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7639671U -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9671U
CN207639671U CN201721125742.2U CN201721125742U CN207639671U CN 207639671 U CN207639671 U CN 207639671U CN 201721125742 U CN201721125742 U CN 201721125742U CN 207639671 U CN207639671 U CN 207639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heat insulating
air drain
insulating member
gener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57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s Shenzh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s Shenzh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s Shenzh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s Shenzhe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257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9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9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96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其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制品配合,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刺穿部件和第一隔热部件;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气槽,第一隔热部件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气槽,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三气槽;当刺穿部件刺破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第一密封件,插入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载体的载体通孔并刺破第二密封件时,刺穿部件的侧壁贴紧载体,空气经由第二气槽、第三气槽和第一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进入第一气槽,空气和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后形成的蒸发物经由第一气槽和第二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吸嘴部件。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领域,具体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卷烟需要通过燃烧来产生烟草烟雾,但在燃烧过程中会一氧化碳及烟焦油等有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目前,各国政府已经逐步限制人们对燃烧类卷烟的使用。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传统卷烟的替代品,如电子烟。
电子烟装置加热烟油,最终形成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由于电子烟加热过程中不涉及燃烧因此可以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可以降低对使用者健康的危害。
目前大多数电子烟装置内具有烟油腔,当烟油使用完之后,用户需要向该烟油腔注入烟油,用户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气溶胶生成装置、制品及系统,使得用户使用时可以更加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制品配合,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刺穿部件和第一隔热部件;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气槽,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表面设有隔热部件气槽;其中,当所述刺穿部件刺破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第一密封件,插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载体并刺破所述第二密封件时,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贴紧所述载体,空气经由所述隔热部件气槽进入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空气和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后形成的蒸发物经由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进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吸嘴部件。
隔热部件气槽包括第二气槽和第三气槽,第一隔热部件的外侧壁设置第二气槽,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设置第三气槽;空气经由第二气槽和第三气槽进入第一气槽。
第一隔热部件还具有隔热部件气孔,隔热部件气槽包括第四气槽和多条第二气槽,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第一气槽,隔热部件气孔贯穿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设置多条第二气槽和第四气槽,第四气槽与隔热部件气孔连通,第四气槽与多条第二气槽连通,每条第二气槽与对应的第一气槽连通,空气经由隔热部件气孔和第四气槽后进入多条第二气槽后,再进入对应的第一气槽。
刺穿部件的侧壁还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加热部件;刺穿部件采用非导热材料,加热部件设置于刺穿部件的侧壁上。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加热部件;刺穿部件设有刺穿部件空腔,加热部件设置于刺穿部件空腔内。
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第一气槽。
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第一气槽,刺穿部件的底部侧壁上具有沿刺穿部件表面延伸的第四气槽,多条第一气槽与第四气槽连通,第四气槽与第三气槽连通,进入第三气槽的空气进入第四气槽后,再分别进入每条第一气槽。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用于将刺穿部件与第一隔热部件固定在一起。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螺母,第一隔热部件上设有第一隔热部件通孔,刺穿部件的底部侧壁上还设有螺纹,螺纹位于第四气槽的下方,螺纹用于穿过第一隔热部件通孔,螺母用于通过螺纹将刺穿部件固定在第一隔热部件上。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加热部件、供电部件、导电部件;刺穿部件设有刺穿部件空腔,加热部件设置于刺穿部件空腔内;加热部件通过导电部件与供电部件电连接,导电部件穿过螺母。
