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7598414U -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98414U
CN207598414U CN201721763617.4U CN201721763617U CN207598414U CN 207598414 U CN207598414 U CN 207598414U CN 201721763617 U CN201721763617 U CN 201721763617U CN 207598414 U CN207598414 U CN 207598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channel
flow
tide
cavity volume
gener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36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刚
邓茂林
罗玉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i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L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L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L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636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98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98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98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涉及潮汐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发电主体和发电装置,在发电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水流的容腔,在发电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水流引入容腔的第一引流通道和至少一个用于将水流引出容腔的第二引流通道;在第一引流通道和/或第二引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发电的所述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能够利用潮汐进行发电,水流从第一引流通道流入到容腔中,再经过第二引流通道从容腔中流出,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上,这样利用水流通过通道内时,通道变小流速增加的原理,水流流速倍数放大;被放大流速的水流通过发电装置进行发电,从而达到利用潮汐能发电的目的。

Description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潮汐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海湾或感潮河口,可见到海水或江水每天有两次的涨落现象,早上的称为潮,晚上的称为汐。
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方便。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太阳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效应所造成的。涨潮时,大量海水汹涌而来,具有很大的动能;同时,水位逐渐升高,动能转化为势能。
落潮时,海水奔腾而归,水位陆续下降,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海水在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潮汐能。
潮汐是一种蕴藏量极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开采和运输、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潮汐电站,不需要移民,不淹没土地,没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结合潮汐发电发展围垦、水生养殖和海洋化工等综合利用项目
潮汐发电是水力发电的一种。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感潮口建筑堤坝、闸门和厂房,围成水库,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之间形成一定的潮差,从而可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现有的潮汐发电系统大多存在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以缓解的潮汐发电结构复杂和维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包括发电主体和发电装置,
在所述发电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水流的容腔,在所述发电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水流引入容腔的第一引流通道和至少一个用于将水流引出容腔的第二引流通道;
在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和/或第二引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发电的所述发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的第一引流口与所述容腔连接,所述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一引流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从一端到第一引流口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二引流口位于第二引流通道远离所述容腔一端,所述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二引流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从一端到第二引流口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装置为水轮机,所述发电主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水轮机的旋转轴通过所述安装孔与发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口水平位高于所述第二引流口。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装置为涡轮发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为多个,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交替设置在所述发电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能够利用潮汐进行发电,水流从第一引流通道流入到容腔中,再经过第二引流通道从容腔中流出,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上,这样利用水流通过通道内时,通道变小流速增加的原理,水流流速倍数放大;被放大流速的水流通过发电装置进行发电,从而达到利用潮汐能发电的目的。
海水主要从第一引流通道流入到容腔中,在涨潮的时候也有部分海水从第二引流通道流入到容腔中,当容腔内水位高度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二引流口以后,海水从第一引流通道内流入从第二引流通道流出,这样实现发电装置发电。
本实用新型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相比于现在使用的潮汐发电设备,具有了结构简单的特点,同时维护也简单,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发电的潮汐发电的成本;且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安装的地域要求不严,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用电需求安装,自发自用;余电还能上网,投资收益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的BB截面示意图。
图标:100-发电主体;200-第一引流通道;300-第二引流通道;400-容腔;500-安装孔;600-水轮机;700-第一引流口;800-第二引流口;900-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的BB截面示意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包括发电主体100和发电装置,
