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8858503U - 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 Google Patents

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8503U
CN208858503U CN201821436989.0U CN201821436989U CN208858503U CN 208858503 U CN208858503 U CN 208858503U CN 201821436989 U CN201821436989 U CN 201821436989U CN 208858503 U CN208858503 U CN 208858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lunger
liquid
channel
combinat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369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海
陈英峰
柯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eli Pump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eli Pum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eli Pump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eli Pum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369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8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8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850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相连通的柱塞通道和组合阀通道;柱塞,活动设置在柱塞通道内;组合阀,设在组合阀通道内,其中组合阀的进液阀设置在组合阀通道的下部,组合阀的出液阀设置在组合阀通道的上部;柱塞通道水平设置在泵体内,组合阀通道自上至下倾斜设置并位于柱塞通道的上方,进液阀与出液阀位于同一中心线上,组合阀通道中心线与柱塞通道中心线为异面设置,并且组合阀通道的下端的侧壁面上开设有一缺口,该缺口与柱塞通道连通。该柱塞泵液力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柱塞泵的无效容积,并且避免了气锁问题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液态二氧化碳及其它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对液态二氧化碳、液氮、液化气等含气介质的进行输送的常用的动力设备,例如,油田驱油吞吐工艺或者利用二氧化碳萃取各动植物的精华素的生产中,都需要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输送,其中在油田驱油吞吐工艺中,受液态二氧化碳物理特性和注液态二氧化碳采油工艺的特殊性的影响,对输入的设备必须有能克服气化的要求。
其中,油田驱油吞吐工艺是通过往复式柱塞泵加入口的屏蔽泵把液态二氧化碳根据井下不同的压力等级进行注入达到吞吐、驱油效果的。一般用于储存液态二氧化碳的介质源的压力为2.4-2.6Mpa,在屏蔽泵增压0.5Mpa后进入柱塞泵的入口,因为柱塞泵是输送液体设备,它的本身是不能进气的,一旦进气柱塞泵就气锁发热不作功,失去输送能力,所以要确保柱塞泵在液态下输送,进入柱塞泵的入口时二氧化碳应是液态,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在气液的临界温度线上进行输送的,但这个流程柱塞泵很难在全液情况下工作,因为柱塞泵的进口压力是靠屏蔽泵提压0.5Mpa来完成的,当气源罐内压力下降到2.3Mpa时,液态二氧化碳即使增压0.5Mpa仍处在气化过程中,而柱塞泵是无法输送气态二氧化碳的,由于液态二氧化碳的输送特性要求太窄,所以在实际工况中柱塞泵的效率很低,气源浪费很大,容易造成气锁,致使生产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98204169.1(授权公告号为CN2348096Y)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态二氧化碳注入装置》,其由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泵和配套流程组成,注入泵包括进液阀及排液阀,其中对应的进液阀和排液阀的轴线成90 度,形成"L"形泵头,并且进液阀腔高部位设有放气塞及阀杆,在注入过程中如发现有气锁现象可通过该放气塞、阀杆进行放气。该实用新型优化了注入泵液力端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泵腔中的无用体积,提高了有效容积利用率,解决了气锁问题。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液态二氧化碳注入装置还存在有一定的不足,首先,这种L型结构的注入泵为三通式液力端,其进液阀为卧式形式运行,排液阀为立式形式运行,由于进液阀、排液阀的安装要求及应力需要,其阀口与柱塞腔之间的相连通位置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得该注入泵的泵腔中仍具有较大的无效容积,注入泵的工作效率仍不高;其次,这种结构的注入泵的气液分离效果不明显,也就是说,在进液阀开启时,二氧化碳的气液交换过程不够迅速,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在第一时间分离排出,所以在进液阀关闭时,仍有大量的气体滞留在柱塞腔中,使得柱塞泵的气锁问题仍频繁发生;此外,这种结构的液态二氧化碳注入装置,需要频繁地将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在环境中,这就造成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并且也不符合现在的环保要求。
