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67469U - 晾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晾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67469U CN206467469U CN201720094994.7U CN201720094994U CN206467469U CN 206467469 U CN206467469 U CN 206467469U CN 201720094994 U CN201720094994 U CN 201720094994U CN 206467469 U CN206467469 U CN 2064674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energy
- metalwork
- iron core
- generation device
- magne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晾衣装置,其包括无源控制器,所述无源控制器包括至少一壳体、至少一电能产生装置以及至少一无源控制电路板,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将非电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发射出至少一无线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晾衣装置。不需要额外的电池或者外接电源,无需凿墙布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晾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无源控制器控制的晾衣装置。
背景技术
衣物等织物的清洗晒晾是日常生活中必做之事,晾衣服用的衣架也是家家必备的物品。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大量高楼大厦的建成使得人均居住面积越来越小,人们在自家的阳台上洗衣晾衣已成为生活常态。通常,晾衣服的过程比较简单,用衣架将衣物支撑悬挂即可;
近年来具有电动升降功能的晾衣架逐渐应用,这种晾衣架可安装在阳台,通过一个控制面板来操控晾衣架的功能,例如控制晾衣架上升与下降、控制晾衣架上的灯光照明、阴天时进行电热风干衣物等等。
现有电动晾衣架由于需要实现的功能较多,因此需要配备一个多功能的控制面板来操作这些功能,这个控制面板安装在使用者手可及的墙壁上,与电动晾衣架之间通过电线连接或者采用有电池的遥控器来控制。
把控制面板与晾衣架主机之间用有电线的方式连接,这在安装时会带来些困难,需要进行凿墙、布线等破坏墙体的工作,并且耗费较长时间;如果采用电池供电的遥控器则可以减少凿墙布线的工序,但是会带来新的问题,例如电池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期维护遥控器及更换电池、电池易污染环境。
此外,在传统的家居配置中,有的传统的晾衣架是被设置于封闭的阳台,这种环境下,采用有线或电池供电遥控器需要凿墙布线,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但是还有一些传统的晾衣架及其控制面板是被安装于露天或半露天环境的,其采用有线或电池供电遥控器除具有前述缺陷外,还由于所处环境的不稳定带来安全隐患。例如露天或半露天环境下,所述传统的晾衣架以及控制面板遭受风吹日晒甚至其他恶劣环境,采用有线连接方式除了线路容易老化外,进水短路的安全隐患更为突出,而采用电池供电遥控方式一方面可能进水短路或电池泡水腐蚀,另一方面日晒剧烈可能导致电池爆炸;此外,为了减小这些隐患的影响,传统的晾衣架以及控制面板不得不额外设置防水防晒等防护装置,增加了成产成本,也会间接影响销售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衣装置,其中其无源控制器能够控制晾衣装置,不需要额外的电池或者外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衣装置,无需凿墙布线,安装便捷、无产生废料垃圾的过程,节能环保、高效易用以及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衣装置,所述无源控制器包括至少一电能产生装置,所述电能产生装置为自发电式,能够将非电能转化为电能为自身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衣装置,所述无源控制器包括至少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衣装置,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体积小而磁电转换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衣装置,所述无源控制器通过至少一按键组预压产生控制指令使所述无源控制器向所述主机发出至少一无线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衣装置,所述无源控制器通过至少一逻辑电平产生控制指令使所述无源控制器向所述主机发出至少一无线控制信号。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源控制器,用于至少一晾衣装置,所述无源控制器包括至少一壳体、至少一电能产生装置以及至少一无源控制电路板,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将非电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发射出至少一无线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晾衣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源控制器还包括至少一驱动组件以及至少一检测开关,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检测开关以及所述电能产生装置,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检测开关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产生电能之前预先导通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产生控制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发射出所述无线控制信号的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按键组、至少一杠杆、至少一凸点以及至少一复位元件,所述电能产生装置通过至少一加速片被连接于所述复位元件,所述按键组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且被连接于所述杠杆,所述凸点被设置于所述杠杆且能够与所述复位元件抵触,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按键组带动所述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带动所述加速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一检测开关顶杆,所述按键组被连接于所述杠杆的一侧,所述杠杆的另一侧被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关顶杆,所述按键组带动所述杠杆,所述杠杆带动所述检测开关顶杆抵触所述检测开关预先导通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源控制器还包括至少一止位件,所述止位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杠杆以所述止位件为支点作轴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包括至少一磁组、至少一线圈以及至少一铁芯,所述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铁芯周围,所述磁组具有至少一磁隙,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由于电磁感应而使所述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磁组被连接于所述加速片,所述铁芯被设置于所述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还包括一磁套,所述磁套套设于所述磁组,所述磁套一端具有一开口,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加速片,所述磁组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至少一第一金属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金属件,所述永磁体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的外边沿之间形成所述磁隙,所述铁芯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被带动而交替与所述铁芯的边缘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速片被连接于所述铁芯,所述磁组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至少一第一金属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二金属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金属件主部以及向上延伸于所述第二金属件主部的至少一第二金属件侧部,所述第一金属件、凹状的所述第二金属件与所述永磁体形成所述磁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按键组、至少一面板、至少一凸点以及至少一复位元件,所述按键组被设置于所述面板,所述面板被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凸点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且能够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抵触,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面板带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凸点驱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之间采用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底盖和至少一顶盖,所述检测开关被设置于所述顶盖,所述面板能够被弯曲以与所述检测开关接触预先导通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所述无源电路板、所述复位元件以及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底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源控制器还包括至少一止位件,所述止位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盖,所述顶盖以所述止位件为支点作轴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包括至少一磁组、至少一线圈以及至少一铁芯,所述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