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膜片一致性好的膜片自动组装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膜片自动组装设备,包括下机架、送料装置、上料装置、清洁装置、移栽装置以及校正装置,所述下机架上设有基板,所述送料装置、上料装置、清洁装置、移栽装置以及校正装置均设置在基板上;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放料板、底板和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和放料板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与基板连接;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导轨架、上料导轨以及抓手,所述上料导轨通过导轨架与基板连接,所述上料抓手滑设在上料导轨上;
所述校正装置包括旋转平台和校正平台,所述校正平台设置在旋转平台上,所述旋转平台设置在基板上;
所述移栽装置包括移栽导轨、第一移栽机构、第二移栽机构以及连接板,所述移栽导轨固设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与基板连接,所述第一移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构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滑设在移栽导轨上。
进一步,所述调整机构包括长边调整组件和短边调整组件;
所述短边调整组件包括两挡板、第三丝杆以及第一手轮,所述第三丝杆通过第一轴承座与底板连接,所述挡板下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三丝杆连接;
所述长边调整组件包括两挡架、第四丝杆以及第二手轮,所述第四丝杆通过第二轴承座与底板连接,所述挡架下部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四丝杆连接,所述挡架上设有多个送料挡块。
再进一步,所述上料抓手包括上料板、上料气缸、抓手架以及吸盘架,所述上料板上固设有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活塞杆杆端设有气缸滑块,所述抓手架与气缸滑块连接,所述吸盘架与抓手架固定连接,所述吸盘架设有多个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上设有抖料组件,所述抖料组件上设有上料吸盘。
再进一步,所述校正平台包括校正板、短边定位组件和长边定位组件,所述短边定位组件和长边定位组件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校正板通过支撑架与底板连接,所述校正板一侧设有长边挡块。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移栽机构包括移栽气缸、第一滑块、第一移栽架、吸盘支架以及移栽吸盘,所述移栽气缸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滑块与移栽气缸活塞杆杆端连接,所述第一移栽架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第一移栽架上设有多个吸盘支架,所述吸盘支架两端设有移栽吸盘;
所述第二移栽机构包括搬运导轨、第二滑块、第二移栽架以及主吸板,所述搬运导轨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滑块滑设在搬运导轨,所述第二移栽架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栽架通过连接架与所述主吸板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器、顶升架以及多个升降导杆,所述顶升架设置在顶升器上,所述顶升架上设有推板,所述升降导杆垂直设置在推板上,所述升降导杆穿设过所述底板上通孔与送料板底部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抖料组件包括抖动气缸以及气缸架,所述抖动气缸设置在伸出端上,所述气缸架与吸盘架连接,所述抖动气缸活塞杆杆端设置有上料吸盘。
再进一步,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膜片检测器,所述膜片检测器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垂直设置在基板上,所述膜片检测器包括检测气缸、支座以及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气缸与安装架固定连接,其活塞杆杆端与支座连接,所述支座与检测传感器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底座、顶板、两驱动组件、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两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分别设置在两驱动组件上。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一轴承以及与顶板固定连接的旋转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旋转块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安装块连接。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等优点,膜片采用自动化工序进行加工,整个流程都通过机械进行操作,避免了人工操纵,保证了膜片上料的成功率,减少膜片上料时间,并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大大提高设备生产能力,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送料装置可直接调整膜片放料的整齐性,操作灵活,能满足不同的膜片的调整方式,纠偏精度高,整理完毕的膜片由上料装置进行抓取上料,避免了人工上料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校正装置整体驱动,动作灵活,能满足不同的校正方式,校正精度高;
