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1124A - 气体绝缘开关 - Google Patents
气体绝缘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01124A CN1901124A CN 200610107706 CN200610107706A CN1901124A CN 1901124 A CN1901124 A CN 1901124A CN 200610107706 CN200610107706 CN 200610107706 CN 200610107706 A CN200610107706 A CN 200610107706A CN 1901124 A CN1901124 A CN 19011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movable link
- arc
- gas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绝缘开关,其能使电弧在可动构件前端和固定侧电弧触点前端之间可靠地引燃,并防止配置在其附近的构件的损伤。当在可动构件(2)和固定侧电弧触点(5)之间形成电弧时,则电弧也向密闭容器方向扩展,虽有可能损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等,但由于不具有气体喷吹机构,另外通过与电阻无关的固定侧电弧触点(5)和其前端部的直径及最终前端的位置的控制,可保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免受因电弧而发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并得到高的绝缘耐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绝缘开关,特别涉及具有在断开时对电弧进行引弧的电弧触点的气体绝缘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体绝缘开关公知的有:具备向已断开的触点之间的电弧喷吹绝缘气体的气体喷吹机构,以提高环路电流断开性能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66758号公报及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6-43975号公报);或者设有与主通电部电并联的电阻和连接在该电阻上的电弧触点,以便在电流断开时,将断开电流换流到电阻和电弧触点的电路中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236923号公报及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3-129615号公报)。另外,公知的有具有如下结构的气体绝缘开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236459号公报):具备包有固定的电弧触点的可动构件,并移动可动构件,在断开时,衰减几乎覆盖电弧触点前端的电场,以实现极间绝缘强度的提高。虽然未记载有关该可动构件与电弧触点之间的电接触方法,但由于能将电弧可靠地引弧到电弧触点上,因此可以认为可在动构件前端上安装有弹性接触构件。此外,还公知有具有如下结构的气体绝缘开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346611号公报):在触点内配置永久磁铁并使发生在触点间的电弧旋转,以提高消弧性能。
但是,在现有的气体绝缘开关中,就为提高环路电流断开性能而设有气体喷吹机构的装置而言,不仅位于电弧发生部附近的主通电用触点或弹性接触构件或护罩因热而容易熔化,而且由于电弧在位于喷吹气流的下游侧的相同部分引燃,或接触高温的金属蒸汽,有可能引起通电性能或绝缘性能的下降。另外,即便是在设有电弧触点的情况下,由于电阻使得电弧触点和位于其附近的构件的电位不同,因此,若确保绝缘距离则电场特性下降,有损伤配置在附近的相同构件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可动构件前端和固定侧电弧触点前端之间使电弧可靠地引燃,并防止配置在其附近的构件损伤的气体绝缘开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一方案是,在封装有绝缘气体的密闭容器内,具有:一对高压导体;保持与其中一个上述高压导体电连接关系的同时,与另一个上述高压导体可断开地连接,且不具有气体喷吹机构的可动构件;以及至少衰减上述另一个高压导体的相对侧的前端部的电场的电场衰减用护罩;其特征是,设有固定侧电弧触点,上述固定侧电弧触点与上述另一个高压导体直接电连接的同时,保持与上述可动构件的对接接触,并利用弹簧对其施加力,从而使其与上述可动构件的断开动作随动一定距离;将该固定侧电弧触点的前端部直径做成等于或小于上述可动构件前端部的直径;上述电场衰减用护罩具有其中心部位可插入上述可动构件的孔部的前端部;上述固定侧电弧触点的上述随动一定距离动作的结束位置与上述电场衰减用护罩的上述前端部的相反一侧相比突出于上述一个高压导体侧。
另外,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二方案是,在封装有绝缘气体的密闭容器内,具有:一对高压导体;保持与其中一个上述高压导体电连接关系的同时,与另一个筒状的上述高压导体可断开地连接,且不具有气体喷吹机构的可动构件;其特征在于,设有固定侧电弧触点,上述固定侧电弧触点与上述另一个筒状的高压导体直接电连接的同时,保持与上述可动构件的对接接触,并利用弹簧对其施加力,从而使其与上述可动构件的断开动作随动一定距离;将该固定侧电弧触点的前端部直径做成等于或小于上述可动构件前端部的直径;在上述另一个筒状的高压导体的前端部安装有实心且呈环状包围上述另一个筒状的高压导体的前端部的环状绝缘保护构件;在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的内径部和上述可动构件的外径部之间形成7mm以下的间隙。
再有,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三方案是在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一个高压导体的相对部也安装有实心且呈环状包围上述一个高压导体的前端部的环状绝缘保护构件,在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的内径部和上述可动构件的外径部之间形成7mm以下的间隙。
