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5423A - 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5423A CN1675423A CNA038188430A CN03818843A CN1675423A CN 1675423 A CN1675423 A CN 1675423A CN A038188430 A CNA038188430 A CN A038188430A CN 03818843 A CN03818843 A CN 03818843A CN 1675423 A CN1675423 A CN 16754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angle
- density
- stitch
- triangular facet
- c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36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27—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04B7/045—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with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织机,设置:包含第1三角(50、150、250)和第2三角(80、180、280)的弯纱三角,该第1三角(50、150、250)同相位地形成大尺寸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61、161、261)和承受三角面(63、163、263),该第2三角(80、180、280)具有共同拉下三角面,同时与小尺寸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89、189、289)同相位地形成承受三角面(95、195、331);和所述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同时,由第1三角支撑第2三角而在同一横列形成小尺寸的线圈和大尺寸的线圈,使得:通过所述第1三角的驱动装置,第1三角沿前后方向产生位移时,第2三角也一起沿前后方向位移,而且通过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使得第2三角沿前后方向发生相对位移而第2三角上设置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位置能够相对于第1三角上设置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发生位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用横机在同一编织横列上形成大小不同的线圈的织机,尤其涉及具有能够调整所形成的大小的线圈大小比率的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中,关于针脚,没有受到压针板的按压作用的状态为全高,被密度变化机构按压而沉下略一半的状态为半高,受到全高的压针板的按压的状态为零高度。关于三角和压针板,将接近针床的三角表面的高度作为高,全高的三角能够与半高以及全高的针脚二者配合,而半高的三角仅仅能够与全高的针脚配合。零高的三角面是指全高的针脚能通过的高度。而且,对于滑架的行进方向,先通过前方侧,后通过后方侧。而且关于针的进退方向,将齿口侧作为前方,与其相反的方向作为后方。同样地表示弯纱三角的各部分时,三角的前方部表示离齿口近的一侧,后方侧表示离齿口较远的一侧。而且上下方向的高度是表示在垂直图面(纸面)的方向的高度。
在由滑架的一次往复动程中形成的横列内形成大小不同的线圈时,一直使用被称为密度变化弯纱三角(第二弯纱器)的弯纱三角。此弯纱三角,具有能够不受到压针板的按压而保持全高的针脚(下面称为全高针脚)配合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和能够仅与被具有半高的密度变化压针板按压而变为半高的针脚(下面称为半高针脚)配合的密度确定三角面。能够与半高针脚配合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形成在比能够与全高针脚配合的密度确定三角面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由全高针脚的针形成的线圈与由半高针脚的针形成的线圈相比,额外引入了三角面的段差的量,所以大小变大。
但是,会有因为引入针时产生的惯性力与编织速度成比例地变大,所以针脚越过弯纱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再次被引进的情况。这就成为得不到预定尺寸的线圈而对针织物编织造成不好的影响的原因。由于无法使针脚的引入量恒定,因而由全高针脚的针形成的线圈和由半高针脚的针形成的线圈不能互相判别,从而有时也会使得线圈的大小变得不理想的情况。
本申请人在先提出了特开平8-60499号公报(欧洲专利说明书0698679)中记载的弯纱三角。在该公报中记载的弯纱三角中,公开了在拉下半高针脚的针和全高针脚的针双方的针的共同拉下三角面的后行侧,将半高针脚用密度确定三角面作为先行侧,在其后行侧错开相位设置全高针脚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同时,与这些密度确定用三角面相同的相位对应地设置限制下降位置的承受三角。如果使用此弯纱三角,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上述公报中记载的弯纱三角中,因为在单一三角上设置全高和半高的各针脚用密度确定三角面以及对应于这些密度确定三角面的承受三角,所以密度确定三角面的段差量通常是恒定的。
