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5393U -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65393U CN204965393U CN201520729863.2U CN201520729863U CN204965393U CN 204965393 U CN204965393 U CN 204965393U CN 201520729863 U CN201520729863 U CN 201520729863U CN 204965393 U CN204965393 U CN 2049653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control electrode
- touch control
- base plate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所述触控基板具有触控区和布线区并且包括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第一侧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侧的第一导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从所述触控区的第一侧边缘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从所述触控区的第三侧边缘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所述布线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处;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一电连接并且从电连接处引出后在所述触控区内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并从所述第四侧边缘延伸至所述布线区。该触控基板有利于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电容式触控屏因具有高灵敏度、长寿命、高透光率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OGS(OneGlassSolution)触控屏和覆盖表面式(Oncell)触控屏是两种比较常见的触控屏。OGS触控屏通过将触控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之外的保护基板上单独形成触控基板,之后将触控基板与显示面板贴合在一起形成。在覆盖表面式触控屏中,触控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中的对置基板(例如彩膜基板)的远离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用于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该触控基板具有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之外的布线区,并且包括设置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一电连接的第一导线、以及至少设置于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从所述触控区的第一侧边缘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从所述触控区的第三侧边缘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布线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处;所述第一导线从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所述之一的连接处在所述触控区内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并从所述第四侧边缘延伸至所述布线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彼此相对。
例如,所述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另一个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从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所述另一个的连接处在所述触控区内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并从所述第四侧边缘延伸至所述布线区。
例如,所述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二布线区导线,所述布线区导线在所述第四侧边缘处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并且从所述第四侧边缘处延伸至所述布线区。
例如,所述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屏蔽电极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屏蔽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导线在所述屏蔽电极所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屏蔽电极有重叠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将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绝缘。
例如,所述屏蔽电极为连续的面状结构。
例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一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子电极以及多个连接部,所述多个连接部与所述多个子电极异层设置,并且相邻的两个子电极通过一个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连接部同层设置。
例如,所述屏蔽电极的材料包括透明的导电金属氧化物。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
例如,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触控基板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例如,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所述对置基板作为所述触控基板,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的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例如,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的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保护基板,所述对置基板作为所述触控基板,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的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保护基板作为所述触控基板,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保护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通过将与第一触控电极或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线设置在触控区内并且使该第一导线直接从触控区引出至布线区,而不需要经过侧边框区,可以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触控设计,从而有利于实现无边框显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a为一种OGS触控屏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沿图2a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屏蔽电极的触控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屏蔽电极的触控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屏蔽电极且屏蔽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的连接部同层设置的触控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屏蔽电极且屏蔽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的连接部同层设置的触控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a为一种OGS触控屏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触控屏包括设置于触控区011内的多条依次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031和多条依次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032,每条第一触控电极031沿横向延伸,每条第二触控电极032沿纵向延伸。