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81427U - 一种无边框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边框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81427U CN204681427U CN201520398102.3U CN201520398102U CN204681427U CN 204681427 U CN204681427 U CN 204681427U CN 201520398102 U CN201520398102 U CN 201520398102U CN 204681427 U CN204681427 U CN 2046814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phone
- front case
- light guide
- guide plate
- lcd gl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边框手机。本实用新型中,无边框手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触摸屏、LCD玻璃、粘接部、背光膜材、导光板、反射片、手机前壳、主板、电池及手机后壳;该手机后壳与该手机前壳连接,主板及电池设置于手机前壳与手机后壳之间的收容空间内,反射片安装在手机前壳的底端,导光板承接在反射片上,背光膜材承接在导光板上并与LCD玻璃通过粘接部贴合;上述结构,将背光膜材与LCD玻璃以全贴合的方式粘结在一起,同时将反射片及导光板容置在手机前壳中,从而增大显示屏区域的宽度的同时,减小整体结构的边框尺寸,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还能实现无边框及超薄化设计,提高手机使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边框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占据市场主流地位,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必要配置。由于其使用度极高,因此,人们对其要求也更高,不但追求手机的智能化,也追求手机的超薄窄边化造型设计。
目前为提升用户观看体验手机屏幕做得越来越大但是大的手机屏幕再加上边框,限制手机产品造型设计,造成不方便操作和携带,形成某些用户体验缺陷。所以大屏幕设计,造型美观同时,又方便操作和携带的电子装置急需被研制。极窄边框设计乃至“无边框”设计可以让手机在尽可能小的尺寸内显示更大的屏幕面积,提升用户体验。目前手机边框出现了越来越窄的趋势,有时传言说某手机下一代的将会是一款无边框手机,事后虽然被证实不是,无边框这一概念还是吸引了很多眼球。每次出现更窄边框手机款式时,往往会引来市场的一片欢呼声并抢购,号称为最窄边框的智能手机而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之一。目前一般所讲“无边框”并不是真正的没有边框,而是极窄边框。边框的存在常见有以下几个原因:大多数屏幕需要面板背部的发光源照射才能发光,为防止漏光,需要有一个边框遮光;电容屏触控板在屏幕四周有对触摸进行定位感应的电路走线和元器件,需要边框遮挡住这些元器件。除非有新的工艺可以把两边的走线去掉或挪走,否则边框还是会一直存在;玻璃的特性是硬度较高而脆度较低,在边缘受撞击的时候容易发生碎裂,边框可以有效保护玻璃材质的屏幕,某些边框还可以起到天线的作用。
虽然各厂商目前都在致力于超薄无边框手机的研发,但是手机的边框越窄,对产品的生产要求更高,生产难度相对越大,产品良率会降低,从而导致成本升高,因而市场竞争的性价比并不高,因此取得的成效有限,如何提供一种新的手机以符合手机大屏幕及窄边框的发展趋势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现有的手机结构为依次层叠的触摸屏1、LCM显示模组2、容纳触摸屏1及LCM显示模组2的前壳3、设有多个凹槽用于保护手机主板4及电池5的后壳6。在图1所示的手机结构中,整个手机的边框尺寸由以下因素决定:触摸屏1的边框尺寸(图1中标示为E)、LCM显示模组2的边框尺寸(图1中标示为D)及前壳3的挡墙宽度(图1中标示为C),以及各部件在组装时存在的间隙。在组装各部件时,有的部件之间要预留间隙,例如LCM显示模组2与前壳3之间,就需要留出0.4mm的间隙。上述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过大都会导致整体结构的边框增加,难以实现无边框大屏幕的造型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边框手机,使得手机不仅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性能,而且还能实现无边框及超薄化设计,提高手机使用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边框手机,包含:依次连接的触摸屏、LCD玻璃、粘接部、背光膜材、导光板、反射片、手机前壳、主板、电池及手机后壳;所述手机后壳与所述手机前壳连接,所述主板及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手机前壳与所述手机后壳之间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反射片安装在所述手机前壳的底端,所述导光板承接在所述反射片上,所述背光膜材承接在所述导光板上并与所述LCD玻璃通过所述粘接部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前述的触摸屏为曲面结构,在其曲形侧面上填充有将所述触摸屏组装在所述手机前壳上的第一粘胶,所述触摸屏的下表面也设置有将所述触摸屏粘接在所述LCD玻璃的上表面的第二粘胶。
进一步地,前述的LCD玻璃上集成有驱动芯片及柔性电路板,所述LCD玻璃侧面与所述手机前壳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前述的粘接部为一平板状结构,其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所述上、下表面均具有粘性,所述上表面与所述LCD玻璃的下表面粘接,所述下表面与所述背光膜材的上表面粘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背光膜材包括扩散膜、上增亮膜及下增亮膜,所述扩散膜位于所述背光膜材的上端,所述下增亮膜位于所述背光膜材的下端,所述上增亮膜位于所述扩散膜与所述下增亮膜之间,所述扩散膜、所述上增亮膜及所述下增亮膜相互之间均通过超薄光学胶黏贴,所述扩散膜与所述LCD玻璃连接,所述下增亮膜与所述导光板抵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手机前壳的底部设置有背光源及柔性线路,所述背光源为LED灯条,其