铁芯周围,所述磁组具有至少一磁隙,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磁组运动,由于电磁感应而使所述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磁组被连接于所述复位元件,所述铁芯被设置于所述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加速片,所述加速片被连接于所述铁芯,所述线圈与所述铁芯、所述加速片一起被连接于所述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速片的一端通过至少一第一紧固件被连接于所述铁芯,另一端通过至少一第二紧固件被连接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立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组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至少一第一金属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金属件,所述永磁体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的外边沿之间形成所述磁隙,所述铁芯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被所述凸点带动而交替与所述铁芯的边缘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铁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铁芯中柱以及至少一铁芯弯翼,所述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铁芯中柱的周围,所述铁芯中柱的一端交替与所述磁组抵接,所述铁芯弯翼的一端延伸于所述铁芯中柱的另一端,所述铁芯弯翼的另一端弯折地延伸且与所述加速片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按键组、至少一面板以及至少一复位元件,所述按键组被设置于所述面板,所述面板被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面板带动设置于所述壳体驱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底盖和至少一顶盖,所述面板被连接于所述顶盖的一侧面,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被设置于所述顶盖的另一侧面,所述复位元件被连接于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包括至少一磁组以及至少一线圈,所述磁组被设置于所述底盖/所述顶盖,所述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顶盖/所述底盖,所述磁组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至少一第一金属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金属件,所述永磁体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的外边沿之间形成至少一磁隙,所述面板带动所述顶盖驱动所述线圈/所述磁组在所述磁隙内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源控制器是采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光能元件、或压电晶体元件供电的无源无线控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是带高频电能接收线圈的无线电能接收器,接收来自于其它发射端无线传输的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被安装于墙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控制一晾衣装置,所述晾衣装置的一主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电能产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一线圈内产生的脉冲波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电能产生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一线圈内产生的脉冲波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电能产生装置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电能产生装置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A处沿X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14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一无源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无源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无源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无源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无源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无源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无源控制器中的一逻辑流程图。
图21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控制一晾衣装置的所述晾衣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23和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发电原理示意图。
图25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一电能产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27是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28是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29是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30是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2是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无源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3是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无源控制器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24所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被阐释。所述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被用于一晾衣装置中,其中所述晾衣装置包括一主机100以及一无源控制器200。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可通信地被连接于所述主机100。所述主机100用于完成所述晾衣装置的上下升降、暖风干衣、照明、消毒、音响等功能,所述无源控制器200通过与所述主机100的可通信的连接,完成对所述主机100的各种功能控制,使得所述主机100按照预设的功能例如升降、暖风干衣、照明、消毒、音响等,完成各项动作例如升降运动、启动暖风、启动照明部件、启动发光部件、启动消毒部件以及启动发声部件等。和传统的晾衣装置的遥控器相比,所述无源控制器200不需要安装额外的电源,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形式而自发电为自身提供电源,从而控制所述主机100实现各种功能。另外,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在安装的过程中不需要凿墙布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安装便捷,没有安装过程中产生废料垃圾的过程,且由于是自发电提供自身的能源供应,因此,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具有节能环保、高效易用、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所述主机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主机100包括一主机控制部件110、一升降部件120以及一悬挂部件130。所述主机控制部件110与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可通信地连接,所述主机控制部件110接收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发来的控制指令。当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发出控制指令之后,所述主机控制部件110解码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控制指令并操控所述主机100的其他部件例如所述升降部件120实现所述主机100的各种功能。
更具体地,所述升降部件120在控制指令的操控下,使所述悬挂部件130产生上升或者下降动作。所述悬挂部件130用于悬挂衣物。所述悬挂部件130进一步包括一悬挂主体131以及一悬挂孔132。所述悬挂孔132将普通衣架勾置入挂孔中,可以使衣物均匀悬挂,而不至于因风吹而成一团。所述升降部件120进一步包括一电机121以及一连接杆122。优选地,所述连接杆122由一个铰链稳定结构以及钢丝绳构成,在所述悬挂部件130升降的过程起到伸缩作用并起到稳定所述悬挂部件130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主机100还包括一照明部件140、一产风部件150、一消毒部件160以及一发声部件170。所述照明部件140在控制指令的操控下,打开或者关闭灯具。所述产风部件150在控制指令的操控下,对衣物进行烘干。所述消毒部件160在控制指令的操控下,对衣物进行消毒。所述发声部件170在控制指令的操控下,播放主板的音频信号。优选地,所述发声部件170为一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包括一壳体210、一按键组220(或者触控板)、一电能产生装置230、一检测开关240以及一无源控制电路板250。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与所述主机100的所述主机控制部件110可通信地连接,以实现所述无源控制器200与所述主机100之间的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被实施为天线或者红外元件或者蓝牙元件或者WI-FI元件等。也就是说,在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电路部分,可采用低功耗无线通信模块或者采用低功耗MCU与射频芯片的组合,MCU与射频芯片的总功耗在发射@+10dBm时的工作电流不大于15mA。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电路发射频率不限,可为1MHZ-60GHZ。调制方式可为ASK、FSK、GFSK、OOK等。或者直接用Bluetooth、ZigBee、Z-Wave、Wi-Fi等通信协议传送遥控指令。换句话说,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电路部分,可以采用一个带编码的自激振荡式无线发射电路,也可以采用MCU+RF集成电路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一体封装的有MCU及射频电路的集成电路;还可以用光来通信。总之,电路可选择范围并不受实施例中所举例的限制,因而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无源控制电路的形式不限,只要能将指令无线发送出去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电路部分,也可以采用光通信方式来实现,例如采用红外线传送编码信号,还有半导体激光器传送编码信号,光通信适合在近距离传送信号,所述晾衣装置的所述主机100与所述无源控制器200之间的距离一般较短,因此也适合采用光通信来控制。
