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2782U - 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32782U CN208432782U CN201821113228.1U CN201821113228U CN208432782U CN 208432782 U CN208432782 U CN 208432782U CN 201821113228 U CN201821113228 U CN 201821113228U CN 208432782 U CN208432782 U CN 2084327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bugeye
- refracting power
- image side
- bugeye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超广角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和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超广角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D/2R2<0.93;其中,D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直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通过第一透镜的设计以及其他透镜的合理搭配实现广角的效果,且第一透镜的配置较为合理,满足制造要求,从而可以提升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获得较大的视场角,超广角镜头往往采用多个透镜配合组装而成,生产加工难度大、良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超广角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和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D/2R2<0.93;其中,D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直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超广角镜头通过第一透镜的设计以及其他透镜的合理搭配实现广角的效果,且第一透镜的配置较为合理,有利于生产加工,满足制造要求,从而可以提升良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为非球面。
如此,超广角镜头可以通过调节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超广角镜头的总长度,并且多元化面型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校正超广角镜头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f/f1<-0.16;其中,f为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在扩大超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与缩短超广角镜头的光学总长度中取得平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广角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SL/TTL>0.34;其中,SL为所述光阑至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使该超广角镜头的出射瞳远离成像面,因此光线将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射在感光元件上,此即为像侧的远心特性,远心特性对于固态电子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极为重要,可使得电子感光元件的感光敏感度提高,减少超广角镜头产生暗角的可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2H-FOV≥95度;其中,H-FOV为沿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成像面的水平方向的视场角。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超广角镜头具有较大的视场角,以满足手机、相机、车载镜头、监控镜头、医疗镜头等电子产品对大视场角的要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f/f12<-0.5;其中,f为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可有效分担镜组负屈折力,避免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屈折力配置过大,以降低超广角镜头敏感度、制造公差以及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f/f3-f/f4<1;其中,f为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屈折力较为合理,可有效控制超广角镜头对于误差的敏感度,并修正像差。同时,可以避免第三透镜的负屈折力过小,第四透镜的正屈折力过大,从而防止因环境温度改变引起热胀冷缩现象对透镜的影响,最终保证超广角镜头在-40℃至+85℃温度范围内的成像清晰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3<R6/R7<0;其中,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第四透镜修正来自第三透镜与超广角镜头的像差,并调节适当屈折力,以提升超广角镜头的解像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CT4/CT5<4;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厚度较为合理,可有助于超广角镜头的组装空间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和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超广角镜头的像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用于获取图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分别是第一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8分别是第二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2分别是第三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6分别是第四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至图20分别是第五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至图24分别是第六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6至图28分别是第七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红外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0至图32分别是第一实施例中红外镜头的纵向像差图(mm)、场曲图(mm)和畸变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1、图5、图9、图13、图17、图21、图25和图2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超广角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和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
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第一透镜L1为弯月型透镜,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5为凸面。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D/2R2≤0.93;其中,D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直径,R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也即是说,D/2R2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93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0.1、0.15、0.25、0.3、0.45、0.5、0.55、0.62、0.72、0.84、0.9、0.91、0.92、0.93等等。优选地,D/2R2<0.93,D/2R2可以为小于0.93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0.1、0.15、0.25、0.3、0.45、0.5、0.55、0.62、0.72、0.84、0.9、0.91、0.92等等。