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通过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内,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反射片反射后进入所述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无边框手机,通过将背光膜材与所述LCD玻璃以全贴合的方式粘结在一起,同时将所述反射片及所述导光板容置在所述手机前壳中,从而增大显示屏区域的宽度的同时,减小整体结构的边框尺寸,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还能实现无边框及超薄化设计,提高手机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无边框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无边框手机的导光板、背光源、反射片及手机前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无边框手机。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边框手机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触摸屏10、LCD玻璃20、粘接部30、背光膜材40、导光板50、反射片60、手机前壳70、主板80、电池90及手机后壳100。手机后壳100位于手机的底部并与手机前壳70连接,主板80及电池90设置于手机前壳70与手机后壳100之间的收容空间(未标号)内,反射片60安装在手机前壳70的底端,导光板50承接在反射片60上,背光膜材40承接在导光板50上并与LCD玻璃20通过粘接部30贴合在一起。
触摸屏10可以为曲面结构,在其曲形侧面上填充有第一粘胶(未标号),从而将触摸屏10组装在手机前壳70上,触摸屏10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粘胶(未标号),以便将触摸屏10粘接在LCD玻璃20的上表面的。
LCD玻璃20上集成有驱动芯片(未标号)及柔性电路板(未标号),LCD玻璃侧面和手机前壳之间留有间隙,并且这个间隙内可以不填胶,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粘接部30为一平板状结构,其设置在LCD玻璃20与背光膜材40之间,粘接部30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未标号),上、下表面均具有粘性,上表面与LCD玻璃20的下表面粘接,下表面与背光膜材40的上表面粘接,从而将LCD玻璃20与背光膜材40组装在一起。
背光膜材40包括扩散膜、上增亮膜及下增亮膜,扩散膜位于背光膜材40的上端,下增亮膜位于背光膜材40的下端,上增亮膜位于扩散膜与下增亮膜之间。扩散膜与LCD玻璃20连接,下增亮膜与导光板50抵接。扩散膜、上增亮膜及下增亮膜相互之间均通过超薄光学胶黏贴,从而形成背光膜材40。
导光板50位于背光膜材40的下面,并位于反射片60的上面,导光板50及反射片60均容置在手机前壳70内。在手机前壳70的底部,还设置有背光源及柔性线路110,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为线性光源,优选LED灯条,其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通过导光板50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50内,另一部分通过反射片60反射后进入导光板50,光线在导光板50内传播,同时发生全反射、折射等,进而为LCD玻璃20及背光膜材40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手机前壳70与手机后壳100相连接,手机前壳70与手机后壳100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主板80及电池90分别固定在收容空间中对应的收容槽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显示区域大致为图2中A所示,显示屏玻璃边框大致为图2中B所示,由于触摸屏的圆角设计,在视觉上使得这一显示屏玻璃边框看起来很窄甚至没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触摸屏的圆角进行设计,实现无边框手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无边框手机,通过将背光膜材与LCD玻璃以全贴合的方式粘结在一起,同时将反射片及导光板容置在手机前壳中,从而增大显示屏区域的宽度的同时,减小整体结构的边框尺寸,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还能实现无边框及超薄化设计,提高手机使用的可靠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无边框手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依次连接的触摸屏、LCD玻璃、粘接部、背光膜材、导光板、反射片、手机前壳、主板、电池及手机后壳;所述手机后壳与所述手机前壳连接,所述主板及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手机前壳与所述手机后壳之间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反射片安装在所述手机前壳的底端,所述导光板承接在所述反射片上,所述背光膜材承接在所述导光板上并与所述LCD玻璃通过所述粘接部贴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为曲面结构,在其曲形侧面上填充有将所述触摸屏组装在所述手机前壳上的第一粘胶,所述触摸屏的下表面也设置有将所述触摸屏粘接在所述LCD玻璃的上表面的第二粘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边框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LCD玻璃上集成有驱动芯片及柔性电路板,LCD玻璃侧面与所述手机前壳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边框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为一平板状结构,其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所述上、下表面均具有粘性,所述上表面与所述LCD玻璃的下表面粘接,所述下表面与所述背光膜材的上表面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边框