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7067C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7067C CN1287067C CNB2003101214508A CN200310121450A CN1287067C CN 1287067 C CN1287067 C CN 1287067C CN B2003101214508 A CNB2003101214508 A CN B2003101214508A CN 200310121450 A CN200310121450 A CN 200310121450A CN 1287067 C CN1287067 C CN 128706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
- camshaft
- valve
- decompressor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8—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decompression, e.g. during starting; for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 F01L13/08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decompression, e.g. during starting; for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the valve-gear having an auxiliary cam protruding from the main cam profi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 F02B61/045—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for marine engi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6—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mechanically drive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24—Belt dri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7—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fou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2075/1804—Number of cylinders
- F02B2075/1812—Number of cylinders thre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4—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using engine as bra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其包括气阀机构和设置在阀室中的减压机构,及连接在气缸盖上的燃料泵。用于通过旋转臂驱动燃料泵的致动杆的泵凸轮和减压机构形成在阀室中的凸轮轴上,减压机构相对于轴向方向关于泵凸轮与端部轴颈相对,所述轴向方向平行于凸轮轴的轴线。减压机构设置在泵凸轮和排气凸轮之间。旋转臂具有与泵凸轮接触的接触尖端和推压尖端,该推压尖端相对于轴向方向在比所述接触尖端更靠近排气凸轮的位置处与所述的致动杆接触。泵凸轮与支撑所述凸轮轴的端部轴承接触以限制所述凸轮轴的轴向移动。上述结构能抑止凸轮轴的长度和阀室的轴向尺寸的增长,并抑止燃料泵在轴向方向上从气缸盖突出的部分的尺寸增长,从而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燃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结合在凸轮轴中的减压机构,所述的凸轮轴包括在气阀机构中并设置在阀室中。所述的内燃机用作,例如舷外发动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JP2000-227064A(图4和5)中公开的用作舷外发动机的内燃机是一种具有减压机构的双缸内燃机。该双缸内燃机具有:设置在由气缸盖和气缸罩盖限定的凸轮室中的凸轮轴;形成在该凸轮轴上用来操作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凸轮;受凸轮驱动而摇动的摇臂;安装在所述的凸轮轴上的减压杆,从而其在凸轮的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可转动以操作排气阀;和燃料泵。JP2000-227064A中公开的内燃机在凸轮轴的上端和下端具有凸缘以限制所述的凸轮轴的轴向移动。
JP3-3904A中公开了一种用作舷外发动机的三缸内燃机,其具有:通过多个轴承支撑在气缸盖上的凸轮轴;形成在所述的凸轮轴上以摇动摇臂的凸轮(下文称为“阀凸轮”);和由泵驱动机构驱动的燃料泵,所述的泵驱动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的凸轮轴上并位于最下方的阀凸轮与最下方的轴承之间的偏心凸轮,和由该偏心凸轮操作的杆。所述的燃料泵连接到气缸盖的侧表面上。所述杆具有与所述的偏心凸轮接触的第一端和与包括在燃料泵中的致动件的接触部分相接触的第二端。所述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于平行于凸轮轴的轴线的方向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且偏心凸轮和接触部件相对于平行于凸轮轴的轴向的方向相互重合。所述的偏心凸轮安装于在与轴承盖一体成形的推力支座中形成的槽中,所述的轴承盖保持所述的最下方轴承使其相对侧表面与所述推力支座的槽的相对侧表面接触。因此,利用所述推力支座的槽抑止所述偏心凸轮的轴向移动。
当所述的燃料泵由在凸轮轴上形成的偏心凸轮(下文称为“泵凸轮”)驱动时,所述杆的第一和第二端,即用于将所述泵凸轮的驱动力传送到燃料泵的凸轮随动件,相对于平行于JP3-3904A中提到的凸轮轴的轴线的方向处于同一位置。当希望将JP3-3904A中提到的所述的偏心凸轮、杆和燃料泵结合到JP2000-227064A中公开的现有技术的内燃机中时,所述的燃料泵从气缸盖向下伸出很多,必须增加所述凸轮轴的长度,以避免杆与阀室中的部件和组件之间发生干涉,诸如凸缘(boss),其中气缸盖螺栓延伸穿过该凸缘以将所述的气缸盖紧固到气缸体上。因此,所述凸轮室的长度必须加长。
当用于进气阀的阀凸轮、用于排气阀的阀凸轮和用于每个气缸的减压杆、和法兰、和用于驱动燃料泵的泵凸轮,根据JP2000-227064A中公开的技术,形成在凸轮轴上时,所述的凸轮轴不可避免地变长以在该凸轮轴的不同部分处形成所述的泵凸轮和法兰,这样包含该凸轮轴的凸轮室不可避免地变长。
JP3-3904A中公开的内燃机不具有任何减压机构,所述的推力支座设置在最下方的轴承与次最下方轴承之间且设置在用于最下方气缸和偏心轮的各阀室之间。因此,必须加长所述凸轮轴的长度以将减压机构结合在最下方的气缸中。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抑止设置在阀室中并具有泵凸轮和减压机构的凸轮轴的长度的加长,抑止燃料泵从阀室形成部件轴向伸出的长度,和抑止阀室的轴向尺寸的增加,以提供紧凑的内燃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内燃机包括:与曲轴互锁并具有多个由轴承支撑的轴颈的凸轮轴,所述轴承的数量与轴颈的数量相等;形成用于包含凸轮轴的阀室的阀室形成件;设置在阀室中以打开和关闭进气阀和排气阀的气阀机构;设置在阀室中以在压缩冲程中打开进气阀或排气阀的减压机构;具有在所述阀室中延伸的致动件的燃料泵,该燃料泵连接在所述的阀室形成件上;设置在所述阀室中以支撑所述凸轮轴的多个轴承;形成在所述凸轮轴中并由所述的轴承支撑的轴颈,所述轴颈的数量与轴承的数量相等;其中用于通过凸轮随动件驱动致动件的泵凸轮形成在所述凸轮轴上的轴颈之中位于凸轮轴的一轴端处的端部轴颈附近,特定的一个减压机构和所述的端部轴颈相对于轴向分别设置在泵凸轮的相对侧上,所述的凸轮轴具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将要由所述特定的减压机构打开的进气阀或排气阀的阀凸轮,所述的特定减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泵凸轮与阀凸轮之间,所述的凸轮随动件具有与所述泵凸轮接触的接触部分和与致动件接触的推压部分,所述的推压部分位于相对于轴向方向比所述的接触部分更靠近所述的阀凸轮的位置。
