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205089299U -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9299U
CN205089299U CN201520844688.1U CN201520844688U CN205089299U CN 205089299 U CN205089299 U CN 205089299U CN 201520844688 U CN201520844688 U CN 201520844688U CN 205089299 U CN205089299 U CN 205089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model
model
displacement
fracture
simulation experi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46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吉瑞
汪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5208446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9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9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9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其中,实验装置包括:底水装置、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第二压力测量装置、气源、恒流泵、气体流量控制仪、模拟油容器、模拟地层水容器、计量装置;其中,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底水口均与所述底水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相连;所述恒流泵均与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入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出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出口均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所述气源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一端相连,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另一端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相连;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采出口与所述计量装置相连。

Description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220267959.9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缝洞型油藏独立溶洞单元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模型主体、背光源、监测装置和驱替系统;模型主体的下部设有模拟地下河的第一刻画缝洞,在第一刻画缝洞上方设有模拟孤立溶洞的第二刻画缝洞和模拟竖井的第三刻画缝洞,第一刻画缝洞与第二刻画缝洞和第三刻画缝洞之间由多个上下延伸的模拟裂缝连通;在模型主体的顶面设有模拟注采井网的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与第一刻画缝洞或第二刻画缝洞导通;在模型主体的底面设有多个与裂缝导通的第二管路;模型主体外部由树脂透明封装;该模拟实验装置可对油田储层的真实情况进行物理模拟,直观分析水驱剩余油的动态分布,实时记录油水体积,并对各种提高采收率措施进行客观的评价。
上述实验装置能够模拟缝洞的一些配置关系、填充物性等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特征。但是具备如下缺点:
1、现有装置没能考虑地层围压对缝洞储集体的影响;
2、现有装置中的缝洞系统注水开发的主采位置单一;
3、现有装置不能对地层中各点压力及流场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包括: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和缝洞物理模型;
所述驱替模拟实验装置用于对缝洞物理模型进行驱替实验,包括:底水装置、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第二压力测量装置、气源、恒流泵、气体流量控制仪、模拟油容器、模拟地层水容器、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底水口均与所述底水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恒流泵均与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入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出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出口均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
所述气源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一端相连,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另一端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采出口与所述计量装置相连。
优选地,所述驱替模拟实验装置还包括摄像仪;
所述摄像仪,用于记录实验装置的实验过程。
优选地,所述缝洞物理模型包括:
溶洞、裂缝、基板和填充物;其中,
所述溶洞与所述裂缝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溶洞与所述裂缝相连接于一体,所述填充物用于模拟所述溶洞填充情况;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设置有注入口、采出口和底水口。
优选地,所述溶洞包括溶洞主体和盖板,所述溶洞主体包括溶洞腔、溶洞模型壁和裂缝连接孔;所述盖板通过螺纹结构和密封圈将所述溶洞腔密封;所述裂缝连接孔设置在所述溶洞模型壁上。
优选地,所述溶洞通过裂缝连接孔与所述裂缝相连,采用压冒连接件和压环密封件将所述溶洞与所述裂缝连接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溶洞为规则圆形形状。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石英砂。
