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328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93281U CN204793281U CN201520370442.5U CN201520370442U CN204793281U CN 204793281 U CN204793281 U CN 204793281U CN 201520370442 U CN201520370442 U CN 201520370442U CN 204793281 U CN204793281 U CN 2047932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ing sheet
- elastic arm
- insulating body
- sheet
- electric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对外的插口,多个导电端子,至少呈两排设置,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延伸入所述插口,所述接触部一侧延伸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弯折延伸一安装部,一第一屏蔽片,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主体部之间,一第二屏蔽片,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安装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相互接触,用于防止两排导电端子间信号干扰,且无需插入导电端子后再对屏蔽片与导电端子进行分步骤弯折,使得工艺简单,生产组装方便,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堆叠式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种电连接器,由本体、插设于本体的两排导电端子,以及固定导电端子的后塞组成;为了防止相邻的导电端子互相信号干扰,设有一接地片位于两排端子之间,组装时,先将接地片埋设成型于本体,露出接地片的安装部在本体后端,再组装导电端子,使导电端子位于接地片的上、下两侧,而导电端子亦露出弯折部在本体后端;此时,再对接地片和导电端子进行向下弯折,先对位于接地片下侧的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先进行弯折,再对接地片的安装部进行弯折,最后弯折位于接地片上侧的导电端子的弯折部,最后,将接地片的安装部及两排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安装固定于后塞,这样电连接器位于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位于后塞的导电端子皆能够被接地片所屏蔽,而不会产生相互信号干扰而降低电性效能。
然而,由于上述电连接器接地片先埋设于本体内,再将导电端子平行地插入本体,再对导电端子的弯折部与接地片的安装部进行分別的弯折,使电连接器的成型工艺复杂,最后需要精准安装后塞,使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和接地片的安装部固定于后塞内,组装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导致成本上升,上述的结构已不能满足行业对连接器组装技术的发展要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信号干扰,组装方便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对外的插口;
多个导电端子,至少呈两排设置,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延伸入所述插口,所述接触部一侧延伸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弯折延伸一安装部;
一第一屏蔽片,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主体部之间;
一第二屏蔽片,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安装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相互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缺槽,所述缺槽一侧横向延伸一弹臂,所述缺槽具有让所述弹臂变形的弹性空间,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接触;所述弹臂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为一弧形状,所述弹臂突出于所述缺槽外并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接触;一凸部自所述第一屏蔽片一侧延伸,所述凸部与所述弹臂接触;所述第一屏蔽片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凸部相反侧,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凸肋,所述缺口与所述凸肋卡持配合;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相互垂直,且所述弹臂的顶端自所述第二屏蔽片的板缘向外突出,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接触。
进一步,一后塞,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且固定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后塞具有一插置槽,所述第二屏蔽片固定于所述插置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片具有多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屏蔽片的相对表面,并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使所述第一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电性接触;一抵接片自所述第一屏蔽片侧边延伸,所述抵接片与所述壳体接触;所述壳体撕裂延伸一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抵接片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本体侧表面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凸台延伸至所述凹槽,所述壳体卡持于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之间;所述凹槽具有一凸块,所述壳体设有一通孔与所述凸块卡持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片具有一缺槽,所述缺槽一侧横向延伸一弹臂,所述缺槽具有让所述弹臂变形的弹性空间,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接触;所述弹臂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为一弧形状,所述弹臂突出于所述缺槽外并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接触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相互垂直,且所述弹臂的顶端自所述第一屏蔽片的板缘向外突出,并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一主体,一后塞,相互接触的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和由主体部弯折延伸且垂直主体部的安装部,组装时,第一屏蔽片先与本体卡持固定,再插入已弯折成型的两排导电端子,使第一屏蔽片位于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第二屏蔽片安装固定于后塞的插置槽内,然后将后塞组装于本体上,使导电端子的安装部固定于后塞内,两个屏蔽片为分体式结构,第二屏蔽片与第一屏蔽片电性接触,其中第一屏蔽片位于两排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之间,第二屏蔽片位于两排导电端子的安装部之间,用于防止两排导电端子间信号干扰,且无需插入导电端子后再对屏蔽片与导电端子进行分步骤弯折,使得工艺简单,生产组装方便,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 绝缘本体 1 | 本体部 10 | 插口 11 |
内侧面 110 | 第一限制部 111 | 第一竖边 1110 | 第一防退横边 1111 |
第二限制部 112 | 第二竖边 1120 | 第二防退横边 1121 | 导斜面 113 |
凹槽 12 | 凸台 13 | 卡持槽 130 | 凸块 14 |
通槽 15 | 凹孔 16 | 凸肋 17 | 导电端子 2 |
接触部 20 | 主体部 21 | 安装部 22 | 焊接部 23 |
第一屏蔽片 3 | 主板 30 | 凸部 31 | 缺口 32 |
限位部 33 | 抵持片 34 | 第二屏蔽片 4 | 缺槽 40 |
弹臂 41 | 后塞 5 | 基部 50 | 固定块 51 |
收容孔 52 | 插置槽 53 | 壳体 6 | 弹片 60 |
通孔 61 | 第三屏蔽片 3’ | 第四屏蔽片 4’ | 缺槽 40’ |