再有,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四方案是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固定侧电弧触点及上述可动构件的至少一个的相对部,设有具有外径等于或小于上述可动构件的直径的电弧驱动型电极。
再有,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五方案是在第四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电弧驱动型电极具有:大致呈环状形成于外周部的接触部;形成于中心部位的非接触部;以及从上述接触部的外周切入的多个槽。
采用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由于其固定侧电弧触点不通过电阻而与高压导体直接连接,且不具有气体喷吹机构,因此即便在可动构件和固定侧电弧触点之间形成电弧,通过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直径及前端的最终位置和电场衰减用护罩8的关系,也能使电弧在可动构件和固定侧电弧触点前端之间可靠地引燃,可保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免受因电弧发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从而可得到高的绝缘耐压。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二方案,由于设有不通过电阻等而直接连接在形成筒状的高压导体内的固定侧电弧触点,在该筒状高压导体的前端部安装有实心且呈环状包围上述另一个高压导体的前端部的环状绝缘保护构件,并在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的内径部和上述可动构件的外径部之间形成7mm以下的间隙,所以,可使固定侧电弧触点的前端部随动至可动构件的既定位置,然后再断开,能将电弧在可动构件前端和固定侧电弧触点前端之间可靠地引燃,可减少构成零件数,保护筒状高压导体的前端部免受电弧的影响,通过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和可动构件之间的间隙,可得到绝缘性能稳定的气体绝缘开关。
进而,采用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三方案,由于在一个高压导体的相对部安装了实心且呈环状包围另一个高压导体的前端部的环状绝缘保护构件,因此,可使用相同的零件并利用简单的结构,在可动构件前端和固定侧电弧触点前端之间使电弧可靠地引燃,可得到绝缘性能稳定的气体绝缘开关。
再有,采用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四方案,由于使用了没有喷吹机构的外径为可动构件的直径或其以下的电弧驱动型电极,因而,使电弧旋转运动,可通过消除电弧的效果或延长电弧的效果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消弧性能。
再有,采用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的第五方案,由于通过形成于电弧驱动型电极的槽来取得电弧驱动力,因而能可通过消除电弧的效果或延长电弧的效果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消弧性能。以简单的结构使电弧旋转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接通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断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接通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断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接通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断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接通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断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接通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断开状态的剖视图。
其中:
1密闭容器;2可动构件;4固定侧触点;5固定侧电弧触点;6可动侧触点;7可动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9支撑部;10螺旋弹簧;11、12高压导体;13耐电弧性绝缘物;14绝缘物15a、15b电弧驱动型电极;16、16a、16b、16c弹性接触构件;17a、17b环状绝缘保护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接通状态的剖视图。
在封装有绝缘气体的密闭容器1内,在已与密闭容器1电绝缘的状态下由绝缘撑档20支撑高压导体11、12。作为封装在密闭容器1内的绝缘气体,可以考虑大气压以上的SF6气体等的电负性气体,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或者它们的混合气体,或电负性气体和它们的混合气体等。在高压导体11、12的相对部分上分别安装进行主通电的可动侧触点6及固定侧触点4,在其外周部上分别设有衰减相对侧电场的可动侧电场衰减用护罩7及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另外,在固定侧触点4的中心部位上设有通过弹簧向右加力的固定侧电弧触点5。可动侧触点6和固定侧触点4及固定侧电弧触点5彼此间在图示的接通状态下由可动构件2连接。通过连接在省略了图示的操作器上的绝缘操作杆3驱动该可动构件2使其在轴向断开,在总是与可动侧触点6滑动接触的同时,首先从固定侧触点4、接着从固定侧电弧触点5断开,从图1的接通状态向图2的断开状态切换,因此从图示中还可知:在该断开动作时不具备喷吹气体的气体喷吹机构。