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2671U - 复合滤芯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22671U CN209522671U CN201821790008.2U CN201821790008U CN209522671U CN 209522671 U CN209522671 U CN 209522671U CN 201821790008 U CN201821790008 U CN 201821790008U CN 209522671 U CN209522671 U CN 2095226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ilter element
- inlet
- end cap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06010008469 Chest discomfort Disease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8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Chl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l]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0 chl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1 chl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 salt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Iro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Fe]=O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97 Zn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05 chlorine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85 heavy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壳体、第一过滤组和第二过滤组,壳体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过渡板间隔开,过渡板上设有过渡口,第一容纳腔为低压腔,第二容纳腔为高压腔,第一过滤组设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过滤组设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内水经第二过滤组过滤后,经过渡口流向第一容纳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通过过渡板和复合滤芯组件的流道设计,使得壳体分成低压腔和高压腔,从而使得低压就可以净化过滤的第一过滤组和需要高压才能净化过滤的第二过滤组分离,减少了管路连接,降低了漏水风险,提高了净化过滤效果,可靠性高、净化过滤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组件。
背景技术
从城市自来水厂输送到各用户的自来水中,通常会含有一定量的盐离子、金属物质、氯化物、微生物、泥沙等物质。为了提高饮水质量,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自来水的出水管上安装净水机,净水机内带有多种功能滤芯,以去除自来水中不同种类的有害物质。
通常,现有的净水机滤芯一般为3~4级,部分厂家净水机滤芯为双芯。为了改善复合滤芯组件的过滤效果,通常在净水机内布置多种滤芯组件,各个滤芯组件之间的进、出水口依次串联,不同的滤芯两侧分别形成进水腔体、出水腔体,为了达到高品质的饮用水,往往需要串联三级、四级滤芯组件,不同滤芯组件之间的出水口和进水口之间均需要外部管道进行连接,使复合滤芯组件管道系统庞杂,净水机整机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安装和更换滤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复合滤芯组件减少了管路连接,降低了漏水风险、提高了净化过滤效果,可靠性高、净化过滤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包括壳体、第一过滤组和第二过滤组,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过渡板间隔开,所述过渡板上设有过渡口,所述第一容纳腔为低压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为高压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水压低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水压,所述第一过滤组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过滤组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水经所述第二过滤组过滤后,经所述过渡口流向所述第一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通过过渡板将壳体分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从而将第一过滤组和第二过滤组分离,将第一容纳腔设为低压腔,第二容纳腔设为高压腔,降低了低压腔的结构要求,还使得在相对低压就可以净化过滤水的第一过滤组在低压腔,需要较高水压的第二过滤组件在高压腔,减少了管路连接,降低了漏水风险、提高了净化过滤效果,流道设计简单,可靠性高、净化过滤效果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滤芯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一过滤组包括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水路间隔板,所述水路间隔板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水路间隔板将所述第一容纳腔间隔出第一低压区和第二低压区,所述第一过滤件设在所述第一低压区内,由所述第一进出口流入的水经所述第一过滤件后从所述第二进出口流出,所述第二过滤件设在所述第二低压区内,从所述过渡口流入的水经所述第二过滤件后从所述第三进出口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腔内水压为0.7-0.85MPa。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压腔内水压小于等于市政供水水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低压区内水压为0.1-0.4MPa。