通过移栽导轨带动连接板上的第一移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构移动完成移栽工作,其结构紧凑,效率提高了一倍,节省占地空间,同时第一移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构同时进行移栽作业,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一种膜片自动组装设备,包括下机架1、送料装置6、上料装置5、清洁装置4、移栽装置3以及校正装置2,所述下机架1上设有基板11,所述送料装置6、上料装置5、清洁装置4、移栽装置3以及校正装置2均设置在基板11上,所述下机架1内设有工控箱,所述工控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下机架1、送料装置6、上料装置5、清洁装置4、移栽装置3以及校正装置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下机架1上设有上机架,所述上机架上设有用于检测膜片7状态的CCD相机;
所述上料装置5包括导轨架52、上料导轨55以及抓手57,所述上料导轨55通过导轨架52与基板11连接,所述上料抓手滑设在上料导轨55上,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送料装置6上方;
所述校正装置2包括旋转平台和校正平台,所述校正平台设置在旋转平台上,所述旋转平台设置在基板11上;
所述移栽装置包括移栽导轨32、第一移栽机构、第二移栽机构35以及连接板33,所述移栽导轨32固设在支架31上,所述支架31与基板11连接,所述第一移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构35设置在连接板33上,所述连接板33滑设在移栽导轨32上;
参阅图2,图3,所述送料装置6包括放料板65、安装板61和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和放料板65设置在安装板61上,所述放料板65为方形结构,所述安装板61为十字型结构,所述放料板65倾斜设置在安装板61上,其与安装板61的角度0°-90°,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放料板65与安装板61的角度0°-30°。
送料板倾斜设置,可以在膜片7上料时使其形成倾斜堆叠,有利于膜片7的分离。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短边调整组件和短边调整组件;
所述短边调整组件包括两挡板622、第三丝杆621以及第一手轮62,所述第三丝杆621通过第一轴承座与安装板61连接,所述挡板622下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三丝杆621连接;
所述长边调整组件包括两挡架631、第四丝杆633以及第二手轮63,所述第四丝杆633通过第二轴承座与安装板61连接,所述挡架631下部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四丝杆633连接,所述挡架631上设有多个送料挡块632;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挡架631上设有1个或2个送料挡块632,更具体的所述挡架631上设有2个送料挡块632。
所述第一手轮62和第二手轮63上设有防滑螺纹,所述第一手轮62和第二手轮63上还设有便于转动第一手轮62和第二手轮63的轮杆,防滑螺纹和轮杆提供相对的摩擦系数,有效防止在转动第一手轮62和第二手轮63时发生手滑等问题。
所述短边调整组件还包括两第一导杆623,所述第一导杆623通过第一支座与安装板61连接,且所述第一导杆623穿设在位于两第一螺母上的导向孔上。
所述长边调整组件还包括两第二导杆634,所述第二导杆634通过第二支座与安装板61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杆634穿设在位于两第二螺母上的导向孔上。
所述放料板65、挡板622以及送料挡块632上均设有耐磨层,防止了膜片7对放料板65、挡板622以及送料挡块632的磨损,提高了放料板65、挡板622以及送料挡块632的使用寿命。
所述送料板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挡板622和挡架631配合使用的凹槽。
所述挡架631上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送料挡块632通过螺纹旋钮设置在所述滑槽上,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挡架631上开设有4个滑槽,一个送料挡块632采用两个螺纹旋钮将其设置在两滑槽上。
所述第三丝杆621和第四丝杆633上的螺纹端具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
所述两挡板622上的第一螺纹孔为左旋螺纹孔或者右旋螺纹孔,更具体的一挡板622上的第一螺纹孔为左旋螺纹孔,另一挡板622上的第一螺纹孔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三丝杆621的螺纹端具有左旋螺纹或者右旋螺纹。
所述两挡架631上的第二螺纹孔为左旋螺纹孔或者右旋螺纹孔,更具体的一挡架631上的第二螺纹孔为左旋螺纹孔,另一挡架631上的第二螺纹孔为右旋螺纹,所述第四丝杆633的螺纹端具有左旋螺纹或者右旋螺纹。
所述送料板中部设有一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上设有膜片7传感器,所述膜片7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架与送料板底部连接。
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器、顶升架64以及多个升降导杆641,所述顶升架64滑设在顶升器上,所述顶升架64上设有推板,所述升降导杆641垂直设置在推板上,所述升降导杆641穿设过所述安装板61上通孔与送料板底部连接。
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顶升机构上设有个升降导杆641,个升降导杆641的端部与送料板的四角处连接。
所述顶升器可以为直线导轨642、气缸或者油缸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顶升器可以为直线导轨642。
放料板65上最上面膜片7被抓取时,顶升机构上的顶升器带动放料板65运动,使放料板65上的最上面的膜片7及时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供取,实现自动化送料,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
