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6274065U -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4065U
CN206274065U CN201621409874.3U CN201621409874U CN206274065U CN 206274065 U CN206274065 U CN 206274065U CN 201621409874 U CN201621409874 U CN 201621409874U CN 206274065 U CN206274065 U CN 206274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sun gear
ring gear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098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雨龙
侯利国
李兴忠
扈建龙
陈魏
刘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14098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4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4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40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驱动电机,其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并具有输出动力的输出轴;行星齿轮系,其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行星架和内齿圈;内齿圈制动器,其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内齿圈的制动毂与所述内齿圈固定,并通过选择性的对内齿圈制动毂的制动实现内齿圈的制动;太阳轮制动器,其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太阳轮制动器的制动毂与所述太阳轮的输入轴固定,并通过选择性的对太阳轮制动器的制动毂制动来实现太阳轮的制动;第一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内齿圈之间,选择性的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内齿圈结合和分离;第二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太阳轮之间,选择性的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太阳轮结合和分离,驱动系统通过单个行星排和双离合器配合,实现三档变速,结构紧凑,有效提高传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新型、节能、环保车辆,尤其是在当今空气污染严重的大环境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机取代了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电动机可带载启动,并且通过合理的配置满足汽车使用要求,这是与发动机的很大区别。在电动车上使用多挡变速器已经不合适,但若取消变速传动装置,则难于兼顾汽车爬坡和高速行驶等要求,特别是中小型汽车,有必要针对电动机的工作特性重新设计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
目前的电动汽车用电驱动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电动车用两挡变速器既有采用平行轴式的布置形式,又有采用行星排式的布置形式。对于采用平行轴式布置形式的两挡变速器,多通过同步器或离合器来实现挡位的切换;对于采用行星排式布置形式的两挡变速器,多是通过离合器或者制动器组合来实现挡位的切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通过单个行星排和双离合器配合,实现三档变速,结构紧凑,有效提高传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包括:
变速器壳体;
驱动电机,其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并具有输出动力的输出轴;
行星齿轮系,其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行星架和内齿圈;
内齿圈制动器,其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内齿圈的制动毂与所述内齿圈固定,并通过选择性的对内齿圈制动毂的制动实现内齿圈的制动;
太阳轮制动器,其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太阳轮制动器的制动毂与所述太阳轮的输入轴固定,并通过选择性的对太阳轮制动器的制动毂制动来实现太阳轮的制动;
第一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内齿圈之间,选择性的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内齿圈结合和分离;
第二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太阳轮之间,选择性的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太阳轮结合和分离;
其中,当选择一挡时,所述内齿圈制动,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结合;
当选择二挡时,所述内齿圈旋转,所述太阳轮制动,所述第一离合器结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
当选择三挡时,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结合。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
转子,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
定子,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变速器壳体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设置内壁。
优选的是,还包括差速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包括:
差速器壳体,其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
差速器齿轮轴,其可旋转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
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差速器齿轮轴上;
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差速器齿轮轴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
左输出半轴,其穿过所述第一容纳腔,与左半轴齿轮固定,所述左半轴齿轮与所述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啮合;
右输出半轴,其穿过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右半轴齿轮固定,所述右半轴齿轮与所述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啮合。
优选的是,所述太阳轮制动器固定在所述内壁上,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套设在所述右输出半轴。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为空心轴,其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太阳轮输出轴为空心轴,其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内齿圈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太阳轮输出轴上;所述离合器盖和压盘可旋转的支撑所述太阳轮输出轴上;所述右输出半轴穿过所述太阳轮输出轴和驱动电机输出轴伸出。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减速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啮合;
