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爆管雷管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设备,尤其涉及导爆管雷管生产线。
背景技术
导爆管雷管是一种由导爆管的冲击波冲能激发的工业雷管。导爆管雷管由导爆管、基础雷管、延期体和胶塞组成。导爆管雷管的生产过程是先分别制造出导爆管、基础雷管、延期体和胶塞,然后对它们分别进行加工,最后再将导爆管、基础雷管、延期体和胶塞装配在一起。
对导爆管的加工一般包括:计长、切断(切管)、封口、贴标、绕把和绑把。计长和切断是指按照不同的长度规格将连续的导爆管分切成段。封口是指为了防止导爆管药芯受潮而将导爆管尾部热熔密封。贴标是指为了区分不同产品的延期时间、段别和规格等,在封口端热熔时焊接方形标签。绕把是指为了便于生产过程流转和装箱运输,把分切后的导爆管打成O型把。绑把是指为了固定把形,使用塑膜带或线带等将导爆管捆住。
对基础雷管的加工包括:卡腰、激光打码。卡腰是指通过专用卡具的局部收口将已经装填在基础雷管中的延期元件与雷管壳相互紧密固定。激光打码是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使用激光打码设备在基础雷管外壳上打印上一串识别码。
卡口:借助专用卡具在基础管口部进行缩紧,将基础雷管、胶塞与导爆管三者牢固结合在一起。
申请号为201610612813.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导爆管雷管的生产系统,包括上料机构、取料机构、卡腰机构、载具、驱动机构、传送机构、胶塞装配机构、卡口机构、导向机构和导爆管加工机构,导爆管雷管中的基础雷管设置在上料机构上,取料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构上,取料机构可滑动地设置于上料机构与卡腰机构之间,载具设置于卡腰机构的输出端,胶塞装配机构和卡口机构分别设置在传送机构的一侧,驱动机构设置在传送机构上,导向机构设置在卡口机构远离传送机构的一侧,导爆管加工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远离卡口机构的一侧。虽然该生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导爆管雷管生产线,包括双层载具、基础雷管取料装置、延期体取料装置、胶塞装配装置、卡口装置、导爆管加工装置及输送线;所述双层载具设于输送线上;基础雷管取料装置和延期体取料装置分别设于输送线前段对应区域,其中,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为双层载具的一排通孔装填基础雷管,延期体取料装置为双层载具的另一排通孔装填延期体;胶塞装配装置设于输送线中段对应区域,所述胶塞装配装置为双层载具中的基础雷管装填胶塞;卡口装置设于输送线后段对应区域,导爆管加工装置位于卡口装置远离输送线的一侧,所述卡口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卡口治具,第一驱动件用于将双层载具中的延期体和基础雷管先后推入卡口治具,所述卡口治具用于对延期体与基础雷管进行卡腰并对基础雷管、胶塞和导爆管三者进行卡口。
进一步的,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第六驱动件、第七驱动件、第八驱动件及第九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上,第三驱动件用于将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输送线上;第四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延期体取料装置上,第五驱动件用于将延期体取料装置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输送线上;第六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胶塞装配装置上,第七驱动件用于将胶塞装配装置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输送线上;第八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卡口装置上,第九驱动件用于将卡口装置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输送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二驱动件用于将位于第一输送带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上,第三驱动件用于将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第二输送带上;第八驱动件用于将位于第二输送带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卡口装置上,第九驱动件用于将卡口装置上的双层载具推送到第一输送带上。
进一步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机架和设于第一机架上的升降机构、承载架、推送机构及第十一驱动件;所述承载架由上往下至少具有两个承载平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和第十驱动件,所述第十驱动件驱动升降台沿承载架的高度方向升降,所述第十一驱动件设于升降台上且第十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推板,所述升降台靠近所述承载架设置;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第十二驱动件和第二推板,第十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位于升降台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包括转送平台和n字型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两端分别与转送平台相连,所述第十一驱动件设于所述连接框上,转送平台位于承载架的一侧,第十一驱动件位于承载架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十一驱动件的驱动方向朝向转送平台;所述转送平台靠近承载架的一侧具有沿承载架高度方向设置的挡板。
进一步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还包括分料机构,分料机构包括第二机架、变间距机构和过渡机构,变间距机构包括第十三驱动件、导向杆、多个连接块及多个可活动套设在导向杆上的转送块,第十三驱动件和导向杆分别固定在第二机架上,所述连接块具有沿X轴方向设置的长圆孔,每个转送块都具有一个沿Z轴方向设置的第一通孔,相邻转送块通过所述连接块可活动相连,导向杆沿X轴方向设置,第十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位于首位的转送块相连;过渡机构包括承载板、第十四驱动件、第十五驱动件及转动板,转动板可转动设于承载板上,第十四驱动件固定在承载板上并驱动所述转动板绕X轴转动,所述第十五驱动件固定在第二机架上并驱动所述承载板沿Y轴方向运动,所述转动板上具有呈排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转动板位于转送块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第十六驱动件和顶出件,所述第十六驱动件设于第二机架上,第十六驱动件与顶出件相连并沿Y轴方向驱动顶出件,所述顶出件具有呈排设置的并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顶针,所述顶出件用于将转动板中的基础雷管推入双层载具中。
