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86816U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86816U CN204786816U CN201520527593.7U CN201520527593U CN204786816U CN 204786816 U CN204786816 U CN 204786816U CN 201520527593 U CN201520527593 U CN 201520527593U CN 204786816 U CN204786816 U CN 2047868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import
- air conditioner
- outlet
- room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换热器内包括: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的第一冷媒流路和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的第二冷媒流路,换热器包括:前上换热器,第一进口邻近前上换热器的迎风面的顶部设置,第二进口邻近前上换热器的迎风面的底部设置,前上换热器上设有邻近前上换热器的背风面设置第一前上出口和第二前上出口,且第一前上出口位于第二前上出口的下方;后换热器,第二出口形成在后换热器上;设在前上换热器的下端的前下换热器,第一出口形成在前下换热器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噪音低、换热均匀、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和具有所述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的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内机,为了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其蒸发器分为三进三出和一进两出两种方式,三进三出的蒸发器考虑流量的均匀性需要采用分配器,由于分配器采用变径结构,对制冷剂的流动会产生阻力,同时制冷剂与管壁碰撞易产生湍流,从而产生冷媒音,影响室内机的听感;一进两出蒸发器冷媒压损较大,造成换热效率较低,导致制冷能力偏低,且流路越长,流阻越大,随着管内流速的降低而导致导换热率降低,还容易产生制冷剂偏流,致使难以有效换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该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噪音低、换热均匀、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的空调器室内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顶部具有进风口,所述换热器为翅片式换热器且设在所述进风口下方,所述换热器内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换热器包括:呈倒V形排布的前上换热器和后换热器,所述后换热器和所述前上换热器的上端相连且下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形成在所述前上换热器上,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邻近所述前上换热器的迎风面设置,所述第一进口邻近所述前上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进口邻近所述前上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所述前上换热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的第一前上出口和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的第二前上出口,所述第一前上出口和所述第二前上出口邻近所述前上换热器的背风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前上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前上出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出口形成在所述后换热器上;前下换热器,所述前下换热器设在所述前上换热器的下端,所述第一出口形成在所述前下换热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噪音低、换热均匀、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流程相等。
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通过Y形连接器相连,所述Y形连接器中的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相连。
所述前下换热器上设有前下进口,所述前下进口与所述第一前上出口连通,所述前下进口邻近所述前下换热器的迎风面设置,所述第一出口邻近所述前下换热器的背风面设置。
所述前下进口邻近所述前下换热器的顶部设置。
所述后换热器上设有后进口,所述后进口与所述第二前上出口连通,所述后进口邻近所述后换热器的迎风面设置,所述第二出口邻近所述后换热器的背风面设置。
所述后进口邻近所述后换热器的顶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具有控温效果好、成本低、能耗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第一进口110、第一出口120、第二进口210、第二出口220、前上换热器300、第一前上出口310、第二前上出口320、后换热器400、后进口410、前下换热器500、前下进口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顶部具有进风口,换热器1为翅片式换热器,且换热器1设在所述进风口下方(上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内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具有第一进口110和第一出口120,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具有第二进口210和第二出口220。
换热器1包括前上换热器300、后换热器400和前下换热器500。
前上换热器300和后换热器400呈倒V形排布,后换热器400和前上换热器300的上端相连,且后换热器400和前上换热器300的下端相互远离,第一进口110和第二进口210形成在前上换热器300上,第一进口110和第二进口21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迎风面设置,第一进口11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顶部设置,第二进口21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底部设置,前上换热器300上设有与第一进口110连通的第一前上出口310和与第二进口210连通的第二前上出口320,第一前上出口310和第二前上出口32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背风面设置,且第一前上出口310位于第二前上出口320的下方,第二出口220形成在后换热器400上。前下换热器500设在前上换热器300的下端,第一出口120形成在前下换热器300上。这里需要理解的是,“背风侧”指换热器1靠近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风轮的一侧,“迎风侧”指靠近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进风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通过在换热器1内设置相互独立的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且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具有第一进口110和第一出口120,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具有第二进口210和第二出口220。可以使制冷剂通过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流过换热器1。相比相关技术中采用三进三出方式的换热器,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由于具有两个独立的冷媒流路,不需要设置分配器,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制冷剂流过分配器内的变径机构,防止该变径结构对制冷剂的流动造成阻力,保证制冷剂的流速,易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并能够避免制冷剂流动时产生湍流,以避免制冷剂汽化过程中产生噪音,从而减小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噪音。
并且,由于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采用两进两出的方式,使每一个冷媒流路具有独立的进口和出口,相比相关技术中采用一进两出方式的换热器,可以避免制冷剂在分流时产生的压力损失,以降低换热器1的冷媒压损,保证每一个冷媒流路中的压力,保证制冷剂的流速,从而保证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而且由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相互独立,可以避免制冷剂偏流,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保证换热的均匀性。
此外,由于第一进口110和第二进口21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迎风面设置,第一进口11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顶部设置,第二进口21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底部设置,第一前上出口310和第二前上出口32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背风面设置,且第一前上出口310位于第二前上出口320的下方,不仅可以使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均经过前上换热器300,由于前上换热器300距离所述进风口较近,风量较大,通过将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在前上换热器300的部分交叉设置,可以使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在前上换热器300的部分能够换热更加充分,以便于提高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换热效率,而且由于后换热器400和前上换热器300的风量较前下换热器500大,换热效果更好,通过将第二进口21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底部设置,将第一前上出口310设在第二前上出口320的下方,可以使流过后换热器400的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在前上换热器300上的部分尽量设置在前上换热器300的背风面,并通过将第一进口110邻近前上换热器300的顶部设置,将将第一前上出口310设在第二前上出口320的下方,可以使流过前下进口510的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在前上换热器300上的部分尽量设置在前上换热器300的迎风面。也就是说,由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在前下换热器500的部分的换热效率相比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在后换热器400的部分的换热效率差,这样设置可以使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在前上换热器300的部分的换热效率好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在前上换热器300的部分,从而便于均衡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换热效率,降低换热器1的能耗。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具有换热效果好、噪音低、换热均匀、能耗低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换热器1包括前上换热器300、后换热器400和前下换热器500。