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膜材包括扩散膜、上增亮膜及下增亮膜,所述扩散膜位于所述背光膜材的上端,所述下增亮膜位于所述背光膜材的下端,所述上增亮膜位于所述扩散膜与所述下增亮膜之间,所述扩散膜、所述上增亮膜及所述下增亮膜相互之间均通过超薄光学胶黏贴,所述扩散膜与所述LCD玻璃连接,所述下增亮膜与所述导光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边框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前壳的底部设置有背光源及柔性线路,所述背光源为LED灯条,其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通过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内,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反射片反射后进入所述导光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98102.3U CN204681427U (zh) | 2015-06-10 | 2015-06-10 | 一种无边框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98102.3U CN204681427U (zh) | 2015-06-10 | 2015-06-10 | 一种无边框手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81427U true CN204681427U (zh) | 2015-09-30 |
Family
ID=54181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9810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81427U (zh) | 2015-06-10 | 2015-06-10 | 一种无边框手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8142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86826A (zh) * | 2016-08-30 | 2018-03-09 | 贵州晟鑫辉科技有限公司 | 无胶框无背壳超薄电视 |
-
2015
- 2015-06-10 CN CN201520398102.3U patent/CN20468142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86826A (zh) * | 2016-08-30 | 2018-03-09 | 贵州晟鑫辉科技有限公司 | 无胶框无背壳超薄电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89860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6647007B (zh) | 一种无边框液晶显示模组及实现工艺 | |
CN203455561U (zh) |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5549265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104503136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103792729A (zh) | 薄型显示模组 | |
US10607532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8319074B (zh)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 |
CN104791670A (zh) |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 |
CN110488522A (zh) | 一种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16594A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204679742U (zh) | 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 |
CN208862884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US20130208504A1 (en) | Backlight Module | |
CN103672575A (zh) | 背光模组 | |
US20120249921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10361807B (zh) | 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
CN107797325A (zh) | 一种柔性液晶屏模组以及一种柔性液晶屏模组的组装方法 | |
CN203013180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5318064U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04681427U (zh) | 一种无边框手机 | |
CN105116605A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107153298A (zh) | 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1221177A (zh) |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01582648U (zh) |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14 Address after: 201506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Ting Wei Road, building 1309, room 4, No. 655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6 Shanghai city Jinshan District Industry Road No. 218 Building 2 layer 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ud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