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0719A - 信息处理设备、打印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及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打印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及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90719A CN1490719A CNA031566456A CN03156645A CN1490719A CN 1490719 A CN1490719 A CN 1490719A CN A031566456 A CNA031566456 A CN A031566456A CN 03156645 A CN03156645 A CN 03156645A CN 1490719 A CN1490719 A CN 14907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arallel processing
- data
- printed driver
- application softwa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4—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 G06F3/1247—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by conversion to printer ready forma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Parallel printing or parallel ri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打印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及打印系统,在应用软件创建向打印机的输出数据需要花费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并列进行打印处理使得直到打印结束都高速地进行。并行处理模式只能够从预定的应用程序102进行指定,在并行处理模式中,应用程序102总是按打印机105的用纸输送方向(用纸从上到下),即一页量的从上到下顺次输出数据,同时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对OS103声明是非条带,条带处理由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进行。在有关的并行处理时,由于在下一区域的扫描中打印已扫描的数据,所以从拷贝开始到打印结束的时间就缩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由应用软件等创建的字符、图形等描绘数据展开成光栅图像并发送给图像输出设备的打印系统、信息处理设备、打印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彩色打印机和扫描器的低价格化,将彩色打印机、扫描器连接到计算机、以低价简便地拷贝彩色原稿等就成为可能。
通常在将彩色打印机、扫描器连接到计算机进行拷贝的情况下,采取以下方法:计算机上的应用软件先经扫描器驱动程序从扫描器读取图像,作为文件保存到计算机上,然后用户在扫描器应用程序上指定文件指示打印,由此经打印机驱动程序将所读取到的图像输出到彩色打印机。
当在一般已经普及的计算机上作为OS(Operating System)使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R)时,在OS的规格上,从应用软件输出的数据,直到一页量的数据的假脱机结束之前,都不开始伴随对打印机驱动程序描绘输出的打印。另外,在能够处理页描述语言的打印机中,由于在打印机内部存储一页量的打印数据,然后开始打印处理,所以即便页描述语言被发送的顺序任意分散也没有关系,但在处理光栅数据(位图数据)的打印机中,由于一般当在打印机内部存储一页量的打印数据之前开始打印处理,所以从计算机发送的打印数据需要按照记录用纸的打印方向从上部进行发送。因此在对描绘输出进行光栅展开的打印机驱动器中,对一页量的数据进行假脱机重新排列描绘内容的顺序生成打印数据,以符合记录用纸的打印方向输出打印数据。这样,以往一般采用通过扫描器驱动程序的图像的读取处理,和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的输出处理分别进行动作的结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144940)。
但是,由于从扫描器的图像取入以及图像数据向打印机的打印分别花费时间,所以就存在从来自用户的拷贝开始请求到打印结束要花费许多时间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是在应用程序对打印机驱动程序指示打印的情况下,通过在一页内并列执行应用程序进行的描绘输出和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的打印数据生成处理,直到打印结束都使其高速进行。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安装了应用软件和打印机驱动程序的信息处理设备中的打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出步骤,执行上述应用软件按照记录用纸的打印方向顺次输出一页量的数据的处理;变换步骤,执行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对所输入的数据不进行一页量的假脱机地,将其变换成打印数据并输出到图像输出设备的处理;以及并行处理步骤,对上述输出步骤和上述变换步骤进行并行处理。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附图为参照的下面的说明将会弄明白。其中,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照标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形式的打印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来自应用102的打印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打印数据的条带(band)分割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扫描器107中的扫描时间和打印机105中的打印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输出用纸上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打印机条带位置和输出图像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应用10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初始化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打印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页结束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判断是否可进行并行处理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对应用102请求拷贝的用户界面。