由于相对于轴向方向,将所述泵凸轮的驱动力传送到燃料泵的致动件的凸轮随动件的推压部分比接触部分距所述的端部轴颈更远,因此所述的致动件和由此所述的燃料泵可以设置地远离所述的端部轴颈,从而远离所述阀室形成部件的端壁。而且可以避免所述致动件与相对轴向方向与所述的泵凸轮处于同一位置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
因此,本发明具有下列效果。由于所述特定的减压机构靠近在多个轴颈之中位于轴向端部的端部轴颈,且设置在用于通过凸轮随动件驱动所述致动件的泵凸轮与用于打开和关闭由减压机构打开的进气阀或排气阀的阀凸轮之间,和所述的凸轮随动件具有与泵凸轮接触的接触部分和与致动件接触的推压部分,所述的推压部分相对轴向方向处于比所述的接触部分更靠近所述的阀凸轮的位置处,所述的致动件且由此所述的燃料泵相对于轴向方向可以与所述阀室形成件的端壁相间隔。由于可以避免所述致动件与相对于轴向方向与所述泵凸轮处于同一位置的部件之间的干涉,因此可以抑止凸轮轴的长度增加且可以抑止所述燃料泵从阀室形成件的轴向突出部分的长度增加,从而使得所述内燃机紧凑。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中,所述的泵凸轮邻近所述多个轴承之中的特定一个,且所述特定的减压机构可以相对于所述的泵凸轮设置在该特定轴承的对侧且邻近所述的泵凸轮,以形成推力轴承部件用来防止所述凸轮轴的轴向移动。
由于所述的泵凸轮用作推力轴承部件,因此所述的凸轮轴比具有泵凸轮和推力轴承部件的凸轮轴更短,且所述的减压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泵凸轮附近并靠近所述的泵凸轮。
这种结构提供下列效果。用于驱动所述燃料泵的泵凸轮用作推力轴承部件,其靠近支撑凸轮轴的多个轴颈的轴承中的所述特定轴承并能限制凸轮轴的轴向移动,由于所述的减压机构设置在该特定轴承的相对侧并靠近所述的泵凸轮,因此可以得到一个轴向空间,由于所述的减压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泵凸轮的附近,因此可以抑止具有泵凸轮和减压机构的凸轮轴的长度的增加从而可以抑止阀室的扩大且使所述内燃机形成得其轴向长度短。
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中,所述的泵凸轮设置成使其与多个轴承中的特定一个相接触,使所述的泵凸轮作为推力轴承部件,用来防止所述凸轮轴发生轴向移动,所述的泵凸轮和与包含在所述内燃机中的气缸相关联的阀凸轮,以及所述的特定减压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的特定轴承和轴向地靠近该特定轴承的轴承之间,和所述的阀凸轮和特定的减压机构相对所述的泵凸轮可以设置在该特定轴承的轴向相对侧,以靠近所述的泵凸轮。
由于所述的泵凸轮也可以用作推力轴承部件,在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的相对两侧上的所述的特定轴承和与靠近该特定轴承的轴承之间沿所述的凸轮轴形成轴向间隔。由于所述的阀凸轮或减压机构被设置成轴向地靠近位于所述特定轴承和靠近该特定轴承的轴承之间的泵凸轮,所述的阀凸轮或减压机构可以设置成轴向地靠近所述的泵凸轮。
这种结构提供下列效果。用于驱动所述燃料泵的泵凸轮用作推力轴承部件,其设置在支撑凸轮轴的多个轴颈的轴承中的特定一个轴承的附近,以约束所述凸轮轴发生轴向移动,通过将所述的泵凸轮和与所述气缸相关联的阀凸轮以及减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特定轴承与靠近该特定轴承的轴承之间,且通过将所述的阀凸轮或所述的减压机构设置成与所述特定的轴承相对并靠近所述的泵凸轮,在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的相对两侧上的所述的特定轴承和靠近该特定轴承的轴承之间沿所述的凸轮轴形成轴向间隔,且所述的阀凸轮和减压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泵凸轮的附近。因此,能够抑止具有所述泵凸轮和减压机构的凸轮轴的长度的增加,从而抑止所述阀室的扩大且使得所述的内燃机可以成形紧凑。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说明,“轴向方向”表示平行于所述凸轮轴的轴向的方向。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内燃机的舷外发动机的右视图;
图2是沿图3中的线II-II剖取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内燃机中的气缸盖的后视图,其中气缸盖罩已被除去;
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a-IVa剖取的剖面图,包括沿着图3中的IVb-Ivb剖取的排气阀附近的排气摇臂的自由端附近的一部分的剖面图以及沿着图3中的线IVc-IVc的排气阀附近的排气摇臂的自由端附近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3中的线Va-Va的燃料泵和气缸盖的局部剖面图,包括沿着图3中的线Vb-Vb剖取的凸轮轴和摇臂的剖面图;
图6是沿着图3中的线VI-VI剖取的剖面图,用于帮助解释减压机构相对于凸轮轴的转动方向的布置;
图7A是沿着图6中的箭头VIII方向的局部侧视图,其中,减压机构处于操作状态;
图7B是沿着图6中的箭头VII方向的局部侧视图,其中,减压机构处于非操作状态;
图8是沿着图7A中的线VIII-VIII剖取的剖面图;
图9是沿着图7A中的线IX-IX剖取的剖面图;
图10A是减压机构中的减压元件的侧视图;
图10B是沿着图10A中的箭头B方向的示意图;
图10C是沿着图10A中的箭头C方向的示意图;和
图10D是沿着图10A中的箭头D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10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
参照图1,图1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内燃机E的舷外发动机1的右侧的侧视示意图,该内燃机E是直立式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一曲轴,该曲轴的轴线L1以竖直状态延伸。更具体地说,该内燃机E是一种三缸直列顶置凸轮轴水冷四冲程循环的直立式内燃机。
这种内燃机E具有:气缸体2,该气缸体2设置有第一气缸C1,第二气缸C2和第三气缸C3;曲轴箱3,通过多个螺栓被固定在气缸体2的前端;气缸盖4,通过多个螺栓B1(见图3和图4)固定在气缸体2的后端;和气缸盖罩5,通过环形密封元件6(见图2)固定在气缸盖4的后端的密封表面4g(见图3),所述的环形密封元件6被固定在气缸盖4的后端和气缸盖罩5之间,气缸盖罩5通过把多个螺栓拧入到螺孔4h(见图3)内而与密封表面4g紧密接触。
在这个实施例中,术语:上,向上,下,向下,前,向前,后,向后,右,向右,左,向左等是用于表示与其上安装这种舷外发动机的船的前端,后端,右侧,左侧等相关的位置,侧面,方向等。因此,向上方向是平行于凸轮轴31的轴线L2的两个相对的轴向方向A1的其中一个,向下方向是指两个相对的轴向方向A1中的另一个,向前方向是平行于气缸C1至C3的轴线L3(见图2)的两个相对方向A2中的其中一个,和向后方向是两个相对方向A2中的另一个。这样的一侧,即,在这一侧上安装有进气阀43,且位于参考平面的一侧的一侧边被称作吸入侧,所述的参考平面包括气缸轴线L3并平行于凸轮轴31或曲轴9的轴线L1。以及其上安装有排气阀44并且位于该参考平面的另一侧的一侧被称作排气侧。
活塞7能在气缸C1至C3中往复移动,活塞7通过连杆8与曲轴9相连。曲轴9被设置在曲柄腔10中并且被主轴承支撑在气缸体2和曲轴箱3上以便进行转动,其中该曲柄腔10是由气缸体2的前部和曲轴箱3限定而成的。在曲轴9的上端部9a上安装设置有:曲轴滑轮11;飞轮12,该飞轮也用作飞轮磁铁;和重绕起动器13,该重绕起动器设置有一起动把手13a,并用作起动装置,所述的曲轴9从曲柄腔10按照这个顺序向上突出。
下部机壳14具有被制成一体的一安装外壳14a和一下壳14b。气缸体2与安装外壳14a相连。一延伸外壳15的上端与下部机壳14相连。齿轮箱16与延伸外壳15的下端相连。下部机壳14的下壳14b罩住内燃机E的下部和安装外壳14a。上部机罩17与下部机壳14的上端相连,并在上部机罩17和下部机壳14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一密封元件。上部机罩17罩住内燃机E的上部。这样,内燃机E就被容纳在由下壳14b和上部机罩17所形成的机箱中。安装外壳14a和下壳14b可以被分开形成,且可以被连接在一起以便形成下部机壳14。
驱动轴18与曲轴9的下端相连,并延伸穿过下部机壳14。驱动轴18通过向前/反向变换齿轮19与推进轴20互锁,所述的向前/反向变换齿轮19由伞齿轮机构和离合器机构组成,并被容纳在齿轮箱16中。内燃机E的动力从曲轴9通过驱动轴18、向前/反向变换齿轮19和推进轴20被传递到推进器21,以便驱动推进器21转动。