气溶胶生成装置第一隔热部件上设有第一隔热部件腔体,螺母用于安装在第一隔热部件腔体内。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第一隔热部件与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一体成型。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紧固件、隔热部件固定件和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隔热部件固定件安装于第一隔热部件与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之间,第二紧固件用于将隔热部件固定件和第一隔热部件固定在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上。
第一隔热部件的侧壁上设有隔热部件固定孔,第二紧固件伸入隔热部件固定孔中。
隔热部件固定件呈具有缺口的环状。
隔热部件固定件为金属。
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为塑料。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上装置外壳和下装置外壳,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与下装置外壳固定连接。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隔热部件,第二隔热部件设置在第一隔热部件和刺穿部件下方。
刺穿部件用于插入所述载体的载体通孔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配合,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吸嘴部件、气溶胶生成基质、载体和密封组件;所述载体用于承载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密封所述载体以及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刺穿部件和第一隔热部件;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气槽,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表面设有隔热部件气槽;其中,当所述刺穿部件刺破所述第一密封件,插入所述载体并刺破所述第二密封件时,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贴紧所述载体,空气经由隔热部件气槽进入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空气和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后形成的蒸发物经由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进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吸嘴部件。
所述载体具有载体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覆盖所述载体通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刺穿部件用于插入所述载体通孔。
气溶胶生成制品还包括容器,容器用于容纳载体和气溶胶生成基质,容器上设有下开孔、上开孔,第一密封件固定于容器的下表面内壁且覆盖下开孔,第二密封件覆盖上开孔,载体通孔的第一端与下开孔相对、第二端与上开孔相对。
第二密封件固定在容器的外壁。
容器包括上容器单元、下容器单元和密封层,上容器单元上设置上开孔,下容器单元上设置下开孔,上容器单元用于与下容器单元对合,密封层用于将上容器单元与下容器单元固定在一起,且密封上容器单元与下容器单元之间的缝隙。
容器包括上容器单元、下容器单元,上容器单元上设置上开孔,下容器单元上设置下开孔,上容器单元用于与下容器单元对合,且上容器单元套在下容器单元上,上容器单元与下容器单元贴合在一起。
气溶胶生成制品还包括冷凝组件,冷凝组件包括冷凝管和隔热管,冷凝管设置于容器与吸嘴部件之间,隔热管套在冷凝管上。
冷凝管为金属管。
第一密封件粘贴于容器的下表面的内壁。
有益效果:
在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配合工作下,生成气溶胶,用户吸食完后,可以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抛弃,而不需要向气溶胶生成制品注入气溶胶生成基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系统一种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制品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9是图8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制品另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和气溶胶生成装置200,气溶胶生成装置200与气溶胶生成制品100配合,以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一端。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包括刺穿部件210、加热部件220、第一隔热部件230以及装置外壳240,如图5所示,第一隔热部件230上设有隔热部件气槽:第二气槽2301和第三气槽2302,如图2所示,装置外壳240上设有空气入口243。如图1及图11所示,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包括吸嘴部件140、气溶胶生成基质、载体114和密封组件110,密封组件110包括容器111。
气溶胶生成基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气溶胶的物质,对于液体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而言,通常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使气溶胶生成基质蒸发而形成蒸发物(例如气体),该蒸发物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是烟油,烟油可以包括丙三醇(甘油)、丙二醇、香精(或香料)和烟碱(尼古丁),上述烟油中,烟碱和/或香精可以由烟草提取物替代。烟油也可以不包含尼古丁。
载体114用于承载气溶胶生成基质(例如液体形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如图8所示,载体114具有用于供刺穿部件210插入的载体通孔1141。载体114可以采用棉花(可以是耐高温的棉花)、多孔陶瓷、玻璃纤维等,或者其他具有一定吸附液体能力的多孔结构。
密封组件110用于密封载体114以及承载于载体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请参考图8至1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1所示的密封组件110包括图1所示的上述容器111、以及图8所示的第一密封件112、第二密封件113,容器111用于容纳载体114以及载体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容器111包括上容器单元1111、下容器单元1112和密封层115(在本实施例中,靠近吸嘴部件140为上),上容器单元1111和下容器单元1112均为杯底带孔的杯状物,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杯口对合,密封层115用于将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固定在一起,且密封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之间的缝隙,以防止载体114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容器111流出。密封层115可以与上容器单元1111和下容器单元1112的侧壁粘贴。例如,在上容器单元1111和下容器单元1112的侧壁上设置胶粘剂以粘贴密封层115。即使胶粘剂在高温下产生异味气体,异味气体也难以进入第一气槽211而被用户吸食。
