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864359B - 用于广播和组播内容跨小区边界和/或不同传送方案之间的无缝传送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广播和组播内容跨小区边界和/或不同传送方案之间的无缝传送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4359B
CN1864359B CN2004800286925A CN200480028692A CN1864359B CN 1864359 B CN1864359 B CN 1864359B CN 2004800286925 A CN2004800286925 A CN 2004800286925A CN 200480028692 A CN200480028692 A CN 200480028692A CN 1864359 B CN1864359 B CN 18643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transmission
conversion
informati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86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4359A (zh
Inventor
F·格里利
A·H·瓦亚诺斯
L·卡萨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922,40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80476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864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4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64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4359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改善服务连续性和减少内容传送中的中断的传输技术。内容传送中的中断可由在以下时刻发生的转换所导致:当用户设备(UE)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时,或当在同一服务小区中的内容传送从点对点(PTP)连接变成点对多点(PTM)连接时,以及当发生相反方向的转换时。这些传输技术能实现跨小区边界的和/或诸如点对多点(PTM)和点对点(PTP)之间的不同传输方案之间的内容的无缝传送。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在这些转换期间调整不同流和从每个数据块恢复内容的机制,以便数据在转换期间不会丢失。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在接收终端的解码期间重新排列数据的机制。

Description

用于广播和组播内容跨小区边界和/或不同传送方案之间的无缝传送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按照35 U.S.C.§119要求的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2003年8月21日提交的名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Seamless Delivery of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Content Across Cell Bordersand/or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的60/497,457号临时申请和2003年8月21日提交的名为“L2 Design for Outer Coding Scheme”的60/497,456号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它们二者可被转让给其受让人,从而可将其明确引用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通信系统,并更具体地涉及广播和组播内容的传送。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被传统地用于传送语音业务和低数据速率的非语音业务。现在,也传送诸如视频、数据的高数据速率(HDR)多媒体业务和其它类型的业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正被实现。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信道可用于传送基于语音、音频和视频数据源的流应用,诸如无线广播、电视广播、电影和其它类型的音频或视频内容。流数据源能容忍延迟和一定量的损耗或比特误差,因为这些流数据源有时是间歇性的,并且典型地是压缩的。就这一点而言,到达无线接入网(RAN)的传送数据速率可能是非常易变的。由于应用层缓冲区典型地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支持可变源数据速率的MBMS传输机制。
典型地,基站通过发射通常可被组织成多个分组的信息信号,把这种多媒体业务服务提供给用户站。分组可以是包括数据(净荷)和控制元素的一组排列成特定格式的字节。控制元素可包括例如前同步码(preamble)和质量度量,质量度量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奇偶校验位和其它类型的度量。分组通常根据通信信道结构,被格式化成消息。消息在起始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传播,并会受通信信道特性的影响,诸如受到信号噪声比、衰落、时变和其它这样的特性的影响。在不同的通信信道中,这些特性能不同地影响调制信号。其中的一条是,调制信息信号在无线通信信道上的传输,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保护调制信号中的信息。这些方法可包括例如编码、符号重复、交织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增加了开销。因此,必须在消息传送的可靠性和开销量之间作出设计上折衷。
典型地,操作者根据对接收MBMS内容感兴趣的用户站或用户设备(UE)的数目,逐小区地选择点对点(PTP)连接或点对多点(PTM)连接。
点对点(PTP)传输使用专用信道把服务发送给覆盖区域中的被选用户。“专用”信道把信息传送给单个用户站或传送来自单个用户站的信息。在点对点(PTP)传输中,独立信道可用于对每个移动台的传输。在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方向上用于一个用户服务的专用用户业务,可通过例如称为专用业务信道(DTCH)的逻辑信道来传送。例如,如果在覆盖区域中没有足够的需要特定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的用户,则点对点(PTP)通信服务典型地是最有效的。在基站仅把服务传送给已请求该服务的特定用户的这样的情况下,可使用点对点(PTP)传输。例如,在WCDMA系统中,在有多于预定数目的移动台之前,使用专用信道或点对点(PTP)传输可以更有效。
“广播通信”或“点对多点(PTM)通信”,是通过公共通信信道到多个移动台的通信。“公共”信道把信息传送给多个用户站或传送来自多个用户站的信息,并可由几个终端同时使用。在点对多点(PTM)通信服务中,如果例如在基站的覆盖区域内,需要多媒体业务服务的用户的数目超过预定阈值数目,则蜂窝基站可在公共信道上广播该多媒体业务服务。在CDMA 2000系统中,广播或点对多点(PTM)传输,典型地代替PTP传输来使用,因为PTM无线承载几乎和PTP无线承载一样有效。来自特定基站的公共信道传输,可以不必要和来自其它基站的公共信道通信同步。在典型的广播系统中,一个或多个中心站把内容提供给(用户的广播网)。中心站可把信息传送给所有用户站或特定的一组用户站。每个对广播服务感兴趣的用户站监视公共前向链路信号。点对多点(PTM)传输可在下行链路或前向公共信道上发送。典型地,公共广播前向链路信号在单向信道上广播,诸如在存在于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方向中的公共业务信道(CTCH)上广播。由于这个信道是单向的,所以用户站通常不与基站通信,因为允许所有用户单元反过来向基站通信,可能会使通信系统超载。这样,在点对多点(PTM)通信服务的背景下,当在用户站接收的信息中有误码时,用户站可能不能反过来向基站通信。因此,其它信息保护措施可以是合乎需要的。
在CDMA 2000系统中,用户站能在点对多点(PTM)传输中软组合。即使当采取了措施来保护信息信号时,通信信道的情况也可能会恶化,以致目的站不能解码通过专用信道传送的有些分组。在这些情况下,一种方法可以是通过使用由目的(用户)站向起始(基站)站作出的自动重传请求(ARQ),来简单地重传不能解码的分组。重传有助于确保数据分组的传送。如果数据不能被正确传送,则传送端的RLC的用户可得到通知。
典型地,用户站会在许多情况下经历转换。这些转换可用不同的方式分类。例如,可把转换分为“交叉转换”和“直接转换”。也可把转换分为“小区间”转换和“小区内”转换。
小区或传送方案之间的转换,会导致用户可能不希望的服务中断。当用户站或用户设备(UE)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时,或当在服务小区内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内容的传送从一种模式变成另一种模式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来自邻近小区的传输,可能相对于彼此有量Δt1的时移。而且,在转换期间可能会引入附加延迟,因为移动台需要确定目标小区中的系统信息,这需要一定量的处理时间Δt2。自不同小区(或不同传输信道类型点对点(PTP)/点对多点(PTM))传送的数据流,相对于彼此可能是有偏移的。因此,在自不同小区的点对多点(PTM)传输期间,移动台可能会接收到同一块内容两次,或者某些块内容可能会丢失。这在服务质量方面是不尽如人意的。小区之间和/或点对点(PTP)传输和点对多点(PTM)传输之间的转换,取决于转换的持续时间以及传输之间的延迟或偏差,会导致服务中的中断。
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能提供服务连续性和减少内容传送中的中断的传输技术,其中内容传送中的中断可由在以下时刻发生的转换所导致:当用户设备(UE)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时,或当在同一服务小区中的内容传送从点对点(PTP)连接变成点对多点(PTM)连接时,以及当发生相反方向的转换时。这些传输技术将最好能实现跨小区边界的和/或诸如点对多点(PTM)和点对点(PTP)之间的不同传输方案之间的内容的无缝传送。用于在这些转换期间调整不同数据流和从每个数据块恢复内容的机制,也是期望的,以便数据在转换期间不会丢失。提供用于在接收终端的解码期间重新排列数据的机制,也将是期望的。
附图说明
图1是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UMTS信令协议栈的框图;
图3是UMTS协议栈的分组交换用户平面的框图;
图4是UMTS信令协议栈的接入层部分的框图;
图5A是UMTS信令协议栈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中使用的数据传输模式和在每层中使用的各种信道的框图;
图5B是显示包括各种RLC数据传输模式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结构的框图;
图5C是显示用于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的实体的框图;
图6是改进的具有前向纠错层的UMTS协议栈的框图;
图7A显示了包括前向纠错(FEC)层的接入层的协议结构的实施例;
图7B显示了包括前向纠错(FEC)层的接入层的协议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图8是信息块和与该信息块相对应的外部代码块的框图;
图9A是显示可应用到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数据中的外部代码块结构的框图;
图9B是显示图9A的外部代码块结构的框图,其中每传输时间间隔(TTI)发送多行;
图9C是显示图9A的外部代码块结构的框图,其中每行在多个TTI中被发送;
图10A和10B是显示由前向纠错层生成的外部代码块的框图;
图11是RLC UM+实体中使用的前向纠错(FEC)层的实施例;
图12A显示了用于从数据单元生成外部代码块的编码处理,其中外部代码块的行大小是固定的;
图12B显示了在图12A中通过空中发射信息的实例;
图13显示了用于生成具有可变行大小的外部代码块的编码处理;
图14是前向纠错(FEC)头格式的实施例的图;
图15是用于使移动台能把解码延迟不同逻辑流之间的时间偏移的算法;
图16是显示当移动台在接收自小区A的点对多点(PTM)传输和自小区B的另一点对多点(PTM)传输之间转换时,由移动台接收的外部代码块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
图17是显示在点对多点(PTM)传输和点对点(PTP)传输之间的转换发生时,由移动台接收的外部代码块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
图18是显示在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A的点对点(PTP)传输和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B的另一点对点(PTP)传输之间的转换或重新定位期间,由移动台接收的外部代码块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词“示意性的”在本文中用来指“用作例子、实例或例证”。在本文中作为“示意性的”描述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解释为优选实施例或比其它实施例有利。
术语“移动台”在本文中可与术语“目的站”、“用户站”、“用户单元”、“终端”和“用户设备(UE)”互换使用,并在本文中用来指硬件,诸如基站,该基站与诸如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的接入网通信。在UMTS系统中,用户设备(UE)是允许用户接入UMTS网络服务的装置,并且还最好包括包含所有用户预定信息的USIM。移动台可以是移动的或静止的,并通常可包括通过无线信道或通过例如使用光纤或同轴电缆的有线信道进行通信的任何通信装置、数据装置或终端。移动台可实现在这样的装置中,该装置包括PC卡、紧凑式闪存、外部或内部调制解调器或者无线或有线电话,但所包括的部件不于这些部件。
术语“连接建立状态”指的是这样的状态,移动台处于建立与基站的活动业务信道连接的处理中。
术语“业务状态”指的是这样的状态,移动台具有已建立的与基站的活动业务信道连接。
术语“通信信道”在本文中根据上下文,用来指物理信道或逻辑信道。
术语“物理信道”在本文中用来指通过空中接口传送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信道。物理信道是提供无线平台的“传输介质”,信息实际上通过该无线平台被传输,物理信道用于通过无线链路传送信令和用户数据。典型地,物理信道包括扰频码和信道化码的组合。在上行链路方向上,还可包括相对相位。基于移动台正试图作的事情,可在上行链路上使用许多不同的物理信道。在UMTS系统中,术语物理信道还可以指为了不同的目的通过Uu接口分配的不同种类的带宽。物理信道构成用户设备(UE)域和网络接入域之间的Uu接口的物理存在。物理信道可通过用于通过空中接口传送数据的物理映射和属性来定义。
术语“传输信道”在本文中用来指,用于对等物理层实体之间的数据传输的通信路由。传输信道涉及信息被传送的方式。通常,可以有称为公共传输信道和专用传输信道的两种类型的传输信道。传输信道可由怎样能通过物理层上的空中接口传送特性数据或能通过物理层上的空中接口传送什么样的特性数据来定义,例如是否使用专用或公共物理信道,或逻辑信道的复用。传输信道可用作物理层的服务接入点(SAP)。在UMTS系统中,传输信道描述怎样能传送逻辑信道,并把这些信息流映射到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可用于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和物理层(L1)之间传送信令和用户数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查看传输信道。信息通过可被映射到物理信道的许多传输信道中的任何一个,从MAC层传到物理层。
术语“逻辑信道”在本文中用来指专门用于特定类型的信息或无线接口传送的信息流。逻辑信道涉及正被传送的信息。可通过被传送的信息是什么类型来定义逻辑信道,例如可由信令或用户数据来定义,并可将其理解为网络和终端在不同时间点应该执行的不同任务。可把逻辑信道映射到执行移动台域和接入域之间的实际信息传送的传输信道中。信息经由逻辑信道来传送,逻辑信道可通过能被映射到物理信道的传输信道而被映射。
术语“专用信道”在本文中用来指典型地专门用于特定用户或为特定用户保留的、并把信息传送到特定移动台、用户单元或用户装置或者传送来自特定移动台、用户单元或用户装置的信息的信道。典型地,专用信道传送打算发往给定用户使用的信息,该信息包括用于实际服务的数据以及较高层控制信息。专用信道可由一定频率上的一定代码识别。专用信道可以是双向的,以潜在地便于反馈。
术语“公共信道”在本文中用来指把信息传送给多个移动台或传送来自多个移动台的信息的传输信道。在公共信道中,信息可在所有移动台中共享。可在所有用户之间或在一个小区中的一组用户之间划分公共信道。
术语“点对点(PTP)通信”在本文中用来指通过专用物理通信信道传送到单个移动台的通信。
术语“广播通信”或“点对多点(PTM)通信”在本文中可用来指通过公共通信信道到多个移动台的通信。
术语“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信道”在本文中用来指通信信道/链路,通过该通信信道/链路,移动台在无线接入网中把信号发送给基站。这个信道也可用于把自移动台的信号传送给移动基站,或把自移动基站的信号传送给基站。
术语“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信道”在本文中用来指通信信道/链路,通过该通信信道/链路,无线接入网把信号发送给移动台。