另一方面,图中没有示出,但也有可调整调节全高针脚和半高针脚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段差量而形成的线圈的尺寸比率类型的密度变化三角。作为具有这种功能的横机,有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生产的电脑横机(产品名:SET-092FF,SIK-102KI等)。在这些横机中,在能作用于全高和半高的各自的针脚的弯纱三角上,可摇动自如地轴支撑具有全高针脚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可动三角,同时在滑架的外侧设置手动式调整刻度盘,通过旋转该调整刻度盘,改变可动三角的摇动姿势,从而能够调整密度变化的段差量。在该横机中,可以调整密度确定三角面的段差量,但因为在弯纱三角中不具备限制针脚的下降位置的承受三角,所以存在针脚超过密度确定三角面而过多地进入的问题。而且,因为可动三角和弯纱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段差量调整是通过可动三角的摇动位移而实现的,所以根据摇动位置,可动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三角面的方向在弯纱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方向上形成若干的角度。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方向与段差量的大小无关而通常为恒定的形式有利于线圈的形成,但在通过上述摇动位移来调整段差量类型的密度变化三角中,这一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该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密度确定三角面之间的段差量可以改变,而且不存在各针脚的针越过密度确定三角面而过多地被拉下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织机,将因设置在滑架上的压针板的按压作用而从针床突出的针脚高度与用于全高和半高的不同高度的针的进退操作而设置的至少一个针脚配合,设置有:拉下小尺寸线圈形成用的半高针脚的针和大尺寸线圈形成用的全高针脚的针的双方的针脚的共同拉下三角面、接着该共同拉下三角面形成的小尺寸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和能够配合到形成在比该密度确定三角面偏后的后行侧的全高针脚上的较大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同时,具有密度变化用弯纱三角,设置限制上述各线圈形成用针的针脚越过对应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而过多地被拉下的承受三角,以使在同一横列上能够形成小尺寸线圈和大尺寸线圈,设置:包含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弯纱三角,该第1三角形成大尺寸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和与该密度确定三角面同相位地形成大尺寸的线圈的针的针脚配合的承受三角面,该第2三角形成共同拉下三角面、延续与此的小尺寸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可与该密度确定三角面同相位地形成小尺寸的线圈的针的针脚配合的承受三角面;沿前后方向驱动上述第1三角的驱动装置;和沿前后方向驱动上述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同时,还以下述方式使第2三角支撑于第1三角上,即通过上述第1三角的驱动装置使第1三角沿前后方向发生位移时,第2三角也一起沿前后方向发生位移,而且通过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使第2三角沿前后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从而第2三角上设置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位置能够相对于第1三角上设置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发生位移。
而且,由第1三角枢轴支撑、一端为驱动侧、另一端连接到第2三角上的连杆,通过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的驱动而转动,由此第2三角被驱动,从而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相对于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位置被调整。
而且,在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和连杆之间,配设通过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沿前后方向驱动的驱动导向三角,在该驱动导向三角上形成和弯纱三角的滑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驱动导槽,沿着上述驱动导槽可移动自如地支持连杆的驱动侧。
而且,在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前方部,和各自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同相位地形成上述承受三角,在针上,以能够与这些承受三角配合、针脚间的距离等于各密度确定三角面和承受三角之间的间隔的方式形成另一个针脚。
而且,在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后方部,隔着针脚的经过区域并且和密度确定三角面相对地分别设置上述承受三角面。
根据本发明,以将其至少分割为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方式来构成弯纱三角。在第2三角上,形成各种大小尺寸的线圈用的共同拉下三角面、与其相连的小尺寸的线圈用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和之对应的承受三角。另一方面,在第1三角上,形成大尺寸的线圈用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和与之对应的承受三角。而且第1三角和第2三角能够通过设置为用于各自的驱动的驱动装置沿前后方向驱动。第2三角处于被第1三角支撑的状态时被安装在滑架上,所以若通过第1三角的驱动装置驱动第1三角,第2三角也和第1三角等量地沿前后方向驱动。而且,在第2三角中,因为设有仅仅沿前后方向驱动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所以使被第1三角支撑的第2三角相对于第1三角产生位移,形成在第2三角上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相对于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产生位移,从而能够调整其段差量。