当超广角镜头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OBJ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超广角镜头10,并依次穿过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具有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的红外滤光片L6,最终汇聚到成像面S1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光线穿过红外滤光片L6后继续穿过具有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的保护玻璃L7,最终汇聚到成像面S13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超广角镜头10通过第一透镜L1的设计以及其他透镜的合理搭配实现广角的效果,且第一透镜L1的配置较为合理,满足制造要求,从而可以提升良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还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以是孔径光阑或视场光阑。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以光阑STO是孔径光阑为例进行说明。光阑STO可以设置在任意一枚透镜的表面上,或设置在第一透镜L1之前,或设置在任意两枚透镜之间,或设置在第五透镜L5与红外滤光片L6之间。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八实施方式中,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f/f1≤-0.16;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焦距。也即是说,f/f1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16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30、-25、-10、-9、-8、-7、-0.17、-0.16等等。优选地,f/f1<-0.16,也即是说,f/f1可以为小于-0.16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30、-25、-10、-9、-8、-0.25、-0.21、-0.19、-0.17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在扩大超广角镜头10的视场角与缩短超广角镜头10的光学总长度中取得平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SL/TTL≥0.34;其中,SL为光阑STO至超广角镜头10的成像面S13(即感光元件20)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也即是说,SL/TTL可以为大于或等于0.34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0.34、0.35、0.36、0.37、0.52、0.65、0.7、0.85、0.9、1、2、4、7、10等等。优选地,SL/TTL>0.34,也即是说,SL/TTL可以为大于0.34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0.35、、0.42、0.43、0.52、0.65、0.7、4、7、10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使该超广角镜头10的出射瞳远离成像面,因此光线将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射在感光元件20上,此即为像侧的远心特性,远心特性对于固态电子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极为重要,可使得电子感光元件的感光敏感度提高,减少超广角镜头10产生暗角的可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1/2H-FOV≥92.5度;其中,H-FOV为沿超广角镜头10的成像面的水平方向的视场角。也即是说,1/2H-FOV可以为大于或等于92.5度的任意角度,例如,该值可以92.5度、93度、93.5度、94度、95度、96度、97度、97.5度、98度、98.5度、99度等等。优选地,1/2H-FOV≥95度,也即是说,1/2H-FOV可以为大于或等于95度的任意角度,例如,该值可以95度、96度、97度、97.5度、98度、98.5度、99度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超广角镜头10具有较大的视场角,以满足手机、相机、车载镜头、监控镜头、医疗镜头等电子产品对大视场角的要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f/f12<-0.5;其中,f12为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也即是说,f/f12可以为小于-0.5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30、-25、-0.58、-0.56、-0.55、-0.53、-0.51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可有效分担超广角镜头10的负屈折力,避免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屈折力配置过大,以降低超广角镜头10的敏感度、制造公差以及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1<f/f3-f/f4<1;其中,f为超广角镜头10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L3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L4的焦距。也即是说,f/f3-f/f4可以为区间(-1,1)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为-0.98、-0.95、-0.9、-0.8、-0.6、-0.5、-0.45、-0.4、0.5、0.55、0.6、0.7、0.8、0.9、0.95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屈折力较为合理,可有效控制超广角镜头10对于误差的敏感度,并修正像差。同时,可以避免第三透镜L3的负屈折力过小,第四透镜L4的正屈折力过大,从而防止因环境温度改变引起热胀冷缩现象对透镜的影响,最终保证超广角镜头10在-40℃至+85℃温度范围内的成像清晰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3<R6/R7<0;其中,R6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7为第四透镜S4的物侧面S7的曲率半径。也即是说,R6/R7可以为区间(-3,0)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2.8、-2.5、-2.13、-2.03、-2、-1.98、-1.8、-0.65、-0.5、-0.2、-0.05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第四透镜L4修正来自第三透镜L3与超广角镜头10的像差,并调节适当屈折力,以提升超广角镜头10的解像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CT4/CT5<4;其中CT4为第四透镜L4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L5在光轴上的厚度。也即是说,CT4/CT5可以为小于4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0.1、0.3、0.5、3.5、3.8、3.9等等。
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厚度较为合理,可有助于超广角镜头10的组装空间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FNO≤2.25;其中,FNO为光圈数(光阑值)。也即是说,FNO可以为小于或等于2.25的任意数值,例如,该值可以0.1、0.3、0.5、0.8、1、2.15、2.22、2.24、2.25等等。优选地,FNO<2.25,也即是说,FNO可以为小于2.25的任意值,例如,该值可以0.1、0.3、0.5、1.8、2、2.1、2.2、2.24等等。
如此,超广角镜头10具有较大的光阑值,进光量较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材料为玻璃,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塑料。