如图13所示为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示意图,所述按键组22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210,所述按键组220包括至少一按键,所述按键组220的按键的数目根据所述主机100的各功能数量作相应调整。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3所示的所述按键组220的按键上文字功能的表达以及所述按键组220的各个按键在所述壳体210的排布位置都仅仅作为举例,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如图21所示为所述晾衣装置的模块示意图,阐释了所述主机100以及所述无源控制器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20所示阐释了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自身供电以控制所述主机200。当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所述壳体210或者所述按键组220受到一按压或者推动的外力的时候,所述壳体210或者所述按键组220被按压或者被推动产生位移,从而产生机械能。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无源控制器200进行供电。由于产生了电能,所述按键组220预压产生控制指令或者逻辑电平产生控制指令,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由于被供电,将控制指令无线地通信传递至所述主机100的所述主机控制部件110,所述主机控制部件110的一无线接收电路111接收传来的控制指令,通过所述控制部件110的一解码及驱动电路112进行解码,并驱动所述主机100实现所述晾衣装置的各功能。例如接收并解码升降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升降部件120进行所述悬挂部件130的升降;接收并解码照明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照明部件130实现照明;接收并解码烘干的控制指令,驱动所产风部件150对晾晒物送暖风或者冷风加速晾晒物的晾干;接收并解码消毒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消毒部件160对晾晒物进行消毒操作;接收并解码发声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发声部件170发出声音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按键组220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被实施为机械式按键,能够用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能够用于其他能源形式转化为电能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的所述按键组220预压产生控制指令指的是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还没产生电能前,通过按压机械开关或者导电橡胶等器件,使之MCU的I/O口预先导通,待MCU上电后可以根据I/O口的电平的不同来产生不同的编码。前述的逻辑电平产生控制指令指的是产生指令的方法不限于机械开关,而是可以采用对电平的判断来使MCU产生特定的指令;当发电机按下和弹起时都会产生一次脉冲,这个脉冲既可以作为电能输给遥控电路板,脉冲经过衰减后还可以触发MCU的I/O口,以产生不同的编码。
以下揭露的是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结构原理: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按压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时候,所述无源控制器200中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会产生电能,把按压、推动产生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从而使所述无源控制器200不再需要使用电池也能长久工作。
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方法很多,通常体积较大,需要较大的机械能才能驱动。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内部的空间容积狭小,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所述按键组220的被按压行程也短,为1-2mm;为了用户在使用时有舒适的手感,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按压力度不能过大,设计按压力度不大于2N。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极小的行程(例如1-2mm)以及较轻的按压力(例如2N)下能够产生较大的瞬时输出功率,例如20mW,为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各电路提供电源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被实施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自发电装置,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自发电装置,例如可以被实施为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在有光线的时候收集并储存电能,以备用户随时使用;先将光照能产生的电能储存在一个电容器当中,电容器对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各电路进行供电,从而达到控制所述主机100实现各种功能的目的。下述实施例中以被实施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为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制。
如图3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为实施为直接接触式,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应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包括一永磁体231a、一铁芯232a以及一线圈233a。所述线圈233a设置在所述铁芯232a的周围。所述永磁体231a与所述线圈233a发生直接接触,例如被实施为磁铁的所述永磁体231a抵接所述线圈233a上的所述铁芯232a,以达到最大的磁传导效果。例如用所述永磁体231a直接去碰触所述铁芯232a,在所述线圈233a中就会产生电能,从而为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提供电能。
如图4所示,在所述线圈233a中插入所述铁芯232a,所述铁芯232a的加入增加了所述线圈233a的电感量,如果用磁性强的所述永磁体231a,例如铝铁硼磁铁去触碰所述铁芯232a,使所述永磁体231a产生的强磁场传导给所述线圈233a一个磁扰动。如图5所示,当具有强磁性的所述永磁体231a碰触所述铁芯232a的瞬间,在磁感线的扰动下,在所述线圈233a中会产生瞬时电能,产生如图5所示的脉冲波形图。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大小和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所述线圈233a缠绕所述铁芯232a的圈数、所述铁芯232a的面积、所述永磁体231a的磁感线密度以及所述铁芯232a与所述永磁体231a的碰触速度等。
基于图3至图5所示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的基本结构,主要是通过改变所述线圈233a缠绕所述铁芯232a的圈数、所述铁芯232a的面积、所述永磁体231a的磁感线密度以及所述铁芯232a与所述永磁体231a的碰触速度等方式提高发电效率。为了获得更高效的发电能力,以及便于操作,如图6至图8所示揭露了基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的改进,可以获得较大(例如超过200uJ)的电能能量。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b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金属件234b、一第二金属件235b、一磁套236b以及一加速片237b。所述第一金属件234b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的作用是把磁感线集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金属件234b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是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金属,如铁钴钒软磁合金、铁镍软磁合金等,当然工业纯铁也可以。
所述加速片237b的作用是加快所述永磁体231b相对于所述铁芯232b的运动速度,以使穿过所述线圈233b的磁感线发生快速变化,从而在所述线圈233b中产生更多的能量。所述加速片237b的材料可以是钢片、铜片等弹性良好的材料。