例如,如果按规定量驱动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在第1三角和第2三角之间设定规定的段差量,则能够保持该段差量不变地进行编织。即大尺寸的线圈和小尺寸的线圈的尺寸比率由该段差量决定。在将大尺寸的线圈形成用的密度确定三角作为针织物编织的基准来进行针织物编织时,与之相对地在小尺寸形成用的密度确定三角上,该段差量对应的线圈是密集的。因为第2三角也一起被第1三角的驱动装置驱动,所以在针织物编织中的规定横列上即使任意地驱动第1三角,第2三角也等量地被驱动,所以第1三角和第2三角之间设定的段差量恒定而不发生变化。
而且,在第1三角以及第2三角的前方部设有上述承受三角面,可使用于针的进退操作而设置的第1针脚和第2针脚中,在后方设置的第2针脚被引入并正好到达密度确定三角面而形成线圈时,由于位于前方的第1针脚和承受面配合,所以能够防止第2针脚被过多的引入。
而且,在第1三角以及第2三角的后方部,隔着针脚的径过区域并且与密度确定三角面相对地设置上述承受三角面的情况下,因为可以使拉下三角和密度确定三角以及承受三角对于同一针脚发生作用,所以即使针不是仅仅具有作为针的进退操作使用的单个针脚时,也是能够实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从下面看到的滑架的三角锁定器的状态。
图2是拔出而表示装配于针床上设置的针沟状态的针、挺针片、选择挺针片、选择器的侧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弯纱三角的图,图3A表示将密度变化段差量设定的较大的状态,图3B表示将密度变化的段差设定为零时的状态。
图4是表示构成密度变化用弯纱三角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各部分沿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图6表示实施例2中的弯纱三角,图6A表示将密度变化段差量设定的较大的状态,图6B表示将密度变化的段差设定为零时的状态。
图7表示实施例3中的弯纱三角,图7A表示将密度变化段差量设定的较大的状态,图7B表示将密度变化的段差设定为零时的状态。
图8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弯纱三角的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图。
图9表示图8中的各部分沿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表示从下面看到的滑架1的三角锁定器3的状态,图2表示拔出了装配于针床(未示出)上设置的针沟中的状态的针5、挺针片7、选择挺针片9、选择器11的侧视图。针5在尾部和挺针片7成为一体,通过使在挺针片7上以规定间隔前后突出设置的第1针脚13、第2针脚15与设置于三角锁定器3的三角配合,来执行其进退操作。
设置于挺针片7的后部的弹性脚部8使选择挺针片9向上方回复,使选择挺针片9的针脚17与第2针脚15一同突出到针沟外部。通过位于选择挺针片9上方沿针床长度方向上插通的钢丝(未示出)限制选择挺针片9的上限位置。通过挺针片上设置的压针板,选择挺针片9的针脚17被按压,则位于其下方的挺针片7也受到按压作用,挺针片7的针脚15沉入到针沟中。而且在和针5的连接部附近设置的第1针脚13由于不受到压针板的按压作用而通常保持在位于针沟外部的突出位置。
三角锁定器3以中心线X左右对称地构成。中央配设有起针三角21。以隔着起针三角21和第2针脚15的通道23的方式设置弯纱三角25a、25b。弯纱三角25a、25b分别由未示出的驱动机构,沿起针三角21的斜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可以前后移动。27是设置在起针三角内侧的移圈三角。在突出部29的前方,隔着第1针脚13的通道31设置移圈三角。33表示移圈出没三角,35表示移圈导向三角。在起针三角21的后方,设置按压选择挺针片9的针脚17的压针机构14。选择挺针片借助选针装置(未示出)通过选择器11进行进退操作,可以设置在A、H、B三个位置。在A位置,设置密度变化压针板39a、39b。该密度变化压针板39a、39b使A位置的选择挺针片9的针脚17沉下一半,处于半高状态。在B位置,设置滚边压针板41,选择挺针片9的针脚17深深地下沉,断开和第2针脚15的配合。在H位置,不设置压针板。后面所述的70是连杆,前端和弯纱三角的第2三角连接。在连杆70的另一端安装滚筒73,使该滚筒嵌入设置于通过在滑架内部设置的步进电机等驱动装置前后驱动的驱动导向三角22a、22b上并且倾斜延伸的狭沟中。
下面,利用图3~图5对本实施例中的可调密度变化机构进行说明。左右成对地配置的弯纱三角25a、25b具有相同的构成,所以只对25b进行说明。弯纱三角25b由第1三角50、第2三角80以及连杆70构成。在第1三角中,形成与全高针脚15配合而可以形成大于半高针脚15的针的线圈的密度确定三角面61。另一方面,在第2三角中,形成配合到半高针脚15上的密度确定三角面89。
图中没有示出,但在第1三角50下方的三角底板4上,穿设有和突出部29的斜面平行的狭沟。摆动自如地设置在该狭沟内的支撑块被连接到设置在滑架内的驱动机构上。第1三角通过上述支撑块上的安装孔46,由螺钉44止动,所以若由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块,第1三角和支撑块一起沿前后方向被驱动。
第2三角80被第1三角50所支撑,通过上述第1三角50的驱动机构,可以和第1三角一起沿前后方向上发生位移。而且,第2三角80由设置在第1三角50上的支撑轴57a枢轴支撑,与另外设置的第2三角的驱动机构(未示出)通过连杆70和驱动导向三角22b连接,通过该驱动机构的驱动可以相对于第1三角发生位移。由此,能够将第2三角80调整到任意位置,能够相对于密度确定三角面61移动密度确定三角面89的位置。能够在0.0~2.0mm的范围内调整密度确定三角面间的段差量。
