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8032U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08032U CN208008032U CN201820143902.4U CN201820143902U CN208008032U CN 208008032 U CN208008032 U CN 208008032U CN 201820143902 U CN201820143902 U CN 201820143902U CN 208008032 U CN208008032 U CN 2080080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pilum
- needle plate
- seat
- annular dis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包括基柱、气缸、针板、盘芯、环形盘座和织物定位机构;所述基柱的两侧分别设有气缸和针板,且针板位于气缸的下方,气缸的活塞杆与针板连接,针板另一端的插针插入基柱相应的插针孔内;所述环形盘座设在基柱底部的外周,盘芯设在环形盘座内并位于基柱的底部;盘芯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与环形盘座上的导气孔相连通的负压孔,所述织物定位机构包括通气座、定位针和定位弹簧,所述环形盘座上设有通气座,通气座的下方且位于环形盘座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所述定位弹簧套在定位针的外周并设在定位弹簧安装腔室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便于机械手臂吸附以及有效防止织物发生褶皱,实现自动化转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风电叶片柔性生产系统中与机械手臂配套使用的复合式针刺吸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织物在纺织过程中会用到多套设备进行生产,因此,需要将织物由上道工序转运到下道工序,已有技术中,是通过人工手动方式进行转运,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机械手臂吸附以及通过负压式或定位针对织物进行定位,可以有效防止发生褶皱,实现自动化转运的复合式针刺吸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基柱、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针板、第二针板、盘芯、环形盘座和织物定位机构;
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针板均设在基柱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针板位于第一气缸的下方,所述基柱的下部设有多个插针孔,所述第一针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一插针,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针板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针板的第一插针插入基柱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第二气缸和第二针板分别设在均设在基柱另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二针板位于第二气缸的下方,所述第二针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二插针,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针板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针板的第二插针插入基柱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环形盘座设在基柱底部的外周,盘芯设在环形盘座内并位于基柱的底部,所述盘芯和环形盘座以及基柱连接为一体;
所述盘芯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负压孔,且盘芯的外周壁与环形盘座的内壁之间有间距,所述环形盘座上设有导气孔,且导气孔与负压孔相连通;
所述织物定位机构包括通气座、定位针和定位弹簧,所述环形盘座的端面上设有沿其中心对称布置的通气座,且通气座的底部与环形盘座的端面密封连接,每个通气座的下方且位于环形盘座上设有与该通气座对应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所述定位弹簧安装腔室的下方有定位针孔,所述定位弹簧套在定位针的外周,且定位弹簧安装在环形盘座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内,所述通气座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与定位弹簧安装腔室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针板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上设有第一紧固螺钉,且第一紧固螺钉的端部与第一气缸的端部相抵,所述第二针板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上设有第二紧固螺钉,且第二紧固螺钉的端部与第二气缸的端部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柱一侧的侧壁上具有第一斜面,第一针板具有第一气缸支撑凹槽,所述第一气缸设在第一针板的第一气缸支撑凹槽内并固定在基柱的第一斜面上;所述基柱另一侧的侧壁上具有第二斜面,第二针板具有第二气缸支撑凹槽,所述第二气缸设在第二针板的第二气缸支撑凹槽内并固定在基柱的第二斜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线与基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第二气缸的中心线与基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线与基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气缸的中心线与基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L形连接板,所述盘芯和环形盘座以及基柱通过L形连接板连接为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盘座设有第一导气通道,盘芯设有与第一导气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导气通道,且导气孔通过第一导气通道和第二导气通道与盘芯的负压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盘座的下部设有锥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气座的底部设有密封槽和导气通道,且密封槽位于导气通道的外周,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通气孔通过导气通道与环形盘座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通气座的下方且位于盘座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该通气座对应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基柱、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针板、第二针板、盘芯、环形盘座和织物定位机构;
