出第一通液腔640,因此第一螺栓体610可以相对第一套管 620旋转。由此在将第一螺栓体610安装到第一端盖10a上时(例如螺杆613 的一部分螺纹配合在第一端盖10a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内),旋转第一螺栓体610不会影响到第一套管620、第一进液管510和第二进液管520。同理,由此在将第二螺栓体710安装到第二端盖10b上时(例如螺杆713的一部分螺纹配合在第二端盖10b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内),旋转第二螺栓体710不会影响到第二套管720和第二进液管520。由此可以先将第一进液管510和第二进液管520安装到第一套管620、将第二进液管520安装到第二套管720上,再将第一螺栓体610安装到第一端盖10a上、将第二螺栓体710安装到第二端盖10b上。
如图6所示,转子40的转轴420上设有第三通液槽421,第三通液槽 421沿转子40的轴向延伸,即第三通液槽421沿转轴420的轴向延伸。第三通液槽421具有第三端部422和第四端部423,第三端部422与第四端部423 在转子40的轴向上相对。其中,转子40的转子铁芯430在转子40的轴向上位于第三端部422与第四端部423之间。
由此容纳腔230内的冷却液,即冷却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至少一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三通液槽421流到转轴420与设在转轴420 上的轴承之间,从而可以润滑该轴承。
优选地,如图3-图5所示,转子铁芯430的内周面上设有第四通液槽 431,第四通液槽431与第三通液槽421在转轴420的轴向和径向上相对,以便形成导液通道。由此可以使更多的冷却液流到转轴420与该轴承之间,从而可以更好地润滑该轴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电动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机1。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运行稳定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机(1)的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电机(1)的定子绕组(310)和转子绕组(410)中的至少一者喷射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喷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1)的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喷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介质喷口沿所述端盖(10)的周向间隔开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机(1)的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包括:
外盖(120),所述外盖(120)上设有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和
内盖(130),所述内盖(130)上设有多个所述冷却介质喷口,所述内盖(130)设在所述外盖(120)上,其中所述内盖(130)与所述外盖(120)之间限定出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和每个所述冷却介质喷口中的每一者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机(1)的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30)上设有用于向所述转子绕组(410)喷射冷却介质的多个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和用于向所述定子绕组(310)喷射冷却介质的多个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所述内盖(130)与所述外盖(120)之间进一步限定出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和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所述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和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中的每一者连通,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连通,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机(1)的端盖(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为圆形,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 的周向与所述端盖(10)的周向一致,多个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喷口(111)沿所述端盖(10)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
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的周向与所述端盖(10)的周向一致,多个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喷口(112)沿所述端盖(10)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电机(1)的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21)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端盖(10)的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沿所述端盖(10)的径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通道(142)的第二端部相连,所述第三冷却介质通道(143)的内端部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通道(14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机(1)的端盖(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盖(120)和所述内盖(130)中的每一者为环形,所述外盖(120)和所述内盖(130)中的一者上设有环形的安装止口(150),所述外盖(120)和所述内盖(130)中的另一者套设在所述安装止口(150)上,所述外盖(120)和所述内盖(130)中的所述另一者与所述安装止口(150)过盈配合,其中所述外盖(120)的外端部与所述内盖(130)的外端部通过紧固件相连。
8.一种电机(1),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所述壳体(20)具有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所述第一端部(210)与所述第二端部(220)在转子(40)的轴向上相对;
第一端盖(10a)和第二端盖(10b),所述第一端盖(10a)和所述第二端盖(10b)中的每一者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机(1)的端盖(10),其中所述第一端盖(10a)设在所述第一端部(210)上,所述第二端盖(10b)设在所述第二端部(220)上,所述第一端盖(10a)、所述第二端盖(10b)和所述壳体(20)之间限定出容纳腔;
定子(30),所述定子(30)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30)具有定子绕组(310);和
转子(40),所述转子(40)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子(40)具有转子绕组(410),其中所述第一端盖(10a)和所述第二端盖(10b)中的每一者的冷却介质喷口与所述定子绕组(310)和所述转子绕组(410)中的至少一者配合,以便向所述定子绕组(310)和所述转子绕组(410)中的至少一者喷射所述冷却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通液螺栓(60),所述第一通液螺栓(60)设在所述第一端盖(10a)上,所述第一通液螺栓(60)具有第一通液槽(611)、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和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通液槽(611)连通,所述第一通液槽(611)与所述第一端盖(10a)的所述冷却介质喷口连通;
第二通液螺栓(70),所述第二通液螺栓(70)设在所述第二端盖(10b)上,所述第二通液螺栓(70)具有第二通液槽(711)和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所述第二通液槽(711)与所述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和所述第二端盖(10b)的所述冷却介质喷口中的每一者连通;以及
第一进液管(510)和第二进液管(520),所述第一进液管(510)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进口(621)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520)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出口(622)和所述第三冷却介质进口(721)中的每一者连通。
10.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机(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7367.XU CN209748302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7367.XU CN209748302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48302U true CN209748302U (zh) | 2019-12-06 |
Family
ID=6871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27367.XU Active CN209748302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483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89095A (zh) * | 2021-12-31 | 2022-03-15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机及汽车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20427367.XU patent/CN2097483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89095A (zh) * | 2021-12-31 | 2022-03-15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机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184580A1 (zh) | 一种车用液冷驱动电机 | |
CN113241880A (zh) |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 |
CN111478521A (zh) | 一种混合冷却电机 | |
CN216751437U (zh) | 一种油冷电机冷却系统 | |
CN111756133A (zh) |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汽车 | |
CN206009858U (zh) | 具有冷却功能的电主轴套件 | |
CN209748302U (zh) |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 |
CN217984747U (zh) | 冷却油环、电机和车辆 | |
CN115276302B (zh) | 一种油冷电机及油冷电机过热保护方法 | |
CN111756179B (zh) | 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电动车辆 | |
CN112421858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驱动电机 | |
CN112787456B (zh) | 车辆、电机及壳体结构 | |
CN110798022A (zh) | 一种冷却装置 | |
CN221614785U (zh) | 一种油水复合冷却电机 | |
CN118572953A (zh) | 电机和飞行器 | |
CN214850775U (zh) | 一种具有液体驱动旋转喷淋结构的油冷电机 | |
CN112865397B (zh) | 一种电机冷却油路结构 | |
CN113708550B (zh) | 一种电机 | |
CN116566108A (zh) | 一种高速电机的油冷系统 | |
CN214755873U (zh) |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 |
CN220421565U (zh) | 一种具有冷却系统的驱动电机 | |
CN216530982U (zh) | 油冷电机密封环及双电机的电机壳体 | |
CN220440497U (zh) | 定子的冷却结构、壳体、电机及车辆 | |
CN112688493A (zh) | 一种水冷型外转子电机 | |
CN218678668U (zh) | 用于电机的机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