图3是弯纱三角25b的放大图,图3A表示将段差量设定的较大的状态,图3B表示将密度变化的段差设定为零时的状态。图4表示构成弯纱三角25b的主要部分的各部分的俯视图。图5表示图4所示的第1三角和第2三角沿图4的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第1三角50具有除前后部分之外的全高部分51。在该全高部分51的右侧面,形成支撑第2三角80的前后方向的滑动片的导向面53。在导向面53的后方,形成限制第2三角80的前方位置的制动器55。在允许第1针脚13通过的零高度形成部分57。部分57削减里面侧并向下突出设置枢轴支撑设置在连杆70的中央部的转动轴71的支撑轴57a。在部分51的后方部形成半高部分56。在部分56的侧面,形成能够与全高的第2针脚配合的拉下三角59和与其相连的密度确定三角面61。67表示设置在部分56的表面侧的凹部。在密度确定三角面61和相同相位的部分51的前缘上形成能够与第1针脚13配合的撑受三角63。从部分51的前方到右侧的里面侧被切除而形成缺口部65,在该缺口部65和三角底板4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形成容纳第2三角的部分83的容纳空间。标号69表示在部分5 1里面形成的凸部。
第2三角80具有从右边缘延伸到后方的全高的部分81和在第1三角50的缺口65中容纳的高度的较低的部分83。在部分81的左侧面形成和第1三角50的导向面53对接的滑接面85。在部分81的右侧面形成和全高和半高双方的针脚15配合而引入针的共同引入面87。接着该引入面87形成仅仅能够作用于全高针脚15的密度确定三角面89。切除部分81的后方部分81a的里面侧,形成缺口部93,其中容纳第1三角50的部分56。在密度确定三角面89和相同相位的部分83的前缘上,形成与第1针脚13配合的撑受三角95和接着撑受三角95向后方延伸的倾斜面97。第1三角50上设置的密度确定三角面61和承受三角63之间的间隔以及第2三角80上设置的密度确定三角面89和承受三角95之间的间隔等于挺针片的第1针脚13和第2针脚15之间的间隔。因此,织针执行进退操作而形成线圈时引入的第2针脚15的引入量,通过第1针脚13和承受三角63、95的配合来限制其值。
第2三角80具有切除部分83的里面形成的凹部82,将连杆70的前端部75插入其中。在连杆70的后端,滚筒73被枢轴支撑,并且该滚筒73嵌入在弯纱三角25b的旁边设置的驱动导向三角22b中穿设的、和弯纱三角的滑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狭沟24中。由第1针脚13能够通过的零高的三角形成驱动导向三角22b。以可前后滑动三角底板的方式,将驱动导向三角22b的里面侧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到步进电机等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上。若通过驱动装置沿前后方向驱动驱动导向三角22b,则狭沟内的滚筒73也沿前后驱动,所以连杆70以转动轴71为中心转动。若连杆转动,则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89相对于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61发生相对位移。由此,能够调整相对于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61的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89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即段差量。在通过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设定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的段差量之后,通过第1三角的驱动装置沿前后方向一起驱动第2三角和第1三角,但因为驱动导向三角22b的狭沟24在和弯纱三角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所以不受到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的约束,而第2三角能够自由地移动。因此,能够使各密度确定三角间设定的段差量维持不变,调整弯纱三角的前进位置,从而形成期望大小的线圈。当然,也可以驱动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来调整每次的段差量。
而且,如上所述,在驱动导向三角中设置和弯纱三角的滑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狭沟,将其作为驱动导槽,通过使连杆的滚筒嵌入该沟中,使得第2三角和第1三角一起沿前后方向驱动,而且通过由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沿前后方向驱动驱动导向三角,以能够相对于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产生位移的方式构成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但只要能够使第2三角实现这样的移动,就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代替沿前后方向驱动驱动导向三角,沿左右方向驱动也是可以的。或者也可以取代狭沟,在驱动导向三角上设置沿弯纱三角的滑动方向上平行延伸的突状部,由连杆上设置的一对夹持滚筒来夹持该突状部。
第1三角50和第2三角80具有下述结构:在上述的层叠状的组合状态下,在离缺口近的前方侧,第1三角50出现在第2三角80的上层(表面侧),相反,在后方侧,第1三角50隐藏在第2三角80的下层,上下关系像这样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交错出现。而且,由第1三角的导向面53支撑第2三角,同时,通过组合第1三角上形成的凹部67、凸部69和第2三角上形成的凸部99、凹部88,由第1三角牢固地引导第2三角的滑动方向。因此,仅仅由螺钉使第1三角50停止在支撑块上就能够防止第2三角80从第1三角上脱落。
下面对借助于上述构成的弯纱三角的密度变化编织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现在,假设滑架1向图1的纸面向右的方向行进而进行编织。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公知的选择装置,将形成小线圈用的针的选择挺针片的针脚17设置在图1的A位置,将形成大线圈用的针的选择挺针片的针脚17设置在H位置。在H位置没有压针板,在A位置设置后行侧的密度变化压针板39b。