术语“传输时间间隔(TTI)”在本文中用来指数据多长时间从较高层到达物理层一次。传输时间间隔(TTI)可指传送块集(TBS)到达的间隔时间,并近似等于TBS由无线接口上的物理层传送的周期。在TTI期间在传输信道上传送的数据,可被编码和交织在一起。TTI可持续多个无线帧,并可以是最小交织周期的多倍。可为单个连接复用在一起的不同传输信道的TTI的起始位置,是时间对准的。TTI具有公共起始点。媒体接入控制每TTI,就把一个传送块集传输到物理层。映射在同一物理信道上的不同传输信道,可具有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持续时间。可在一个TTI中传送多个PDU。
术语“分组”在本文中用来指包括数据或净荷以及控制元素的一组排列成特定格式的比特。控制元素可包括例如前同步码、质量度量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控制元素。质量度量包括,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奇偶校验位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质量度量。
术语“接入网”在本文中用来指用于接入网络所必要的设备。接入网可包括基站(BS)和一个或多个基站控制器(BSC)的集合或网络。接入网在多个用户站之间传送数据分组。接入网可进一步连接到接入网以外的另外的网络,诸如企业内部网络或因特网,并可在接入终端和这种外部网络之间传送数据分组。在UMTS系统中,可把接入网称为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
术语“核心网”在本文中用来指用于为电路交换(CS)域中的电路交换呼叫而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或为分组交换(PS)域中的分组交换呼叫而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络(PSDN)的交换和路由选择能力。术语“核心网”也指用于移动性和用户位置管理和用于认证服务的路由选择能力。核心网包括为交换和用户控制所需要的网元。
术语“基站”在本文中用来指“起始站”,该“起始站”包括移动台与之通信的硬件。在UMTS系统中,术语“节点B”可与术语“基站”互换使用。基站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
术语“小区”在本文中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用来指硬件或地理覆盖区域。
术语“服务数据单元(SDU)”在本文中用来指,与位于所感兴趣协议上方的协议交换的数据单元。
术语“净荷数据单元(PDU)”在本文中用来指,与位于所感兴趣协议下方的协议交换的数据单元。如果所感兴趣协议的标识不明确,则将在名称中明确地提及。例如,FEC-PDU是FEC层的PDU。
术语“软越区切换”在本文中用来指用户站和两个或更多扇区之间的通信,其中每个扇区属于不同的小区。反向链路通信可由两个扇区接收,并且前向链路通信可同时在两个或更多扇区的前向链路上传输。
术语“更软越区切换”在本文中用来指用户站和两个或更多扇区之间的通信,其中每个扇区属于相同的小区。反向链路通信可由两个扇区接收,并且前向链路通信可同时在两个或更多扇区的前向链路中的一个上传输。
术语“删除”在本文中用来指不能识别消息,也可用来指在解码时可丢失的比特集。
术语“交叉转换”可定义为,从点对点(PTP)传输到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或相反方向的转换。四种可能的交叉转换是:从小区A中的点对点(PTP)传输到小区B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从小区A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到小区B中的点对点(PTP)传输的转换,从小区A中的点对点(PTP)传输到小区A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从小区A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到小区A中的点对点(PTP)传输的转换。
术语“直接转换”可定义为,从一个点对点传输到另一个点对点传输的转换和从点对多点传送到点对多点传输的转换。两种可能的直接转换是,从小区A中的点对点(PTP)到小区B中的点对点(PTP)传输的转换和从小区A中的点对多点(PTM)到小区B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
术语“小区间转换”用来指跨小区边界的转换。四种可能的小区间转换是:从小区A中的点对点(PTP)传输到小区B中的点对点(PTP)传输的转换,从小区A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到小区B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从小区A中的点对点(PTP)传输到小区B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和从小区A中的点对多点(PTM)传送到小区B中的点对点(PTP)传输的转换。通常,最频繁的转换是跨小区边界的点对多点(PTM)传输到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
术语“小区内转换”用来指小区内的从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的转换。两种可能的小区内转换是:从小区A中的点对点(PTP)传输到小区A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和从小区A中的点对多点(PTM)传输到小区A中的点对点(PTP)传输的转换。
术语“无线承载”用来指,由用于用户设备(UE)和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之间的用户数据传送的层2所提供的服务。
现在将讨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上面讨论的方面被实现在WCDMA或UMTS通信系统中。图1-5C说明了传统UMTS或WCDMA系统的一些方面,其中在本文中描述的可应用在这个描述中的本发明的方面,仅为了说明和限制的目的而被提供。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方面也可应用在既传送语音又传送数据的其它系统中,诸如符合以下标准的GSM系统和CDMA 2000系统:体现在包括3G TS25.211、3G TS 25.212、3G TS 25.213和3G TS 25.214(W-CDMAB标准)号文件的一组文件中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或“用于cdma2000扩频系统的TR-45.5物理层标准”(IS-2000标准)以及诸如TS 04.08(移动无线接口层3规范)、TS 05.08(无线子系统链路控制)和TS 05.01(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总体描述))的GSM规范。
例如,尽管描述指明,无线接入网20可通过使用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空中接口来实现,但是可选地,在GSM/GPRS系统中,接入网20可以是GSM/EDGE无线接入网(GERAN),或在系统间的情况下它可包括UTRAN空中接口的小区和GSM/EDGE空中接口的小区。
UMTS网络布局
图1是根据UMTS网络布局的通信系统的框图。UMTS系统包括用户设备(UE)10、接入网20和核心网30。UE 10连接到接入网,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30,核心网30可连接到外部网络。
UE 10包括移动式设备12和包含用户预定信息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14。(未示出的)Cu接口是USIM 14和移动式设备12之间的电接口。UE 10通常是允许用户接入UMTS网络服务的装置。UE1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的移动式装置,固定站,或其它数据终端。移动式设备可以是例如用于通过空中接口(Uu)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终端。Uu接口是这样的接口,UE通过该接口接入系统的固定部分。USIM通常是安装在“智能卡”或其它包括微处理器的逻辑卡上的应用程序。智能卡保存用户识别码,执行认证算法,并把认证存储在终端需要的加密密钥和用户信息中。
接入网20包括用于接入网络的无线设备。在WCDMA系统中,接入网20是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空中接口。UTRAN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NS),该无线网络子系统包括连接到至少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4的至少一个基站或“节点B”22。
RNC控制UTRAN的无线资源。接入网20的RNC 24通过Iu接口与核心网30通信。Uu接口、Iu接口25、Iub接口和Iur接口,允许来自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的网际互连,并在3GPP标准中被详细说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实现随厂家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下面将以通用术语来描述。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4用作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的交换和控制元素,并位于Iub接口和Iu接口25之间。RNC为由UTRAN提供给核心网30的所有服务,例如为管理到用户设备的连接,充当服务接入点。Iub接口23连接节点B 22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4。Iu接口把UTRAN连接到核心网。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提供Iu承载和基站之间的切换点。用户设备(UE)10可在它自身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4之间,具有好几个无线承载。该无线承载涉及用户设备(UE)场境(contex),该用户场境是Iub为了安排用户设备(UE)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之间的公共连接和专用连接而需要的一组定义。相应的RNC 24可通过允许连接到不同节点22的小区之间的软越区切换的可选Iur接口,相互通信。这样,Iur接口允许RNC间的连接。在这些情况下,当漂移RNC通过一个或多个基站22,把可通过Iur接口进行交换的帧,传送给移动台10时,服务RNC维持到核心网30的Iu连接25,并执行选择器和外环功率控制功能。
可把控制一个节点B 22的RNC称为节点B的控制RNC,它控制其自身小区的负荷和拥塞,还为在那些小区中将被建立的新无线链路执行接纳控制代码分配。
RNC和基站(或节点B)可经由Iub接口23连接和通信。RNC控制每个连接到特定RNC 24的基站22对无线资源的使用。每个基站22控制一个或多个小区,并把无线链路提供给移动台10。基站可执行接口处理,诸如信道编码和交织,速率适配和扩展。基站也执行基本的无线资源管理操作,诸如内环功率控制。基站22转换Iub和Uu接口23、26之间的数据流。基站22也参与无线资源管理。空中接口Uu26把每个基站22连接到移动台10。基站可负责一个或多个小区中到移动台10的无线发射,并可负责一个或多个小区中自移动台10的无线接收。
核心网30包括所有下述交换和路由选择能力:(1)如果当前是电路交换呼叫,则连接到PSTN 42,或者如果当前是分组交换呼叫,则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络(PDN),(2)移动性和用户位置管理,和(3)认证服务。核心网30可包括归属位置寄存器(HLR)32,移动交换服务中心/访问位置寄存器(MSC/VLR)34,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36,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支持节点(SGSN)38,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40。
可将核心网30连接到提供电路交换连接的外部电路交换(CS)网络42,诸如在当前是分组交换呼叫情况下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或(ISDN),或者可将核心网30连接到PS网络44,诸如在当前是分组交换呼叫的情况下提供用于分组数据服务的连接的因特网。
UMTS信令协议栈
图2是UMTS信令协议栈110的框图。UMTS信令协议栈110包括接入层和非接入层(NAS)。
典型地,接入层包括物理层120、层2130和无线资源控制(RRC)层160,其中层2130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层140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50。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接入层的各层。
UMTS非接入层实质上和GSM上层相同,并可被分成电路交换部分170和分组交换部分180。电路交换部分170包括连接管理(CM)层172和移动性管理(MM)层178。CM层172处理电路交换呼叫,并包括各种子层。呼叫控制(CC)子层174执行诸如建立和释放的功能。补充服务(SS)子层176执行诸如呼叫前转和三方通话的功能。短消息服务(SMS)子层177执行短消息服务。MM层178为电路交换呼叫处理位置更新和认证。分组交换部分180包括会话管理(SM)子层182和GPRS移动性管理(GMM)子层184。会话管理(SM)子层182通过执行诸如建立和释放的功能,处理分组交换呼叫,并且还可包括短消息服务(SMS)部分183。GMM子层184为分组交换呼叫处理位置更新和认证。
图3是UMTS协议栈的分组交换用户平面的框图。该栈包括接入层(AS)和非接入层(NAS)。NAS层包括应用层80和分组数据协议(PDP)层90。应用层80被提供在用户设备(UE)10和远程用户42之间。诸如IP或PPP的PDP层90,被提供在GGSN 40和用户设备(UE)10之间。低层分组协议(LLPP)39被提供在远程用户42和SGSN 38之间。Iu接口协议25被提供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4和SGSN 38之间,并且Iub接口协议被提供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4和节点B 22之间。下面将描述AS层的其它部分。
接入层(AS)
图4是UMTS信令协议栈的接入层部分的框图。传统接入层包括物理层(L1)120、数据链路层(L2)130、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50、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56、广播/组播控制(BMC)层158和无线资源控制(RRC)层160,其中数据链路层(L2)130具有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层140的子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这些层。
无线承载在应用层和层2(L2)130之间传送用户数据163。控制平面信令161可用于所有UMTS专用控制信令,并包括用于传输应用协议消息的信令承载中的应用协议。应用协议可用于给UE 10建立承载。用户平面传输所有由用户发送和接收的用户平面信息163,诸如语音呼叫中的编码语音或因特网连接中的分组。用户平面信息163传送数据流和用于那些数据流的数据承载。每个数据流可由一个或多个为那个接口指定的帧协议来表征。
无线资源控制(RRC)层160用作接入层的总控制器,并配置接入层中的所有其它层。RRC层160生成控制平面信令161,控制平面信令161控制无线链路控制单元152、物理层(L1)120、媒体接入控制(MAC)层140、无线链路控制(RRC)层150、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56和广播/组播控制(BMC)层158。无线资源控制(RRC)层160确定所作的测量的类型,并汇报那些测量结果。RRC层160还用作到非接入层的控制和信令接口。
更具体地,RRC层160把包括接入层和非接入层信元的系统信息消息,广播给所有用户设备(UE)10。RRC层160建立、维持和释放UTRAN 20和UE 10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UE RRC请求连接,而UTRAN RRC建立和释放连接。RRC层160还建立、重配置和释放UTRAN 20和UE 10之间的无线承载,并且通过UTRAN 20启动这些操作。
RRC层160还处理用户设备(UE)10移动性的各方面。这些过程取决于UE状态,呼叫是电路交换的还是分组交换的呼叫,以及新小区的无线接入技术(RAT)。RRC层160也寻呼UE 10。UTRAN RRC寻呼UE,而不管UE是否在侦听寻呼信道或寻呼指示信道。UE的RRC通知核心网(CN)30的上层。
数据链路层(L2)130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40、无线链路控制(RLC)子层150、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156和广播/组播控制(BMC)子层158。
