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5448013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48013U
CN205448013U CN201521143886.1U CN201521143886U CN205448013U CN 205448013 U CN205448013 U CN 205448013U CN 201521143886 U CN201521143886 U CN 201521143886U CN 205448013 U CN205448013 U CN 205448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flow
compressor
guid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438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438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48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48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48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剂为可燃性制冷剂,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电控盒;依次循环连通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空调系统的电控盒相对设置、另一端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电控盒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处;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相对设置、另一端位于所述节流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处。该技术方案,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油堵问题使空调系统恢复正常运转,进而避免空调系统因油堵出现能力衰减的现象。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制冷技术领域中,大多使用R410a制冷剂来替代R22制冷剂,其优势明显体现在变频空调上,但是由于R410a制冷剂的GWP(GlobalWarmingPotential,全球变暖潜能值)偏高,在当前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迁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将会被逐渐淘汰。因此,目前更专注研究以R32制冷剂、R290制冷剂为代表的低GWP制冷剂,特别是对于R290制冷剂这种几乎没任何污染的制冷剂,同时,对应的压缩机的研发也在进行中,特别是新型压缩机的润滑油研发,日益受到重视。
空调器压缩机内的润滑油对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极其重要的,润滑油起着对气缸和转子润滑、密封和冷却的作用。当压缩机正常运转时,润滑油通过曲轴从压缩机底部吸入气缸,经过压缩后伴随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系统,之后随着制冷剂循环再次回到压缩机底部,同时压缩机电机及气缸产生的热量也会被制冷剂和润滑油带走。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回油回气不畅,就会造成压缩机润滑油不足、电机空转发热等问题,进一步将会导致压缩机气缸与转子间磨损加大、内部温度过高,最终导致电机烧毁、系统崩溃。所以在系统设计时,一定要保证润滑油能正常地返回压缩机以及电机热量及时的排出。
然而,对于可燃性制冷剂—R290制冷剂,在低温下其粘度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冷暖变频机中,当除霜结束四通阀换向时,蒸发器(室内换热器)中的超低温制冷剂和润滑油需要通过节流装置(比如,电子膨胀阀)进入冷凝器(室外换热器),同时可燃性制冷剂因安全性考虑充注量较少,因此空调系统的压力比R410a制冷剂、R32制冷剂的空调系统的压力小很多,从而会造成粘度比较大的油堵塞节流装置,导致可燃性制冷剂无法参与循环,进而使压缩机空转,能力和运行功率下降,系统缺油缺氟,长时间运转后压缩机的电机过度发热,大大降低了压缩机和系统的使用寿命,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同时这种问题的出现也为设计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空调系统发生油堵时,及时有效地解决油堵问题使空调系统恢复正常运转,进而避免空调系统因油堵出现能力衰减的现象,以保证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舒适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剂为可燃性制冷剂,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电控盒;依次循环连通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空调系统的电控盒相对设置、另一端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电控盒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处;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相对设置、另一端位于所述节流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电控盒,依次循环连通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其中,电控盒用于驱动压缩机工作,以及还包括用于将电控盒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的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用于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的第二导流通道,如此,可以根据空调系统是否油堵来控制是否开启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比如,可以通过在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中设置开关来实现对其开关状态的控制,以将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内部热量用于为节流装置加热,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油堵问题使空调系统恢复正常运转,进而避免空调系统因油堵出现能力衰减的现象,以保证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具体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在预设工作状态下发生油堵时,开启处于工作状态,以对应地将所述电控盒和/或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空调系统的预设工作状态下发生油堵时,则可以通过开启设置在空调系统的电控盒和/或压缩机与节流装置之间对应的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以将电控盒和/或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以为其加热,进而可以使空调系统中的可燃性制冷剂和压缩机润滑油经过该节流装置在空调系统内顺利循环流通,以有效地保证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控盒内放置有驱动所述压缩机工作的功率模块;以及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电控盒的所述功率模块所在位置对应的部位相对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回气口和/或底部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热量浪费,将更好的电控盒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则可以将电控盒侧的第一导流装置的端口与电控盒内的功率模块所在的位置相对设置;而对于第二导流通道的压缩机侧的端口,可以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回气口和/或压缩机底部相对设置,以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节流装置处,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热量吹送至所述节流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节流装置处的送风装置,以更好地将由电控盒和/或压缩机通过对应的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传输的热量吹送至节流装置,以提高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另一端口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另一端口合并为同一端口,以与所述节流装置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空调系统中同时设置有用于将电控盒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的第一导流通道和用于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的第二导流通道时,则可以将节流装置侧的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的端口合并为一个与节流装置相对设置的端口,以将空调系统内的热源集中输导至节流装置,提高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的底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底部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可以用来当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处于易发生油堵的工作状态时,用于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底部的温度来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进而确定是否开启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以解决空调系统的油堵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和/或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处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排气口处和/或压缩机的回气口处设置压力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可以用来当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处于易发生油堵的工作状态时,用于根据该压力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的排气口处和/或压缩机的回气口处的压力值和/或温度值来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进而确定是否开启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以解决空调系统的油堵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铜管依次循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通过铜管依次循环连接,以使可燃性制冷剂可以在空调系统管路内流动循环,实现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用以保证用户需求,提升了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阀,可以实现对制冷剂流量大小的调节,实现空调系统的定速调节,从而有效地避免因压缩机的润滑油粘度大导致节流装置油堵使可燃性制冷剂无法参与循环,以及由压缩机空转、系统能力和功率下降导致的压缩机电机过度发热影响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毛细管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预设工作状态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化霜开始的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处于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在低于预设环境温度的工作状态;所述可燃性制冷剂为R290制冷剂。