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9712628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12628U
CN209712628U CN201920242395.4U CN201920242395U CN209712628U CN 209712628 U CN209712628 U CN 209712628U CN 201920242395 U CN201920242395 U CN 201920242395U CN 209712628 U CN209712628 U CN 209712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lade
air
air outlet
exhaust passa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23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四周
鲁永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423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12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12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12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锅(10)、外壳体(20)和设置在外壳体(20)内部的风机组件(30)、加热组件(40)和上内衬组件(50),其中,风机组件(30)包括电机(31)和与电机(31)的电机轴相连的上风叶(32)和下风叶(33),上内衬组件(50)和外壳体(20)的上部形成第一腔体(81),上内衬组件(50)和内锅(10)形成用于烹饪食材的工作腔体(85),电机(31)和上风叶(32)设置在第一腔体(81)内,下风叶(33)和加热组件(40)设置在工作腔体(85)内,并且,外壳体(20)上开设与第一腔体(81)连通的上风叶出风口(3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可以显著降低空气炸锅外壳体的温升,对整个外壳体进行快速降温。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在追求少油、少盐的食物的同时,又钟情油炸食物的口感。因此,为了提供健康的炸制食品,市面上便出现了不需要油来煎炸食物的空气炸锅。现有的空气炸锅应用了高速空气循环技术,通过开启顶部烘烤装置加热内部空气,然后通过电机带动下风叶在用于烹饪的工作腔体内部形成急速循环的热空气流,用热空气代替热油,全方位360度接触食材表面,实现食材的煎炸效果。
在上述的空气炸锅工作过程中,电机运转会产生较多热量,会导致空气炸锅外壳体发热严重。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风冷散热,具体就是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上风叶,通过上风叶的旋转,加快电机和周围空气的热交换从而对电机进行降温,以间接降低外壳体的温升。
然而,在上述的空气炸锅中,仅仅依靠上风叶对电机进行冷却,降温效果非常有限,对整个空气炸锅的外壳体而言,发热仍很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可以显著降低空气炸锅外壳体的温升,对外壳体进行快速降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锅、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风机组件、加热组件和上内衬组件,其中,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上风叶和下风叶,上内衬组件和外壳体的上部形成第一腔体,上内衬组件和内锅形成用于烹饪食材的工作腔体,电机和上风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下风叶和加热组件设置在工作腔体内,并且,外壳体上开设与第一腔体连通的上风叶出风口。
通过将电机和上风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电机带动上风叶转动,对第一腔体和电机进行散热,从而对外壳体进行降温,此外,还在外壳体上开设与第一腔体连通的上风叶出风口,因而使第一腔体内在上风叶带动下高速流动的热空气从该上风叶出风口流出第一腔体,因而可以显著提升上风叶的冷却效果,对外壳体进行快速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体上还设有与工作腔体相连通的下风叶出风口,上内衬组件与下风叶出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工作腔体出风口。所述与工作腔体相连通的下风叶出风口作为工作腔体内的热空气流的出口而起作用,用于辅助下风叶在工作腔体内形成急速循环的热空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工作腔体出风口和下风叶出风口通过排气组件相连通,在排气组件中设有下风叶排气通道,下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和工作腔体出风口相连通,下风叶排气通道的出口和下风叶出风口相连通。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工作腔体内的热空气流从工作腔体出风口排出到下风叶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排气组件中还设有与下风叶排气通道隔开的上风叶排气通道,上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和第一腔体相连通,上风叶排气通道的出口和上风叶出风口相连通。设置上风叶排气通道是为了便于第一腔体内的热空气从第一腔体内排出。而将上风叶排气通道和下风叶排气通道都设置在一个部件、即排气组件上,可以节省零部件个数,减少生产和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下风叶出风口和上风叶出风口在外壳体上贯通,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窗和排气外壳体,排气外壳体内设有分隔件,排气窗设置在下风叶出风口和上风叶出风口上;分隔件将排气外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风叶排气通道和下风叶排气通道。