形成小线圈用的针直到受到压针板39b的按压作用为止,和形成大线圈用的针的第2针脚15一起保持全高,与起针三角21的斜面对接并且前进到三角顶部后,通过突出部29使其后退。而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喂纱装置将编纱供给针5的钩子内后,挺针片7的第2针脚15与后行侧的弯纱三角25b的第2三角80上形成的共同拉下三角面87配合而被引入。
形成小线圈用的针的选择挺针片的第2针脚15因为在该位置受到密度变化压针板39b的按压作用而大约下沉一半,所以挺针片7的第2针脚15成为半高状态。另一方面,在H位置,因为没有压针板,所以形成大线圈用的针的第2针脚15维持在全高状态。以后,使针脚高度保持上述的状态不变,形成小线圈用的针和形成大线圈用的针各自的第2针脚受到弯纱三角的作用。
在图3A中,示出了形成大线圈用的针和形成小线圈用的针的各自的第1针脚和第2针脚的经过轨迹。用L1表示形成大线圈的针的第1针脚的经过轨迹,用L2表示形成大线圈的针的第2针脚的经过轨迹,用S 1表示形成小线圈的针的第1针脚的经过轨迹,用S2表示第2针脚的经过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形成大线圈的针到达第2三角80的共同拉下三角面87的终端,则全高的第2针脚15暂时沿着形成在第2三角上的密度确定三角面89移动一点点。其后,和形成在第1三角上的拉下三角59配合而进一步被引入之后,通过密度确定三角面6 1。此时,形成大线圈的针的第1针脚13沿着第2三角的承受三角95、倾斜面97经过之后,由第1三角的承受三角63导引着通过。因此,限制第2针脚15越过密度确定三角面61而过多地拉下。
另一方面,对于形成小线圈的针,因为第2针脚15处于半高状态,所以沿着形成在第2三角上的密度确定三角面89通过,但不受到第1三角的拉下三角59的作用。此时,第1针脚13因为被第2三角的承受三角95阻挡,所以第2针脚15不会越过密度确定三角面89而过多地被拉下。所以形成小线圈的针和形成大线圈的针能够分别形成与密度确定三角面89、61的段差量对应的尺寸不同的线圈。而且,因为第2三角可以在和第1三角的驱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前后移动,所以不会产生如上述现有的摇动型密度变化三角这样由于摇动位置而使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而通常恒定,所以有利于线圈形成。
(实施例2)
下面在图6中示出了实施例2的弯纱三角。该弯纱三角125b由第1三角和第2三角构成,在第1三角上同相地设置全高的第2针脚的密度确定三角面161和第1针脚的承收部163,第2三角由该第1弯纱三角的上层滑动自如地支撑,并且在第2三角上设置半高的第2针脚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和第1针脚的承收部,并第2三角移动并安装在先行侧,使该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和承受三角都位于比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面和承受三角片前方的先行侧。第1三角和第2三角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外形。而且,在图中,例如在实施例1中由87表示的共同密度确定三角面在实施例2中标为1 87时为用相同的数字加上100得到的参考标号。
第1三角150具有全高部分151和半高部分156。而且在与这些部分的边界上形成的段差成为沿第2三角180的前后方向的滑动支撑的导向面153。157是设置于前方的突设部,形成有枢轴支撑连杆1 70的旋转轴的支撑轴157a。173表示滚筒。以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支撑连杆170。从部分156的右侧面到后方,形成能够与全高针脚15配合的拉下三角159和与其相接的密度确定三角面161。在密度确定三角面161和同相位的部分151的前边缘上,形成能够与第1针脚13配合的承受三角163。
第2三角180被支撑在第1三角150的部分156上,作为整体具有全高。沿着朝向突出部的斜面形成引入全高和半高针脚15的针的共同引入面187和密度确定三角面189。在密度确定三角面189和同相位的前边缘上形成与第1针脚13配合的承受三角195和与其相连的倾斜面197。
第2三角180在中央部具有长孔148,由此节段螺钉144相对第1三角滑动自如地支撑着。在这一实施例中,不仅为第1三角而第2三角也通过该节段螺钉144被固定在滑动自如地设置在狭沟内的支撑块上。146表示设置在第1三角上的安装孔。第2三角的右侧端部向下方突出,由此形成承受连杆的前端部175的承受部182,通过连杆的转动,第2三角180能够相对于第1三角发生相对位移。在图6中,省略了图示,但连杆170的转动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即通过驱动装置使驱动导向三角沿前后方向上移动。图中示出的S1、S2、L1、L2表示全高针脚和半高针脚的第1、第2针脚13、15各自的经过轨迹,取和前面的实施例相同的轨迹。与这一实施例有关的弯纱三角和前面的实施例相比,存在能够更加简化弯纱三角的结构的优点。
(实施例3)
下面在图7~图9中示出实施例3的密度变化用弯纱三角。在图8中仅示出了去掉连杆的第1三角和第2三角。在与该实施例有关的弯沙三角中,如图7所示,在前面的实施例中所说挺针片的第2针脚侧,在隔着密度确定三角面和针脚通道的位置设置防止针脚被过多引入的承受三角挺针片。因此,即使是对于用单个的针脚来执行进退操作这样的织针,这一弯纱三角也是适用的。而且,在图中,与实施例1的各部分对应的部位用相同的数字加上200得到的标号来表示。
在这一实施例中,第2三角的三角底板的支撑结构和实施例1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即第1三角250和第2三角280具有在前后方向的中间处上下关系发生交替的层叠结构。因此,通过第1三角250来引导第2三角280相对于第1三角250的相对移动。由螺钉244使第1三角250停止在支撑块上来阻止第2三角280的脱落。