可选地,所述水路间隔板为筒形,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水路间隔板的内侧,所述第一过滤件位于所述水路间隔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过滤组包括第一外端盖,所述第一外端盖与所述水路间隔板的一端周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外端盖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低压区的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与所述过渡板相连,所述第一插管与所述过渡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以避免所述高压腔与所述第一低压区串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组包括第二中端盖,所述第二中端盖与所述水路间隔板的另一端周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中端盖上设有第二中插管,所述第二中插管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以避免所述第二低压区与所述第一低压区串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四进出口和第五进出口,所述第二过滤组包括: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所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和多个反渗透膜片袋,所述中心管组包括中心管和多个间隔开设置的废水集管,多个所述废水集管环绕所述中心管设置,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过滤水入孔,所述废水集管的管壁上设有废水入孔;所述反渗透膜片袋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集管和所述中心管被至少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袋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袋的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其中,从所述第四进出口进入所述高压腔的水经所述反渗透膜片袋过滤后流向所述过滤水入孔,所述废水集管与所述第五进出口相连,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过渡口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过滤组还包括: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所述第三端盖和所述第四端盖分别连接在所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三端盖朝向所述过渡板设置,所述中心管通过所述第三端盖与所述过渡口相连,所述废水集管通过所述第四端盖与所述第五进出口相连。
可选地,所述反渗透膜片袋卷出的圆形筒的轴向两端胶粘在所述第三端盖和所述第四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的壳体和止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的省去第一过滤组和第二过滤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的瓶体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的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端盖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四端盖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心管和废水集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片反渗透过滤膜和中心管、一个废水集管配合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复合滤芯组件1000;
第一容纳腔100;第一过滤组400;第一低压区1;第二低压区2;
第一过滤件10;第一均布流道11;第二均布流道12;
第一进出口101;第二进出口102;
第二过滤件20;第三均布流道21;第四均布流道22;
第三进出口201;
第一内端盖41;
第一外端盖42;第一插管421;
第二内端盖43;内端口431;第二内插管432;
第二外端盖44;外端口441;第二外插管442;
第二中端盖45;中端口451;第二中插管452;
水路间隔板46;
间隔支架49;
第二容纳腔200;第二过滤组500;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中心管组13;
第五均布流道31;反渗透膜片袋32;中心管33;废水集管34;
第五进出口301;第四进出口302;
第三端盖47;第三外通插管471;第三内通插管472;定位凸起473;
第四端盖48;第四插管481;排废口482;
止水组件50;止水结构凹台51;弹簧52;密封圈53;止水结构件54;限制台 541;
壳体300;
第一瓶盖310;第一接管311;第二接管312;第三接管313;
第二瓶盖320;第四接管321;
瓶体330;过渡板331;过渡口3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1000。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1000,包括壳体300、第一过滤组400和第二过滤组500。
其中,壳体300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100和第二容纳腔200,第一容纳腔100和第二容纳腔200之间通过过渡板331间隔开,过渡板331上设有过渡口332,这里,过渡板331使第一容纳腔100和第二容纳腔200在壳体300内形成两个总体相隔的腔体,两腔体之间可以通过过渡口332连通。
第一容纳腔100为低压腔,第二容纳腔200为高压腔,这里的低压和高压用于对比区分,即第一容纳腔100内水压低于第二容纳腔200内水压。将壳体300内腔通过过渡板331分隔成第一容纳腔100和第二容纳腔200,其设计能满足不同过滤结构对水压的要求。例如,第一容纳腔100内过滤流通阻力小,因而第一容纳腔100设计为低压腔,这样净水系统无需为第一容纳腔100配置增压泵,第一容纳腔100内部零件及相应接头承压小,零件装配密封可靠性要求低。而第二容纳腔200内过滤流通阻力大,此时可单独为第二容纳腔200配置增压泵,同时要保证第二容纳腔200内部零件及相应接管的承压能力。这样分开设置,有利于降低成本。
第一过滤组400设在第一容纳腔100内,第二过滤组500设在第二容纳腔200内,第二容纳腔200内水经第二过滤组500过滤后,经过渡口332流向第一容纳腔100。也就是说,第一过滤组400在水压相对较低的低压腔内就能充分发挥过滤作用,第二过滤组500需要水压相对较高的高压腔内才能充分发挥过滤作用。这里,可以是第一容纳腔 100内水流在净化后通过过渡口332流向第二容纳腔200,也可以是第二容纳腔200内水流在净化后通过过渡口332流向第一容纳腔100,这里不作限制。
第一过滤组400和第二过滤组500分别分布在不同的腔体内,第一过滤组400在第一容纳腔100,第二过滤组500在第二容纳腔20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每个滤芯壳体中设置一组过滤件,各过滤滤芯再通过外部的管路相连接而成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部连接管路的设置,进而减小了安装时所需的外部空间,节省用户的橱柜内部体积;同时,增强了整体的美观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1000,通过过渡板331将壳体300分成第一容纳腔100和第二容纳腔200,从而将第一过滤组400和第二过滤组500分离,将第一容纳腔100设为低压腔,第二容纳腔200设为高压腔,降低了低压腔的结构要求,还使得在相对低压就可以净化的第一过滤组400集中在低压腔,需要较高水压的第二过滤组 500集中在高压腔,减少了管路连接,降低了漏水风险、提高了净化过滤效果,流道设计简单,可靠性高、净化过滤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壳体300上设有第一进出口101、第二进出口102、第三进出口201,第一过滤组400包括第一过滤件10、第二过滤件20和水路间隔板46,水路间隔板46设在第一容纳腔100内,水路间隔板46 将第一容纳腔100间隔出第一低压区1和第二低压区2,第一过滤件10设在第一低压区1内,由第一进出口101流入的水经第一过滤件10后从第二进出口102流出,第二过滤件20设在第二低压区2内,从过渡口332流入的水经第二过滤件20后从第三进出口201 流出。也就是说,水路间隔板46使同在第一容纳腔100中的第一过滤件10和第二过滤件20分隔开来,形成两个独立的净化水路。而过渡口332的设置,使第二容纳腔200 与第一容纳腔100的其中一个净化水路串联。