进一步的,延期体取料装置包括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分料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卡口治具包括前移动板、后固定板、增压气缸、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限位气缸、多个卡具和多个卡口座,所述卡口座固定于前移动板上;所述后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前移动板的一侧,所述卡具与后固定板固定连接;卡具的中心设置有孔位,卡具的卡口端为圆锥形,且卡口端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开缝;卡具的卡口端套设于所述卡口座内;所述增压气缸设置于后固定板上,且增压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前移动板;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前移动板的另一侧;所述限位气缸固定于所述前移动板上,且限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第二限位块。
进一步的,导爆管加工装置包括导向机构、放线机构、切管及送管机构、贴标机构、夹持机构、绕把机构和扎把机构,导向机构设于卡口装置上并位于卡口治具远离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切管及送管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远离卡口治具的一侧,所述贴标机构与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切管及送管机构远离导向机构的一侧,所述放线机构设置在贴标机构远离切管及送管机构的一侧,切管及送管机构沿贴标机构至夹持机构的方向可滑动设置,夹持机构沿导向机构至绕把机构的方向可滑动设置,扎把机构设置在绕把机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装填满基础雷管和延期体的双层载具通过输送带输送到胶塞装配工位,胶塞装配装置给基础雷管装好胶塞后输送带将双层载具输送到卡口工位,导爆管加工机构将加工完成后的导爆管插入到卡口治具上的基础雷管的胶塞中,延期体、基础雷管、胶塞和导爆管在卡口装置上完成卡腰和卡口工序;本实用新型的导爆管雷管的生产线,通过以上机构的配合,即可实现导爆管雷管的自动装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操作人员,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卡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卡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细节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中的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中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隐藏挡板后);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中的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细节B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中的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延期体取料装置中的第二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中的延期体取料装置中的第二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1、上料机构;111、第一机架;112、承载架;
1121、承载平台;113、推送机构;114、第十一驱动件;115、升降台;
1151、转送平台;1152、连接框;116、第十驱动件;117、挡板;
118、编码器;12、取料机构;13、分料机构;131、第二机架;
132、变间距机构;1321、第十三驱动件;1322、导向杆;1323、连接块;
1324、转送块;1325、第一通孔;133、过渡机构;1331、承载板;
1332、第十四驱动件;1333、第十五驱动件;1334、转动板;
1335、第二通孔;134、第十六驱动件;135、顶出件;136、顶针;
2、延期体取料装置;21、固定板;22、第一夹爪;23、第二夹爪;
231、弯折部;24、第十七驱动件;25、第十八驱动件;3、胶塞装配装置;
4、卡口装置;41、卡口治具;411、前移动板;412、后固定板;
413、增压气缸;414、第一限位块;415、第二限位块;416、限位气缸;
417、卡具;418、卡口座;42、第一驱动件;5、导爆管加工装置;
6、输送线;61、第一输送带;62、第二输送带;7、双层载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双层载具、基础雷管取料装置、延期体取料装置、胶塞装配装置、卡口装置、导爆管加工装置及输送线的紧密配合,实现了导爆管雷管的自动加工和装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参照图1至图12,导爆管雷管生产线,包括双层载具7、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延期体取料装置2、胶塞装配装置3、卡口装置4、导爆管加工装置5及输送线6;所述双层载具7设于输送线6上;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和延期体取料装置2分别设于输送线6前段对应区域,其中,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为双层载具7的一排通孔装填基础雷管,延期体取料装置2为双层载具7的另一排通孔装填延期体;胶塞装配装置3设于输送线6中段对应区域,所述胶塞装配装置3为双层载具7中的基础雷管装填胶塞;卡口装置4设于输送线6后段对应区域,导爆管加工装置5位于卡口装置4远离输送线6的一侧,所述卡口装置4包括第一驱动件42和卡口治具41,第一驱动件42用于将双层载具7中的延期体和基础雷管先后推入卡口治具41,所述卡口治具41用于对延期体与基础雷管进行卡腰并对基础雷管、胶塞和导爆管三者进行卡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第一步,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从装载基础雷管的料盒中取出基础雷管并装填进双层载具7中的一排通孔中;第二步,延期体取料装置2从装载延期体的料盒中取出延期体并装填进双层载具7中的另一排通孔中;第三步,胶塞装配装置3将胶塞装填进双层载具7中的基础雷管中;第四步,卡口装置4对基础雷管与延期体进卡腰;第五步,导爆管加工装置5对导爆管进行加工;第六步,导爆管加工装置5对导爆管进行绕把、扎把;第七步,卡口装置4对基础雷管、胶塞、导爆管进行卡口。