关于第1三角250,251是除掉前后部分的全高的部分,253是支撑第2三角280的前后方向的滑动片的导向面,255是第2三角280的制动器,257是零高的部分,257a表示用于在其里面侧突出设置的连杆270的支撑轴。256是半高的部分,由此形成能够与全高针脚15配合的拉下三角259和密度确定三角面261。267是凹部,和在部分251的里面形成的凸部259一起作为第2三角280的滑动导槽。在第1三角250的部分251的后方侧延伸设置承受部301,具有隔着针脚的通道的半高部分303,在与该部分303的密度确定三角面261相对的部位形成防止针脚被过多引入的承受三角305。307以允许针脚通过的零高度形成。而且也可以使部分303为全高地设置承受三角。在251的里面侧形成缺口部265和266,缺口部265和三角底板之间提供第2三角280的部分283的容纳空间,在缺口部266的下方提供承受连杆270的容纳空间。
关于第2三角280,281表示全高的部分,283表示被容纳在第1三角250的缺口265中的高度较低的部分,285表示和第1三角250的导向面253对接的滑接面,287表示引入全高以及半高的针脚的针的共同引入面,289表示形成小线圈用的密度确定三角面。而且容纳第1三角的部分256的缺口部293形成在部分281a的里面侧。设置沿密度确定三角面289的后方延伸的承受部331,在全高部分333上,形成承受三角335,用于防止与半高和全高的各个针脚配合而针被过多地引入。339表示在承受三角335的后行侧形成的倾斜面。和303相同,337由允许针脚通过的高度形成。
本实施例的弯纱三角250也和上述实施例一样,相对于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261调整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289的段差量,通过以支撑轴257a为中心转动驱动连杆270来执行的。图7A中示出了使段差量的差为最大时的状态,图7B是段差量不存在差值时的状态。在图7B的状态中,以各个接受三角305、335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方式形成承受三角。
Claims (5)
1.一种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将因设置在滑架上的压针板的按压作用而从针床突出的针脚高度与作为全高和半高的不同高度的针的进退操作用而设置的至少一个针脚配合,设置拉下小尺寸线圈形成用的半高针脚的针和大尺寸线圈形成用的全高针脚的针的双方的针脚的共同拉下三角面、与该共同拉下三角面连续形成的小尺寸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和能够配合到形成于比该密度确定三角面偏后的后行侧的全高针脚上的较大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同时,具备密度变化用弯纱三角,设置有限制所述各线圈形成用针的针脚越过对应的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而过多地被引入的承受三角,在同一横列上能够形成小尺寸线圈和大尺寸线圈,其特征在于,
设置:包含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弯纱三角,该第1三角形成大尺寸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和与该密度确定三角面同相位地形成大尺寸线圈的针的针脚配合的承受三角面,该第2三角形成共同拉下三角面和延续于此的小尺寸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以及能够与该小尺寸线圈用密度确定三角面同相位地形成小尺寸线圈的针的针脚配合的承受三角面;沿前后方向驱动所述第1三角的驱动装置;和沿前后方向驱动所述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
同时,由第1三角支撑第2三角,通过所述第1三角的驱动装置使第1三角沿前后方向发生位移时,第2三角也一起沿前后方向发生位移,而且通过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使第2三角沿前后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设置于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位置能够相对设置于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发生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其中,由第1三角枢轴支撑、一端连接到驱动侧、另一端连接到第2三角上的连杆,通过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的驱动而转动,由此第2三角被驱动,从而调整第2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相对第1三角的密度确定三角面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其中,在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和所述连杆之间,配设通过第2三角的驱动装置被以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驱动的驱动导向三角,在该驱动导向三角上形成与弯纱三角的滑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驱动导槽,沿着所述驱动导槽可移动自如地支撑连杆的驱动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其中,在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前方部,和各自的密度确定三角面同相位地形成所述承受三角,在针上,以能够与这些承受三角配合、针脚间的距离与各密度确定三角面和承受三角之间的间隔相等的方式形成另一个针脚。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其中,在第1三角和第2三角的后方部,隔着针脚的经过区域而与密度确定三角面相对地分别设置所述承受三角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28651/2002 | 2002-08-06 | ||