故,现有的柱塞泵液力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够有效减少泵腔内无效容积,提高工作效率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相连通的柱塞通道和组合阀通道;柱塞,活动设置在柱塞通道内;组合阀,设在组合阀通道内,其中组合阀的进液阀设置在组合阀通道的下部,组合阀的出液阀设置在组合阀通道的上部;所述柱塞通道水平设置在泵体内,所述组合阀通道自上至下倾斜设置并位于所述柱塞通道的上方,所述进液阀与所述出液阀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组合阀通道中心线与所述柱塞通道中心线为异面设置,并且所述组合阀通道的下端的侧壁面上开设有一缺口,该缺口与所述柱塞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阀通道中心线与所述柱塞通道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组合阀通道内相对较低位置的一侧壁面上。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进液阀在开启时,输送的含气介质能够快速进行气液交换,其中气体能够通过该缺口迅速上升并进入进液阀进行气液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泵体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回收气态介质的回收装置,所述泵体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倾斜设置的进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回收装置,所述进液流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组合阀通道,并且所述进液流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组合阀通道中心线呈角度设置,并形成一个斜角α。将所述进液流道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便于含气介质中的气相与液相进行分离,并进行快速上升至所述回收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阀及进液阀共用一个阀座,并分别位于阀座的上下两头,所述阀座的下部的中间位置具有与所述进液阀的阀口相连通的进液腔,所述阀座上还具有沿所述进液腔的外周进行周向布置的若干进液孔,所述阀座的外壁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进液孔自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向下倾斜贯通至所述进液腔,并且所述进液流道通过所述环形凹槽连通所述进液孔。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阀座的进液腔中的气体能够迅速通过倾斜设置的进液孔进入环形凹槽中,并随后进入到泵体的进液通道中,达到含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的快速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组合阀通道中心线呈角度设置,并形成一个斜角β,斜角β与斜角α相同。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含气介质中气体在上升时流动阻力更小,气液两相的分离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其中一个所述进液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液流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的结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含气介质中气体在上升时流动阻力,提高了气液两相的分离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泵体的外侧密封焊接有进液管汇,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器,所述回收器的底部与所述进液管汇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回收器内置有球形浮动阀,所述回收器的上部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处设有止回阀,所述出气口经所述止回阀连通外部介质储罐。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含气介质中的气相迅速进入到进液汇管中,然后汇集至进液汇管上方的回收器中,并输送至外部储罐中,其中止回阀的启开能把气相CO2或含气介质中的气回吸到储罐中来。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阀及进液阀均包括阀芯、第一弹性件及阀罩,所述阀罩固定在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上具有进液阀口及出液阀口,所述阀芯配合在相应的阀口上,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在阀芯与所述阀罩的内壁之间,所述进液阀的阀罩上在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处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连通所述柱塞通道与所述进液腔。