假定图6所示的状态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b的一初始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铁芯232b与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抵触,也就是与所述永磁体231b的S极相抵接,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b处于静止状态,所述线圈233b中没有电流产生。如图7所示,当外力推动所述加速片237b向下运动。刚开始运动时,由于磁力的作用,所述铁芯232b仍然与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吸合;当继续加大推力,所述加速片237b发生弯曲,从而储蓄势能;由于所述加速片237b继续被推动,当推动的力大于所述铁芯232b与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的吸力时,所述磁套236b包裹着所述永磁体231b、所述第一金属件234b、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整体会高速向下运行,所述铁芯232b瞬间与所述第一金属件234b抵接,穿过所述铁芯232b的磁感线发生扰动,从而在所述线圈233b中产生电能。因此,通过上下摆动所述加速片237b的过程可以使所述线圈233b中产生一正一负两次脉冲电能,是一种间歇工作的脉冲式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b。也就是说,只有摆动所述加速片237b时才会发电,平时为静止状态。通过来回推动所述加速片237b的运动可以使所述线圈233b中反复产生一正一负脉冲电能,波形图如图7所示。其中位于上方的波形为向下推动所述加速片237b时产生的电脉冲,位于下方的波形为向上推动所述加速片237b时产生的电脉冲。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b可以被实施为非直接接触式发电结构。也就是说,在发电结构中,所述线圈233b与所述永磁体231b没有直接的物理碰触,而是靠磁隙当中的强磁感线来切割所述线圈233b,从而在所述线圈233b中产生电能。
如图9至图11所示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c包括一永磁体231c、一第一金属件234c、以及一第二金属件235c。所述第二金属件235c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金属件主部2351c以及一第二金属件侧部2352c。所述第一金属件234c、凹状的所述第二金属件235c与所述永磁体231c构成一道环形的磁隙238c。
如图10所示揭露了所述线圈233c在所述磁隙238c中工作的情形,所述线圈233c在所述磁隙238c中运动,与所述磁隙238c中的磁感线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电能,所述线圈233c与所述第一金属件234c、所述第二金属件235c之间并没有机械接触,而是悬空运动,从而形成非直接接触式发电结构。
如图11所示,通过使所述线圈233c在所述磁隙238c中上下往复运动而产生电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c是全包围式,也就是说,所述线圈233c全部在所述磁隙238c中运动。如图12所示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揭露的是半包围式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d。也就是说,所述线圈233d只有一半在所述磁隙238d中运动。设计为半包围式的优点是结构更简单,更易于加工生产,体积也可以做的比较小。
如图22至图24所示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另一实施方式,揭露了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其中一种结构,其在被驱动时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提供电能。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e包括一磁组、一线圈43和一中柱44。所述磁组包括一永磁体421以及位于所述永磁体421相反两侧形成相反磁极的两个导磁体422和423,并且两个所述导磁体之间形成磁间隙424,所述中柱44的一端延伸进入所述磁间隙424。所述线圈43设置在所述中柱44的周围,并且所述线圈43电连接于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其中所述中柱44,其可以实施成导磁体例如铁芯,并且能够交替地接触两个所述导磁体422和423,从而使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方向发生改变,以使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从而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能够为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提供电能,并且经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所述整形电路34的电源整形作用下供应给所述编码模块32和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源33进行信号发射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磁组42固定,而所述中柱44可以被驱动而去交替地接触两个所述导磁体422和423。或者所述中柱44固定,所述磁组42被驱动移动而使两个所述导磁体422和423分别与所述中柱44接触,从而使设置在所述中柱44的周围的所述线圈43中产生所述感生电流。所述线圈43可以直接套设于所述中柱44,也可以是所述线圈43套设于一个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再套设于所述中柱44。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e还包括一导磁腔体41。所述线圈43设置于所述导磁腔体41形成的一导磁腔410内,所述磁组42在所述导磁腔体41的一侧面进行往复位移,从而将机械动能转化为电能。更具体地,所述导磁腔体41可以实施为一导磁外壳,所述中柱44位于所述导磁外壳内,所述中柱12与所述导磁外壳包含导磁材料并且相组装或一体成型,以提高导磁效率,所述线圈43设置于所述导磁外壳的内部,即所述导磁腔410内,并环绕于所述中柱44。所述导磁外壳除了有一面具有一开口以外,其他侧面如其他四个侧面或五个侧面都可以为导磁材料屏蔽。也就是说,所述导磁腔体41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导磁容器,所述线圈43被容纳在所述导磁容器中,所述开口实施为一磁组封口。这样,当所述磁组42被用来封合所述开口时,所述线圈43被磁感线完全覆盖,从而减少整个磁路系统的漏磁。换句话说,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腔体41形成相对封闭的封闭式导磁腔体,从而减小漏磁。所述磁组42包括所述永磁体421、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所述永磁体421设置于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之间。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的各自具有一端置于所述导磁腔410的内部,并且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各自具有相对于所述永磁体421凸出的部分,并且在凸出的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磁间隙424,所述中柱44的外侧端延伸进入所述磁间隙424。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之间的宽度为磁间隙宽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各自由导磁材料制成,或者表面包覆有导磁材料。所述永磁体421由永磁性材料制成,如磁铁、铝镍钴系永磁合金、铁铬钴系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和复合永磁材料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e产生电能的操作中,在所述中柱44交替地接触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时,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还可以交替地分别与所述导磁外壳411的顶沿和底沿抵触,使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在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导磁体422和所述底导磁体423也可以各自没有置于所述导磁腔410的内部的端部,即没有延伸进入所述导磁腔410的内部。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e中,所述线圈43被置于所述导磁腔411的内部,侧面有所述磁组42封闭,所述线圈43得以被磁感线覆盖,这样漏磁最小,因此产生的能量相比于普通的电能产生装置230高得多,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e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磁腔体41可以固定而所述磁组42被驱动从而使所述导磁腔体41内的所述中柱44与所述磁组42产生相对位移。所述导磁腔体41可以与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相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壳体210固定连接,或者被固定于所述按键组220。
所述顶导磁体42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顶导磁体抵接端4221,所述底导磁体423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底导磁体抵接端4231,所述顶导磁体抵接端4221和所述底导磁体抵接端4231能够置于所述导磁腔410的内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导磁体抵接端4221和所述底导磁体抵接端4231之间的宽度为磁隙宽度。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顶导磁体抵接端4221和所述底导磁体抵接端4231交替地分别与所述导磁腔体41的顶沿4121和所述底沿4141接触,所述中柱44交替地与所述底导磁体抵接端4231和所述顶导磁体抵接端4221接触,使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在所述线圈43中产生感生电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磁腔体41和所述磁组42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e产生所述感生电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料到的是,可以是所述导磁腔体41固定,所述磁组42被驱动产生相对位移,或者所述磁组42固定,所述导磁腔体41被驱动而驱使所述中柱44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所述中柱44交替地接触所述底导磁体抵接端4231和所述顶导磁体抵接端4221,从而使所述线圈43产生所述感生电流。