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将筒状支撑部9不通过电阻或熔丝等安装在高压导体12的前端部使其成为一体,将喇叭形的固定侧触点4保持在该支撑部9上,在其中心部配置有通过用弹性接触构件构成的集电环16而与支撑部9电连接的耐电弧性的固定侧电弧触点5。该固定侧电弧触点5具有可动构件2的外径或比其小的外径,但最好是比可动构件2小的外径,另外,通过螺旋弹簧10向右加力,利用弹性接触构件的集电环16保持与高压导体12的电连接的同时,可使固定侧电弧触点5向右移动既定距离。在接通状态下可动构件2接触固定侧触点4的同时,通过使其接触压力达到规定数值或其以上,可降低接触电阻并抑制发热,另外,在将固定侧电弧触点5向图的左方推压,使螺旋弹簧10处在加力状态下,在与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之间付与接触压力。因此,由于可动构件2和固定侧电弧触点5及高压导体12具有相同的电位,并形成良好的电流通道,因此在该接通状态下,电流也从可动构件2通过固定侧电弧触点5流动,与不具备电弧触点的情况相比也降低了接触电阻,具有抑制通电时温度上升的效果。
可动侧电场衰减用护罩7和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由大致相同形状的金属制筒状体构成,在相对侧中心部上具有拉深形成的直径比基部侧小的可动构件2的插入用孔部,并用环氧系绝缘物21、22覆盖各自的外周面。在包覆在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的外周部侧上的环氧系绝缘物22的相对部分一侧上,还安装有陶瓷制的或含硼的特氟隆(テフロン-注册商标)制的耐电弧性绝缘物13。该耐电弧性绝缘物13还保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及绝缘物22的内径部侧。详细情况如后述那样,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由螺旋弹簧10作用的突出受到支撑部9的控制,如图4所示,与包含耐电弧性绝缘物13的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的固定侧触点4的左侧相比,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突出于可动侧触点6一侧。
断开气体绝缘开关时,若利用未图示的操作器使绝缘操作杆3顺时针方向旋转,虽然可动构件2与固定侧触点4在电上断开,但固定侧电弧触点5在通过螺旋弹簧10保持与可动构件2的接触状态下向相同方向随动。因此,电流经高压导体11——可动侧触点6——可动构件2——固定侧电弧触点5——支撑部9——高压导体12的通道流动。此时,为使电流不流经螺旋弹簧10,利用绝缘物对螺旋弹簧10和电弧触点5之间进行绝缘。为了将流过固定侧触点4的电流换流到上述电流通道中,必须在可动构件2的前端和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之间预先施加既定的接触压力。该二者的接触状态一直保持到如图4所示,与包含耐电弧性绝缘物13的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的左侧相比,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突出于可动侧触点6一侧。
若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的位置受到控制,则其后,可动构件2的前端和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分离,在二者的相对部分之间发生电弧。此时,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由于位置受到控制,因此,比固定侧触点4还要突出,能使电弧可靠地发生在可动构件2和固定侧电弧触点5之间。另外,由于电弧没有气体喷吹机构,因此,无损于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的位置控制的效果。
但是,虽然将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配置在尽可能衰减断开后的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部的电场附近,但由于在其前端的孔部附近设有耐电弧性绝缘物13,并且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比可动构件2的外径更小,因而电弧并不转移到该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另外,通过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的位置控制及耐电弧性绝缘物13,可保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或其它构件免受因电弧产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此后,若加长二者的断开距离、电弧不能持续,则使电弧消失,使气体绝缘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此后,若可动构件2被驱动至图4所示的位置,则极间的绝缘耐力达到既定值或其以上,气体绝缘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若采用这样的气体绝缘开关,当在可动构件2和固定侧电弧触点5之间形成电弧时,则在现有装置中电弧向密闭容器1方向扩展,虽有可能损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或固定侧触点4等,但由于没有气体喷吹机构,并通过与电阻无关的固定侧电弧触点5、其前端部的外径及位置控制及耐电弧性绝缘物13,可保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及其它构件免受因电弧产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还可得到较高的绝缘耐压。