第二减速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啮合;
第三减速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同轴;
第四减速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套设在所述右输出半轴上,并与所述第三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啮合。
优选的是,当选择倒挡时,所述内齿圈制动,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结合,所述驱动电机的反转动力通过所述行星架传递至输出轴。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机在车制动时切换成发电机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通过单个行星排和双离合器配合,实现三档变速,结构紧凑,有效提高传动效率,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同时,在传动过程中,啮合的齿轮数较少,有效提高传动效率。
2、驱动电机和变速器集成为一体,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有效降低电驱动系统的成本,驱动电机可以实现反转,所以通过电机反转来实现倒挡,取消了倒挡的换挡执行机构,结构更加紧凑,且倒挡控制简单,易实现。
3、驱动电机存在两种工作模式,当整车处于驱动工况时,驱动电机处于电动机工作模式,为整车行驶提供动力,当整车处于制动工况时,驱动电机转换为发电机模式,起到制动能量回收,提高整车能量的利用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挡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挡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挡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挡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部分,二级减速装置、变速器部分、差速器部分和输出半轴部分组成,其中变速器部分由行星排、制动器和离合器组成。
电机部分由驱动电机输出轴22,驱动电机定子23和驱动电机转子24组成,其中驱动电机定子23通过过盈配合与变速器壳体12连接,驱动时,驱动电机处于电动机模式,制动时,驱动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
行星排由太阳轮8、行星齿轮9、行星架10和内齿圈11组成,内齿圈制动器13的制动盘与变速器壳体12连接,内齿圈制动器13的制动毂与内齿圈11固连,并且通过内齿圈制动器13的分离、结合来实现内齿圈11的转动和制动,太阳轮制动器20的制动盘与变速器壳体12连接,太阳轮制动器20的制动毂与太阳轮输入轴14固连,并且通过太阳轮制动器20的分离、结合来实现太阳轮8的转动和制动。
第一离合器15的摩擦片与内齿圈11相连,第一离合器15的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与第四减速齿轮18相连,通过第一离合器15的分离、结合实现动力从内齿圈的传递与切断,第二离合器16的摩擦片与太阳轮输入轴14相连,第二离合器16的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与第四减速齿轮15相连,通过第二离合器16的分离、结合实现动力从太阳轮的传递与切断。
变速器壳体12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设置内壁。
差速器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由差速器壳体1,差速器齿轮轴5,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和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组成,其中差速器壳体1与行星架10连接,半轴部分由左输出半轴3和右输出半轴25组成。左输出半轴3,其穿过第一容纳腔,与左半轴齿轮4固定,左半轴齿轮4与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啮合;右输出半轴25,其穿过第二容纳腔,与右半轴齿轮6固定,右半轴齿轮6与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啮合,太阳轮制动器20固定在内壁上,第一离合器16和第二离合器16套设在右输出半轴15上,第一减速齿轮21,其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并与驱动电机输出轴22啮合;第二减速齿轮19,其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并与第一减速齿轮21啮合;第三减速齿轮17,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并与第二减速齿轮19同轴;第四减速齿轮18,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套设在右输出半轴25上,并与第三减速齿轮17和第一离合器15的壳体啮合。
驱动电机输出轴22为空心轴,其可旋转的支撑在变速器壳体12上,,太阳轮输出轴为空心轴,其可旋转的支撑在变速器壳体12上;内齿圈11可旋转的支撑在太阳轮输出轴上;离合器盖和压盘可旋转的支撑太阳轮输出轴上;右输出半轴25穿过太阳轮输出轴和驱动电机输出轴22伸出。
电驱动桥系统的挡位切换由第一离合器15、第二离合器16、内齿圈制动器13、太阳轮制动器20协作来实现,实施以电驱动系统的三挡变速过程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选择一挡时,驱动电机正转,实现整车前进的电机转动方向为正转方向,内齿圈制动器13(常闭)不工作,即保持闭合状态,内齿圈11与变速器壳体12结合,即内齿圈11被制动,太阳轮制动器20(常开)不工作,不起制动作用,即太阳轮8保持自由转动状态,第一离合器15不工作,第二离合器16工作,驱动电机的动力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22末端传递到第一减速齿轮21,接着传递到与其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19,再传递到同轴的第三减速齿轮17,然后传递到第四减速齿轮18,第四减速齿轮18带动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转动,由于第一离合器15不工作,第二离合器16工作,动力经第二离合器16传递到太阳轮输入轴14,然后动力传递到行星齿轮10,经行星架9传递到差速器壳体1,转动的差速器壳体1带动与其连接的差速器齿轮轴5转动,通过滚针轴承安装在差速器齿轮轴5上的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随差速器齿轮轴5公转,并且随左右半轴转速不同发生自转,起到差速效果,并且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将动力传递到与其啮合的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和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上,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带动左输出半轴3转动,左输出半轴3将动力传递到左侧车轮,同理,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带动右输出半轴25转动,右输出半轴25将动力传递到右侧车轮,实现动力的传递。
