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7674U -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47674U CN208447674U CN201721341324.7U CN201721341324U CN208447674U CN 208447674 U CN208447674 U CN 208447674U CN 201721341324 U CN201721341324 U CN 201721341324U CN 208447674 U CN208447674 U CN 2084476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d line
- anchor body
- ground anchor
- threaded portion
- th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线锚钉,特别是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它包括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螺纹部(2)上错位开设有若干个切除部(4),每个切除部(4)均包括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之间呈一夹角。该种带线锚钉无需在骨表面打结,使得手术后锚钉固定更牢固,修复更快、手术后效果更好,无不良反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线锚钉,特别是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背景技术
锚钉在临床上通过缝合线将软组织和骨重新连接,锚钉埋入骨质中固定撕裂腱性组织,以达到腱骨愈合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锚钉为有结设计,即锚钉端部的缝合线在外部打结固定。公布号CN104027140A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三孔带线锚钉”的专利申请,其在手术时,将锚钉本体固定在骨头上,每个穿线孔分别将缝线穿入,并使缝线的两端分别嵌入与穿线孔的进口和穿线孔的出口相连通的线槽中,再将缝线的两端穿过伸肌腱止点,并且在伸肌腱止点的上端进行打结,使伸肌腱止点固定在骨头表面。但是由于缝合线结裸露在骨头表面,容易产生摩擦,造成线结破损、锚钉固定不牢固,易造成病人不舒服并伴随有炎症发生,导致愈合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该种带线锚钉结构简单、更具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无需在骨表面打结,简化手术过程,手术后锚钉固定更牢固,修复更快、手术后效果更好,无不良反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所述锚钉本体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锚钉本体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使得钉体中空、减少了锚钉材料用量。所述螺纹部上错位开设有若干个切除部,所述每个切除部均包括第一切除面和第二切除面,所述第一切除面和第二切除面之间呈一夹角。所述螺纹部和切除部的设置能够使得锚钉本体更好地固定在骨内部,具有防旋转、抗拔出的效果。另外,穿线孔和切除部还便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便于软组织更快地修复。
前述的相邻两个切除部之间的角度为25°~35°。即从锚钉本体的前端或者后端俯视,相邻两个切除部到锚钉本体轴心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25°~35°,该种布置方式既能保证锚钉本体的强度,还能更好地保证其牢固性,具体角度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损伤情况的不同,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前述的每个切除部上下跨越的螺纹牙数量为一个或二个或三个或四个。
前述的第一切除面垂直于所述螺纹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切除面与第一切除面之间的夹角为60°~120°。所述切除部夹角的存在,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还可以收集游离的骨屑,便于骨生长。
前述的穿线孔为圆形孔或内六角形孔,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修复工具。若是手术植入位置不理想时,还可通过梅花改锥等工具将锚钉拧出,具有可重复性。
前述的螺纹部、切除部的外缘均进行倒圆角处理,降低边缘部位对韧带的切割,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的损伤。
有益的,前述的螺纹部的前端为锥形,所述锥形沿着从锚钉本体后端至所述锚钉本体前端的方向面积逐渐减小,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手术效率。
前述的穿线孔内贯穿有医用缝合线,手术完成后的医用缝合线结置于穿线孔内部,无线结低切迹固定,不会发生线结撞击或松脱的风险,避免现有技术中在骨表面打结造成的磨损、甚至后期产生炎症隐患。
前述的螺纹部的螺纹牙凹槽之间缠绕有医用缝合线,手术后的医用缝合线直接缠绕在螺纹部的螺纹牙凹槽之间、无需打结,无线结低切迹固定,不会发生线结撞击或松脱的风险,便于与人体更好地融合。
前述的锚钉本体的材质为PEEK材料,即聚醚醚酮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足够的初始固定强度,非可吸收但是不会引起人体排斥。所述锚钉本体的长度为10mm~30mm,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损伤情况,选择不同规格。该种带线锚钉应用广泛,可用于肩袖损伤修复、肩关节盂唇修补、近远端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膝关节侧副韧带修补或重建、髌骨习惯性脱位内侧支持带紧缩或重建、距腓韧带修复或重建等骨科手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该种带线锚钉是一种将软组织固定到骨的锚固件,无需在骨表面打结,使得手术后锚钉固定更牢固、修复更快、手术后效果更好,无不良反应;
(2)穿线孔和切除部的设置便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还可以收集游离的骨屑,方便软组织更好地修复并与骨融合;
(3)螺纹部和切除部的设置能够使得锚钉本体更好地固定在骨内部,具有防旋转、抗拔出的效果;