图12是用于对应用102设定进行或不进行并行处理的用户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打印系统、信息处理设备、打印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概略。例如考虑以下形式:在一般已经普及的个人计算机101上作为OS(Operating System:基本软件)使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R),安装任意可进行打印的应用软件102(下称应用102),并连接了打印机105和扫描器107。
应用102,经由OS103使用扫描器驱动程序106从扫描器107输入图像数据,使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将图像输出到打印机105。
如在现有技术中所说明那样,通常,从扫描器107的扫描器驱动程序106的输入处理以及用于打印机105中的输出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打印数据生成处理花费时间。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进行一边从扫描器107输入数据一边由打印机105进行打印之类的并行处理实现高速地进行拷贝。
可是,即使应用102将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机105,由于1-1)OS的假脱机处理;1-2)Windows(R)应用·程序·接口(API)的影响,而存在直到一页量的数据被创建之前数据也不从OS103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在一页量的扫描后才进行打印之类的问题。
从而,为使并行处理能够进行,需要对这些问题点制定一些对策。
1-1)OS的假脱机处理
当从应用102打印时,如在打印结束之前应用102能够开始下一处理那样,在OS103中具有背景打印功能。此功能为,0S103将来自应用102的输出命令作为临时EMF(Enhanced Meta File)数据进行假脱机,应用102能够开始下一处理。在应用102进行下一作业时,将OS103所假脱机的EMF数据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进行打印。
EMF假脱机设定可对每个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进行设定,用户也可以切换,或者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中进行禁止。通常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被安装的时刻EMF假脱机成为ON的设定,原样进行使用。
特别是,由于OS103利用根据此EMF数据的假脱机文件,实现从最后的页进行打印的逆序打印,和将多页打印到一张用纸之类的N-up打印等多个功能,不需要背景打印功能,所以如果用户和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将此EMF假脱机设定设为OFF,则还存在不能进行逆序打印和N-up打印之类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从扫描器107的拷贝并行处理等的并行处理的情况下,通过依照扫描应用程序的指示,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中将EMF假脱机设定设成OFF,就能够用户意识不到地进行并行处理。另外,在用户将利用逆序打印和N-Up等的EMF假脱机功能设成ON的情况下,也可进行不进行并行处理之类的处理。
1-2)Windows(R)应用·程序·接口(API)的3影响
由于在Windwos(R)API的规格中应用102能够在页内以任意的顺序进行输出,所以直到页结束命令都不能开始打印处理。例如,在打印图2所示的数据的情况下,应用102按以下的顺序进行处理。
1.页开始命令
2.输出背景的位图201(尽管在图2中没有体现,但描绘有颜色淡的图案)
3.输出下方的插图204
4.输出字符串“恭贺新禧”
5.输出字符串“去年...元旦”
6.页结束命令
这样,由于可将字符等再次描绘到在先进行了描绘的背景上,所以直到页结束命令都不决定页全部位置的打印数据不能开始打印。
为此在Window(R)的打印系统中,以下面的方法进行打印。
2-1)条带驱动程序的情况
在将由应用102等所创建的字符、图形等图像数据以光栅图像输出到图像输出设备的类型的打印机105的情况下,先在作为主机的个人计算机101上虚拟页存储器中展开后,再输出到图像输出设备。
此时,由于主机的存储器效率化等关系,将此虚拟页存储器分割成若干个条带进行处理,按照来自OS103的图像数据等的输出请求对每个条带在条带存储器中用图像进行描绘,如果该条带区域全部的描绘结束,就按照来自OS103的控制将在条带存储器中所展开的数据输出到图像输出设备。
图3是表示条带分割的概要的图,OS103抽取属于各条带的输出命令,并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104。为此,OS103先保持一页量的描绘命令,按每个条带对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进行输出请求。例如,如果是条带1就将属于条带1的
1.背景位图201(在图3中没有出现,描绘颜色淡的模样)
2.字符串“恭贺新禧”202
3.字符串“去年...元旦”203
对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进行输出请求。
接受到请求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将在上述输出命令中仅属于条带1的区域输出到打印机105,如果处理已结束就对OS103通知下一条带位置。接受到结束通知OS103,按顺序与条带1同样将属于以以后的条带2、3、...作为对象的条带的数据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104。
如上所述那样在条带驱动程序的情况下,在OS103内先将一页的数据进行假脱机(保持),再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104。
2-2)非条带驱动程序的情况
在打印机105持有页存储器或一页量的描绘数据的存储装置并能够在打印机105内部保持一页的描绘数据的情况下,或者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内持有假脱机功能并能够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内部保持一页的描绘数据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就对OS103通知能够以非条带类型进行处理。
在非条带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进行EMF假脱机设定,OS103就将来自应用102的输出立刻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和打印机105。接受到输出命令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和打印机105,由于因Windows(R)API的关系直到有页结束命令数据都不确定,所以在内部保持输出数据,在有了页结束命令的时刻开始打印处理。