其中,下容器单元1112上设置下开孔1114和下容器单元开口11121,上容器单元1111上设置上开孔1113和上容器单元开口11111,上容器单元开口11111与下容器单元开口11121对合,密封层115密封上容器单元开口11111与下容器单元开口11121之间的缝隙,载体通孔1141的第一端与下开孔1114相对,载体通孔1141的第二端与上开孔1113相对,第一密封件112固定(例如粘贴)于下容器单元1112的下表面的内壁上,且覆盖下开孔1114,第二密封件113覆盖上开孔1113,例如第二密封件113可以固定于上容器单元1111的外壁(例如上表面的外壁)或者内壁。
第一密封件112和第二密封件113容易被刺穿部件210刺穿,被刺穿的位置可以表现为破碎、撕裂等状态。第一密封件112和第二密封件113上可以设有刻痕,使得第一密封件112和第二密封件113被刺穿部件210刺穿时容易沿该刻痕方向破裂。第一密封件112和第二密封件113可以采用金属薄层,如铝箔等。
容器111优选为金属容器(优选具有比第一密封件112和第二密封件113更大的厚度,例如铝容器),以防止容器111被刺穿部件210加热而融化或产生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气溶胶以外的气味。由于第一密封件112固定(例如通过胶粘剂粘贴)在容器111下表面的内壁上的,将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从气溶胶生成装置200拔出来时,第一密封件112不容易脱落而残留在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内;若第一密封件112固定在容器111的外壁上,当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使用完后,将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从气溶胶生成装置200拔出来时,第一密封件112存在脱落而残留在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内的风险。上述胶粘剂可以是无机胶粘剂或有机胶粘剂(例如蛋白质胶粘剂、橡胶胶粘剂、聚合物胶粘剂等)。若第一密封件112通过胶粘剂尤其是有机胶粘剂粘贴在容器111外壁上时,由于第一密封件112和容器111受到刺穿部件210的加热,导致有机胶粘剂的粘性下降,当将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从气溶胶生成装置200拔出来时,第一密封件112更容易脱落而残留在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内。而通过将第一密封件112粘贴于容器111下表面的内壁上,即使第一密封件112脱落,其仍留在容器111内,从而随着气溶胶生成制品100被拔出来。
如图5所示,刺穿部件210的侧壁215上设有第一气槽211,第一气槽211可以是通过切割等加工方式形成,也可以是在铸造刺穿部件210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气槽211可以呈沿着刺穿部件210表面延伸的曲线形状(例如沿着刺穿部件210表面螺旋上升)或直线形状,曲线形状的第一气槽211可以比直线型状的第一气槽211提供更大的气体阻力,体现为用户在抽吸气溶胶生成制品时需要更大的吸力。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刺穿部件210设有刺穿部件空腔212,加热部件220设置于刺穿部件空腔212内,加热部件220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到达刺穿部件210上。在一些情况下加热部件220与刺穿部件空腔212的侧壁之间存在空隙,可以用导热材料进行填充,以使加热部件220与刺穿部件210形成良好导热。刺穿部件210的整体轮廓可以呈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刺穿部件210的顶部可以呈圆锥状等尖锐形状,以刺穿第一密封件112和第二密封件113,当然刺穿部件210的顶部也可以不具有尖锐形状。
如图1所示,使用过程中刺穿部件210容易将热量传递到装置外壳240上,导致装置外壳240发烫。通过将第一隔热部件230设置在刺穿部件210的底部且位于刺穿部件210与装置外壳240之间,可以减少或防止热量传递到装置外壳240上。如图5所示,第一隔热部件230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气槽2301,第一隔热部件230的上表面设有第三气槽2302,空气经由第二气槽2301和第三气槽2302进入第一气槽2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热部件230套在刺穿部件210的底部。第一隔热部件230可以采用陶瓷。
参考图1、5和8,使用时,刺穿部件210首先穿过容器111的下开孔1113,然后刺破第一密封件112,再经由载体通孔1141的第一端插入载体通孔1141,最终穿过容器111的上开孔1113并刺破第二密封件113,刺穿部件210的侧壁215贴紧载体114并加热载体114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使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后蒸发形成蒸发物而进入第一气槽211。空气经由空气入口243进入(之后会有详细描述进入第二气槽2301的过程),然后经过第二气槽2301、第三气槽2302、下开孔1113和第一密封件112被刺破的位置进入第一气槽211,从而与该蒸发物混合成混合物,然后该混合物经由第一气槽211和第二密封件113被刺破的位置进入吸嘴部件140。该混合物最终形成气溶胶,而气溶胶形成的位置可能在该第一气槽211中,或者在第一气槽211的下游(在第一气槽211以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刺穿部件210贴紧载体114以对载体114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加热效果很好,同时在刺穿部件2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气槽211,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而蒸发形成的蒸发物能够在流过第一气槽211的空气的带动下,最终形成气溶胶。若刺穿部件210没有贴紧载体114,加热效果将大打折扣,因为刺穿部件210与载体114之间的缝隙中会通过流动的空气,从而带走较多热量,为了达到较好的加热效果需要增大刺穿部件210的温度,从而造成气溶胶生成装置200的电池续航能力降低。
刺穿部件2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多条第一气槽211,相比于一条第一气槽211,多条第一气槽211利于在同一时间内产生更多的气溶胶。相应地,可以设置相应数量的第二气槽2301和第三气槽2302,每条第二气槽2301与对应的一条第三气槽2302和第一气槽211连通。这样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气槽2301、第三气槽2302后进入对应的第一气槽211。
如图5所示,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刺穿部件210的底部侧壁上还具有沿刺穿部件210表面延伸的第四气槽213,多条第一气槽211与第四气槽213连通,空气经过第二气槽2301和第三气槽2302进入第四气槽213后,再分别进入每条第一气槽211。可以看出,第四气槽213起到了分配空气到不同的第一气槽211的作用。第四气槽213可以沿刺穿部件210底部侧壁上的圆周方向延伸,根据长度的不同,第四气槽213可以呈环状,也可以呈圆弧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部件230上也可以具有多条第二气槽2301(以及对应数量的第三气槽2302),多条第三气槽2302与第四气槽213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2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232(请参考图3)、第二紧固件233(请参考图2)和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第一紧固件232用于将刺穿部件210与第一隔热部件230固定在一起,第二紧固件233用于将第一隔热部件230固定在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上,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固定在装置外壳240上。如图6所示,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具有固定座腔体275,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一端。