在用户使用空气炸锅时,要尽量避免面部正面对着下风叶出风口和上风叶出风口,以免被热空气流灼伤,在上述方案中,由于下风叶出风口和上风叶出风口在外壳体上贯通,即下风叶出风口和上风叶出风口紧邻设置,并在外壳体上形成为一个大的出口,这样从第一腔体和工作腔体内排出的热空气、热空气流从外壳体的同一个位置排出,用户使用时,只要注意避开该大的出口即可,与下风叶出风口和上风叶出风口设置在外壳体上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户直面热空气流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此外,设置排气窗也是为了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防止工作腔体内较大的食材渣等杂物混入热空气流中冲出外壳体,对用户的安全造成隐患。另外,在排气外壳体内设有分隔件,从而将排气外壳体的内腔分隔出上风叶排气通道和下风叶排气通道,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方式形成上风叶排气通道和下风叶排气通道,也便于加工成型出排气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分隔件形成为管状体,分隔件的管状体内部形成下风叶排气通道,分隔件的管状体外壁和排气外壳体内壁形成上风叶排气通道。这样设置,工作腔体内的热空气流通过管状体的内部流出,第一腔体内的热空气通过管状体外壁和排气外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流出,二者并不会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内衬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从主体部的开口部外翻的边缘部,主体部和内锅形成工作腔体,工作腔体出风口设置在主体部上,排气外壳体设置在边缘部上,且排气外壳体朝向主体部的侧壁与主体部的外表面贴设。
在上内衬组件上设置边缘部,可以便于和内锅相互配合以形成工作腔体、以及设置排气组件,而排气外壳体朝向主体部的侧壁与主体部的外表面贴设可以便于下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和工作腔体出风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在竖直方向上高于主体部的顶端端面。这样设置可以防止主体部的顶端端面挡住上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不高于上风叶的底端。
通过如上设置可以保证上风叶的位置高于上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或者上风叶的位置正对着上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这样设置便于在上风叶旋转所带动的热空气通过上风叶排气通道的入口流入上风叶排气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外壳体上还设有从外壳体向外凸出的限位部,且限位部位于下风叶出风口的底端。
由于工作腔体内的热空气流经由下风叶出风口而排出外壳体外,因此当空气炸锅外壳体距离墙面等遮挡物过近时,经过下风叶出风口排出的热空气流在遇到墙面时,受到反射而重新折回到外壳体上,造成外壳体异常发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下风叶出风口的底端设置限位部,该限位部从外壳体向外凸出到预设值,当空气炸锅靠墙放置时,该限位部抵接在墙面上,可以保证空气炸锅距离墙面的距离大于等于该预设值。该预设值可以设定为:当空气炸锅外壳体距离墙面为该预设值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一定时间内,外壳体的发热合乎安全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风叶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上风叶出风口在外壳体的周向上均匀排布。这样可以使得上风叶出风口的出风量较大,对外壳体的降温冷却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排气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中的排气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内锅;20-外壳体;30-风机组件;31-电机;32-上风叶;33-下风叶;321-上风叶出风口;331-下风叶出风口;40-加热组件;50-上内衬组件;52-主体部;53-边缘部;81-第一腔体;85-工作腔体;851-工作腔体出风口;90-排气组件;91-上风叶排气通道;92-下风叶排气通道;93-排气窗;94-排气外壳体;95-分隔件;96-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内锅10、外壳体20和设置在外壳体20内部的风机组件30、加热组件40和上内衬组件50,其中,风机组件30包括电机31和与电机31的电机轴相连的上风叶32和下风叶33,上内衬组件50和外壳体20的上部形成第一腔体81,上内衬组件50和内锅10形成用于烹饪食材的工作腔体85,电机31和上风叶32设置在第一腔体81内,下风叶33和加热组件40设置在工作腔体85内,并且,外壳体20上开设与第一腔体81连通的上风叶出风口32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应用了高速空气循环技术,通过加热组件40加热工作腔体85内部的空气,然后通过电机31带动下风叶33在工作腔体85内部形成急速循环的热空气流,用热空气代替热油,全方位360度接触食材表面,实现食材的煎炸效果。在空气炸锅的工作过程中,电机31和上风叶32设置在第一腔体81内,电机31带动上风叶32转动,对第一腔体81和电机31进行散热,从而对外壳体20进行降温。此外,还在外壳体20上开设与第一腔体81连通的上风叶出风口321,因而使第一腔体81内在上风叶32带动下流动的热空气从该上风叶出风口321流出第一腔体81,因而可以显著提升上风叶32的冷却效果,对外壳体20进行快速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该加热组件40可以为发热管组件,该发热管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热管,通过发热管之间的间隙,可以将加热组件40产生的热量吹向内锅10中的食材。本实施例对加热组件40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加热组件。另外,如图1所示,可选的,上风叶32的叶片尺寸略小于下风叶33,这是由于下风叶33用于在工作腔体85内产生高速流动的热空气流,若尺寸过小,则不足以使热空气流达到预期的高速。在图1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是电机31的电机轴上穿设有上风叶32,并且电机轴的端部穿过设在上内衬组件50上的通孔伸入到工作腔体85内,下风叶33设置在该电机轴的端部位置处,同时,加热组件40设置在下风叶33的下方,此外,在外壳体20顶部和电机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进风口(未图示),并且将上风叶32和下风叶33的旋转方向设为相同,并且对上风叶32和下风叶33的旋转方向进行设定,以使得它们在旋转时,能够将外壳体20外部的空气吸进外壳体20内,并且能够将第一腔体81内的空气吸入工作腔体85内,同时无法使气体倒流。