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7730U - 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47730U CN205047730U CN201520816397.1U CN201520816397U CN205047730U CN 205047730 U CN205047730 U CN 205047730U CN 201520816397 U CN201520816397 U CN 201520816397U CN 205047730 U CN205047730 U CN 2050477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spring
- yielding rubber
- hydraulic pressure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一固接下接头的弹簧下座、一固接上接头的弹簧上座、一固接在所述弹簧下座和弹簧上座之间的减震弹簧、一固接在弹簧上座的下端面上的减震橡胶、以及一套设于减震弹簧内且其下端穿设于弹簧下座内并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的减震主体,减震主体具有一由减震主体内向上凸伸的活塞杆及一与活塞杆同轴设置的缓冲橡胶,所述活塞杆穿过缓冲橡胶、减震橡胶和弹簧上座后与上接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大大降低在震动过大情况下对工作缸筒和储油缸筒的冲击强度,保证工作缸筒和储油缸筒的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不漏油、减少异响和自震,保证减震主体的整体减震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减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机动车辆的必备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当车身和车桥间震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工作缸内的减震油反复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减震油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减震油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然而,由于现有的后减震器一旦活塞杆受压较大,会导致减震器主体受到剧烈撞击,容易因碰撞造成损坏,大大的影响到后减震的整体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保证工作缸筒和储油缸筒的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不漏油、减少异响和自震,保证减震主体的整体减震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包括
一上接头,用于连接车架;
一下接头,用于连接车桥;
一弹簧下座,固定连接下接头;
一弹簧上座,固定连接上接头;
一减震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弹簧下座和弹簧上座之间;
一减震橡胶,固定连接在弹簧上座的下端面上;以及
一减震主体,套设于减震弹簧内且其下端穿设于弹簧下座内并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具有一由减震主体内向上凸伸的活塞杆及一与活塞杆同轴设置的缓冲橡胶,所述活塞杆穿过缓冲橡胶、减震橡胶和弹簧上座后与上接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内分别适配装设有包胶钢套。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橡胶和缓冲橡胶分别由耐油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橡胶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朝向上接头设置并与上接头紧密配合,所述第二轴孔朝向下接头设置并于其内同轴套接有一第二六角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主体与下接头之间还设有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主体还包括储油缸筒、工作缸筒、底阀座、第一六角螺母、垫圈、活塞组件、垫口圈、导向套、油封和封口垫圈;
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螺接第一六角螺母,所述活塞杆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连接垫圈、活塞组件、垫口圈、导向套、油封和封口垫圈并穿过储油缸筒顶端向上凸伸;
所述底阀座紧密配合于工作缸筒的底端,所述导向套紧密配合于工作缸筒的顶端;
所述储油缸筒套设于工作缸筒外并与下接头紧密连接,所述封口垫圈抵接于储油缸筒的顶端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一个活塞环、三个复原阀片以及两个第一压缩阀片,三个所述复原阀片层叠且同轴设置在活塞环与垫圈之间,两个第一所述压缩阀片层叠且同轴设置在活塞环与垫口圈之间,所述活塞环上下贯通设有伸张阀和流通阀。
进一步地,所述底阀座包括底阀座体、补偿阀螺母、补偿阀弹簧、补偿阀片、补偿阀垫片、压缩阀螺杆、第二压缩阀片及压缩阀垫片,所述底阀座体上下贯通设有补偿阀、压缩阀和定位孔,所述补偿阀螺母设置在底阀座体的上方,所述压缩阀螺杆由下至上穿过定位孔并连接补偿阀螺母,所述补偿阀垫片、补偿阀片和补偿阀弹簧由下至上依次同轴套接于补偿阀螺母与底阀座体之间,所述第二压缩阀片和压缩阀垫片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套接于压缩阀螺杆和底阀座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橡胶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胶孔和第二胶孔,所述第二胶孔朝向上接头设置且其直径大于第一胶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二胶孔外围的缓冲橡胶上设有三个开口槽,三个所述开口槽均匀间隔布置,相邻两开口槽之间为一横截面形状为扇环形且纵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缓冲凸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弹簧上座下端面固接减震橡胶,在导向套下方活塞组件上方同轴套设有缓冲橡胶,如此可大大降低在震动过大情况下减震主体的工作缸筒和储油缸筒的受冲击强度,保证工作缸筒和储油缸筒的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不漏油、减少异响和自震,保证减震主体的整体减震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杆与活塞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橡胶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阀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接头;20、下接头;21、O型密封圈;31、弹簧上座;32