旋转外壳24通过倾斜轴23被支撑在横梁夹22上,以便可在一竖直平面内转动,从而可拆卸地把舷外发动机1安装在船上。旋转轴25被装配在旋转外壳24的管状支撑部分24a上,以便可进行转动。旋转轴25的上端通过橡胶座与下部机壳14相连,而下端通过橡胶座与延伸外壳15相连。转向柄与旋转轴25相连,图中未示出该转向柄,该转向柄在水平面内可转动,从而使旋转轴25上的舷外发动机1在一水平面内转动,以便进行转向。
参照图1和图2,阀室30由气缸盖4和气缸盖罩5构成。在阀室30中安装有:气阀机构V,用于打开和关闭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见图4);和减压机构D1至D3,用于在内燃机E起动时的压缩冲程期间释放气缸C1至C3中的压缩压力。气阀机构V包括凸轮轴31。气缸盖4和气缸盖罩5都是阀室形成元件,用于形成阀室30。
凸轮轴31被可转动地支撑在阀室30中的气缸盖4上,并使该凸轮轴31的轴线L2平行于曲轴9的轴线L1(见图1)延伸。如图2所示,凸轮轴31相对于轴向方向A1穿入气缸盖4的上壁4a,即,气缸盖4的一端的端壁。油密封32对凸轮轴31和上壁4a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用于检测凸轮轴31的角位置的脉冲生成器33和凸轮轴滑轮34被按照这个顺序向上安装布置在凸轮轴31的上端部31a上,所述的凸轮轴31从阀室30中突出。曲轴9的动力通过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到凸轮轴31,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曲轴滑轮11、凸轮轴滑轮34和正时带35,该正时带35在曲轴滑轮11和凸轮轴滑轮34之间延伸,用于沿着方向A0(见图4和图6)以曲轴9转速的一半来驱动凸轮轴31。
脉冲生成器33包括:磁铁元件33a(见图3),该磁铁元件连接在凸轮轴滑轮34的内表面上;和线圈单元33b,该线圈单元被连接在上壁4a上,并环绕着上端部分31a。线圈单元33b包括三个耦合线圈,这三个耦合线圈以等圆周间距的方式设置。当凸轮轴31转动时,磁铁元件33a连续地经过三个耦合线圈。根据这些耦合线圈的输出信号来对气缸C1至C3的点火进行定时。
余摆线(trochoid)油泵37具有泵体37b和泵盖37c。该油泵37通过多个穿过泵体37b和泵盖37c的螺栓B2被固定到下壁4b,即,气缸盖4的相对于轴向方向A1的另一端壁。该油泵37具有轴37a,该轴37a通过连接元件36与凸轮轴31的下端相连。凸轮轴31对轴37a进行驱动。一油盘38(见图1)被连接在下部机壳14的下端,油泵37通过设置有油滤网39a的吸管39b以及设置在气缸体2和气缸盖4中的吸入通道吸取容纳在油盘38中的润滑油。从油泵37排出的润滑油流经设置在气缸盖4和气缸体2中的排放通道和一油过滤器从而流入到主油沟内。润滑油从该主油沟分配到一些主轴承和一些需要被润滑的移动部件。
下面将参照图2和图3来描述内燃机E。
第一气缸C1,第二气缸C2,第三气缸C3沿着轴向方向A1被排列成一排。第二气缸C2是中间气缸。第一气缸C1和第三气缸C3分别位于第二气缸C2的两侧。
参照图4,气缸盖4设置有燃烧室40、进气口41和排气口。吸入气体从(图中未示出的)连接到气缸盖4的右壁4c(即进气侧上的侧壁)上的进气装置通过所述的进气口41被供应到燃烧室40内,和燃烧气体通过所述的排气口从燃烧室40被排放到图中未示出的气缸C1至C3中每个气缸的排放通道内。进气装置包括化油器即燃料供应装置以及进气歧管,所述的化油器通过把燃料引入到吸入气体内从而为分别为气缸C1至C3形成空气-燃料混合物,所述的进气歧管用于把空气-燃料混合物分配到所述的进气口41。
用于打开和关闭进气口的进气阀43和用于打开和关闭排气口的排气阀44被可滑动地插入气缸C1至C3中的每个气缸的气缸盖4上的阀引导件中。在阀簧46的弹力作用下,阀簧46迫使每个气缸C1至C3的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回到它们的阀座上。
在吸气冲程中,进气阀43被打开,活塞7朝下止点移动,空气-燃料混合物通过进气口41被吸入到燃烧室40内。在压缩冲程中,活塞7朝上止点移动,从而对空气-燃料混合物进行压缩,该空气-燃料混合物被火花塞45点燃并发生燃烧,所述的火花塞45被连接在位于排气阀44上部的排气侧的气缸盖4的一部分上。在膨胀冲程中,在燃烧气体的压力作用下,活塞7朝下止点移动,从而通过连杆8来驱动曲轴9,以便进行转动。在排气冲程中,活塞朝上止点移动,燃烧气体作为排气从燃烧室40经排气口42被排放到排出通道内。排气通过排出管从舷外发动机1被排出。
气阀机构V包括:凸轮轴31,该凸轮轴31在阀室中横贯气缸C1至C3延伸,并设有用于气缸C1至C3的进气凸轮47,49,51和排气凸轮48,50,52;一对摇臂轴,被支撑在气缸盖4上,并且比凸轮轴31更靠近气缸盖罩5,即,进气摇臂轴53和排气摇臂轴54;进气摇臂55,57,59和排气摇臂56,58,60,分别被可摆动地支撑在进气摇臂轴53和排气摇臂轴54上(见图3)。进气摇臂55,57,59和排气摇臂56,58,60是阀操作元件,它们分别由进气凸轮47,49,51和排气凸轮48,50,52来驱动。气阀机构V的这些部件被设置阀室30中。
凸轮轴31具有轴颈61,62,63,这些轴颈分别被轴承64,65,66支撑在阀室30中。凸轮轴31的轴颈61至63分别是:第一端部轴颈61,其被设置在凸轮轴31上,并位于上端部31a附近的阀室30的上端部中的一位置处;第二端部轴颈63,被设置在凸轮轴31的下端部31b上,并在阀室30的下端部中相对于轴向方向A1与连接元件36重合;中间轴颈62,被设置在第一端部轴颈61和第二端部轴颈63之间的凸轮轴31的中部。中间轴颈62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端部轴颈61和63的直径。轴承64至66分别是:第一端部轴承64,与上壁4a设置成一个整体,以便支撑所述的第一端部轴颈61;第二端部轴承66,被设置在下壁4b中,用于支撑着所述的第二端部轴颈63;和中间轴承65,被设置在所述的端部轴承64和66之间,用于支撑中间轴颈62。
第一端部轴承64和中间轴承65被设置成与气缸盖4成一个整体,并且向气缸盖罩5伸出。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与连接元件36重合的第二端部轴承66是管状突起37d,该管状突起37d被设置成与泵体37b成一个整体,并且通过下壁4b中的通孔4e伸入到阀室30内。轴承64至66分别设置有轴承孔64b,65b,66b,用于可滑动地接收所述的轴颈61至63。
凸轮轴31被整体地设置有:突缘67,该突缘67具有接触表面67a,该接触表面67a与第一端部轴承64的朝着阀室的端部表面64a接触;盘形泵凸轮68,即偏心凸轮,该盘形泵凸轮具有接触表面68a,该接触表面68a与第二端部轴承66的朝着阀室的端部表面66a接触。泵凸轮68与第二端部轴承66,即特定的轴承相邻。突缘67和泵凸轮68分别与端部轴承64和66接触,以便用作止推轴承元件,这些止推轴承元件用于限制凸轮轴31在轴向方向A1上移动。更具体地说,与端部表面64a接触的突缘67可阻止凸轮轴31向上移动,与端部表面66a接触的泵凸轮68可阻止凸轮轴31向下移动。
凸轮轴31整体地设置有:用于第一气缸C1即上端气缸的进气凸轮47和排气凸轮48;用于第三气缸C3即下端气缸的进气凸轮51和排气凸轮52;用于第二气缸C2的进气凸轮49和排气凸轮50,第二气缸的一些部分位于突缘67和泵凸轮68之间。
从图4可以最清楚地看出,进气凸轮47,49,51和排气凸轮48,50,52分别具有:圆形基部(round base)Mi和Me,用于关闭在阀簧46的作用下沿着关闭方向推动相应的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凸轮叶片Ni和Ne,用于对打开和关闭操作以及相应的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的升起进行定时。
在气缸C1至C3中,排气凸轮48,50,52分别位于进气凸轮47,49,51的下面。减压机构D1至D3分别被设置在排气凸轮48,50,52的下面。在内燃机E的起动过程中的压缩冲程期间,所述的减压机构D1至D3通过重绕起动器13打开和关闭排气阀44。通过一小量的减压升程,使减压机构D1至D3打开排气阀44,从而使气缸C1至C3中被压缩的空气-燃料混合物通过稍微打开的排气口42逃逸,从而缓解压缩压力,用于一减压操作。
分别与第一气缸C1和第二气缸C2相关的进气凸轮47和49,排气凸轮48和50以及减压机构D1和D2被设置在中间轴颈62和第一端部轴颈61之间。与第三气缸C3相关的进气凸轮51,排气凸轮52和减压机构D3被设置在中间轴颈62和第二端部轴颈63之间。图1至图3所示的在减压机构D1至D3周围的凸轮轴的部件的视图是从不同于观看凸轮轴31的其余部件的角度方向的一个角度方向看所得的示意图。事实上,减压机构D1至D3相对于凸轮轴31的转动方向A0以相等的角间距设置。
凸轮轴31的圆柱形部分31c在用于第二气缸C2的进气凸轮49和减压机构D2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的第二气缸C2比排气凸轮50更靠近第一气缸C1。与第一气缸C1相关的减压机构D1比用于第一气缸的进气凸轮47和排气凸轮48更靠近第二气缸C2,并且不被任何轴承支撑,也未设有任何轴颈。