广播和组播控制协议(BMC)158通过在无线接口上与发自广播域的广播/组播服务相适应,来经由无线接口,传输发自小区广播中心的消息。BMC协议158提供称为“无线承载”的服务,并存在于用户平面中。BMC协议158和RNC存储通过用于被调度的传输的CBC-RNC接口接收的小区广播消息。在UTRAN端,BMC 158基于可通过(未示出的)CBC-RNC接口接收的消息,计算为小区广播服务所需要的传输速率,并从RRC请求适当的CTCH/FACH资源。BMC协议158还通过CBC-RNC接口,把调度信息连同每个小区广播消息一起接收。基于这个调度信息,在UTRAN端上,BMC生成调度消息,从而生成调度BMC消息序列。在用户设备端上,BMC估计调度消息,并把调度参数指示给RRC,然后该RRC可使用这些调度参数来配置用于不连续接收的较低层。BMC还传送BMC消息,诸如调度和根据调度的小区广播消息。非损坏的小区广播消息可被传送到上层。UE 10和UTRAN 20之间的部分控制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160消息,该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传送为建立、修改和释放层2协议130和层1协议120实体所需要的所有参数。RRC消息在它们的净荷中传送所有较高层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通过诸如测量、越区切换和小区更新的信令,控制处于连接模式中的用户设备的移动性。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156存在于用于来自PS域的服务的用户平面中。可把由PDCP提供的服务称为无线承载。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提供信头压缩服务。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156包含有压缩方法,这些压缩方法能为通过无线电传送IP分组的服务提供更好的频谱效率。可使用几个信头压缩算法中的任何一个。PDCP在传送实体上压缩冗余协议信息,在接收实体上解压缩这些信息。信头压缩方法可以专用于特定的网络层、传输层或例如TCP/IP和RTP/UDP/IP的上层协议组合。PDCP还传送它用PDCP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形式从非接入层接收的用户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转发给RLC实体,反之亦然。PDCP还为无损SRNS重新定位提供支持。当PDCP使用确认模式(AM)RLC进行按序传送时,可被配置成支持无损RSRNS重新定位的PDCP实体,具有协议数据单元(PDU)序号,这些协议数据单元序号在重新定位期间,可连同未确认的PDCP分组,被一起转发到新的SRNC。
RLC层150通过可由UE端中的较高层协议和UTRAN端中的IURNAP协议使用的服务接入点(SAP),把服务提供给较高层(例如非接入层)。服务接入点(SAPS)描述RLC层怎样处理数据分组。可把诸如移动性管理、呼叫控制、会话管理等的所有较高层信令,封装在RLC消息中,以用于无线接口的传输。RLC层150包括各种无线链路控制实体152,这些无线链路控制实体152通过传送信令信息和用户数据的逻辑信道被连接到MAC层140。
在控制平面161上,RLC服务可由RLC层使用以用于信令传输。在用户平面163上,RLC服务可由与特定服务协议层PDCP或BMC使用,或可由其它较高层用户平面功能使用。对于不使用PDCP 156或用户平面协议的服务,在控制平面161中可将RLC服务称为信令无线承载,在用户平面163中可将其称为无线承载。换句话说,如果服务不能使用PDCP和BMC协议,则RLC层150在控制平面161中提供称为信令无线承载(SRB)的服务,并在用户平面163中提供称为无线承载(RB)的服务。否则,RB服务可由PDCP层156或BMC层158提供。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50对用户和控制数据执行成帧功能,该成帧功能包括分段/拼接和填充功能性。典型地,RLC层150将分段和重传服务提供给用于控制平面161中的控制数据的无线资源控制(RRC)160层,并提供给用于用户平面163中的用户数据的应用层。典型地,RLC层把可变长度的高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分段成较小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和从较小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重组可变长度的高层协议数据单元(PDU)。典型地,一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数据单元(PDU)传送一个PDU。例如,可根据用于使用无线链路控制(RLC)的服务的最小可能比特速率,来设置无线链路控制(RLC)PDU的大小。如下面将讨论的,对于可变速率服务,当使用高于最低比特速率的任何比特速率时,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期间可传送几个无线链路控制(RLC)PDU。RLC传送实体还执行拼接。如果无线链路控制(RL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内容没有装满整数个无线链路控制(RLC)PDU,则可把下一无线链路控制(RLC)SDU的第一段放到无线链路控制(RLC)PDU中,与先前RLC SDU的最后一段拼接。典型地,RLC传送实体还执行填充功能。当剩余的将被传送的数据没有装满给定大小的整个无线链路控制(RLC)PDU时,那个数据字段的剩余部分,可用填充比特充满。例如,根据下面参照图11-13讨论的本发明的方面,可提供用于减小或消除所使用的填充量的技术。
RLC接收实体检测接收到的无线链路控制(RLC)PDU的重复,并确保较高层PDU中的结果被传送给上层一次。RLC层还控制PRLC传送实体可把信息发送给RLC接收实体的速率。
图5A是说明在UMTS信令协议栈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中使用的数据传输模式的框图,该图显示了逻辑、传输和物理UMTS信道相对于接入层的可能的映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对于给定的用户设备(UE),所有映射将不一定在同一时刻被定义,一些映射的多个实例可同时发生。例如,语音呼叫可使用被映射到三个专用信道(DCH)传输信道的三个专用业务信道(DTCH)逻辑信道。而且,图5中显示的一些信道,诸如CPICH、SCH、DPCCH、AICH和PICH,存在于物理层背景中,并且不传送上层信令或用户数据。可在物理层120(L1)定义这些信道的内容。
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中的每个RLC实例可由无线资源控制(RRC)层160配置成,在以下三种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中操作: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或确认模式(AM)。将参照图5B在下面详细描述它们。三种数据传输模式指示出无线链路控制(RLC)为了逻辑信道而被配置的模式。透明和非确认模式RLC实体被定义成单向的,而确认模式实体是双向的。通常,对于所有RLC模式,CRC错误检测在物理层上被执行,并且CRC校验的结果,连同实际数据一起被传送给RLC。根据每个模式的特定要求,这些模式执行RLC层150的一些或所有功能,包括分段、重组、拼接、填充、重传控制、流控制、重复检测、按序传送、纠错和加密。将参照图5B和5C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这些功能。根据在此讨论的本发明的方面,可提供一种新的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传输模式。
MAC层140通过由传送的数据的类型所表征的逻辑信道,把服务提供给RLC层150。媒体接入控制(MAC)层140把逻辑信道映射和复用到传输信道。MAC层140识别公共信道上的用户设备(UE)。MAC层140还把较高层PDU复用到被传送给公共传输信道上的物理层的传输块中,并把从公共传输信道上的物理层传送来的传输块解复用成较高层PDU。MAC处理用于公共传输信道的服务复用,因为这不能在物理层中进行。当公共传输信道传送来自专用类型逻辑信道的数据时,媒体接入控制(MAC)信头包括UE的标识。MAC层还把较高层PDU复用到被传送给专用传输信道上的物理层的传输块集中,或把从专用传输信道上的物理层传送来的传输块集解复用成较高层PDU。
MAC层140将RLC PDU,连同关于RLC传送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的状态信息,一起接收。MAC层140把与传输信道相对应的数据量,与RRC层160设置的阈值相比较。如果数据量过高或过低,则MAC把关于业务量状态的测量报告,发送给RRC。RRC层160还可请求MAC层160周期性地发送这些测量结果。RRC层160使用这些报告,来触发无线承载和/或传输信道的重新配置。
MAC层还取决于逻辑信道的瞬时源速率,为每个传输信道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TF)。MAC层140通过为不同的数据流选择“高比特速率”和“低比特速率”传输格式(TF),来提供数据流的优先级处理。分组交换(PS)数据固有地是突发性的,因此可用于发送的数据的量随帧的不同而变化。当有更多的数据可用时,MAC层140可选择更高数据速率中的一个,然而当信令和用户数据都可用时,MAC层140在它们之间选择,以使从更高优先级信道发送的数据的量最大。可相对于可由接纳控制为每个连接定义的传输格式组合(TFC),来选择传输格式(TF)。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还执行加密。可分别对每个无线承载加密。加密的细节被描述在3GPP TS 33.102中。
在诸如WCDMA的系统中,有三种类型的可用于传送分组数据的传输信道。这些信道是通常所说的公共传输信道、专用传输信道和共享传输信道。在下行链路中,传输信道分组数据由分组调度算法来选择。在上行链路中,传输信道由移动式装置10基于分组调度算法设置的参数来选择。
公共信道可以是例如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下行链路中的前向接入信道FACH。它们都传送信令数据和用户数据。公共信道具有低建立时间。由于公共信道在连接建立前可用于发送信号,所以公共信道可立刻用于发送分组,而没有很长的建立时间。典型地,每个扇区有几个RACH或FACH。公共信道不具有反馈信道,因此典型地使用开环功率控制或固定功率。而且,公共信道不能使用软越区切换。因此,公共信道的链路电平性能会比专用信道的链路电平性能差,并且会比专用信道产生更多的干扰。因此,公共信道可更适于传送小的单个分组。在公共信道中使用的应用,将是诸如短消息服务和短文本邮件的应用。把单个请求发送给网页,也很符合公共信道的概念,但是在较大数据量的情况下,公共信道遭受差的无线性能。
专用信道可使用改善无线性能的快速功率控制和软越区切换特性,并且典型地,比公共信道产生更少的干扰。然而,建立专用信道比接入公共信道花费更多的时间。专用信道可具有从几千字节每秒直到2兆字节每秒的可变比特速率。由于在传输期间比特速率发生变化,所以必须根据最高比特速率分配下行链路正交码。因此,可变比特速率专用信道消耗有价值的下行链路正交码空间。
物理层(L1)120通过传送信令信息和用户数据的传输信道,连接到MAC层140。物理层120通过可由怎样传送特性数据和传送什么样的特性数据来表征的传输信道,把服务提供给MAC层。
物理层(L1)120通过物理信道,接收无线链路上的信令和用户数据。典型地,物理层(L1)执行复用和包括CRC计算的信道编码、前向纠错(FEC)、速率匹配、交织传输信道数据、和复用传输信道数据,以及其它物理层过程,诸如获取、接入、寻呼和无线链路建立/失败。物理层(L1)还可负责扩频和加扰、调制、测量、传送分集、功率加权、越区切换、压缩模式和功率控制。
图5B是显示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结构的框图。如上面提到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50中的每个RLC实体或实例152可由无线资源控制(RRC)层160配置成,在以下三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中操作: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或确认模式(AM)。服务质量(OoS)设置可控制用于用户数据的数据传输模式。
TM是单向的,并包括传送TM实体152A和接收TM实体152B。在透明模式中,没有协议顺序被加到较高层数据中。可丢弃错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或将其标为错误的。在较高层数据典型地没有被分段的情况下,可使用流式传输,尽管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实现有限的分段/重组能力的传送。当使用分段/重组时,可在无线承载建立过程中协商。
UM也是单向的,并包括传送UM实体152C和接收UM实体152D。UM RLC实体被定义为单向的,因为不需要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联系。在UM中不保证数据传送。UM可用于例如某RRC信令过程,在该过程中,确认和重传不是RRC过程的一部分。使用非确认模式RLC的用户服务的实例是,小区广播服务和通过IP的语音。根据配置,可标记接收到的错误数据或将其丢弃。可应用没有显式信令功能的基于计时器的丢弃,这样,可简单地把不能在指定时间内传送的RLCPDU,从传送缓冲器中移除。在非确认数据传输模式中,PDU构造包括序号,并且可执行序号校验。序号校验通过在无线链路控制(RLC)PDU被重组到无线链路控制(RLC)SDU中时,校验无线链路控制(RLC)PDU中的序号,来帮助保证重组的PDU的完整性,和提供检测损坏的无线链路控制(RLC)SDU的手段。可以丢弃任何损坏的无线链路控制(RLC)SDU。在非确认模式(UM)中还可提供分段和拼接。
在确认模式中,RLC AM实体是双向的,并能把链路状态的指示捎带在反方向的用户数据中。图5C是显示用于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实体的实体和怎样能构造AM PDU的框图。经由AM-SAP从较高层接收的数据分组(RLC SDU),可被分段和/或拼接514成固定长度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是在无线承载的建立中被决定的半静态的值,并可通过RRC无线承载重新配置过程改变。为了拼接或填充目的,可把载有关于长度和扩展信息的比特,插到最后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开头部分中,或者包括来自SDU的数据。如果几个SDU可放入一个PDU,则可将它们拼接。可把适当的长度指示符(LI)插入PDU的开头部分中。然后,可把PDU放在传送缓冲器520中,该传送缓冲器也维护重传管理。
可通过如下方式构造PDU:从传送缓冲器520取一个PDU,为其加信头,如果PDU中的数据没有充满整个RLC PDU,则可添加填充字段或添加捎带的状态消息。捎带的状态消息可发自接收端或发自发送端,以指示出RLCSDU的丢弃。信头包含RLC PDU序号(SN),可用于从对等实体请求状态的查询位(P),和可选的长度指示符(LI),如果在RLC PDU中发生了SDU拼接、填充、或捎带PDU,则可使用该长度指示符。
典型地,确认模式(AM)用于分组类型的服务,诸如因特网浏览和邮件下载。在确认模式中,自动重复请求(ARQ)机制可用于纠错。任何接收到的具有误码的分组可被重传。RLC的质量对延迟的性能,可由RRC通过配置由RLC提供的许多重传来控制。如果RLC不能正确地传送数据,例如,如果已达到重传的最大数目,或者已超过重传时间,则通知上层,并且可丢弃该无线链路控制(RLC)SDU。还可通过在状态消息中发送移动接收窗口命令,来把SDU的丢弃操作通知对等实体,以便接收器也移除所有属于被丢弃的无线链路控制(RLC)SDU的PDU。
既可为按序传送也可为无序(out-of-sequence)传送配置RLC。通过按序传送,可维持较高层的PDU的顺序,而无序传送一旦完整接收到较高层PDU,就把它们发送出去。RLC层提供较高层PDU的按序传送。这个功能保持了被提交以供RLC传送的较高层PDU的顺序。如果不使用这个功能,则可提供无序传送。除了数据PDU传送以外,状态和重置控制过程可在对等RLC实体之间被用信号发送。控制过程甚至能使用分离的逻辑信道,这样,一个AM RLC实体能使用一个或两个逻辑信道。
在RLC层中可为确认和非确认RLC模式执行加密。在图5C中,除了包括PDU序号和查询位的两个前两位以外,AM RLC PDU被加密540。PDU序号是加密算法的一个输入参数,并且必须可由对等实体读取,以执行加密。3GPP规范TS33.102描述了加密。
然后,可经由逻辑信道把PDU转发给MAC层140。在图5C中,额外的逻辑信道(DCCH/DTCH)用虚线显示,说明可把一个RLC实体配置成,使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发送控制PDU和数据PDU。AM实体的接收端530通过逻辑信道中的一个,从MAC层接收RLC AMPDU。可用能在整个RLC PDU上计算的物理层CRC,来校验误码。实际的CRC校验可在物理层中执行,并且RLC实体接收CRC校验的结果连同整个信头被解密后的数据,并且可能的捎带的状态信息可从RLC PDU中被提取。如果接收到的PDU是健壮的消息,或者如果状态信息被捎带在AM PDU中,则可把控制信息(状态消息)传给发送端,发送端对照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来检查其重传缓冲器。来自RLC信头的PDU编号被用于解密550,在把加密的PDU存储到接收缓冲器中时,PDU序号也被使用。一旦属于完整的SDU的所有PDU在接收缓冲器中时,就能重组SDU。尽管没有示出,在RLC SDU被传送到较高层之前,可为按序传送和重复检测执行校验。
当用户设备(UE)或移动台在PTM传输和点对点(PTP)传输之间移动(或改变小区)时,RLC实体152被重新初始化。这会不尽如人意地导致任何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缓冲器中的数据的丢失。如上面提到的,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时,或当在服务小区内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内容的传输从点对点(PTP)传输模式变成点对多点(PTM)传输模式时,问题可能会出现。
期望能在点对点(PTP)传输和点对多点(PTM)传输之间的转换期间,或在不同小区之间发生的转换(例如,越区切换)期间,保持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的连续性,并期望能避免重复信息的提交。为了保持MBMS服务的连续性和避免重复消息的提交,层2150应该能重新排列来自两个流的数据。这种同步不能由物理层提供,因为网络终点在每个模式中可能不同。如果在RLC层150下面执行前向纠错(FEC),如3GPP2中的情况那样,则在点对多点(PTM)传输和点对点(PTP)传输之间的任何转换期间以及在反方向的转换期间,可能会丢失数据。此外,这将要求物理层同步和在多个小区(例如,具有公共调度)之间共享相同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因而,这会在这些假定所不适用的3GPP2中引起问题。