触控屏还包括与第一触控电极031电连接的导线041以及与第二触控电极032电连接的导线043。导线041与第一触控电极031电连接后被引出至最近的侧边框所在区域(以下称为“侧边框区”)012内并延伸至触控屏的结合区(bondingpad,图1a中触控屏的下边框所在区域)013,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031与触控芯片(图1a中未示出)之间的电连接;导线043与第二触控电极032的下端电连接后被直接引出至触控屏的结合区013中。
图1b为图1a的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b所示,导线041与第一触控电极031电连接后向远离第一触控电极031的方向延伸,即,向侧边框区延伸。此外,在图1b所示的触控屏中,侧边框区附近还设置有黑矩阵02,以避免侧边框区中的导线041影响视觉效果,并且在导线041上设置有绝缘层05,以保护导线041。
在研究中,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情形中,OGS触控屏包括的导线041设置在触控区011之外,需要经过侧边框区之后被引入至结合区中,这导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边框触控,从而无法实现无边框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如图2a至图2c所示,该触控基板具有触控区101和位于触控区101之外的布线区102,并且包括设置于触控区101内的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设置于触控区101和布线区102内并且与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之一电连接的第一导线41、以及至少设置于触控区101中的第一绝缘层61。在该触控基板中,第一触控电极31从触控区101的第一侧边缘101a沿第一方向延伸至触控区101的第二侧边缘101b;第二触控电极32从触控区101的第三侧边缘101c沿第二方向延伸至触控区101的第四侧边缘101d,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布线区102位于触控区101的第四侧边缘101d处;第一导线41从与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之一的连接处在触控区101内延伸至触控区101的第四侧边缘101d,并从第四侧边缘101d延伸至布线区102,也就是说,第一导线41包括彼此电连接的设置于触控区101内的第一部分41a以及设置于布线区102内的第二部分41b。沿垂直于第一绝缘层61所在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设置于第一绝缘层61的第一侧,第一导线41设置于第一绝缘层61的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彼此相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布线区102为触控基板的结合区,例如,在该结合区中可以设置有电极脚(pin,图中未示出),第一导线41可以通过电极脚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进而与触控芯片电连接。
由于第二触控电极32的端部(图2a和图2b中第二触控电极32的底端)距离布线区102较近,因此,第二触控电极32可以与布线区导线43电连接,该布线区导线43与第二触控电极32的端部电连接后直接引出至布线区102,而不需要经过触控区101,也就是说,布线区导线43在第四侧边缘101d处与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并且从第四侧边缘101d处延伸至布线区102。
在图2a中,第一触控电极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线41电连接,这样可以降低第一触控电极31的阻抗。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第一触控电极31与一条第一导线41电连接。
例如,如图2b所示,在第一导线41与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中的一个电连接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二导线42,第二导线42与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中的另一个电连接,第二导线42从与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中的所述另一个的连接处在触控区101内延伸至触控区101的第四侧边缘101d,并从第四侧边缘101d延伸至布线区10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导线42在触控区101内延伸至布线区102内,有利于实现触控基板在触控区的第三侧边缘101c所在处的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此外,如图2b所示,第二触控电极32的一端与第二导线42电连接,另一端与布线区导线43电连接,这样可以降低第二触控电极32的阻抗。
图2b仅示出了一条第二导线42,当然,其它的每个第二触控电极32也可以连接一条第二导线4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通过将与第一触控电极31或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41设置在触控区101内并且使该第一导线41直接从触控区101引出至布线区102中,而不需要经过侧边框区,可以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触控设计,从而有利于实现无边框显示。
例如,如图2a所示,触控基板沿第一方向可以实现无边框设计,也就是说,沿第一方向,触控基板的尺寸可以大致等于第一侧边缘101a和第二侧边缘101b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制造工艺或者第一导线41通过接触垫(接触垫尺寸较小)与第一触控电极31或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等因素,因此,触控基板的尺寸可以是大致等于第一侧边缘101a和第二侧边缘101b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可以应用于OGS触控屏中,即,在显示装置中,该触控基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之外;或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也可以应用于覆盖表面式触控屏中,即,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该触控基板可以用作对置基板,并且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一导线设置于对置基板的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
例如,第一绝缘层61的材料可以包括无机材料,例如SiNxOy(氮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这样,第一绝缘层61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或类似方式而不需要使用掩膜板即可形成,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第一导线4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例如,铜、铝、镁、锆、钛和铅等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导线41可以与第一触控电极31或第二触控电极32直接接触。当然,第一导线41也可以通过接触垫(pad,如图2a和图2b中的矩形小方块所示)与第一触控电极31或第二触控电极32电连接。