优选地,所述裂缝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管线来模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用于对缝洞物理模型进行驱替实验,包括:底水装置、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第二压力测量装置、气源、恒流泵、气体流量控制仪、模拟油容器、模拟地层水容器、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底水口均与所述底水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恒流泵均与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入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出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出口均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
所述气源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一端相连,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另一端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采出口与所述计量装置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摄像仪;
所述摄像仪,用于记录实验装置的实验过程。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缝洞型油藏底水驱、注水驱、注气驱、泡沫驱以及其它驱替实验研究。研究不同结构的缝洞型油藏中两相或多相流体运动方式和不同阶段采收率、含水率、含气率、生产压差等指标的变化,研究水驱、气驱、泡沫驱及其他驱替方式下剩余油分布特征。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驱替模拟实验装置中缝洞物理模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实施例中驱替模拟实验装置中缝洞物理模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缝洞物理模型中的溶洞结构示意图;
图5为缝洞物理模型中的溶洞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溶洞模型盖板,2、溶洞模型主体,3、裂缝连接孔,4、溶洞腔,
5、密封圈,6、螺纹,7、溶洞模型壁,8、溶洞未充填部分,
9、溶洞充填部分,10、注入口,11、采出口,12、溶洞,
13、模拟大裂缝,14、底水口,15、模拟中裂缝,16、模拟小裂缝,
17.底水装置,18、气体流量控制仪,19、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0、摄像装置,
21、计量装置,22、缝洞物理模型,23、模拟地层水容器,24.阀门,
25、恒流泵,26、气源,27、模拟油容器28、基板
29、第二压力测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驱替模拟实验装置用于对缝洞物理模型进行驱替实验,包括:缝洞物理模型22、底水装置17、第一压力测量装置19、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9、气源26、恒流泵25、气体流量控制仪18、模拟油容器27、模拟地层水容器23、计量装置21;其中,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底水口14均与所述底水装置17、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9相连;所述底水装置17与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9之间设置一阀门24;
所述恒流泵25均与所述模拟油容器27的入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23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模拟油容器27的出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23的出口均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22的注入口10相连;所述模拟油容器27的出口处、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23的出口处均设置阀门24;
所述气源26通过阀门24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18的一端相连,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18的另一端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22的注入口10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10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19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采出口11通过阀门24与所述计量装置21相连。
另外,所述缝洞型油藏的驱替实验装置还包含有用于记录实验过程的摄像装置20,其位于模型的前端。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和缝洞物理模型。具体结构情况,在此不再重复。
实际缝洞型油藏具有复杂性,特别是小溶洞与裂缝的分布于特征,由于地质认识精度问题,往往无法准确得到缝洞分布。但缝洞分布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比如缝洞的类型、大溶洞、大裂缝、断层的性质与分布能够形成一定认识。实验缝洞模型可根据地质认识、地质建模资料等,依据相似性原理,设计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缝洞物理模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替模拟实验装置中缝洞物理模型各种各样。现有的缝洞物理模型均可适用于本技术方案。下面介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中缝洞物理模型的其中一种结构。
如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驱替模拟实验装置中缝洞物理模型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驱替模拟实验装置中缝洞物理模型结构示意图之二。所述缝洞物理模型包括:
溶洞12、裂缝、基板28和填充物9;其中,
所述溶洞12与所述裂缝置于所述基板28上,所述溶洞12与所述裂缝相连接于一体,所述填充物9用于模拟所述溶洞12填充情况;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设置有注入口10、采出口11和底水口14。
模型中溶洞为规则圆形形状,溶洞直径为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等,采用亚克力材质制作。裂缝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管线来模拟,管线内径为0.25mm、0.50mm、0.75mm、1.00mm、1.50mm、2.00mm等。模型由裂缝、溶洞、基板构成,缝洞连接后将模型置于基板上,形成缝洞二维网络模型。
如图4所示,为缝洞物理模型中的溶洞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缝洞物理模型中的溶洞结构剖面示意图。溶洞12包括溶洞主体2和盖板1,所述溶洞主体2包括溶洞腔4、溶洞模型壁7和裂缝连接孔3;所述盖板1通过螺纹6和密封圈5将所述溶洞腔4密封;所述裂缝连接孔3设置在所述溶洞模型壁7上。
模型中溶洞与裂缝均无固定特征尺寸,裂缝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实验模型中通过改变管径来模拟(尺寸为0.25mm~2mm之间)。三个级别的裂缝分别为大级别裂缝13、中级别裂缝16、小级别裂缝15。模拟裂缝管线的外直径相同,裂缝通过裂缝连接孔,采用与之配套的压环、压冒与溶洞相连接。压冒连接件、压环连接件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溶洞大小可以根据适当改变,不同大小的溶洞设计有与之配套的密封圈5与盖板1。溶洞的可拆卸设计,能够实现溶洞中充填模拟,模拟不同填充程度与不同填充物。具体充填物根据研究区域充填特征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不同粒径石英砂或者玻璃球来模拟疏松与致密充填。溶洞填充程度(即填充量)一般根据地质认识而定。一旦溶洞腔体内设置有填充物,溶洞腔体内包括溶洞未充填部分8和溶洞充填部分9。
该缝洞型油藏可视化驱替实验装置更接近实际油藏模型,尤其是对于溶洞型缝洞型油藏,能够模拟缝洞的离散化分布特征。对于充填溶洞的模拟更为实用。另外,缝洞模型的可拆卸性加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与灵活性,缩短了模型的建立、调整、维护周期,模型制作工艺简单、可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驱替模拟实验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为本实施例为模拟一种缝洞型碳酸岩盐油藏天然底水驱替开发后、水驱开发、注N2驱开发过程,其中注水和注气采用缝注洞采方式,即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10为注入口,缝洞物理模型的采出口11为采出口,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模型连接与填砂
步骤一,如图4所示,根据实验模型连接缝洞模型,模型中含有溶洞12个,其中溶洞内直径为500mm共2个,溶洞内直径为400mm共3个,溶洞内直径为300mm共6个,溶洞内直径为200mm共1个。裂缝19条,其中,大级别裂缝共3条,中级别裂缝共4条,小级别裂缝12条。裂缝采用压环与压冒与溶洞连接。
步骤二,溶洞填砂,采用30目石英砂为作为充填介质填充溶洞。首先,根据溶洞体积与设计填充量计算填砂体积,再测量相应体积的石英砂,打开溶洞盖板,将砂填入溶洞中。所涉及的模型中,无填充溶洞1个,填充程度为25%溶洞1个,填充程度为50%溶洞8个,填充程度为75%溶洞2个。
(2)饱和油实验
步骤一,模型抽真空,采用真空泵接入模型任一注入口或采出口,关闭其余所有进出口,当压力表显示为-0.1MPa时,关闭所有进出口,抽真空完毕。
步骤二,饱和油,利用抽真空过程中形成的负压饱和模拟油,为了便于可视化观察,实验用模拟油采用苏丹III试剂染色处理。为了增加饱和油的速度,采用恒流泵25将模拟油泵入至缝洞物理模型22中,打开恒流泵25-模拟油容器27-缝洞物理模型22管路,开始饱和油,记录恒流泵累计流量,即为饱和油量,直至整个模型均饱和完为止。
(3)底水驱替实验
打开缝洞模型的注入口10与采出口11,接入计量装置21,打开底水装置17-缝洞物理模型底水口14管路,打开实验摄像装置20,打开连接与底水口14的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9,开始底水驱替实验。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注入口10与采出口11的含水率、模型底水驱替压力、视频记录缝洞模型中底水驱替过程。当注入口10与采出口11中任一口的含水率大于98%时,关闭相应口,直至注入口10与采出口11均含水率均达到98%时,底水驱替实验结束。
本实验能够获取特定缝洞型油藏底水驱替过程中底水驱替压差变化,注入口10与采出口11见水时间、含水率、产油速度、产液速度,油藏采收率、底水驱替剩余油分布等。
(4)注水驱替实验
为便于模型可视化,注入水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注水过程中,底水通路保持打开,打开底水装置17-缝洞物理模型底水口14管路。打开恒流泵25-模拟地层水容器23-缝洞物理模型注入口10管路,打开缝洞物理模型采出口11-计量装置21管路,打开实验摄像装置20,打开连接与底水口14和注入口10的第一压力测量装置19,按照设定的注水速度,开始注水驱替实验,实时记录采出口11的含水率,模型注水驱替压力、底水驱替压力,视频记录缝洞模型中注水驱替过程。当采出口11含水率大于98%时,关闭采出口,注水驱替实验结束。
本实验能够获取特定缝洞型油藏在特定的注入方式下(缝注洞采),注水驱替过程中驱替压差变化,采出口含水率、产油速度、产液速度,油藏采收率、注水驱替剩余油分布等。
(5)注N2驱替实验
注N2过程中,底水通路保持打开,打开底水装置17-缝洞物理模型底水口14管路,打开N2气源26-气体流量控制仪18-缝洞物理模型注入口10管路,打开缝洞物理模型采出口11-计量装置21管路,打开实验摄像装置20,打开连接与底水口14的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9和注入口10相连的第一压力测量装置19,按照设定的注气速度,开始注气驱替实验,实时记录采出口11的含水率、含气率,模型注气驱替压力、底水驱替压力,视频记录缝洞模型中注气驱替过程。当采出口11含水率大于98%时,关闭采出口,注气驱替实验结束。
本实验能够获取特定缝洞型油藏在特定的注入方式下(缝注洞采),注气驱替过程中驱替压差变化,采出口含水率、含气率、产油速度、产液速度,油藏采收率、注气驱替剩余油分布等。
实施例2
为本实施例为模拟一种缝洞型碳酸岩盐油藏天然底水驱替开发后、水驱开发和注N2驱开发过程,其中注水和注气采用洞注洞采方式,即缝洞物理模型注入口10为注入口,缝洞物理模型采出口11为采出口,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模型连接与填砂