(4)螺纹部的前端为锥形,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手术效率;
(5)锚钉本体材质为PEEK材料,即聚醚醚酮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足够的初始固定强度,非可吸收但是不会引起人体排斥;
(6)穿线孔孔位可采用特殊设计,如内六角形孔,若是手术植入位置不理想时,还可通过六角改锥等工具将锚钉拧出,操作简单且具有可重复性;
(7)锚钉本体中部开设有中空的带线孔,该种中空设计还可以减少钉体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后端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后端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锚钉本体,2-螺纹部,3-穿线孔,4-切除部,5-第一切除面,6-第二切除面,7-医用缝合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5和6所示,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穿线孔3为圆形孔或内六角形孔,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修复工具。螺纹部2上错位开设有若干个切除部4,每个切除部4均包括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每个切除部4上下跨越的螺纹牙数量为一个或二个或三个或四个。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之间呈一夹角。相邻两个切除部4之间的角度为25°~35°。即从锚钉本体1的前端或者后端俯视,相邻两个切除部4 到锚钉本体1轴心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25°~35°,更具体的,角度为28°,该种布置方式既能保证锚钉本体1的强度,还能更好地保证其牢固性。螺纹部2和切除部4的设置能够使得锚钉本体1更好地固定在骨内部,具有防旋转、抗拔出的效果。螺纹部2、切除部4的外缘均进行倒圆角处理,降低边缘部位对韧带的切割,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的损伤。另外,穿线孔3和切除部4还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便于软组织更快地修复。
具体的,第一切除面5垂直于螺纹部2的外表面,第二切除面6与第一切除面5之间的夹角为60°~120°。更具体的,夹角为80°,切除部4夹角的存在,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还可以收集游离的骨屑,便于骨生长。螺纹部2的前端为锥形,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手术效率。穿线孔3内贯穿有医用缝合线7,手术完成后的缝合线结置于穿线孔3内部,避免现有技术中在骨表面打结造成的磨损、甚至后期产生炎症隐患。具体的,所述医用缝合线7为宽度2mm的纤缆带,手术中可以免去打结过程,节约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了对肩袖等软组织的切割,且纤缆带对软组织覆盖面积大且均匀,更利于手术后愈合。
实施例2:如图1、图2、图4、图5和6所示,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穿线孔3为圆形孔或内六角形孔,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修复工具。螺纹部2上错位开设有若干个切除部4,每个切除部4均包括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每个切除部4上下跨越的螺纹牙数量为一个或二个或三个或四个。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之间呈一夹角。相邻两个切除部4之间的角度为25°~35°。即从锚钉本体1的前端或者后端俯视,相邻两个切除部4到锚钉本体 1轴心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25°~35°,更具体的,角度为30°,该种布置方式既能保证锚钉本体1的强度,还能更好地保证其牢固性。螺纹部2和切除部4的设置能够使得锚钉本体1更好地固定在骨内部,具有防旋转、抗拔出的效果。螺纹部2、切除部4的外缘均进行倒圆角处理,降低边缘部位对韧带的切割,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的损伤。另外,穿线孔3 和切除部4还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便于软组织更快地修复。
具体的,第一切除面5垂直于螺纹部2的外表面,第二切除面6与第一切除面5之间的夹角为60°~120°。更具体的,夹角为100°,切除部4夹角的存在,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还可以收集游离的骨屑,便于骨生长。螺纹部2的前端为锥形,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手术效率。螺纹部2的螺纹牙凹槽之间缠绕有医用缝合线7,手术后的医用缝合线7直接缠绕在螺纹部2的螺纹牙凹槽之间、无需打结,便于与人体更好地融合。具体的,所述医用缝合线7为宽度2mm的纤缆带,手术中可以免去打结过程,节约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了对肩袖等软组织的切割,且纤缆带对软组织覆盖面积大且均匀,更利于手术后愈合。
实施例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螺纹部2上错位开设有若干个切除部 4,每个切除部4均包括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之间呈一夹角。螺纹部2和切除部4的设置能够使得锚钉本体1更好地固定在骨内部,具有防旋转、抗拔出的效果。另外,穿线孔3和切除部4还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便于软组织更快地修复。具体的,锚钉本体1的材质为PEEK材料,即聚醚醚酮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足够的初始固定强度,非可吸收但是不会引起人体排斥。锚钉本体1的长度为10mm~30 mm,具体的,长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医用缝合线7一端穿过软组织,另一端穿过前端引导钉体,用植入工具将锚钉本体1打入骨隧道中,随着锚钉本体1被打入骨隧道,医用缝合线7被锚钉本体1与软组织及骨隧道形成过盈配合挤压,形成无结固定,以实现将软组织固定。
Claims (10)