JP2002228651 | 2002-08-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5423A true CN1675423A (zh) | 2005-09-28 |
CN100400732C CN100400732C (zh) | 2008-07-09 |
Family
ID=3188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1884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0732C (zh) | 2002-08-06 | 2003-07-31 | 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55941B2 (zh) |
EP (1) | EP1536050B1 (zh) |
JP (1) | JP4016031B2 (zh) |
KR (1) | KR100950227B1 (zh) |
CN (1) | CN100400732C (zh) |
AU (1) | AU2003252310A1 (zh) |
WO (1) | WO200401684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2552A (zh) * | 2011-11-17 | 2013-05-29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
CN106222870A (zh) * | 2016-09-27 | 2016-12-14 | 浙江海森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织袜机提针连杆机构及清针连杆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94539C (zh) * | 2005-07-29 | 2009-06-03 | 冯加林 | 具有多段压针密度的织针和含有三针踵挺针片的辅针组合装置 |
JP4841335B2 (ja) * | 2006-06-30 | 2011-12-21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横編機 |
CN102264966B (zh) * | 2008-12-26 | 2013-08-14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横机 |
JP5286249B2 (ja) * | 2009-12-29 | 2013-09-11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度山カム装置 |
DE102010017946B4 (de) * | 2010-04-22 | 2013-10-10 | H. Stoll Gmbh & Co. Kg | Schlosssystem für eine Flachstrickmaschine |
CN102776695A (zh) * | 2012-08-21 | 2012-11-14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度目三角及应用有该度目三角的电脑针织横机度目三角机构 |
JP5913427B2 (ja) | 2014-05-08 | 2016-04-27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割増やし方法 |
GB2559567B (en) * | 2017-02-08 | 2022-06-22 | Unmade Ltd | A method of knitting a fabric using a knitting machine and a knitting machine |
CN109518351A (zh) * | 2019-01-29 | 2019-03-26 | 汕头市连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三位一体电机控制山板 |
CN110453363B (zh) * | 2019-09-19 | 2023-06-02 |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清针三角机构及其清针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2001199A1 (en) | 1980-09-30 | 1982-04-15 | Shima M | Weft knitting machine capable of altering wale density |
DE3310671C2 (de) * | 1983-03-24 | 1986-04-17 | H. Stoll Gmbh & Co, 7410 Reutlingen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der Abzugsteile eines Strickschlosses |
DE3336368C2 (de) * | 1983-10-06 | 1986-06-05 | H. Stoll Gmbh & Co, 7410 Reutlingen | Flachstrickmaschine mit einer elektronischen Steuerung für die Nadelabzugsteilverstellung |
DE3541171A1 (de) * | 1985-11-21 | 1987-05-27 | Stoll & Co H | Flachstrickmaschine mit nadelauswahleinrichtung |
JP2610533B2 (ja) * | 1990-02-14 | 1997-05-14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ニット,トランスファー兼用カム |
GB2256654B (en) * | 1991-06-13 | 1995-03-29 | Gen Motors Corp | Fabric and knitting |
JP2929041B2 (ja) | 1991-09-21 | 1999-08-03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機の度山 |