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可以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流程相等。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管路长度相同且管径相同。由此可以进一步便于使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内制冷剂的流量相同,防止出现流量不均的情况,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换热效率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进口110和第二进口210可以通过Y形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相连,所述Y形连接器中的两个接口可以分别与第一进口110和第二进口210相连。具体而言,Y形连接器可以为Y形夹扁三通,由此可以便于第一进口110和第二进口210的连接,避免因变径结构导致的噪音和冷媒压损,而且Y形连接器的成本低,安装方便。
具体而言,第一进口110与第二进口210通过一个Y形夹扁三通进行分流,两路连接起来后作为换热器1的入口管,第一出口120与第二出口220通过一个Y形夹扁三通进行汇流,两路连接起来后作为换热器1的出口管。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如图1所示,前下换热器500上可以设有前下进口510,前下进口510可以与第一前上出口310连通,前下进口510可以邻近前下换热器500的迎风面设置,第一出口120可以邻近前下换热器500的背风面设置。由此可以便于增大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在前下换热器500的部分的换热面积,使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在前下换热器500的部分换热更加充分,以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前下进口510可以邻近前下换热器500的顶部设置。由此可以便于前下换热器500与前上换热器300相连通。
可选地,如图1所示,后换热器400上可以设有后进口410,后进口410可以与第二前上出口320连通,后进口410可以邻近后换热器400的迎风面设置,第二出口220可以邻近后换热器400的背风面设置。由此可以便于增大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在后换热器400的部分的换热面积,使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在后换热器400的部分换热更加充分,以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更为具体地,如图1所示,后进口410可以邻近后换热器400的顶部设置。由此可以便于后换热器400与前上换热器300相连通。
具体而言,换热器1可以为四折翅片式蒸发器,且换热器1可以由U形管和翅片组成。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可以均包括7跟U形管。
通过进行对比试验得出,换热器1相比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制冷能力明显提升,制冷能力比一进两出的换热器高116W,制热量比三进三出高77W,同时三进三出的换热器的三路出口的温差最大存在5.23度,而换热器1的两出口的最大温差在1.5度以内,且稳定性更好。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1,具有控温效果好、成本低、能耗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顶部具有进风口,所述换热器为翅片式换热器且设在所述进风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内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换热器包括:
呈倒V形排布的前上换热器和后换热器,所述后换热器和所述前上换热器的上端相连且下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形成在所述前上换热器上,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邻近所述前上换热器的迎风面设置,所述第一进口邻近所述前上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进口邻近所述前上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所述前上换热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的第一前上出口和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的第二前上出口,所述第一前上出口和所述第二前上出口邻近所述前上换热器的背风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前上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前上出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出口形成在所述后换热器上;
前下换热器,所述前下换热器设在所述前上换热器的下端,所述第一出口形成在所述前下换热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流程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通过Y形连接器相连,所述Y形连接器中的两个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换热器上设有前下进口,所述前下进口与所述第一前上出口连通,所述前下进口邻近所述前下换热器的迎风面设置,所述第一出口邻近所述前下换热器的背风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进口邻近所述前下换热器的顶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换热器上设有后进口,所述后进口与所述第二前上出口连通,所述后进口邻近所述后换热器的迎风面设置,所述第二出口邻近所述后换热器的背风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进口邻近所述后换热器的顶部设置。
8.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27593.7U CN204786816U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27593.7U CN204786816U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86816U true CN204786816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2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27593.7U Active CN204786816U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8681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2536A (zh) * | 2016-11-24 | 2017-01-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边形换热器及空调器 |
WO2021103827A1 (zh) * | 2019-11-28 | 2021-06-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2015
- 2015-07-20 CN CN201520527593.7U patent/CN20478681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2536A (zh) * | 2016-11-24 | 2017-01-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边形换热器及空调器 |
WO2021103827A1 (zh) * | 2019-11-28 | 2021-06-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6811B (zh) |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06247712U (zh) | 多折式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4764256A (zh) | 热换器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 |
CN203231589U (zh) |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6524594A (zh) | 蛇形管式换热器 | |
CN201621986U (zh) | 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0587367C (zh) | 空调室外机冷凝器及设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CN20478681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 |
CN202993688U (zh) | 蒸发器及空调室内机 | |
CN104896985A (zh) | 用于空调器的翅片式换热器 | |
CN105066501B (zh) | 多联机室外机和具有其的多联机 | |
CN103123188B (zh) |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CN102563872B (zh) | 水箱和包含该水箱的热泵热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083154U (zh) | 一种双排管路换热器 | |
CN104296424A (zh) | 换热器 | |
CN203605782U (zh) | 用于空调器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平行流换热器 | |
CN203501556U (zh) | 平行流换热器 | |
CN203454292U (zh) | 室外机及其翅片管式换热器组件 | |
CN207438860U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3837348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04848515B (zh) |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2328932U (zh) |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CN202041106U (zh) |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 |
CN204718463U (zh) | 用于空调器的翅片式换热器 | |
CN204630176U (zh) | 平行流换热器及具有该平行流换热器的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