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易发生油堵的预设工作状态包括但不限于:空调系统化霜开始的工作状态、空调系统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空调系统处于开机处于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以及空调系统运行在低于预设环境温度的工作状态,其中,化霜结束、化霜开始以及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下空调系统发生油堵的概率依次降低,总而言之,当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遭遇相差30℃以上的温度差的系统环境时,就会出现油堵,以及在运行在零下15℃以下的环境时,也会油堵,在零下30℃时肯定油堵,另外,当空调系统处于变频、恶劣的、高工况或低温制冷时,也存在油堵的情况。
而对于如何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处于预设工作状态,具体地,当空调系统的四通阀开机运行后的累计切换次数为偶数次时,则可确定空调系统处于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那么当累计切换次数为奇数次时,则可确定空调系统处于化霜开始或正处于化霜过程中的工作状态,而工作在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可以根据开机设置参数确定,具体地环境温度可以通过空调系统已有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另外,可燃性制冷剂优选地为低GWP、几乎没任何污染的R290(即丙烷)制冷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剂为可燃性制冷剂,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电控盒102;依次循环连通的压缩机104、四通阀106、室外换热器108、节流装置110以及室内换热器112;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的一端口与所述空调系统的电控盒102相对设置、另一端口与所述节流装置110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电控盒10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110处;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的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104相对设置、另一端位于所述节流装置110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110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电控盒102,依次循环连通的压缩机104、四通阀106、室外换热器108、节流装置110以及室内换热器112,其中,电控盒102用于驱动压缩机104工作,以及还包括用于将电控盒10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用于将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的第二导流通道116,如此,可以根据空调系统是否油堵来控制是否开启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比如,可以通过在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中设置开关来实现对其开关状态的控制,以将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内部热量用于为节流装置110加热,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油堵问题使空调系统恢复正常运转,进而避免空调系统因油堵出现能力衰减的现象,以保证压缩机104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具体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在预设工作状态下发生油堵时,开启处于工作状态,以对应地将所述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110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空调系统的预设工作状态下发生油堵时,则可以通过开启设置在空调系统的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与节流装置110之间对应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以将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以为其加热,进而可以使空调系统中的可燃性制冷剂和压缩机104润滑油经过该节流装置110在空调系统内顺利循环流通,以有效地保证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控盒102内放置有驱动所述压缩机104工作的功率模块;以及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的一端口与所述电控盒102的所述功率模块所在位置对应的部位相对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的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回气口和/或底部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热量浪费,将更好的电控盒10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则可以将电控盒102侧的第一导流装置的端口与电控盒102内的功率模块所在的位置相对设置;而对于第二导流通道116的压缩机104侧的端口,可以与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回气口和/或压缩机104底部相对设置,以将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送风装置118,所述送风装置118设置于所述节流装置110处,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的热量吹送至所述节流装置110。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节流装置110处的送风装置118,以更好地将由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通过对应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传输的热量吹送至节流装置110,以提高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的另一端口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的另一端口合并为同一端口,以与所述节流装置110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空调系统中同时设置有用于将电控盒10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用于将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的第二导流通道116时,则可以将节流装置110侧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第二导流通道116的端口合并为一个与节流装置110相对设置的端口,以将空调系统内的热源集中输导至节流装置110,提高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104的底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104的底部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可以用来当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处于易发生油堵的工作状态时,用于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104底部的温度来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进而确定是否开启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以解决空调系统的油堵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处和/或所述压缩机104的回气口处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处和/或压缩机104的回气口处设置压力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可以用来当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处于易发生油堵的工作状态时,用于根据该压力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处和/或压缩机104的回气口处的压力值和/或温度值来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进而确定是否开启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以解决空调系统的油堵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104、所述四通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8、所述节流装置110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112通过铜管依次循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缩机104、四通阀106、室外换热器108、节流装置110以及室内换热器112通过铜管依次循环连接,以使可燃性制冷剂可以在空调系统管路内流动循环,实现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用以保证用户需求,提升了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110包括: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装置110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阀,可以实现对制冷剂流量大小的调节,实现空调系统的定速调节,从而有效地避免因压缩机104的润滑油粘度大导致节流装置110油堵使可燃性制冷剂无法参与循环,以及由压缩机104空转、系统能力和功率下降导致的压缩机104电机过度发热影响压缩机104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毛细管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预设工作状态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化霜开始的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处于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在低于预设环境温度的工作状态;所述可燃性制冷剂为R290制冷剂。