1.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锚钉本体(1),所述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所述螺纹部(2)上错位开设有若干个切除部(4),每个所述切除部(4)均包括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所述第一切除面(5)和第二切除面(6)之间呈一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切除部(4)之间的角度为25°~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切除部(4)上下跨越的螺纹牙数量为一个或二个或三个或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除面(5)垂直于所述螺纹部(2)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切除面(6)与第一切除面(5)之间的夹角为60°~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3)为圆形孔或内六角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部(2)、切除部(4)的外缘均进行倒圆角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部(2)的前端为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3)内贯穿有医用缝合线(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部(2)的螺纹牙凹槽之间缠绕有医用缝合线(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螺纹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钉本体(1)的材质为PEEK材料,所述锚钉本体(1)的长度为10mm~3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41324.7U CN208447674U (zh) | 2017-10-18 | 2017-10-18 |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41324.7U CN208447674U (zh) | 2017-10-18 | 2017-10-18 |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47674U true CN208447674U (zh) | 2019-02-01 |
Family
ID=65140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41324.7U Active CN208447674U (zh) | 2017-10-18 | 2017-10-18 |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47674U (zh) |
-
2017
- 2017-10-18 CN CN201721341324.7U patent/CN2084476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82118A (zh) |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 |
JP5280010B2 (ja) | 縫合糸アンカーを使用した関節鏡手術のための装具 | |
US7686838B2 (en) | External bullet ancho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surgical repair of ligament or tendon | |
US12127748B2 (en) | Knotless filament anchor for soft tissue repair | |
US9801621B2 (en) | Arthroscopic biceps tenodesis in continuity | |
CN107569265A (zh) | 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 | |
CN105078526B (zh) | 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 | |
CN107569264A (zh) | 一种无结缝合锚钉 | |
CN110680426A (zh) | 可循环使用的跟腱微创缝合器械及其新型缝合方式 | |
CN204951039U (zh) | 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 | |
CN205094568U (zh) | 一种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及其锁定接骨板 | |
CN208447674U (zh) |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 |
CN208447678U (zh) | 一种无结缝合锚钉 | |
CN208693355U (zh) | 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 | |
CN207412199U (zh) | 一种人体肌腱断裂修复锚钉的植入器械套件 | |
CN206303961U (zh) |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 |
CN207679483U (zh) | 扁平缝线锚钉 | |
CN215651855U (zh) | 一种用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微创治疗的固定带 | |
CN212015673U (zh) | 一套可循环使用的跟腱微创缝合器械 | |
CN2925396Y (zh) | 一种带螺纹肌腱、韧带缝合器 | |
CN208905682U (zh) | 用于髌骨骨折的张力带钢板 | |
CN110123399B (zh) | 膝关节单间室微型弹性撑开内固定装置及其植入器械 | |
CN101721264A (zh) | 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的逆向自攻固定器械及植入物 | |
RU2370231C1 (ru) | Способ артроскопической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частично поврежденной передней крестообразной связки коленного сустава | |
CN215227993U (zh) | 一种用于软组织固定的线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