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接通状态的剖视图,与前面实施方式的等同物用相同的标号表示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构件2的前端安装驱动电弧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b,在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也安装电弧驱动用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在接通状态下,使两个电弧驱动型电极15a、15b对接接触。两个电弧驱动型电极15a、15b其外径比可动构件2的外径小,另外例如通过利用螺旋槽等的限制电流部分形成的电流环路,对在两个电弧驱动型电极15a、15b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电磁驱动的同时进行消弧。
图7及图8是表示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及剖视图。
电弧驱动型电极15a设有外径比形成于其外周部的可动构件2的直径小并大致呈环状的接触部23;形成于其中央部的非接触部24;及利用以约120的间隔从接触部23的外周倾斜切入的直线槽构成的限制电流部分25a、25b、25c。这样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限制电流部分25a、25b、25c由于利用从外周倾斜切入的直线槽构成,因此便于加工。
若使用一对这样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并断开二者,则最终接触部23之间断开且在相同部位上产生电弧。假如在图7的点26之间产生了电弧,则从作为电弧驱动型电极15a和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连接部的中心部向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点26流动的电流路径呈弧状,由该环路电流产生电磁驱动力,由此,使电弧强制性地于环状的接触部23上旋转,受到周围的绝缘气体的作用,不久便消失。
图9及图10是表示电弧驱动型电极15a、15b各自不同的其它结构例子的正视图。
这些电弧驱动型电极15a是改变了槽等的限制电流部分25a、25b、25c的形状的电极,在图9中,将限制电流部分25a、25b、25c中的位于非接触部24的内侧部分26a、26b、26c做成弧状;在图10中,将限制电流部分25a、25b、25c中的位于外侧的接触部23的切入部分27a、27b、27c做成沿径向,此后将位于非接触部24的内侧部分26a、26b、26c做成弧状。由于任意一种情况都能利用数条槽将接触部23之间发生了的电弧的电流路径做成进一步增加了圆周方向成分的弧状,因而所得到的驱动力也进一步成为圆周方向。
这样,通过在可动构件2及固定侧电极触点5的前端部安装具有外径最好比可动构件2的外径小的电弧驱动用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b、15a,使发生在电弧驱动型电极15b、15a之间的电弧旋转运动,由于消除电弧的效果或延长电弧效果的协同作用,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可提高电弧的消弧性能。另外,由于旋转驱动电弧,能够减少耐电弧性绝缘物13受到的因电弧而产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减少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或其它构件受到的因电弧发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再有,由于利用电弧的旋转,由于不必提高可动构件2的断开速度就能够提高环路电流的断开性能,因而,可降低操作器的操纵力,或者使耐电弧性绝缘物13的厚度变薄,或者可省略该耐电弧性绝缘物13,从而可实现降低成本。
作为利用电弧驱动型电极15b、15a用于得到电弧驱动力的限制电流部分25a~25d,虽然可使用槽以外的限制机构,但若利用从接触部23的外周切入的槽,则可用简单的结构就很容易地得到必要的电弧驱动力。
但是,使用作为限制电流部分25a~25d时,由于考虑到因电弧而产生槽的变形,或者已产生的金属蒸汽通过槽到达其它部分,因此用绝缘物对该槽内或者对包括槽内的除去了电弧驱动型电极15b、15a的接触部分23的部分进行模铸成型,可以防止因电弧引起的槽的变形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因电弧产生的金属蒸汽通过槽到达其它部分。
图11及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接通状态及断开状态的剖视图,对与前面实施方式的等同物标上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6所示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虽然将与可动构件2断开的最终位置作为与包含耐电弧性绝缘物13的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的内侧端相比还要向固定侧后退了的位置,但在图12中,在使设置在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与可动构件2断开的最终位置与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的左端侧相比突出于可动侧触点6一侧,并省略了耐电弧性绝缘物13。