在所述发电主体100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水流的容腔400,在所述发电主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水流引入容腔400的第一引流通道200和至少一个用于将水流引出容腔400的第二引流通道300;
在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00和/或第二引流通道300内设置有用于发电的所述发电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电主体100可以为堤坝等,在堤坝内有容腔400,水流从第一引流通道200内流入到堤坝的容腔400中,再从第二引流通道300将容腔400内水导出;在第一引流通道200和第二引流通道300内可以设置发电装置,通过水流的流动,使发电装置能够进行发电。
第一引流通道200和第二引流通道300可以同时向容腔400内引入水流或者同时将容腔400内水流引出;水流经过第一引流通道200和第二引流通道300内的发电装置均能够进行发电。
由于堤坝是很长的,潮汐的范围很大,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潮汐能,在堤坝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引流通道200和多个第二引流通道300;这样充分利用潮汐能来进行发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流通道200用于海水进入到容腔400内,第二引流通道300主要海水从容腔400内流入大海。
第一引流通道200可以设置在第二引流通道300的上方,海水从第一引流通道200流入到容腔400中,经过第二引流通道300流出;这样水流的经过发电装置能够进行发电。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00的第一引流口700与所述容腔400连接,所述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一引流口700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流通道200的第一引流口700与容腔400连接的,水流进行第一引流通道200后,再经过第一引流口700流入到容腔400内;发电装置在第一引流口700处,这样水流进入到容腔400前,对发电装置进行做功,使其能够进行发电。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00从一端到第一引流口700端逐渐变小。
为了提高发电的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流通道200的一端到第一引流口700端的纵截面的面积是逐渐变小的,这样水流进入到第一引流通道200以后,随着第一引流通道200逐渐变窄,水流的速度逐渐的增大,这样利用流体通过通道内时,通道变小流速增加的原理,流体流速倍数放大后流过发电装置进行发电。
当水流不足使发电装置进行发电的时候,随着第一引流通道200的变窄,水流的速度的增加,提高发电效率,让水流集中从第一引流口700通过也减少了发电装置安装的数量,仅在第一引流口700安装一个发电装置就能满足第一引流口700最大端面水流的潮汐能的利用。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300的第二引流口800位于第二引流通道300远离所述容腔400一端,所述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二引流口800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引流通道300主要用于将容腔400的水流引出,在水流流出的时候,使发电装置发电;第二引流口800将水流从容强中引出。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300从一端到第二引流口800端逐渐变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从容腔400内经第二引流通道300引出的时候,为了提高发电效率,第一引流通道200一端到第二引流口800端逐渐变小,这样水流的流速几何速度的增加,能够提高发电的效率。
如图3、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发电装置为水轮机600,所述发电主体100上设置有安装孔500,所述水轮机600的旋转轴900通过所述安装孔500与发电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电装置为水轮机600,水流经过第一引流口700和第二引流口800的时候,将水流的能量转化为机械的能量,水流使水轮机600的旋转轴900转动,旋转轴900连接发电机,从而发电机能够发电。
仅仅将水轮机600安装在第一引流口700和第二引流口800处;由于水轮机600结构相对发电机结构简单,便于维修,水轮机600相对于发电机密封的更容易,方便后期维护。
发电主体100上有安装孔500,水轮机600的旋转轴900安装在安装孔500,这样水轮机600能够通过旋转轴900将机械能传递给在发电主体100上的发电机,实现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在第一引流口700和第二引流口800处设置水轮机600,水轮机600能够把把水流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动力机械;水轮机600的旋转轴900能够转动,这样旋转轴900与发电机连接,这样发电机能够进行发电。
由于旋转轴900的长度能够改变,发电机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在发电主体100上端或者设置在发电主体100,发电机设置在发电主体100上端表面,这样方便进行对发电机进行维护;或者在发电主体100内有发电机安装的安装槽,发电机安装在安装槽内,这样能够保证堤坝表面平整。
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口700水平位高于所述第二引流口8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流口700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引流口800,这样水流进入到容腔400以后,水能够更多的从第二引流口800排出,这样能够使潮汐能最大化的利用,水在进入容腔400的时候,第一引流口700处的发电装置能够发电,当容腔400内水越少,从第一引流口700处流入容腔400内的水越多,这样发电装置发出的电能越多。
第二引流口800设置的水位位置较低,这样容腔400内的水能够更多的流出,这样在潮汐的时候,容腔400内能够有更多的水的置换,这样发电装置也能够发出更多的电能。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发电装置为涡轮发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电装置为蜗轮发电机,在第一引流口700和第二引流口800设置涡轮发电机,以后,水流进行第一引流口700和第二引流口800的时候,能够使设置的涡轮发电机发电。
使用涡轮发电机发电,这样就不需要占用发电主体100上面的地方,能够使发电主体100上面成一个平台,便于其他用途。
涡轮发电机采用水下涡轮发电机,通过水流的流动使涡轮风扇转动,从而使涡轮发电机发电。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00为多个,所述第二引流通道30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引流通道200和多个所述第二引流通道300交替设置在所述发电主体100上。
由于发电主体100是很大的,发电主体100为堤坝的时候,在海岸沿线很长的一段距离,为了充分利用潮汐能进行发电,在发电主体100上能够设置多个第一引流通道200和第二引流通道300,为了使容腔400内的水流入流出的量更大,第一引流通道200和第二引流通道300交替设置在发电主体100上,这样水能够在涨潮的时候,通过第一引流通道200进入到容腔400中,在落潮的时候,从第二引流通道300流出容腔400,水这样的进入,水流的能量通过涡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实现利用潮汐发电。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通道300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引流通道300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这样水流在容腔内通过第二引流通道300流出的时候,第二引流口800的下端与第二引流通道300下端平齐,这样水流从容腔400经第二引流通道300流出的时候,容腔400内的水能够更小的阻力从第二引流口800流出,从而使发电装置发出更多的电。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能够利用潮汐进行发电,水流从第一引流通道200流入到容腔400中,再经过第二引流通道300从容腔400中流出,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一引流通道200和第二引流通道300上,这样水流能够使发电装置进行发电,从而达到利用潮汐能发电的目的。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能够利用涨潮和落潮的水位的落差进行发电,在涨潮时水从第一引流通道200和第二引流通道300流入到容腔400中;在落潮的时候,水从第二引流通道300流出。