这样,当欲满足通过Windows(R)API的,来自所以应用的打印时,直到页结束都不能进行打印。
因而,不管是条带驱动程序还是非条带驱动程序,都需要在OS或者打印机驱动程序侧进行一页的假脱机处理,打印处理就需要时间。
于是,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上创建并行处理的模式,通过进行以下处理,就能够进行并行处理。
·应用102总是按打印机105的用纸输送方向(用纸从上到下),即一页的从上到下顺次输出数据。
·并行处理模式能够从知道上述规则的应用102进行指定。
·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对OS103声明是非条带,条带处理由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进行。
图4是表示扫描器107中的扫描(用Scan表示)时间和打印机105中的打印(用Print和P表示)时间。通常,在扫描器107扫描后,OS103对打印机105请求所假脱机的EMF假脱机文件的打印,并进行打印,与此相对,并行处理时,由于在下一区域的扫描中打印已扫描的数据,所以从拷贝开始到打印结束的时间就缩短。
下面,参照图6~图10详细说明本实施形式中的处理流程。图6是表示应用10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初始化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打印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页结束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判断能否进行并行处理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启动应用102时的用户界面。在图11的用户界面中,拷贝键是本发明的特征,通过用户按下此拷贝键,就开始并行处理从扫描器的读取和向打印机的输出的并行处理模式。应用102除将所扫描的数据打印到打印机105的拷贝功能以外,还具有经由因特网用邮件发送所扫描的图像的邮件功能,保存在文件中的保存功能等。如果用户按下图11的拷贝键,应用102就首先判断能否进行并行处理(图6的步骤S109)。
图10详细地示出判断能否进行并行处理的处理。
首先,应用102使用扩展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向打印机驱动程序106询问功能,判断是否支持并行处理。当在OS上存在这种,使应用102询问打印机驱动程序106的能力的功能的情况下就经由OS进行询问,当在OS上没有这种功能的情况下,应用102就可不经由OS直接对打印机驱动程序106进行询问(图10的步骤S501)。在打印机驱动程序中有的支持并行处理有的不支持并行处理,在支持的情况下,就经由扩展API通知应用102支持。
当在步骤S501中判定为支持并行处理的情况下,接着判断通信方式是否高速。
在进行并行处理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同时处理来自扫描器107的图像输入和向打印机105的图像输出所以在CPU上产生高负荷。另外,扫描器107和打印机105通常分别以USB之类的通信方式进行连接,由于即使用个人计算机101的不同USB端口也是由一个硬件进行控制,所以就产生在收发上处理也来不及程度的非常大的负荷。结果,扫描器107的数据接收就来不及,读取扫描器107的数据的盒式组件就暂时停止,反复发生再读入而延迟。但是,如果扫描器107或者打印机105,以最新的个人计算机101大多所采用的USB2.0等高速通信方式进行连接,就不会发生上述问题。因此,应用102,通过识别是否是例如USB2.0的接口连接,来进行扫描器107或者打印机105的通信方式是否是高速的判定。此时,也可用扫描器107和打印机105双方的连接方式进行判定。如果任何一方都可以,则也可仅用数据大小更大的扫描器107的连接方式进行判断。另外,即使不是如此高速的通信方式,也可通过扫描器107和打印机105以不同的芯片进行收发来取代判定(步骤S502)。
接着在步骤S503中,在判定为个人计算机101和扫描器107以高速的通信方式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应用102,通过对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进行询问,来判定打印机105进行打印的媒体(用纸)是否是普通纸。
近年来伴随打印机105的高图像质量化打印数字图像等的需要增加,进行打印的媒体,也销售可得到与银盐照片同样的打印结果的高价媒体。由于向这种媒体的打印需要非常复杂的图像处理,对CPU的负荷就进一步变大,上述的扫描器107的接收来不及之类的问题就变得容易发生。另外,将发生向打印机105的打印也暂时停止的情况,由于在这之间墨水变干而出现不连续部分,在高图像质量的媒体上就有其将会影响到输出图像质量之类的问题。于是,通过判断媒体是否是普通纸,仅在普通纸的情况下进行并行处理就能够解决此问题(步骤S503)。
当在步骤S503中判定为是普通纸的情况下,开始以并行处理的拷贝,也可按用户的意思切换是否进行并行处理。如果使用户能够进行判断,则在催促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等设定的用户界面(图11)内设置指定是否进行并行处理的项目,当在步骤S109(S501、S502、S503)判定为可进行并行处理的情况下使此项目的设定成为可能,并依照用户的设定来判断是否进行并行处理。
接着,开始实际的拷贝处理,当在步骤S109(S501、S502、S503)判定为不进行并行处理的情况,以及在步骤S110中用户判断为不进行并行处理的情况下,不进行下一向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并行处理指示地从S102开始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在用户判断为进行并行处理的情况下,应用102对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进行指示以设为并行处理模式(步骤S101)。
如上述那样由于在并行处理模式中仅以特定的数据输出顺序进行使用,应用102仅在按此输出顺序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对打印机驱动程序104指定并行处理模式下的打印。这是因为,用户和不知道此输出顺序等的应用指定并行处理模式下的打印,当应用102对已经打印完的区域请求打印时不能正常地进行打印。例如,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在应用102输出了背景位图201的时刻将进行页整体的打印,其后的字符等却不被打印。为此,最好是用在Windows(R)的规格中没有的特殊的设定方法。
例如,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上设置特殊的函数,对应于并行处理的应用102使用该函数进行设定。
参照图7说明进行了初始化请求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处理。首先,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判定是否从应用102指定了并行处理模式(步骤S201)。
当在步骤S20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判定驱动程序设定是否适合于并行处理。在并行处理模式中,禁止EMF假脱机,并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内部进行条带处理。但是,OS103使用EMF假脱机文件实现大多的功能。例如,当打印来自应用102的多页时,将全部页作为EMF假脱机文件进行假脱机,从最后页开始按顺序进行输出之类的逆序打印等功能就无法使用。通过利用相同的条带处理就能实现的功能也无法使用。