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针板均设在基柱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针板位于第一气缸的下方,所述基柱的下部设有多个插针孔,所述第一针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一插针,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针板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针板的第一插针插入基柱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第二气缸和第二针板分别设在均设在基柱另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二针板位于第二气缸的下方,所述第二针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二插针,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针板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针板的第二插针插入基柱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环形盘座设在基柱底部的外周,盘芯设在环形盘座内并位于基柱的底部,所述盘芯和环形盘座以及基柱连接为一体;
所述盘芯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负压孔,且盘芯的外周壁与环形盘座的内壁之间有间距,所述环形盘座上设有导气孔,且导气孔与负压孔相连通;
所述织物定位机构包括通气座、定位针和定位弹簧,所述环形盘座的端面上设有沿其中心对称布置的通气座,且通气座的底部与环形盘座的端面密封连接,每个通气座的下方且位于环形盘座上设有与该通气座对应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所述定位弹簧安装腔室的下方有定位针孔,所述定位弹簧套在定位针的外周,且定位弹簧安装在环形盘座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内,所述通气座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与定位弹簧安装腔室相连通;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械手臂的末端,若要吸附并转运织物,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各自的活塞杆分别带动第一针板和第二针板运动,使得第一针板的第一插针和第二针板的第二插针穿过基柱上相应的插针孔,使其刺入织物中,为了保证织物在转运过程中的平整性,防止发生褶皱,本实用新型有两种定位方式对织物进行定位,第一种,若转运的织物为非透气性织物,则可通过向盘座的导气孔进行通气,使得盘芯的外周形成负压并能吸附织物,第二种,若转运的织物为透气性织物,可通过向通气座的通气孔进行通气,定位针在气体的作用下沿着盘座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和定位针孔向下运动并刺入织物中,完成机械手臂吸附织物的动作;
当织物完成由上道工序转运到下道工序后,再次驱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动作,使得第一针板上的第一插针和第二针板的第二插针缩回基柱上相应的插针孔内,使得针块上的插针从织物上分离,若采用上述第一种织物定位方式,则不再向盘座的导气孔进行通气,若采用上述第二种织物定位方式,不再向通气座的通气孔进行通气,定位针在定位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即可完成织物的转运过程;
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转运,使其省时省力,而且生产效率高,并且能够通过两种定位方式进行有效防止织物发生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的C-C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针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通气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4、5、6、7、8、9、10所示,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包括基柱1、第一气缸21、第二气缸22、第一针板31、第二针板32、盘芯4、环形盘座5和织物定位机构;
所述第一气缸21和第一针板31均设在基柱1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针板31位于第一气缸21的下方,所述基柱1的下部设有多个插针孔,所述第一针板31的一端具有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11,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一插针312,所述第一气缸21的活塞杆与第一针板31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11固定连接,第一针板31的第一插针312插入基柱1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第二气缸22和第二针板32分别设在均设在基柱1另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二针板32位于第二气缸22的下方,所述第二针板32的一端具有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21,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二插针322,所述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与第二针板32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21固定连接,第二针板32的第二插针322插入基柱1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环形盘座5设在基柱1底部的外周,盘芯4设在环形盘座5内并位于基柱1的底部,所述盘芯4和环形盘座5以及基柱1连接为一体;
所述织物定位机构包括通气座61、定位针62和定位弹簧63,所述环形盘座5的端面上设有沿其中心对称布置的通气座61,且通气座61的底部与环形盘座5的端面密封连接,每个通气座61的下方且位于环形盘座5上设有与该通气座61对应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所述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的下方有定位针孔,所述定位弹簧63套在定位针62的外周,且定位弹簧63安装在环形盘座5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内,所述通气座61设有通气孔611,且通气孔611与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相连通。
如图1、2、3、4所示,为了便于调节针板的插针行程,所述第一针板31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11上设有第一紧固螺钉71,且第一紧固螺钉71的端部与第一气缸21的端部相抵,所述第二针板72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21上设有第二紧固螺钉72,且第二紧固螺钉72的端部与第二气缸22的端部相抵。使用时,通过调节相应的紧固螺钉,即可调节对应的气缸活塞杆连接板与气缸之间的间距,实现调节插针行程的目的。
