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屏幕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的更新迭代速度也急剧加快。在以前,基本上两年会更换一次手机,但是现在不到一年就会更换一次手机。对于如何处理被淘汰掉的手机,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环保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有人选择直接将淘汰手机闲置于家中,有人会将淘汰的手机随意丢弃,有人会将淘汰的手机卖给街边的小贩。另外,也有人选择将淘汰的手机出售给商家,此时常常需要对手机进行检测,以便进行估值回收。而对于这种淘汰的旧手机,手机屏幕比较容易损坏,出现裂纹。因此,手机屏幕是否有裂痕需要重点检测。但是,在传统技术中,检测手机屏幕裂纹需要专门的检测人员,对出售的手机进行监测。但是,对于手机的出售者来说,利用人工进行检测不仅不方便,还费时费力。此外,对于回收手机的商家来说,进行人工检测的人力成本较高,在裂痕很细小的时候,还存在人工检测及评估不准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可靠。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包括底座;
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的发光板,所述发光板与所述底座相互垂直;
设置于所述底座另一侧的LED灯,且所述LED灯倾斜面对所述底座,所述LED灯与所述发光板相对设置;
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摄像机,所述摄像机与所述底座正对;
以及连接所述发光板、LED灯及摄像机的控制机构。
首先,将待检测的手机放置于底座上,使底座上方的摄像机与手机的屏幕正对。然后,利用控制机构控制发光板发光,发光板发出的光线会照射到手机屏幕上,此时利用摄像机对手机屏幕进行拍照获取第一张照片。然后,利用控制机构关闭发光板,同时开启LED灯,LED灯发出的光线会照射到手机屏幕上,此时利用摄像机对手机屏幕进行拍照获取第二张照片。然后,对拍摄所获得的第一张照片和第二张照片进行比较,如果两张照片上的手机屏幕有较亮的区域,就可以判断该区域有裂痕。这种判断方式利用了光线折射原理:当手机屏幕上有裂痕时,光线会在裂痕处产生折射现象,即在裂痕处产生较亮区域;当手机屏幕上无裂痕时,光线不会在手机屏幕上产生折射现象,即不会在手机屏幕上产生较亮区域。通过这种判断方式对手机屏幕的裂痕进行检测判断,简单方便,而且检测过程快捷,不易出现判断错误,并且节省人力物力。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摄像头,以及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的存储比较器,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的第一移动支架,所述第一移动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
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的第一垂直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垂直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还包括与所述存储比较器连接的报警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输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用于放置待检测手机的底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发光板连接的第二移动支架;
所述第二移动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的第二垂直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垂直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所述发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板位于所述底座的侧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LED灯连接的第三移动支架;
所述第三移动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另一侧的第三水平移动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水平移动机构上的旋转机构,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距离设置为8cm,且所述LED灯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设置为白光LED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光线折射原理对手机屏幕是否存在裂痕进行自动检测,快捷方便,而且检测准备可靠,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手机,100-底座,200-发光板,300-LED灯,400-摄像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包括底座10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一侧的发光板200,所述发光板200与所述底座100相互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00另一侧的LED灯300,且所述LED灯300倾斜面对所述底座100,所述LED灯300与所述发光板200相对设置;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方的摄像机400,所述摄像机400与所述底座100正对;以及连接所述发光板200、LED灯300及摄像机400的控制机构。
所述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待检测的手机10放置于底座100上,使底座100上方的摄像机400与手机10的屏幕正对。然后,利用控制机构控制发光板200发光,发光板200发出的光线会照射到手机屏幕上,此时利用摄像机400对手机屏幕进行拍照获取第一张照片。然后,利用控制机构关闭发光板200,同时开启LED灯300,LED灯300发出的光线会照射到手机屏幕上,此时利用摄像机400对手机屏幕进行拍照获取第二张照片。然后,对拍摄所获得的第一张照片和第二张照片进行比较,如果两张照片上的手机屏幕有较亮的区域,就可以判断该区域有裂痕。这种判断方式利用了光线折射原理:当手机屏幕上有裂痕时,光线会在裂痕处产生折射现象,即在裂痕处产生较亮区域;当手机屏幕上无裂痕时,光线不会在手机屏幕上产生折射现象,即不会在手机屏幕上产生较亮区域。通过这种判断方式对手机屏幕的裂痕进行检测判断,简单方便,而且检测过程快捷,不易出现判断错误,并且节省人力物力。
此外,所述底座100可以包括输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用于放置待检测手机10的底板。通过输送带可以带动底板前后移动,这样可以将多部手机放置在设置于输送带上的底板上,对一部手机检测完以后,就将其输送走,并将另一部手机输送过来进行监测。这样,可以实现流水线式的检测作业。此外,还可以在摄像机400对应的底座100位置处设置夹紧机构,当手机输送到摄像机400底部时,利用夹紧机构将手机夹紧,避免在拍照检测的时候手机发生移动。
此外,所述摄像机400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方的摄像头,以及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的存储比较器,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摄像头,使摄像头可以对底座100上放置的手机的屏幕进行拍照,拍摄所得到的照片会存储到存储比较器中,并对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和第二张照片进行比较,并判断照片中的手机屏幕是否有较亮的区域,以判断是否存在裂痕。而且,所述摄像机400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存储比较器连接的报警机构。当检测到手机屏幕上存在裂痕时,可以发出警报,提醒检测者注意。
而且,所述摄像机400还可包括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的第一移动支架,所述第一移动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一侧。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一侧的第一垂直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垂直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位于所述底座100上方,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上。通过设置与摄像头连接的第一移动支架,可以利用第一垂直升降机构沿着竖直方向上下调整摄像头的位置,以达到合适的拍摄高度,便于拍摄不同屏幕大小的手机;另外,可以利用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沿着底座水平进行移动,使摄像头能够正对手机屏幕,拍照更准确。
此外,所述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发光板200连接的第二移动支架。所述第二移动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一侧的第二垂直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垂直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所述发光板200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上,且所述发光板位于所述底座的侧上方。通过设置第二移动支架,可以调整发光板200的位置,以取得对手机屏幕更好的光照效果。即可以利用第二垂直升降机构调整发光板200的高度位置,使发光板200与手机屏幕的夹角合适,从而使得对手机屏幕的拍摄效果更好;可以利用第二水平移动机构调整发光板200的水平位置,使发光板200与手机屏幕在水平方向上正对,从而使得对手机屏幕的拍摄效果更好。
此外,所述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还包括与所述LED灯300连接的第三移动支架。所述第三移动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0另一侧的第三水平移动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水平移动机构上的旋转机构,所述LED灯300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上。通过设置第三移动支架,可以调整LED灯300的位置,以取得对手机屏幕更好的光照效果。即可以利用第三水平移动机构调整LED灯300的水平位置,使LED灯300与手机屏幕在水平方向上正对,从而使得对手机屏幕的拍摄效果更好;可以利用旋转机构调整LED灯300的角度位置,使LED灯300与手机屏幕的夹角合适,从而使得对手机屏幕的拍摄效果更好。此外,所述第三移动支架也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三水平移动机构连接的第三垂直升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8cm,且所述LED灯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这样,使LED灯300与底座100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角度,使得光照时产生的折射现象更明显,检测更准确可靠。此外,所述LED灯设置为白光LED灯,白光LED灯照射光线所产生的折射现象会更加清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手机屏幕裂痕的装置,利用光线折射原理对手机屏幕是否存在裂痕进行自动检测,快捷方便,而且检测准备可靠,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