在与第二气缸C2相关的进气凸轮49,排气凸轮50和减压机构D2中的进气凸轮49相邻于与第一气缸C1相关的进气凸轮47,排气凸轮48和减压机构D1中的减压机构D1。因此,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与第一气缸C1相关的减压机构D1附近的一部分凸轮轴31是用于第二气缸C2的进气凸轮49。因此,减压机构D1中所包括的离心重量块91与进气凸轮49相互邻近。
中间轴颈62被设置在凸轮轴31的圆柱形部分31d中,该圆柱形部分31d在减压机构D2和进气凸轮51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的减压机构D2比第二气缸的进气凸轮49和排气凸轮50更靠近第三气缸C3,而所述的进气凸轮51比与第三气缸C3相关的减压机构D3和排气凸轮52更靠近第二气缸C2。中间轴颈62由中间轴承65支撑着。
与第三气缸C3相关的进气凸轮51、排气凸轮52和减压机构D3被设置在第二端部轴承66和相对于轴向方向A1位于第二端部轴承66附近的中间轴承65之间。进气凸轮51、排气凸轮52和减压机构D3中的减压机构D3相对于轴向方向A1被设置在泵凸轮68附近,且相对于泵凸轮68与第二端部轴承66相对。
第二气缸C2的进气凸轮49位于从把相对于轴向方向A1在分别用于第一气缸C1和第三气缸C3的进气凸轮47和51之间的间距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位置朝向第一气缸C1的进气凸轮47的一个短距离处。类似地,第二气缸C2的排气凸轮50位于从把相对于轴向方向A1在分别用于第一气缸C1和第三气缸C3的排气凸轮48和52之间的间距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位置朝向第一气缸C1的排气凸轮48的一个短距离处。第二气缸C2的减压机构D2被设置在这样一个空间内,即,这个空间在轴向方向A1上延伸,并且通过把第二气缸C2的进气凸轮49和排气凸轮50设置成更靠近第一气缸C1而形成。
凸轮轴31按下述方式被安装在气缸盖4中。设置有减压机构D1至D3的凸轮轴31向上穿过直径大于中间轴颈62直径的通孔4e、直径大于形成于轴支撑件69中的中间轴颈62直径的通孔69a、中间轴承65的轴承孔65b以及第一端部轴承64的轴承孔64b。然后,油泵37与下壁4b相连,从而使突缘67的接触表面67a与第一端部轴承64接触,并且使第二端部轴颈63被装置在第二端部轴承66的轴承孔66b中。
参照图2至图5,摇臂轴53和54被插入形成于下壁4b中的通孔4f和4g。摇臂轴53和54穿过一对通孔69f(见图3)和69g(见图5),这对通孔被设置在轴支撑件69中,该轴支撑件69与气缸盖4设置成一个整体,并且位于下臂4b和中间轴承65之间的一个位置处,从而朝着气缸盖罩5突出。摇臂轴53和54分别向上穿过形成于下壁4b中的通孔4f和4g、中间轴承65中的一对通孔65f和65g、第一端部轴承64中的一对通孔64f和64g。如图4所示,螺栓B3通过在摇臂轴53和54的位于中间轴承65中的部分中形成的切口53a和54a被拧入到形成于中间轴承65中的螺纹孔中,以便限止摇臂轴53和54转动,并且把摇臂轴53和54保持入位。
参照图2至图4,进气摇臂55,57,59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调节螺钉55a,57a,59a。调节螺钉55a,57a,59a(在图4中只表示出了调节螺钉57的尖端57a1)与进气阀43的阀杆的端部43a接触(为方便起见,与连接到进气摇臂57上的调节螺钉57a的尖端57a1接触的阀杆的端部43a由附图标记43A表示)。进气摇臂55,57,59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动件55b,57b,59b即接触部分,分别与进气凸轮47,49,51接触。带有通孔的支轴55c,57c,59c被分别设置在进气摇臂55,57,59的位于调节螺钉55a,57a,59a和滑动件55b,57b,59b之间的中间部分中。进气摇臂轴53穿过支轴55c,57c,59c的通孔延伸。
排气摇臂56,58,60的端部分别设有调节螺钉56a,58a,60a。调节螺钉56a,58a,60a的尖端(在图4中只表示出调节螺钉58的尖端58a1)与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接触(为方便起见,与连接到排气摇臂58上的调节螺钉58a的尖端58a1接触的阀杆的端部44a由附图标记44A表示)。排气摇臂56,58,60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滑动件56b,58b,60b,即与排气凸轮48,50,52接触的接触部分。带有通孔的支轴56c,58c,60c被分别设置在排气摇臂56,58,60的位于调节螺钉56a,58a,60a与滑动件56b,58b,60b之间的中间部分中。排气摇臂轴54穿过支轴56c,58c,60c的通孔延伸。
定位套70和定位弹簧71被安装在进气摇臂轴53和排气摇臂轴54上,以便相对于轴向方向A1定位分别用于气缸C1至C3的进气摇臂55,57,59和排气摇臂56,58,60。
用于第二气缸C2的进气摇臂57和排气摇臂58是特定的摇臂。进气摇臂57和排气摇臂58的调节螺钉57a和58a的尖端相对于轴向方向A1相对于对应的滑动件57b和58b朝着减压机构D2,即向下方向,偏离。排气摇臂58的调节螺钉58a的尖端相对于轴向方向A1与减压机构D2重合。进气摇臂57的调节螺钉57a的尖端57a1、进气阀43的阀杆的端部43A、和排气凸轮50相对于轴向方向A1相互重合。因此,连接滑动件57b和进气摇臂57的调节螺钉57a的尖端的直线、以及连接滑动件58b和排气摇臂58的调节螺钉58a的尖端的直线分别相对于进气摇臂轴53和排气摇臂轴54倾斜延伸。
排气凸轮50是用于操作排气摇臂58的特定的阀凸轮,以便操作用于第二气缸C2的由减压机构D2操作的排气阀44。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排气凸轮50与第二气缸C2的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并不重合且定位在其上方。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减压机构D2与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重合。第二气缸C2是特定的气缸。
进气凸轮47,49,51和排气凸轮48,50,52与凸轮轴31一起转动,从而使所述的进气摇臂55,57,59和排气摇臂56,58,60摆动,以便分别以预定的角度打开和关闭用于气缸C1至C3的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
参照图2和图3,被送到主油沟内的部分润滑油流经环形油通道K1和油通道K2,并流入到由罩72密封的小油腔K3内,其中所述的环形油通道K1被设置在位于排气侧的一部分气缸盖4中的顶部突起S1中形成的螺栓孔和插在该顶部突起S1的螺栓孔中的气缸盖螺栓B1之间,所述的油通道K2被设置在气缸盖4中。然后,这些润滑油从油腔K3流经设置在中空的摇臂轴53,54中的油通道K4和K5(见图5),和设置在摇臂轴53,54中的径向油孔,流到进气摇臂55,57,59,排气摇臂56,58,60,进气摇臂轴53和排气摇臂轴54的各滑动部分;流经设置在第一端部轴承64中并在轴承孔64b中开口的油通道K6,流到第一端部轴承64和第一端部轴颈61的滑动部分,流经油通道K4和设置在进气摇臂轴53和中间轴承65中的孔,流到中间轴承65和中间轴颈62的滑动件。利用油泵37的泵体37b来覆盖住通孔4g,所述的油通道K4和K5的下端在该通孔内开口。
流经小孔并对滑动部分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滴入到阀室30内,并且对进气凸轮47,49,51、排气凸轮48,50,52、进气摇臂55,57,59、排气摇臂56,58,60的滑动部分、减压机构D1至D3的滑动部分、和第二端部轴承66和第二端部轴颈63的滑动部分进行润滑,然后收集在阀室30的由下壁4b和气缸盖罩5的下壁所形成的底壁上。然后,被收集在底壁上的润滑油流经形成在气缸体2中的油通道K7和K8(见图2)以及与气缸盖罩5相连的油管73并流入到形成在下部机壳14中的油通道K9,然后经回流管返回到油盘38。
参照图2,3和5,用于把燃料压入到化油器的燃料泵74是一往复式泵,在泵凸轮68的作用下进行泵送动作。该燃料泵74通过螺栓B4被连接到一泵座上,所述的泵座被设置在气缸盖4的右壁4c的外表面上。
设置在凸轮轴31中的泵凸轮68邻近于阀室30底部中的第二端部轴颈63的上侧。减压机构D3被设置在泵凸轮68的上方并与其靠近,和排气凸轮52位于减压机构D3的上方。如图5和6所示,泵凸轮68是圆形的偏心凸轮,半径为R,它的中心F从转动轴线L2朝吸入侧偏移一预定的偏心率。泵凸轮68的圆周用作凸轮表面68b。凸轮表面68b的一部分限定一凸轮叶片Np,在所述的这一部分中,转动轴线L2和凸轮表面68b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的半径R。