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先后次序可以互换;第四步与第五步可以同时进行。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以上机构的配合,即可实现导爆管雷管的自动装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操作人员,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第六驱动件、第七驱动件、第八驱动件及第九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6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第三驱动件用于将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输送线6上;第四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6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延期体取料装置2上,第五驱动件用于将延期体取料装置2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输送线6上;第六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6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胶塞装配装置3上,第七驱动件用于将胶塞装配装置3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输送线6上;第八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6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卡口装置4上,第九驱动件用于将卡口装置4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输送线6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线6包括第一输送带61和第二输送带62,第一输送带61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62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二驱动件用于将位于第一输送带61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第三驱动件用于将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第二输送带62上;第八驱动件用于将位于第二输送带62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卡口装置4上,第九驱动件用于将卡口装置4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第一输送带61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输送带将空载的双层载具运送到位于输送带最前端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或延期体取料装置对应的区域以让双层载具开始下一次的送料工作,而第二输送带上的双层载具自始至终都装载有基础雷管或延期体。双层载具能够自动循环装料、卸料,无需员工照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导爆管雷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包括上料机构11,上料机构11包括第一机架111和设于第一机架111上的升降机构、承载架112、推送机构113及第十一驱动件114;所述承载架112由上往下至少具有两个承载平台1121;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115和第十驱动件116,所述第十驱动件116驱动升降台115沿承载架112的高度方向升降,所述第十一驱动件114设于升降台115上且第十一驱动件114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推板,所述升降台115靠近所述承载架112设置;所述推送机构113包括第十二驱动件和第二推板,第十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位于升降台115的上方。
由上述描述可知,承载架上可以同时承载多个基础雷管料盒,拉长了员工向导爆管雷管生产线添加物料的间隔时间,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其他工作,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导爆管雷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115包括转送平台1151和n字型连接框1152,所述连接框1152的两端分别与转送平台1151相连,所述第十一驱动件114设于所述连接框1152上,转送平台1151位于承载架112的一侧,第十一驱动件114位于承载架112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十一驱动件114的驱动方向朝向转送平台1151;所述转送平台1151靠近承载架112的一侧具有沿承载架112高度方向设置的挡板117。
由上述描述可知,升降台环绕承载架设置有利于提高升降机构的稳定性;员工在向承载架添加料盒时,挡板与承载平台呈L字型,料盒不会从装载平台远离第十一驱动件的一侧掉落,大大方便了员工的操作。