所述直线导轨642竖直设置,其上设由多个顶升传感器646,所述顶升架64上设有与顶升传感器646配合使用的顶升挡片,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直线导轨642上设由3个顶升传感器646;3个顶升传感器646,两个极限位置,一个初始位置,顶升传感器646有光发出,用顶升挡片遮挡一下,就会发出信号,说明运动到此位置。
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导向衬套611,所述升降导杆641穿设在所述导向衬套611上,可对升降导杆641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在升降时发生位置偏移,造成送料失败。
通过转动第一手轮和第二手轮来对上料膜片进行中心对位,可直接调整膜片放料的整齐性,其操作灵活,能满足不同的调整膜片的方式,纠偏精度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替代人工进行整料作业,降低人工成本,以此提高了膜片的后续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参阅图4,图5,所述上料抓手57包括上料板571、上料气缸572、抓手架573以及吸盘架575,所述上料板571上固设有上料气缸572,所述上料气缸572活塞杆杆端设有气缸滑块,所述抓手架573与气缸滑块连接,所述吸盘架575与抓手架573固定连接,所述吸盘架575设有多个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上设有抖料组件576,所述抖料组件576上设有上料吸盘577。
所述上料气缸572上设有气缸滑轨,所述气缸滑块滑设在所述气缸导轨上,所述气缸导轨对气缸滑块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
参阅图6,所述抖料组件576包括抖动气缸512以及气缸架511,所述抖动气缸512设置在伸出端上,所述气缸架511与吸盘架575连接,所述抖动气缸512活塞杆杆端设置有上料吸盘577,所述上料吸盘577通过管路与真空泵连接。
抖动气缸512带动吸附在上料吸盘577上的膜片7的上下抖动,不仅能将多抓取的膜片7抖落至送料装置6内,还可将膜片7上静电吸附的杂质抖掉,抖料组件576的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快速将多张膜片7抖落成单张膜片7上料,还可将其上的杂质去除,时间短、膜片7上料成功率很高、效率高,有效节省了人工成本。
所述伸出端上设有腰型槽,所述气缸架511通过调整块51与腰型槽连接。
所述抓手架573上设有用于显示上料吸盘577压力的上料压力表574。
腰型槽和上料压力表574可更好的适用于对各种尺寸的膜片7上料,对上料吸盘577和抖料组件576的位置、上料吸盘577压力进行调节,即可适用对多种规格的膜片7上料,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需要人工参与,而且生产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还包括膜片7检测器56,所述膜片7检测器56设置在安装架53上,所述安装架53垂直设置在基板11上,所述膜片7检测器56包括检测气缸54、支座以及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气缸54与安装架53固定连接,其活塞杆杆端与支座连接,所述支座与检测传感器连接。
所述支座上固设有检测滑块,所述检测气缸54上设有检测滑轨,所述检测滑块滑设在检测滑轨上。
所述检测传感器为光眼。
所述膜片7检测器56邻近送料装置6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传感器为一光眼,更具体的所述的光眼为对射型光眼,所述的光眼包括一发射端及一接收端,所述的发射端向接收端方向发射光束,当上料抓手57将抖料后的膜片7移动至检测传感器时,膜片7将光束遮挡,使得接收端无法接收到发射端发出的光束,接收端和发射端将采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信号确认是否为单张膜片7,为单张膜片7时,控制发出反馈信号给上料导轨55和检测气缸54,检测气缸54带动检测传感器回缩,上料导轨55带动膜片7进入下一工序;为多片膜片7时,则抖动气缸512继续抖动膜片7,将膜片7抖动至送料装置6上,再将抖料后的膜片7移动至检测传感器位置检测,控制器再根据信号确认是否为单张膜片7。
通过将抖料后的膜片7置于膜片7检测器56检测,可通过膜片7检测器56通过检测膜片7厚度来检测出是否为多张膜片7上料,进一步避免了多片膜片7同时上料的问题,同时抓取的膜片7实现自动检测,节约了人力,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采用上料吸盘对上料架上的膜片进行吸取上料,被吸取的膜片会在抖料组件带动下进行上下抖动,将吸附在上一膜片上多个膜片抖落,使上料吸盘每次只吸取一张薄膜,避免了多片膜片同时上料的问题;同时整个上料、抖料过程都是全自动完成,达到降低劳动强度,又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生产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
参阅图1,所述送料装置6与所述清洁装置4之间设有除静电器,用于将膜片7上的静电去除,避免静电影响的膜片7质量。
所述清洁装置4包括第一机翼41、第二机翼42以及本体,所述第一机翼41和第二机翼42分别设置在本体两侧,所述第一机翼41和第二机翼42上设有膜片7传送带。
参阅图7,图8,所述校正平台包括校正板21、短边定位组件和长边定位组件,所述短边定位组件和长边定位组件设置在底板22上,所述校正板21通过支撑架与底板22连接,所述校正板21一侧设有长边挡块211。
所述短边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21、两第一定位架、第一丝杆241和第一滑轨242,所述第一丝杆241通过轴承座与底板22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41一端设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电机221上的第一主动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一从动轮连接,两第一定位架通过设置在底部的螺母对称设置在第一丝杆241上,所述第一主动机底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242设置在底板22上,所述第一滑块滑设在第一滑轨242上。