如图23和图24所示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e的发电原理示意图。其中图中的带有箭头的虚线表示为磁感线的方向。如图23所示为假定的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永磁体421的N极连接的所述顶导磁体422的所述顶导磁体抵接端4221与所述中柱44相抵接,同时与所述永磁体421的S极连接的所述底导磁体423的所述底导磁体抵接端4231与所述底沿4141相抵接。此时磁感线为稳定状态,在所述线圈43中没有产生感生电流。如图24所示,如果所述加速片237使将所述磁组42上移,使与所述顶导磁体抵接端4221与所述顶沿4121相抵接。同时与所述永磁体421的S极连接的所述底导磁体抵接端4231与所述中柱44相抵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N极和S极的方位布置也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在移动的过程当中,穿过所述线圈43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这个快速的变化使所述线圈43产生感生电流,电流的大小与所述磁组42位移的速度、所述线圈43的圈数、导磁材料的导磁率、漏磁率、磁饱和强度等参数直接相关。
感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如下:
E=-n*ΔΦ/Δt
式中:E为感应电动势,n为线圈的匝数,ΔΦ/Δt为磁通量的变化率。
进而,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e提供电力的动力源。
上述是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下面揭露了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被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200中,为所述无源控制器200提供电能,并无源控制所述主机100实现所述晾衣装置的各种功能。
针对于本实用新型中需要使用较多按键来控制不同通道的设备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按键的所述无源控制器200。
如图14至图16所示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其中所述无源控制器200包括所述壳体210、所述按键组220(或者触控板)、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一检测开关240以及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结构采用的是前述电能产生装置230b的实施方式和发电原理进行举例揭露。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按键组22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210。所述壳体210进一步包括一底盖211和一顶盖212。所述底盖211包括一底盖主部2111以及一底盖侧部21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组220的各按键被设置于所述顶盖2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壳体210的其他位置,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制。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侧部2112延伸于所述底盖主部2111并且和所述顶盖212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所述检测开关以及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被容纳于所述底盖侧部2112、所述底盖主部2111以及所述顶盖212形成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组220的各按键还进一步被连接于一杠杆221,所述按键组220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壳体210之外,能够响应外力的施加,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杠杆221的一顶面,所述杠杆221的一底面设置有一检测开关顶杆223,所述检测开关240被设置于所述检测开关顶杆223的下方。在所述杠杆221的底面的中心平衡位置设置有一凸点222。所述底盖211的所述底盖主部2111设置有被实施为复位弹簧的一复位元件224,所述复位元件224被连接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一加速片237,所述复位元件224的运动能够带动所述加速片237的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所述永磁体221运动,切割磁感线,使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所述线圈233的磁感线发生扰动,从而在所述线圈233中产生电能,进而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能够为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各电路供电,从而所述无源控制器200能够控制所述主机100实现相应的功能。
换句话说,在图14所示状态,没有外力施加,所述杠杆221为平衡状态,所述检测开关顶杆223和所述检测开关240之间有间隙,并没有接触。被实施为复位弹簧的所述复位元件224为初始状态,所述凸点222抵触所述复位元件224。如图15所示,当所述按键组220的其中一个按键,例如被标记为图13中“上升”的一个按键受到外力时,所述杠杆221的被连接于所述按键组220的被按压的按键的一端开始向下运动,而所述杠杆221被设置于所述底盖侧部2112的上端内侧的一止位213所抵压,所述止位213形成所述杠杆221的一个支点。进一步地,所述杠杆221上的所述凸点222抵压所述加速片237以及被实施为复位弹簧的所述复位元件224而向下运行。进一步地,所述杠杆221的运动带动所述检测开关顶杆223抵触所述检测开关240,所述检测开关240被所述检测开关顶杆223抵压后被导通,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各电路中的MCU的I/O端口被所述检测开关240预先电性接通。进一步地,此时,所述凸点222的位移距离仅能将所述加速片237抵压弯曲储蓄所述复位元件224的弹性势能,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一磁套236中包裹的一第一金属件234、一第二金属件235、一永磁体231与一铁芯232的相对位置还没有发生变化,所述第二金属件235与所述铁芯232仍然吸合,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还没产生电能。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所述按键组220的被施加外力的按键被继续施加压力,所述按键组220的所述按键进一步向下发生位移,所述杠杆221以图中左侧的所述止位213为支点继续向下移动,进而所述凸点222进一步移动带动所述加速片237继续发生形变,当下压的力(所述加速片237弯曲形变产生的力)大于所述铁芯232与所述第二金属件235的吸力时,所述磁套236包裹着所述永磁体231、所述第一金属件234、所述第二金属件235整体会高速向下运行,所述铁芯232瞬间与所述第一金属件234吸合,穿过所述铁芯232的磁感线发生扰动,从而在所述线圈233中产生电能,从而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将机械能转化为了电能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键组220受力的按键被施加的外力消失时,被实施为复位弹簧的所述复位元件224开始复位,推动所述加速片237向上发生形变,所述加速片237带着所述磁套236以及容纳于所述磁套236内的所述永磁体231运动,所述线圈233的磁感线再次被扰动,从而产生电能,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发生重复一次发电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组220、所述杠杆221、所述凸点222、所述检测开关顶杆223以及所述复位元件224能够被定义为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一驱动组件。也就是说,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驱动组件被连接于所述壳体210以及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所述驱动组件响应被施加的外力,而带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从而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通过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供电。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还包括发射所述无线控制信号的至少一无源信号发射模块,所述无源信号发射模块选自幅移键控电路、频移键控电路、相移键控电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模块、移动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中的一种。
如图17和图18以及图25至图30所示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用于控制一晾衣装置。其中所述无源控制器200A包括一壳体210A、一按键组220A、一电能产生装置230A、一检测开关240A以及一无源控制电路板250A。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的发电原理和上述优选实施例相同,所不同的是,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速片237被设置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所述磁套236,而在这个实施例中,加速片237A被设置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的线圈233A侧,也就是说,所述加速片237A被连接于铁芯232A,所述线圈233A与所述铁芯232A、所述加速片237A一起被连接于所述壳体210A的底盖211A的一立柱2392而相对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的永磁体231A、第一金属件234A、第二金属件235A被悬空安置。换句话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233A与所述铁芯232A、所述加速片237A被定义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的一线圈组,所述永磁体231A、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被定义为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的一磁铁组。
在这个实施例中,检测开关240A被设置于所述顶盖212A,一面板260A被设置于所述顶盖212A,所述检测开关240A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之间采用柔性电路板(FPC)电性连接。