点对点(PTP)传输
假定应用具有显著的延迟容忍度,则对于点对点(PTP)传输来说最有效的数据传输模式是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例如,RLC确认模式(AM)典型地用于专用逻辑信道上的分组交换数据传送(PTP)。RLC在专用逻辑信道上的确认模式(AM)中操作。如图5A所示,在下行链路方向上用于一个用户服务的专用用户业务,可通过称为专用业务信道(DTCH)的逻辑信道被发送。
在确认模式(AM)中,如果数据有误码,则反向链路可用于重传请求。RLC传送服务数据单元(SDU),并通过重传来保证对其对等实体的传送。如果RLC不能正确地传送数据,则在传送端的RLC的用户被通知。在RLC AM中操作通常有更高的功率效率,这是以引入附加延迟为代价的。
点对多点(PTM)传输
公共业务信道(CTCH)是存在于下行链路方向中的单向信道,并且当把信息传送给所有终端或特定的一组终端时,可使用该公共业务信道。这些数据传输模式都使用不建立反向链路信道的单向公共信道。
期望能提供一种允许MBMS服务在点对点(PTP)和点对多点(PTM)传输模式之间透明切换的构造。为了在点对点(PTP)和点对多点(PTM)传输模式之间的转换时获得良好的性能,也期望能提供一种允许在不同无线链路控制(RLC)模式之间切换的构造。这能帮助例如降低功率要求。
现在将根据所显示的并参照图6至19描述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方面。这些特征,通过使用新的前向纠错(FEC)层,尤其能有助于保持在这些转换期间的服务连续性。
图6是改进的具有能在前向纠错(FECd)模式和前向纠错(FECc)模式中操作的前向纠错(FEC)层的UMTS协议栈的图。前向纠错(FEC)层允许下层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152在用户设备(UE)从点对点(PTP)传输变成点对多点(PTM)传输时,从一种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传输模式变成另一种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传输模式,同时维持服务连续性。根据这个实施例,FEC层能在第一模式(FECc)或第二模式(FECd)中操作。在一个实现方案中,第一模式(FECc)能使用奇偶块,第二模式(FECd)能在不使用奇偶块的情况下操作。在FECd和FECc模式之间改变的影响会比在RLC模式间改变的影响低得多,并且可以是无缝的,以便在转换期间没有数据丢失。
前向纠错(FECc)模式可使用外部编码技术来保护用户数据。这在公共信道上会是特别有效的。前向纠错(FECc)模式允许在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上,具有典型地在非确认模式(UM)中存在的功能,诸如成帧(分段和拼接)和序号添加。结果,无线链路控制(RLC)层能为点对多点(PTM)传输使用透明模式(TM),因为传统的非确认模式(UM)功能可在前向纠错(FEC)层执行。尽管可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中复制这个功能,但是由于ARQ产生的增益补偿了这种复制。
通过把前向纠错(FEC)层或外部编码层置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上方,可把序号加在独立于无线链路控制(RLC)的层中。对非确认传输使用诸如序号的附加开销,能在MBMS数据的异步传输期间重新排列具有编码器分组(EP)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因为序号被加在无线链路控制(RLC)上方的层,所以序号在点对点(PTP)传输和点对多点(PTM)传输中是公共的,因此当从点对多点(PTM)传输到点对点(PTP)传输的转换发生时,能维持序号的连续性。这允许数据被重新排列,以便能避免数据的重复和/或数据的丢失。
也可在点对点(PTP)传输中使用外部编码,这能潜在地为系统获得一些功率和/或减小重传的延迟。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数据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延迟容忍。在点对点(PTP)传输中,提供有反馈路径。由于在必要时使用ARQ重传,使得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AM)的使用更有效,其中ARQ重传通常比总是发送附加奇偶块的FEC方案更有无线效率。因而,在例如点对点(PTP)的专用逻辑信道上,对MBMS净荷数据添加奇偶块是不必要的。
图7A和7B显示了接入层的协议结构的实施例,该接入层包括置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50上方的前向纠错(FEC)层157。将参照图11来描述前向纠错(FEC)层的一个实施例。
前向纠错(FEC)层157直接通过用户平面无线承载来接收用户平面信息163。由于前向纠错(FEC)层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顶部,所以FEC协议数据单元(PDU)对应于RLC服务数据单元(SDU)。FEC层最好支持:任意(限制为8比特的多倍的)SDU大小、可变速率源、无序接收来自低层的分组,和接收来自低层的重复分组。可把FEC PDU的大小限制为8比特的多倍。
如参照图9A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那样,FEC层157把诸如SDU的较高层用户数据块,分段和拼接成相等大小的行。也可把每行称为内部块。每个协议数据单元(PDU)可包括开销。开销可包括长度指示符(LI),该长度指示符指示出最后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的起始位置,这样来自特定用户数据块的数据,诸如服务数据单元(SDU),可被定位。PDU的集合包括编码器分组(EP)或“编码器矩阵”。包括在编码器分组(EP)中的PDU的编号,尤其取决于被使用的外部代码。把每个编码器“矩阵”行打包到独立的或单独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中,能增强物理层性能。为了减小缓冲负担,可使用较短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持续时间。
然后,可通过外部代码编码器传送编码器分组(EP),来生成奇偶行。如下面将参照图9A更详细描述的那样,FEC层157可通过在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20中提供Reed Solomon(RS)编码器的功能来执行外部编码,并可通过在用户设备(UE)10中提供ReedSolomon解码器的功能来执行外部解码。
可把外部编码器生成的奇偶行加到编码器分组(EP)上,并可将其放在传送缓冲器中作为一组内部块。每个内部块具有加于其上的信息,以生成协议数据单元(PDU)。然后可传送该组PDU。
FEC层157还允许恢复属于单个EP的数据,即使从不同的小区接收到不同的内部块。这可通过在每个协议数据单元(PDU)的信头中传送序号(SN)而获得。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帧号(SFN)能帮助维持数据相对于编码器分组(EP)的排列。例如参照图10A和10B贯穿这篇文档,来更详细地讨论序号。
FEC层157还执行填充和重组;用户数据的传送;并执行上层PDU的按序传送,重复检测和序号检验。
在图6至7A中显示的实施例中,前向纠错(FEC)层157被显示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56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50之间(例如,与(BMC)层在同一层,并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下方)。通过把前向纠错(FEC)层157刚好置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50上方,能最优化外部代码的性能,因为内部块大小与通过空中发送的分组的“黄金”分组大小相匹配。然而,应理解的是,在这里显示前向纠错(FEC)层,仅是为了说明而不是限制的目的。可在前向纠错(FEC)层157的顶部上使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56,以使用其信头压缩能力。应注意的是,为使用专用逻辑信道的点对点(PTP)传输而定义当前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56。如图7B所示,可在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上方的接入层内的任何位置或在应用层中提供前向纠错(FEC)层。前向纠错(FEC)层可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下方或上方。如果在应用层80执行FEC,则可把它相同地应用到GSM和WCDMA中,即使“黄金”分组大小对于这二者来说将会不同。
外部代码设计
新的前向纠错(FEC)层能执行关于用户平面信息的外部编码。图8是显示信息块91和外部代码块95以说明外部代码块结构的概念的图。图9A是显示怎样能把外部代码块结构应用到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数据91中的实例的图。当在整个小区上广播容忍延迟的内容时,外部编码能改善物理层性能。外部代码能例如帮助避免在小区间转换期间和在点对点(PTP)传输模式和点对多点(PTM)传输模式之间转换期间,数据的丢失。
外部代码块95可用包括k个协议数据单元91和N-k个奇偶行93的矩阵的形式来表示。在外部块编码中,可通过经由分段、拼接和数据填充(包括把开销插到内部块中)而把用户数据组织成k个净荷行,来把数据组装到大编码器分组或信息块91中,然后对得到的信息块91进行编码,以生成N-k个奇偶行93,它们可被加到信息块91中以生成外部代码块95。奇偶块93把冗余信息加到信息块91中。然后,外部代码块中的单个行最终可经过单个或多个传输时间间隔(TTI)被传送。协议数据单元(PDU)的集合的冗余信息能允许原始信息被重新构造,即使一些PDU在传输期间被丢失。
图9A显示了通称为Reed-Solomon(RS)块代码的示意性外部代码结构。Reed-Solomon(RS)代码可用于检测和纠正信道误码。图9A中显示的外部代码是系统的(n,k)块代码,其中每个Reed-Solomon(RS)代码符号包括一字节由行和列定义的信息。每列包括Reed-Solomon(RS)码字。如果将要恢复n个丢失的块,则至少需要n个奇偶块。因而,所需要的存储量随奇偶块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在Reed-Solomon(RS)编码中,可把N-k个奇偶符号加到k个系统符号上,以生成码字。换句话说,Reed-Solomon(RS)代码的码字[N,k]具有k个信息或“系统”符号和N-k个奇偶符号。N是代码的长度,k是代码的维数。对于每k个信息字节,代码生成n个编码的符号,其前k个可与信息符号相同。可把每行称为“内部块”,其表示每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净荷。在常规的WCDMA系统中,传输可通过例如20ms帧(TTI)的基本WCDMA结构进行。使用如下定义的生成矩阵Gk×N,可从系统符号得到奇偶符号:
G1×k·Gk×N=c1×N            (等式1)
m1×k=信息字=[m0m1...mk-1]   (等式2)
c1×N=码字=[c0 c1...cN-1]    (等式3)
其中mi、ci属于任意Galois域。例如,如果Reed-Solomon(RS)码字的符号是比特,则将使用2维的Galois域(GF(2))来描述解码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符号是八位字节,则可使用256维的Galois域GF(256)来描述解码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每行的每个信息列由1字节组成。可在256维的Galois域GF(256)上使用[N,k]Reed-Solomon(RS)代码对每个信息列编码。如果每行有M字节,则外部块被编码M次。因此,每个外部块95有N*M字节。
删除解码
外部代码结构允许删除纠正。如果解码器已知道哪些符号是错误的,则重新构造错误的系统符号需要相对小的计算量。编码器分组(EP)或矩阵指的是在外部编码器的输出端的数据的整个集合。冗余信息按照列向从每行中被取出,并且被传送的每行具有附于其上的CRC,该CRC必须校验以确认数据已被正确地发送。在MBMS传输的情况下,可在每个传输信道块中使用CRC,该CRC指示内部块91是否是错误的,并且如果CRC失败,则可假定块中的所有符号是错误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给定的内部块是错误的,则可删除用于该块的所有比特。术语“删除”指的是属于CRC失败的错误块的每个符号。可假定没有删除的符号是正确的。忽略CRC未检测到错误的概率,则每个N×1列包含正确的和删除的符号。
接收到的向量r可写为:
r1×N=[c0 e e c3 c4 e c6 c8...cN-1]    (等式4)
其中e标识删除。
删除解码允许纠正最高到N-k个错误符号。因为可把没有删除的符号假定为正确的,所以RS码的纠错性能通常比典型的RS码的纠错性能好得多。在每个内部块中使用的CRC的大小应足够大,以确保未检测到的误码的概率不超过残余外部块概率。例如,如果在内部块中使用16位的CRC,则残余外部块误码率的下限将是2-16=1.5·10-5。如果在前k个内部块中没有误码,则不需要执行RS解码,因为系统符号和信息符号相同。
可注意到的是,一旦接收到具有好CRC的k块,就能执行外部块的解码,而不需要等待所有N个内部块的接收。为了执行删除解码,可通过去除所有与删除或不必要的块相对应的列,从生成矩阵Gk×N得到改进的生成矩阵Ωk×k,例如,可以仅使用前k个良好的接收到的符号,来标识改进的生成矩阵Ωk×k。可用如下方式恢复源信息字m:
m 1 × k = [ Ω k × k ] - 1 · r 1 × k ′ (等式5)
其中r1×k′是改进的接收到的用前k个好符号获得的向量。从而能把删除解码的复杂度降低到k×k矩阵求逆的复杂度。因此,RS删除解码的使用能极大地简化RS解码的计算复杂度。
数据打包对外部代码性能的影响
如下面将参照图11-13讨论的那样,如果通过空中发送的填充和开销的量由特定的外部编码方案限制,则外部编码可与可变速率数据源共同使用,而不导致过大的开销。在上面讨论的外部代码方案中,可把数据打包成给定大小的块,并且可在这些块上操作缩短的ReedSolomon码。可用至少两种将参照图9A和9B描述的不同的方式,把编码的分组数据打包到TTI中。
图9B是显示图9A的外部代码块结构的图,其中每传输时间间隔(TTI)可发送多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来自一行的数据在单个TTI中被传送。在另一实施例中,来自一个编码器分组(EP)行的数据被放到一个TTI中,以便每个TTI包含来自那个编码器分组(EP)行的数据。因而,能在单独的WCDMA帧或传输时间间隔(TTI)中传送每行。在一个TTI中传送每行将提供更好的性能。在图9B中,k和n都除以每TTI的行数,并且行中的误码能全部相关联。当查看EP误码率与TTI误码率时,这会产生明显的不同。
图9C是显示图9A的外部块结构的图,其中每行可在多个TTI中被发送。应理解的是,虽然图9C图解了在四个TTI(TTI0-TTI3)内发送了编码器分组(EP)的每行,但实际上可在任意数目的TTI内发送每行。由于每列是外部代码码字,所以四个不同的传输“阶段”(TTI0-TTI3)中的每个“阶段”,相当于独立的外部代码。为了恢复整个分组,有必要正确地解码所有这些独立的外部代码。
图10A和10B是显示由前向纠错层生成的外部代码块的图。
FECc模式可在公共或点对多点(PTM)逻辑信道上使用,以通过把奇偶行或块93加到MBMS净荷数据91上来构造外部条件块95。每个外部块95包括多个内部块91、93。标识内部块的顺序和它们相对于编码器分组的位置,能允许把每个可用的内部块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便能正确地进行外部解码。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内部块包括通过内部块编号m和外部块编号n来标识内部块的信头94。例如,外部块n包括具有m个内部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的数据部分91,和具有M-(m+1)个内部奇偶块的冗余部分93。根据这个实施例,可为MBMS最优化序号空间,并可用许多不同的序号来定义序号空间,例如,0至127。序号空间应该足够大,以便在由任何种类的转换导致的接收间隙后,相同的序号不会出现。即使一些块被丢失,接收UE也应该能确定内部块的顺序。如果UE丢失的内部块比可由整个序号空间标识的内部块多,则UE将不能正确地对内部块进行重新排序。同一内部块的序号,对于FECd块和FECc块是相同的。FECd块不包括FECc块中使用的冗余部分93。FECd实体和FECc实体可使用相同的空中比特速率。
传送端
传送前向纠错(FEC)实体410包括用于接收SDU的服务数据单元(SDU)缓冲器412,分段和拼接单元414,执行Reed Solomon(RS)编码的外部编码器416,把序号加到被编码的PDU上的序号生成器418,通过逻辑信道406传送PDU的传送缓冲器420,和调度单元422。
如箭头指示的,服务数据单元(SDU)缓冲器412以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形式接收无线承载402上的用户数据(FEC SDU),并存储来自较高层的FEC SDU。接收缓冲器412把将要传送多少数据通信给调度单元422。
如上面讨论的,典型地,装满编码器分组(EP)所花费的时间量将是变化的,因为源数据速率通常是变化的。如参照图13说明的那样,通过灵活地决定何时开始打包数据,能改进帧充满效率。通过基于接收FEC实体430的抖动容限来尽可能延迟EP的生成,能减小引入的填充量。
调度实体422能决定何时开始编码。调度程序422最好基于用于那个特定服务的Qos策略,确定在分组需要被发送出之前可能要等待多长时间。一旦调度程序422确定已积累足够的数据,或已耗尽可接受的最大分组传送延迟,调度程序422就触发编码器分组(EP)91的生成。分段和拼接单元414把服务数据单元(SDU)分成各行,并生成长度指示符(LI)。