如图12所示,若对作为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进行位置控制,此后,可动构件2的前端与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前端离开,在二者的相对部分之间发生电弧,通过上述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作用,驱动电弧旋转。此时,由于对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前端进行了位置控制,因此比固定侧触点4突出,在可动构件2和电弧驱动型电极15a之间可靠地发生电弧。另外,由于电弧没有气体喷吹机构,因此无损于由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前端的位置控制得到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为衰减断开后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前端部的电场,虽然将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尽可能地配置在附近,但最好在其前端的外周部设置绝缘物22,并将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做得比可动构件2的外径小,并且由于电弧能通过电弧驱动型电极15a沿其圆周方向驱动,因而,电弧不会转移到该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另外,通过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的位置控制和绝缘物22,能够保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或其它构件免受因电弧产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
这样,通过控制固定侧电弧触点5及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直径及前端的最终位置,能够保护固定侧电场衰减用护罩8免受因电弧而产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并可得到较高的绝缘耐压。因此,相比前面的实施例,由于可以省略耐电弧性绝缘物13而只使用绝缘物22,因此可进一步简化结构。
图13及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的接通状态及断开状态的剖视图,对与前面实施方式的等同物标上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该实施方式简化了电场衰减用护罩的结构,在一对筒状高压导体11、12的相对侧的前端部分别安装有实心的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17b。作为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17b,使用环氧、聚乙烯、耐纶等塑料材料,绝缘橡胶,或其它耐电弧性构件。筒状高压导体11、12由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17b覆盖其前端外周部、前端部、前端内周部。在筒状高压导体11的内面侧上通过作为弹性接触构件的集电环16b可开闭移动地设有可动构件2,在其前端部上设有直径较小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b。固定侧电弧触点5通过作为弹性接触构件的集电环16c直接与筒状高压导体12接触的同时,通过螺旋弹簧10使其前端部与电弧驱动型电极15b压力接触的同时,随动既定距离。另外,在筒状高压导体12的前端内侧设有取代固定侧触点4而作为弹性接触构件的集电环16a,这里,将其作为具有比筒状高压导体12的相对侧内周面稍大内径的环状绝缘物17a。在筒状高压导体12的相对侧内周面和可动构件2的外周部之间形成1mm以下的间隙,另外,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的内周部和可动构件2的外周部之间采用7mm以下的间隙,通过该集电环16a将可动构件2的前端外周部和筒状高压导体12之间进行电连接。
如图14所示,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部使与可动构件2断开的最终位置与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的内侧或筒状高压导体12的相对端相比突出于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b一侧。更为详细地,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突出到与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b的前端大致至相同的位置。这样,通过控制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部的位置,可保护筒状高压导体12免受因电弧而产生的金属蒸汽及辐射热的影响,另外,可以利用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直径及前端的最终位置得到较高的绝缘耐压,可期待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若采用这样的气体绝缘开关,在形成筒状的双筒状高压导体11、12的相对部上设有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17b,由于在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和可动构件2之间形成7mm以下的间隙,由于可以将该相对部的前端位置或形状兼用于作为电场所期望的电场衰减用护罩,因而能进一步得到较高的绝缘耐压。另外,由于在可动构件2的前端设有电弧驱动型电极15b,因此与没有电弧驱动型电极15b的情况相比,还能通过利用电弧驱动型电极15b的电弧的旋转驱动,减少因电弧发生部附近的电弧的影响。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筒状高压导体12和可动构件2之间配置作为弹性接触构件的集电环16a,在筒状高压导体11和可动构件2之间配置作为弹性接触构件的集电环16b,所以可省略电场衰减用护罩及喇叭形触点,另外,由于只在可动构件2的前端配置有电弧驱动型电极15b,因此,能大幅度降低零件数。但是,也可以在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部配置电弧驱动型电极15a。