当没有外力施加时,所述面板260A为初始状态,被实施为复位弹簧的复位元件224A为初始状态,所述凸点222A抵触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的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如图17和图18所示,当所述按键组220A的其中一个按键,受到外力时,所述面板260A受压的一端由于外力的施加发生弯曲开始向下运动,所述检测开关240A与所述面板260A进行接触,所述检测开关240A和无源控制电路板250A组成的键盘被导通,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A的各电路中的MCU的I/O端口被所述检测开关240A预先电性接通。所述面板260A继续受力,所述面板260A抵触设置于所述顶盖212A上侧的止位213A,使所述顶盖212A以设置于所述底盖211A的底盖侧部2112A的外侧的一底盖扣214A为支点作轴转动。由于连接于所述顶盖211A的所述凸点222A也与所述顶盖211A以下向下发生位移,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以及所述永磁体231A向下运动,同时所述复位元件224A也被压缩储蓄弹性势能。由于磁力的影响,所述铁芯232A被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吸住,由和原来的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的吸合瞬间变为和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的吸合,和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以及所述永磁体231A向下运动。穿过所述铁芯232A的磁感线发生扰动,从而在所述线圈233A中产生电能,从而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将机械能转化为了电能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键组220A受力的按键被施加的外力消失时,被实施为复位弹簧的所述复位元件224A开始复位,推动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所述永磁体231A以及所述加速片237A向上运动,所述线圈233A的磁感线再次被扰动,从而产生电能,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发生重复一次发电的过程。
如图25至图27所示,所述底盖211A的底盖主体2111A被安装有一滑轨2393A,所述滑轨2393A使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的所述磁铁组即所述永磁体231A、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发生相对运动。所述铁芯232A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被实施为“山”形,也就是说,所述铁芯232A包括一铁芯中柱2321A以及从所述铁芯中柱2321分别向外平行地延伸的两个铁芯弯翼2322A。所述线圈233A被设置于所述铁芯中柱2321A周围,两个所述铁芯弯翼2322A的连接于所述铁芯中柱2321A的一端分别通过一第一紧固件2390A将所述加速片237A以及所述铁芯232A紧固在一起,两个所述铁芯弯翼2322A的另一端分别向外弯折地延伸,从而避免所述铁芯弯翼2322A的另一端与所述加速片237A相接触。
所述加速片237A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2390A被连接于所述铁芯232A,另一端通过一第二紧固件2391A被连接于所述立柱2392A。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2390A被实施为铆钉,所述第二紧固件2391A被实施为螺丝,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紧固件2390A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2391A可以被实施为其他合理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此限制。
如图28至图30所示,更详细地阐释了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图28所示为初始状态,所述铁芯中柱2321与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为吸合状态,且没有间隙。如图29所示,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被驱动而向下运行时,由于磁吸力的作用,所述第二金属件235A会带动所述铁芯中柱2321向下运动,所述加速片237A两端都被固定,因此会开始发生形变,从而储存弹性势能。当所述磁铁组继续向下运动的时候,磁吸力和所述加速片237A的反向作用力超过了临界点时,所述加速片237A会带动所述铁芯中柱2321A以极快的速度瞬间回弹向图29所述的N极侧,达到了磁感线快速换向的目的,从而能够产生较高的电压。图30所示,所述铁芯中柱2321A被吸合于所述第一金属件234A,所述加速片237A的回弹完成,为相对静止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组220A、所述面板260A、所述凸点222A以及所述复位元件224A能够被定义为所述无源控制器200A的一驱动组件。也就是说,所述无源控制器200A的驱动组件被连接于所述壳体210A以及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所述驱动组件相应外力,而带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通过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无源控制器200A的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A供电。
如图19所示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无源控制器200B,其中所述无源控制器200B包括一壳体210B、一按键组220B、一电能产生装置230B以及一无源控制电路板250B。其中所述按键组220B的各按键被设置于一面板260B,所述面板260B被连接于所述壳体210B的顶盖212B的一侧面,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B被设置于所述壳体210B的所述顶盖212B的另一侧面。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B包括一永磁体231B、一线圈233B、一第一金属件234B以及一第二金属件235B。所述第一金属件234B、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所述永磁体231B构成磁隙,所述线圈233B在磁隙中运动,因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能。所述线圈233B被设置于所述壳体210B的所述顶盖212B。所述第一金属件234B和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被设置于所述壳体210B的底盖211B,所述永磁体231B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件234B和所述第二金属件235B之间。被实施为复位弹簧的一复位元件224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盖212B,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底盖211B,设置在所述顶盖212B的所述面板虽然由于复位元件224B的弹力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所述顶盖212B的内侧的两端都设置有止位件213B,所述止位件213B的一端被固定于所述顶盖212B,另一端抵触所述底盖211B的一底盖侧部2112B,因此所述止位213B限制了所述面板260B的向外的运动趋势,从而所述面板260B能够保持平衡。所述顶盖212B能够被多点按压。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10B的所述底盖211B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B,都能够独立工作,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被实施为联动工作,利用按所述按键组220B的各按键时的惯性推动设置于所述壳体210B的所述面板260B运动,从而使所述线圈233B在磁隙中往复运动而产生电能。
当没有外力施加时,所述面板260B为初始状态,被实施为复位弹簧的复位元件224B为初始状态。当所述按键组220B的按键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按键组220B的按键需要的压力通常远小于所述面板260B向内的推力,因此所述按键组220B的按键先行导通,使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B中的MCU的I/O口预先接通。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组220B的按键继续由于受力而向内推进,抵压所述面板260B,所述面板260B带动所述线圈233B在磁隙中运动产生电能。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B获得电能,发出预先按压的那个按键对应的无线指令给所述主机100B,所述主机100收到该指令后送到相应的模块,驱动相应的部件,例如电机上升或者下降、照明灯打开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各变形实施方式的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a、230b、230c、230d以及230e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和结构,但是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将机械能产生电能的方法及变形结构有很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修改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部件的参数、增加所述线圈233组数、增加所述永磁体231的数量、变更所述永磁体231和所述线圈233之间的相对运动的形式、将所述铁芯232变形、弯曲后与所述永磁体231或所述永磁体231的导磁片进行交替接触以使磁感线作用于所述线圈233等等方式,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局限于上述变形实施方式,只要是利用前面描述的由所述永磁体231(或磁极)与所述线圈233之间作接触式或者非接触式的相对运动而生电的结构、并且能够被设置于所述无源控制器200的有限空间之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前述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的各实施方式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揭露的,但是产生电能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除了使用机械能发电还可以采用光照能,采用太阳能电池即可收集光的能量,在按压操作时将电能供给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的各电路,而平时可以是零功耗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还可以是压电晶体元件,当在压电晶体元件上施以压力时,压电晶体元件会产生电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还可以是带高频电能接收线圈的无线电能接收器,接收来自于其它发射端无线传输的电能。