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优选采用隔热材料,例如塑料等,以进一步降低刺穿部件210的热量传递到装置外壳24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通过螺纹与装置外壳240装配固定。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32是螺母,第一隔热部件230上还设有第一隔热部件通孔2304,刺穿部件210的底部侧壁上还设有螺纹214,螺纹214位于第四气槽213的下方,螺纹214穿过第一隔热部件通孔2304,螺母通过螺纹214将刺穿部件210固定在第一隔热部件230上。在第四气槽213的位置的刺穿部件210的直径大于在螺纹214位置的刺穿部件210的直径,以防止第四气槽213陷入第一隔热部件230的上表面以下进而造成空气无法进入,这样当刺穿部件210与第一隔热部件230装配在一起时,第四气槽213抵于第一隔热部件230的上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热部件230上还设有第一隔热部件腔体2303,螺母用于安装在第一隔热部件腔体2303内,以在达到隔热、固定目的的同时节省装配空间。
如图1和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200还包括第二隔热部件260,第二隔热部件260设置在第一隔热部件230下方,以进一步对伸入第一隔热部件通孔2304内的刺穿部件210的底部、以及螺母进行隔热,以降低热量对位于下方的供电部件的影响。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200还包括隔热部件固定件231,隔热部件固定件231安装于第一隔热部件230与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之间。第二紧固件233用于将隔热部件固定件231和第一隔热部件230固定在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上。第一隔热部件230的侧壁上设有隔热部件固定孔2305,隔热部件固定件231具有固定件通孔2331,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具有固定座通孔271,第二紧固件233依次穿过固定座通孔271、固定件通孔2331并伸入隔热部件固定孔2305中,从而将隔热部件固定件231和第一隔热部件230固定在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上。第二紧固件233优选为螺钉。
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热部件固定件231呈具有缺口2332的环状,以方便将隔热部件固定件231套在第一隔热部件230上。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优选为塑料,相应地,隔热部件固定件231为金属,这样,第二紧固件233能够稳定地固定在隔热部件固定件231上。若隔热部件固定件231也是塑料,则第二紧固件233难以稳定地被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可以不具有第二紧固件233,同时第一隔热部件230、隔热部件固定件231和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是由隔热材料(例如耐高温的塑料)一体成型的,其既发挥了第一隔热部件230的隔热的作用,也发挥了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的固定作用,空气仍然可以经过第二气槽2301和第三气槽2302进入第四气槽213。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可以不具有第二紧固件233和隔热部件固定件231,第一隔热部件230和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由隔热材料(例如耐高温的塑料)一体成型的,第一隔热部件230和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两者之间通过连接件(未示出)连接,空气仍然可以经过第二气槽2301和第三气槽2302进入第四气槽213。
刺穿部件210可以是导热材料,例如金属、或者具有导热性的氧化物陶瓷。在一个实施例中,刺穿部件210不具有刺穿部件空腔212,加热部件220设置于刺穿部件210的侧壁上,例如加热部件为缠绕在刺穿部件210侧壁上的加热丝,或者设置在刺穿部件210上的加热层(例如通过涂覆、电镀等工艺附着在刺穿部件210上的加热层,如金属电阻层、石墨电阻层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刺穿部件210是陶瓷,加热部件220是涂覆并固定在刺穿部件210表面的电阻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刺穿部件210采用非导热材料(例如低导热材料、绝热材料),这样,加热部件220产生的热量不会通过刺穿部件210扩散而浪费,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电池续航能力。在这些实施例中,同样可以认为刺穿部件210的侧壁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
如图12所示,是气溶胶生成装置200的另一种实施例,本第一隔热部件230的隔热部件气槽包括第四气槽2308和多条第二气槽2302,本第一隔热部件230上还设置有隔热部件气孔2307,刺穿部件210也具有多条第一气槽211,隔热部件气孔2307贯穿第一隔热部件2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多条第二气槽2302和第四气槽2308设置在第一隔热部件230的上表面,第四气槽2308与隔热部件气孔2307连通,第四气槽2308与多条第二气槽2302连通,每条第二气槽2302与对应的第一气槽211连通,使用时,空气经由空气入口243、隔热部件气孔2307和第四气槽2308后进入多条第二气槽2302,进入第二气槽2302的空气再分别进入到对应的每条第一气槽211中。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气槽2308起到了分配空气到不同的第二气槽2302的作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四气槽230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部件230可以采用耐高温的塑料,通过注塑的方式与刺穿部件21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可以省略隔热部件固定孔2305、隔热部件固定件231、第一紧固件232、第二紧固件233和第二隔热部件260。本第一隔热部件230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与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固定,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可以通过卡扣方式与装置外壳240固定,例如固定在下装置外壳242上。