进一步的,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还包括分料机构13,分料机构13包括第二机架131、变间距机构132和过渡机构133,变间距机构132包括第十三驱动件1321、导向杆1322、多个连接块1323及多个可活动套设在导向杆1322上的转送块1324,第十三驱动件1321和导向杆1322分别固定在第二机架131上,所述连接块1323具有沿X轴方向设置的长圆孔,每个转送块1324都具有一个沿Z轴方向设置的第一通孔1325,相邻转送块1324通过所述连接块1323可活动相连,导向杆1322沿X轴方向设置,第十三驱动件1321的输出端与位于首位的转送块1324相连;过渡机构133包括承载板1331、第十四驱动件1332、第十五驱动件1333及转动板1334,转动板1334可转动设于承载板1331上,第十四驱动件1332固定在承载板1331上并驱动所述转动板1334绕X轴转动,所述第十五驱动件1333固定在第二机架131上并驱动所述承载板1331沿Y轴方向运动,所述转动板1334上具有呈排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1335,所述转动板1334位于转送块1324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机构13还包括第十六驱动件134和顶出件135,所述第十六驱动件134设于第二机架131上,第十六驱动件134与顶出件135相连并沿Y轴方向驱动顶出件135,所述顶出件135具有呈排设置的并与第二通孔1335一一对应的顶针136,所述顶出件135用于将转动板1334中的基础雷管推入双层载具7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分料机构结构简单、巧妙,能够快速地拉开相邻基础雷管之间的间距并将基础雷管装填进双层载具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导爆管雷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延期体取料装置2包括所述上料机构11和所述分料机构13。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基础雷管和延期体都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因此,延期体取料装置亦可采用上述上料机构与分料机构来提高延期体的装载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卡口治具41包括前移动板411、后固定板412、增压气缸413、第一限位块414、第二限位块415、限位气缸416、多个卡具417和多个卡口座418,所述卡口座418固定于前移动板411上;所述后固定板412设置于所述前移动板411的一侧,所述卡具417与后固定板412固定连接;卡具417的中心设置有孔位,卡具417的卡口端为圆锥形,且卡口端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开缝;卡具417的卡口端套设于所述卡口座418内;所述增压气缸413设置于后固定板412上,且增压气缸41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前移动板411;所述第一限位块414设置于所述前移动板411的另一侧;所述限位气缸416固定于所述前移动板411上,且限位气缸41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第二限位块415。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可移动的卡口座和卡具的配合,可控制卡具的卡口直径变化;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限制前移动板的运动,使其有两种不同的行程,从而使该装置具有两种不同的卡口直径,因此该装置既能够完成延期体、胶塞和导爆管卡口组成导爆管组合体,又能完成基础雷管和导爆管组合体卡口,一方面,减少了卡具的数量和卡具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两道工序在同一装置上进行,中间不用对产品进行转移,可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导爆管加工装置5包括导向机构、放线机构、切管及送管机构、贴标机构、夹持机构、绕把机构和扎把机构,导向机构设于卡口装置4上并位于卡口治具41远离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切管及送管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远离卡口治具41的一侧,所述贴标机构与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切管及送管机构远离导向机构的一侧,所述放线机构设置在贴标机构远离切管及送管机构的一侧,切管及送管机构沿贴标机构至夹持机构的方向可滑动设置,夹持机构沿导向机构至绕把机构的方向可滑动设置,扎把机构设置在绕把机构的一侧。
由上述描述可知,导爆管经切管、贴标、绕把和捆把后,由夹持机构夹持住通过导向机构的导向插入到卡口治具上的胶塞内,完成导爆管雷管的装配,然后由卡口机构进行卡口。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如图1至图4所示,导爆管雷管生产线,包括双层载具7、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延期体取料装置2、胶塞装配装置3、卡口装置4、导爆管加工装置5及输送线6;所述双层载具7设于输送线6上;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和延期体取料装置2分别设于输送线6前段对应区域,其中,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为双层载具7的一排通孔装填基础雷管,延期体取料装置2为双层载具7的另一排通孔装填延期体;胶塞装配装置3设于输送线6中段对应区域,所述胶塞装配装置3为双层载具7中的基础雷管装填胶塞;卡口装置4设于输送线6后段对应区域,导爆管加工装置5位于卡口装置4远离输送线6的一侧,所述卡口装置4包括第一驱动件42和卡口治具41,第一驱动件42用于将双层载具7中的延期体和基础雷管先后推入卡口治具41,所述卡口治具41用于对延期体与基础雷管进行卡腰并对基础雷管、胶塞和导爆管三者进行卡口。双层载具7可参考申请号为CN201720106853.2的中国专利。
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第六驱动件、第七驱动件、第八驱动件及第九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6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第三驱动件用于将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输送线6上,第二、三驱动件可以设于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亦可设于外部构件上;第四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6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延期体取料装置2上,第五驱动件用于将延期体取料装置2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输送线6上,第四、五驱动件可以设于延期体取料装置2上亦可设于外部构件上;第六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6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胶塞装配装置3上,第七驱动件用于将胶塞装配装置3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输送线6上,第六、七驱动件可以设于胶塞装配装置3上亦可设于外部构件上;第八驱动件用于将输送线6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卡口装置4上,第九驱动件用于将卡口装置4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输送线6上,第八、九驱动件可以设于卡口装置4上亦可设于外部构件上。