调度单元422最好决定EP或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最优行数,以便SDU恰好能装到这个数目的行(例如12行)中。可选地,调度程序422从由RRC配置的那些大小中,选择将导致最小可能填充的FEC PDU大小,并请求分段&拼接功能414把SDU格式化成大小为PDU_size-FEC_Header_size的k块。这个格式化可变化。下面将参照图12-13来讨论不同类型的格式化的实例。要考虑的数据总量应包括将由拼接和分段功能414加入的开销。为了生成编码器分组(EP),调度程序422请求拼接和分段功能414生成k个那个大小的PDU。这种大小规模包括重组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PDU可具有8比特的多倍的大小,并且连续PDU的数据与码字中的不同符号相对应。
然后,k个PDU块可通过执行Reed Solomon(RS)编码的外部编码器416。外部编码器416通过生成冗余或奇偶信息并把冗余或奇偶信息附加到编码器分组(EP)矩阵中以生成外部代码块,来对编码器分组(EP)矩阵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假定外部代码是(n,k)删除解码块代码,并且外部编码器生成n-k个奇偶块。编码器在等长度的k行信息上执行编码,并将其传送给相同大小的低子层n协议数据单元(PDU)。前k个块与它接收的完全相同,接下来的n-k个块对应于奇偶信息。
调度程序422还监视时间对准或PTM流的相对定时,并执行传输以调整不同逻辑流的对准。例如,在重新配置期间,可调整PTP和PTM逻辑流之间的时间对准,以有助于服务连续性。当这些流完全同步时,可获得最佳性能。
不同的基站(或不同的传输模式PTP、点对多点(PTM))传送相同的内容流,但是这些流可能是未对准的。但是,如果数据流的编码器分组(EP)格式是相同的,则每个流上的信息是完全相同的。对每个外部块加序号允许用户设备(UE)组合这两个流,因为用户设备(UE)会知道这两个流之间的关系。
序号生成器418用与在编码器416中用来生成PDU的顺序相同的顺序,把序号添加在每个块的前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序号生成器把例如8比特的序号加在每个外部代码块的前面,以生成PDU。也可把附加开销信息加到外部代码块中。序号空间应该足够大,以容纳这些流之间的最差情况的时间差(time-difference)。因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使用20的序号空间,在每个信头中至少可保留5比特用于序号。在执行了Reed Solomon(RS)编码后,可把这个信头附加到外部代码块中,因此这个“外部”信头不受外部块的保护。也最好为奇偶块加序号,即使不能传送它们。在一个实施例中,序号相位可与编码器分组边界对齐。序号的翻转将对应于新编码器分组的接收。
前向纠错(FEC)信头格式
如上面提到的,通过引入包括与PDU排序相关的信息的序号,能获得数据流的同步。除重新排序和重复检测以外,序号允许来自包括在编码器分组中的各自源的数据被重新排列。这个序号能明确地标识每个分组应被考虑的顺序。这个序号可组成“FEC头”,该“FEC头”在编码被执行后可同时被附加到信息净荷单元(PDU)和奇偶块。该序号不应受外部代码保护,因为它需要用于解码。
图14是前向纠错(FEC)头格式的实施例的图。为了便于具有编码器分组(EP)的数据的排列,可分割序号以包括保留部分(R)402,标识EP的编码器分组(EP)部分(EPSN),和标识特定内部块在编码器分组内的位置的内编码器分组(IEPSN)406。
期望FEC层400能在所有无线链路控制(RLC)模式之间操作。由于无线链路控制(RLC)AM和无线链路控制(RLC)UM都要求服务数据单元(SDU)具有8比特的多倍的大小,所以期望FEC层400也符合这个要求。因为用于FEC层400的外部代码以字节大小的数据增加量操作,所以编码器分组(EP)行的大小也需要是整数个字节。因此,用于FEC协议数据单元(PDU)大小的FEC头大小401也应是8比特的多倍,以便可由无线链路控制(RLC)接受。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向纠错(FEC)信头401可以是一字节,保留部分(R)402包括单个比特,标识EP的部分(EPSN)404包括3比特,并且标识PDU在编码器分组内的位置的IEP部分(IEPSN)406包括4比特。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了8比特序号,因为期望每个TTI将发送一个PDU,并且因为不期望不同小区的传送定时的漂移超过100ms。
传送缓冲器420存储PDU直到积累了一帧数据。当PDU被请求时,传送缓冲器420通过无线接口(Uu)经由逻辑信道,把帧逐个传送到MAC层。然后MAC层经由传输信道,把PDU传递到物理层,在物理层,PDU可最终被传递给UE 10。
接收端
仍然参照图11,接收前向纠错(FEC)实体430包括接收缓冲器/重新排序/重复检测单元438,序号清除单元436,执行Reed Solomon(RS)解码的外部解码器434,和重组单元/服务数据单元(SDU)传送缓冲器432。
EP矩阵的信息行对应于PDU。为了支持外部编码,接收前向纠错(FEC)实体430在触发外部解码之前,积累FEC PDU的序号。为了获得连续接收,尽管有对编码器分组进行解码的需要,但是用户设备(UE)在执行解码时,缓冲到来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在接收到整个编码器分组(EP)之前,或在(未示出的)调度单元认为不再有用于编码器分组(EP)的重传之前,接收缓冲器438可积累PDU。一旦决定对于给定的编码器分组,将不会再接收到数据,就可把丢失的PDU标识为删除。换句话说,在解码处理中,没有通过CRC检验的PDU将由删除替换。
由于在传输期间可能会丢失一些块,并且也由于不同的数据流可能具有不同的延迟,所以接收前向纠错(FEC)实体430在接收缓冲器/重新排序/重复检测单元438中,执行重复检测并可能对接收到的块执行重新排序。可在每个FEC协议数据单元(PDU)中使用序号,以辅助重新排序/重复检测。可在接收缓冲器438中使用序号,以对接收到的无序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一旦重新排序了PDU,重复检测单元就基于它们的序号,检测编码器分组(EP)中的重复PDU,并清除任何重复。
然后,可清除这些序号。序号清除单元436把序号从编码器分组(EP)中清除,因为序号不可以是发送给Reed Solomon(RS)解码器的块的一部分。
然后可把数据传给外部解码功能434,以恢复丢失的信息。外部解码器434接收编码器分组(EP),并且,如有必要,Reed Solomon(RS)使用奇偶信息对编码器分组(EP)进行解码,以再生任何错误的或丢失的行。例如,如果所有k个包含信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没有被正确接收,或n个PDU中少于k个的PDU没有被正确接收,则对于最多至奇偶PDU的大小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然后可执行外部解码以恢复丢失的信息PDU。不管何时执行外部解码,在接收器将可获得至少一个奇偶PDU。如果所有k个包含信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被正确接收,或者n个PDU中少于k个的PDU被正确接收,则解码是没有必要的。然后可把信息协议数据单元(PDU)传送给重组功能432。
与外部解码是否成功无关,随后可把信息行传送给重组单元/功能432。重组单元432使用长度指示符(LI),来重组或重新构造来自编码器分组(EP)矩阵的信息行的SDU。一旦把SDU成功地放在一起,服务数据单元(SDU)传送缓冲器432就通过无线承载440传送服务数据单元(SDU),以把SDU传送到较高层。
在接收前向纠错(FEC)实体430处,使UE能把解码延迟不同逻辑流之间的时间偏移,可允许系统充分利用由于缺少逻辑流之间的同步而导致的可能存在的数据的无序接收。这在越区切换期间以及在PTP和PTM之间的转换期间,使服务平稳。将参照图15来讨论用于使UE能把解码延迟不同逻辑流之间的时间偏移的算法。
编码器分组(EP)选项:固定或可变行大小
FEC或外部代码实体对于何时能构造协议数据单元(PDU),具有灵活性,因为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不需要连续发送协议数据单元(PDU)。这可导致更好的帧填满(frame-fill)效率和更小的填充(padding)开销。
如有需要,外部代码实体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生成净荷。可实时构造协议数据单元(PDU),因为可从较高层接收服务数据单元(SDU)。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构造协议数据单元(PDU),则RLC可添加填充。
固定行大小的编码器分组(EP)
在解码SDU 201-204时,期望尽可能减小将被传送的填充的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编码器分组(EP)矩阵205的行大小可以是固定大小。编码器分组(EP)矩阵205行大小的先验知识,可允许把数据排列回它们原来的配置。因为将被发送的SDU 201-204的行大小是预先知道的,所以一接收到数据就可以开始传送,而不需要等待以查看有多少数据将被发送。
图12A显示了用于从数据单元201-204生成外部代码块214的解码处理的实例,其中外部代码块214的行大小可以是固定的。在这个实例中,用户数据采用包括任意大小的比特块的多个服务数据单元(SDU)201-204的形式,其中比特块的大小取决于特定应用(视频、语音等)。
为了能传送任意大小的FEC SDU,可在FEC级执行分段、拼接和填充。尽管拼接并不是严格必要的,但是缺少它会导致较高层数据吞吐量的显著下降。
较高层SDU 201-204可首先被格式化成固定的PDU大小。在这个实施例中,分段/拼接功能生成可被指示给用户单元的固定大小的内部块。在步骤220,这组内部块可被分段和拼接,以变成编码器分组矩阵205的一部分,该编码器分组矩阵205包括内部块,必要程度的填充208,和长度指示符(LI)206,该长度指示符206可用于通过指示出有多少SDU在EP的给定行结束,来指出服务数据单元(SDU)201-204的结束位置。下面讨论的外部编码器,使用这些内部块来生成冗余块。
在无线链路控制(RLC)中,长度指示符(LI)指示出每个服务数据单元(SDU)的结束位置,其中每个服务数据单元是相对于协议数据单元(PDU)而不是服务数据单元(SDU)被标识的。这有助于减小开销,因为PDU大小通常小于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大小。例如,长度指示符(LI)可用于指示出在净荷数据单元(PDU)内结束的每个FE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最后一个八位字节。可把“长度指示符”设成,在FEC头的末端和最高到FEC SDU段的最后一个八位字节之间的八位字节的数量。长度指示符(LI)可完全包括在该长度指示符(LI)所指的PDU中。换句话说,长度指示符(LI)最好指同一净荷数据单元(PDU),并且最好和该长度指示符(LI)所指的FECSDU的顺序相同
当接收到外部块时,可使用诸如长度指示符(LI)的信息,来让接收器知道服务数据单元(SDU)和/或填充开始和结束的位置。
由于不可能在FEC头中用1比特来指示长度指示符(LI)的存在,所以FEC层在净荷内添加指示长度指示符(LI)的存在的固定的头。内部的头或LI提供重新构造SDU 201-204所需要的所有信息。LI可包括在它所指的RLC-PDU中。第一LI的存在可由包括在RLC-PDU的序号头中的标签指示。每个LI中的比特可用于指示其扩展。为了允许长度指示符(LI)的长度随FEC PDU的大小而改变,可为一字节的长度指示符(LI)引入新特殊值,以指示出先前结束的SDU缺少一字节来装满最后的PDU。长度指示符(LI)存在比特可用各种方式实现,其中的两种将在下面讨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在每个协议数据单元(PDU)中提供长度指示符(LI)存在比特。例如,可在每个编码器分组(EP)行的开头部分添加一字节,并且在那个字节中的一比特指示LI的存在。可为这个“存在比特”保留每个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整个第一字节。为了容纳这个存在比特,长度指示符数据可缩短一比特。在每个小型单元(PDU)中提供存在比特,允许在EP解码失败时甚至在第一PDU丢失时解码SDU。这可导致更低的残余误码率。在每个PDU中提供存在比特,还允许实时的拼接/分段。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在第一PDU中提供长度指示符(LI)存在比特。代替把开销加在每个PDU的开头部分,而是可把用于所有k个信息PDU的存在比特加在EP的第一个PDU的开头部分。在编码器分组(EP)的开头部分提供存在比特,导致在具有大SDU和/或小PDU时的更小的开销。
在分段和拼接后,EP 205包括许多由多个服务数据单元(SDU)201-204中的至少一个和填充块占据的行。可设计外部块的行大小,以便每行能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期间以峰值数据速率被传送。具有在传输时间间隔(TTI)期间发送的数据量的服务数据单元(SDU)通常不能被排列成行。因此,如图11所示,第二和第四SDU 202、204分别不适合EP的第一和第二行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在这个实例中,EP具有12行可用于数据,并且可把四个SDU 201-204分组到这12行的前三行中。EP 205剩余的行可由填充块208占据。这样,可把第二SDU 202分割,以便第二服务数据单元(SDU)202的第一部分在“信息块”的第一行开始,并且第二SDU 202的第二部分在第二行中结束。类似地,第三SDU必须被分割,以便第三服务数据单元(SDU)203的第一部分在第二行开始,并且第三SDU 203的第二部分在第三行中结束。第四服务数据单元(SDU)204装在第三行内,并且第三行的剩余部分可用填充块208充满。在这个实例中,编码器分组(EP)213主要由填充208组成。
编码器使用EP生成冗余或奇偶信息。在步骤S240,编码器对通过添加外部奇偶块214而被编码的中间分组矩阵205进行编码,以生成长度为16块的外部代码块213。编码器从每个块的每列中提取8比特数据,以生成作为结果的数据210。Reed Solomon(RS)编码器对作为结果的数据210编码,以获得四行冗余或奇偶信息212。奇偶信息212可用于生成外部奇偶块214,外部奇偶块214可被附加到EP矩阵205以生成16块外部代码块213。
图12B显示了在上面讨论的实例中通过空中传送的信息的实例。在步骤S260,在把包括序号的附加开销加到EP 205的每行后,16块外部代码块213可作为协议数据单元(PDU)214,通过空中被传送。全部或整个编码器分组(EP)213矩阵不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214中被传送。而是,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信息比特201-204和编码器分组(EP)矩阵213的长度指示符(LI)206。由于编码器分组(EP)213的行大小是固定的,因此这在接收器是已知的,所以没有必要通过空中实际地传送填充208。填充信息208不在下行链路上传送,因为填充值是已知的,因此没有必要传送填充信息208。例如,如果填充可由已知的比特序列组成,诸如由全0、全1或0和1交替结构的比特序列组成,则接收器可把协议数据单元(PDU)214最高填充到标准编码器分组(EP)213的行长度。因此,在传送期间,代替选择等于EP行大小的PDU大小,可使用传送所有信息比特201-204和重组开销206(例如LI)的可获得的最小EP大小。
尽管编码器矩阵行大小是固定的,但是在每次传输时可从给定集合中选择FEC PDU大小,以便每个FEC PDU包括单个编码器矩阵行(填充可被排除)的所有信息部分。当接收到大小小于编码器矩阵行大小的PDU时,UE可用已知比特序列最高填充到那个大小。这允许内部块大小保持固定,而不增加空中接口的负荷。因此,使用固定行大小的编码器分组(EP)213能消除在开始传送协议数据单元(PDU)之前一直要等待所有数据可获得的必要,还能消除发送填充的必要。
如果实现上面的算法来处理可变速率传输,则可使用速率均衡方案,在速率均衡方案中所有编码器分组矩阵行具有不变的大小。当填充组成了部分PDU时,可使用更小的PDU。填充可由特定的比特序列组成,并可恰好位于数据的末端。在接收器,从低层接收的块的大小可通过在末端附加填充而等于基线(base-line)大小。
如果预定的比特序列可用于填充,则这个填充不通过空中传送。接收器不需要知道实际的编码器分组行大小,除非接收器需要进行外部解码。基本SDU重组不需要知道在PDU末端的填充量。如果接收到包含来自前k个编码器分组(EP)行的信息的所有PDU,则外部解码是不必要的。相反,如果至少一个包含来自前k个编码器分组(EP)行的信息的PDU被丢失了,则需要至少一个包含来自奇偶行的数据的PDU。由于通常不填充奇偶行,所以大小可用作需要假定的实际编码器分组大小的参考。
可变行大小的编码器分组(EP)
图13显示了用于生成具有可变行大小的外部代码块313的编码处理。
本发明的这个方面涉及通过空中接口传送的数据的灵活的外部块编码。这种编码处理导致更少填充被传送,以便增加帧充满效率。编码器分组(EP)305的行可以是可变大小的,并且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可发送不同大小的外部块。编码器分组(EP)305的行大小最好是变化的,以便SDU恰好装入编码器分组(EP)矩阵305的数行(例如12行)中。在这个实施例中,FEC层在构造EP之前,必须等待所有的数据可得,以便FEC层可确定最佳行大小。行大小可基于可得的数据量从许多不同的大小中选出,以限制填充。可把编码器分组(EP)的行大小链接到为S-CCPCH配置的PDU大小的集合。根据在编码器分组305需要被生成时可得的数据量,可选择导致最小填充的行大小。通过减小外部块313的大小以便每帧中的块大小可以更小,能以降低的传输速率发送数据,因为在相同的TTI持续时间内发送更少的数据。使用可变行大小的编码器分组(EP)305,有助于稳定对所有用于编码器分组(EP)的传送的功率要求,并且还使用更少的奇偶开销314。这个实施例在诸如WCDMA的系统中对点对多点(PTM)传输很有用,在WCDMA系统中,下层的无线协议允许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中发送的传输块的大小是可变的。
在步骤320,可分段和拼接多个服务数据单元(SDU)201-204,以生成编码器分组(EP)矩阵305,其中长度指示符(LI)206可用于指出服务数据单元(SDU)201-204的结束位置。长度指示符(LI)可包括在最后一行中,每个服务数据单元(SDU)终止在最后一行中。