参照图5,燃料泵74具有外壳75,该外壳限定泵腔76、膜77和致动杆78,所述的致动杆78与所述的膜77相连。
外壳75是由通过三个元件75a,75b,75c堆叠而成的。最靠近气缸盖4的元件75a具有:突缘75a1(见图3),该突缘通过螺栓B4与泵座相连;和管状突起75a2,该突起通过通孔4e伸入到阀室30内。
致动杆78是通过把第一杆78a和第二杆78b组合而成的。所述的第一杆78a与膜77相连,所述的第二杆78b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一杆78a的底孔,并通过销78c与第一杆78a相连。第二杆78b被可滑动地装配在形成于管状突起75a2中的导孔75a3内,从而使其端部78b1从管状突起75a2的内部开口端伸入到阀室30内。旋转臂79,即泵操作元件,与所述的端部78b1接触。致动杆78被推压弹簧78e推向阀室30,从而使端部78b1从管状突起75a2突出,端部78b1的尖端受挤压从而抵靠着所述的旋转臂79。
管状突起75a2和致动杆78被设置在第二端部轴颈63、泵凸轮68、和最下部的气缸盖螺栓B1b或设有用于接收气缸盖螺栓B1b的螺栓孔的最下部的突起S2的上方、或相对于轴向方向A1更靠近排气凸轮52。管状突起75a2和致动杆78从阀室30的底壁向上以及在轴向方向A1上从下壁4b朝排气凸轮52间隔一个足够的距离,在润滑油对气阀机构V和这样设置在阀室中的滑动部分进行润滑之后,把润滑油收集在阀室30的底壁上。
泵凸轮68驱动旋转臂79,从而对燃料泵74的致动杆78进行操作。旋转臂79具有:支轴79c,该支轴设有通孔,进气摇臂轴53穿过该通孔;接触尖端79b,与泵凸轮68的凸轮表面68b相接触;和推压尖端79a,与致动杆78的端部78b1的尖端相接触。
与凸轮轴31一起转动的泵凸轮68驱动所述的旋转臂79,从而驱动所述的致动杆78作往复移动。因此,使膜77发生弯曲,从而增大和减小泵腔76的容积。当泵腔76的容积增大时,燃料通过燃料管和吸入止回阀(suction check valve)从燃料箱被吸入到泵腔76内。当泵腔76的容积减小时,燃料受压从泵腔76经排出止回阀(discharge check valve)和燃料管流入化油器内。
相对于轴向方向A1在比接触尖端79b更靠近减压机构D3的位置处,旋转臂79的推压尖端79a与致动杆78的端部78b1的尖端接触。更具体地说,推压尖端79a位于泵凸轮68和接触尖端79b的上方,并且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与减压机构D3的旋转轴线14或轴支撑件69重合。因此,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旋转臂79从接触尖端79b朝着推压尖端79a向上倾斜,并且在气缸盖螺栓B1b和气缸盖4中的突起S2的上方延伸,从而使得旋转臂79不会干扰最下部的气缸盖螺栓B1b,所述的气缸盖螺栓B1b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与泵凸轮68以及突起S2重合。
下面将参照图2,3,和6至10来描述减压机构D1至D3。
与气缸C1至C3相关的减压机构D1至D3在结构方面是相同的。如图6所示,减压机构D1至D3被设置成使它们的减压凸轮92在凸轮轴31的转动方向A0上间隔开,且相位差等于对应于240度的曲柄角的120度的凸轮角。参照图2和图3,减压机构D1至D3被设置在三个部分80上,其从排气凸轮48,50,52向下延伸,分别与凸轮轴31的排气摇臂56,58,60的滑动件56b,58b,60b接触。
下面参照图7至10来描述减压机构D3的主要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用于表示与减压机构D3的部件相对应的减压机构D1和D2的部件的附图标记被放置在括号中。
具有平的支撑表面81a的第一切割部分81被设置在从排气凸轮52(48,50)的下端52a向下延伸的部分80中。该支撑表面81a被包括在平面P1内,平面P1平行于转动轴线L2,并垂直于旋转轴线L4。具有平的止动表面82a的第二切割部分82被设置成从第一切割部分81向下延伸。止动表面82a被包括在平面P2内,该平面P2平行于转动轴线L2,并垂直于平面P1。
如图7A和图8所示,具有一对突起83a,83b的支撑部分83与在第二切割部分82上方的凸轮轴承1的部分80形成一个整体。这对突起83a,83b平行于平面P1径向向外突出。用于支撑离心重量块91以便在凸轮轴31上摆动的圆柱形销84被装配在突起83a,83b的孔内。
参照图10A至10D,减压机构D3包括减压元件90和恢复弹簧95,所述的减压元件90是通过注模方法形成的金属元件,所述的恢复弹簧95是一扭转螺旋弹簧。减压元件90具有:离心重量块91,通过销84被支撑在支撑部分83上以便进行摆动;减压凸轮92,该减压凸轮92与离心重量块91一起转动,并与滑动件60b(56b,58b)接触,以便在内燃机E起动时打开排气阀44;和盘状臂93,该盘状臂93与离心重量块91以及减压凸轮92相连接。
恢复弹簧95被设置在所述的这对突起83a,83b之间。恢复弹簧95的弹力能够向离心重量块91施加足够大的力矩,以便能把离心重量块91维持在图7A所示的操作位置,直到机速在内燃机E起动时增大至预定的机速。
离心重量块91具有:重量主体91c和从所述的重量主体91c突出的一对钩爪(knuckle)91a,91b。相对于平行于旋转轴线L4的方向而言,钩爪91a,91b分别邻近于突起83a的上侧和突起83b的下侧。销84被装配在设置于钩爪91a,91b中的孔中,从而使得钩爪91a,91b能在销84上转动。
重量主体91c具有一平的表面91c1,该平的表面91c1面对着凸轮轴31,并设置有接触突起91c2。该重量主体91c具有径向向外的外表面91c3。从图10D中可以看得最清楚,所述的外表面91c3的形状基本上类似于圆柱体的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突起91c2座落在第二切割部分82的止动表面82a上,以便把离心重量块91(或减压元件90)设置在操作位置。臂93具有下表面,该下表面设有接触突起93a。接触突起93a座落在设置于台阶80a中的止动表面上,以便把离心重量块91(或减压元件90)设定在径向最外的位置,从而使减压机构D3不可操作。
设置在臂93的自由端的减压凸轮92具有凸轮表面和接触表面92b。所述的凸轮表面从臂93的一侧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L4的方向突出,所述的接触表面92b位于臂93的另一侧,并且与支撑表面81a接触。当离心重量块91在销84上转动时,接触表面92b就沿着支撑表面81a滑动。当减压元件90位于操作位置时,减压凸轮92从排气凸轮52(48,50)的圆形基部Me突出一预定高度H(见图8)。排气阀44被提升的用于减压的减压升程取决于这个高度H。
下面将描述减压机构D3(D1,D2)的操作情况。参照图7A,7B,当内燃机E被停止时且凸轮轴31不转动时,减压元件90的重心G比旋转轴线L4更靠近平面P3,该平面P3包括转动轴线L2并平行于平面P2。在这种情况下,减压元件90的重量产生一个围绕着旋转轴线L4的顺时针力矩。然而,由恢复弹簧95的弹力所产生的逆时针力矩超过该顺时针力矩,并使离心重量块91的接触突起91c2(图9)与止动表面82a保持接触,从而把减压元件90保持在操作位置。
起动把手13a(见图1)与卷绕在重绕起动器13的卷轴周围的缆绳相连,拉动该起动器把手13a以起动内燃机E,从而使曲轴9转动。由于机速在这个阶段不高于预定的机速,因此,减压元件90保留在操作位置。因此,当气缸C3(C1,C2)的活塞7处于压缩冲程时,从排气凸轮52(48,50)的圆形基部Me径向向外突出的减压凸轮92就与排气摇臂60(56,58)的滑动件60b(56b,58b)接触,从而对排气阀44提升所述的减压升程。这样,在气缸C3(C1,C2)中被压缩的空气-燃料混合物就通过排气口42被排放,从而减小了气缸C3(C1,C2)中的压缩压力。因此,活塞7能容易地移动经过上止点,从而可减小操作重绕起动器13所需的操作力。
在机速增大到超过预定的机速之后,由作用在减压元件90上的离心力产生的力矩就超过由恢复弹簧95的弹力所产生的力矩。当滑动件60b(56b,58b)不与减压凸轮92接触时,在离心力所产生的力矩的作用下,减压元件90开始沿径向向外转动而起动,臂93沿着支撑表面81a滑动。因此,减压元件90就发生转动,直到臂93的接触突起93a与止动表面80a1接触为止,最终,减压元件90被保持在图7B所示的非操作位置。
当减压元件90被维持在非操作位置时,减压凸轮92就从相对于轴向方向A1与排气凸轮52(48,50)重合的第一切割部分81上的一个位置沿方向A1移动,并且与所述的滑动件60b(56b,58b)分离开。因此,减压机构D3(D1,D2)就变为非操作状态,且滑动件60b(56b,58b)与排气凸轮52(48,50)的圆形基部Me相接触,以便使排气阀44保持关闭,而位于气缸C3(C1,C2)中的活塞7处于压缩冲程中,从而以一个正常的压缩压力来压缩所述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然后,机速逐渐增大,内燃机E的操作模式通过一种完全燃烧模式变化到一种空转模式。