采用这样的气体绝缘开关,由于在形成为筒状的固定侧筒状高压导体12内设有不通过电阻等而直接连接的固定侧电弧触点5,使该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部随动至可动构件2的既定位置,然后再断开,并在固定侧的筒装高压导体12的前端部设有实心的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因此,可在环状绝缘保护构件17a和可动构件2之间形成7mm以下的间隙,从而可得到构成零件数少,可保护高压导体12的前端部免受电弧的影响的绝缘性能稳定的气体绝缘开关。
图15及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开关的重要部分接通状态及断开状态的剖视图,对与前面实施方式的等同物标上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固定侧的筒状高压导体12的相对侧的前端部设有上述环状绝缘物17a,在该筒状高压导体12与环状绝缘物17a的内侧设有在接通状态下进行主通电的喇叭形的固定侧触点4。另外,在中心部位,在与可动构件2只随动既定距离的固定侧电弧触点5的前端部安装有具有外径比可动构件2的直径小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另一方面,可动构件2侧,其前端部安装有小径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b,做成与图13及图14相同的结构。
安装在固定侧电弧触点5上的电弧驱动型电极15a的相对侧前端,虽然通过螺旋弹簧10与可动构件2的断开动作随动一定距离,但控制其最终位置使与固定侧触点4或筒状高压导体12相比突出于相对侧。因此,使电弧可靠地发生在电弧驱动型电极15a、15b之间的同时,由于可通过电弧驱动型电极15a、15b使电弧沿圆周方向旋转,因此可以保护位于电弧附近的固定侧触点或其弹簧等免受电弧辐射热等。
从该说明可知:在接通状态下与可动构件2接触并进行主通电的集电环,既可以如图15所示使用喇叭形的固定侧触点4,也可以如图13所示使用作为弹性接触构件的集电环16a,另外,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得到大致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结构的气体绝缘开关。
Claims (5)
1.一种气体绝缘开关,在封装有绝缘气体的密闭容器内,具有:一对高压导体;保持与其中一个上述高压导体电连接关系的同时,与另一个上述高压导体可断开地连接,且不具有气体喷吹机构的可动构件;以及至少衰减上述另一个高压导体的相对侧的前端部的电场的电场衰减用护罩;其特征在于,
设有固定侧电弧触点,上述固定侧电弧触点与上述另一个高压导体直接电连接的同时,保持与上述可动构件的对接接触,并利用弹簧对其施加力,从而使其与上述可动构件的断开动作随动一定距离;将该固定侧电弧触点的前端部直径做成等于或小于上述可动构件前端部的直径;上述电场衰减用护罩具有其中心部位可插入上述可动构件的孔部的前端部;上述固定侧电弧触点的上述随动一定距离动作的结束位置与上述电场衰减用护罩的上述前端部的相反一侧相比突出于上述一个高压导体侧。
2.一种气体绝缘开关,在封装有绝缘气体的密闭容器内,具有:一对高压导体;保持与其中一个上述高压导体电连接关系的同时,与另一个筒状的上述高压导体可断开地连接,且不具有气体喷吹机构的可动构件;其特征在于,设有固定侧电弧触点,上述固定侧电弧触点与上述另一个筒状的高压导体直接电连接的同时,保持与上述可动构件的对接接触,并利用弹簧对其施加力,从而使其与上述可动构件的断开动作随动一定距离;将该固定侧电弧触点的前端部直径做成等于或小于上述可动构件前端部的直径;在上述另一个筒状的高压导体的前端部安装有实心且呈环状包围上述另一个筒状的高压导体的前端部的环状绝缘保护构件;在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的内径部和上述可动构件的外径部之间形成7mm以下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绝缘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个高压导体的相对部也安装有实心且呈环状包围上述一个高压导体的前端部的环状绝缘保护构件,在该环状绝缘保护构件的内径部和上述可动构件的外径部之间形成7mm以下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绝缘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侧电弧触点及上述可动构件的至少一个的相对部,设有具有外径等于或小于上述可动构件的直径的电弧驱动型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绝缘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弧驱动型电极具有:大致呈环状形成于外周部的接触部;形成于中心部位的非接触部;以及从上述接触部的外周切入的多个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10970 | 2005-07-21 | ||
JP2005210970A JP4612495B2 (ja) | 2005-07-21 | 2005-07-21 | ガス絶縁開閉器 |
JP2005210970 | 2005-07-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01124A true CN1901124A (zh) | 2007-01-24 |
CN1901124B CN1901124B (zh) | 2010-09-29 |
Family
ID=3765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077063A Active CN1901124B (zh) | 2005-07-21 | 2006-07-20 | 气体绝缘开关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612495B2 (zh) |
CN (1) | CN1901124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5694A (zh) * | 2007-09-10 | 2010-10-06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接入合闸电阻的开关的高压功率开关 |
