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9430A - 床 - Google Patents
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9430A CN1679430A CN 200410031006 CN200410031006A CN1679430A CN 1679430 A CN1679430 A CN 1679430A CN 200410031006 CN200410031006 CN 200410031006 CN 200410031006 A CN200410031006 A CN 200410031006A CN 1679430 A CN1679430 A CN 16794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age portion
- bed
- frame
- head
- frame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床,其设有一寝具承载框及一床框体,该寝具承载框具可承载一寝具的一寝具承载面,而该床框体可支撑该寝具承载框;该寝具承载框包含一背支撑框部及一头支撑框部,该背支撑框部在就寝者的头部所面向的前侧部分,其后端部枢接在该床框体且形成可承接背部,该头支撑框部由一可动部形成一伸展状态与一头部可调状态的切换变化,该伸展状态是指可与背支撑框部形成一直线的状态,而该头部可调状态是指该头支撑框部可相对该背支撑框部倾起且前端可向上倾动的状态,且该头支撑框部装设在该背支撑框部的前端部;该床另设有一臂体及一驱动器,该臂体的前端部可转动的连接该头支撑框部的底面,而可倾起该头支撑框部,该驱动器则可使该臂体倾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可形成舒适的可调状态,以提高使用舒适度的床。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日常生活习惯中,一般人时常横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甚至用餐。如图17所示,有鉴于床具有该类使用形态上的需求,其在寝台部的一侧(例如头部侧)设可向倾起方向弯曲的一第一倾动部b1,且相对该第一倾动部b1再设可弯曲的一第二倾动部b2,以形成一床a。再者,使用者通常分别将上半身置于第一倾动部b1,将头部置于第二倾动部b2而使用该床a。
如图17所示,为了支撑倾起头部的姿势,第一倾动部b1在第一阶段倾动可调状态R1及第二阶段倾动可调状态R2之间进行变化。该第一阶段倾动可调状态R1是一边保持水平状态且只使第二倾动部b2向倾起方向倾动,而该第二阶段倾动可调状态R2则使第二倾动部b2相对第一倾动部b1于倾起的状态下使第一倾动部b1更倾起,以支撑头部与上半身一起倾起的姿势。
但是,如上所述的习知的床a,于第一阶段倾动可调状态R1中,其可使头部倾起,且为确保某一程度的高度,该第二倾动部b2的弯曲角度θ形成20°以上。此时,使用者的头部以颈部为支点形成前倾20°以上角度的姿势,因此使用者的下颚形成后缩,容易压迫颈部。特别是使用枕头时,如此的倾向将更为显著。再者,即使于倾起上半身的第二阶段倾动可调状态R2,由于用以维持第一倾动部b1及第二倾动部b2的一相对角度θ同样会使颈部变得不舒适。如此,有进一步改善习知床的靠背可调状态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改良上述的缺点,其可在一伸展状态及一头部可调状态之间变化,该伸展状态是于头支撑框部与背支撑框部形成一直线,及该头部可调状态相对该背支撑框部倾起且前端可向上倾动,如此形成更舒适的可调状态,且更具使用舒适度的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其可在一伸展状态及一头部可调状态之间变化,该伸展状态是于头支撑框部与背支撑框部形成一直线,及该头部可调状态是相对该背支撑框部倾起且前端可向上倾动,使本发明具有提升使用舒适度的功效。
有关本发明的床,其设有一寝具承载框及一床框体,该寝具承载框具可承载一寝具的一寝具承载面,而该床框体可支撑该寝具承载框;该寝具承载框包含一背支撑框部及一头支撑框部,该背支撑框部在就寝者的头部所面向的前侧部分,其后端部枢接在该床框体且形成可承接背部,该头支撑框部由一可动部形成一伸展状态与一头部可调状态的切换变化,该伸展状态是指可与背支撑框部形成一直线的状态,而该头部可调状态是指该头支撑框部可相对该背支撑框部倾起且前端可向上倾动的状态,且该头支撑框部装设在该背支撑框部的前端部;该床另设有一臂体及一驱动器,该臂体的前端部可转动的连接该头支撑框部的底面,而可倾起该头支撑框部,该驱动器可使该臂体倾动。