如图1、6、7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所述基柱1一侧的侧壁上具有第一斜面11,第一针板31具有第一气缸支撑凹槽313,所述第一气缸21设在第一针板31的第一气缸支撑凹槽313内并固定在基柱1的第一斜面11上;所述基柱1另一侧的侧壁上具有第二斜面12,第二针板32具有第二气缸支撑凹槽323,所述第二气缸22设在第二针板32的第二气缸支撑凹槽323内并固定在基柱1的第二斜面12上。
如图3所示,为了结构的对称性,所述第一气缸21的中心线与基柱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第二气缸22的中心线与基柱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气缸21的中心线与基柱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气缸22的中心线与基柱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如图2、9所示,为了便于将盘芯4和环形盘座5以及基柱1连接为一体,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还包括L形连接板6,所述盘芯4和环形盘座5以及基柱1通过L形连接板6连接为一体。
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所述环形盘座5设有第一导气通道52,盘芯4设有与第一导气通道52相连通的第二导气通道42,且导气孔51通过第一导气通道52和第二导气通道42与盘芯4的负压孔41相连通。
如图5、10所示,为了使得盘芯4外周形成负压区域,便于吸附织物,所述环形盘座5的下部设有锥孔53,使得盘芯4的外周壁与环形盘座4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
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通气,所述通气座61的底部设有密封槽612和导气通道613,且密封槽612位于导气通道613的外周,所述密封槽612内设有密封圈,通气孔611通过导气通道613与环形盘座5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相连通。
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合理性,所述每个通气座61的下方且位于盘座5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该通气座61对应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械手臂的末端,若要吸附并转运织物,所述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各自的活塞杆分别带动第一针板31和第二针板32运动,使得第一针板31的第一插针312和第二针板32的第二插针322穿过基柱1上相应的插针孔,使其刺入织物中,
为了保证织物在转运过程中的平整性,防止发生褶皱,本实用新型有两种定位方式对织物进行定位:第一种,若转运的织物为非透气性织物,则可通过向盘座5的导气孔51进行通气,使得盘芯4的外周形成负压并能吸附织物,第二种,若转运的织物为透气性织物,则可通过向通气座61的通气孔611进行通气,定位针62在气体的作用下克服定位弹簧63的弹力使其沿着盘座5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41和定位针孔向下运动并刺入织物中,完成机械手臂吸附织物的动作;
当织物完成由上道工序转运到下道工序后,再次驱动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动作,使得第一针板31上的第一插针312和第二针板32的第二插针322缩回基柱1上相应的插针孔内,使得针块上的插针从织物上分离,若采用上述第一种织物定位方式,则不再向盘5座的导气孔51进行通气,若采用上述第二种织物定位方式,不再向通气座61的通气孔611进行通气,定位针62在定位弹簧6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即可完成织物的转运过程;实用新型可通过织物的特性选择适应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转运,使其省时省力,而且生产效率高,并且能够通过两种定位方式进行有效防止织物发生褶皱。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柱(1)、第一气缸(21)、第二气缸(22)、第一针板(31)、第二针板(32)、盘芯(4)、环形盘座(5)和织物定位机构;
所述第一气缸(21)和第一针板(31)均设在基柱(1)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针板(31)位于第一气缸(21)的下方,所述基柱(1)的下部设有多个插针孔,所述第一针板(31)的一端具有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11),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一插针(312),所述第一气缸(21)的活塞杆与第一针板(31)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11)固定连接,第一针板(31)的第一插针(312)插入基柱(1)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第二气缸(22)和第二针板(32)分别设在均设在基柱(1)另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二针板(32)位于第二气缸(22)的下方,所述第二针板(32)的一端具有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21),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二插针(322),所述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与第二针板(32)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21)固定连接,第二针板(32)的第二插针(322)插入基柱(1)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环形盘座(5)设在基柱(1)底部的外周,盘芯(4)设在环形盘座(5)内并位于基柱(1)的底部,所述盘芯(4)和环形盘座(5)以及基柱(1)连接为一体;
所述盘芯(4)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负压孔(41),且盘芯(4)的外周壁与环形盘座(5)的内壁之间有间距,所述环形盘座(5)上设有导气孔(51),且导气孔(51)与负压孔(41)相连通;