如图3所示,选择二挡时,驱动电机正转,内齿圈制动器13(常闭)工作,即保持开启状态,即内齿圈11与变速器壳体12分离,即内齿圈11保持自由转动状态,太阳轮制动器20(常开)工作,起制动作用,即太阳轮8与变速器壳体12相连,被制动,第一离合器15工作,第二离合器16不工作,驱动电机的动力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22末端传递到第一减速齿轮21,传递到与其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19,再传递到同轴的第三减速齿轮17,然后传递到第四减速齿轮18,第四减速齿轮18带动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转动,由于第一离合器15工作,第二离合器16不工作,动力经第一离合器15传递到内齿圈11,然后动力传递到行星齿轮10,经行星架9传递到差速器壳体1,转动的差速器壳体1带动与其连接的差速器齿轮轴5转动,通过滚针轴承安装在差速器齿轮轴5上的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随差速器齿轮轴5公转,并且随左右半轴转速不同发生自转,起到差速效果,并且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将动力传递到与其啮合的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和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上,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带动左输出半轴3转动,左输出半轴3将动力传递到左侧车轮,同理,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带动右输出半轴25转动,右输出半轴25将动力传递到右侧车轮,实现动力的传递。
如图4所示,当选择三挡时,驱动电机正转,内齿圈制动器13工作,即保持开启状态,即内齿圈11与变速器壳体12分离,即内齿圈11保持自由转动状态。太阳轮制动器20不工作,即太阳轮8保持自由转动状态。第一离合器15工作,第二离合器16也工作,驱动电机的动力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22末端传递到第一减速齿轮21,传递到与其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19,再传递到同轴的第三减速齿轮17,然后传递到第四减速齿轮18,第四减速齿轮18带动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转动,由于第一离合器15工作,第二离合器16也工作,动力经第一离合器15传递到内齿圈11,经第二离合器16传递到太阳轮输入轴14,然后动力传递到行星齿轮10,经行星架9传递到差速器壳体1,转动的差速器壳体1带动与其连接的差速器齿轮轴5转动,通过滚针轴承安装在差速器齿轮轴5上的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随差速器齿轮轴5公转,并且随左右半轴转速不同发生自转,起到差速效果,并且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将动力传递到与其啮合的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和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上,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带动左输出半轴3转动,左输出半轴3将动力传递到左侧车轮,同理,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带动右输出半轴25转动,右输出半轴25将动力传递到右侧车轮,实现动力的传递。
倒挡时,驱动电机反转(与正转方向相反),内齿圈制动器13不工作,即保持闭合状态,内齿圈11与变速器壳体12结合,即内齿圈11被制动。太阳轮制动器20不工作,不起制动作用,即太阳轮8保持自由转动状态。第一离合器15不工作,第二离合器16工作,驱动电机的动力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22末端传递到第一减速齿轮21,传递到与其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19,再传递到同轴的第三减速齿轮17,然后传递到第四减速齿轮18,第四减速齿轮18带动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转动,由于第一离合器15不工作,第二离合器16工作,动力经第二离合器16传递到太阳轮输入轴14,然后动力传递到行星齿轮10,经行星架9传递到差速器壳体1,转动的差速器壳体1带动与其连接的差速器齿轮轴5转动,通过滚针轴承安装在差速器齿轮轴5上的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随差速器齿轮轴5公转,并且随左右半轴转速不同发生自转,起到差速效果,并且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7和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2将动力传递到与其啮合的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和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上,差速器左半轴齿轮4带动左输出半轴3转动,左输出半轴3将动力传递到左侧车轮,同理,差速器右半轴齿轮6带动右输出半轴25转动,右输出半轴25将动力传递到右侧车轮,实现动力的传递,使整车倒向行驶。
当选择空挡时,第一离合器15和第二离合器16均不工作,使得驱动电机输出轴22与左输出半轴3和右输出半轴25处于分离状态,切断了动力的传递。
一挡升二挡过程,通过换挡控制单元实现内齿圈制动器13(常闭)由不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太阳轮制动器20(常开)由不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第一离合器15由不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第二离合器16由工作状态切换到不工作状态。
二挡升一挡过程,通过换挡控制单元实现内齿圈制动器13(常闭)由工作状态切换到不工作状态,太阳轮制动器20(常开)由工作状态切换到不工作状态,第一离合器15由工作状态切换到不工作状态,第二离合器16由不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
二挡升三挡过程,通过换挡控制单元实现太阳轮制动器20(常开)由工作状态切换到不工作状态,第二离合器16由不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
三挡降二挡过程,通过换挡控制单元实现太阳轮制动器20(常开)由不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第二离合器16由工作状态切换到不工作状态。
整车以一挡行驶需制动时,驱动电机由电动机模式切换到发电机模式,对传动系统起到拖动作用,将整车的行驶动能转换为电能。
当整车以二挡行驶需制动时,驱动电机由电动机模式切换到发电机模式,对传动系统起到拖动作用,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
该电驱动系统的换挡执行元件按照表1进行工作
表1
表1中“○”表示分离,“●”表示结合,B1表示内齿圈制动器13,B2表示太阳轮制动器20,Cl表示第一离合器15,C2表示第二离合器16。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器壳体;
驱动电机,其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并具有输出动力的输出轴;
行星齿轮系,其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行星架和内齿圈;
内齿圈制动器,其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内齿圈的制动毂与所述内齿圈固定,并通过选择性的对内齿圈制动毂的制动实现内齿圈的制动;
太阳轮制动器,其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太阳轮制动器的制动毂与所述太阳轮的输入轴固定,并通过选择性的对太阳轮制动器的制动毂制动来实现太阳轮的制动;
第一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内齿圈之间,选择性的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内齿圈结合和分离;
第二离合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太阳轮之间,选择性的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太阳轮结合和分离;
其中,当选择一挡时,所述内齿圈制动,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结合;
当选择二挡时,所述内齿圈旋转,所述太阳轮制动,所述第一离合器结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
当选择三挡时,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
转子,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