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线6包括第一输送带61和第二输送带62,第一输送带61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62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二驱动件用于将位于第一输送带61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第三驱动件用于将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第二输送带62上;第八驱动件用于将位于第二输送带62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卡口装置4上,第九驱动件用于将卡口装置4上的双层载具7推送到第一输送带6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带61与第二输送带62为同一环形输送带的上下两层且第一输送带61位于第二输送带62的下方。
请参阅图1、图5、图6和图7,基础雷管取料装置1包括上料机构11、取料机构12和分料机构13,上料机构11包括第一机架111和设于第一机架111上的升降机构、承载架112、推送机构113及第十一驱动件114;所述承载架112由上往下至少具有两个承载平台1121;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115和第十驱动件116,所述第十驱动件116驱动升降台115沿承载架112的高度方向升降,所述第十一驱动件114设于升降台115上且第十一驱动件114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推板,所述升降台115靠近所述承载架112设置;所述推送机构113包括第十二驱动件和第二推板,第十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位于升降台115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平台1121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承载平台1121上可放置六个装满基础雷管的料盒。
为提高升降机构的结构稳定性,所述升降台115包括转送平台1151和n字型连接框1152,所述连接框1152的两端分别与转送平台1151相连,所述第十一驱动件114设于所述连接框1152上,转送平台1151位于承载架112的一侧,第十一驱动件114位于承载架112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十一驱动件114的驱动方向朝向转送平台1151;所述转送平台1151靠近承载架112的一侧具有沿承载架112高度方向设置的挡板117。
所述第十驱动件116包括驱动电机和沿承载架112高度方向设置的丝杆,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丝杆带动升降台115升降。具体的,所述丝杆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第一机架111上,丝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设置在承载架112的上部,所述升降台115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与丝杆相适配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升降台115上设有滑块,承载架112上具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滑块与滑轨相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升降机构的稳定性,滑轨与丝杆相对设置。
为提高升降台115的定位精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丝杆转动圈数的编码器11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115上设有传感器,所述承载架112上设有与传感器配合的感测位,所述感测位的数量与承载平台1121的数量相同。在不考虑基础雷管取料系统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为提高升降台115的定位精度驱动电机也可以直接选用步进电机。
请参阅图5及图8至图10,分料机构13包括第二机架131、变间距机构132和过渡机构133,变间距机构132包括第十三驱动件1321、导向杆1322、多个连接块1323及多个可活动套设在导向杆1322上的转送块1324,第十三驱动件1321和导向杆1322分别固定在第二机架131上,所述连接块1323具有沿X轴方向设置的长圆孔,每个转送块1324都具有一个沿Z轴方向设置的第一通孔1325,相邻转送块1324通过所述连接块1323可活动相连,导向杆1322沿X轴方向设置,第十三驱动件1321的输出端与位于首位的转送块1324相连;过渡机构133包括承载板1331、第十四驱动件1332、第十五驱动件1333及转动板1334,转动板1334可转动设于承载板1331上,第十四驱动件1332固定在承载板1331上并驱动所述转动板1334绕X轴转动,所述第十五驱动件1333固定在第二机架131上并驱动所述承载板1331沿Y轴方向运动,所述转动板1334上具有呈排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1335,所述转动板1334位于转送块1324的下方。
相邻的两个转送块1324中,一个转送块1324固定连接块1323,另一转送块1324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连接块1323的长圆孔内并沿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设置。转动板1334上的多个第二通孔1335等间距设置。
所述分料机构13还包括第十六驱动件134和顶出件135,所述第十六驱动件134设于第二机架131上,第十六驱动件134与顶出件135相连并沿Y轴方向驱动顶出件135,所述顶出件135具有呈排设置的并与第二通孔1335一一对应的顶针136,所述顶出件135用于将转动板1334中的基础雷管推入双层载具7中。
取料机构12包括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将基础雷管从料盒中取出并放入转送块1324上的第一通孔1325中。
