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9509U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39509U CN204539509U CN201520205594.XU CN201520205594U CN204539509U CN 204539509 U CN204539509 U CN 204539509U CN 201520205594 U CN201520205594 U CN 201520205594U CN 204539509 U CN204539509 U CN 2045395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te
- controlled switch
- switch unit
- resonant capacitance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包括:交互界面;电源模块;谐振开关管;谐振模块,其包括第一谐振线圈、用于改变谐振电感量的电感切换单元、用于改变谐振电容量的电容切换单元和第一谐振电容,其中,第一谐振线圈与电感切换单元串联连接后与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电容切换单元与第一谐振电容串联连接后并联在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谐振开关管的控制极、电容切换单元和电感切换单元相连,根据用户的指令分别对谐振开关管、电容切换单元和电感切换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由此,通过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参数,拓展连续加热的加热功率范围,提高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电磁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通常较大,一般可高达二千多瓦。在相关技术中,电磁加热装置一般采用LC谐振电路进行加热,以减小IGBT管的损耗。对于LC谐振电路,IGBT管的C极(集电极)的电压为谐振电压与整流后的市电电压叠加。在IGBT管导通时,谐振线圈吸收能量;在IGBT管关断时,除大部分能量传给锅具外还有一部分惯性能量给谐振电容反向充电,使IGBT管的C极的电压下降。
由此,当加热功率较大时,IGBT管导通时间长,谐振线圈的电流大,其惯性能量也大,足以使C极的电压下降至0伏,IGBT管再次导通时为软开通状态,IGBT管损耗小;但是,当加热功率较小时,由于IGBT管的导通时间短,谐振线圈吸入的能量小,谐振线圈的电流小,其惯性能量也小,使C极的电压无法降至0伏,IGBT管再次导通时为硬开通状态,IGBT管的损耗增大。这样相关技术存在的缺点是,电磁加热装置只能较窄的功率范围例如1000W-2000W内连续加热,在加热功率低于1000W时,由于IGBT管的损耗大、温升高,无法实现连续加热,只能以断续加热的方式实现小功率加热,但是,间歇式断续加热的烹饪效果差,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相关技术存在改进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该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能够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连续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的一种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包括:交互界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电源模块;谐振开关管;谐振模块,所述谐振模块包括第一谐振线圈、用于改变谐振电感量的电感切换单元、用于改变谐振电容量的电容切换单元和第一谐振电容,其中,所述第一谐振线圈与所述电感切换单元串联连接后与所述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电容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串联连接后并联在所述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谐振开关管的控制极、所述电容切换单元和所述电感切换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用户的指令分别对所述谐振开关管、所述电容切换单元和所述电感切换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第一谐振线圈与用于改变谐振电感量的电感切换单元串联连接后与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用于改变谐振电容量的电容切换单元与第一谐振电容串联连接后并联在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并通过控制器分别对谐振开关管、电容切换单元和电感切换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由此,通过电容切换单元和电感切换单元的断开或闭合可调整电磁加热装置的谐振模式,从而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参数,拓展连续加热的加热功率范围,使电磁加热装置在更高功率和更低功率均能实现连续加热,提高烹饪效果,改善用户的烹饪体验,并且可保证电磁加热装置的可靠性,避免IGBT管损坏。
具体地,所述电感切换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谐振线圈和第一可控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具体地,所述电容切换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谐振电容和第二可控开关,其中,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可为继电器、IGBT、MOS管或可控硅。
其中,当所述用户的指令为高功率加热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用户的指令为中功率加热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或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用户的指令为低功率加热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当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且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谐振线圈、所述第二谐振电容和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当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谐振线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当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谐振线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容、所述第二谐振电容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
优选地,所述谐振开关管为IGBT。
具体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整流桥堆,所述整流桥堆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整流桥堆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LC滤波电路,所述LC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整流桥堆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出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通过电加热装置可调整电磁加热装置的谐振模式,从而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参数,拓展连续加热的加热功率范围,使烹饪器具在更高功率和更低功率均能实现连续加热,提高烹饪效果,改善用户的烹饪体验,并且可保证烹饪器具的可靠性,避免IGBT管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的方框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