所述织物定位机构包括通气座(61)、定位针(62)和定位弹簧(63),所述环形盘座(5)的端面上设有沿其中心对称布置的通气座(61),且通气座(61)的底部与环形盘座(5)的端面密封连接,每个通气座(61)的下方且位于环形盘座(5)上设有与该通气座(61)对应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所述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的下方有定位针孔,所述定位弹簧(63)套在定位针(62)的外周,且定位弹簧(63)安装在环形盘座(5)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内,所述通气座(61)设有通气孔(611),且通气孔(611)与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板(31)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11)上设有第一紧固螺钉(71),且第一紧固螺钉(71)的端部与第一气缸(21)的端部相抵,所述第二针板(32)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321)上设有第二紧固螺钉(72),且第二紧固螺钉(72)的端部与第二气缸(22)的端部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柱(1)一侧的侧壁上具有第一斜面(11),第一针板(31)具有第一气缸支撑凹槽(313),所述第一气缸(21)设在第一针板(31)的第一气缸支撑凹槽(313)内并固定在基柱(1)的第一斜面(11)上;所述基柱(1)另一侧的侧壁上具有第二斜面(12),第二针板(32)具有第二气缸支撑凹槽(323),所述第二气缸(22)设在第二针板(32)的第二气缸支撑凹槽(323)内并固定在基柱(1)的第二斜面(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1)的中心线与基柱(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第二气缸(22)的中心线与基柱(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1)的中心线与基柱(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气缸(22)的中心线与基柱(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形连接板(8),所述盘芯(4)和环形盘座(5)以及基柱(1)通过L形连接板(8)连接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盘座(5)设有第一导气通道(53),盘芯(4)设有与第一导气通道(53)相连通的第二导气通道(42),且导气孔(51)通过第一导气通道(53)和第二导气通道(42)与盘芯(4)的负压孔(41)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盘座(5)的下部设有锥孔(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座(61)的底部设有密封槽(612)和导气通道(613),且密封槽(612)位于导气通道(613)的外周,所述密封槽(612)内设有密封圈,通气孔(611)通过导气通道(613)与环形盘座(5)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针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通气座(61)的下方且位于盘座(5)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该通气座(61)对应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5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43902.4U CN208008032U (zh) | 2018-01-29 | 2018-01-29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43902.4U CN208008032U (zh) | 2018-01-29 | 2018-01-29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08032U true CN208008032U (zh) | 2018-10-26 |
Family
ID=6388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4390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008032U (zh) | 2018-01-29 | 2018-01-29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0803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17194A (zh) * | 2018-01-29 | 2018-06-29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CN115043206A (zh) * | 2022-08-12 | 2022-09-13 | 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烟叶上料用夹爪 |
-
2018
- 2018-01-29 CN CN201820143902.4U patent/CN20800803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17194A (zh) * | 2018-01-29 | 2018-06-29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CN108217194B (zh) * | 2018-01-29 | 2023-10-31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CN115043206A (zh) * | 2022-08-12 | 2022-09-13 | 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烟叶上料用夹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764797U (zh) | 一种阀杆密封圈组装机的密封圈上料组装机构 | |
CN208008032U (zh)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
CN108217194A (zh) | 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 | |
CN207824921U (zh) | 一种针刺式吸盘 | |
CN202429854U (zh) | 双唇体真空吸盘 | |
CN208008113U (zh) | 一种针刺式吸盘的结构 | |
CN104712781B (zh) | 气动真空插板阀 | |
CN204512485U (zh) | 气动真空插板阀 | |
CN104454710A (zh) | 旋转运动控制系统 | |
CN205650926U (zh) | 一种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串焊机的翻转负压出料装置 | |
CN209618348U (zh) | 一种开口鸡蛋箱体码垛夹具装置 | |
CN203516788U (zh) | 一种零泄漏提升阀 | |
CN202520251U (zh) | 双气缸气动卡瓦 | |
CN103291982B (zh) | 一种双向自动密封气阀 | |
CN209057686U (zh) | 一种食用菌培养袋自动上袋装置 | |
CN203795814U (zh) | 快速安装光滑贴片石的吸盘式手持钳 | |
CN206915322U (zh) | 真空搬运装置 | |
CN208964110U (zh) | 散瓶码垛复合夹具 | |
CN207774311U (zh) | 一种针刺吸盘总成 | |
CN206589369U (zh) | 一种多工位内胎自动吸风机 | |
CN206105695U (zh) | 键盘夹持机械手 | |
CN206595289U (zh) | Led投光灯打胶装配一体机 | |
CN201136767Y (zh) | 一种升降装置 | |
CN205200953U (zh) | 一种三自由度气动控制的装配工业机器人 | |
CN211649243U (zh) | 一种带有气孔式缸盖的气动执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3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