参照图2和图3,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用于第一气缸C1和第三气缸C3的减压机构D1和D3的旋转轴线L4分别位于排气摇臂56和60的下面,而相对于轴向方向而言,减压机构D1和D3分别位于排气凸轮48和52的下端下面。另一方面,用于第二气缸C2的减压机构D2的旋转轴线L4位于相对于排气摇臂58的滑动件58b和调节螺钉58a的相对于轴向方向A1的位置之间的一个轴向范围中。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排气阀44的端部44A与减压机构D2的离心重量块91重合,和减压机构D2的大部分,即位于减压凸轮92和离心重量块91的多于一半的部分之间的一部分,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与排气摇臂58重合。
销84,与第三气缸C3相关的减压机构D3的部分离心重量块91和部分臂93被接收在轴支撑件69的通孔69a中,并且相对于轴向方向A1与轴支撑件69重合。如图2和图3所示,相对于泵凸轮68和轴向方向A1而言,减压机构D3与第二端部轴承66和第二端部轴颈63对置,并且邻近于泵凸轮68的上端。
参照图5和图6,沿着轴向方向A1看时,减压机构D3被安装在凸轮轴31上,从而使离心重量块91的旋转轴线L4垂直于参考线L5,该参考线L5连接转动轴线L2和凸轮叶片Np的尖端Np1,且离心重量块91基本上关于所述的参考线L5对称。重心为G的离心重量块91被设置在泵凸轮68的凸轮叶片侧,即设置在从轴向方向A1看相对于转动轴线L2的泵凸轮68的中心F侧。术语“凸轮叶片侧”表示这样的一侧,即凸轮叶片N0或尖端Np1相对于经过转动轴线L2并垂直于参考线L5的平面所处的一侧。
当随着凸轮轴31的转动速度的增大离心重量块91从操作位置转向非操作位置时,从轴向方向A1看,相对于凸轮轴31的转动轴线L2,该离心重量块91转向凸轮叶片Np的尖端Np1。更具体地说,离心重量块91沿着参考线L5转向凸轮叶片Np的尖端Np1。
如图6,7A,7B所示,当离心重量块91位于非操作位置时,减压机构D3的离心重量块91的外表面91c3的相对于沿着凸轮轴31的直径的方向而言的最外位置基本上与在操作位置的离心重量块91的最外部分的位置重合。因此,包括离心重量块91的减压机构D3被整个地容纳在垂直于轴向方向A1的一平面上的泵凸轮68的突起中,其中的离心重量块91要么处于操作状态,要么处于非操作状态;也就是说,离心重量块91或者在对应于泵凸轮68的凸轮表面68b的一个范围内或在覆盖泵凸轮68的一范围内摆动。离心重量块91在这样一个范围内摆动,即在这个范围内,至少在凸轮叶片侧形成凸轮叶片N0。
下面将描述这个实施例的操作情况和效果。
用于驱动燃料泵74的泵凸轮68邻靠在支撑着凸轮轴31的第二端部轴颈63的第二端部轴承66上,并用作止推轴承元件,以便阻止凸轮轴31向下移动。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与第三气缸C3即位于底部气缸相关的减压机构D3被设置成相对于泵凸轮68与第二端部轴承66对置,并且邻近于泵凸轮68的上侧。由于泵凸轮68还用作止推轴承,因此,可以在轴向方向A1上沿着凸轮轴31获得附加空间,并且减压机构D3能被设置成相对于轴向方向A1靠近所述的泵凸轮68,而其中在泵凸轮和止推轴承元件都被设置在凸轮轴31上时是不能获得这个附加空间的。这样可以抑制带有泵凸轮68和减压机构D3的凸轮轴31的长度以及阀室30的轴向尺寸的增加,从而能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燃机E。
用于驱动燃料泵74的泵凸轮68与支撑着凸轮轴31的三个轴颈61,62,63的三个轴承64,65,66中的第二端部轴承66接触,并用作止推轴承元件,以便阻止凸轮轴31向下移动,与第三气缸C3相关的泵凸轮68、进气凸轮51、排气凸轮52以及减压机构D3被设置在第二端部轴承66和中间轴承65之间,排气凸轮52邻近于第二端部轴承66上侧的泵凸轮68。因此,可以在轴向方向A1上沿着凸轮轴31获得一个空间,并且进气凸轮51、排气凸轮52和减压机构D3能被设置在泵凸轮68附近,而在把泵凸轮和止推轴承元件分开地分别设置在第三气缸C3两侧的第二端部轴承66和中间轴承65之间的情况下是不能获得所述的这个空间的。因此,能够抑制带有泵凸轮68和减压机构D3的凸轮轴31的长度以及阀室30的轴向尺寸的增加,从而可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燃机E。
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连接凸轮轴31和油泵37的轴37a的连接元件36与第二端部轴颈63及第二端部轴承66重合,这样也可以抑制凸轮轴31的长度的增加。
从轴向方向A1看,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凸轮泵68附近的凸轮轴31上的减压机构D3的离心重量块91与泵凸轮68的凸轮叶片位于相同侧,并且该离心重量块91沿着参考线L5相对于转动轴线L2朝凸轮叶片Np的尖端Np1转动。因此,该离心重量块91位于凸轮叶片侧,并朝着距转动轴线L2最远的尖端Np1。因此,从轴向方向A1看,离心重量块91转动直到它覆盖凸轮泵68的凸轮表面68b为止的旋转范围要大于设置在凸轮叶片侧外部的离心重量块径向向外转动的旋转范围。于是,减压机构D3能被设置在泵凸轮68附近,从而避免了在离心重量块91的旋转范围内离心重量块91和旋转臂79之间相互干扰。因此,能够抑制凸轮轴31的长度以及阀室30的轴向尺寸的增加,从而能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燃机E。
由于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减压机构D3的离心重量块91被设置在泵凸轮68附近,并且被支撑在凸轮轴31上可径向移动,从轴向方向A1看,该离心重量块91能在由泵凸轮68的凸轮表面68b所限定的一个范围内移动,因此,该离心重量块91不会从凸轮表面68b向外突出。于是,减压机构D3能被设置在泵凸轮68附近,从而避免了在离心重量块91的旋转范围内该离心重量块91和旋转臂79之间发生相互干扰。因此,能够抑制凸轮轴31的长度以及阀室30的轴向尺寸的增加,从而能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燃机E。
由于离心重量块91在对应于凸轮叶片Np的且由该凸轮叶片Np的角范围所限定的一个范围内旋转,因此,能避免泵凸轮68的径向尺寸的增加。
减压机构D3被设置在第二端部轴颈63附近,并且位于用于通过旋转臂79驱动燃料泵的致动杆78的泵凸轮68和用于打开和关闭与减压机构D3互锁的排气阀44的排气凸轮52之间,且旋转臂79具有接触尖端79b和推压尖端79a,所述的接触尖端79b与泵凸轮68的凸轮表面68b相接触,所述的推压尖端79a与致动杆78的端部78b1的尖端相接触。因此,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燃料泵74的伸入到阀室30内的致动杆78和管状突起75a2能被设置成与气缸盖4的下壁4b分离开,并且能防止在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的与泵凸轮68重合的位置处与气缸盖螺栓B1b以及突起S2相互干扰。因此,能抑制凸轮轴31的长度以及燃料泵74的从气缸盖4沿轴向方向A1的突起尺寸的增加,从而能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燃机E。
气阀机构V包括:凸轮轴31,该凸轮轴设有进气凸轮47,49,51,用于驱动所述的进气摇臂55,57,59,以便打开和关闭进气阀43;排气凸轮48,50,52,用于驱动排气摇臂56,58,60,以便打开和关闭用于气缸C1至C3的排气阀44。排气凸轮50用于打开和关闭由第二气缸C2即位于气缸排的中间的中间气缸的减压机构D2来操作以打开和关闭的排气阀44,相对于轴向方向A1,该排气凸轮50不与排气摇臂58的阀杆的端部44A重合,所述的端部44A与所调节螺钉58a的尖端58a1接触。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减压机构D2与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重合。减压机构D2的旋转轴线L4位于排气摇臂58的滑动件58b和调节螺钉58a之间的轴向范围内,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与减压机构D2的离心重量块91重合,和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大部分的轴向减压机构D2,即位于减压凸轮92和离心重量块91的多于一半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与排气摇臂58重合。因此,相对于轴向方向而言,排气凸轮50能从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朝向不与排出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重合的一个位置偏离,并且利用通过使排气凸轮50偏离而获得的一个轴向空间,把减压机构D2设置成相对于对轴向方向A1而言能与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重合。因此,可以获得一个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减压机构D2,从而可以抑制横贯三个气缸C1,C2,C3延伸的凸轮轴31的长度以及阀室30沿轴向方向A1的轴向尺寸的增加,从而能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燃机E。