步骤一,如图5所示,根据实验模型连接缝洞模型,模型中含有溶洞15个,其中溶洞内直径为500mm共4个,溶洞内直径为400mm共1个,溶洞内直径为300mm共10个,溶洞内直径为200mm共1个。裂缝30条,其中大级别裂缝共6条,小级别裂缝共24条。裂缝采用压环与压冒与溶洞连接。
步骤二,溶洞填砂,采用30目石英砂为作为充填介质填充溶洞。首先,根据溶洞体积与设计填充量计算填砂体积,再测量相应体积的石英砂,打开溶洞盖板,将砂填入溶洞中。所涉及的模型中,填充程度为25%溶洞1个,填充程度为50%溶洞12个,填充程度为75%溶洞2个。
(2)饱和油实验
步骤一,模型抽真空,采用真空泵接入模型任一注入口或采出口,关闭其余所有进出口,当压力表显示为-0.1MPa时,关闭所有进出口,抽真空完毕。
步骤二,饱和油,利用抽真空过程中形成的负压饱和模拟油,为了便于可视化观察,实验用模拟油采用苏丹III试剂染色处理。为了增加饱和油的速度,采用恒流泵25将模拟油泵入至缝洞物理模型22中,打开恒流泵25-模拟油容器27-缝洞物理模型22管路,开始饱和油,记录恒流泵累计流量,即为饱和油量,直至整个模型均饱和完为止。
(3)底水驱替实验
打开缝洞物理模型注入口10与采出口11,接入计量装置21,打开底水装置17-缝洞物理模型底水口14管路,打开实验摄像装置20,打开连接与底水口14的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9,开始底水驱替实验。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采出口11与注入口10的含水率、模型底水驱替压力、视频记录缝洞模型中底水驱替过程。当采出口11与注入口10中任一口含水率大于98%时,关闭相应口,直至采出口11与注入口10均含水率均达到98%时,底水驱替实验结束。
本实验能够获取特定缝洞型油藏底水驱替过程中底水驱替压差变化,采出口11与注入口10的见水时间、含水率、产油速度、产液速度,油藏采收率、底水驱替剩余油分布等。
(4)注水驱替实验
为便于模型可视化,注入水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注水过程中,底水通路保持打开,打开底水装置17-缝洞物理模型底水口14管路。打开恒流泵25-模拟水容器23-缝洞物理模型注入口10管路,打开缝洞物理模型采出口11-计量装置21管路,打开实验摄像装置20,打开连接与底水口14的第二压力装置29和注入口10相连的第一压力测量装置19,按照设定的注水速度,开始注水驱替实验,实时记录采出口11的含水率,模型注水驱替压力、底水驱替压力,视频记录缝洞模型中注水驱替过程。当采出口11含水率大于98%时,关闭采出口,注水驱替实验结束。
本实验能够获取特定缝洞型油藏在特定的注入方式下(洞注洞采),注水驱替过程中驱替压差变化,采出口含水率、产油速度、产液速度,油藏采收率、注水驱替剩余油分布等。
(5)注N2驱替实验
注N2过程中,底水通路保持打开,打开底水装置17-缝洞物理模型底水口14管路,打开N2气源26-气体流量控制仪18-缝洞物理模型注入口10管路,打开缝洞物理模型采出口11-计量装置21管路,打开实验摄像装置20,打开连接与底水口14的第二压力装置29和注入口10相连的第一压力测量装置19,按照设定的注气速度,开始注气驱替实验,实时记录采出口11的含水率、含气率,模型注气驱替压力、底水驱替压力,视频记录缝洞模型中注气驱替过程。当采出口11含水率大于98%时,关闭采出口,注气驱替实验结束。
本实验能够获取特定缝洞型油藏在特定的注入方式下(洞注洞采),注气驱替过程中驱替压差变化,采出口含水率、含气率、产油速度、产液速度,油藏采收率、注气驱替剩余油分布等。
对于缝洞物理模型来说,对于不同的缝洞模型底水口14、注入口10与采出口11可以改变。当模拟底水驱替实验时,底水由底水口14注入,注入口10与采出口11均可作为采出口。当模拟注水、注气或注泡沫驱替实验时,底水可以根据需要打开与关闭,可以选择注入口10为注入口,采出口11为采出口或注入口10为采出口、采出口11为注入口,形成一注一采模拟。当注采口为多口时,能够实现多注多采模拟。
本实验装置可用于缝洞型油藏底水驱、注水驱、注气驱、泡沫驱以及其它驱替实验研究。研究不同结构的缝洞型油藏中两相或多相流体运动方式和不同阶段采收率、含水率、含气率、生产压差等指标的变化,研究水驱、气驱、泡沫驱及其他驱替方式下剩余油分布特征。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和缝洞物理模型;
所述驱替模拟实验装置用于对缝洞物理模型进行驱替实验,包括:底水装置、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第二压力测量装置、气源、恒流泵、气体流量控制仪、模拟油容器、模拟地层水容器、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底水口均与所述底水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恒流泵均与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入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出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出口均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
所述气源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一端相连,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另一端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采出口与所述计量装置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替模拟实验装置还包括摄像仪;
所述摄像仪,用于记录实验装置的实验过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包括:
溶洞、裂缝、基板和填充物;其中,
所述溶洞与所述裂缝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溶洞与所述裂缝相连接于一体,所述填充物用于模拟所述溶洞填充情况;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设置有注入口、采出口和底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包括溶洞主体和盖板,所述溶洞主体包括溶洞腔、溶洞模型壁和裂缝连接孔;所述盖板通过螺纹结构和密封圈将所述溶洞腔密封;所述裂缝连接孔设置在所述溶洞模型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通过裂缝连接孔与所述裂缝相连,采用压冒连接件和压环密封件将所述溶洞与所述裂缝连接于一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为规则圆形形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石英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管线来模拟。