在一些波浪较大的地方,水流会持续的从第一引流通道200进入,从第二引流通道300流出,这样来持续的进行发电。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采用的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且堤坝上设置第一引流通道200和第二引流通道300简单方便;能够利用海岸或者河岸的水流较大但是压差较小的特点进行发电。
现在使用的潮汐发电是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感潮口建筑堤坝、闸门和厂房,围成水库,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之间形成一定的潮差,从而可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本实用新型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相比于现在使用的潮汐发电设备,具有了结构简单的特点,同时维护也简单,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发电的潮汐发电的成本;且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安装的地域要求不严,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用电需求安装,自发自用;余电还能上网,投资收益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主体和发电装置,
在所述发电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水流的容腔,在所述发电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水流引入容腔的第一引流通道和至少一个用于将水流引出容腔的第二引流通道;
在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和/或第二引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发电的所述发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的第一引流口与所述容腔连接,所述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一引流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从一端到第一引流口端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第二引流口位于第二引流通道远离所述容腔一端,所述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二引流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从一端到第二引流口端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为水轮机,所述发电主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水轮机的旋转轴通过所述安装孔与发电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口水平位高于所述第二引流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为涡轮发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为多个,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交替设置在所述发电主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通道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CN201721763617.4U 2017-12-15 2017-12-15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Active CN207598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3617.4U CN207598414U (zh) 2017-12-15 2017-12-15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3617.4U CN207598414U (zh) 2017-12-15 2017-12-15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98414U true CN207598414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66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3617.4U Active CN207598414U (zh) 2017-12-15 2017-12-15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984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9730A (zh) * 2019-08-02 2019-11-12 庄茜茜 增强型波浪发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9730A (zh) * 2019-08-02 2019-11-12 庄茜茜 增强型波浪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9813B (zh) 水流海浪潮汐动能和风能太阳能发电的综合系统
KR20100131078A (ko) 부유식 수력발전기
CN104329205A (zh) 水流发电装置
CN204226095U (zh) 一种水流发电装置
CN105164405A (zh) 空气悬浮型小水力发电装置
CN201526405U (zh) 真空虹吸管过水发电装置
CN201588730U (zh) 海流发电机
CN202140233U (zh) 江河水流及海洋洋流发电系统
JP2018505344A (ja) 管路用水力発電装置
CN207598414U (zh) 潮汐及水流量级发电系统
RU2347935C2 (ru) Русловая гидро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JP6078364B2 (ja) 水流発電装置
Pal et al. Hydropower technology
CN206144701U (zh) 环保型水面水力发电站
JP6782378B1 (ja) 幅が狭く低流速の水路において利用可能な水力発電システム
KR20130114557A (ko) 수로를 이용한 소수력 발전장치
CN203146198U (zh) 一种洋流发电用水轮机
CN202811182U (zh) 江河浮力水轮发电装置
EP2473732A2 (en) Flow-through turbine with turning blades
CN201810468U (zh) 风力、水力、海浪潮汐能多用途发电机
CN206750094U (zh) 大型浮管式发电机壳体固定结构
CN104806423A (zh) 静水循环发电抗旱涝
KR20120031984A (ko) 유수력과 풍력을 병합한 발전시스템
US20240141859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RU62665U1 (ru) Супербыстроходный бесплотинный двухмашинный гидроагрега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200 north of 2 Road south of Xiaosha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105 floor 1, 4 building, 14 Road Eas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S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104/105 unit 23, Wang Hai Road, software park,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LISO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1

Address after: Room 01-10, Area A, 12th Floor, Zhongcai Building, No. 68 Tonghe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ui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00 north of 2 Road south of Xiaosha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105 floor 1, 4 building, 14 Road Eas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IS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