有关本发明的床,其中该可动部包含一导引部及一滑动部,该导引部设在该背支撑框部的前端部,且可于包含床纵长方向的垂直面内任意倾动,该滑动部装着在该背支撑框部的后端部,且可对该导引部形成升降。
有关本发明的床,其中该导引部具一导孔,且该滑动部具一可于该导孔升降的滑动轴,当滑动轴向上方到达最大滑动量时,该滑动轴可由该导孔而防止脱落且固定,使该背支承框部由该头支承框部而被倾起。
有关本发明的床,其中该头支撑框部于头部可调状态下,其对背支撑框部形成以2°至10°的角度倾斜。再者,有关本发明的床,其中该床框体由可折叠倒立V字形的一对床框半体所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分解立体图。
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上视图。
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倾动部、臂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4:本发明较佳实拖例床的寝具承载的作动状态的侧视图。
图5A: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倾动部的不同作动状态的剖面图。
图5B: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倾动部的不同作动状态的剖面图。
图6: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臂体前端部与头支撑框部的扣合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7: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臂体前端部与头支撑框部的扣合状态的局部正视图。
图8: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9: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床的寝具承载框的作动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床的臂体前端部与头支撑框部的扣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床的臂体前端部与头支撑框部的扣合状态的正视图。
图12: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床的寝具承载框与臂体的立体图。
图13: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床的寝具承载框与臂体的作动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床的寝具承载框与臂体的作动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图15: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床的臂体支撑背支撑框部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6: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床的臂体支撑背支撑框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习用床的侧视图。
1 床 2 寝具承载框
3 床框体 4 背支撑框部
4A 框体 4A1 外框部
4B 保持材 4C 补强肋条
5 倾动部 6 头支撑框部
6A 框体 6A1 外框部
6B 保持材 6C 补强肋条
7 臂体 7a 主体部
7b 弯曲部 7c 支撑臂部
8 驱动器 8b 杆
9 导引部 9A 筒体
9B 摆首部 9B1 垂直片
9B2 圆弧片 10 滑动部
11 导孔 12 滑动轴
12a 轴部 12b 止脱部
13A 第一床框半体 13B 第二床框半体
14 上半身支撑框部 15 臀支撑框部
15A 框体 15B 保持材
15C 补强肋条 16 脚支撑框部
16A 框体 16B 保持材
16C 补强肋条 31a 主框
31b 补强肋条 31c 补强肋条
32a 主框 32b 补强肋条
33 连接件 34 第一脚架
34a 脚架 34b 滚轮
35 连接板 36 床头板
37 第一脚架 38 滚轮
39 滚轮 40 连结板