、弹簧下座;40、减震弹簧;50、减震橡胶;51、第二六角螺母;61、储油缸筒;62、工作缸筒;63、底阀座;64、活塞组件;65、缓冲橡胶;66、导向套;67、油封;68、封口垫圈;69、活塞杆;630、底阀座体;631、补偿阀螺母;632、补偿阀弹簧;633、补偿阀片;634、补偿阀垫片;635、压缩阀螺杆;636、第二压缩阀片;637、压缩阀垫片;640、活塞环;641、复原阀片;642、第一压缩阀片;651、开口槽;652、缓冲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包括一个用于连接车架的上接头10、一个用于连接车桥的下接头20、一个固定连接下接头20的弹簧下座32、一个固定连接上接头10的弹簧上座31、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弹簧下座32和弹簧上座31之间的减震弹簧40、一个固定连接在弹簧上座31的下端面上的减震橡胶50、以及一个套设于减震弹簧40内且其下端穿设于弹簧下座32内并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20的减震主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接头10和下接头20内分别适配装设有包胶钢套,所述减震橡胶50由耐油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减震橡胶50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朝向上接头10设置并与上接头10紧密配合,所述第二轴孔朝向下接头20设置并于其内同轴套接有一第二六角螺母5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主体与下接头20之间还设有O型密封圈21,所述减震主体包括储油缸筒61、工作缸筒62、底阀座63、第一六角螺母、垫圈、活塞组件64、垫口圈、导向套66、油封67、封口垫圈68以及一由减震主体内向上凸伸的活塞杆69和一与活塞杆69同轴设置的缓冲橡胶65。
所述活塞杆69的下端螺接第一六角螺母并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连接垫圈、活塞组件64、垫口圈、缓冲橡胶65、导向套66、油封67和封口垫圈68并穿过储油缸筒61顶端向上凸伸再穿过减震橡胶50和弹簧上座31后与上接头10固定连接。所述底阀座63紧密配合于工作缸筒62的底端,所述导向套66紧密配合于工作缸筒62的顶端;所述储油缸筒61套设于工作缸筒62外并与下接头20紧密连接,所述封口垫圈68抵接于储油缸筒61的顶端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64包括一个活塞环640、三个复原阀片641以及两个第一压缩阀片642,三个所述复原阀片641层叠且同轴设置在活塞环640与垫圈之间,两个所述第一压缩阀片642层叠且同轴设置在活塞环640与垫口圈之间,所述活塞环640上下贯通设有伸张阀和流通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阀座63包括底阀座体630、补偿阀螺母631、补偿阀弹簧632、补偿阀片633、补偿阀垫片634、压缩阀螺杆635、第二压缩阀片636及压缩阀垫片637,所述底阀座体630上下贯通设有补偿阀、压缩阀和定位孔,所述补偿阀螺母631设置在底阀座体630的上方,所述压缩阀螺杆635由下至上穿过定位孔并连接补偿阀螺母631,所述补偿阀垫片634、补偿阀片633和补偿阀弹簧632由下至上依次同轴套接于补偿阀螺母631与底阀座体630之间,所述第二压缩阀片636和压缩阀垫片637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套接于压缩阀螺杆635和底阀座体6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橡胶65由耐油橡胶材料制成,其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胶孔和第二胶孔,所述第二胶孔朝向上接头10设置且其直径大于第一胶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二胶孔外围的缓冲橡胶65上设有三个开口槽651,三个所述开口槽651均匀间隔布置,相邻两开口槽651之间为一横截面形状为扇环形且纵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缓冲凸起65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后减震器包括
一上接头,用于连接车架;
一下接头,用于连接车桥;
一弹簧下座,固定连接下接头;
一弹簧上座,固定连接上接头;
一减震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弹簧下座和弹簧上座之间;
一减震橡胶,固定连接在弹簧上座的下端面上;以及
一减震主体,套设于减震弹簧内且其下端穿设于弹簧下座内并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具有一由减震主体内向上凸伸的活塞杆及一与活塞杆同轴设置的缓冲橡胶,所述活塞杆穿过缓冲橡胶、减震橡胶和弹簧上座后与上接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内分别适配装设有包胶钢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橡胶和缓冲橡胶分别由耐油橡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橡胶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朝向上接头设置并与上接头紧密配合,所述第二轴孔朝向下接头设置并于其内同轴套接有一第二六角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主体与下接头之间还设有O型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主体还包括储油缸筒、工作缸筒、底阀座、第一六角螺母、垫圈、活塞组件、垫口圈、导向套、油封和封口垫圈;
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螺接第一六角螺母,所述活塞杆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连接垫圈、活塞组件、垫口圈、导向套、油封和封口垫圈并穿过储油缸筒顶端向上凸伸;
所述底阀座紧密配合于工作缸筒的底端,所述导向套紧密配合于工作缸筒的顶端;
所述储油缸筒套设于工作缸筒外并与下接头紧密连接,所述封口垫圈抵接于储油缸筒的顶端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一个活塞环、三个复原阀片以及两个第一压缩阀片,三个所述复原阀片层叠且同轴设置在活塞环与垫圈之间,两个第一所述压缩阀片层叠且同轴设置在活塞环与垫口圈之间,所述活塞环上下贯通设有伸张阀和流通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座包括底阀座体、补偿阀螺母、补偿阀弹簧、补偿阀片、补偿阀垫片、压缩阀螺杆、第二压缩阀片及压缩阀垫片,所述底阀座体上下贯通设有补偿阀、压缩阀和定位孔,所述补偿阀螺母设置在底阀座体的上方,所述压缩阀螺杆由下至上穿过定位孔并连接补偿阀螺母,所述补偿阀垫片、补偿阀片和补偿阀弹簧由下至上依次同轴套接于补偿阀螺母与底阀座体之间,所述第二压缩阀片和压缩阀垫片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套接于压缩阀螺杆和底阀座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双筒液压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橡胶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胶孔和第二胶孔,所述第二胶孔朝向上接头设置且其直径大于第一胶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二胶孔外围的缓冲橡胶上设有三个开口槽,三个所述开口槽均匀间隔布置,相邻两开口槽之间为一横截面形状为扇环形且纵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缓冲凸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16397.1U CN205047730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16397.1U CN205047730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47730U true CN205047730U (zh) | 2016-02-24 |