用于第二气缸C2的排气凸轮50相对于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朝向第一气缸C1偏离。凸轮轴31的圆柱形部分31c在用于第二气缸C2的进气凸轮49和用于第一气缸C1的减压机构D1之间延伸,并且不设有由轴承支撑的任何轴颈。这样,就可以在该圆柱形部分31c中获得沿着轴向方向A1的轴向空间。这个空间使得排气凸轮50相对于排气阀44的阀杆的端部44A能偏离。这样,就能抑制凸轮轴31的长度以及阀室30的轴向尺寸的增加,从而能获得结构紧凑的内燃机E。
设置在凸轮轴31上的用于第二气缸C2的进气凸轮49位于用于第一气缸C1的减压机构D1附近,并且在凸轮轴31上不设置任何轴颈和防止形成与气缸C1,C2相关的进气凸轮47,49、排气凸轮48,50或减压机构D1,D2相邻设置的部件。因此,可以获得一个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减压机构D1和D2。这样,就能抑制凸轮轴31的长度以及阀室30的轴向尺寸的增加,从而能形成结构紧凑的内燃机E。
凸轮轴31的圆柱形部分31d在与第二气缸C2相关的减压机构D2和用于第三气缸C3的进气凸轮51之间延伸,中间轴承65被设置在与圆柱形部分31d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能有效地防止因施加在进气凸轮47,49,51上的荷载和施加在排气凸轮48,50,52上的荷载的作用而使凸轮轴31发生变形,于是在内燃机E高速操作的同时,能确保气阀机构V稳定地操作。
下面将描述前面实施例的一些变型。
中间轴承65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气缸C1和第二气缸C2之间,而不是被设置在第二气缸C2和第三气缸C3之间。如果中间轴承65这样设置的话,那么,与第二气缸C2相关的进气凸轮49、排气凸轮50和减压机构被制成与第一气缸C1相关的对应部件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结构,第三气缸C3是特定的气缸,和用于第三气缸C3的进气摇臂59和排气摇臂60是特定的摇臂,并且进气凸轮51、排气凸轮52和减压机构D3被制成与前面实施例中用于第二气缸C2的进气凸轮49、排气凸轮50及减压机构D2相同的形状和结构。
减压机构D1至D3可以打开进气阀43,而不是打开排气阀44。如果减压机构D1至D3这样操作的话,那么,该进气凸轮就是特定的凸轮。
如果减压机构D3打开第三气缸C3的进气阀43,那么,该减压机构D3就可以被设置得邻近于进气凸轮51,并位于该进气凸轮51的下面,排气摇臂60可以被设置成特定的摇臂,排气凸轮52可以被设置得邻近于泵凸轮68并位于该泵凸轮68的上面,减压机构D3可以被设置在排气凸轮52的上面,和进气凸轮51可以被设置在减压机构D3的上面,位于中间轴承65和第二端部轴承66之间。
根据由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的排列布置决定的第三气缸C3的进气凸轮51和排气凸轮52的排列布置,相对于轴向方向A1而言,当进气阀43被设置在进气阀43下面的减压机构D3打开时,进气阀43或排气阀44可以被设置成相对于泵凸轮68与第二端部轴承66对置,并且邻近于泵凸轮68。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尽管离心重量块91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凸轮轴31上,以便可以沿径向向外转动,但是,该离心重量块91也可以被可滑动地支撑着。
燃料泵74可以与气缸盖罩5相连,即,与阀室形成元件相连,该阀室形成元件与气缸盖4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的阀室30。特定的轴承可以是第一端部轴承64或中间轴承65,而不是第二端部轴承66。
这种内燃机可以是单缸内燃机或除三缸内燃机以外的多缸内燃机。这种内燃机并不局限于直立内燃机,也可以是除舷外发动机以外的用于包括车辆在内的运输工具的内燃机,和固定式机器。
Claims (4)
1、一种内燃机,其包括:
与曲轴(9)互锁的凸轮轴(31);
形成用于包含所述凸轮轴(31)的阀室(30)的阀室形成件;
设置在所述阀室(30)中以打开和关闭进气阀和排气阀的气阀机构(V);
设置在所述阀室(30)中以在压缩冲程中打开所述进气阀或排气阀的减压机构(D1,D2和D3);和
具有在所述阀室中延伸的致动件(78)的燃料泵(74),该燃料泵连接在所述的阀室形成件上,其特征在于:
多个轴承(64,65和66)设置在所述阀室(30)中以支撑所述凸轮轴(31);
轴颈(61,62和63)形成在所述凸轮轴(31)中并由所述轴承(64,65和66)支撑,所述轴颈(61,62和63)的数量与轴承(64,65和66)的数量相等;
用于通过凸轮随动件(79)驱动所述致动件(78)的泵凸轮(68)形成在所述凸轮轴(31)上,且相对于轴向方向(A1)邻近在所述凸轮轴(31)的一轴端处的端部轴颈(63);
相对于所述的轴向方向(A1),所述减压机构(D1,D2和D3)中的特定一个(D3)被设置成关于泵凸轮(68)与所述的端部轴颈(63)相对;
所述的凸轮轴(31)具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用于与所述特定减压机构(D3)相关联的气缸(C3)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阀凸轮(51和52);
所述的特定减压机构(D3)设置在所述泵凸轮(68)和阀凸轮(51和52)之间;和
所述的凸轮随动件(79)具有与所述泵凸轮(68)接触的接触尖端(79b),和推压尖端(79a),该推压尖端相对于轴向方向(A1)在比所述的接触尖端(79b)更靠近所述阀凸轮(51,52)的位置处与致动杆(78)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随动件(79)是旋转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燃料泵驱动凸轮(68)与所述多个轴承(64,65和66)中的特定一个(66)相接触以作为推力轴承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凸轮轴(31)的轴向移动;和
减压机构(D1,D2和D3)中的所述特定一个(D3)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的轴向方向(A1)关于所述的燃料泵驱动凸轮(68)与所述特定轴承(66)相对且邻近所述的燃料泵驱动凸轮(6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燃料泵驱动凸轮(68)与所述多个轴承(64,65和66)中的特定一个(66)相接触以作为推力轴承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凸轮轴(31)的轴向移动;和
所述的燃料泵驱动凸轮(68)、用于包括在内燃机中的气缸中的其中一个气缸(C3)的阀凸轮(51和52)和所述的特定减压机构(D3)被设置在所述特定轴承(66)与在轴向上邻近该特定轴承(66)的轴承(65)之间;和
所述的阀凸轮(51和52)或者所述的特定减压机构(D3)被设置成相对于轴向方向(A1)关于所述的燃料泵驱动凸轮(68)与所述的特定轴承(66)相对,且邻近所述的燃料泵驱动凸轮(6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10416/2003 | 2003-01-17 | ||
JP2003010418A JP4063681B2 (ja) | 2003-01-17 | 2003-01-17 | 内燃機関 |
JP2003010416A JP4059776B2 (ja) | 2003-01-17 | 2003-01-17 | 内燃機関 |
JP010418/2003 | 2003-01-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7515A CN1517515A (zh) | 2004-08-04 |
CN1287067C true CN1287067C (zh) | 2006-11-29 |
Family
ID=32716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2145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7067C (zh) | 2003-01-17 | 2003-12-16 | 内燃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96294B2 (zh) |