所述第一定位架包括第一定位块243和多个第一定位杆244,所述第一定位杆244固设在第一定位块243上,所述第一定位杆244上设有校正挡块213。
所述长边定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22、第二定位架、第二丝杆254以及第二滑轨253,所述第二丝杆254通过轴承座与底板22连接,所述第二丝杆254二端设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电机222上的第二主动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从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架通过设置在底部的螺母与第二丝杆254连接,所述第二主动机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第二滑轨253平行设置在底板22上,所述第二滑块滑设在第二滑轨253上。
所述第二定位架包括第二定位块251和多个第二定位杆252,所述第二定位杆252固设在第二定位块251上,所述第二定位杆252上设有校正挡块213。
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上的校正挡块213上包裹有橡胶,起可在校正时保证膜片7不被损坏。
所述校正板21上设有用于将膜片7吸附固定的吸附孔,所述吸附孔与真空泵管道连接,可快速对膜片7进行定位,避免膜片7移动影响定位进度。
所述校正板21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短边定位组件和长边定位组件配合连接的侧边槽212;所述侧边槽212可使得校正挡块213有较大的校正范围,极大地提高了校正板21的适用范围,保证在不同规格的膜片7校正时,达到更好的校正效果,
所述校正板21中部设有一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上设有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通过检测支架与校正板21底部连接;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校正板21上是否放置有膜片7,放置校正组件误操作发生意外。
校正平台整体驱动,动作灵活,能满足不同的校正方式,纠偏精度高。
通过长边定位组件与长边挡块211、短边定位组件可对放置在校正板21上膜片7进行校正,校正挡块213上包裹有橡胶在校正时保持稳定,长边定位组件和短边定位组件由电机控制可伸缩校正,使膜片7校正更加准确。
参阅图9,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底座23、顶板231、两驱动组件232、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两驱动组件232设置在底座23上,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分别设置在两驱动组件232上。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235、第一轴承以及与顶板231固定连接的旋转块,所述第一安装块235与驱动组件232连接,所述旋转块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安装块235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块235上设有第一挡片237,所述底座23上设有多个与第一挡片237配合使用的第一槽型光电开关;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底座23上设有3个第一槽型光电开关,两个极限位置,一个初始位置,第一槽型光电开关有光发出,用第一挡片237遮挡一下,就会发出信号,说明运动到此位置。
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块233、第二轴承、旋转板236、旋转滑块234以及与顶板231固定连接的旋转滑轨,所述第二安装块233与驱动组件232连接,所述旋转板236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安装块233连接,所述旋转滑块234设置在旋转板236上,所述旋转滑块234与旋转滑轨连接。
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旋转板236上设置有个2旋转滑块234,所述顶板231设有与旋转滑块234数量相等的旋转滑轨,所述旋转滑块234与旋转滑轨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块233上设有第二挡片,所述底座23上设有多个与第二挡片配合使用的第二槽型光电开关;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底座23上设有3个第二槽型光电开关,两个极限位置,一个初始位置,第二槽型光电开关有光发出,用第二挡片遮挡一下,就会发出信号,说明运动到此位置。
通过旋转平台带动校正平台进行小角度(0°-30°)旋转,以此对不同形状或型号的膜片7进行校正,无需设计另一套膜片7校正装置,或者人工进行旋转校正,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和生产成本,以此提高了膜片7的后续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所述驱动组件232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电动滑台、直线电机、丝杠螺母或采用电机、联轴器、丝杠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驱动组件232为电动滑台、直线电机或丝杠螺母中的一种,更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232为直线电机。
采用电机、联轴器、丝杠组合相比于气缸、液压缸、电动滑台、直线电机、丝杠螺母等驱动方式,成本更低,维护更便捷,本实施具体介绍采用电机、联轴器、丝杠组合的方式,所述丝杆设置在丝杠座上,所述丝杠座与底座23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连接,所述丝杠上设置有滑块螺母,所述滑块螺母与第一旋转组件或第二旋转组件固定连接。