41 中间支架 42 弹簧
43 装着板 44 把手
45 连结件 46 轴承接片
47 直线电动运动器 47a 本体部
47b 杆 48 连结金属件
48a 侧片 48b 水平轴
48c 上片 49 倾倒装置
50 倾倒主轴 51 倾倒杆
51a 装着板 52 滑动部
52a 滑动基部 52b 凸缘部
52c 滑轮 52d 脚部
52e 滑动外板 52f 滑动内板
52g 凸部 52i 凹部
53 滑动承受部 53a 凸缘部
53b 导引部 53c 薄片部
53d 内凸缘部 54 固着件
55 固着件 56 折叶件
57 限位凸部 59 装着金属件
60 装着金属件 62 臂导引件
62a 本体部 62b 装着片
62c 承接部 B 寝具
C 被套 F1 第一期倾动状态
F2 第二期倾动状态 m 寝具承载面
P1 插销 P2 插销
P3 枢接点 P4 滑动插销
R 头部可调状态 S 伸展状态
θ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床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其上视图。
本实施形态的床1包含一床框体3及一寝具承载框2,该床框体3可任意折叠倒立V字形状,及该寝具承载框2配置在该床框体3上且可装载寝具。该床框体3由第一床框半体13A及第二床框半体13B所构成,其可任意弯曲的连结该第一床框半体13A及第二床框半体13B以形成倒立V字形。
该第一床框半体13A将数条向纵横方向延伸的补强肋条31b、31c一体的固设在由框材弯折形成而略呈ㄈ形或矩形(本实施例中为ㄈ形)的主框31a上。该第一床框半体13A的长度实际上约为床长度的一半(例如900~1000mm)。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于该第一床框半体13A侧承载就寝者的上半身。再者,第一床框半体13A的向就寝者脚部侧的后侧端部,其利用插销等可任意转动的框接在连接件33。再者,在第一床框半体13A的前端侧,其第一脚架34、34设在床宽方向的二侧。
本实施形态中,该第一脚架34、34由呈倒T形的脚架34a及装设在其下端部的滚输34b所构成。脚架34a由插销可任意转动的装设在第一床框半体13A。再者,二侧的第一脚架34、34形成一体的固设在第一床框半体13A的下方向床宽方向延伸的连结板35。再者,于本实施形态中,在第一床框半体13A的前端部装设一加工完成的床头板36。
该第二床框半体13B与第一床框半体13A相同,其是将补强肋条32b一体的固设在由框材弯折形成而略呈ㄈ形的主框32a上。第二床框半体13B的长度,也约为床长度的一半。该第二床框半体13B的前端部,其由插销而可任意转动的枢接在该连接件33。本实施形态中,虽然第一、第二床框半体13A、13B分别在床纵长方向具一间隙,且分别由不同的轴所支撑,但也可利用相同的轴予以支撑。
第二床框半体13A的该主框32a上,其是由突出床宽方向的装着轴37,而固设一第二脚架38。如此,于折叠时可防止第一、第二脚架34、38的相互碰撞。第二脚架38可由从第二床框半体13B向高度的方向突出的部分兼用把手使用,且在其向下方延伸的端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滚轮39。如此,于折叠时第一、第二床框半体13A、13B的移动更为顺畅。
设在床宽方向二侧的该连接件33、33,其是一体的固设在连结板40的二端部,且由于该连结板40设有一中间支架41。由该中间支架41,可于水平状态下与地面接触。如此,可由第一、第二脚架34、38及中间支架41支撑床的重量,以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再者,该中间支架41与第一床框半体13A之间,及中间支架41与第二床框半体13B之间分别架设一弹簧42、42等构件以减轻折叠力量。如此,由于床1分别在连接件33的一端枢接该第一床框半体13A,及在连接件33的他端部枢接该第二床框半体13B,因此第一床框半体13A及第二床框半体13B可在相互垂直的位置,完成可任意折叠且不占空间的收藏。此时,该弹簧42可减少折叠时的操作施力,且可提高操作上的方便性。再者,也可改变弹簧42的架设位置,或使用电动机等,以自动的进行床1的折叠与张开的作动。
再者,该连接件33具一把手44可向床宽方向突出且略呈环状,由握持该把手44可使床1的折叠展开的操作更为简单且安全。
该寝具承载框2由一上半身支撑框部14、一臀支撑框部15及一脚支撑框部16所构成,该上半身支撑框部14配置在该床框体3的纵长方向且可承载就寝者上半身,该臀支撑框部15用以承载臀部,及该脚支撑框部16用以支撑脚部。该寝具承载框2的宽度比该床框体3更宽,例如约800~1800mm。