弹臂 41’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2,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至少一第一屏蔽片3,一后塞5,固定于所述后塞5的至少一第二屏蔽片4,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围的壳体6。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对外插口11,所述插口11为矩形,多个外壁围成所述插口11,所述插口11用于收容外部插头(未图示),于所述插口11的一内侧面110上设有可限制所述外部插头顺着所述内侧面110平面移动的第一限制部111和第二限制部112,所述第一限制部111和所述第二限制部112设置在所述插口11的长边所述内侧面110上,所述第一限制部111和所述第二限制部112匹配所述外部插头在所述内侧面110移动的相反方向,使所述外部插头插入后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移动均受限制。所述第一限制部111和所述第二限制部112为凹槽的结构,所述第一限制部111具有顺着所述外部插头插入方向并限制所述外部插头在所述内侧面110平面移动的第一竖边1110和防止所述外部插头插入回退的第一防退横边1111,所述第二限制部112具有顺着所述外部插头插入方向并限制所述外部插头在所述内侧面110平面移动的第二竖边1120和防止外部插头插入回退的第二防退横边1121,所述第一防退横边1111和所述第二防退横边1121可达到防止所述外部插头插入回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插拔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退横边1111和所述第二防退横边1121靠近所述插口11的端口上,且所述第一防退横边1111和所述第二防退横边1121上端均设有方便插入的导斜面113。而在所述第一竖边1110和所述第二竖边1120限制所述外部插头在相应所述内侧面110上平面移动,使所述外部插头插入后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移动均受限制;
所述插口11向后延伸一本体部10,所述本体部10由两侧表面与一上表面围成,所述本体部10侧表面具有一凹槽12,所述凹槽12垂直贯穿所述本体部10侧表面,所述凹槽12收容所述壳体6,固定所述壳体6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本体部10设有一凸台13,所述凸台13延伸至所述凹槽12开口上方,部分露出于所述凹槽12开口上方,所述凹槽12与所述凸台13之间具有一卡持槽130,所述壳体6卡持于所述卡持槽130内,所述卡持槽130限制所述壳体6在左右方向的移动,所述凹槽12具有一凸块14,所述凸块14与所述壳体6卡持固定,固定所述壳体6在上下方向的移动,所述凹槽12用于固定所述壳体6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通槽15,所述通槽15沿所述导电端子2的延伸方向向后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侧表面,一凹孔16,设于所述凹槽12侧表面,且一部分位于所述通槽15上。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为包括上、下插口11的堆叠式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也可以设置为左右并排的结构或只设有一个插口11等等。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并由后往所述插口11的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且至少呈两排设置,本实施例中,具有四排所述导电端子2,每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为一组,分为上、下两组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每组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位于插口11内的上排导电端子2及下排导电端子2,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一接触部20,所述接触部20延伸入所述插口11,用于与所述外部插头连接,所述接触部20一侧延伸一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并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由所述主体部21弯折延伸一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主体部21垂直,所述安装部22一侧延伸一焊接部23,所述焊接部23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底部,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用于屏蔽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信号干扰的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为一第一屏蔽片3、一第二屏蔽片4、一第三屏蔽片3’与一第四屏蔽片4’,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呈平板状,所述第一屏蔽片3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4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之间,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可屏蔽不同排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信号干扰,且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互相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互相垂直,且所述第二屏蔽片4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下方,所述第二屏蔽片4左右各设有一缺槽40,于所述第二屏蔽片4竖直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缺槽40一侧横向延伸一弹臂41,所述弹臂41为一弧形状,所述弹臂41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41的顶端自所述第二屏蔽片4的板缘向外突出,所述弹臂41突出于所述缺槽40外,且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接触,所述弹臂41在所述缺槽40内具有一弹性变形空间,可供所述弹臂41弹性变形;
所述第一屏蔽片3设有一主板30,所述主板30一侧延伸两个凸部31,所述凸部31与所述弹臂41接触,所述主板30设有一缺口32,所述缺口32位于所述凸部31的相反侧,所述缺口32为一U型结构,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凸肋17(如图7),所述凸肋17与所述缺口32卡持配合,固定所述第一屏蔽片3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主板30具有多个限位部33,所述限位部33分别凸出于所述主板30的相对上、下表面,所述限位部33位于所述缺口32两侧,并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限位部33用于空间限位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所述第一屏蔽片3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一抵接片34自所述主板30两侧延伸,所述抵接片34沿所述延伸方向宽度逐渐变小,所述抵接片34凸伸入所述通槽15并与所述壳体6接触达到接地功效,所述抵接片34与所述壳体6的内壁面弹性抵接,所述抵接片34部分露出所述凹孔16;
所述第三屏蔽片3’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呈平板状,所述第三屏蔽片3’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之间,所述第四屏蔽片4’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之间,所述第三屏蔽片3’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可屏蔽不同排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且所述第三屏蔽片3’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互相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屏蔽片3’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互相垂直,且所述第四屏蔽片4’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片3’的下方,所述第四屏蔽片4’左右各设有一缺槽40’,于所述第四屏蔽片4’竖直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缺槽40’一侧横向延伸一弹臂41’,所述弹臂41’为一弧形状,所述弹臂41’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41’的顶端自所述第四屏蔽片4’的板缘向外突出,所述弹臂41’突出于所述缺槽40’外,且与所述第三屏蔽片3’接触,所述弹臂41’在所述缺槽40’内具有一弹性变形空间,可供所述弹臂41’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所述缺槽40与所述弹臂41及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所述凸部31位置及所述第三屏蔽片3’的所述缺槽40’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的位置不限于此,其中,还包括所述第一屏蔽片3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4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之间,可以防止不同排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且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互相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互相垂直,且所述第二屏蔽片4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下方,所述第一屏蔽片3左右各设有一缺槽40,于所述第一屏蔽片3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缺槽40一侧横向延伸一弹臂41,所述弹臂41为一弧形状,所述弹臂41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41突出于所述缺槽40外,所述弹臂41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接触,所述弹臂41在所述缺槽40内具有一弹性变形空间;