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含气介质在输送时,能够通过该侧孔直接从进液腔流至柱塞通道,减少了介质从进液腔到柱塞通道之间的流动路径,进而使得泵腔内的无效容积减小,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泵体内设有多个柱塞通道、组合阀通道、柱塞及组合阀,其中各柱塞通道及各组合阀通道的布置方向一致,相应地,所述泵体设有多个连通各组合阀通道的进液流道;所述进液管汇与多个所述进液流道相连通,并且进液管汇的两端分别设有通法兰和盲法兰。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多个柱塞同时动作,提高了柱塞泵的总的输送流量。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通道的前死点位置设置有塞头组件,所述塞头组件通过前置法兰固定在所述泵体上,所述塞头组件包括塞头、活动柱体及第二弹性件,所述活动柱体嵌设在所述塞头内并与所述柱塞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顶持在所述塞头与所述活动柱体之间。由于塞头组件对柱塞具有缓冲防护作用,所以柱塞的端部与柱塞通道的对应的端面之间的预留间隙可以大大减小,进而使得柱塞通道内的无效容积明显减少,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泵液力端的柱塞通道中心线与组合阀通道中心线为异面设置,也就是说位于所述柱塞通道内的柱塞能够避开所述组合阀通道的延伸方向,并且柱塞通道是通过组合阀通道的侧壁面的缺口直接与组合阀通道相互连通,其不仅满足了流体介质的输送要求及组合阀的安装要求,而且不必在进液阀的阀口与柱塞通道之间留有较大的用于介质流通的流动空间,这有效减少了柱塞泵的无效容积,极大地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此外组合阀通道为自上至下倾斜设置,相应地,组合阀的进液阀的进液阀口所在的平面也为一倾斜面,这样进液阀的阀芯的启、闭是在一个倾斜面上进行,其保证了液态液体二氧化碳或其它含气介质在动态输送中以最快速度交换进行气液交换,其中气相能够迅速上升而不会滞留在柱塞通道的内腔中,避免了气锁问题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向剖视图,其中未示出组合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的结构图,其中未示出组合阀及柱塞;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的组合阀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的进液汇管与回收器配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包括泵体10、柱塞13 及组合阀20,其中泵体10内设有相连通的柱塞通道11和组合阀通道12,柱塞13活动设置在柱塞通道11内,组合阀20设在组合阀通道12内,组合阀20包括进液阀201及出液阀202,组合阀20的进液阀201设置在组合阀通道12的下部,组合阀20的出液阀 202设置在组合阀通道12的上部,其中,进液阀201与出液阀202位于同一中心线,具体地,进液阀201的阀口与出液阀202的阀口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柱塞通道11水平设置在泵体10内,组合阀通道12自上至下倾斜设置并位于柱塞通道11的上方,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与柱塞通道11中心线为异面设置,并且组合阀通道12的下端的侧壁面上开设有一缺口120,该缺口120与柱塞通道11连通,具体地,柱塞通道 11在与缺口120的相连通位置位于柱塞通道11的上部的一侧壁面上,即缺口120位于柱塞通道11的横截面的上侧。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柱塞通道11内的柱塞13能够避开组合阀通道12的延伸方向,并且柱塞通道11是通过组合阀通道12的侧壁面的缺口120 直接与组合阀通道12相互连通,其不仅满足了流体介质的输送要求及组合阀20的安装要求,并且不必在进液阀201的阀口与柱塞通道11之间留有较大的用于介质流通的流动空间,这有效减少了柱塞泵的无效容积,极大地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此外组合阀通道12为自上至下倾斜设置,相应地,组合阀20的进液阀201的进液阀口所在的平面也为一倾斜面,这样进液阀201的阀芯22a的启、闭是在一个倾斜面上进行,其保证了液态液体二氧化碳或其它含气介质在动态输送中以最快速度交换进行气液交换,其中气相能够迅速上升而不会滞留在柱塞通道11的内腔中,液相则存留在柱塞通道11的内腔中,避免了气锁问题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柱塞泵液力端还可以包括前导向套14、弹簧座、自封弹簧3、主填料密封17、后压环16、副填料密封18、函体15、油泵供循环油总成1、调节螺帽19、上压环25、上法兰26、塞头组件80以及前置法兰84,具体地,柱塞通道11内装有主副二节填料、后压环16、前导向套14、弹簧座及自封弹簧3是用来调整填料磨损后的自动补偿,以保证柱塞13在柱塞通道11内进行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的密封性能,其中函体安装在泵体10 的柱塞通道11的台阶上,函体内装有副填料密封18,油泵供循环油总成1通过回油管 4及润滑油交换罐2提供可循环的润滑油,以对柱塞13外周的主、副填料进行循环润滑,确保填料的摩擦系数为最低值以降低功耗,调节螺帽19用来密封润滑油防止其泄漏;组合阀20装入组合阀通道12中可通过上压环25及上法兰26对其进行固定;塞头组件 80以及前置法兰84可以对柱塞通道11的前端进行密封。