该脚支撑框部16由一框体16A、金属网状的一保持材16B及数条补强肋条16C所构成,该框体16A由管材弯曲结合成横长的矩形状,该保持材16B配置在该框体16A所圈围的空间,而该补强肋条16C向床1的纵长方向延伸。再者,该脚支撑框部16利用螺栓等固设在该第二床框半体13B。
该臀支撑框部15由一框体15A、金属网状的一保持材15B及数条补强肋条15C所构成,该框体15A由管材弯曲结合成横长的矩形状,该保持材15B配置在该框体15A所圈围的空间,而该补强肋条15C向床1的纵长方向延伸。再者,该臀支撑框部15利用螺栓等固设在该床框体3的第一床框半体13A的后侧。
本实施形态中,该上半身支撑框部14配置在该臀支撑框部15的前侧,且由一承载背部的背支撑框部4及一承载头部的头支撑框部6所构成。
该背支撑框部4由一框体4A、一可承载寝具的保持材4B及数条补强肋条4C所构成,该框体4A由管材弯曲结合成横长的矩形状,该保持材4B配置在该框体4A所圈围的空间,而该补强肋条4C向床1的纵长方向延伸。再者,请参照图1所示,该背支撑框部4的后侧端部利用连结件45及插销P1可任意倾动的连结在该臀支撑框部15的前侧端部。再者,背支撑框部4的其它部分并没有固设在第一床框半体13A,因此可于一水平位置及一倾起位置间进行变化,该背支撑框部4在水平位置时被下方的第一床框半体13A的主框31a所支撑的,及该背支撑框部4在倾起位置时相对该臀支撑框部15弯曲且可从第一床框半体13A倾起。于本实施形态中,虽然背支撑框部4可使其后侧端部任意倾动的连结在该臀支撑框部15的前侧端部,但也可任意倾动的直接连结在第一床框半体13A。
该头支撑框部6由一框体6A、一可承载寝具的保持材6B及数条补强肋条6C所构成,该框体6A由管材弯曲结合成横长的矩形状,该保持材6B配置在该框体6A所圈围的空间,而该补强肋条6C向床1的纵长方向延伸,且该头支撑框部6具一微小间距的配置在该背支撑框部4的前侧。再者,头支撑框部6较佳形成可承载使用者头部的适当长度(沿床纵长方向的长度),虽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形成约230~350mm左右。
再者,该头支撑框部6的后端部由倾动部5而与该背支撑框部4连结。请参照图3所示,于本实施形态中,该倾动部5包含一导引部9及一滑动部10,该导引部9设在背支撑框部4的前端部,及该滑动部10装着在头支撑框部6的后端部。
于本实施形态中,该导引部9包含一筒体9A及一摆首部9B。该筒体9A由剖面呈圆形的管材所构成,且具一向上下延伸的导孔11。该摆首部9B由一从平面观之略呈U字形的金属件所构成,该金属件由在床宽方向具一间隔的二垂直片9B1、9B1连结一圆弧片9B2而成。而且,该筒体9A由例如焊接而固设在该圆弧片9B2的内圆周面。
该导引部9在其前端部由四方形状的连结金属件48,装着在例如背支撑框部4的框体4A之中,向床宽方向延伸的外框部4A1。该连结金属件48由装着板43利用焊接、螺栓等一体的固设在该外框部4A1的底面。而且,在该装着金属件48的二侧片48a、48a之间,该摆首部9B的二垂直片9B1、9B1由螺栓枢接在床宽方向的水平轴48b,如此该导引部9在背支撑框部4的前端部,形成可在包含床纵长方向的垂直面内任意倾动般的设置。
于本实施形态中,该滑动部10由插入该导引部9的导孔11内的滑动轴12所构成,其上端部在头支撑框部6的框体6A中,于后端部由焊接而形成一体的固设在向床宽方向延伸的外框部6A1,而从头支撑框部6的后端部形成下垂。
再者,本实施形态的滑动轴12,其具一轴部12a及一止脱部12b,该轴部12a具圆形的断面,而该止脱部12b的下端设有较大的径位。轴部12a具备比该筒体9A的导孔11的内径较小的外径,因此可于导孔11内顺利的滑动。当往上方滑动时,由于该止脱部12b抵接筒体9A的下端面,因此可限制滑动轴12的最大滑动量,且可防止滑动轴12从导引部9脱落。
请参照图5A所示,头支撑框部6在第一床框半体13A上与背支撑框部4排列成一直线状形成伸展状态S,当其被向上推压时,倾动部5的滑动轴12相对导引部9形成上升。由此,请参照图3、图5B所示,头支撑框部6相对背支撑框部4形成具一高低位差的举起,且由被连结金属件48枢接的导引部9的倾动,而使前端向上的相对背支撑框部4变化成倾斜的头部可调状态R。
该滑动轴12的最大滑动量,其可变更轴部12a的长度而予以进行。较佳将最大滑动量设定在30~100mm,更佳为30~80mm。当该最大滑动量未满30mm时,因为在头部可调状态R所支撑的就寝者头部的举起高度不够,因此使用上的方便性较差;超过100mm时,由于头部可调状态R的头部的位置太高,因此会压迫颈部。