可选地,第一容纳腔100内,两组过滤件之间可连接其他过滤件;也可以直接将第一过滤件10的进水口和第二过滤件20的出水口相连;或直接将第一过滤件10的出水口和第二过滤件20的进水口相连,使得第一过滤件10和第二过滤件20之间的净化水路形成前、后串联的关系。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件10与第一容纳腔100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一均布流道11,第一均布流道11与第一进出口101相连。此处,第一均布流道11中可均布第一过滤件10待净化的液体,也可以均布第一过滤件10已净化后的液体。
水路间隔板46与第一过滤件10之间限定出第二均布流道12。此处,当第一均布流道11内均布第一过滤件10待净化的液体,则第二均布流道12内均布第一过滤件10已净化后的液体;反之,亦可。第二均布流道12连接第二进出口102。即,当第一进出口 101为进口时,第二进出口102则为出口;当第一进出口101为出口时,第二进出口102 则为进口。
水路间隔板46与第二过滤件20之间限定出第三均布流道21,第二过滤件20的远离第三均布流道21的一侧设有第四均布流道22,第三均布流道21和第四均布流道22 中的一个连接第三进出口201,第三均布流道21和第四均布流道22中的另一个连接过渡口332。此处,当第三均布流道21连接过渡口332时,第四均布流道22则连接第三进出口201;当第三均布流道21连接第三进出口201时,第四均布流道22则连接过渡口332。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容纳腔100和第二容纳腔200在轴向间隔开设置,第二过滤件20两侧的其中一个均布流道通过过渡板331上的过渡口332连通第二容纳腔200,两容纳腔(100,200)配合紧凑,节省了第二过滤组500过滤后的水在流向第二过滤件20过滤时所需要铺设的外部连接管道;也可以是,节省第二过滤件20过滤后的水在流向第二过滤组500过滤时所需要铺设的外部连接管道,有利于复合滤芯组件 1000减小整体尺寸,有利于简化外部管路的布置。
从第一均布流道11、第二均布流道12、第三均布流道21和第四均布流道22的布局位置来看,水流在穿过第一过滤件10和第二过滤件20时,大部分沿第一容纳腔100的径向穿过,穿过路径短、流通量大。而且径向穿过时对过滤件表面的杂质具有冲刷作用,水流更易冲开杂质后穿过过滤件。而每个过滤件在进出水时大部分水流基本沿轴向流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水流均布,也有利于将冲刷下的杂质带到轴向端部,避免杂质堵在过滤件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300包括:瓶体330和两个瓶盖,瓶体330的两端敞开,两个瓶盖配合在瓶体330的两端,每个瓶盖均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在瓶体330上。此处,可拆卸地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即瓶体330的端部和瓶盖上一个设置外螺纹,另一个设置相配合的内螺纹,在内螺纹和外螺纹之间可设有密封圈,可以加强紧固效果,也可以提高密封效果。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为卡接连接,例如瓶体330 的端部设置卡扣,瓶体330两端的第一瓶盖310和第二瓶盖320上设置卡孔,使得瓶体 330和第一瓶盖310、第二瓶盖320分别形成卡接关系。当然,其他容易想到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中,这里不做限制。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一个滤芯组件中集成两组过滤件,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强。更换滤芯时,仅需要拆卸壳体300不同的端部,以及各个过滤件对应的封端,便可以实施相应的过滤件的更换,更换简单、操作容易,为客户亲自进行更换提供了可能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即使容纳腔内过滤件安装好后不能再拆出,但是由于所有过滤件均设置在壳体300 内,复合滤芯组件1000整体安装时只需要一套定位、安装结构,装配简单、省时。
如图1和图3所示,过渡板331的中部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过渡口332。可选地,当瓶体330为塑胶件时,过渡板331与瓶体330一体注塑成型,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制造,且过渡板331与瓶体330之间密封连接非常可靠,避免在受力冲击或者两侧压差过大时,过渡板331在瓶体330内偏斜、漏水等。当然,过渡板331也可以焊接连接在瓶体330,这里不作限制。无论一体注塑成型,还是焊接连接,均能较好地承受第一容纳腔100与第二容纳腔200之间的压差,避免第二容纳腔200内高压水未经过渡口332 而渗透到第一容纳腔100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过滤组500在净化过滤的过程中水压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因为如果水压较小,水流无法大量通过第二过滤组500,会导致净化量过低,如果水压较大则容易损伤第二过滤组5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高压腔内水压为 0.7-0.85Mpa,即高压腔内的水压最低不低于0.7Mpa,最高不高过0.85Mpa。在这个范围内的水压,此处较高的水压有利于第二过滤组500充分发挥过滤通力,加快水流的过膜速度。高压腔的水压大于市政供水水压,因此,当水流向高压腔时需要增压泵增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低压腔内水压小于等于市政供水水压,第一容纳腔 100内进水时可以直接从市政供水接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低压区1内水压为0.1-0.4MPa,即,第一低压区1内的水压最低为0.1Mpa,最高为0.4Mpa。在这个范围内的水压较低,不需要增压泵增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5、图7所示,水路间隔板46为筒形,第二过滤件20位于水路间隔板46的内侧,第一过滤件10位于水路间隔板46的外侧。可选地,第一过滤件10和第二过滤件20也为筒形,第一过滤件10、水路间隔板46和第二过滤件20依次套设,第二过滤件20的中心腔为第四均布流道22。此处,第四均布流道22处于第一过滤组400的中心,其为柱形。第四均布流道22的外侧在径向方向上分别紧凑布置一层第二过滤件20、一层第三均布流道21、一层水路间隔板46、一层第二均布流道12、一层第一过滤件10、一层第一均布流道11,第三均布流道21和第二均布流道12之间通过水路间隔板46隔绝不流通。第一容纳腔100整体布置紧凑、占用的安装空间少、集成度高。方便安装第一过滤件10和第二过滤件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400包括第一外端盖42,第一外端盖42与水路间隔板46的一端周沿密封连接。具体地,第一外端盖42与第一过滤件10配合,封闭了第一过滤件10、第二均布流道12的底部,且为第一过滤件10提供了支撑,有效防止第一过滤件10两侧液体在底部相串。水路间隔板46连接在第一外端盖42上,有利于第一外端盖42牢固地设置在特定位置,使第二均布流道12和第三均布流道21可靠分隔,避免串流、水质降低。