通过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的材料的合理搭配,超广角镜头10在有效消除像差、满足高像素需求的同时,可以实现超薄化,且成本较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超广角镜头10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至少一个表面为非球面。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以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均为非球面镜。非球面的面型由以下公式决定:其中,Z是非球面上任一点与表面顶点的纵向距离,r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顶点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如此,超广角镜头10可以通过调节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超广角镜头10的总长度,并可以有效地校正超广角镜头10像差,提高成像质量。另外,多元化面型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校正超广角镜头10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第一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实施例的超广角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及红外滤光片L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平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FNO=2.25。
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超广角镜头10的焦距。
第一实施例中,超广角镜头10的有效焦距为f=0.99,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为FNO=2.25,超广角镜头10的成像面S13的水平方向的视场角H-FOV=190度。超广角镜头10满足以下条件:D/2R2=0.93;f/f1=-0.17;SL/TTL=0.34;f/f12=-071;f/f3-f/f4=0.11;R6/R7=-0.65;CT4/CT5=0.7。
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
表2
第二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至图8,第二实施例的超广角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及红外滤光片L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FNO=2.1。
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超广角镜头10的焦距。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3
表4
根据表3和表4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 1 | SL/TTL | 0.34 |
FNO | 2.1 | f/f12 | -0.62 |
H-FOV(度) | 190 | f/f3-f/f4 | -0.38 |
D/2R<sub>2</sub> | 0.92 | R<sub>6</sub>/R<sub>7</sub> | -1.61 |
f/f1 | -0.19 | CT4/CT5 | 2.06 |
第三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9至图12,第三实施例的超广角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及红外滤光片L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FNO=2.05。
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超广角镜头10的焦距。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5
表6
根据表5和表6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 0.98 | SL/TTL | 0.37 |
FNO | 2.05 | f/f12 | -0.67 |
H-FOV(度) | 190 | f/f3-f/f4 | -0.4 |
D/2R<sub>2</sub> | 0.92 | R<sub>6</sub>/R<sub>7</sub> | -1.46 |
f/f1 | -0.17 | CT4/CT5 | 1.39 |
第四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至图16,第四实施例的超广角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及红外滤光片L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FNO=2.2。
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超广角镜头10的焦距。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7
表8
根据表7和表8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 0.98 | SL/TTL | 0.37 |
FNO | 2.2 | f/f12 | -0.67 |
H-FOV(度) | 190 | f/f3-f/f4 | -0.37 |
D/2R<sub>2</sub> | 0.92 | R<sub>6</sub>/R<sub>7</sub> | -2.03 |
f/f1 | -0.16 | CT4/CT5 | 3.25 |
第五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7至图20,第五实施例的超广角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及红外滤光片L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FNO=2.1。
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超广角镜头10的焦距。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9
表10
根据表9和表10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 0.98 | SL/TTL | 0.35 |
FNO | 2.1 | f/f12 | -0.59 |
H-FOV(度) | 190 | f/f3-f/f4 | -0.35 |
D/2R<sub>2</sub> | 0.92 | R<sub>6</sub>/R<sub>7</sub> | -2.13 |
f/f1 | -0.16 | CT4/CT5 | 2.83 |
第六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1至图24,第六实施例的超广角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及红外滤光片L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FNO=2.1。
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超广角镜头10的焦距。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1
表12
根据表11和表12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 0.98 | SL/TTL | 0.39 |
FNO | 2.1 | f/f12 | -0.55 |
H-FOV(度) | 185 | f/f3-f/f4 | -0.35 |
D/2R<sub>2</sub> | 0.8 | R<sub>6</sub>/R<sub>7</sub> | -1.76 |
f/f1 | -0.17 | CT4/CT5 | 2.48 |
第七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5至图28,第七实施例的超广角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及红外滤光片L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FNO=2.1。
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超广角镜头10的焦距。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3
表14
根据表13和表14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 0.97 | SL/TTL | 0.35 |
FNO | 2.1 | f/f12 | -0.55 |
H-FOV(度) | 185 | f/f3-f/f4 | -0.38 |
D/2R<sub>2</sub> | 0.92 | R<sub>6</sub>/R<sub>7</sub> | -1.98 |
f/f1 | -0.17 | CT4/CT5 | 1.4 |
第八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9至图32,第八实施例的超广角镜头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及红外滤光片L6。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超广角镜头10的光圈数FNO=2.1。
红外滤光片L6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五透镜L5及成像面S13之间且不影响超广角镜头10的焦距。
保护玻璃L7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红外滤光片L6和成像面S13之间。
超广角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5
表16
根据表15和表16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 0.98 | SL/TTL | 0.36 |