从图2c可以看出,第一导线41位于触控区内,未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31的端部31a与衬底基板10的靠近该端部31a的边缘10a之间,因此第一触控电极31的端部31a与衬底基板10的边缘31a之间的间隙可以制作得更小,并且沿第一方向,衬底基板10上可以不设置黑矩阵,从而可以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
在图2c中,在第一导线4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保护第一导线41的保护层50;第一导线41和第一触控电极31的位置可以互换。此外,第二触控电极32与第一导线41的连接关系与第一触控电极31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可以采用自电容原理,即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中的每个都是一个单独的自电容电极;或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也可以采用互电容原理,即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中的一个为触控感应电极且另一个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图案设计,例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桥点式触控结构或者其它触控结构,只要可以实现将第一导线41设置于触控区内即可。
例如,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的材料可以为透明的导电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锌、氧化铟镓锌、氧化铟锡等中的至少一种。
由于第一导线41在触控区101中延伸,为了降低第一导线41与第一/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串扰,从而尽量不影响信号传输,例如,可以在第一导线41与第一/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屏蔽电极。也就是说,如图3a和图3b所示,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屏蔽电极70和第二绝缘层62,屏蔽电极70设置于第一绝缘层61的第一侧(即:图3a中第一绝缘层61的下侧,图3b中第一绝缘层61的上侧),第一导线41在屏蔽电极70所在面上的正投影与屏蔽电极70有重叠部分,第二绝缘层62将屏蔽电极70与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相绝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屏蔽电极70为悬空设置,即,不需要与其它部件电连接。
在触控基板包括屏蔽电极70的情况下,例如,第一绝缘层61和第二绝缘层62中的至少一个的材料可以包括无机材料,例如SiNxOy(氮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这样,第一绝缘层61和第二绝缘层6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或类似方式而不需要使用掩膜板即可形成,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在图3a中,在衬底基板10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31、第二绝缘层62、屏蔽电极70、第一绝缘层61和第一导线41。图3a所示情形可以用于OGS触控屏,这样,触摸物(例如,人的手指)从衬底基板10的远离第一触控电极31的一侧触摸时,第一触控电极31距离触摸物较近,屏蔽电极70距离触摸物较远,因而屏蔽电极70不会影响第一触控电极31的信号。
在图3b中,在衬底基板10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31、第二绝缘层62、屏蔽电极70、第一绝缘层61和第一导线41。图3b所示情形可以用于覆盖表面式触控屏,这样,触摸物(例如,人的手指)从第一触控电极31的原理衬底基板10的一侧触摸时,第一触控电极31距离触摸物较近,屏蔽电极70距离触摸物较远,因而屏蔽电极70不会影响第一触控电极31的信号。
第二触控电极32与屏蔽电极70和第二绝缘层62的位置关系与第一触控电极31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为了尽量避免影响开口率,例如,屏蔽电极70的材料可以包括透明的导电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锌、氧化铟锡、氧化铟镓锌等。
例如,屏蔽电极70可以为连续的面状结构。这样,在制作屏蔽电极70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曝光、显影、刻蚀等步骤,使得屏蔽电极70的制作工艺简单。
例如,为了节省工艺流程,可以在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的步骤中形成屏蔽电极70。例如,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中的一个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子电极以及多个连接部,连接部与子电极异层设置,并且相邻的两个子电极通过一个连接部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中的另一个连续形成,并且与子电极同层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可以采用桥点式触控结构。例如,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触控电极31可以包括多个子电极31a和多个连接部31b,相邻的两个子电极31a通过一个连接部31b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32与子电极31a同层设置,并且与连接部31b之间通过绝缘层62彼此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屏蔽电极70可以与连接部31b同层设置,即二者可以通过同一薄膜形成,从而可以节省工艺流程。
图4a可以应用于OGS触控屏中,图4b可以应用于覆盖表面式触控屏中。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图4a和图4b所示情形。无论是图4a和图4b情形,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来说,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比第一导线和布线区导线更靠近触摸基板的触摸侧(进行触摸操作的一侧)。
在图4a和图4b中,第一触控电极31的子电极31a和导电桥31b通过绝缘层62中的过孔(图中未标出)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绝缘层62通常可以采用树脂等有机材料制作,这样可以有利于通过例如光刻工艺等对第二绝缘层62进行构图,以使其形成所需的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
例如,如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和对置基板2,或者,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和对置基板2、以及设置于对置基板2的远离阵列基板1一侧的保护基板5。在该显示装置中,对置基板2可以作为触控基板,并且第一触控电极31、第二触控电极32和第一导线41设置于对置基板2的远离阵列基板1的一侧,即,该显示装置采用覆盖表面模式;或者,保护基板5可以作为触控基板,并且第一触控电极31、第二触控电极32和第一导线41设置于保护基板5上,即,该显示装置采用OGS模式。
例如,对置基板2可以为彩膜基板,即对置基板2上设置有例如包括红色滤光图案R、绿色滤光图案G和蓝色滤光图案B的彩色滤光层;或者,对置基板2也可以为透明基板,即其上不设置彩色滤光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如图2a至图2c所示,该触控基板具有触控区101和位于触控区101之外的布线区102,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至步骤S13,下面详细介绍这些步骤。