一并参见图5,组合阀20的进液阀201与出液阀202共用同一阀座21,出液阀202 及进液阀201分别位于阀座21的上下两头,其中,阀座21的上端面上具有出液阀口,阀座21的下端面上具有进液阀口,阀座21的上部的中间位置还具有与出液阀口相连通的出液腔211,阀座21的下部的中间位置具有与进液阀201的阀口相连通的进液腔210,具体地,出液阀202及进液阀201还均包括阀芯22a,22b、第一弹性件23a,23b及阀罩24a,24b,阀罩24a,24b固定在阀座21上,阀芯22a,22b设于阀罩24a,24b的内部并配合在相应的阀口(即进液阀口或者出液阀口)上,第一弹性件23a,23b抵接在阀芯22a,22b与阀罩24a,24b的内壁之间,以控制进液阀201及出液阀202的相应阀口的开启与关闭,第一弹性件23a,23b可以为弹簧,具体地,进液阀201的阀罩24a上在对应缺口120的位置处开设有侧孔240,侧孔240连通柱塞通道11与进液腔210。含气介质在通过该柱塞泵进行输送时,能够通过该进液阀201的阀罩24a上的侧孔240 直接从进液腔210流至柱塞通道11,缩短了介质从进液腔210到柱塞通道11之间的流动路径,进而使得泵腔内的无效容积减小,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为了使得柱塞泵在进行输送含气介质时,能够更快速地将气液两相进行分离,避免气锁现象的发生,参见图3,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与柱塞通道11中心线相互垂直,并且缺口120位于组合阀通道12内相对较低位置的一侧壁面上,其中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与过柱塞通道11中心线的竖向平面形成一夹角v,其中夹角的范围可以为10°~60°,其中优选20°;进一步地,泵体10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回收气态介质的回收装置,泵体10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倾斜设置的进液流道100,进液流道100的上端连通回收装置,进液流道100的下端连通组合阀通道12,其中进液流道100的中心线与组合阀通道12 中心线形成一个斜角α,详见图3及图4;其中将进液流道100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便于含气介质中的气相与液相分离后,快速上升到回收装置中;再进一步地,阀座21上还具有沿进液腔210的外周进行周向布置的若干进液孔30,阀座21的外壁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40,进液孔30自环形凹槽40的底面向下倾斜贯通至进液腔210,并且进液流道100通过环形凹槽40连通进液孔30,其中进液孔30的中心线与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形成一个斜角β,斜角β与斜角α相同,其中斜角β为锐角,其大小可以根据组合阀通道12的倾斜角度进行选择,即斜角β与夹角v大小相适配,以保证气体能够快速上升至回收器60中,具体地,斜角β范围优选为20°~80°,更优选70°。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阀座21的进液腔210中的气体能够迅速通过倾斜设置的进液孔30进入环形凹槽40中,并随后进入到泵体10的进液通道中,达到含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的快速分离。更进一步地,为了减小了含气介质中气体在上升时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气液两相的分离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进液孔30的中心线与进液流道10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其中一个进液孔30与进液流道100为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当然,进液孔30与进液流道100也可以相互错位设置。此外,进液孔30的数量可以根据介质流体的流速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工方便,进液孔30可设定为双数,阀座21上还具有连通柱塞通道11与出液腔211的排液孔31,排液孔31可与进液孔30 错位间隔布置。
参见图1及图3,为了提高了柱塞泵的总的输送流量,泵体10内可设置多个柱塞通道11、组合阀通道12、柱塞13及组合阀20,具体地可以根据柱塞泵的缸数量来设置不同数量的柱塞通道11,其中,各柱塞通道11及各组合阀通道12的布置方向一致,相应地,泵体10设有多个连通各组合阀通道12的进液流道100,可以想到的是,泵体10 上还设有多个连通各组合阀通道12的出液通道101,出液通道101用于将从出液阀202 排出的流体介质输送到外界;泵体10的外侧设有进液管汇50,进液管汇50与多个进液流道100相连通,并且进液管汇50的两端分别设有通法兰51和盲法兰52,通法兰51 和盲法兰52可以根据安装需求进行互换,其中进液通道连接在进液管汇50的下部,泵体10的进液流道100的中心线与过进液管汇50的轴线的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以便于含气介质在输送过程中,液体主动进入进液流道100,气体自动上升至进液管汇50中,具体地,泵体10大致呈长方体形,并且具有一前斜面,进液管汇50可以密封焊接在该泵体10的前斜面上,当然进液管汇50与泵体10之间也可以采用法兰固定;参见图2 及图6,用于回收气相介质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器60,回收器60的底部与进液管汇50 的顶端相连通,回收器60内置有用于稳压的球形浮动阀70,回收器60的上部设有出气口61,该出气口61处设有止回阀71,出气口61经止回阀71连通外部介质储罐(未示出)。具体地,回收器60为圆柱形筒体,垂直安置在进液管汇50上,浮动阀70能在圆柱形筒体内360°自转上下浮动,其中,柱塞泵在动作过程中,柱塞13腔中含气介质气化后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进液腔210、进液孔30、进液流道100快速进入到进液管汇50 中,然后继续上升并能够通过回收器60中浮动阀70的周边间隙进而囤积到回收器60 中,其中止回阀71的启开能把气相介质回收到外部介质储罐中达到零排放要求。