在步骤330,通过从每个数据块中提取8比特数据,冗余或奇偶信息被逐列地生成,并且作为结果的数据310可被发送给Reed Solomon(RS)编码器,以获得奇偶信息312。由于编码器分组(EP)矩阵305的行更小,所以可生成更少的冗余信息。
在步骤340,编码继续进行,由于奇偶信息312被用于生成外部奇偶块314,外部奇偶块314可被附加到12块编码器分组(EP)矩阵305,从而生成在这个实例中长度为16块的外部代码块。这个实施例避免了填充的传送,这改善了传送效率,因为整个外部代码块313由SDU、长度指示符(LI)206和/或冗余信息314占据。在这个特定实例中,不需要填充。然而,应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PDU的被配置大小的数目将被限制,并且可需要一些填充,虽然要减小填充量。这导致更高的帧充满效率,并且还可允许跨过整个编码器分组(EP)维持更恒定的功率。这在使用功率控制方案的CDMA系统中是期望的。
尽管未示出,但是通过空中的PDU的传送将用类似于以上关于图12的步骤S260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图11是具有在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上提供的RLC非确认模式(UM)+实体(RLC UM+)的外部编码或前向纠错(FEC)层400的实施例。这里,位于无线链路控制(RLC)上方的FEC层执行成帧。
外部编码层400包括传送前向纠错(FEC)实体410,其通过无线接口(Uu)404经由逻辑信道406与接收前向纠错(FEC)实体430通信。
重新排序/重复检测
图15是用于使移动台10能把解码延迟不同逻辑流之间的时间偏移的重新排序协议或算法。
接收前向纠错(FEC)实体430使用序号来确定在EP矩阵内的给定PDU的位置。例如,一部分序号(PSN)识别PDU在编码器分组(EP)中的位置。
这个算法假定,在解码可被启动前,至多接收到来自两个编码器分组(EP)的数据。在下面的描述中,编码器分组(EPd)是按照次序下一个要被解码的编码器分组(EP),并且编码器分组(EPb)是正被缓冲的编码器分组(EP)。编码器分组(EPb)跟在编码器分组(EPd)之后。需要全编码器分组传送时间来执行RS解码的UE实现方案,将需要进行双重缓冲,以便能解码连续分组。因此,UE存储编码器矩阵的至少n+k个最大大小的行(k和n分别是信息行的数目和包括奇偶行的总行数)。具有更快解码引擎的UE能降低这个要求,尽管不低于n+1。例如,如果UE具有超出基于其解码能力接收连续分组所需的一定量的缓冲器空间(XtraBffr),并且如果假定64kbps的流,则在不增加计算要求的情况下把解码延迟100ms,将要求将缓冲器大小增加800字节。
在框1410,可确定是否接收到新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如果没有接收到新的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则处理在框1410重新开始。如果接收到了新的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则在框1420,可确定新的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是否属于按照次序将被解码的下一编码器分组(EPd)。
如果该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不属于按照次序将被解码的下一编码器分组(EP),则在框1421,可确定该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是否属于正被缓冲的编码器分组(EPb)。如果该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不属于正被缓冲的编码器分组(EPb),则在框1440,可丢弃该协议数据单元(PDU)。如果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确实属于正被缓冲的编码器分组(EPb),则在框1423,该协议数据单元(PDU)可在相关位置被添加到EPb的缓冲器中。在框1425,可确定用于EPb的数据量是否超过了XtraBffr。如果在框1426确定出用于EPb的数据量没有超过XtraBffr,则处理在框1410重新开始。如果用于EPb的数据量超过了XtraBffr,则在框1428,传送实体试图传送来自EPd的完整的SDU。然后,在框1430,EPd的剩余部分可从缓冲器中清除,在框1434,EPb可被设成EPd。
如果在框1420确定出前向纠错(FEC)协议数据单元(PDU)属于EPd,则在框1422,协议数据单元(PDU)可在相关位置被添加到EPd的缓冲器中。在框1424,可确定缓冲器是否具有k个单独的用于EPd的PDU。如果缓冲器不具有k个单独的用于EPd的PDU,则在框1426,处理在框1410重新开始。如果缓冲器确实具有k个单独的用于EPd的PDU,则在框1427,解码器为EPd执行外部解码,然后在框1428,传送实体试图传送来自EPd的完整的SDU。然后,在框1430,EPd的剩余部分可从缓冲器中清除,在框1434,EPb可被发送给EPd。
图16是显示当移动台在接收自小区A 99的点对多点(PTM)传输和自小区B99的另一点对多点(PTM)传输之间转换时,由移动台接收的外部代码块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图16的一些方面在2002年8月21日提交的Grilli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US-2004-0037245-A1和US-2004-0037246-A1以及在2002年5月6日提交的Willenegger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US-2003-0207696-A1中有进一步的讨论,从而将它们全部引用作为参考。
所描述的情况假定某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20和用户设备(UE)10要求。例如,如果UTRAN 20跨小区发送使用相同外部块编码的内容,则应在邻近小区中传送相同数据或净荷的块上使用相同的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外部块用相对地时间对准的方式被传送。跨小区的PTM传输的最大偏移(misalignment)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4控制。UTRAN 20控制跨小区的点对多点(PTM)传输上的延迟抖动。UE 10应该能在下一外部块正被接收时对当前外部块进行解码。因此,UE中的缓冲器空间应该最好容纳至少两个外部块95A-95C,因为需要用于一个外部块的存储器来积累当前外部块。如果外部块处于Reed-Solomon(RS)解码期间,存储器还应能积累“行”的内部块,以补偿在跨基站22的时间对准中的不精确性。
在小区A 98中,在外部块n 95A的传送期间,转换发生在第二内部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的传送期间。斜线箭头96图解了用户设备(UE)10从小区A 98到小区B 99的转换,斜线箭头96是非水平的,因为在转换期间经过了一些时间。到用户设备(UE)10到达小区B 99的时刻为止,第五块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数据正被传送。因而,用户设备(UE)10由于相应传送的时间偏移和转换期间经过的时间,丢失了第二至第四块。如果在小区B 99中接收到足够的块,则外部块n 95A仍然可被解码,因为可使用奇偶块来重新构造丢失的块。
随后,在外部块n+295C的传送期间,用户设备(UE)10经历从小区B 99到小区A 98的另一次转换,该转换发生在外部块n+295C的第五内部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在这种情况下,在转换期间更少的内部块被丢失,并且仍然可恢复外部块。
外部代码块的使用能帮助减小任何服务中断的可能性。为了确保误码恢复有效,应在每个传送路径上发送相同的块,这意味着应在每个传送路径上用相同的方式构造奇偶块。(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在每个路径上必定是相同的,因为它是广播传送)。在上面的应用层80执行前向纠错(FEC)有助于确保奇偶块在每个传送路径上完全相同,因为编码在前向纠错(FEC)层157中进行,从而对于每个外部块是相同的。相反,如果编码在低层进行,例如在独立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152进行,则需要一些协调,因为奇偶块在每个传送路径中将是不同的。
从点对多点(PTM)到点对点(PTP)的转换
图17是显示当点对多点(PTM)传输和点对点(PTP)传输之间的转换发生时,由移动台10接收的外部代码块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图17中显示的方案应用到例如使用点对点(PTP)传输的系统,诸如WCDMA和GSM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前向纠错,其通过在PTM传输期间把奇偶信息或块添加到内部MBMS“净荷”或数据块中。在PTM传输中传送的每个外部代码块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净荷块和至少一个内部奇偶块。外部代码块的纠错能力能显著地减小并往往会消除转换期间MBMS内容或“净荷”的丢失,该转换诸如当UE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时,或当在同一服务小区中MBMS内容的传送从PTM连接变成PTP连接时,或发生相反方向的改变时。
如上面提到的,给定小区可使用PTP或PTM传输方案来传送到用户10。例如,如果在小区内对服务的需求降到某阈值以下,则通常用PTM传输模式传送广播服务的小区,可选择建立专用信道并用PTP模式传送(仅传送给某用户10)。同样,通常在专用信道(PTP)上把内容传送给各个用户的小区,可决定通过公共信道把内容广播给多个用户。此外,给定小区可用PTP传输模式传送内容,而另一小区可以PTM传输模式传送相同的内容。当移动台10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时,或当小区内的用户数目的改变触发传输方案从PTP到PTM改变时或发生相反方向的改变时,转换发生。
在外部块n 95A的点对多点(PTM)传输期间,转换发生在第四内部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的传输期间。斜线箭头101图解了用户设备(UE)从点对多点(PTM)传输到点对点(PTP)传输的转换,斜线箭头101是非水平的,因为在转换期间经过了一些时间。当从PTM 101到PTP的转换发生时,空中比特速率保持近似相同。典型地,点对点(PTP)传输具有小于百分之一的比特误码率(例如,在传输期间,在每100个净荷块中有一个或更少的误码)。相反,在点对多点(PTM)传输中,可假定更高的比特误码率。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每16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生成一次外部块,并且这些TTI中的12个可由净荷块占据,4个TTI可由奇偶块占据。可容忍的误码块的最大数目应为16(12基本块+4奇偶块)中的4个内部块。因而,可容忍的最大的块误码率将是1/4。
当移动台从点对多点(PTM)传输转换101到点对点(PTP)传输时,某些内部块可能丢失。假定点对多点(PTM)传输和点对点(PTP)传输在物理层(L1)具有近似相同的比特速率,则PTP传输将允许MBMS净荷块的传输速率快于PTM传输,因为平均而言,被重传的块的百分比将典型地低于奇偶块的百分比。换句话说,点对点(PTP)传输典型地比点对多点(PTM)传输快得多,从统计上讲,奇偶块的数目比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Re-Tx)的数目大得多。由于转换101是从点对多点(PTM)传输转换到典型地快得多的点对点(PTP)传输,所以当用户设备(UE)10转换101到点对点(PTP)传输时,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数据的第一块正被传送。因而,相应传输的时间偏移和转换101期间经过的时间,都没有导致任何块的丢失。因此,当从点对多点(PTM)传输移动到点对点(PTP)传输时,一旦PTP链路在目标小区被建立,就可以简单地通过从当前外部块的开头部分重新开始,来补偿丢失的净荷块。网络可通过从相同外部块的开头部分开始PTP传输,即以第一内部块开始传送,来进行补偿。然后由于完整外部块的更快的传送,网络可恢复转换引入的延迟。减小传输期间数据的丢失,减小了可由这种转换导致的MBMS内容传送的中断。
随后,在外部块n+2的PTP传输期间,用户设备(UE)10经历到点对多点(PTM)传输模式的另一转换103。在图12中,从点对点(PTP)到点对多点(PTM)的这种转换103,发生在外部块n+2的最后一个内部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最后一个内部块,外部块n+2中的许多内部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已被传送。典型地,FEC被使用在这种不能获得反馈的情况下。由于PTP传输使用专用信道,从而在反向链路上具有反馈能力,所以FEC的使用不是有益的。为了最小化或消除交叉转换中的数据丢失,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20最好依靠PTP传输中RLC确认模式(AM)的低残余块误码率,来恢复在到PTM传输的转换期间可能被丢失的所有内部块。换句话说,普通层2重传可用于重传在源传输中被检测出误码的任何分组。因此,如图17所示,在PTP传输中不需要奇偶块。如果在点对点(PTP)传输期间在净荷块中有误码,则仍可解码外部块,因为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将请求重传任何错误的块。即,当在PTP传输期间有误码时,移动台10或者请求重传(Re-Tx),或者当所有块正确时,不发生重传,并且可使用传输格式零(TF0)。外部编码最好在协议栈的层2中进行,以便每个内部块97的大小恰好装入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中,因为这样可增强编码效率。
如果前向纠错(FEC)外部编码在协议栈的上层进行,诸如在应用层进行,则奇偶块将被发送,而不管是哪种重传方案(点对点(PTP)或点对多点(PTM))。因而,奇偶块也将被附加到点对点(PTP)传输中。
如上面提到的,在PTP传输中,奇偶块的使用不是必需的,因为更有效的重传方案可代替前向纠错来使用。由于奇偶块最好在PTP传输中不被传送,所以完整外部块的传送平均而言可比在PTM中快,假定相同的空中比特速率。这允许UE补偿由点对多点(PTM)到点对点(PTP)的转换导致的中断,因为可相对于PTM传输来预期PTP传输。用户设备(UE)可通过结合(1)在新小区的中或在转换后的点对点(PTP)传输中接收的内部块,和(2)在旧小区中的或在转换前的点对多点(PTM)传输中接收的内部块,来正确地恢复外部块。用户设备(UE)可结合属于同一外部块的转换前接收的内部块,和转换后接收的内部块。例如,用户设备(UE)10可结合通过点对点(PTP)传输接收的外部块n+2中的内部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和通过点对多点(PTM)传输接收的外部块n+2和奇偶块中的内部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BMS)净荷块。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20可通过相对于PTM链路上的传输,对接收来自PTP链路的MBMS内容的所有用户稍微地“预期”外部块的传输,来方便这个处理。
由于UTRAN相对于PTM传输来预期外部块的传输,所以从PTP到PTM的“无缝的”转换是可能的。结果,跨小区边界和/或诸如PTM和PTP的不同传输方案之间的MBMS内容的传送,也是“无缝的”。这种“时间预期”,可用内部块的数目来表示。当用户设备(UE)10转换到PTM传输时,即使在转换时间期间通信链路不存在,用户设备(UE)10也能丢失最高到“时间预期”数目的内部块,而不损害MBMS接收的QoS。如果UE在PTP中直接开始MBMS接收,则UTRAN可在PTP传输的起点立刻应用“时间预期”,因为UTRAN 20能通过避免空内部块(TF 0)来缓慢地预期外部块的传输,直到预期达到要求的“时间预期”数目的内部块为止。从那点开始,UTRAN能保持恒定的“时间预期”。
在点对多点(PTM)传输中,不能依靠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中可获得的UE特定反馈信息。在点对点(PTP)传输中,UE 10能把在转换前被正确接收的最后一个外部块的编号,通知给RNC。这应该适应于任何到PTP的转换(从PTM或从PTP)。如果这个反馈不认为是可接受的,则UTRAN 20能估计在状态转换前最可能由用户设备(UE)10接收的最后一个外部块。这个估计可基于对不同的小区传输之间可预见的最大时间不精确性的认识,并可基于在目标小区中当前正被传送的或即将被传送的外部块。
可执行前向纠错(FEC),以便能恢复在转换期间丢失的任何块。这通过减小在转换期间内容会被丢失的可能性,产生“无缝”转换。这种方案假定从点对点(PTP)到点对多点(PTM)传输的转换发生在相同的外部块正从每个源被传送时,这典型地发生在相对于转换持续时间给定外部块的持续时间的情况中。
UE 10中的存储量可与跨相邻小区的PTM传输的时间对准中的精确性折衷。通过放宽用户设备(UE)10中的存储器要求,可增加PTMUTRAN 20传输的时间精确性。
图18是显示在来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A的点对点(PTP)传输和来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B的另一点对点(PTP)传输之间的转换或重新定位期间,由移动台接收的外部代码块之间的时间关系的图。术语RNC可与术语“基站控制器(BSC)”互换使用。在“重新定位”期间,用户设备(UE)10从由第一RNC A124控制的区域中的内容流的点对点(PTP)传输,转换到由第二RNC B 224控制的区域中的相同内容流的点对点(PTP)传输。重传(re-Tx)可用于补偿任何丢失的MBMS净荷块。可类似于版本’99软越区切换或硬越区切换,来执行小区间的从点对点(PTP)到点对点(PTP)的直接转换。即使没有两个RNC A、B之间的协调,目标RNC A 124也应该能算出由UE10接收的最近的整个外部块。这种估计可基于在Iu接口25上由RNC24接收的MBMS内容的时刻。当使用PTP传输时,RNC 24能补偿初始延迟,并且即使没有要求无损失的SRNS重新定位,也不会丢失MBMS的部分内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虽然为了便于理解可顺序地画出流程图,但是在实际实现方案中可并行地执行某些步骤。而且,除非明确显示,否则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互换方法步骤。