步骤S11:在触控区101内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在该步骤中,第一触控电极31从触控区101的第一侧边缘101a沿第一方向延伸至触控区101的第二侧边缘101b;第二触控电极32从触控区101的第三侧边缘101c沿第二方向延伸至触控区101的第四侧边缘101d,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布线区102位于触控区101的第四侧边缘101d处。
以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采用桥点式触控结构为例,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1至步骤S113,下面结合图4a进行说明。
步骤S111:形成第一透明导电薄膜,并对其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触控电极31的多个子电极31a和第二触控电极32。
步骤S112:在第一触控电极31的子电极31a和第二触控电极32上形成第二绝缘层62和位于其中的过孔(图4a中未示出)。
步骤S113:在第二绝缘层62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薄膜,并对其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1的连接部31b,并且连接部31b通过第二绝缘层62中的过孔与子电极31a电连接。
步骤S12:形成与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之一电连接的第一导线41。在该步骤中,第一导线41从与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之一的连接处引出后在触控区101内延伸至触控区101的第四侧边缘101d,并从第四侧边缘延伸至布线区102。
步骤S13:在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的步骤S11以及形成第一导线41的步骤S12之间,至少在触控区101中形成第一绝缘层61。在该步骤中,沿垂直于第一绝缘层61所在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形成于第一绝缘层61的第一侧,第一导线41形成于第一绝缘层61的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彼此相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11和步骤S12的顺序不限。此外,在步骤S12中,在形成第一导线41时还可以同步形成布线区导线43。
由于导线设置于触控区101中,为了尽量不影响信号传输,例如,在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步骤S11以及形成第一绝缘层的步骤S13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形成第二绝缘层和屏蔽电极。在该方法中,屏蔽电极形成于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侧,第一导线在屏蔽电极所在面上的正投影与屏蔽电极有重叠部分,第二绝缘层将屏蔽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绝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中,各部件的设置可以参照上述触控基板的实施例中相同部件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例如,对于图3a所示的情形,在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32之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至步骤S35,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31:在第一触控电极31和第二触控电极(图3a中未示出)上形成一层整面的第二绝缘层62。例如,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形成第二绝缘层62,并且第二绝缘层62可以采用例如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
步骤S32:在第二绝缘层62上形成一层整面的屏蔽电极70。
步骤S33:在屏蔽电极70上形成整面的第一绝缘层61。例如,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形成第一绝缘层61,并且第一绝缘层61可以采用例如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
步骤S34:在第一绝缘层61上形成金属薄膜,并对其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第一导线41以及布线区导线(图3a中未示出),使第一导线41与第一触控电极31电连接并且使布线区导线与第二触控电极(图3a中未示出)电连接。
步骤S35:在第一导线41和布线区导线上形成保护层50。
对于图3b所示的触控基板,其制作方法与图3a的制作方法类似,只是顺序不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图4a所示的情形,第一触控电极31、第二触控电极32以及第二绝缘层62的制作方法可以采用上述步骤S111至步骤S113所述的方式,并且在步骤S113中,在形成第一触控电极31的连接部31b的同时还可以形成屏蔽电极70,以节省工艺流程;之后的步骤与上述步骤S33至步骤S35类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对于图4b所示的触控基板,其制作方法与图4a的制作方法类似,只是顺序不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3)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具有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之外的布线区,并且包括:
设置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从所述触控区的第一侧边缘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二侧边缘;
设置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二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从所述触控区的第三侧边缘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布线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处;
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一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线从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所述之一的连接处在所述触控区内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并从所述第四侧边缘延伸至所述布线区;以及
第一绝缘层,至少设置于所述触控区中,其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彼此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另一个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从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所述另一个的连接处在所述触控区内延伸至所述触控区的第四侧边缘,并从所述第四侧边缘延伸至所述布线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布线区导线,所述布线区导线在所述第四侧边缘处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并且从所述第四侧边缘处延伸至所述布线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屏蔽电极,所述屏蔽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导线在所述屏蔽电极所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屏蔽电极有重叠部分;以及