参见图2,柱塞通道11的前死点位置设置有塞头组件80,塞头组件80通过前置法兰84固定在泵体10上,塞头组件80包括塞头81、活动柱体82及第二弹性件83,活动柱体82嵌设在塞头81内并与柱塞13同轴设置,第二弹性件83顶持在塞头81与活动柱体82之间,具体地,活动柱体82为一刚性件,该刚性件的大小与柱塞13的端部大小向匹配,第二弹性件83可以为橡皮弹簧,由于塞头组件80对柱塞13具有缓冲防护作用,所以柱塞13的端部与柱塞通道11的对应的端面之间的预留间隙可以减小至 2mm,进而使得柱塞通道11内的无效容积明显减少,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柱塞13向后运动时进液阀201打开,进液管汇50 中的含气介质依次经泵体10的进液流道100、进液阀201的进液孔30向柱塞通道11 的内腔中进行进液,其中,进液阀201启开时,气液能够瞬间交换,含气介质的气相迅速上升离开柱塞通道11的内腔进入到位于高位的回收装置中,其液相充满柱塞通道11 容腔;柱塞13向前运动时进液阀201关闭,柱塞13容腔内压力升高,排液阀打开,液体从排液腔内排出,往复循环进行。由于柱塞泵液力端的柱塞通道11中心线与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为异面设置,所以柱塞泵的柱塞通道11内的无效容积大大减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组合阀通道12自上至下倾斜设置,相应地,组合阀20的进液阀201的进液阀口所在的平面也为一倾斜面,这样进液阀201的阀芯22a的启、闭是在一个倾斜面上进行,其保证了液态液体二氧化碳或其它含气介质在动态输送中以最快速度交换进行气液交换,其中气相能够迅速上升至位于高位的回收器60中而不会滞留在柱塞通道 11的内腔中,液相则进入柱塞通道11的内腔中,确保了柱塞泵在全液状态(或接近全液状态)下工作,避免气锁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柱塞泵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泵体 10上的进液流道100的中心线以及阀座21上的进液孔30的中心线均与组合阀通道12 中心线呈角度设置,且两角度相同(即斜角β与斜角α相同),并与组合阀通道12的倾斜角度(即夹角v)相适配,这种结构设置缩短了气体在上升过程中的流通路径,减少了流动阻力,保证了气体能够快速上升至回收器60中,提高了气液分离效率。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包括:
泵体(10),泵体(10)内设有相连通的柱塞通道(11)和组合阀通道(12);
柱塞(13),活动设置在柱塞通道(11)内;
组合阀(20),设在组合阀通道(12)内,其中组合阀(20)的进液阀(201)设置在组合阀通道(12)的下部,组合阀(20)的出液阀(202)设置在组合阀通道(12)的上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通道(11)水平设置在泵体(10)内,所述组合阀通道(12)自上至下倾斜设置并位于所述柱塞通道(11)的上方,所述进液阀(201)与所述出液阀(202)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与所述柱塞通道(11)中心线为异面设置,并且所述组合阀通道(12)的下端的侧壁面上开设有一缺口(120),该缺口(120)与所述柱塞通道(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与所述柱塞通道(11)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缺口(120)位于所述组合阀通道(12)内相对较低位置的一侧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0)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回收气态介质的回收装置,所述泵体(10)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倾斜设置的进液流道(100),所述进液流道(100)的上端连通所述回收装置,所述进液流道(100)的下端连通所述组合阀通道(12),并且所述进液流道(100)的中心线与所述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形成一个斜角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阀(202)及进液阀(201)共用一个阀座(21),并分别位于阀座(21)的上下两头,所述阀座(21)的下部的中间位置具有与所述进液阀(201)的阀口相连通的进液腔(210),所述阀座(21)上还具有沿所述进液腔(210)的外周进行周向布置的若干进液孔(30),所述阀座(21)的外壁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40),所述进液孔(30)自所述环形凹槽(40)的底面向下倾斜贯通至所述进液腔(210),并且所述进液流道(100)通过所述环形凹槽(40)连通所述进液孔(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30)的中心线与所述组合阀通道(12)中心线形成一个斜角β,斜角β与斜角α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进液孔(30)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液流道(100)位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0)的外侧密封焊接有进液管汇(50),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器(60),所述回收器(60)的底部与所述进液管汇(50)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回收器(60)内置有球形浮动阀(70),所述回收器(60)的上部设有出气口(61),该出气口(61)处设有止回阀(71),所述出气口(61)经所述止回阀(71)连通外部介质储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阀(202)及进液阀(201)还均包括阀芯(22a,22b)、第一弹性件(23a,23b)及阀罩(24a,24b),所述阀罩(24a,24b)固定在所述阀座(21)上,所述阀座(21)上具有进液阀口及出液阀口,所述阀芯(22a,22b)配合在相应的阀口上,所述第一弹性件(23a,23b)抵接在阀芯(22a,22b)与所述阀罩(24a,24b)的内壁之间;