可选地,水路间隔板46与第一外端盖42为一体成型件,可方便加工制造。一体成型后水路间隔板46与第一外端盖42之间不易出现间隙,位置更加稳定。
第一过滤件10的端面胶粘在第一外端盖42上。这样不仅装配方便,而且便于一体芯的安装。可选地,第一过滤件10通过一圈热熔胶密封连接在第一外端盖4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组400包括第二中端盖45,第二中端盖45与水路间隔板46的另一端周沿密封连接,第二中端盖45上设有第二中插管452,第二中插管452与壳体300密封连接,以避免第二低压区2与第一低压区1串流。具体地,第二中端盖45固定第一过滤件10的顶部,有效防止第一过滤件10两侧水流在顶部串联。水路间隔板46连接在第二中端盖45,这样能方便第二过滤件20先装入第二低压2 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300上设有第四进出口302和第五进出口301,第二过滤组500包括: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包括:中心管组13和多个反渗透膜片袋32。中心管组13包括中心管33和多个间隔开设置的废水集管34,多个废水集管34环绕中心管33设置,中心管33的管壁上设有过滤水入孔,废水集管34的管壁上设有废水入孔,反渗透膜片袋32具有位于中心管组13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中心管组13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废水集管34和中心管33被至少一个反渗透膜片袋32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反渗透膜片袋32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中心管组13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其中,从第四进出口302进入高压腔的水经反渗透膜片袋32过滤后流向过滤水入孔,废水集管34与第五进出口301相连,中心管33与过渡口332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反渗透膜片袋32卷制成筒形,反渗透膜片袋32与第二容纳腔200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五均布流道31,反渗透膜片袋32的中心正对过渡口332设置。从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第五均布流道31的布局来看,水流在穿过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时,大部分沿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的径向穿过,穿过路径短、流通量大。而且径向穿过时对过滤件表面的杂质具有冲刷作用,水流更易冲开杂质后穿过过滤件。而过滤件在进水时大部分水流基本沿轴向流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水流均布,也有利于将冲刷下的杂质带到轴向一端,避免杂质堵在过滤件表面。
流到第五均布流道31内的水,在沿径向穿过反渗透膜片袋32并朝着中心管33的方向流动的过程中,水分子不断地渗透到反渗透膜片袋32内。渗透到反渗透膜片袋32内的纯净水部分沿径向继续朝向中心管33流动,部分受膜延伸方向影响沿螺旋方向朝向中心管33流动。最终纯净水从过滤水入孔进入中心管33,然后朝向过渡口332流动。而未渗透进反渗透膜片袋32的水则集中到废水集管34处,剩下的废水则流向废水集管34的管壁上的废水集孔,废水集管34与第五进出口301相连,从第五进出口301处排出废水。水在穿过反渗透膜片袋32时,沿径向穿过,穿过路径短、流通量大,对反渗透膜片袋32表面的杂质具有冲刷作用,水流更易冲开杂质后穿过反渗透膜片袋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过滤组500还包括:第三端盖47和第四端盖48,第三端盖47和第四端盖48分别连接在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的轴向两端,第三端盖47朝向过渡板331设置,中心管33通过第三端盖47与过渡口332相连,废水集管34通过第四端盖48与第五进出口301相连。如图1所示,第三端盖47 的两端设有相通的第三外通插管471和第三内通插管472,第三外通插管471插接在过渡口332内,第三内通插管472与中心管33相连。这里,第三端盖47封闭了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的顶部,且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提供了顶部的支撑连接,有效防止了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内液体在顶部相串。
第四端盖48封闭了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的底部,且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提供了底部的密封和支撑,有效地防止了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内液体在底部相串。废水集管34连通了排废口482和第五进出口301,使高盐度的废水足够快地流出壳体 300。
其中,第三端盖47通过第三外通插管471插接在过渡口332内,一方面便于密封,防止第二容纳腔200内高压水未经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过滤就流向过渡口332,另一方面利用过渡口332定位,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还能降低装配难度。
第三端盖47通过第三内通插管472插接在中心管33上,一方面利用第三内通插管472与中心管33管壁之间的面接触实现密封,另一方面方便中心管33的定位与安装,防止长期使用后中心管33歪斜、漏水。
另外,如图1和图8,第三端盖47上设有定位凸起473,定位凸起473与废水集管 34对应设置,废水集管34的一端插在定位凸起473上,此定位凸起473具有一定的防呆配合功能,方便第三端盖47与废水集管34定位安装,防止长期使用后废水集管34 歪斜。
可选地,反渗透膜片袋32卷出的圆形筒的轴向两端胶粘在第三端盖47和第四端盖48上。这样不仅装配方便,而且便于一体芯的安装。
有利地,第三外通插管471与过渡口332之间设有密封圈。
反渗透膜元件采用侧流节水膜,通过侧流进水,提高膜表面流速,保证较高的纯水回收率,以及膜袋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液体提前进行加压再泵入第四进出口302中。
本实用新型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复合滤芯组件1000还包括:第一内端盖41,第一内端盖41配合在第二过滤件20的朝向过渡口332的轴向端面上,以堵住第二过滤件20及第四均布流道22。这里说的第一内端盖41堵住第二过滤件20及第四均布流道22,指的是第一内端盖41封住了第二过滤件20及第四均布流道22的轴向端面,使第二过滤件20及第四均布流道22内的水不能从朝向过渡口332的轴向端面流出或者流入。下文提及到的某端盖堵住某过滤件和某均布流道时,其含义也均是如此,后文将不再赘述。