因此,当用户进行指示以使用这些功能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由于不进行并行处理模式附加用户所设定的功能进行打印,所以在这里判定当前的设定是否需要EMF假脱机或者条带(步骤S202)。但是,取决于功能也可优先进行并行处理,不使用该功能地进行打印。
当在步骤S20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并行处理,首先禁止设为对象的作业的EMF处理(步骤S203)。禁止能够通过在从OS103以作业(应用的打印单位)单位被初始化时进行设定,并对返回OS103的DEVINFO这种数据,设置GCAPS DONTJOURNAL这种标志来实现。此标志仅对进行初始化的作业有效,不影响其以后的打印。
接着,对OS103声明为非条带下的处理(步骤S204)。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创建被称作Surface的作为虚拟设备的数据,并在初始化时返回OS103,通过调用OS103内的EngMarkBandingSurface.这种函数,就能够将所创建的Surface设定成条带驱动程序。当返回条带用的Surface时OS103就将其作为条带驱动程序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当不调用EngMarkBandingSurface.地返回时,就作为非条带进行处理。在这里由于OS103需要作为非条带进行处理,所以不调用EngMarkBandingSurface.地返回。此设定也仅对设为对象的作业有效,对其以后的打印则无效。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1中为否或者在步骤S202中为是的情况下,也就是在从应用102未进行并行处理模式的指示,或者指定了并行处理模式是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判断为是需要EMF假脱机或者条带的设定并停止了并行处理的情况下,与步骤S203、S204相反,首先从OS103在作业单位的初始化时不设置GCAPS DONTJOURNAL标志地设定DEVINFO(步骤S205),调用EngMarkBandingSurface.使Surface有效后返回OS103(步骤S206)。
返回说明到图6,如果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初始化结束,应用102就将从扫描器107输入的图像输出到打印机105,从扫描器107的输入是将原稿的一页分割成条带状,并以该条带单位反复输入输出。即,应用102经由扫描器驱动程序106从扫描器107输出一条带量的图像(步骤S102),经由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将所输入的一条带量的图像输出到打印机105(步骤S103)。结果,当从扫描器107输入下一条带的图像时,打印机105进行前面的条带的打印处理并能够以并行进行处理。此条带的大小既可以与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条带大小相同也可以不同。
参照图8说明请求了输出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处理。首先,判定所输出请求的图像是否包含在作为对象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条带内。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条带位置,例如最初如图3的条带1那样位于页的最上方。然后,随着全部打印条带内的数据,如条带2、条带3那样条带位置向下方变化。这里关于图像数据是否包含在条带内的判定是这样进行的,只要所输出请求的输出位置的一部分包含在条带存储器内就判定为“是”(步骤S301)。
在判定为包含在条带内的情况下,就将输出图像中所包含的部分描绘到条带存储器,也就是,将输出图像按照打印区域进行扩大缩小拷贝到条带存储器(步骤S302)。
如果在步骤S301中为否,或者步骤S302的处理结束,就接着判定输出图像和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条带位置的关系。图5是表示输出用纸上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打印机条带位置和输出图像的关系的图,该图5A是输出图像容纳在打印机条带位置内的情况,图5B是输出图像还横跨到下一条带的情况,图5C是输出图像比条带位置靠下的情况。设条带从上到下顺次进行处理。
首先,判定输出图像是否直到条带的最后都进行了描绘。图5的例子中,如图5B那样在条带的下端也描绘输出图像的情况下判定为是,在图5A和图5C的情况下判定为否(步骤S303)。
当在步骤S303中为否的情况下,接着判定输出图像是否还包含在以后的条带中。在这里,在图5C的情况下由于输出图像比条带的下端还位于下方故判定为是,在图5A的情况下由于在条带的下端以下没有输出图像故判定为否(步骤S304)。
如图5A那样当在步骤S304中判定为在以后的条带中没有包含的情况下,所输出请求的图像向条带存储器的描绘结束,关于当前的条带存储器由于有可能用以后的描绘命令进行输出所以不进行向打印机105的输出,这样,对于步骤S103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如图5B那样当在步骤S303中判定为直到条带的最后都进行了描绘的情况下,以及如图5C那样在步骤S304中判定为在以后的条带中也包含的情况下,由于在并行处理模式中来自应用102的图像描绘命令只从上到下到来,因此当直到条带的下端都进行了描绘,或者存在向以后的条带的描绘命令时,就能够判定其后没有向此条带的图像的输出请求。于是,将在条带存储器中所描绘图像变换成打印机命令并输出到打印机105(步骤S305)。
接着,判定在步骤S305中所输出的条带是否是页的最后条带(步骤S306)。如果在判定为页的最后的条带的情况下,由于页内的全部数据的输出都已结束,所以这里对于步骤S103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06中判定为否,也就是判定为所有的条带还未结束时,就将条带的位置更新成下一位置(步骤S307),反复从步骤S301开始的处理。
说明返回到图6,就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后的应用102的处理进行说明。由于需要反复输入来自扫描器驱动程序106的图像,并将图像输出到打印机驱动程序104这样的处理以处理一页量的图像数据,所以如果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输出处理结束,应用102就判定是否扫描了一页量的图像(步骤S104)。
当在步骤S104中为否,也就是判定为一页的扫描未结束的情况下,反复从步骤S102开始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4中为是,也就是判定为一页的扫描结束的情况下,应用102对打印机驱动程序104发出页结束命令,应用102结束处理。
参照图9说明接受到页结束命令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处理。打印机驱动程序104,需要将被描绘到条带存储器,却未输出到打印机105的图像输出到打印机105。首先,判定当前描绘在条带存储器中的图像是否输出到打印机105。这是因为,有时从应用102最后所输出的图像,如图5B、5C那样直到条带的最后位置都进行描绘,在步骤S305中已经输出到打印机105(步骤S401)。