如图1、2、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外壳240包括上装置外壳241和下装置外壳242,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与下装置外壳242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可以与上装置外壳241通过卡扣方式安装固定,例如,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上可以设有卡扣272,相应地上装置外壳241内壁上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为了让用户将上装置外壳241装配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更加方便,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270上还设有导向槽274,对应地上装置外壳241内设有导向棱(图中未示出)。
气溶胶生成装置200还可以包括供电部件(位于装置外壳240内,图中未示出)和导电部件(图中未示出,例如导线),如图1所示,第二隔热部件260上设有第二隔热部件通孔261,加热部件220通过导电部件与供电部件电连接,导电部件穿过螺母和第二隔热部件通孔261。加热部件220最好完全安装在刺穿部件空腔212内,以提高发热效率,并且减小热量对供电部件的影响。
如图1所示,从位于下装置外壳242的空气入口243进入的空气进入第二气槽2301可以有多种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隔热部件260的横截面(垂直于气溶胶生成装置200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大小与第一隔热部件230的横截面大小相同,第二气槽2301与第二隔热部件260外侧的空间连通,空气进入第二隔热部件260外侧的空间后即可进入第二气槽2301,最终进入第一气槽21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第二隔热部件260的横截面大小大于第一隔热部件230的横截面大小,第二隔热部件260可以开设气孔(图中未示出),空气可以经过该气孔进入第二气槽2301,最终进入第一气槽21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外径大小基本相同,在容器111总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密封层115粘贴接触上容器单元1111的面积与密封层115粘贴接触下容器单元1112的面积可以相同或者基本相同。若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大小相差很大,则可能造成密封层115粘贴接触某个容器单元的面积过小,导致密封效果不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容器111包括上容器单元1111、下容器单元1112,上容器单元1111用于与下容器单元1112对合,且上容器单元1111套在下容器单元1112上,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粘合在一起。例如,可以在下容器单元1112的外侧壁上涂覆胶粘剂以粘贴上容器单元111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省去密封层115,从而省去了相应的材料和工艺。在此实施例中,上容器单元1111的杯口要比下容器单元1112的杯口直径大一点,以便可以配合套上。也可以有其他安装配合方式,将上容器单元1111和下容器单元1112配合套上,而省去密封层115,本实用新型不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13固定(例如通过粘贴)在容器111的外壁,以方便密封气溶胶生成基质。制造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密封件112固定(例如通过胶粘剂粘贴)在下容器单元1112下表面的内壁上以覆盖密封下开孔1114,然后将载体114第一端从下容器单元开口11121塞入下容器单元1112内,然后再将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对合(上容器单元开口11111与下容器单元开口11121相对),并使载体114的第二端从上容器单元开口11111塞入上容器单元1111,接着将密封层115粘贴在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的侧壁以密封上容器单元1111与下容器单元1112之间的缝隙,然后通过上开孔1113向载体114中注入气溶胶生成基质,最后将第二密封件113粘贴在上容器单元1111的外壁以覆盖密封上开孔1113。
如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还包括吸嘴部件包裹层141、冷凝组件。冷凝组件包括冷凝管120和隔热管130,冷凝管120设置于密封组件110与吸嘴部件140之间,隔热管130套在冷凝管120上,吸嘴部件包裹层141用于包裹覆盖吸嘴部件的侧壁。若第一气槽211中尚未形成气溶胶,该冷凝管120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蒸发形成的蒸发物和空气的混合物进行混合和/或收拢以及冷凝,以形成均匀且较低温度的气溶胶。若第一气槽211中已经形成气溶胶,该冷凝管120用于对气溶胶进行混合和/或收拢以及降温,从而形成均匀的气溶胶以流入吸嘴部件140。冷凝管120采用导热材料(例如金属)以实现冷凝的作用,隔热管130采用导热性比导热材料差的材料,如非导热材料(如低导热材料)以防止进入吸嘴部件140的气溶胶的温度太低而影响口感,另一方面,隔热管130还可以防止用户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冷凝管120。该冷凝管120可以采用钢管,例如304不锈钢。隔热管130可以采用棉花、硅胶、橡胶、塑料等材料。容器111、载体114、冷凝管120、隔热管130和吸嘴部件140的外轮廓均可以是圆柱形,利用包装层(图中未示出)将上述五个部件卷绕固定以形成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从而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100整体外形与传统香烟外形接近或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凝管120的侧壁上还可以附着额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这些气溶胶生成基质在进入冷凝管120中的蒸发物(由载体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蒸发形成)与空气的混合物(或者混合物形成的气溶胶)的加热下,也蒸发形成蒸发物,与上述混合物(或气溶胶)混合后,进入吸嘴部件140。
如图11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还包括收拢部件150和均匀部件160,密封组件110、收拢部件150、均匀部件160和吸嘴部件140依次设置。收拢部件150包括贯穿收拢部件150的收拢通道151,以对蒸发物与空气的混合物或者气溶胶进行收拢和/或混合,均匀部件160用于使通过的混合物或者气溶胶进行均匀、降温后再进入吸嘴部件140。
在对加热部件220进行加热时,供电部件容易发热,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外部的空气从空气入口243进入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后,流经供电部件(例如,从供电部件与装置外壳240之间的间隙流过)后,再经过第二气槽2301和第三气槽2302进入第一气槽211,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空气对供电部件进行散热,以对供电部件进行保护,维持供电部件的性能稳定,另一方面,空气被供电部件加热,加热后的空气进入第一气槽211中,在保证载体114上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蒸发的情况下,加热部件220的加热功率可能不需要原来加热功率(空气没有流经供电部件而被加热的情况下)那么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体114也可以不具有载体通孔1141,刺穿部件210在刺穿第一密封件112后,插入载体114内,并撑开载体114,然后从载体114的另一端伸出,再刺穿第二密封件113。然而,载体具有载体通孔1141可以让刺穿部件210更容易插入载体114.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49)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制品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刺穿部件和第一隔热部件;