CN102024610A (zh) * | 2009-09-09 | 2011-04-20 | 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 | 断路器 |
CN102714402A (zh) * | 2010-01-12 | 2012-10-03 | 株式会社东芝 |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
CN101609762B (zh) * | 2008-06-16 | 2012-11-28 | 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 | 叶片形断路器 |
CN102187537B (zh) * | 2008-11-26 | 2013-11-2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
CN103794386A (zh) * | 2014-01-15 | 2014-05-14 | 北京华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Sf6组合电器的夹板式梅花触头 |
CN105990049A (zh) * | 2015-02-15 | 2016-10-05 | 西门子公司 | 隔离开关及其开关设备 |
EP3441998A4 (en) * | 2016-04-06 | 2019-02-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LIGHT SWITCH |
CN111105951A (zh) * | 2018-10-29 | 2020-05-05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高压开关及其电阻静触头 |
CN111837304A (zh) * | 2018-03-14 | 2020-10-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64398A (zh) * | 2014-07-01 | 2014-09-24 | 王永法 | 真空灭弧室的触头 |
US10256058B2 (en) | 2015-11-16 | 2019-04-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witchgear |
DE102020203936B3 (de) * | 2020-03-26 | 2021-08-05 |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 Co. KG | Elektrische Kurzschließer-Einrichtung für Mittel- und Hoch-spannung und gasisolierter Schal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5760U (zh) * | 1977-07-06 | 1979-02-01 | ||
JPS55104028A (en) * | 1979-02-05 | 1980-08-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Disconnecting switch |
JPS57132620A (en) * | 1981-02-09 | 1982-08-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Gas disconnecting unit |
JPH01114314A (ja) * | 1987-10-26 | 1989-05-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
JPH0520235U (ja) * | 1991-08-28 | 1993-03-12 |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 ガス遮断器 |
JP3437633B2 (ja) * | 1994-03-31 | 2003-08-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並列抵抗付き遮断器 |
JPH10172397A (ja) * | 1996-12-11 | 1998-06-26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回転アーク形ガス遮断器 |
JP3861629B2 (ja) * | 2001-07-23 | 2006-12-2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
JP3860553B2 (ja) * | 2002-11-19 | 2006-12-2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
-
2005
- 2005-07-21 JP JP2005210970A patent/JP4612495B2/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7-20 CN CN2006101077063A patent/CN1901124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5694A (zh) * | 2007-09-10 | 2010-10-06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接入合闸电阻的开关的高压功率开关 |
CN101855694B (zh) * | 2007-09-10 | 2014-04-23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接入合闸电阻的开关的高压功率开关 |
US8426760B2 (en) | 2007-09-10 | 2013-04-23 | Abb Technology Ag | High-voltage circuit breaker having a switch for connection of a closing resistor |
CN101609762B (zh) * | 2008-06-16 | 2012-11-28 | 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 | 叶片形断路器 |