再者,于本实施形态中,相对背支撑框部4的头支撑框部6的倾动角度θ,其由摆首部9B的垂直片9B1与连结金属件48的上片48c接触而被限制。该角度θ设定在2~10°左右的话,则因为其倾斜较为和缓,因此不会有如习知床所述的由头支撑框部6举起头部而压迫到颈部的情形发生,且即使是在长时间的就寝姿势也不会感到肩酸、疲劳。再者,该角度θ中也包含了随着摆首部9B倾动的增加,因筒体9A与滑动轴12的晃动声所产生的角度变位(因筒体9A的轴中心与滑动轴12的轴中心的滑动所产生的角度变位)。
再者,该头支撑框部6由倾倒装置49举起。于本实施形态中,该倾倒装置49包含一倾倒主轴50、及从该倾倒主轴50延伸的一对臂体7、及同样从倾倒主轴50延伸的一倾倒杆51、及一驱动器8。
该倾倒主轴50由在第一床框半体13A的二补强肋条31b、31b之间向横方向延伸的圆形管材所构成,其二端可任意转动枢接于设在该补强肋条31b的二轴承接片46、46之间。再者,该倾倒杆51的基部固设在该倾倒主轴50,且包含一具微小间距的一对装着板51a、51a。
于本实施形态中,该驱动器8由直线电动运动器47所构成,该直线电动运动器47利用一具备电动机的本体部47a及一杆47b的滚珠螺杆机构,由该电动机的正反转而使杆47b形成可从本体部47a伸出、缩入。该直线电动运动器47的本体部47a由托架等枢接在第一床框半体13A的补强肋条31c,且该杆47b由插销P2可任意转动的装着在该倾倒杆51的装着板51a,而于垂直面内可任意倾动的被支撑。而且,直线电动运动器47由伸缩其杆47b,而使该倾倒装置51倾动,并使该倾倒主轴50转动,进而该臂体7可在垂直面内转动。
请参照图3所示,于本实施形态中,该臂体7形成主体部7a及支撑臂部7c。该主体部7a是断面呈矩形的柱体,且从该倾倒主轴50向前延伸,及该支撑臂部7c是在该主体部7a的前端由一弯曲部7b而于向床前后方向的垂直面内弯曲的。再者,本实施形态的臂体7,其前端固设一滑动部52,以扣合该头支撑框部6的滑动承受部53。
请参照图6、7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滑动部52包含一沟槽状滑动基部52a及二滑轮52c、52c,该沟槽状滑动基部52a由焊接而固设在该支撑臂部7c前端,及该滑轮52c、52c由二滑动插销P4、P4而枢接在该滑动基部52a的二凸缘部52b、52b间。
该滑动承受部53固设在头支撑框部6的补强肋条6c的底面,形成向下的沟槽状,且在其二凸缘部53a之间具一细长切口状的导引部53b。而且,请参照图6、7所示,该臂体7的滑动部52插入滑动承受部53内,而滑动部52的滑动插销P4的二端部可任意滑动的插入滑动承受部53的导引部53b内,且当臂体7顶压头支撑框部6时,滑动部52的滑轮52c抵接滑动承受部53的薄片部53c的内面,如此该滑动部52与滑动承受部53可形成扣合。
请参照图4所示,臂体7以该倾倒主轴50为中心转动,而另一方面由臂体7顶压的头支撑框部6以背支撑框部4后端部的连结件45为中心转动,虽然因倾起角度的变化可使臂体7的前端与相向的头支撑框部6的相对位置移动,但由于滑动部52的滑轮52c可一边支撑滑动承受部53的薄片部53c而转动,因此可使该倾起角度的变化更为顺畅。
如上所述的构成,说明了本实施形态的床1的动作。请参照图8的实线所示,该驱动器8的杆8b突出时,该倾倒杆51、臂体7是以如图面上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背支撑框部4及头支撑框部6在第一床框半体13A上形成一排列直线状的伸展状态S。再者,请参照图8的实线所示,此时包含床1、臀支撑框部15、脚支撑框部16的全部寝具承载框2被支撑形成水平,而可获得以使用枕头为前提的标准就寝形态。
随着驱动器8的杆8b的缩小,臂体以图面所示的反时钟方向旋转。该转动的臂体7的滑动部52顶压滑动承受部53时,该滑动轴12于导引部9的导孔11内上升而举起头支撑框部6,同时导引部9以该水平轴48b为中心倾动,而形成头支撑框部6的前侧向上倾斜的头部可调状态R。常背支撑框部4维持水平状态,且形成头部可调状态R时,则如图8的一点链状线所示,在不使用枕头的情况下而可获得只将头部举起的姿势的第一期倾动状态F1。
再者,请参照图5B所示,当臂体7以图面上反时钟方向转动时,滑动轴12的止脱部12b将抵接筒体9A的下端面。而且,当臂体7超越该最大滑动量而更进一步转动时,被臂体7顶压的头支撑框部6将由倾动部5而举起背支撑框部4。此时,背支撑框部4与头支撑框部6是一边由倾动部5维持该头部可调状态R,一边以背支撑框部4后端部的连结件45的插销P1为中心形成倾起。此时,该床1形成如图8的二点链状线所示,形成可一边维持头部可调状态R,一边举起上半身的第二期倾动状态F2。而且,上半身可由任意的角度予以支撑,且由于头部可相对背支撑框部4而被倾起支撑,形成可大幅减轻附加在颈部的负担的状态(头部可调状态R),如此即使看电视、读书等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感到肩酸等疲劳感,而可获得最舒适的可调状态。