FNO | 2.1 | f/f12 | -0.56 |
H-FOV(度) | 185 | f/f3-f/f4 | -0.28 |
D/2R<sub>2</sub> | 0.92 | R<sub>6</sub>/R<sub>7</sub> | -1.25 |
f/f1 | -0.17 | CT4/CT5 | 2.25 |
请参阅图3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超广角镜头10和感光元件20,感光元件20设置在超广角镜头10的像侧。
具体地,感光元件2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Device)图像传感器。
请参阅图34和图3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和上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相机模组100安装在壳体200上以用于获取图像。
相机模组100设置在壳体200内并从壳体200暴露以获取深度图像,壳体200可以给相机模组100提供防尘、防水、防摔等保护,壳体200上开设有与相机模组100对应的孔,以使光线从孔中穿出或穿入壳体20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相机模组100收容在壳体200内并能够从壳体200内伸出,此时,壳体200上不需要开设与相机模组100的进光方向对应的孔。当需要使用相机模组100时,相机模组100从壳体200内伸出到壳体200外;当不需要使用相机模组100时,相机模组100从壳体200外收容至壳体200内。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相机模组100收容在壳体200内并位于显示屏的下方,此时,壳体200上也不需要开设与相机模组100的进光方向对应的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但不限于为汽车车载镜头(如图34)、智能电话(如图35所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相机、智能手表等信息终端设备或具有拍照功能的家电产品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和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D/2R2<0.93;
其中,D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直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为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f/f1<-0.16;
其中,f为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SL/TTL>0.34;
其中,SL为所述光阑至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2H-FOV≥95度;
其中,H-FOV为沿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成像面的水平方向的视场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f/f12<-0.5;
其中,f为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f/f3-f/f4<1;
其中,f为所述超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3<R6/R7<0;
其中,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CT4/CT5<4;
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10.一种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组包括:
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超广角镜头的像侧。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和
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用于获取图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13228.1U CN208432782U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13228.1U CN208432782U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32782U true CN208432782U (zh) | 2019-01-25 |
Family
ID=65099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13228.1U Active CN208432782U (zh) | 2018-07-13 | 2018-07-13 | 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327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95123B2 (en) | 2017-11-15 | 2020-10-0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2018
- 2018-07-13 CN CN201821113228.1U patent/CN2084327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95123B2 (en) | 2017-11-15 | 2020-10-0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64556B (zh) | 光学摄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 |
TWI585455B (zh) |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CN105372792B (zh) | 取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
TWI506297B (zh) | 光學結像系統鏡組及取像裝置 | |
CN203773129U (zh) |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 |
CN105700119B (zh) | 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
CN105607232B (zh) | 摄远镜头 | |
CN108241199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5278085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5319675A (zh) |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 |
CN208654422U (zh) | 摄影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4977696B (zh) | 摄影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 |
CN208297813U (zh) | 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4114650B (zh)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08983397B (zh) | 影像撷取镜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932439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108873271A (zh) | 长焦镜头、长焦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0967805B (zh) |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09239890B (zh) | 微型摄像镜头 | |
CN110673300B (zh) | 光学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207764461U (zh) | 摄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 |
CN208654421U (zh) | 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和电子装置 | |
CN110554477A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208432782U (zh) | 超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208432785U (zh) | 长焦镜头、长焦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Jiangxi Nanchang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of six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