当然,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的设置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电机31上方、下方分别设有上电机轴和下电机轴,上风叶22设置在上电机轴上,下风叶33设置在下电机轴上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风叶出风口321不同于设置在外壳体20上的用于使第一腔体81进风的进风口,当上风叶32旋转时,对外壳体外,位于进风口附近的空气产生较强的吸力,该吸力促使空气由外壳体20上的上述进风口进入到第一腔体81内,而本实施例中的上风叶出风口321不能用来进风。只用于将第一腔体81内的热空气排出。对于上风叶出风口321的设置位置,优选设置在外壳体上、靠近第一腔体81底端的位置处,以便于第一腔体81内的热空气排出。此外,上风叶出风口3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上风叶出风口321在外壳体20的周向上均匀排布。这样可以使得上风叶出风口321的出风量较大,对外壳体20的降温冷却效果更佳。
可选的,外壳体20上还设有与工作腔体85相连通的下风叶出风口331,上内衬组件50与下风叶出风口331对应的位置设有工作腔体出风口851。为了在工作腔体85内形成急速循环的热空气流,除了下风叶33旋转作为动力之外,还需要在工作腔体85上设置使热空气流流出的工作腔体出风口851,相应地,需要在外壳体20上设置与工作腔体85相连通的下风叶出风口331。这样工作腔体85内的热空气流可以经过工作腔体出风口851、下风叶出风口331而流出工作腔体85。当然,食材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和水汽等挥发物也可以经过工作腔体出风口851、下风叶出风口331而流出工作腔体85,以保证内锅10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避免内锅10内压力过大,导致危险发生。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排气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中的排气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4所示,进一步的,工作腔体出风口851和下风叶出风口331通过排气组件90相连通,在排气组件90中设有下风叶排气通道92,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入口和工作腔体出风口851相连通,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出口和下风叶出风口331相连通。通过设置下风叶排气通道92,可以将工作腔体出风口851和下风叶出风口331连通起来,便于工作腔体85内的热空气流从工作腔体出风口851排出到下风叶出风口331。此外,对于工作腔体出风口851和下风叶出风口331的设置位置,可以相对应地设置,例如在空气炸锅周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者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这样可以使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长度较短。此外,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入口和工作腔体出风口851相连通,可以是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入口和工作腔体出风口851直接接触,并密封地连接起来,也可以是二者通过管道等连通起来;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出口和下风叶出风口331相连通也是同样地,可以是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出口和下风叶出风口331直接接触,或者二者通过管道等连通起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实现连通即可。
进一步的,排气组件90中还设有与下风叶排气通道92隔开的上风叶排气通道91,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和第一腔体81相连通,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出口和上风叶出风口321相连通。设置上风叶排气通92道是为了便于第一腔体81内的热空气从第一腔体81内排出。而将上风叶排气通道91和下风叶排气通道92都设置在一个部件、即排气组件90上,可以节省零部件个数,减少生产和装配难度。此外,这里所述的上风叶排气通道91和下风叶排气通道92隔开是指二者不相连通,这是由于工作腔体85内的高速热空气流通过下风叶排气通道92排出外壳体20,如果上风叶排气通道91和下风叶排气通道92相连通,该温度较高的热空气流会窜入第一腔体81内,从而对第一腔体81内的电机31或电子电路板等部件造成损害。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和第一腔体81相连通,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出口和上风叶出风口321相连通与上述下风叶排气通道92与工作腔体出风口851、下风叶出风口331的连通类似,只要能够实现相连通即可,并不限制其形式。
可选的,下风叶出风口331和上风叶出风口321在外壳体20上贯通设置,排气组件90包括排气窗93和排气外壳体94,排气外壳体94内设有分隔件95,排气窗93设置在下风叶出风口331和上风叶出风口321上;分隔件95将排气外壳体94的内腔分隔为上风叶排气通道91和下风叶排气通道92。
出于外壳体20上的美观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可以将下风叶出风口331和上风叶出风口321在外壳体20上形成为一个大的出口,这样从第一腔体和工作腔体内排出的热空气、热空气流从外壳体20的同一个位置排出,用户使用时,只要注意避开该大的出口即可,与下风叶出风口和上风叶出风口设置在外壳体上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直面热空气流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此外,设置排气窗93可以防止工作腔体85内较大的食材渣等杂物混入热空气流中冲出外壳体20,对用户的安全造成隐患。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下风叶出风口331和上风叶出风口321位于不同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是二者紧相邻设置。