当在步骤S40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这里结束打印机驱动程序104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与步骤S305同样已描绘到条带存储器中的图像就变换成打印机命令输出到打印机105。这样就将本处理结束。
尽管在上述的实施形式中,以使用扫描器107和打印机105的拷贝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在从其他的设备或网络等输入的数据的打印,和由于应用进行复杂的处理而花费时间创建打印数据(包含图像以外的字符等)的情况下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其他实施形式)
以下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中,即为了使各种设备进行动作以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将用于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提供给与该各种设备所连接的装置或者系统内的计算机,按照在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CPU或MPU)中所保存的程序使上述各种设备进行动作,由此来进行实施。
另外,在此情况下,就成为上述软件的程序代码自身将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将构成本发明。作为该程序代码的传送介质,可以使用将程序信息作为输送波使其传输进行供给用的计算机网络(LAN、因特网等的WAN、无线通信网络等)系统中的通信介质(光纤等有线电路和无线电路等)。
进而,用于将上述程序代码提供给计算机的装置,例如保存了相关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将构成本发明。作为存储相关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可以使用例如,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等。
另外无需赘言,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不仅包含通过计算机执行所供给的程序代码,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也包含该程序代码与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或者其他应用软件等共同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情况。
进而无需赘言,本发明也包含当所提供的程序代码,被保存到在计算机的功能扩充板和/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充单元上所具备的存储器以后,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充板和/或功能扩充单元上所具备的CPU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该处理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此外,上述实施形式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和结构,只不过表示实施本发明时具体化的一例,决不是通过它们来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其主要特征地,以各种形式实施本发明。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能够实现本发明大量而广泛的实施形式,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实施形式,而是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所规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应用软件将从扫描器读出的图像用打印机进行打印等,应用软件创建向打印机的输出数据需要花费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并列进行打印处理就能够直到打印结束都高速地进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应用程序对打印机驱动程序指示打印的情况下,通过使应用程序进行的描绘输出和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的打印数据生成处理在一页内并行进行就能够直到打印结束都高速地进行。
Claims (14)
1.一种安装了应用软件和打印机驱动程序的信息处理设备中的打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出步骤,执行上述应用软件按照记录用纸的打印方向顺次输出一页量的数据的处理;
变换步骤,执行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对所输入的数据不进行一页量的假脱机地,将其变换成打印数据并输出到图像输出设备的处理;以及
并行处理步骤,对上述输出步骤和上述变换步骤进行并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判定步骤,在从上述应用软件指定了并行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是否支持上述并行处理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应用软件指定上述并行处理模式时,由上述应用软件和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经由扩展API实现上述判定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定步骤,在进行上述并行处理步骤时,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将在上述信息处理设备中所安装的基本软件的假脱机设定设成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知步骤,在进行上述并行处理步骤时,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对上述基本软件进行通知,以停止在上述信息处理设备中所安装的基本软件的条带(banding)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置关系判定步骤,在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中,判定从上述应用软件输出的数据和上述图像输出设备输出的条带的位置关系;
依照上述位置关系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已分割成条带状的数据被输出到上述图像输出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应用软件,在按照记录用纸的打印方向顺次输出一页量的数据时将其分割成条带状进行输出。
8.一种安装了应用软件和打印机驱动程序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以下装置:
输出装置,执行上述应用软件按照记录用纸的打印方向顺次输出一页量的数据的处理;
变换装置,执行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对所输入的数据不进行一页量的假脱机地,将其变换成打印数据并输出到图像输出设备的处理;以及
并行处理装置,对上述输出装置和上述变换装置进行并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判定装置,在从上述应用软件指定了并行处理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是否支持上述并行处理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应用软件指定上述并行处理模式时,由上述应用软件和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经由扩展API实现上述判定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定装置,在上述并行处理装置执行并行处理时,使用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将在上述信息处理设备中所安装的基本软件的假脱机设定设成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知装置,在上述并行处理装置执行并行处理时,使用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对上述基本软件进行通知,以停止在上述信息处理设备中所安装的基本软件的条带(banding)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置关系判定装置,使用上述打印机驱动程序,判定从上述应用软件输出的数据和上述图像输出设备输出的条带的位置关系;
依照上述位置关系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已分割成条带状的数据被输出到上述图像输出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应用软件,使一页量的数据按照记录用纸的打印方向顺次进行输出时使其分割成条带状进行输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62777 | 2002-09-09 | ||
JP262777/2002 | 2002-09-09 | ||
JP193914/2003 | 2003-07-08 | ||
JP2003193914A JP4405759B2 (ja) | 2002-09-09 | 2003-07-08 | 印刷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0719A true CN1490719A (zh) | 2004-04-21 |
CN100370419C CN100370419C (zh) | 2008-02-20 |
Family
ID=3239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5664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0419C (zh) | 2002-09-09 | 2003-09-05 | 信息处理设备、打印控制方法及打印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65868B2 (zh) |
JP (1) | JP4405759B2 (zh) |
KR (1) | KR100709647B1 (zh) |
CN (1) | CN100370419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7282A (zh) * | 2010-09-06 | 2012-03-21 | 夏普株式会社 | 复合机 |
CN103129194A (zh) * | 2011-11-28 | 2013-06-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48538A (ja) * | 2004-08-06 | 2006-02-16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4656897B2 (ja) * | 2004-09-16 | 2011-03-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ストリー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21347A (ja) * | 2004-10-20 | 2006-05-11 | Toshiba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 |
JP4627668B2 (ja) * | 2005-03-15 | 2011-02-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US20070070375A1 (en) * | 2005-09-22 | 2007-03-29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uristics-based load balancing of hybrid PDL/raster printing |
JP2007144648A (ja) | 2005-11-24 | 2007-06-14 | Fuji Xerox Co Ltd |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
JP2008011266A (ja) * | 2006-06-29 | 2008-01-17 | Ricoh Co Ltd | 複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
US7973967B2 (en) * | 2006-11-16 | 2011-07-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seudo-multithread framework for XPSDrv filter pipeline |
US7986419B2 (en) * | 2007-09-12 | 2011-07-26 | Xerox Corporation |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network printers |
JP5142858B2 (ja) * | 2008-07-03 | 2013-0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US9098362B1 (en) * | 2014-05-29 | 2015-08-04 | Ncr Corporation | Operating system (OS)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
JP7188061B2 (ja) * | 2018-12-24 | 2022-12-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5880A (ja) * | 1996-08-23 | 1998-03-06 | Tec Corp | スキャナ付プリンタ |