交互界面10、电源模块20、谐振开关管30、谐振模块40、控制器50、第一谐振线圈L1、电感切换单元401、电容切换单元402、第一谐振电容C1、第二谐振线圈L2、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谐振电容C2、第二可控开关K2、整流桥堆201、第一电容C3、LC滤波电路20、滤波电感L3和滤波电容C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交互界面10、电源模块20、谐振开关管30、谐振模块40和控制器50。
其中,交互界面10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电源模块20用于为谐振模块40供电,具体地,电源模块20可用于交流电例如220V市电进行整流滤波,以输出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
谐振开关管30的发射极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谐振开关管30可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谐振模块40包括第一谐振线圈L1、电感切换单元401、电容切换单元402和第一谐振电容C1,电感切换单元401用于改变谐振电感量、电容切换单元402用于改变谐振电容量,其中,第一谐振线圈L1与电感切换单元401串联连接后与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相连,电容切换单元402与第一谐振电容C1串联连接后并联在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
控制器50分别与交互界面10、谐振开关管30的控制极、电容切换单元402和电感切换单元401相连,控制器50根据用户的指令分别对谐振开关管30、电容切换单元402和电感切换单元401进行控制以改变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进一步地,电磁加热装置还可包括用于驱动谐振开关管30的断开或闭合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在控制器50与谐振开关管30的控制极之间。
也就是说,控制器50可输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控制谐振开关管30的断开或闭合。并且,控制器50还可分别输出另两路控制信号至电容切换单元402和电感切换单元401以驱动电容切换单元402和电感切换单元401的断开或闭合。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50可预存加热功率与导通时间的关系,控制器50可根据加热功率对谐振开关管30的导通时间进行控制,加热功率越大,导通时间长,加热功率越小,导通时间越短。并且,控制器50可通过交互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以获取加热功率。
具体而言,控制器50可实时获取电磁烹饪器的加热频率的档位,并根据加热频率的档位控制谐振开关管30的导通时间,同时还根据加热频率的档位控制电容切换单元402和电感切换单元401断开或闭合,以选择合适的谐振参数,进而使谐振开关管30在每个加热频率档位下的工作状态最佳,拓宽连续加热的加热功率范围,例如可实现在200W至2000W范围内连续加热。
由此,通过电容切换单元和电感切换单元的断开或闭合可调整电磁加热装置的谐振模式,从而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参数,拓展连续加热的加热功率范围,使电磁加热装置在更高功率和更低功率均能实现连续加热,提高烹饪效果,改善用户的烹饪体验,并且可保证电磁加热装置的可靠性,避免IGBT管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控制器50可为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器)。
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感切换单元401可包括第二谐振线圈L2和第一可控开关K1,其中,第二谐振线圈L2和第一可控开关K1并联连接,第一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50相连。
并且,电容切换单元402包括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二可控开关K2,其中,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二可控开关K2可并联连接,第二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与控制器50相连。
具体而言,谐振模块40可以串联谐振模式工作。如图2的示例,第一谐振线圈L1的第一端与电源模块20相连,第一谐振线圈L1的第二端与第二谐振线圈L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谐振线圈L2的第二端分别与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和第二谐振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谐振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一谐振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第一谐振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一谐振线圈L1与第二谐振线圈L2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第二谐振线圈L2与第二谐振电容C2之间具有第二节点,第二谐振电容C2与第一谐振电容C1之间具有第三节点,第一可控开关K1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相连,第一可控开关K1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相连,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相连,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可为继电器、IGBT、MOS(metal-oxid-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或可控硅。
具体地,当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谐振线圈L1和第一谐振电容C1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当第一可控开关K1处于闭合状态且第二可控开关K2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谐振线圈L1、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一谐振电容C1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当第一可控开关K1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可控开关K2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谐振线圈、第二谐振线圈和第一谐振电容C1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当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均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谐振线圈L1、第二谐振线圈L2和第一谐振电容C1、第二谐振电容C2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
也就是说,当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闭合时,第二谐振线圈L2和第二谐振电容C2被短路而不参与谐振,仅第一谐振线圈L1和第一谐振电容C1参与谐振。在谐振过程中,当控制器50控制谐振开关管30闭合时,第一谐振线圈L1得到充电;当控制器50控制谐振开关管30断开时,第一谐振线圈L1与第一谐振电容C1进行振荡,第一谐振线圈L1对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一谐振线圈L1的电感值与第一谐振电容C1的电容值可使谐振状态最佳,在此状态下谐振线圈的惯性能量大,足以使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的电压下降至0伏,谐振开关管30再次导通时为软开通状态,开关管损耗小。此时,电磁加热装置可实现连续高功率加热。