针对于晾衣装置主要安装于房子的阳台,或者半露天的场合,照度良好,阳光充足的特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源无线控制器还可以采用获取光照能的方式为所述无源无线控制器内部的电路提供持久能源。
如图31至图33所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晾衣装置的无源控制器的另一变形实施例被阐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C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230C被实施为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光电池270C。也就是说,所述晾衣装置包括一主机100C以及一无源控制器,所述主机100C接收到所述无源控制器发来的信号后,所述主机100C开始执行对应的动作指令。其中所述主机100C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构造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无源控制器的无源控制电路板250C的电路部分是采用光通信方式来实现,例如采用红外线传送编码信号,还有半导体激光器传送编码信号,光通信适合在近距离传送信号,由于所述晾衣装置的所述主机100C与所述无源控制器之间的距离一般较短,因此适合采用光通信来控制。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晾衣装置的所述无源控制器包括一壳体210C、一按键组220C、所述光电池270C、一检测开关240C、一显示组件280C以及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C。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C被设置于所述壳体210C内,所述光电池270C以及所述显示组件280C的各自的一端被排布于所述壳体210C的外侧,各自的另一端被电气性连接于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C。所述按键组220C被实施为多个按键,一侧面能够响应外力的施加,另一侧面由于外力的施加而能够触发所述检测开关240C。
具体地,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250C进一步包括相互电气性连接的一通信电路模块251C、一电编码电路模块252C、一电源整形模块253C、以及一按键信息产生模块254CC。所述通信电路模块251C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主机100C。所述通信电路模块251C进一步包括一光通信模块2511C以及一射频通信模块2512。
所述光电池270C接收太阳光或者室内光线以产生电能,在光线的照射下光电池产生持续的、微小的涓流向所述电源整形模块253C供电。所述电源整形模块253C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被实施为由一个DC-DC或者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电源装置(DC-DC及LDO是用在直流电路中将一个电压值的电能变为另一个电压值的电能的装置,例如TI公司的BQ25570电源管理芯片)及电容器构成;所述光电池270C电性连接于电容器,所述光电池270C产生的涓流由电容器收集存储,并向DC-DC电源装置供电,由电源装置将所述光电池270C产生的波动的电压稳定在通信电路模块251C工作需要的1.2-5V之间。
所述电编码电路模块252C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被实施为由一个MCU(Micro controller Unit)或者编码芯片构成,包括有存储器单元,可将编码协议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之中;编码电路产生的数字编码输出至所述通信电路模块251C。
所述按键信息产生模块254C产生按键信息,按键信息是在被实施为多个按键的所述按键组220C被按压的时候由机械触点导通产生的,如用微动开关、导电橡胶的触点以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检测开关240C等元件导通MCU或者编码芯片的I/O端口电极而产生与按键信息对应的编码。
所述通信电路模块251的所述光通信模块2511C以及所述射频通信模块2512C是可选择性的,为两种可选择的传送编码信息的方式。选用所述光通信模块2511C时,编码信息可用光来传送,例如红外线、激光等;选用所述射频通信模块2512C时,编码信息可用无线电波来传送,例如发射频率在1MHZ-80GHZ之间的无线电磁波信号;通过一个高频振荡器及调制电路就可以实现无线发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显示组件280C根据按键按压的结果,显示按键指令的名称,或者实时显示所述主机100C的状态信息,例如所述主机100C的温度状况、所述主机100C中音响的音量、所述主机100C中照明灯的亮度等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2)
1.一种晾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无源控制器,其包括至少一壳体、至少一电能产生装置以及至少一无源控制电路板,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将非电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发射出至少一无线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晾衣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无源控制器还包括至少一驱动组件以及至少一检测开关,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检测开关以及所述电能产生装置,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检测开关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产生电能之前预先导通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产生控制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发射出所述无线控制信号的控制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按键组、至少一杠杆、至少一凸点以及至少一复位元件,所述电能产生装置通过至少一加速片被连接于所述复位元件,所述按键组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且被连接于所述杠杆,所述凸点被设置于所述杠杆且能够与所述复位元件抵触,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按键组带动所述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带动所述加速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一检测开关顶杆,所述按键组被连接于所述杠杆的一侧,所述杠杆的另一侧被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关顶杆,所述按键组带动所述杠杆,所述杠杆带动所述检测开关顶杆抵触所述检测开关预先导通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无源控制器还包括至少一止位件,所述止位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杠杆以所述止位件为支点作轴转。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包括至少一磁组、至少一线圈以及至少一铁芯,所述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铁芯周围,所述磁组具有至少一磁隙,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由于电磁感应而使所述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磁组被连接于所述加速片,所述铁芯被设置于所述壳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还包括一磁套,所述磁套套设于所述磁组,所述磁套一端具有一开口,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加速片,所述磁组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至少一第一金属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金属件,所述永磁体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的外边沿之间形成所述磁隙,所述铁芯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被带动而交替与所述铁芯的边缘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加速片被连接于所述铁芯,所述磁组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至少一第一金属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二金属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金属件主部以及向上延伸于所述第二金属件主部的至少一第二金属件侧部,所述第一金属件、凹状的所述第二金属件与所述永磁体形成所述磁隙。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按键组、至少一面板、至少一凸点以及至少一复位元件,所述按键组被设置于所述面板,所述面板被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凸点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且能够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抵触,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面板带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凸点驱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电能产生装置之间采用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底盖和至少一顶盖,所述检测开关被设置于所述顶盖,所述面板能够被弯曲以与所述检测开关接触预先导通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所述无源电路板、所述复位元件以及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底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无源控制器还包括至少一止位件,所述止位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盖,所述顶盖以所述止位件为支点作轴转。