另外,在排气外壳体内设有分隔件95,从而将排气外壳体20的内腔分隔出上风叶排气通道91和下风叶排气通道92,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方式形成上风叶排气通道91和下风叶排气通道92,也便于加工成型出排气组件90。
此外,对于上风叶排气通道91和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布置方式可以是上风叶排气通道91位于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上方,也可以是上风叶排气通道91环绕下风叶排气通道92设置,二者可以在空间上平行设置,也可以在不相连通的情况下以一定角度交错设置。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例示出一种上风叶排气通道91围绕下风叶排气通道92设置的情况。具体的,分隔件95形成为管状体,分隔件95的管状体内部形成下风叶排气通道92,分隔件95的管状体外壁和排气外壳体94内壁形成上风叶排气通道91。这样设置,工作腔体85内的热空气流通过管状体的内部流出,第一腔体81内的热空气通过管状体外壁和排气外壳体94内壁之间的空间流出,二者并不会发生干涉。
下面介绍排气组件90的具体设置位置,如图2所示,可选的,上内衬组件50包括主体部52和从主体部52的开口部外翻的边缘部53,主体部52和内锅10形成工作腔体85,工作腔体出风口851设置在主体部52上,排气外壳体94设置在边缘部53上,且排气外壳体94朝向主体部52的侧壁与主体部52的外表面贴设。
本实施例中,在上内衬组件50上设置边缘部53,可以便于和内锅10相互配合以形成工作腔体85,而排气外壳体94朝向主体部52的侧壁与主体部52的外表面贴设可以便于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入口和工作腔体出风口851相连通。具体的,上内衬组件50的边缘部53和内锅10的上端边缘部相互对应地设置,使得上内衬组件50位于内锅10的正上方。图2是以杯状的主体部52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主体部52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和构造。
此外,为了防止主体部52的顶端端面挡住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在竖直方向上高于主体部52的顶端端面。当然,对于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的设置位置,还可以使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不高于上风叶32的底端。换言之,使上风叶32的位置高于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或者上风叶32的位置正对着上风叶排气通道的91入口,这样设置便于在上风叶32旋转所带动的热空气通过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流入上风叶排气通道91内。另外,对于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的大小尺寸,可以和上风叶32的厚度相同,或略大于上风叶32的厚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外壳体20上还设有从外壳体20向外凸出的限位部96,且限位部96位于下风叶出风口331的底端。限位部96的设置是为了保持空气炸锅和空气炸锅周围的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阻挡物的安全距离,以免从工作腔体85内排出的热空气流被所述阻挡物反射而折回到空气炸锅外壳体20上,造成空气炸锅异常发热,可以优选将限位部96设置在下风叶出风口331的底端,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例如位于下风叶出风口331的顶端,只要保证限位部96设置在下风叶出风口331附近即可。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工作过程。
当在内锅10中放置食材后,对加热组件40通电对其周围空气进行加热时,上风叶32在电机31的带动下旋转,在外壳体20外部的空气在上风叶32旋转产生的吸力作用下,经由外壳体20顶部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81内,然后在下风叶33旋转产生的吸力作用下,经由电机轴和上内衬组件50上的通孔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工作腔体内部,并经过下风叶33的旋转加速,部分热空气经过工作腔体出风口851和下风叶排气通道92排出到外壳体20外,以此在工作腔体85形成急速循环的热空气流,该热空气流全方位地接触食材表面,实现了食材的煎炸效果。与此同时,在外壳体20外部的空气在上风叶32旋转产生的吸力作用下,经由外壳体20顶部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81内,并经过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进入上风叶排气通道91内,并通过上风叶出风口321排出到外壳体20外。形成一个冷却循环,如此就可以对外壳体20和电机31进行快速散热和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锅(10)、外壳体(20)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20)内部的风机组件(30)、加热组件(40)和上内衬组件(50),其中,所述风机组件(30)包括电机(31)和与所述电机(31)的电机轴相连的上风叶(32)和下风叶(3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衬组件(50)和所述外壳体(20)的上部形成第一腔体(81),所述上内衬组件(50)和所述内锅(10)形成用于烹饪食材的工作腔体(85),所述电机(31)和所述上风叶(32)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81)内,所述下风叶(33)和所述加热组件(40)设置在所述工作腔体(85)内,并且,所述外壳体(20)上开设与所述第一腔体(81)连通的上风叶出风口(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0)上还设有与所述工作腔体(85)相连通的下风叶出风口(331),所述上内衬组件(50)与所述下风叶出风口(331)对应的位置设有工作腔体出风口(8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体出风口(851)和所述下风叶出风口(331)通过排气组件(90)