再者,请参照图4所示,于第二期倾动状态F2下的背支撑框部4,其可由电动机的旋转而使杆8b的长度具各种的变化,以调整任意的倾动角度。再者,与前述动作相反,由使驱动器8的杆8b伸长而使臂体7更进一步的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可一边维持头部可调状态R而减少背支撑框部4的倾动,以恢复最终的前述伸展状态S。
再者,由于该倾动部5的滑动轴12的下端部可抵接转动的臂体7,因此可形成直接顶压的构成。
本实施形态中,在寝具承载框2上,包含该各部分的保持材4B、6B、15B或16B的平面是形成寝具承载面m。虽然可只于该寝具承载面m的上面承载床垫等,但较佳如图8所示,在各保持材(本实施例为16B)的上面固设一由海绵、人造橡胶及其它塑料垫材所形成的寝具B,再利用床单状被套C一起覆盖框体16A及寝具B,以形成一体的构造。
图9至图11揭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以下只说明不同的内容,对于其它图式中所表示的相同构造,则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形态中,设在臂体7前端的滑动部52,其包含一脚部52d,一滑动外板52e及一滑动内板52f。该滑动外板52e形成在该脚部52d前端,及该滑动内板52f与该滑动外板具一间隔的平行配置,且可由一固着件55固设在滑动外板上。而且,该脚部52d嵌合在臂体7的前端,且由固着件54(螺栓)固设。
于本实施形态中,滑动承受部53的凸缘的前端形成相互向内侧弯曲的具一内凸缘53d的槽形状,且由焊接等固设在头支撑框部6的补强肋条6C的底面。而且,该滑动部52的滑动内板52f可任意移动的插入滑动承受部53的内部,由此臂体7于其前端形成可任意移动的支撑头支撑框部6。如此,于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具内凸缘部53d且形成槽形状的滑动承受部53的内部可插入滑动部52的滑动内板52f,因此可于臂体7的前端部稳固的支撑头支撑框部6。再者,由于该滑动外板52e在与滑动内板52f之间形成可任意移动的夹固该内凸缘部53d,因此可使该支撑更为稳固。
图12、13揭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的倾动部5由形成弯曲连杆状的折叶件56所构成。该折叶件56的后端部枢接于固设在背支撑框部4的框体4A中的前端部向床宽方向延伸的外框部4A1的装着金属件59上,且枢接于枢接点P3;而其前端部枢接于故设在头支撑框部6的框体6A中的后端部向床宽方向延伸的外框部6A1的装着金属件60上,且形成一对的配置在床宽方向。如此,背支撑框部4的前端部与头支撑框部6的后端部可由折叶件56连结,而形成可任意相对移动。
再者,该折叶件56的靠近枢接点P3处,其突设一限位凸部57。而且,当折叶件56以该枢接点P3为中心,并以图面上反时钟方向转动时,该限位凸部57将抵接背支撑框部4的外框部4A1,而阻止更进一步的转动,由此限制该相对移动的范围。
于本实施形态中,臂体7使用纵长的椭圆形管材,其基部固设在倾倒主轴50,且于床宽方向形成一对的配置在该一对折叶件56、56的内侧。而且,该臂体在前端侧形成向头支撑框部6的底面弯曲,且其前端部具一滑动部52。请参照图12、14所示,该滑动部52在头支撑框部6的底面形成向床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略四角形杆状,本实施形态中其由压出成形材所构成。再者,请参照图14所示,由于插入滑动承受部53内的滑动部52的凸部52g,其是插入嵌合在滑动承受部53的凹部53i,因此滑动部52可相对滑动承受部53形成可任意移动的连结。再者,当臂体7上升时,由于可在滑动部52的上面推压滑动承受部53,由此可使头支撑框部5倾起。
再者,请参照图12所示,在该背支撑框部4的前端部,与一对臂体7相向的位置上各形成一臂导引件62、62。请参照图15、16所示,该臂导引件62由一本体部62a及一装着片62b所构成,该装着片62b在该本体部62a的上部展开形成凸缘状。再者,本体部62a具一与臂体7相向的断面呈U字形的承接部62c。而且,该臂导引件62形成一对的配设在床宽方向,且该装着片62b固设在背支撑框部4的外框部4A1。
如此,当臂体7由该倾倒主轴50的转动而倾起时,如图13的一点链状线所示,该臂体7的前端部的滑动部52将顶压头支撑框部6的滑动承受部53,由此该折叶件56以枢接点P3为中心于图面上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且举起头支撑框部6,其结果,可在与背支撑框部4之间变化具高低位差的头部可调状态R,此时形成一第一期倾动状态F1。