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包括至少一磁组、至少一线圈以及至少一铁芯,所述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铁芯周围,所述磁组具有至少一磁隙,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磁组运动,由于电磁感应而使所述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磁组被连接于所述复位元件,所述铁芯被设置于所述壳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加速片,所述加速片被连接于所述铁芯,所述线圈与所述铁芯、所述加速片一起被连接于所述壳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加速片的一端通过至少一第一紧固件被连接于所述铁芯,另一端通过至少一第二紧固件被连接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立柱。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磁组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至少一第一金属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金属件,所述永磁体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的外边沿之间形成所述磁隙,所述铁芯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被所述凸点带动而交替与所述铁芯的边缘相抵接。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铁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铁芯中柱以及至少一铁芯弯翼,所述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铁芯中柱的周围,所述铁芯中柱的一端交替与所述磁组抵接,所述铁芯弯翼的一端延伸于所述铁芯中柱的另一端,所述铁芯弯翼的另一端弯折地延伸且与所述加速片之间存在间隙。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按键组、至少一面板以及至少一复位元件,所述按键组被设置于所述面板,所述面板被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面板带动设置于所述壳体驱动所述电能产生装置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底盖和至少一顶盖,所述面板被连接于所述顶盖的一侧面,所述无源控制电路板被设置于所述顶盖的另一侧面,所述复位元件被连接于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包括至少一磁组以及至少一线圈,所述磁组被设置于所述底盖/所述顶盖,所述线圈被设置于所述顶盖/所述底盖,所述磁组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至少一第一金属件以及至少一第二金属件,所述永磁体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件的外边沿之间形成至少一磁隙,所述面板带动所述顶盖驱动所述线圈/所述磁组在所述磁隙内运动。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无源控制器是采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光能元件、或压电晶体元件供电的无源无线控制器。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装置,其中所述电能产生装置是带高频电能接收线圈的无线电能接收器,接收来自于其它发射端无线传输的电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94994.7U CN206467469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晾衣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94994.7U CN206467469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晾衣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67469U true CN206467469U (zh) | 2017-09-05 |
Family
ID=5970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94994.7U Active CN206467469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晾衣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67469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14625A (zh) * | 2016-11-30 | 2017-05-24 | 刘远芳 | 晾晒装置 |
CN109853207A (zh) * | 2019-01-28 | 2019-06-07 |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类电器的控制方法及蒸汽类电器 |
CN109853208A (zh) * | 2019-01-28 | 2019-06-07 |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类电器的控制方法及蒸汽类电器 |
CN110034456A (zh) * | 2019-04-30 | 2019-07-19 | 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晾衣机接触通电装置及通电控制方法 |
CN110656474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浙江欧琳生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晾衣架的太阳能供电方法及系统 |
CN111434837A (zh) * | 2019-01-14 | 2020-07-21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用于衣物的摆动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
EP4231529A1 (en) * | 2022-02-19 | 2023-08-23 | Shenzhen Eco-Newleaf Co., Ltd. | Wireless switch |
-
2017
- 2017-01-24 CN CN201720094994.7U patent/CN20646746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14625A (zh) * | 2016-11-30 | 2017-05-24 | 刘远芳 | 晾晒装置 |
CN106714625B (zh) * | 2016-11-30 | 2020-04-28 |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晾晒装置 |
CN110656474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浙江欧琳生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晾衣架的太阳能供电方法及系统 |
CN111434837A (zh) * | 2019-01-14 | 2020-07-21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用于衣物的摆动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
CN109853207A (zh) * | 2019-01-28 | 2019-06-07 |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类电器的控制方法及蒸汽类电器 |
CN109853208A (zh) * | 2019-01-28 | 2019-06-07 |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类电器的控制方法及蒸汽类电器 |
CN110034456A (zh) * | 2019-04-30 | 2019-07-19 | 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晾衣机接触通电装置及通电控制方法 |
CN110034456B (zh) * | 2019-04-30 | 2020-06-30 | 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晾衣机接触通电装置 |
EP4231529A1 (en) * | 2022-02-19 | 2023-08-23 | Shenzhen Eco-Newleaf Co., Ltd. | Wireless switch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67469U (zh) | 晾衣装置 | |
CN203825393U (zh) | 自发电无线开关 | |
CN206894939U (zh) | 带蓝牙的led的控制器 | |
CN106714625A (zh) | 晾晒装置 | |
CN203827151U (zh) | 微发电机和自发电无线发送结构 | |
CN207011032U (zh) | 免布控制线的照明装置 | |
CN204376676U (zh) | 一种微型发电机 | |
CN107864682A (zh) | 超微功耗信号发射装置及其应用 | |
CN106973460A (zh) | 免布控制线的照明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
CN201526894U (zh) | 电子蜡烛 | |
CN201839483U (zh) | 一种新型的触摸式液晶遥控开关 | |
CN202629606U (zh) | 一种多功能手电筒 | |
CN210431267U (zh) | 一种具有场景定制功能的磁悬浮开关及开关控制系统 | |
US8841845B2 (en) | Proximity-based wireless lighting system | |
CN206180812U (zh) | 电磁发电机 | |
CN2901453Y (zh) | 床头柜无线遥控开关装置 | |
CN104767348A (zh) | 一种微型发电机 | |
CN206430258U (zh) | 浴霸装置 | |
CN201182908Y (zh) | 自发电风筝 | |
CN206559211U (zh) | 一种自发电门铃供电装置 | |
CN204332724U (zh) | 一种蓝牙无线控制的墙壁开关盒 | |
CN205408225U (zh) | 一种多功能磁悬浮led灯的控制系统 | |
CN212785942U (zh) | 一种可调无源无线的开关以及具有该开关的led灯 | |
CN209801240U (zh) | 一种无线充电led灯 | |
CN205179453U (zh) | 一种带防盗功能的蓝牙led照明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