相连通,在所述排气组件(90)中设有下风叶排气通道(92),所述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入口和所述工作腔体出风口(851)相连通,所述下风叶排气通道(92)的出口和所述下风叶出风口(33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90)中还设有与所述下风叶排气通道(92)隔开的上风叶排气通道(91),所述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和所述第一腔体(81)相连通,所述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出口和所述上风叶出风口(32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叶出风口(331)和所述上风叶出风口(321)在所述外壳体(20)上贯通,所述排气组件(90)包括排气窗(93)和排气外壳体(94),所述排气外壳体(94)内设有分隔件(95),所述排气窗(93)设置在所述下风叶出风口(331)和所述上风叶出风口(321)上;
所述分隔件(95)将所述排气外壳体(94)的内腔分隔为所述上风叶排气通道(91)和所述下风叶排气通道(9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95)形成为管状体,所述分隔件(95)的管状体内部形成所述下风叶排气通道(92),所述分隔件(95)的管状体外壁和所述排气外壳体(94)内壁形成所述上风叶排气通道(9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衬组件(50)包括主体部(52)和从主体部(52)的开口部外翻的边缘部(53),所述主体部(52)和所述内锅(10)形成所述工作腔体(85),所述工作腔体出风口(851)设置在所述主体部(52)上,所述排气外壳体(94)设置在所述边缘部(53)上,且所述排气外壳体(94)朝向所述主体部(52)的侧壁与所述主体部(52)的外表面贴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主体部(52)的顶端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叶排气通道(91)的入口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不高于所述上风叶(32)的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20)上还设有从外壳体(20)向外凸出的限位部(96),且所述限位部(96)位于所述下风叶出风口(331)的底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叶出风口(321)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多个上风叶出风口(321)在所述外壳体(20)的周向上均匀排布。
CN201920242395.4U 2019-02-26 2019-02-26 空气炸锅 Active CN209712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2395.4U CN209712628U (zh) 2019-02-26 2019-02-26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2395.4U CN209712628U (zh) 2019-02-26 2019-02-26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12628U true CN209712628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2395.4U Active CN209712628U (zh) 2019-02-26 2019-02-26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126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6959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广州斯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锅体、空气炸锅及空气循环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6959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广州斯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锅体、空气炸锅及空气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34374U (zh) 空气炸锅
CN207202696U (zh) 一种散热好的空气炸锅
CN110786733A (zh) 烹饪器具
CN210055716U (zh) 热空气炸箱
CN107684340A (zh) 电压力锅
CN212213510U (zh) 一种分区甩风式的空气炸锅
CN211324478U (zh) 空气炸锅的热风循环利用结构
CN215127580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散热系统
CN102113836A (zh) 利用贯流风扇的烹饪装置内热风对流系统
CN209712628U (zh) 空气炸锅
CN212281056U (zh) 一种锅盖及其空气炸锅
CN108478032A (zh) 一种上排风冷却风道的电热空气炸锅
CN205548371U (zh) 烹饪器具
CN211212611U (zh) 烹饪器具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933726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食物电烤器具
CN207084671U (zh) 电压力锅
CN209437013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烤箱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933727U (zh) 一种避免热气水平排出的食物电烤器具
CN210643746U (zh) 一种带有空气炸功能的电烤箱
CN209107040U (zh) 空气炸锅
CN211933725U (zh) 一种方便冷却机体的食物电烤器具
CN210989787U (zh) 一种冷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0930966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内壳散热出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