通过长边定位组件与长边挡块、短边定位组件可对放置在校正板上膜片进行校正,长边定位组件和短边定位组件由电机控制可伸缩校正,使膜片校正更加准确;校正平台整体驱动,动作灵活,能满足不同的校正方式,校正精度高,定位精准,可连续对膜片进行校正操作,便于后续加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阅图1,所述校正装置2一侧设有CCD位移机构12,用于检测膜片7状态。
参阅图10,所述第一移栽机构包括移栽气缸36、第一滑块、第一移栽架361、吸盘支架362以及移栽吸盘363,所述移栽气缸36设置在连接板33上,所述第一滑块与移栽气缸36活塞杆杆端连接,所述第一移栽架361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第一移栽架361上设有多个吸盘支架362,所述吸盘支架362两端设有移栽吸盘363;
参阅图11,所述第二移栽机构包括搬运导轨34、第二滑块、第二移栽架341以及主吸板352,所述搬运导轨34设置在连接板33上,所述第二滑块滑设在搬运导轨34,所述第二移栽架341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栽架341通过连接架351与所述主吸板352连接。
所述第二移栽机构还包括第一辅板组件和第二辅板组件,所述第一辅板组件和第二辅板组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主吸板352上,所述第一辅板组件和第二辅板组件之间通过调整丝杆353连接。
所述第一辅板组件包括第一辅板支架356和第一副吸板358,所述第一辅板支架356通过螺母与调整丝杆353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支架与设置第一副吸板358上与第一固定架372连接,所述固定架两端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滑设在固设在主吸板352上的第四滑轨371上。
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主吸板352上设有2个第四滑轨371,所述第一固定架372上设有2个与第四滑轨371配合使用的第三滑块。
所述调整丝杆353上的螺纹端具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
所述第二辅板组件包括第二辅板支架355和第二副吸板357,所述第二辅板支架355通过螺母与调整丝杆353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支架与设置第二副吸板357上与第二固定架381连接,所述固定架两端设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滑设在固设在主吸板352上的第三滑轨382上。
第一副吸板358和第二副吸板357相对或相反方向移动,可根据不同规格的膜片7进行合适的调整,极大的提高了第二移栽架341的适用范围,避免购买或者重复安装拆卸第二移栽架341,减少了装置调试时间和使用成本,同时保证移栽精度,降低采购成本,节约人力,及节省资源。
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主吸板352上设有2个第三滑轨382,所述第二固定架381上设有2个与第三滑轨382配合使用的第四滑块。
所述第一移栽架361和第二移栽架341上分别设有移栽压力表354。
所述主吸板352上设有均匀分布多个通孔,设置主吸板352上的通孔有利于将膜片7与吸板底部的贴合,保证吸取膜片7的平面度。
所述移栽吸盘363上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衬套以及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穿设在衬套上,所述衬套内设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移栽吸盘363连接;缓冲组件可以有效避免移栽吸盘363下移造成膜片7变形的情况,保证移栽膜片7的质量,降低产品的不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搬运导轨34上设有多个移栽光电开关342,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与移栽光电开关342配合使用的移栽挡片;本实施例较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搬运导轨34上设有3个移栽光电开关342,两个极限位置,一个初始位置,移栽光电开关342有光发出,用移栽挡片遮挡一下,就会发出信号,说明运动到此位置。
所述移栽气缸36上设有上磁性开关和下磁性开关。
所述调整丝杆353上设有一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上设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上设有螺纹面,避免在转动调节轮时发生手滑等问题。
调节轮可以快速转动以调节调整丝杆353和副调整丝杆353,带动第一副吸板358和第二副吸板357相对或相反方向移动,根据不同规格的膜片7进行合适的调整,极大的提高了第二移栽架341的适用范围,避免购买或者重复安装拆卸第二移栽架341,减少了装置调试时间和使用成本,同时保证移栽精度。
通过移栽导轨带动连接板上的第一移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构移动完成移栽工作,其结构紧凑,效率提高了一倍,节省占地空间,同时第一移栽机构和第二移栽机构同时进行移栽作业,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且本装置运行平稳可靠,精度高,操作和调整都非常简便,适用范围也很广。
工作原理:
S1:将膜片堆叠在送料装置上的放料板上,短边调整组件和短边调整组件对膜片进行调整,顶升机构将膜片顶升合适位置处;
S2:1)上料导轨带动上料抓手对膜片进行抓取上料;
2)上料抓手上的上料吸盘抓取膜片后,被吸取的膜片会在抖料组件带动下进行上下抖动,将吸附在上一膜片上多个膜片抖落;
3)将抖料后的膜片置于膜片检测器检测,可通过膜片检测器6通过检测膜片厚度来检测出是否为多张膜片上料;
4)若检测器检测检测为单张上料导轨带动上料抓手7对膜片输送至清洁装置;
5)若检测为多张膜片,重复2)、3)工序;
S3:膜片从第二机翼上的输送带输送至清洁装置本体进行清洁,清洁完毕后从第一机翼的输送带输出;
S4:移栽装置上的第一移栽机构对第一机翼输送带上的膜片进行吸取,在移栽导轨的带动下,将膜片移动至校正装置上校正,第一移栽机构吸取第一机翼输送带上的膜片的同时第二移栽机构对校正完毕的膜片进行抓取,在移栽导轨的带动下进行下料贴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