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易发生油堵的预设工作状态包括但不限于:空调系统化霜开始的工作状态、空调系统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空调系统处于开机处于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以及空调系统运行在低于预设环境温度的工作状态,其中,化霜结束、化霜开始以及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下空调系统发生油堵的概率依次降低,总而言之,当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遭遇相差30℃以上的温度差的系统环境时,就会出现油堵,以及在运行在零下15℃以下的环境时,也会油堵,在零下30℃时肯定油堵,另外,当空调系统处于变频、恶劣的、高工况或低温制冷时,也存在油堵的情况。
而对于如何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处于预设工作状态,具体地,当空调系统的四通阀开机运行后的累计切换次数为偶数次时,则可确定空调系统处于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那么当累计切换次数为奇数次时,则可确定空调系统处于化霜开始或正处于化霜过程中的工作状态,而工作在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可以根据开机设置参数确定,具体地环境温度可以通过空调系统已有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另外,可燃性制冷剂优选地为低GWP、几乎没任何污染的R290(即丙烷)制冷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无需在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中设置开关来实现对其开关状态的控制,即当空调系统开启运转时将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贯通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实时输导至节流装置11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油堵问题使空调系统恢复正常运转,进而避免空调系统因油堵出现能力衰减的现象,以保证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为今后研究新型压缩机润滑油更好的匹配新冷媒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剂为可燃性制冷剂,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电控盒;
依次循环连通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
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
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空调系统的电控盒相对设置、另一端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电控盒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处;
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相对设置、另一端位于所述节流装置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具体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在预设工作状态下发生油堵时,开启处于工作状态,以对应地将所述电控盒和/或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内放置有驱动所述压缩机工作的功率模块;以及
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电控盒的所述功率模块所在位置对应的部位相对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回气口或底部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节流装置处,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热量吹送至所述节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另一端口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另一端口合并为同一端口,以与所述节流装置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底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和/或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处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铜管依次循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作状态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化霜开始的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处于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在低于预设环境温度的工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性制冷剂为R290制冷剂。
CN201521143886.1U 2015-12-31 2015-12-31 空调系统 Active CN205448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3886.1U CN205448013U (zh) 2015-12-31 2015-12-31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3886.1U CN205448013U (zh) 2015-12-31 2015-12-31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48013U true CN205448013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60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43886.1U Active CN205448013U (zh) 2015-12-31 2015-12-31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480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641A (zh) * 2015-12-31 2016-05-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7062679A (zh) * 2017-04-27 2017-08-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641A (zh) * 2015-12-31 2016-05-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5546641B (zh) * 2015-12-31 2018-03-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7062679A (zh) * 2017-04-27 2017-08-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0792B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5546749B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9080406B (zh) 一种结合热管理的热泵车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34593B (zh) 一种机房节能空调装置及制冷方法
CN105465970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空调器
CN204006853U (zh) 空调系统
CN105570987A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4776570A (zh) 空调器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5332366U (zh) 空调系统
CN105444366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CN105485857B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CN205448013U (zh) 空调系统
CN105465968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CN205332590U (zh) 空调系统
CN203454455U (zh) 三管制空调系统
CN108105940A (zh) 空调器油堵故障的检测方法以及空调器
CN105465969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CN105444367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CN204254947U (zh) 空调系统
CN105509252B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空调器
CN203375604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105546641A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3983038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88282A (zh) 空调系统油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空调器
EP2702332A1 (en) Air conditioner exhaust recyc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