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气槽,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表面设有隔热部件气槽;
其中,当所述刺穿部件刺破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第一密封件,插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载体并刺破第二密封件时,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贴紧所述载体,空气经由所述隔热部件气槽进入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空气和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后形成的蒸发物经由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进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吸嘴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件气槽包括第二气槽和第三气槽,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外侧壁设置所述第二气槽,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三气槽;
所述空气经由所述第二气槽和所述第三气槽进入所述第一气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部件还具有隔热部件气孔,所述隔热部件气槽包括第四气槽和多条第二气槽,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气槽,所述隔热部件气孔贯穿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设置多条所述第二气槽和所述第四气槽,所述第四气槽与所述隔热部件气孔连通,所述第四气槽与多条所述第二气槽连通,每条所述第二气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气槽连通,所述空气经由所述隔热部件气孔和所述第四气槽后进入多条所述第二气槽后,再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气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还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部件;所述刺穿部件采用非导热材料,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部件;所述刺穿部件设有刺穿部件空腔,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刺穿部件空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气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气槽,所述刺穿部件的底部侧壁上具有沿所述刺穿部件表面延伸的第四气槽,多条所述第一气槽与所述第四气槽连通,所述第四气槽与所述第三气槽连通,进入所述第三气槽的所述空气进入所述第四气槽后,再分别进入每条所述第一气槽。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刺穿部件与所述第一隔热部件固定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螺母,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上设有第一隔热部件通孔,所述刺穿部件的底部侧壁上还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位于所述第四气槽的下方,所述螺纹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隔热部件通孔,所述螺母用于通过所述螺纹将所述刺穿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热部件、供电部件、导电部件;
所述刺穿部件设有刺穿部件空腔,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刺穿部件空腔内;
所述加热部件通过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供电部件电连接,所述导电部件穿过所述螺母。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上设有第一隔热部件腔体,所述螺母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隔热部件腔体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一体成型。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紧固件、隔热部件固定件和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所述隔热部件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所述隔热部件固定件和所述第一隔热部件固定在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侧壁上设有隔热部件固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伸入所述隔热部件固定孔中。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件固定件呈具有缺口的环状。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件固定件为金属。
18.如权利要求14或1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为塑料。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上装置外壳和下装置外壳,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与所述下装置外壳固定连接。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隔热部件,所述第二隔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部件和所述刺穿部件下方。
2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穿部件用于插入所述载体的载体通孔中。
22.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吸嘴部件、气溶胶生成基质、载体和密封组件;
所述载体用于承载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密封所述载体以及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刺穿部件和第一隔热部件;
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气槽,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表面设有隔热部件气槽;