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工艺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上述说明中提到过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及码片都可以表示为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以上的结合。
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示例的逻辑块、模块、电路、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结合被执行。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多个示例性组件、程序块、模块、电路、及步骤。这种功能究竟可以软件还是硬件方式来实现取决于整个系统的特定的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被认为超出了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多种示例的逻辑块、模块、电路可以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设备、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设计为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以上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可替换地,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一个DSP核心的组合、或任意其它此类配置的组合。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置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硬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示例的存储介质可连接到处理器,所以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并向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可替换地,存储介质可以被集成在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置于ASIC中。ASIC可以置于用户端中。可替换地,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离的部件置于用户端内。
对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例如,尽管描述指明,无线接入网20可通过使用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空中接口来实现,但是可选地,在GSM/GPRS系统中,接入网20可以是GSM/EDGE无线接入网(GERAN),或在系统间的情况下它可包括UTRAN空中接口的小区和GSM/EDGE空中接口的小区。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发明文件的部分公开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当它出现在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中时,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对专利文件或专利公开的传真复制,否则不论何种情况都将保留所有版权。

Claims (16)

1.一种通过信道传递信息的方法,包括:
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上方使第一类型信息的各行成帧,以生成第二类型信息的各行,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信息包括通过无线承载的第一格式的净荷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类型信息包括第二格式的净荷数据;
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上方对所述第二类型信息的各行进行编码,以生成包括奇偶块的冗余信息的各行;
将所述冗余信息附加到所述第二类型信息之后,以生成包括所述奇偶块和第二格式的所述净荷数据的各行的第一外部代码块;
将开销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一外部代码块的每行中,其中所述开销信息包括序号;和
将所述第一外部代码块传送到无线链路控制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源的所述第一外部代码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无线通信装置经历转换时,接收来自第二源的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信息的各行相同的第二分组的第二外部代码块,其中所述第二分组的各行包括序号,并且所述转换是以下转换中的任一个:点对点传输和点对多点传输之间的转换,点对点传输和另一个点对点传输之间的转换,点对多点传输和另一个点对多点传输之间的转换,小区内转换和小区间转换;和
使用所述序号来重新对准第一外部代码块和第二外部代码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类型信息还包括填充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编码前附加内部块编号,在编码后附加外部块编号,允许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在无线通信装置经历转换时改变模式,其中所述转换是以下转换中的任一个:点对点传输和点对多点传输之间的转换,点对点传输和另一个点对点传输之间的转换,点对多点传输和另一个点对多点传输之间的转换,小区内转换和小区间转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码包括外部编码,并且独立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被执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是单向的公共逻辑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是单向的下行链路信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公共逻辑信道传送被广播给一个或更多终端的信息。
10.一种将第一外部代码块和第二外部代码块传送给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包括:
传送所述第一外部代码块,其中所述第一外部代码块具有在无线链路控制层上方生成的至少一个数据行和至少一个冗余行,并且其中每行具有包括序号的开销信息,所述第二外部代码块仅由数据行组成,其中第二外部代码块的各行具有包括序号的开销信息;和
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经历转换时,使用所述序号来将所述第一外部代码块与所述第二外部代码块对准,其中所述转换是以下转换中的任一个:点对点传输和点对多点传输之间的转换,点对点传输和另一个点对点传输之间的转换,点对多点传输和另一个点对多点传输之间的转换,小区内转换和小区间转换。
11.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通过信道传递信息的方法,包括:
提供无线链路控制层;和
提供置于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上方的前向纠错层,
其中所述前向纠错层在第一类型信息到达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之前,通过无线承载接收所述第一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前向纠错层在所述第一类型信息到达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之前,将所述第一类型信息成帧为相等尺寸的帧,以生成第二类型信息;
其中所述前向纠错层使用所述第二类型信息来生成冗余信息的各行,其中所述冗余信息被附加到所述第二类型信息之后以生成外部代码块;
其中所述前向纠错层在向所述无线链路控制层传送之前,将序号添加到所述外部代码块的每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第一源接收所述外部代码块,所述外部代码块通过公共逻辑信道被传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序号允许外部代码块在转换期间,和来自第二源的外部代码块重新排列,其中所述转换是以下转换中的任一个:点对点传输和点对多点传输之间的转换,点对点传输和另一个点对点传输之间的转换,点对多点传输和另一个点对多点传输之间的转换,小区内转换和小区间转换。
14.一种在包括无线链路控制层的系统中,在通过公共信道传送信息之前对所述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无线承载的所述信息;
在将所述信息传给无线链路控制层之前,对所述信息进行外部块编码;
其中所述信息包括内容,并且其中外部块编码包括:
将所述内容组织成数据块;
编码所述数据块,以生成奇偶块;
将奇偶块附加到数据块之后,以生成编码器分组,其中所述奇偶块被配置成,用来重新构造在传输期间丢失的任何数据块;和
将开销信息添加到所述编码器分组中的每块中,所述编码器分组通过包括内部块编号和外部块编号的序号,来识别每块,其中所述开销信息包括序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单个帧中传送每块。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多个帧中传送每块。
CN2004800286925A 2003-08-21 2004-08-20 用于广播和组播内容跨小区边界和/或不同传送方案之间的无缝传送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8643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9745703P 2003-08-21 2003-08-21
US49745603P 2003-08-21 2003-08-21
US60/497,457 2003-08-21
US60/497,456 2003-08-21
US10/922,405 2004-08-19
US10/922,405 US8804761B2 (en) 2003-08-21 2004-08-19 Methods for seamless delivery of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content across cell borders and/or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nd related apparatus
PCT/US2004/027222 WO2005022813A1 (en) 2003-08-21 2004-08-20 Methods for seamless delivery of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content across cell borders and/or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nd relate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4359A CN1864359A (zh) 2006-11-15
CN1864359B true CN1864359B (zh) 2012-04-18

Family

ID=3739088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86925A Expired - Lifetime CN1864359B (zh) 2003-08-21 2004-08-20 用于广播和组播内容跨小区边界和/或不同传送方案之间的无缝传送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2004800286963A Expired - Lifetime CN1868157B (zh) 2003-08-21 2004-08-20 无线链路控制层上的前向纠错编码方法和相关装置
CN2004800307866A Expired - Lifetime CN1871804B (zh) 2003-08-21 2004-08-20 广播/多播内容的外部编码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86963A Expired - Lifetime CN1868157B (zh) 2003-08-21 2004-08-20 无线链路控制层上的前向纠错编码方法和相关装置
CN2004800307866A Expired - Lifetime CN1871804B (zh) 2003-08-21 2004-08-20 广播/多播内容的外部编码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8643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8729B2 (en) 2001-12-21 2006-06-27 Digital Fountain, Inc. Multi-stage code generator and decoder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307487B1 (en) 1998-09-23 2001-10-23 Digital Fountain, Inc. Information additive code generator and decoder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177658B2 (en) 2002-05-06 2007-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MB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240810B2 (en) 2002-06-11 2016-01-19 Digital Fountain, Inc.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decoding chain reaction codes through inactivation
KR101143282B1 (ko) 2002-10-05 2012-05-08 디지털 파운튼, 인크. 연쇄 반응 코드의 체계적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US8804761B2 (en) 2003-08-21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amless delivery of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content across cell borders and/or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8694869B2 (en) 2003-08-21 2014-04-08 QUALCI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above a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and related apparatus
EP1665539B1 (en) 2003-10-06 2013-04-10 Digital Fountain, Inc. Soft-Decision Decoding of Multi-Stage Chain Reaction Codes
US9270414B2 (en) 2006-02-21 2016-02-23 Digital Fountain, Inc. Multiple-field based code generator and decoder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971129B2 (en) 2006-05-10 2011-06-28 Digital Fountain, Inc. Code generator and decoder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operating using hybrid codes to allow for multiple efficient users of th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9209934B2 (en) 2006-06-09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lock-request streaming using cooperative parallel HTTP an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US9386064B2 (en) 2006-06-09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lock-request streaming using URL templates and construction rules