9.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用于对缝洞物理模型进行驱替实验,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水装置、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第二压力测量装置、气源、恒流泵、气体流量控制仪、模拟油容器、模拟地层水容器、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底水口均与所述底水装置、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恒流泵均与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入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模拟油容器的出口、所述模拟地层水容器的出口均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
所述气源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一端相连,所述气体流量控制仪的另一端与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注入口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采出口与所述计量装置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仪;
所述摄像仪,用于记录实验装置的实验过程。
CN201520844688.1U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05089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4688.1U CN205089299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4688.1U CN205089299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9299U true CN205089299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80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4688.1U Active CN205089299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92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8927A (zh) * 2015-10-28 2015-12-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CN114293983A (zh) * 2021-12-16 2022-04-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离散性缝洞网络储层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8927A (zh) * 2015-10-28 2015-12-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CN114293983A (zh) * 2021-12-16 2022-04-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离散性缝洞网络储层驱替模拟实验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8927B (zh)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CN105178926B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物理模型、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CN102797458B (zh) 用于边底水油藏的三维模拟装置
CN207194886U (zh) 一种高温高压边底水油藏注气吞吐实验装置
CN103556993B (zh) 低渗透油田平面五点法井网二氧化碳驱仿真实验模拟方法
CN111443182A (zh) 一种超重力水合物研究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2720476B (zh)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CN103352695B (zh) 考虑层间窜流的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
CN102434151B (zh) 底水油藏开发中底水锥进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及模拟系统
CN103674593B (zh) 一种用于模拟低渗储层压裂直井水驱油实验的装置及方法
CN110541691A (zh) 一种非均质砂岩油藏可视化水驱油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3573264A (zh) 非均质储层注水合采层间干扰模拟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6840977A (zh) 注浆模拟装置
CN202718673U (zh) 用于底水油藏的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
CN103114842A (zh) 模拟稠油蒸汽吞吐采油的实验装置及其模型系统
CN102720479B (zh) 用于气顶油藏的物理模拟装置
CN103256047A (zh) 一种研究水平井压裂完井方式下变质量多相流动规律的方法
CN207701131U (zh) 一种高温高压测波及系数的可视化大模型实验装置
CN110714756A (zh) 一种高温高压x-ct扫描缝洞物理模型
CN205089299U (zh)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CN107575209B (zh)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和方法
CN205089298U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物理模型、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CN212563191U (zh) 一种单砂体二氧化碳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模拟装置
CN202645533U (zh) O形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CN113882837A (zh) 一种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水锥形态模拟及控水降粘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