CN102187537B (zh) * | 2008-11-26 | 2013-11-2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
CN102024610A (zh) * | 2009-09-09 | 2011-04-20 | 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 | 断路器 |
CN102714402A (zh) * | 2010-01-12 | 2012-10-03 | 株式会社东芝 |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
CN102714402B (zh) * | 2010-01-12 | 2015-06-24 | 株式会社东芝 |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
CN103794386A (zh) * | 2014-01-15 | 2014-05-14 | 北京华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Sf6组合电器的夹板式梅花触头 |
CN105990049A (zh) * | 2015-02-15 | 2016-10-05 | 西门子公司 | 隔离开关及其开关设备 |
EP3441998A4 (en) * | 2016-04-06 | 2019-02-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LIGHT SWITCH |
CN111837304A (zh) * | 2018-03-14 | 2020-10-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
CN111837304B (zh) * | 2018-03-14 | 2021-12-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
CN111105951A (zh) * | 2018-10-29 | 2020-05-05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高压开关及其电阻静触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027023A (ja) | 2007-02-01 |
CN1901124B (zh) | 2010-09-29 |
JP4612495B2 (ja) | 2011-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01124A (zh) | 气体绝缘开关 | |
TWI375247B (zh) | ||
US10276314B2 (en) | Switching and protection device for high-voltage wiring system | |
US8269130B2 (en) | Retainer, vacuum interrupter,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KR101072518B1 (ko) | 단로기 | |
US7595461B2 (en) | Heavy-duty circuit breaker with erosion-resistant short-circuit current routing | |
AU2024200625A1 (en) | Whip and loop interrupter combination | |
US20160049268A1 (en) | Switchgear | |
US8901447B2 (en) | Circuit breaker with parallel rated current paths | |
ES2281969T3 (es) | Transformador de potencia de desconexion instantanea. | |
KR100370103B1 (ko) | 가스절연 개폐기의 단로기 | |
US6838632B1 (en) | Switch contact device for interrupting high current, high voltage, AC and DC circuits | |
EP3896713B1 (en) | Direct-current circuit breaker | |
KR20040091903A (ko) | 고전압 단로기 | |
JP2004236459A (ja) |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 |
JP2006149028A (ja) | 高圧活線支持治具 | |
CA3117799C (en) | Electromagnetic drive for a power circuit-breaker with a vacuum interrupter | |
WO2009038499A1 (ru) | Высоковольтный вакуумны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нагрузки | |
KR100820289B1 (ko) | 접지 개폐기의 접점 구조 | |
CN116705546A (zh) | 具有内置永磁体阵列的触头结构及应用的gis快速隔离开关 | |
KR20230099166A (ko) | 가스절연 전력개폐장치 | |
CN113196435A (zh) | 用于中压和/或高压开关装置的接地开关和相应的开关装置 | |
EP3446322A1 (en) | Hvdc disconnector | |
JP5899028B2 (ja) | スイッチギヤ | |
JPS6240118A (ja) | ガスしや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027 Address after: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T&D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AE POWER SYSTEMS Cor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