分料机构13工作过程简述如下:落入第一通孔1325的基础雷管远离机械手的一端抵持在转动板1334的顶面(第二通孔1335一端开口所在的面),然后第十三驱动件1321工作拉开相邻转送块1324之间的间距并使第一通孔1325与第二通孔1335在Y轴方向上一一对应,接着第十五驱动件1333驱动承载板1331带动转动板1334前移使第一通孔1325与第二通孔1335的轴线对齐,基础雷管落入第二通孔1335,接着第十四驱动件1332驱动转动板1334转动90°使第二通孔1335与顶针136一一对齐,最后第十六驱动件134驱动顶出件135将基础雷管推入双层载具7中。
进一步的,延期体取料装置2包括所述上料机构11和所述分料机构13,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延期体取料装置2还包括第二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包括固定板21、第一夹爪22、第二夹爪23、第十七驱动件24和第十八驱动件25,第十七驱动件24设于固定板21上并驱动第一夹爪22或第二夹爪23沿Y轴移动,第十八驱动件25设于固定板21上并驱动第一夹爪22或第二夹爪23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夹爪23上设有弯折部231,第二夹爪23的爪齿设于所述弯折部231上,第一夹爪22与第二夹爪23交错设置,第二机械手通过一升降驱动组件与固定板21相连。
本实施例中,第十七驱动件24设于固定板21上并驱动第一夹爪22沿Y轴移动,第十八驱动件25设于固定板21上并驱动第二夹爪23沿X轴方向移动。具体的,第一夹爪22包括第一固定爪、第一活动爪、第一连接板和第十九驱动件,第十七驱动件24驱动第一连接板沿Y轴方向移动,第十九驱动件和第一固定爪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第十九驱动件驱动第一活动爪靠近或远离第一固定爪;第二夹爪23包括第二固定爪、第二活动爪、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十驱动件,第十八驱动件25驱动第二连接板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十驱动件与第二固定爪分别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二十驱动件驱动第二活动爪靠近或远离第二固定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十七、十八驱动件可以同时与第一夹爪22或第二夹爪23连接。第二机械手不仅可以从延期体料盒中抓取最前排的延期体,还能使抓取到的相邻的延期体之间的间距变大以方便后续将延期体放入转送块1324中。
优选的,第一活动爪的爪齿靠近第一固定爪的一侧设有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的直径不小于延期体的外径;第一固定爪的爪齿靠近第一活动爪的一侧设有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的直径不大于延期体的内径。
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卡口治具41包括前移动板411、后固定板412、增压气缸413、第一限位块414、第二限位块415、限位气缸416、多个卡具417和多个卡口座418,所述卡口座418固定于前移动板411上;所述后固定板412设置于所述前移动板411的一侧,所述卡具417与后固定板412固定连接;卡具417的中心设置有孔位,卡具417的卡口端为圆锥形,且卡口端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开缝;卡具417的卡口端套设于所述卡口座418内;所述增压气缸413设置于后固定板412上,且增压气缸41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前移动板411;所述第一限位块414设置于所述前移动板411的另一侧;所述限位气缸416固定于所述前移动板411上,且限位气缸41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第二限位块415。
导爆管加工装置5包括导向机构、放线机构、切管及送管机构、贴标机构、夹持机构、绕把机构和扎把机构,导向机构设于卡口装置4上并位于卡口治具41远离输送带的一侧,所述切管及送管机构设置在导向机构远离卡口治具41的一侧,所述贴标机构与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切管及送管机构远离导向机构的一侧,所述放线机构设置在贴标机构远离切管及送管机构的一侧,切管及送管机构沿贴标机构至夹持机构的方向可滑动设置,夹持机构沿导向机构至绕把机构的方向可滑动设置,扎把机构设置在绕把机构的一侧。申请号为201610612813.5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已经公开了上述导爆管加工装置的具体构造、零部件的连接关系及工作过程,另外,申请号为201611153816.3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也详细的公开了一种放线机构,因此,对于导爆管加工装置5,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爆管雷管生产线,通过双层载具、基础雷管取料装置、延期体取料装置、胶塞装配装置、卡口装置、导爆管加工装置及输送线的紧密配合,实现了导爆管雷管的自动加工和装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双层的运输带配合驱动机构能够实现双层载具的自动循环装料、卸料,无需员工照料,有利于提高导爆管雷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承载架上可以同时承载多个基础雷管料盒,拉长了员工向导爆管雷管生产线添加物料的间隔时间,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其他工作,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导爆管雷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升降台环绕承载架设置有利于提高升降机构的稳定性;员工在向承载架添加料盒时,挡板与承载平台呈L字型,料盒不会从装载平台远离第十一驱动件的一侧掉落,大大方便了员工的操作;分料机构结构简单、巧妙,能够快速地拉开相邻基础雷管之间的间距并将基础雷管装填进双层载具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导爆管雷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卡口装置既能够完成延期体、胶塞和导爆管卡口组成导爆管组合体,又能完成基础雷管和导爆管组合体卡口,一方面,减少了卡具的数量和卡具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两道工序在同一装置上进行,中间不用对产品进行转移,可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