在图1中,第一内端盖41封闭了第二过滤件20和第四均布流道22的底部,且为第二过滤件20提供了底部的支撑,有效地防止了第二过滤件20底部液体相串,保证了第二过滤件20的过滤效果。
可选地,第一内端盖41上设有伸入到第四均布流道22中的内凸缘,内凸缘的外周面与第二过滤件20的内周面接触。可选地,第一内端盖41的外周边设有外翻边,外翻边的内侧面与第二过滤件20的外周面接触。内凸缘和外翻边每一样的设置,都可增强第一内端盖41对第四均布流道22和第二过滤件20的端面的液体封挡效果;且能够形成对第一内端盖41和第二过滤件20的防呆配合,容易装配。
具体地,第二过滤件20的轴端端面胶粘在第一内端盖41上,这样不仅装配方便,而且便于一体芯的安装。可选地,第二过滤件20通过一圈热熔胶密封连接在第一内端盖41上。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外端盖42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凸台,第一内端盖41悬置于凸台上方,使第三均布流道21与过渡口332保持连通。也就是说,第二过滤件20过滤后的水可经过渡口332流向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由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再次过滤;或者,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过滤后的水可经过渡口332流向第二过滤件20,由第二过滤件20再次过滤。
可选地,第一外端盖42的外周边设有外翻边,外翻边的内侧面与第一过滤件10的外周面接触。外翻边外套在第一外端盖42的中部凸台的外侧,外翻边与中部凸台的两侧阻挡,可增强第一外端盖42对第一过滤件10的端面的液体封挡效果;且能够形成对第一过滤件10的防呆配合,容易装配。
具体地,第一过滤件10的轴端端面胶粘在第一外端盖42上,这样不仅装配方便,而且便于一体芯的安装。可选地,第一过滤件10通过一圈热熔胶密封连接在第一外端盖4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外端盖42上设有第一插管421,第一插管421插接在过渡口332内,第一插管421与过渡口332的内壁之间密封配合。第一插管421插接在过渡口332中,一方面进一步封闭了过渡口332,防止第一容纳腔 100和第二容纳腔200之间的液体发生不必要的串流;另一方面,使第二过滤件20和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之间的流道连接更为容易。
具体地,第一插管421与第一内端盖41同轴设置,第一插管421的内径小于第一内端盖41的外径,这样第一内端盖41、第二过滤件20挡在第一外端盖42内。
可选地,第一内端盖41与第一外端盖42之间的缝隙较小,第一内端盖41在受到朝向第一外端盖42的作用力时与第一外端盖42相接触,当过渡口332进水挤开第一内端盖41时,缝隙变大,水路流通更加畅通。将第一内端盖41设置成与第一外端盖42小距离的悬置设计,能使水流在经第二过滤件20时水压能达到微妙的平衡。即当第四均布流道22内水压大于过渡口332处水压时,第一内端盖41能够暂时封住过渡口3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复合滤芯组件1000还包括:第二内端盖43和第二外端盖44。其中,第二内端盖43配合在第二过滤件20的远离过渡口332 的轴向端面上,以堵住第二过滤件20,第二内端盖43上设有连通第三进出口201的内端口431。这里,第二内端盖43封闭了第二过滤件20的顶部,且为第二过滤件20提供了顶部的连接,为第三进出口201提供了走向,有效地防止了第二过滤件20两侧的待净化的液体,和已经净化后的液体在顶部相串,进一步保证了第二过滤件20的过滤效果。经第二过滤组500过滤后的流体聚集在第四均布流道22中,经由内端口431向外排出。
可选地,第二内端盖43的周边设有向下的外翻边,外翻边的内侧面与第二过滤件20的外周面接触。第二内端盖43上设有伸入到第四均布流道22中的内凸缘,内凸缘的外周面与第二过滤件20的内周面接触。内凸缘和外翻边每一样的设置,使第二内端盖 43与第二过滤件2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增加连接的可靠性。且都可增强第二内端盖 43对第二过滤件20的端面的液体封挡效果,且能够形成对第二内端盖43的防呆配合,容易装配。
第二外端盖44配合在第一过滤件10的远离过渡口332的轴向端面上,以堵住第一过滤件10,第二外端盖44上设有外套在内端口431的外端口441。相应地,第二外端盖44封闭了第一过滤件10、第二均布流道12的顶部,且为第一过滤件10提供了连接,为第一进出口101、第二进出口102进行了分隔,有效地防止了第一过滤件10两侧的待净化的液体和已经净化后的液体在顶部相串,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过滤件10的过滤效果。
可选地,第二外端盖44的周边设有向下的外翻边,外翻边的内侧面与第一过滤件10的外周面接触。外翻边的设置,使第二外端盖44与第一过滤件1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增加连接的可靠性。且都可增强第二外端盖44对第一过滤件10的端面的液体封挡效果,且能够形成对第一过滤件10的防呆配合,容易装配。
具体地,第一过滤件10的轴端端面胶粘在第二外端盖44上,这样不仅装配方便,而且便于一体芯的安装。可选地,第一过滤件10通过一圈热熔胶密封连接在第二外端盖44上。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300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接管311、第二接管312,第二内端盖43的内端口431与第一接管311插接连接,第二外端盖44的外端口441与第二接管312插接连接。这种插接连接的装配方式,使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在壳体300 内的固定变得非常容易。
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过滤件10的一端通过第一外端盖42插接在过渡口332上,第一过滤件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外端盖44插接在第二接管312上,这样第一过滤件10 的位置得到基本固定,且装配的步骤只有两端插接的过程,由此可见其装配非常简单、省时。而且只要壳体300不变形,第一过滤件10的两端就不会脱出,由此可见第一过滤件10的装配可靠性较高。
而第二过滤件20的一端通过第二内端盖43插接在第一接管311上,第二过滤件20的另一端由第一内端盖41封住,且第一内端盖41与第一外端盖42间隔非常小,相当于第二过滤件20的另一端由第一外端盖42托住。这样第二过滤件20的位置也得到基本固定,且装配的步骤只有一端插接的过程,由此可见其装配非常简单、省时。而且只要壳体300不变形,第二过滤件20的两端就不会脱出,由此可见第二过滤件20的装配可靠性较高。
在图1和图4的示例中,第二内端盖43上形成有第二内插管432,第二内插管432 的管口形成上述内端口431。第二内插管432可以插在第一接管311内,第二内插管432 也可以插在第一接管311外。为提高密封效果,第二内插管432与第一接管311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如图1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外端盖44上形成有第二外插管442,第二外插管442的管口形成上述外端口441。第二外插管442可以插在第二接管312内,第二外插管442也可以插在第二接管312外。为提高密封效果,第二外插管442与第二接管312 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300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三接管313,第二中端盖45的中端口451与第三接管313插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中端盖45,这样水路间隔板46可以直接与第三接管313相连,这样节省零件数量。但是由于第二过滤件20要装配到水路间隔板46的内侧,水路间隔板46开口小了则装不进去,水路间隔板46开口大了则会影响第二外端盖44与第一过滤件10的装配,整体装配难度加大。