Family
ID=5534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1639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7730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47730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38821A (zh) * | 2016-07-14 | 2017-02-22 | 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筒式液压减振器 |
RU176227U1 (ru) * | 2017-06-01 | 2018-01-12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Ростар" | Стойка пружинная |
CN108425982A (zh) * | 2018-05-11 | 2018-08-21 |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 |
RU183538U1 (ru) * | 2017-08-24 | 2018-09-25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Ростар" | Пружинная стойка |
CN108644289A (zh) * | 2018-07-25 | 2018-10-12 | 吴佳锋 | 一种汽车用双筒油液阻尼减震器 |
CN109973584A (zh) * | 2019-04-28 | 2019-07-05 | 无锡琼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重卡驾驶室减震器的温控设计方法 |
CN113931966A (zh) * | 2021-11-16 | 2022-01-14 | 浙江正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振器总成 |
CN115492889A (zh) * | 2022-10-31 | 2022-12-20 | 浙江正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及车辆 |
-
2015
- 2015-10-22 CN CN201520816397.1U patent/CN2050477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38821A (zh) * | 2016-07-14 | 2017-02-22 | 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筒式液压减振器 |
RU176227U1 (ru) * | 2017-06-01 | 2018-01-12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Ростар" | Стойка пружинная |
RU183538U1 (ru) * | 2017-08-24 | 2018-09-25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Ростар" | Пружинная стойка |
CN108425982A (zh) * | 2018-05-11 | 2018-08-21 |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减震发动机拉杆 |
CN108644289A (zh) * | 2018-07-25 | 2018-10-12 | 吴佳锋 | 一种汽车用双筒油液阻尼减震器 |
CN109973584A (zh) * | 2019-04-28 | 2019-07-05 | 无锡琼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重卡驾驶室减震器的温控设计方法 |
CN113931966A (zh) * | 2021-11-16 | 2022-01-14 | 浙江正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振器总成 |
CN115492889A (zh) * | 2022-10-31 | 2022-12-20 | 浙江正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压缩缓冲结构的减震器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47730U (zh) | 一种双筒液压后减震器 | |
WO2017012112A1 (zh) | 列车油压减振器 | |
CN105605144A (zh) | 一种防尘汽车气囊减震器 | |
JP2015163799A (ja) | 油圧緩衝器 | |
CN104265824A (zh) | 一种减震器 | |
CN203308997U (zh) | 一种液压平衡减震器 | |
CN102954142A (zh) | 双向液压限位减震器 | |
CN201944179U (zh) | 一种车辆减震器 | |
CN104500638A (zh) | 一种转向用减震器 | |
CN204493571U (zh) | 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 | |
CN203730626U (zh) | 一种动力总成隔振器 | |
CN202531724U (zh) | 耐用双筒减震器 | |
CN104251279A (zh) | 带调节杆的弹性减震器 | |
CN104074912A (zh) | 一种防尘汽车减震器 | |
CN104226874A (zh) | 锻压机减震装置 | |
CN202510610U (zh) | 带缓冲减震器 | |
CN204647127U (zh) | 组合式弹簧阻尼器 | |
CN101561025A (zh) | 一种新型汽车减振器 | |
CN203516566U (zh) | 拖拉机驾驶室减震器 | |
CN206874726U (zh) | 一种多级减震装置 | |
CN205226207U (zh) | 液压缓冲减震器 | |
CN204805415U (zh) | 可调式汽车座椅减震器 | |
CN104626907B (zh) | 一种汽车用空气阻尼减震机构 | |
CN204137013U (zh) | 具有调节阀或卸荷阀的垂向减振器 | |
CN205298379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减震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