所述第一屏蔽片3设有一主板30,所述主板30设有一缺口32,所述缺口32位于靠近所述插口11处,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凸肋17,所述凸肋17与所述缺口32卡持配合,固定所述第一屏蔽片3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主板30具有多个限位部33,所述限位部33分别凸出于所述主板30的相对表面,并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限位部33用于空间限位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所述第一屏蔽片3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一抵接片34自所述主板30两侧延伸,所述抵接片34与所述壳体6接触达到接地功效,所述抵接片34与所述壳体6的内壁面弹性抵接,所述第二屏蔽片4上缘一侧延伸一凸部31,所述凸部31与所述弹臂41接触;
所述第三屏蔽片3’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呈平板状,所述第三屏蔽片3’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之间,所述第四屏蔽片4’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之间,所述第三屏蔽片3’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可屏蔽不同排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且所述第三屏蔽片3’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互相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屏蔽片3’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互相垂直,且所述第四屏蔽片4’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片3’的下方,所述第三屏蔽片3’左右各设有一缺槽40’,于所述第三屏蔽片3’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缺槽40’一侧横向延伸一弹臂41’,所述弹臂41’为一弧形状,所述弹臂41’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41’的顶端自所述第三屏蔽片3’的板缘向外突出,所述弹臂41’突出于所述缺槽40’外,且与所述第四屏蔽片4’接触,所述弹臂41’在所述缺槽40’内具有一弹性变形空间,可供所述弹臂41’弹性变形。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的后塞5,所述后塞5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所述后塞5呈L型,所述后塞5包括基部50及自所述基部50向上延伸形成的固定块51,所述基部50形成有多排固定所述安装部22的收容孔52,所述收容孔52向上贯穿所述固定块51,一插置槽53位于多排所述收容孔52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4位于所述插置槽53内,所述第二屏蔽片4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固定块51的长度,且不突出于所述固定块51,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穿过所述固定块51及自所述基部50延伸出所述后塞5,所述第二屏蔽片4设置于所述后塞5,所述第一屏蔽片3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组装时,所述第一屏蔽片3先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凸肋17卡持固定,再插入已弯折成型的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且所述第一屏蔽片3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4固定于所述后塞5的所述插置槽53内,最后将所述后塞5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平行设置固定于所述后塞5内,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4为分体式,所述第二屏蔽片4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电性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屏蔽片3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4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之间,用于防止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间信号干扰,且无需插入所述导电端子2后再对所述第一屏蔽片3和所述第二屏蔽片4与所述导电端子2进行分步骤弯折,使得工艺简单,生产组装方便,成本更低。同理,所述第三屏蔽片3’和所述第四屏蔽片4’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后塞5的组装方式亦相同。
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壳体6由两个侧壁与一顶壁组成,且所述壳体6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壳体6两侧壁向内撕裂延伸一弹片60,所述弹片60延伸入所述凹孔16,与凸伸出所述通槽15的所述抵接片34接触形成接地,所述壳体6侧面具有一通孔61,所述通孔61与所述凸块14卡持固定,所述通孔61固定所述壳体6于所述绝缘本体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屏蔽片3先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凸肋17卡持固定,再插入已弯折成型的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使所述第一屏蔽片3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4安装于所述后塞5的所述插置槽53内,然后将所述后塞5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使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固定于所述后塞5内,两个屏蔽片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屏蔽片4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电性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屏蔽片3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主体部21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4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安装部22之间,用于防止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间信号干扰,且无需插入所述导电端子2后再对所述第一屏蔽片3和所述第二屏蔽片4与所述导电端子2进行分步骤弯折,使得工艺简单,生产组装方便,成本更低。
(2)所述第二屏蔽片4设置一弹臂41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接触,所述弹臂41为一弧形状且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41具有一弹性变量,使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第二屏蔽片4接触更好。
(3)所述第一屏蔽片3具有所述缺口32和所述限位部33与所述绝缘本体1配合,使所述第一屏蔽片3更好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