当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断开且第二可控开关K2闭合时,第二谐振电容C2被短路而不参与谐振,第一谐振线圈L1、第二谐振线圈L2和第一谐振电容C1参与谐振。在谐振过程中,当控制器50控制谐振开关管30闭合时,第一谐振线圈L1和第二谐振线圈L2得到充电;当控制器50控制谐振开关管30断开时,串联的第一谐振线圈L1和第二谐振线圈L2与第一谐振电容C1进行振荡,串联的第一谐振线圈L1和第二谐振线圈L2对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由于第一谐振线圈L1和第二谐振线圈L2是串联方式,总的谐振电感量增大,根据电感能量公式W=L*I*I/2(其中,I为流过电感的电路,L为电感的电感量,W为电感储存的能量)可知,电感量增大,则谐振线圈的惯性能量增大,从而谐振电容的电压的下降范围变大,在加热功率变小也可使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的电压下降至0伏。此时,电磁加热装置可实现连续中功率加热。
当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闭合且第二可控开关K2断开时,第二谐振线圈L2被短路而不参与谐振,第一谐振线圈L1、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一谐振电容C1参与谐振。在谐振过程中,当控制器50控制谐振开关管30闭合时,第一谐振线圈L1得到充电;当控制器50控制谐振开关管30断开时,第一谐振线圈L1与串联的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一谐振电容C1进行振荡,第一谐振线圈L1对串联的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由于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一谐振电容C1是串联关系,总的谐振电容量减小,在谐振线圈惯性能量不变的情况下,由公式U=Q/C(其中,U为电容的电压,C为电容的电容量,Q为电容储存的电荷量)可知,电容量减小,则谐振电容的电压变化(下降)范围变大,在加热功率变小也可使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的电压下降至0伏。此时,电磁加热装置可实现连续中功率加热。
当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断开时,第一谐振线圈L1、第二谐振线圈L2和第一谐振电容C1、第二谐振电容C2均参与谐振。在谐振过程中,当控制器50控制谐振开关管30闭合时,第一谐振线圈L1和第二谐振线圈L2得到充电;当控制器50控制谐振开关管30断开时,串联的第一谐振电感L1和第二谐振电感L2对串联的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此时第一谐振电感L1和第二谐振电感L2串联,总的谐振电感量增加,并且第二谐振电容C2和第一谐振电容C1串联,总的谐振电容量减小,电感量的增加和电容量的同时减小可使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的电压在更低的加热功率下下降至0伏。电磁加热装置可实现连续低功率加热。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用户的指令为高功率加热指令时,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均处于闭合状态;当用户的指令为中功率加热指令时,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处于闭合状态和第二可控开关K2处于断开状态,或者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处于断开状态和第二可控开关K2处于闭合状态;当用户的指令为低功率加热指令时,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均处于断开状态。
也就是说,在电加热装置工作过程中,用户可根据烹饪需求选择加热功率,例如在煲汤或煎蛋时选择低功率,在爆炒或者烧水时选择高功率。
控制器50接收到交互界面10发送的功率档位指令之后进行判断,如果为高功率加热指令,则控制器50分别输出两路开关控制信号至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以控制K1和K2闭合,此时,通过涉及可使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的电压下降至0伏,谐振开关管30再次导通时为软开通状态,开关管损耗小,电磁加热装置可连续输出高功率。
之后,在加热功率减小时,谐振开关管30的导通时间缩短,第一谐振线圈L1吸收的能量减小,第一谐振线圈L1的电流减小,惯性能量也减小,使谐振开关管30的集电极电压无法降至0伏,如果谐振电感量和/或谐振电容量不变,则谐振开关管30再次导通时为硬开通,开关管的损耗大。基于此,在加热功率减小时,可采用以下方式,以减小开关管的损耗:
如果为中功率加热指令,控制器50可第一可控开关K1保持吸合不变、且第二可控开关K2断开。K2断开之后,总的谐振电容量减小,电容的电压变化(下降)范围变大,在电容的电压下降至0伏时,谐振开关管30再次导通,为软件状态,开关管损耗减小,电磁加热装置可连续输出中功率。或者,控制器50可第二可控开关K2保持吸合不变、且第一可控开关K1断开。K1断开之后,总的谐振电感量增加,电感线圈的谐振惯性能量增大,电容的电压变化(下降)范围变大,在电容的电压下降至0伏时,谐振开关管30再次导通,为软件状态,开关管损耗减小,电磁加热装置可连续输出中功率。
如果为低功率加热指令,控制器50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断开,谐振电容量减小,同时谐振电感量增大,电容的电压变化(下降)范围更大,电磁加热装置可连续输出低功率。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源模块20包括:整流桥堆201、第一电容C3和LC滤波电路202。
其中,整流桥堆201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整流桥堆201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电容C3并联在整流桥堆20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LC滤波电路202连接在整流桥堆20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LC滤波电路202用于对整流的直流电进行滤波。
具体地,LC滤波电路202可包括滤波电感L3和滤波电容C4,滤波电感L3的第一端与整流桥堆201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滤波电感L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谐振电感的第一端和滤波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滤波电容C4第二端与整流桥堆201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后接地。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第一谐振线圈与用于改变谐振电感量的电感切换单元串联连接后与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用于改变谐振电容量的电容切换单元与第一谐振电容串联连接后并联在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并通过控制器分别对谐振开关管、电容切换单元和电感切换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由此,通过电容切换单元和电感切换单元的断开或闭合可调整电磁加热装置的谐振模式,从而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参数,拓展连续加热的加热功率范围,使电磁加热装置在更高功率和更低功率均能实现连续加热,提高烹饪效果,改善用户的烹饪体验,并且可保证电磁加热装置的可靠性,避免IGBT管损坏。
最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通过电加热装置可调整电磁加热装置的谐振模式,从而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参数,拓展连续加热的加热功率范围,使烹饪器具在更高功率和更低功率均能实现连续加热,提高烹饪效果,改善用户的烹饪体验,并且可保证烹饪器具的可靠性,避免IGBT管损坏。
其中,烹饪器具可为电磁炉、电磁电饭煲或电磁压力锅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互界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
电源模块;
谐振开关管;