CN (1) | CN128706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99157B2 (ja) * | 2004-01-26 | 2008-12-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
JP4148268B2 (ja) * | 2006-02-21 | 2008-09-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V型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
US20080230036A1 (en) * | 2007-03-23 | 2008-09-25 | Bauman William D | Roller actuator for a mechanical fuel pump |
KR100992823B1 (ko) * | 2007-12-13 | 2010-11-08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연료펌프 세트 |
JP4933463B2 (ja) * | 2008-02-14 | 2012-05-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単気筒4ストロークの内燃機関 |
US7650876B2 (en) * | 2008-04-10 | 2010-01-2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Fuel pump shaft and pump mounting in engine block |
US7699035B1 (en) * | 2008-09-29 | 2010-04-20 | S & S Cycle, Inc. | Compression release mechanism |
US20100316506A1 (en) * | 2009-06-11 | 2010-12-1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Engine fuel pump drive system |
CN102102553B (zh) * | 2009-12-21 | 2012-09-05 | 运城常运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组合式凸轮轴 |
US8646436B2 (en) * | 2010-07-06 | 2014-02-11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Fuel pump attachment structure |
DE102010046525A1 (de) * | 2010-09-24 | 2012-03-29 | Daimler Ag | Antriebseinrichtung und Brennkraftmaschine |
GB2572457B (en) * | 2018-05-16 | 2020-06-17 | Cox Powertrain Ltd | Drive system with vertical crankshaft and camshaft-driven fuel pump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89220B2 (ja) | 1989-06-01 | 1998-08-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カム軸のスラスト受け装置 |
US5829414A (en) * | 1994-09-26 | 1998-11-03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uel supply system for multi-cylinder engine |
JPH0949408A (ja) * | 1995-08-07 | 1997-02-18 | Sanshin Ind Co Ltd | オートデコンプ装置を備える船外機 |
JPH09250415A (ja) * | 1996-03-18 | 1997-09-22 | Sanshin Ind Co Ltd |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の燃料ポンプ配置構造 |
JP3488585B2 (ja) * | 1996-12-19 | 2004-01-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
JP2000227064A (ja) | 1999-02-04 | 2000-08-15 | Sanshin Ind Co Ltd |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のデコンプ装置 |
JP4269032B2 (ja) * | 2000-01-12 | 2009-05-27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デコンプ装置 |
JP4335398B2 (ja) * | 2000-02-04 | 2009-09-3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デコンプ装置 |
JP4563613B2 (ja) * | 2001-05-10 | 2010-10-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船外機のエンジンにおける燃料ポンプ取付構造 |
-
2003
- 2003-11-05 US US10/702,390 patent/US67962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16 CN CNB2003101214508A patent/CN128706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796294B2 (en) | 2004-09-28 |
CN1517515A (zh) | 2004-08-04 |
US20040139939A1 (en) | 2004-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7067C (zh) | 内燃机 | |
JP4229867B2 (ja) | 圧縮比可変機構を備える内燃機関を備える動力装置 | |
CN1258644C (zh) | 具有可变压缩比的发动机 | |
CN1287068C (zh) | 内燃机 | |
US6973906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ovided with decompress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valve lift for decompression | |
CN1833096A (zh) | 具有滚轮/摇臂的气门传动机构,四冲程发动机和其上装有四冲程发动机的摩托车 | |
CN1195937C (zh) | 发动机阀体的驱动机构 | |
CN1924305A (zh) | 内燃机 | |
CN1189647C (zh) | 发动机端盖的结构 | |
US6857408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ovided with decompressing mechanism | |
CN1450254A (zh) | 具有减压机构的内燃机 | |
JP4083026B2 (ja) | 内燃機関 | |
JP6305124B2 (ja) | 2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潤滑装置 | |
JP4063681B2 (ja) | 内燃機関 | |
JP4059776B2 (ja) | 内燃機関 | |
JP4063682B2 (ja) | 多気筒内燃機関 | |
CN1910349A (zh) | 发动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 |
JP4562780B2 (ja) | ユニットスイング式エンジン | |
JP2009250138A (ja) | 往復動内燃機関 | |
JP2018025141A (ja) |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の冷却構造 | |
JP2011185215A (ja) | ピスト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9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