所述进液阀(201)的阀罩(24a)上在对应所述缺口(120)的位置处开设有侧孔(240),所述侧孔(240)连通所述柱塞通道(11)与所述进液腔(2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0)内设有多个柱塞通道(11)、组合阀通道(12)、柱塞(13)及组合阀(20),其中各柱塞通道(11)及各组合阀通道(12)的布置方向一致,相应地,所述泵体(10)设有多个连通各组合阀通道(12)的进液流道(100);
所述进液管汇(50)与多个所述进液流道(100)相连通,并且进液管汇(50)的两端分别设有的通法兰(51)和盲法兰(52)。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通道(11)的前死点位置设置有塞头组件(80),所述塞头组件(80)通过前置法兰(84)固定在所述泵体(10)上;
所述塞头组件(80)包括塞头(81)、活动柱体(82)及第二弹性件(83),所述活动柱体(82)嵌设在所述塞头(81)内并与所述柱塞(13)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83)顶持在所述塞头(81)与所述活动柱体(82)之间。
CN201821436989.0U 2018-09-03 2018-09-03 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58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6989.0U CN208858503U (zh) 2018-09-03 2018-09-03 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6989.0U CN208858503U (zh) 2018-09-03 2018-09-03 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8503U true CN208858503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36989.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58503U (zh) 2018-09-03 2018-09-03 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85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3531A (zh) * 2018-09-03 2018-11-20 宁波合力机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液态二氧化碳及其它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3531A (zh) * 2018-09-03 2018-11-20 宁波合力机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液态二氧化碳及其它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CN108843531B (zh) * 2018-09-03 2024-02-02 宁波合力机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液态二氧化碳及其它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3531A (zh) 用于输送液态二氧化碳及其它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CN101535593B (zh) 用于操作水下设备的水下装置
CN207974953U (zh) 一种函体、泵体、机身连串式组合结构的液力端
CN201292249Y (zh) 油气回收自封加油枪
CA2510230A1 (en) Zero-clearance ultra-high-pressure gas compressor
CN208858503U (zh) 用于输送含气介质的柱塞泵液力端
CN103629108B (zh) 一种柱塞往复泵的柱塞密封装置
CN106764005B (zh) 用于倾斜管道的多功能复合式高速排气进气阀
CN208964527U (zh) 一种润滑油生产用灌装装置
CN115388178A (zh) 一种石油开采用高压节流阀
CN218063413U (zh) 一种石油开采用高压节流阀
CN206694165U (zh) 一种高压共轨泵用进出油复合控制结构
CN209195610U (zh) 一种用于丛式气井气动注剂装置的换向装置
CN207470852U (zh) 一种自动单向排液阀
CN206625968U (zh) 一种往复泵柱塞填料密封润滑装置
CN208653788U (zh) 一种新型水压机油水平衡系统
CN205117842U (zh) 一种伐木机械用油箱
CN107905987A (zh) 一种运用五通阀的隔膜压缩机的油路系统
CN201351597Y (zh) 可传压抽油泵进油阀
KR19990008916U (ko) 단일체로된 흡 배기용 체크밸브
CN204610097U (zh) 一种活塞式输油泵
CN117404056B (zh) 一种撬装式混输气举充装一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6484373U (zh) 一种页岩水力压裂实验装置
CN2130969Y (zh) 一种截止阀门
CN216277827U (zh) 一种固定插入式正循环负压引流排采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