谐振模块,所述谐振模块包括第一谐振线圈、用于改变谐振电感量的电感切换单元、用于改变谐振电容量的电容切换单元和第一谐振电容,其中,所述第一谐振线圈与所述电感切换单元串联连接后与所述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电容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串联连接后并联在所述谐振开关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谐振开关管的控制极、所述电容切换单元和所述电感切换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用户的指令分别对所述谐振开关管、所述电容切换单元和所述电感切换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切换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谐振线圈和第一可控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切换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谐振电容和第二可控开关,其中,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为继电器、IGBT、MOS管或可控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所述用户的指令为高功率加热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
当所述用户的指令为中功率加热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或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当所述用户的指令为低功率加热指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谐振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
当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且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谐振线圈、所述第二谐振电容和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
当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谐振线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
当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谐振线圈、所述第二谐振线圈和所述第一谐振电容、所述第二谐振电容以串联谐振的方式进行工作。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开关管为IGBT。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整流桥堆,所述整流桥堆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整流桥堆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
LC滤波电路,所述LC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整流桥堆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05594.XU CN204539509U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05594.XU CN204539509U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39509U true CN204539509U (zh) | 2015-08-05 |
Family
ID=5375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05594.XU Active CN204539509U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3950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61796A1 (zh) * | 2015-04-07 | 2016-10-1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谐振电路 |
CN106686786A (zh) * | 2015-11-11 | 2017-05-1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
CN108966398A (zh) * | 2018-07-23 | 2018-12-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抑制电磁耦合的装置、控制电路、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
-
2015
- 2015-04-07 CN CN201520205594.XU patent/CN2045395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61796A1 (zh) * | 2015-04-07 | 2016-10-1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谐振电路 |
CN106686786A (zh) * | 2015-11-11 | 2017-05-1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
CN108966398A (zh) * | 2018-07-23 | 2018-12-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抑制电磁耦合的装置、控制电路、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38995U (zh) |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 |
CN204539511U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 |
CN103891115B (zh) | 电力转换装置的驱动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的驱动方法 | |
CN106160534A (zh) |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 |
CN204795667U (zh) | 电磁加热系统以及电磁加热系统的驱动装置 | |
CN107708243A (zh) | 电磁加热炊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9559934A (zh) | 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空调器 | |
CN204539509U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装置 | |
CN104284465A (zh) | 智能多电磁加热单元对流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 |
CN103916997B (zh) |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295707A (zh) | 驱动电路、电磁加热装置及驱动方法 | |
CN204520273U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 |
CN106136844B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 |
CN106136843B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 |
CN204520274U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 |
CN204539512U (zh) | 电磁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电磁炉 | |
CN204392611U (zh) | 电烹饪器的加热控制电路和电烹饪器 | |
CN204520276U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 |
CN106162970B (zh) | 电磁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电磁炉 | |
CN206560262U (zh) |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4539514U (zh) |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的谐振电路 | |
CN206176478U (zh) | 电磁炉 | |
CN204539508U (zh) |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的谐振电路 | |
CN106162963A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 |
CN204520277U (zh) | 烹饪器具及用于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