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6408076U -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08076U
CN206408076U CN201621431546.3U CN201621431546U CN206408076U CN 206408076 U CN206408076 U CN 206408076U CN 201621431546 U CN201621431546 U CN 201621431546U CN 206408076 U CN206408076 U CN 206408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yrolysis
oil
oily sludge
treatment syst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15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军
王德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mkey Environmental S & 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mkey Environmental S & 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mkey Environmental S & 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mkey Environmental S & 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15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08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08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0807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40Valorisation of by-products of wastewater, sewage or 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热解反应器、第二热解反应器、热交换器、供热燃烧炉、汽水分离器、油气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热解温度与气氛下实现含油污泥的清洁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常规热解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热解残余物其含油率<0.3%,且重金属元素固化到其中难以浸出,可直接填埋处理而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此外,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回收含油污泥中的热解油作为商品燃料油,也可以将热解油与回收的可燃气一起用于系统内部供热以避免额外能耗,实现资源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油田及炼化企业的主要固体废物之一。我国石油企业每年产生落地油泥(含油污泥)约120万吨,其外观一般为黑色粘稠状,乳化严重、流动性差、有臭味及原油味,还含有大量的原油、乳化油等有害物质;每年约1/10的落地油泥会流入环境,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造成二次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我国已将含油污泥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当前,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传统方法有焚烧法、生物处理法、热洗涤法、溶剂萃取法、化学破乳法、固液分离法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点:焚烧法能耗大、易产生二次污染,油资源未得到回收利用;生物处理法需将含油污泥混以松散剂、肥料和培菌液,经常颤动并自然通风,历时41天才能将97%的石油烃生物降解,同样油资源也没有得到回收利用;溶剂萃取法流程长、工艺复杂、处理周期长、后处理费用高,只对含大量难以降解的有机物的含油污泥适用;化学破乳法对乳化严重的含油污泥需另加破乳剂和加热;固液分离法对于含油量高、污染严重的含油污泥的油回收率较低。可见,上述传统方法由于处理效果及生产成本等原因,难以在国内普及应用,导致目前我国含油污泥处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开展含油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是含油污泥处理的根本出路。热解法是一种能量回收型的处理技术,其特点是处理彻底、可回收燃油燃气资源,是能量净输出过程。含油污泥在绝氧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使烃类及有机物解聚、烃热解后,剩余泥渣、烃类即其他有用资源即可回收利用。然而,传统热解法产生的油泥热解残余物其含油率最低仍达到2%,热解残余物中以分子状态和离子状态存在的重金属不发生变化,这些热解残余物若填埋到土壤中会造成二次污染,给动植物造成极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含油污泥经热解处理后所得的热解残余物其含油率降低程度有限、内含的重金属元素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热解反应器、第二热解反应器、热交换器、供热燃烧炉、汽水分离器、油气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的固相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的固相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的气相出料口与所述汽水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的气相出料口与所述油气冷凝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油气冷凝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和所述热交换器的冷流体出口均与所述供热燃烧炉的进料口连接,且所述供热燃烧炉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的气相进料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和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均为本领域常规的可连续处理的热解反应器,至少包括一进料口和一出料口,根据结构不同分为固定床热解反应器、移动床热解反应器、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和旋转炉热解反应器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热解反应器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和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之间较佳地设有一液压式密闭给料机,用于将经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初步处理后的含油污泥送入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中;所述液压式密闭给料机为本领域常规的液压式密闭给料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交换器为本领域常规的以冷、热流体之间热量交换为原理的热交换器,包括冷流体入口、冷流体出口、热流体入口和热流体出口;所述热交换器根据作用原理不同分为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和混合式换热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热交换器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口较佳地与一烟气净化塔连接;所述烟气净化塔为本领域常规,用于实现烟气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供热燃烧炉为本领域常规的燃烧装置,用于为热解处理系统提供部分热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油气冷凝器为本领域常规的油气冷凝器,用于分离回收热解产生的燃油和燃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油气冷凝器较佳地包括一级油气冷凝器和二级油气冷凝器,所述一级油气冷凝器用于高温油气的初步冷凝回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汽水分离器为本领域常规的汽水分离器,用于将第一热解反应器所产热解油气中所夹带的水分除去;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气相出口较佳地与所述一级油气冷凝器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排水口与污水处理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为本领域常规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较佳地与一可燃气洗涤净化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较佳地与一燃料油储存装置连接;所述可燃气洗涤净化器为本领域常规的净化器。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设备能够在不同的热解温度与气氛下实现含油污泥的清洁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常规热解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热解残余物其含油率<0.3%,且重金属元素固化到其中难以浸出,热解残余物本身达到普通固体废物的标准,可直接填埋处理而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此外,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回收含油污泥中的热解油作为商品燃料油,也可以将热解油与回收的可燃气一起优先用于系统内部供热使用以避免额外的能耗,实现资源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热解反应器,
20-第二热解反应器,
30-热交换器,31-烟气净化塔,
40-供热燃烧炉,
50-汽水分离器,
61-一级油气冷凝器,62-二级油气冷凝器,