再者,请参照图13的一点链状线及图16所示,倾起的臂体7,其中间位置的上部插入设在背支撑框部4的臂体导引部62的承接部62c内。而且,当臂体7更进一步的倾起时,其由臂导引部62顶压背支撑框部4,而背支撑框部4的前端部以插销P1为中心形成倾起。由此,可一边维持该头部可调状态R,而使头支撑框部6及背支撑框部4倾起,以形成一第二期倾动状态F2。如此,由于本实施形态的臂体7由臂导引件62而直接顶压背支撑框部4,因此可使背支撑框部4的倾动的动作更为顺畅。而且,由于臂体7插入臂体导引件62的内部,且顶压背支撑框部4,因此背支撑框部4的支撑将更为稳固。
本实施形态的臂导引件62可由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所形成。由于臂体7及背支撑框部4双方的枢接轴位置相异,因此随着倾起的变化,在与臂导引件62扣合的臂体7的位置将产生移位。但是,由于塑料所形成的臂导引件62的摩擦系数较小,不会产生晃动、震动,因此背支撑框部4的倾动的动作将更为顺畅。
再者,本实施形态形成可折叠式,但也可使用于非折叠式。甚至,本发明并不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形态,而可作各种形态的变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床于使头支撑框部从寝具承载框倾起之际,由于可变化成该头支撑框部相对背支撑框部倾起且前端可向上倾动的头部可调状态,因此可一边减轻对头部的压迫,及一边将头部往上提。如此,即使看电视、读书等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感到肩酸等疲劳感,而可获得最舒适的可调状态。再者,于只倾起头部的第一阶段倾动可调状态下,即使不使用枕头,也可获得使用枕头的相同的感觉。
再者,本发明的床,其中该可动部包含一导引部及一滑动部,该导引部可于包含床纵长方向的垂直面内任意倾动,且该滑动部可对该导引部形成升降时,可更平顺的支撑头支撑框部的头部可调状态的变化。
再者,本发明的床,其中在该导引部的导孔内升降的滑动轴向上方到达最大滑动量时,由于该滑动轴可由该导孔而防止脱落且固定,因此由该因臂体而倾动的头支撑框部可使背支撑框部的倾起更为确实。
再者,本发明的床,其中该头支撑框部于头部可调状态下,其对背支撑框部形成以2°至10°的角度倾斜时,可确实的减轻附加就寝者颈部的压迫,且可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再者,本发明的床,其中该床框体由可折叠倒立V字形的一对床框半体所构成时,本发明的床可适用于折叠床,且可获得更舒适的可调状态。
本发明可在不偏离主要的精神及特征下以其它不同的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较佳实施例只是以举例的方式被举出,且不应将其视为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而非由说明书的内容所定义。甚着,属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等效的变化或修改都是落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床,其设有一寝具承载框及一床框体,该寝具承载框具可承载一寝具的一寝具承载面,而该床框体可支撑该寝具承载框;
该寝具承载框包含一背支撑框部及一头支撑框部,该背支撑框部在就寝者的头部所面向的前侧部分,其后端部枢接在该床框体且形成可承接背部,该头支撑框部由一可动部形成一伸展状态与一头部可调状态的变化,该伸展状态是指可与背支撑框部形成一直线的状态,而该头部可调状态是指该头支撑框部可相对该背支撑框部倾起且前端可向上倾动的状态,且该头支撑框部装设在该背支撑框部的前端部;
其特征在于:该床设有一臂体及一驱动器,该臂体的前端部可转动的连接该头支撑框部的底面,而可倾起该头支撑框部,该驱动器可使该臂体倾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该可动部包含一导引部及一滑动部,该导引部设在该背支撑框部的前端部,且可于包含床纵长方向的垂直面内任意倾动,该滑动部装着在该背支撑框部的后端部,且可对该导引部形成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该导引部具一导孔,且该滑动部具一可于该导孔升降的滑动轴,当滑动轴向上方到达最大滑动量时,该滑动轴可由该导孔而防止脱落且固定,使该背支承框部由该头支承框部而被倾起。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该头支撑框部于头部可调状态下可对背支撑框部形成以2~10°的角度倾斜。