US9419749B2 (en) 2009-08-19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FEC codes with permanent inactivation of symbol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processes
US9432433B2 (en) 2006-06-09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lock-request streaming system using signaling or block creation
US9380096B2 (en) 2006-06-09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lock-request streaming system for handling low-latency streaming
US9178535B2 (en) 2006-06-09 2015-11-03 Digital Fountain, Inc. Dynamic stream interleaving and sub-stream based delivery
US8358669B2 (en) 2007-05-01 2013-0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iphering sequence number for an adjacent layer protocol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s
KR100970003B1 (ko) * 2007-05-02 2010-07-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331399B2 (en) 2007-05-07 2012-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ing sequence number by multiple protoco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341515B1 (ko) 2007-06-18 2013-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복 전송 정보 갱신 방법
KR101486352B1 (ko) 2007-06-18 2015-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에서의 상향링크 동기 상태 제어방법
KR101470637B1 (ko) 2007-06-18 2014-1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향상 방법, 상태정보 보고방법 및 수신장치
WO2008156314A2 (en) 2007-06-20 2008-12-24 Lg Electronics Inc. Effective system information reception method
CN101360271B (zh) 2007-08-01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域业务数据的无线承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38275B (zh) * 2007-08-01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域业务数据的无线承载方法和装置
KR101514841B1 (ko) 2007-08-10 2015-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효율적인 랜덤 액세스 재시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KR20090016419A (ko) 2007-08-10 2009-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적 무선자원 할당방법에서 harq를 제어하는 방법
KR101490253B1 (ko) 2007-08-10 2015-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US8488523B2 (en) 2007-08-14 2013-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processing data block of specific protocol lay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8298602A1 (en) 2007-09-12 2009-03-19 Digital Fountain, Inc. Generating and communicating sour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o enable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KR101461970B1 (ko) 2007-09-13 2014-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폴링 과정 수행 방법
KR100937432B1 (ko) 2007-09-13 2010-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KR101513033B1 (ko) 2007-09-18 2015-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계층 구조에서 QoS를 보장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591824B1 (ko) 2007-09-18 2016-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폴링 과정 수행 방법
KR101396062B1 (ko) 2007-09-18 2014-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더 지시자를 이용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블록 전송방법
KR101435844B1 (ko) 2007-09-18 2014-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블록 전송 방법
US8687565B2 (en) 2007-09-20 2014-04-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ffectively transmitting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041323A (ko) 2007-10-23 2009-04-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블록 구성함에 있어서 단말의 식별 정보를 효과적으로 전송하는 방법
KR101487557B1 (ko) 2007-10-23 2015-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통제어채널의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WO2009057941A2 (en) 2007-10-29 2009-05-07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for repairing an error depending on a radion bearer type
KR101163275B1 (ko) 2008-03-17 2012-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Pdcp 상태 보고 전송 방법
WO2009116788A1 (en) 2008-03-17 2009-09-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lc data
CN102047601A (zh) * 2008-05-30 2011-05-0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递送非接入层重传通知的方法和设备
JP2010093480A (ja) * 2008-10-07 2010-04-22 Nec Commun Syst Ltd 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トローラ、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ベアラ種別決定方法
US9554417B2 (en) * 2008-12-24 2017-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ed header for efficient processing of data packets
US9281847B2 (en) * 2009-02-27 2016-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reception of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 services
US9288010B2 (en) 2009-08-19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versal file delivery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and bundled file delivery services
US9917874B2 (en) 2009-09-22 2018-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lock-request streaming using block partitioning or request controls for improved client-side handling
CN101895372B (zh) * 2010-06-29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无线链路控制层确认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
US8918533B2 (en) 2010-07-13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switching for streaming video data
US9185439B2 (en) 2010-07-15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data for multiplexing video components
US8958375B2 (en) 2011-02-11 2015-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ming for an improved radio link protocol including FEC
US9253233B2 (en) 2011-08-31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 signaling methods providing improved switching between representations for adaptive HTTP streaming
US9843844B2 (en) 2011-10-05 2017-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data
US9294226B2 (en) 2012-03-26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versal object delivery and template-based file delivery
KR101358886B1 (ko) * 2012-04-12 2014-02-06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송신장치 및 수신장치, 송신장치의 동작 방법
US9699275B2 (en) * 2015-02-16 2017-07-04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data communicated between different protocol layers
WO2017002291A1 (ja) * 2015-07-02 2017-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00347B (zh) * 2015-10-27 2018-06-12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07333298B (zh) * 2016-04-29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742234B2 (en) * 2017-03-15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group definition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566083B (zh) * 2017-07-19 2020-05-1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网络编码传输控制协议的补偿重传方法
WO2019096988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 to radio access networks with core network
CN116134932A (zh) * 2020-05-28 2023-05-16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498A (zh) * 1997-09-24 2000-10-2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由单个移动站的处理多业务
CN1346581A (zh) * 1999-04-01 2002-04-24 诺泰网络有限公司 带软切换移动电信系统中改变无线链路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498A (zh) * 1997-09-24 2000-10-2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由单个移动站的处理多业务
CN1346581A (zh) * 1999-04-01 2002-04-24 诺泰网络有限公司 带软切换移动电信系统中改变无线链路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Bit rate and retransmission apects for p-t-m MBMS in GERAN.3GPP TSG GERAN MBMS Workshop.2003,3全文. *
Qualcomm.MBMS design considerations.3GPP TSG RAN WG1 #28.2002,3(128),全文. *
Qualcomm.On support for Outer coding.3GPP TSG-RAN1 #29.2002,3(129),全文. *
Siemens.Threshold for p-t-m MBMS delivery.3GPP TSG GERAN #14.2003,3(14),全文. *
徐波.GPRS 吞吐量性能分析.天津通信技术 3.2001,(3),第2、3节,图3.
徐波.GPRS 吞吐量性能分析.天津通信技术 3.2001,(3),第2、3节,图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8157B (zh) 2011-07-27
CN1864359A (zh) 2006-11-15
CN1871804A (zh) 2006-11-29
CN1868157A (zh) 2006-11-22
CN1871804B (zh)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4359B (zh) 用于广播和组播内容跨小区边界和/或不同传送方案之间的无缝传送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US8804761B2 (en) Methods for seamless delivery of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content across cell borders and/or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8171381B2 (en) Outer coding methods for broadcast/multicast content and related apparatus
EP1661283B1 (en) Methods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above a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and relate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49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49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