其中,当所述刺穿部件刺破所述第一密封件,插入所述载体并刺破所述第二密封件时,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贴紧所述载体,空气经由隔热部件气槽进入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空气和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后形成的蒸发物经由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密封件被刺破的位置进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吸嘴部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具有载体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覆盖所述载体通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刺穿部件用于插入所述载体通孔。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件气槽包括第二气槽和第三气槽,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外侧壁设置所述第二气槽,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三气槽;
所述空气经由所述第二气槽和所述第三气槽进入所述第一气槽。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部件还具有隔热部件气孔,所述隔热部件气槽包括第四气槽和多条第二气槽,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气槽,所述隔热部件气孔贯穿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上表面设置多条所述第二气槽和所述第四气槽,所述第四气槽与所述隔热部件气孔连通,所述第四气槽与多条所述第二气槽连通,每条所述第二气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气槽连通,所述空气经由所述隔热部件气孔和所述第四气槽后进入多条所述第二气槽后,再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气槽。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还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部件;所述刺穿部件采用非导热材料,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加热部件;所述刺穿部件设有刺穿部件空腔,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刺穿部件空腔内。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穿部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气槽。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穿部件的底部侧壁上具有沿所述刺穿部件表面延伸的第四气槽,多条所述第一气槽与所述第四气槽连通,所述第四气槽与所述第三气槽连通,进入所述第三气槽的所述空气进入所述第四气槽后,再分别进入每条所述第一气槽。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刺穿部件与所述第一隔热部件固定在一起。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螺母,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上设有第一隔热部件通孔,所述刺穿部件的底部侧壁上还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位于所述第四气槽的下方,所述螺纹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隔热部件通孔,所述螺母用于通过所述螺纹将所述刺穿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上。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加热部件、供电部件、导电部件;所述刺穿部件设有刺穿部件空腔,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刺穿部件空腔内;
所述加热部件通过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供电部件电连接,所述导电部件穿过所述螺母。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上设有第一隔热部件腔体,所述螺母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隔热部件腔体内。
3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一体成型。
3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紧固件、隔热部件固定件和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所述隔热部件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隔热部件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所述隔热部件固定件和所述第一隔热部件固定在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上。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部件的侧壁上设有隔热部件固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伸入所述隔热部件固定孔中。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件固定件呈具有缺口的环状。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件固定件为金属。
40.如权利要求36或3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为塑料。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上装置外壳和下外壳,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固定座与所述下外壳固定连接。
4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隔热部件,所述第二隔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部件和所述刺穿部件下方。
4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还包括容器,所述容器用于容纳所述载体和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容器上设有下开孔、上开孔,所述第一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容器的下表面内壁且覆盖所述下开孔,所述第二密封件覆盖所述上开孔,所述载体通孔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开孔相对、第二端与所述上开孔相对。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固定在所述容器的外壁。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包括上容器单元、下容器单元和密封层,所述上容器单元上设置所述上开孔,所述下容器单元上设置所述下开孔,所述上容器单元用于与所述下容器单元对合,所述密封层用于将所述上容器单元与下容器单元固定在一起,且密封所述上容器单元与下容器单元之间的缝隙。
