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262030A - 利用地温及地下贮存天然冷热的地下流水作业式生态农业 - Google Patents

利用地温及地下贮存天然冷热的地下流水作业式生态农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2030A
CN1262030A CN99113457A CN99113457A CN1262030A CN 1262030 A CN1262030 A CN 1262030A CN 99113457 A CN99113457 A CN 99113457A CN 99113457 A CN99113457 A CN 99113457A CN 1262030 A CN1262030 A CN 1262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temperature
storage
hol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13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9113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620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00/000023 priority patent/WO2000046500A1/zh
Priority to AU25321/00A priority patent/AU2532100A/en
Priority to CN00803472A priority patent/CN1354822A/zh
Publication of CN1262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2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2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e.g. solar water pumping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由冷热资源地下贮存、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和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三项技术组成;在地下建造贮存库,将冬天的冷资源、夏天的热资源、周年的太阳能和工农业余热进行长期贮存;以冷热贮存促成地温、日温差和日电差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即地下适温、周年流水生产食用菌;利用冷贮存,将营养储存型蔬菜和花卉的休眠期人为延长,随时解除休眠可四季生产头茬珍品;利用冷热贮存和地温资源,能使变温动物和具有冬眠习性的低温型动物取消冬眠,周年适温高效养殖。

Description

利用地温及地下贮存天然冷热的地下流水作业式生态农业
本发明涉及农业资源的开发得用和食用菌、蔬菜、花卉、养殖生产技术。
目前食用菌、蔬菜和花卉的栽培方法主要按温度的应用和调控分为三类,即应用自然温度的靠天栽培;寒冷季节采取保温加温的保护地栽培和完全依靠人工调控温度等生产环境的工厂化栽培。但是,由于食用菌和花卉的绝大部分属中低温品种,蔬菜中亦有很大一部分属喜凉植物,所以,对于生长温度要求较低的品种来说,采用靠天栽培只能在春秋凉爽季节才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高温季节则产品的质量差,甚至不能出产品;采用保护地栽培虽然能弥补寒冷季节的生产空缺,但是在温度调控方面仅局限于暖棚或温室直接吸收太阳能和人工燃料加温上,前者仍受外界气候的直接影响,很难达到理想的温度环境,后者则是成本高;工厂化栽培虽然克服了冬冷夏热的外界环境影响,可进行周年、适温、优质生产,但投资大,成本高。也就是说,在目前食用菌、蔬菜和花卉的生产过程中,自然热资源的利用仅停留在直接吸收太阳能的水平上,自然资源的利用还属空白,地下冬暖夏凉的地温资源,一日中昼高夜低的日温差资源,夜间低峰电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尚无能全面推广的技术。除温度因素外,食用菌栽培中的水份因素和蔬菜花卉栽培中的二氧化碳因素是制约产品质量与数量的另一因素。目前食用菌栽培的主要方式是代料栽培,其补水方法是打孔浸泡和管道滴注等,共同存在的不足是工作量大,补水不均匀。正是由于缺乏一种方便、准确的补水方法,所以目前的栽培法是:在最初的培养基配料中就过多地预加入以后多茬出菇时所需的水份,从而使得菌丝体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水份过多而空隙和空气过少的不适生长环境中,在以后多次出菇,培养基失水较多后,菌丝体又处在一个水份缺少的不适生长环境中。而由水份不均导致的连锁问题是,营养和PH值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补充和调节。整个食用菌的生产,从温度、水份到营养和PH值基本上达不到最佳状态。在蔬菜和花卉生产中,特别是在保护地生产中,二氧化碳普遍存在着不足现象,而目前在温室中增施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是施用有机肥和人工直接补充二氧化碳,但通过有机肥施放二氧化碳有先强后弱和肥源肥力不足之弱点,人工施放二氧化碳既有成本高,又有与通风升降温产生矛盾之不足。而另一方面,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高二氧化碳含量的气体却无法利用被当作废气排弃。