定子,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设置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差速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包括:
差速器壳体,其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
差速器齿轮轴,其可旋转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
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差速器齿轮轴上;
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差速器齿轮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左输出半轴,其穿过所述第一容纳腔,与左半轴齿轮固定,所述左半轴齿轮与所述第一差速器行星齿轮啮合;
右输出半轴,其穿过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右半轴齿轮固定,所述右半轴齿轮与所述第二差速器行星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制动器固定在所述内壁上,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套设在所述右输出半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为空心轴,其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太阳轮输出轴为空心轴,其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内齿圈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太阳轮输出轴上;所述离合器盖和压盘可旋转的支撑所述太阳轮输出轴上;所述右输出半轴穿过所述太阳轮输出轴和驱动电机输出轴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减速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啮合;
第二减速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啮合;
第三减速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同轴;
第四减速齿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套设在所述右输出半轴上,并与所述第三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一离合器壳体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4和6-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选择倒挡时,所述内齿圈制动,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结合,所述驱动电机的反转动力通过所述行星架传递至输出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在车制动时切换成发电机模式。
CN201621409874.3U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74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9874.3U CN206274065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9874.3U CN206274065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4065U true CN206274065U (zh) 2017-06-23

Family

ID=59062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0987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74065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40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3617A (zh) * 2016-12-21 2017-05-31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110296194A (zh) * 2019-07-01 2019-10-01 重庆大学 一种行星式三挡换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3617A (zh) * 2016-12-21 2017-05-31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110296194A (zh) * 2019-07-01 2019-10-01 重庆大学 一种行星式三挡换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3617A (zh)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105443707B (zh) 一种基于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装置
CN105508526B (zh) 一种基于双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206000959U (zh) 一种基于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
CN105346410B (zh) 双电机动力驱动总成
CN105508525A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的电驱动系统
CN205479218U (zh) 一种基于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装置
CN106195194B (zh) 一种基于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39130A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的电驱动桥
CN105546073A (zh) 一种基于双级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207049266U (zh) 一种基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
CN205534190U (zh) 一种纯电动车集成式动力系统
CN205523681U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的电驱动桥
CN205997708U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
CN105570419A (zh) 一种基于双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装置
CN109058402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双行星轮变速器及控制方法
CN201322084Y (zh) 一种集成基于行星齿轮两档变速机构的电力无级变速器
CN105501057B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201420838Y (zh) 一种手动双输出轴变速器
CN106314136B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71520U (zh) 一种基于双级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205365238U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206274065U (zh) 一种基于三挡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
CN206884717U (zh) 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及使用该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
CN107020935A (zh) 一种基于滑套换挡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