(4)所述绝缘本体1侧表面具有一凹槽12与一凸台13形成的卡持槽130卡持所述壳体6,使得所述壳体6不会左右移动,稳定性更高。
(5)所述凹槽12具有一凸块14卡持所述壳体6,使得所述壳体6不会上下移动,稳定性更高。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对外的插口;
多个导电端子,至少呈两排设置,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延伸入所述插口,所述接触部一侧延伸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弯折延伸一安装部;
一第一屏蔽片,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主体部之间;
一第二屏蔽片,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安装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相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缺槽,所述缺槽一侧横向延伸一弹臂,所述缺槽具有让所述弹臂变形的弹性空间,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为一弧形状,所述弹臂突出于所述缺槽外并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相互垂直,且所述弹臂的顶端自所述第二屏蔽片的板缘向外突出,与所述第一屏蔽片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凸部自所述第一屏蔽片一侧延伸,所述凸部与所述弹臂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凸部相反侧,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凸肋,所述缺口与所述凸肋卡持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后塞,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且固定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后塞具有一插置槽,所述第二屏蔽片固定于所述插置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具有多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屏蔽片的相对表面,并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使所述第一屏蔽片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电性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抵接片自所述第一屏蔽片侧边延伸,所述抵接片与所述壳体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撕裂延伸一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抵接片电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侧表面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凸台延伸至所述凹槽,所述壳体卡持于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一凸块,所述壳体设有一通孔与所述凸块卡持固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具有一缺槽,所述缺槽一侧横向延伸一弹臂,所述缺槽具有让所述弹臂变形的弹性空间,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另一侧为一自由端,所述弹臂为一弧形状,所述弹臂突出于所述缺槽外,且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相互垂直,且所述弹臂的顶端自所述第一屏蔽片的板缘向外突出,并与所述第二屏蔽片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0442.5U CN204793281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0442.5U CN204793281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93281U true CN204793281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33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70442.5U Active CN204793281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9328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8259A (zh) * | 2019-05-24 | 2019-07-23 | 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797715A (zh) * | 2019-09-30 | 2020-02-14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2993624A (zh) * | 2021-02-05 | 2021-06-18 | 深圳市豪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位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2015
- 2015-06-02 CN CN201520370442.5U patent/CN2047932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8259A (zh) * | 2019-05-24 | 2019-07-23 | 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048259B (zh) * | 2019-05-24 | 2024-04-19 | 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797715A (zh) * | 2019-09-30 | 2020-02-14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797715B (zh) * | 2019-09-30 | 2021-04-23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2993624A (zh) * | 2021-02-05 | 2021-06-18 | 深圳市豪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位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38660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2623854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5654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696372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1471515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296510B (zh) | 端子模组及端子模组的制造方法 | |
CN2018685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686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0309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290649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850558U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10377973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092059A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204179274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TW202005188A (zh) | 電連接器及其對接連接器 | |
CN205811129U (zh) | 电子连接器 | |
CN204793281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208686B (zh) | 防插垮板对板电连接器 | |
CN205693075U (zh) | 电子连接器 | |
CN2018686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34569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038551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3250909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2997216U (zh) | Sata电连接器 | |
CN209544697U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