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该床框体由可折叠倒立V字形的一对床框半体所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31006 CN1679430A (zh) | 2004-04-05 | 2004-04-05 | 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10031006 CN1679430A (zh) | 2004-04-05 | 2004-04-05 | 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9430A true CN1679430A (zh) | 2005-10-12 |
Family
ID=3506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10031006 Pending CN1679430A (zh) | 2004-04-05 | 2004-04-05 | 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67943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40720A1 (zh) * | 2016-08-31 | 2018-03-08 |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床 |
CN109770610A (zh) * | 2019-03-28 | 2019-05-21 | 杜勒机械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功能沙发的头枕腰靠伸展装置 |
-
2004
- 2004-04-05 CN CN 200410031006 patent/CN167943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40720A1 (zh) * | 2016-08-31 | 2018-03-08 |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床 |
CN109770610A (zh) * | 2019-03-28 | 2019-05-21 | 杜勒机械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功能沙发的头枕腰靠伸展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7170C (zh) | 多功能床 | |
CN101347381B (zh) | 椅子型按摩机 | |
CN1078547C (zh) | 车辆用折叠座椅 | |
CN1638711A (zh) | 可调整床 | |
CN101068488A (zh) | 座椅装置的控制机构 | |
CN100336496C (zh) | 可动床 | |
CN1891187A (zh) | 步行辅助器 | |
CN1207352A (zh) | 改进的活动座椅装置 | |
CN1638712A (zh) | 提升机构以及结合有该提升机构的护理设备 | |
CN1671317A (zh) | 椅子 | |
RU2687124C2 (ru) | Кровать и кроватный вкладыш с постуральной опорой | |
CN1697642A (zh) | 按摩机、手用按摩具及按摩方法 | |
CN1939787A (zh) | 婴儿车 | |
CN208726087U (zh) | 具有椅背倾斜补偿的椅具 | |
CN1679430A (zh) | 床 | |
CN1156568A (zh) | 船形雪撬长筒鞋 | |
CN2496444Y (zh) | 助行器 | |
CN1989878A (zh) | 婴幼儿用摇椅 | |
CN115005630A (zh) | 一种床架、床垫及电动床 | |
CN1713841A (zh) | 椅子的靠背结构 | |
CN1721202A (zh) | 处理装置 | |
CN216494462U (zh) | 床架及折叠床 | |
CN117695098A (zh) | 一种摇篮式翻身护理床 | |
CN1261064C (zh) | 具有倾动部的可调靠背床 | |
CN1925771A (zh) | 椅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