因此这里提出设置第二中端盖45,装配时先将第二过滤件20等零件装入水路间隔板46内,然后再将第二中端盖45连接在水路间隔板46上,则满足装配需要,提高整体装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当水路间隔板46与第一外端盖42一体成型时,可利用一体注塑方式制造,此时为方便开模,不宜一体注塑出第二中端盖42。
在壳体300上设置第三接管313,第三接管313与中端口451插接连接,水路间隔板46端部固定的步骤只有插接的过程,装配非常简单、省时,可靠性较高。在图1的示例中,第二中端盖45上形成有第二中插管452,第二中插管452的管口形成上述中端口451。第二中插管452可以插在第三接管313内,第二中插管452也可以插在第三接管313外。为提高密封效果,第二中插管452与第三接管313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二中端盖45与水路间隔板46之间也设有密封圈。
在图1的示例中,第二中端盖45与第二外端盖44之间的距离较小,能使水流在经第一过滤件10时水压能达到微妙的平衡。即当水路间隔板46内侧水压大于外侧水压时,第二中端盖45可能被挤在第二外端盖44上,减缓第一过滤件10的过滤速度。当正常运转时,水流挤开第二中端盖45,正常朝向第二进出口102流动。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容纳腔100内所有零件预先装配成一体件,即将第一过滤件10、第二过滤件20、第一内端盖41、第一外端盖42、第二内端盖43、第二外端盖 44、第二中端盖45预先连接成一体成前后置一体化滤芯。甚至第一接管311、第二接管 312、第三接管313处的密封圈,也可以预先装配到第二内插管432、第二外插管442、第二中插管452上。
这样的前后置一体化滤芯,在装配时可直接插在过渡板331和第一瓶盖310之间,整机装配过程得到了大大简化。而且如果第一瓶盖310是可拆卸连接在瓶体330上的,那用户在使用后,也可以自行更换前后置一体化滤芯,而且用户自己更换时的操作步骤也非常容易,提高了用户的换芯体验及换芯成本。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中端盖45、第二内端盖43、第二外端盖44的顶部平齐,有利于第一瓶盖310对第一容纳腔100顶部的盖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300的内周壁上设有第四接管321,在图5中第二瓶盖320上设有上述第四接管321,第四接管321连通第五进出口301,第四端盖48上设有第四插管481,第四插管481与第四接管321插接相连。第四插管481与第四接管321插接相连保证了高浓度的废液和待净化的液体之间不发生串流。另外,保证了第四端盖48稳定地连接在壳体300的底部,防止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在过滤过程中位置发生变化。
可选地,第四插管481和第四接管321之间设有密封圈,以提高密封度。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容纳腔200内所有零件预先装配成一体件,即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废水集管34、过滤膜32、第三端盖47、第四端盖48预先连接成一体化 RO膜滤芯。甚至过渡口332、第四接管321处的密封圈,也可以预先装配到第三外通插管471、第四插管481上。
这样的一体化RO膜滤芯,在装配时可直接插在过渡板331和第二瓶盖320之间,整机装配过程得到了大大简化。而且如果第二瓶盖320是可拆卸连接在瓶体330上的,那用户在使用后,也可以自行更换一体化RO膜滤芯,而且用户自己更换时的操作步骤也非常容易,提高了用户的换芯体验,降低了换芯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中,第一过滤件10为由无纺布、聚丙烯层、碳纤维卷制而成的卷筒,使用寿命较长。当用于自来水的过滤时,可初步去除泥沙、铁锈及余氯。当然,第一过滤件10也可以仅由其中一种或两种材料的滤层卷制而成,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中,第二过滤件20为中空的碳棒。可用于自来水的终滤,碳棒可滤除水体中异味、有机物、胶体、铁及余氯等,使第二过滤件20控制出水后的饮用水水质条件,改善口感。当然,第二过滤件20也可由活性炭颗粒、滤网及框架组合而成,不局限于碳棒的设置形式。另外,碳过滤介质,也可以更换成KDF55处理介质(高纯铜/锌合金介质),通过电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余氯、减少矿物结垢、减少氧化亚铁等悬浮固体物质、抑制微生物、去除重金属。
为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图1-图1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组件1000的结构。
下述具体实施例以净化自来水为例来讲述复合滤芯组件1000的三级过滤功能,并说明复合滤芯组件1000的高度集成化一体设计结构。另外,第一过滤件10以无纺布、聚丙烯层、碳纤维和间隔支架49卷制而成的卷筒型的初级过滤件为例进行说明;过滤膜 32以高节水的侧流反渗透节水膜作为中间过滤为例进行说明。第二过滤件20以圆筒形的中空碳棒作为终级过滤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复合滤芯组件1000竖向放置,它包括壳体300,壳体300包括瓶体330和第一瓶盖310、第二瓶盖320,每个瓶盖均与瓶体330形成螺纹密封连接,密封处设密封件。第一瓶盖310上设有进自来水的第一进出口101,前置水出水的第二进出口102,以及饮用水出水的第三进出口201。第二瓶盖320上设有反渗透的前置水进水的第四进出口302,以及反渗透的高盐度废水排水的第五进出口301。
如图1所示,第四进出口302和第五进出口301处均设有止水组件50。以图3中第四进出口302处的止水组件50为例,止水组件50包括止水结构凹台51、弹簧52、密封圈53和止水结构件54。止水结构凹台51固定在第二瓶盖320内,止水结构凹台51 朝向第四进出口302开口,止水结构凹台51上设有用于过水的通孔。止水结构件54可伸缩地设置在止水结构凹台51内,止水结构件54的一部分伸到第四进出口302,止水结构件54上设有限制台541,限制台541的直径大于第四进出口302的直径。弹簧52 位于止水结构凹台51内且止抵在止水结构件54上,使限制台541具有朝向第四进出口 302伸出的趋势。止水结构件54上设有一圈的密封圈53,当弹簧52能克服水流压力时,弹簧52将密封圈53止抵在第四进出口302的端面处,使第四进出口302封堵。当在第四进出口302处连接外部连管时,外部连管上设有插针插到第四进出口302,使第四进出口302打开。一旦外部接管从第四进出口302处拔下,则第四进出口302就能被止水组件50自动封闭。止水组件50的设置,可方便复合滤芯组件1000插接外部连管。
如图1所示,壳体300的内部一体成型设有与筒壁垂直设置的过渡板331,过渡板331将壳体300沿轴向间隔开,形成第一容纳腔100和第二容纳腔200。过渡板331的中部沿轴向设有贯通的过渡口332。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容纳腔100中设有两组相套的过滤单元,设在外侧的第一过滤件10作为初级过滤单元,设在第一容纳腔100中心的第二过滤件20作为终级过滤单元。第一过滤件10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过滤件20的轴向长度,第一过滤件10和第二过滤件20之间通过设置筒形的水路间隔板46分隔。第一过滤件10与第一容纳腔100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环形的第一均布流道11,第一均布流道11与第一进出口101相连。水路间隔板46与第一过滤件10之间限定出环形的第二均布流道12,第二均布流道12连接第二进出口102。水路间隔板46与第二过滤件20之间限定出环形的第三均布流道21,第二过滤件20的远离第三均布流道21的一侧设有柱形的第四均布流道22。第三均布流道21连接过渡口332,第四均布流道22连接第三进出口201。