JP3306763B2 (ja) | 1994-08-24 | 2002-07-24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ニッティングカムおよびカム装置 |
-
2003
- 2003-07-31 JP JP2004528842A patent/JP401603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31 CN CNB038188430A patent/CN1004007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31 KR KR1020057001456A patent/KR10095022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7-31 EP EP03788024A patent/EP153605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31 AU AU2003252310A patent/AU200325231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7-31 WO PCT/JP2003/009776 patent/WO20040168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7-31 US US10/523,648 patent/US715594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2552A (zh) * | 2011-11-17 | 2013-05-29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
CN103122552B (zh) * | 2011-11-17 | 2014-10-08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
CN106222870A (zh) * | 2016-09-27 | 2016-12-14 | 浙江海森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织袜机提针连杆机构及清针连杆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00732C (zh) | 2008-07-09 |
AU2003252310A1 (en) | 2004-03-03 |
EP1536050A4 (en) | 2010-04-07 |
US20050268666A1 (en) | 2005-12-08 |
KR20050026521A (ko) | 2005-03-15 |
EP1536050B1 (en) | 2011-06-08 |
JP4016031B2 (ja) | 2007-12-05 |
EP1536050A1 (en) | 2005-06-01 |
KR100950227B1 (ko) | 2010-03-29 |
JPWO2004016842A1 (ja) | 2005-12-02 |
WO2004016842A1 (ja) | 2004-02-26 |
US7155941B2 (en) | 2007-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75423A (zh) | 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 | |
CN1182286C (zh) |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 |
CN1764751A (zh) | 横机的导纱器 | |
JPH03294562A (ja) | タフテッド柄出方法およびタフテッド機 | |
CN1690284A (zh) | 带有制动弹簧的系统组件 | |
CN1318117A (zh) | 针织添纱织物用的可调节添纱导纱器组件 | |
CN101307527B (zh) | 多层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纱线喂入装置 | |
CN101029429A (zh) | 横机的编织用三角装置 | |
US4800828A (en) | Double needle bar loop pile tufting apparatus | |
CN1867717A (zh) | 横机的供纱装置 | |
TW202223188A (zh) | 圓編機中之提花針織物編織機構、使用該編織機構的編織方法及在該編織機構使用的沈降片 | |
US20230183898A1 (en) | Tuf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tufting | |
CN1488014A (zh) | 横机上线圈密度控制装置 | |
CN1592802A (zh) | 嵌花织物的针织方法 | |
CN101876120B (zh) |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 |
CN1656269A (zh) | 具有可动沉降装置的横机 | |
CN1079457C (zh) | 经编机、特别是钩编织带机 | |
CN1614111A (zh) | 一种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装置 | |
CN1092260C (zh) | 一种具有纬纱导杆和两个或多个经纱导杆的驱动机构的窄幅钩编针织机 | |
CN101736515A (zh) | 多层衬经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纱线喂入装置 | |
CN100434583C (zh) | 横机的沉降片装置 | |
CN201588062U (zh) | 多层衬经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纱线喂入装置 | |
CN1833062A (zh) | 带有附属的成圈元件的用于机器成圈的针织机或经编机 | |
CN1173210A (zh) | 扎里夫式双线链式针脚缝纫机 | |
CN1393587A (zh) | 刺绣缝纫机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73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