70-气液分离器,71-可燃气洗涤净化器,72-燃料油储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对于含油污泥及其热解处理后固化热解碳中含油率和催化剂含量的检测均按照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对于固化热解碳中含油率和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的判断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进行。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热解反应器10、第二热解反应器20、热交换器30、供热燃烧炉40、汽水分离器50、一级油气冷凝器61、二级油气冷凝器62和气液分离器70;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10的气相出料口与所述汽水分离器50连接,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10的固相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20的固相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10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30的热流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20的气相出料口与所述一级油气冷凝器61、所述二级油气冷凝器62和所述气液分离器70依次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50的气相出口与所述一级油气冷凝器61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70的气相出口和所述热交换器30的冷流体出口均与所述供热燃烧炉40的进料口连接,且所述供热燃烧炉40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20的气相进料口连接;所述热交换器30的热流体出口与烟气净化塔31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50的气相出口与所述一级油气冷凝器61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50的排水口与污水处理系统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70的气相出口与可燃气洗涤净化器71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70的液相出口与燃料油储存装置72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将干化后的含油污泥送入第一热解反应器中进行初步热解反应,得到高温烟气、一级热解油气和初步处理后的含油污泥,所述高温烟气通入热交换器与空气换热后分别得低温烟气和加热空气,所述低温烟气经烟气净化塔处理吸收,所述一级热解油气通入汽水分离器以除去所夹带的水分;
(2)将所述初步处理后的含油污泥通过液压式密闭给料机送入第二热解反应器中,并通入反应气体进行二次热解反应,得到固化热解碳和二级热解油气,所述二级热解油气和经所述汽水分离器处理后的所述一级热解油气在油气冷凝器中混合后经气液分离器得热解油和可燃气,所述可燃气与所述加热空气混合并于供热燃烧炉中燃烧后通入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
(3)回收所述固化热解碳和所述热解油,即可;
其中,步骤(1)中,所述含油污泥为井场油泥、转油站罐内油泥、钻井油泥和含油泥砂等的混合含油污泥,其含油率为15%,含水率为50%;所述干化后的含油污泥的含水率为35%,所述初步热解反应在绝氧或贫氧条件下进行,所述初步热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80℃,反应时间为25min;经检测,所述步骤(1)的油回收率为57.1%,产气量为20L/kg-1,所得初步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0.76%。
步骤(2)中,所述二次热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80℃,反应时间为30min,所述反应气体为H2O;所述步骤(2)的油回收率为0.4%,产气量为16L/kg-1,所得固化热解碳的的含油率为0.07%,可直接填埋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步骤(1)中,所述初步热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20℃,反应时间为28min;经检测,所述步骤(1)的油回收率为58.3%,产气量为22L/kg-1,所得初步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0.53%。
步骤(2)中,所述二次热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50℃,反应时间为30min,所述反应气体为H2O和O2;所述步骤(2)的油回收率为0.6%,产气量为15L/kg-1,所得固化热解碳的的含油率为0.14%,可直接填埋处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步骤(1)中,所述初步热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50℃,反应时间为30min经检测,所述步骤(1)的油回收率为61.3%,产气量为28L/kg-1,所得初步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0.41%。
步骤(2)中,所述二次热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0℃,反应时间为30min,所述反应气体为H2O和N2;所述步骤(2)的油回收率为0.47%,产气量为25L/kg-1,所得固化热解碳的的含油率为0.08%,可直接填埋处理。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热解反应器、第二热解反应器、热交换器、供热燃烧炉、汽水分离器、油气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的气相出料口与所述汽水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的固相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的固相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的气相出料口与所述油气冷凝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油气冷凝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和所述热交换器的冷流体出口均与所述供热燃烧炉的进料口连接,且所述供热燃烧炉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的气相进料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解反应器和所述第二热解反应器之间设有一液压式密闭给料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流体出口与一烟气净化塔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冷凝器包括一级油气冷凝器和二级油气冷凝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一级油气冷凝器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排水口与污水处理系统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一可燃气洗涤净化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一燃料油储存装置连接。
CN201621431546.3U 2016-12-23 2016-12-23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08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1546.3U CN206408076U (zh) 2016-12-23 2016-12-23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1546.3U CN206408076U (zh) 2016-12-23 2016-12-23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08076U true CN206408076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52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154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08076U (zh) 2016-12-23 2016-12-23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080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7847A (zh) * 2017-09-04 2018-03-09 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油泥无害化、资源化、一体化处理的方法
CN108238706A (zh) * 2016-12-23 2018-07-03 上海金匙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及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8706A (zh) * 2016-12-23 2018-07-03 上海金匙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8238706B (zh) * 2016-12-23 2024-03-15 上海金匙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7777847A (zh) * 2017-09-04 2018-03-09 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油泥无害化、资源化、一体化处理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8706A (zh)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3449701B (zh) 一种炼油厂污泥炭化处理及炭回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82007A (zh) 一种移动式油泥热解资源化处置的集成装置与方法
CN103553290B (zh) 一种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947509B (zh) 一种塑料热解气化制备油产品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75589A (zh) 一种连续式油泥热解处理系统及热解处理方法
CN103666505A (zh) 一种生活垃圾或有机废弃物减量化和能源化的设备
CN103420555A (zh) 油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9260014U (zh) 一种油泥裂解系统
CN206408076U (zh) 含油污泥分步热解处理系统
CN108675590A (zh) 一种周期式油泥热解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179940A (zh) 油泥热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2382671A (zh) 一种油泥分离的方法
CN209113713U (zh) 一种油泥热处理装置
CN207661797U (zh) 含油污泥常压阴燃处理系统
CN106673403A (zh) 一种油泥的处理方法
CN203360242U (zh) 油泥处理系统
CN204529626U (zh) 一种油泥热解资源化利用装置
CN211595396U (zh) 固体热载体旋转内混式快速热解装置
CN207175737U (zh) 一种移动式油泥热解资源化处置的集成装置
CN106277533A (zh) 一种处理粉煤热解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CN216473074U (zh) 一种连续回转式间壁热解装置及系统
CN205133501U (zh) 等离子热风炉油泥沙热解系统
CN214693827U (zh)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装置
CN208517251U (zh) 一种周期式油泥热解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