第二绝缘层,将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极为连续的面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一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子电极以及多个连接部,所述多个连接部与所述多个子电极异层设置,并且相邻的两个子电极通过一个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连接部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极的材料包括透明的导电金属氧化物。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触控基板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
所述对置基板作为所述触控基板,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的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的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保护基板,
所述保护基板作为所述触控基板,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保护基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29863.2U CN204965393U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29863.2U CN204965393U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65393U true CN204965393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6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29863.2U Active CN204965393U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65393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4683A (zh) * | 2015-09-18 | 2015-12-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05824473A (zh) * | 2016-03-21 | 2016-08-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7092393A (zh) * | 2017-04-21 | 2017-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显示面板 |
CN108319398A (zh) * | 2018-02-28 | 2018-07-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
WO2020113788A1 (zh) * | 2018-12-04 | 2020-06-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9-18 CN CN201520729863.2U patent/CN2049653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4683A (zh) * | 2015-09-18 | 2015-12-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WO2017045342A1 (zh) * | 2015-09-18 | 2017-03-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US10466846B2 (en) | 2015-09-18 | 2019-11-05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5824473A (zh) * | 2016-03-21 | 2016-08-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0488983B2 (en) | 2016-03-21 | 2019-11-26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Touch screen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
CN107092393A (zh) * | 2017-04-21 | 2017-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显示面板 |
US11061518B2 (en) | 2017-04-21 | 2021-07-13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display panel |
CN108319398A (zh) * | 2018-02-28 | 2018-07-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
CN108319398B (zh) * | 2018-02-28 | 2021-04-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
WO2020113788A1 (zh) * | 2018-12-04 | 2020-06-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04683A (zh)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US11334179B2 (en) | Display panel to mitigate short-circuiting between touch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1424817B (zh) | 制作彩色滤光触控基板的方法 | |
US20200333918A1 (en) | Flexible touch display panel | |
CN105528126B (zh) | 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及其布局 | |
WO2020029371A1 (zh) | 一种触摸屏及oled显示面板 | |
CN204965393U (zh) |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 |
EP2613235B1 (en) |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160162070A1 (en) |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3439818B (zh)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 |
EP3249502A1 (en) | Colour film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4571715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6249979A (zh) |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
US20130271408A1 (en) |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KR20140001710U (ko) | 감지 전극들과 연결하기 위하여 금속 와이어를 사용한 인셀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시스템 | |
CN103970312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775172A (zh) | 触摸屏、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7025027A (zh)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8255350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US20130301192A1 (en) | Touch panel | |
CN106843616A (zh) |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9791452A (zh) | 带天线的触摸面板显示器 | |
US10606388B2 (en) |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 |
CN109426387A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3809796B (zh) | 触控感应电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