如图1、图4所示,第二过滤件20的上端设有第二内端盖43,第二过滤件20的下端设有第一内端盖41;第二内端盖43配合在第二过滤件20的远离过渡口332的轴向端面上。第一过滤件10的上端设有第二外端盖44,第一过滤件10的朝向过渡口332的轴向端面上设有第一外端盖42,第一外端盖42上一体成型有水路间隔板46。第二外端盖 44和第二内端盖43之间套有第二中端盖45,第二中端盖45配合在水路间隔板46的周壁上。第二中端盖45与第三接管313之间加设密封件,第二内端盖43和第一接管311 之间加设密封件。
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300的内周壁上第一接管311、第二接管312、第三接管 313,第二中端盖45与第三接管313插接连接,第三接管313和第二外端盖44之间形成连接第二进出口102的通道。
如图1所示,筒形的第三过滤件30设在第二容纳腔200内。第三过滤件30与第二容纳腔200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五均布流道31,第三过滤件30的中心的中心管33正对过渡口332设置。中心管33的管壁上设有过滤水入孔,中心管33的管壁上设有过滤膜32。过滤膜为反渗透膜片袋32,反渗透膜片袋32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每一废水集管34和中心管33被至少一个反渗透膜片袋32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反渗透膜片袋 32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中心管33及多个废水集管34组成的管组的周围,形成多层螺旋卷式薄膜组件。
如图9和图11所示,中心管33的周围呈环形并设有五根废水集管34,各废水集管34穿过第二端盖320与第五进出口301相连,每根废水集管34对应一个膜袋。膜袋内的纯水通过过滤水入孔进入中心管33,膜袋外废水通过废水入孔进入废水集管34。
如图1、图4、图5、图8、图9、图10所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端盖47和第四端盖48,第三端盖47封在第三过滤通道32和废水流通腔的朝向第一过滤单元100的一端,第四端盖48封在第三过滤通道32和过滤水流通腔的远离第一过滤单元100的一端。第三端盖47的两端设有相通的第三外通插管471和第三内通插管472,第三外通插管471插接在过渡口332内,第三内通插管472与中心管33 相连。第三端盖47上设有与废水集管34防呆配合的定位凸起473。定位凸起473可插入废水集管34的上端,以封堵废水集管34的上端,使得废水从废水集管34的下端流出。第四端盖48上设有与废水集管34相连的排废口482。壳体300上设有第四接管321,第四接管321连通第五进出口301,第四端盖48上设有第四插管481,第四插管481与第四接管321插接相连。第四端盖48上设有与中心管33封堵配合的堵块(图中未示出)。第三端盖47与第一外端盖42之间加设密封圈,第一外端盖42与过渡口332之间加设密封圈。第三端盖47与第四端盖48的外周沿上设有定轴凸起,定轴凸起可与瓶体330 内壁配合,限制第三端盖47和第四端盖48与瓶体330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限制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3与瓶体330之间的相对滑动。
整个自来水的过滤过程为,自来水从第一进出口101进入第一均布流道11,并向径向内侧流动,经过第一过滤件10的过滤后流向第二均布流道12,并从上部的第二进出口102作为前置水流出。流出后的前置水经过加压并泵入第四进出口302,并在第五均布流道31中均布,从侧流反渗透节水膜的侧向流入并由第三过滤件30过滤,高盐度的废水由废水集管34收集并从第五进出口301排出,纯水则由中心管33向上收集穿过过渡口332。纯水从过渡口332进入第三均布流道21,并经第二过滤件20过滤,进入第四均布流道22,并从第三进出口201流出饮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组件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各个过滤组件的过滤功能、各过滤组件的材质的选择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过渡板间隔开,所述过渡板上设有过渡口,所述第一容纳腔为低压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为高压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水压低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水压;
第一过滤组,所述第一过滤组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第二过滤组,所述第二过滤组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水经所述第二过滤组过滤后,经所述过渡口流向所述第一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一过滤组包括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和水路间隔板,所述水路间隔板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水路间隔板将所述第一容纳腔间隔出第一低压区和第二低压区,所述第一过滤件设在所述第一低压区内,由所述第一进出口流入的水经所述第一过滤件后从所述第二进出口流出,所述第二过滤件设在所述第二低压区内,从所述过渡口流入的水经所述第二过滤件后从所述第三进出口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内水压为0.7-0.85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腔内水压小于等于市政供水水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区内水压为0.1-0.4MP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间隔板为筒形,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水路间隔板的内侧,所述第一过滤件位于所述水路间隔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过滤组包括第一外端盖,所述第一外端盖与所述水路间隔板的一端周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外端盖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低压区的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与所述过渡板相连,所述第一插管与所述过渡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以避免所述高压腔与所述第一低压区串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包括第二中端盖,所述第二中端盖与所述水路间隔板的另一端周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中端盖上设有第二中插管,所述第二中插管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以避免所述第二低压区与所述第一低压区串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四进出口和第五进出口,