KR100238053B1 (ko) * | 1997-06-25 | 2000-01-15 | 윤종용 | 복합기의 스캐닝/인쇄 이중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JP3728076B2 (ja) * | 1997-10-28 | 2005-1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入出力装置及び方法 |
JPH11232050A (ja) * | 1998-02-17 | 1999-08-27 | Fuji Xerox Co Ltd | プリント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制御方法 |
CN2371600Y (zh) * | 1999-05-04 | 2000-03-29 | 仇书鸾 | 打印扫描控制器 |
JP2001144940A (ja) | 1999-11-15 | 2001-05-25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
TW510114B (en) | 1999-11-15 | 2002-11-11 | Canon Kk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
JP2002219830A (ja) * | 2000-10-12 | 2002-08-06 | Seiko Epson Corp | マルチファンクション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2003
- 2003-07-08 JP JP2003193914A patent/JP440575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05 CN CNB031566456A patent/CN10037041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08 US US10/658,024 patent/US736586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09 KR KR1020030063208A patent/KR10070964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7282A (zh) * | 2010-09-06 | 2012-03-21 | 夏普株式会社 | 复合机 |
CN102387282B (zh) * | 2010-09-06 | 2014-09-17 | 夏普株式会社 | 复合机 |
CN103129194A (zh) * | 2011-11-28 | 2013-06-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US9050842B2 (en) | 2011-11-28 | 2015-06-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erforming duplex printing |
CN103129194B (zh) * | 2011-11-28 | 2016-01-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US9285739B2 (en) | 2011-11-28 | 2016-03-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105114A1 (en) | 2004-06-03 |
JP4405759B2 (ja) | 2010-01-27 |
KR20040023558A (ko) | 2004-03-18 |
US7365868B2 (en) | 2008-04-29 |
CN100370419C (zh) | 2008-02-20 |
KR100709647B1 (ko) | 2007-04-20 |
JP2004157982A (ja) | 2004-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90719A (zh) | 信息处理设备、打印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及打印系统 | |
CN1264116C (zh) | 数据印刷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98734C (zh) | 打印机驱动器以及打印控制方法 | |
JPH09240070A (ja) |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383058A (zh) |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 |
US7982922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confirming electronic data character quality, an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 | |
CN1842124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254077C (zh) | 记录用标记语言所记述的文件的设备和方法 | |
CN1519667A (zh) | 打印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 | |
CN1497496A (zh) |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程序、存储介质 | |
CN1967396A (zh) |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390036A (zh) | 图像通信装置,图像通信方法及其运行程序 | |
US6173338B1 (en) | Image output system having memory for storing image data and outputting stored image data based upon output condition and instruction | |
CN1344991A (zh) | 信息处理设备、打印系统、以及命令生成方法 | |
JP2002328795A (ja) | 印刷用共通フォーマットデータ一括作成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 |
JPH11203077A (ja) |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プリンタの選択方法 | |
CN1107903C (zh) | 打印机和字符处理方法 | |
CN1892574A (zh) | 成像装置 | |
CN1777863A (zh) | 保存了印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其程序以及程序的记录媒体 | |
JP4451737B2 (ja) | 文書編集システム | |
JP2003231290A (ja) | プリンタ | |
JP2005056414A (ja) | クライアント側で文書データをビューイ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10939C (zh) | 具有打印控制的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 |
CN1526566A (zh) | 信息处理装置 | |
JP7613051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