46.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上容器单元、下容器单元,所述上容器单元上设置所述上开孔,所述下容器单元上设置所述下开孔,所述上容器单元用于与所述下容器单元对合,且所述上容器单元套在所述下容器单元上,所述上容器单元与所述下容器单元贴合在一起。
47.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还包括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管和隔热管,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容器与所述吸嘴部件之间,所述隔热管套在所述冷凝管上。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为金属管。
49.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粘贴于所述容器的下表面的内壁。
CN201721125742.2U 2017-09-04 2017-09-04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39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5742.2U CN207639671U (zh) 2017-09-04 2017-09-04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5742.2U CN207639671U (zh) 2017-09-04 2017-09-04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9671U true CN207639671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574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39671U (zh) 2017-09-04 2017-09-04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967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7175A (zh) * 2017-09-04 2018-09-25 赫斯提亚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WO2020029337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深圳易捷威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防冷凝结构及电子烟
CN111436663A (zh) * 2020-05-18 2020-07-24 南通金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环绕式气流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096339A1 (en) * 2020-11-06 2022-05-12 Jt International S.A.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with heat dissipation housing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7175A (zh) * 2017-09-04 2018-09-25 赫斯提亚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WO2019042143A1 (zh) * 2017-09-04 2019-03-07 赫斯提亚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WO2020029337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深圳易捷威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防冷凝结构及电子烟
CN111436663A (zh) * 2020-05-18 2020-07-24 南通金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环绕式气流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096339A1 (en) * 2020-11-06 2022-05-12 Jt International S.A.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with heat dissipation hous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7175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N207639671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EP3863445B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US20240306717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CN206260851U (zh) 石英管烟弹及使用其的低温烟
US20210378308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CN109363242A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
US20210307390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EP3636084B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US20210378307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CN109105958A (zh) 发热组件、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US20220046990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CA3113557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heating chamber therefor
CN206275176U (zh) 可抛弃式烟弹及低温烟具
CN109363243A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07639672U (zh) 气溶胶生成制品及其密封组件
CN207644967U (zh) 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密封组件及冷凝组件
CN108567170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WO2019042146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制品及系统
CN20741147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WO2019042147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N207639670U (zh) 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07836763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系统
CN108569469A (zh) 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密封组件及制造方法
CN108569470A (zh) 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密封组件、冷凝组件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