所述第二过滤组包括: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所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和多个反渗透膜片袋,所述中心管组包括中心管和多个间隔开设置的废水集管,多个所述废水集管环绕所述中心管设置,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过滤水入孔,所述废水集管的管壁上设有废水入孔;
所述反渗透膜片袋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集管和所述中心管被至少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袋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袋的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其中,
从所述第四进出口进入所述高压腔的水经所述反渗透膜片袋过滤后流向所述过滤水入孔,所述废水集管与所述第五进出口相连,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过渡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组还包括: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所述第三端盖和所述第四端盖分别连接在所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三端盖朝向所述过渡板设置,所述中心管通过所述第三端盖与所述过渡口相连,所述废水集管通过所述第四端盖与所述第五进出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片袋卷出的圆形筒的轴向两端胶粘在所述第三端盖和所述第四端盖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90008.2U CN209522671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复合滤芯组件 |
PCT/CN2019/114559 WO2020088561A1 (zh) | 2018-10-31 | 2019-10-31 | 复合滤芯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90008.2U CN209522671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复合滤芯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22671U true CN209522671U (zh) | 2019-10-22 |
Family
ID=6821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90008.2U Active CN209522671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复合滤芯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22671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88558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WO2020088563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WO2020088561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CN111115876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
2018
- 2018-10-31 CN CN201821790008.2U patent/CN2095226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88558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WO2020088563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WO2020088561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CN111115876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CN111115876B (zh) * | 2018-10-31 | 2024-09-0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522671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307045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352650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397002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307053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WO2018161441A1 (zh) | 净水系统 | |
CN205461261U (zh) | 滤芯、过滤装置和净水器 | |
CN209307047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WO2020088561A1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105498337A (zh) | 滤芯、过滤装置和净水器 | |
CN209367960U (zh) | 净水系统 | |
CN111115869A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481320U (zh) | 净水系统 | |
CN209307051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307046U (zh) | 复合滤芯组件的流道结构 | |
WO2020088558A1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09307049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112479409B (zh) | 反渗透复合滤芯 | |
CN111115876B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111115868B (zh) | 复合滤芯组件的流道结构 | |
CN111115879B (zh) | 净水系统 | |
CN111115864B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111115870B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111115866B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EP3392200B1 (en) |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