农村石灰和砖瓦生产中的二氧化碳和余热资源更是潜力巨大,但目前也因缺乏有效的利用方法而白白浪费掉,可以这样讲,目前温室生产中缺少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蔬菜生产中的另一现象就是,大凡名贵和质量上乘的蔬菜多在早春产出,供应时间极其短暂,而且在极短的供应时间内又以头茬产品质量最佳,以后质量逐茬不降,直至失去食用价值,如香椿、蕨菜、韭菜、薇菜等。近年来,提早解除休眠,利用温室栽培在春节前后产出如同早春质量的栽培方法已普遍推广,但是延长休眠,周年生产头茬香椿、蕨菜和韭菜等珍品蔬菜的技术尚未见报道。在花卉的生产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如名贵花卉芍药是典型的营养储存型和低温型花卉,而人们也是只能在春季才能观赏得到。利用自然冷热使其延长休眠,随时解除休眠适温周年开花的栽培技术亦未见有报道。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来看,食用菌栽培虽然不用田地,但是自八十年代食用菌室外荫棚栽培技术推广以来,室外占用农田搭棚栽培十分普遍,而且土地利用率很低,随着食用菌生产量的迅速增大,占用农田之势也越为强烈。在农村,植物秸杆、杂草、树叶等植物类有机物非常丰富,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但是由于目前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尚未达到将大量植物秸杆转化利用的水平,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很少用其烧饭取暖,所以,目前对植物秸杆等的处理方法,一是就地焚烧,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影响航空成为一大公害,二是自生自灭就地腐烂,为微生微和昆虫等创造了生存条件,成为病虫害防治的一大隐患。在动物的饲养中,温度因素十分重要,目前在冬季增温方面多采用人工增温的措施,虽然成本较高,但基本能达到适温的水平,但在夏季降温方面,目前采取的办法多为喷水、通风和遮阳等措施,降温幅度十分有限,很难将温度调控到接近适温的水平,夏季降温已成为制约养殖业的一大因素,特别是低温野生珍稀动物的养殖。尽管长期以来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补互利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期刊和书籍中报道推广,但成功实施的例子却很少,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能连接三者的一种有效纽带。从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专利公告文献看,尚无利用自然冷热资源贮存,促成地温、日温差和日电差综合利用,使生产场地的温度大幅升高或大幅降低进行食用菌、蔬菜、花卉和动物养殖的技术和专利发明。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三:其一,冷热资源地下贮存。利用土壤岩层保温性能好的天然保温资源,在地下建造贮存库,将冬天的冷资源、夏天的热资源、周年的太阳能和工农业余热长期贮存起来,以此达到利用自然冷热资源,既能在冬天升温生产,更能在夏天降温生产的目的。其二,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开发地下深处冬暖夏凉,周年相对恒定的地温资源,利用冷热贮存和日温差、日电差资源、将地下室按照食用菌栽培的具体品种,按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和子实体生长的不同时间周期和不同温度要求,将多个生产间调节成一条流水生产线,再配合带轮子的立体栽培架和每采一茬菇都能方便准确地给以水份、营养的补充和PH值调节的箱式栽培技术,从而达到既能开辟“地下田”,减少耕地占用,又能在最适生长环境下周年流水作业式的食用菌优质生产。其三,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1)利用冬天冷资源及其贮存,将多年生宿根、灌木和球根类营养储存型蔬菜和花卉人为延长休眠期,从而达到一年四季可随时解除休眠,并综合利用冷热贮存、地温、日温差和日电差四大资源,促成周年优质生产。(2)将地下室调控成适合于植物有光生长的高温室和无光生长的低温室,利用轮架每12小时两室植物互换进行流水生产,从而达到周年适温栽培之目的。(3)利用热贮存和土壤岩石的保温资源,在地下建造果蔬保鲜、冷藏和冷处理库。(4)利用热贮存和地温资源,进行周年适温养殖。以冷热贮存、地温、日温差和日电差四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纽带,促成食用菌、种殖和养殖的新的生态农业模式。
本发明之一的冷热资源地下贮存首先是利用了土壤导热性能差的这一保温资源。引用《中国气候总论》一书资料,以北京地区为例举例说明。在北京最冷的1月份,其极端最低气温为-22.6℃,平均最低气温为-10.3℃,而地下3.2米深处的地温却是12.7℃;最热的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平均最高气温为30.7℃,而地下3.2米深处仅为13.9℃。最冷月地上在1月份,而地下3.2米深处却在9月份,5米深处在11月份。冷热在土壤中传导5米深需4个月之久。在地上极端温差高达62.6℃,而地下极端温差在3.2米深处为7.8℃,5米深处为2.8℃,达8米深处时为0℃,即在8米深处已不受外界冷热气候的直接影响,处于一个恒温水平,形成一个相对的,外界冷热进不来,里面的冷热又出不去的这样一个形同保温瓶胆功能的保温隔热环境。本发明就是利用了地下保温的这一天然资源,在地下建造贮存库,再将冬冷夏热的天然冷热资源贮存于内,以供反季利用。由于被贮存冷热在地下又要形成一个新的温度影响区,所以贮冷库最理想的覆盖厚度应在地下16米以下。也因为贮热库的热源除自然热空气处,更多则来源于太阳能集热和工农业余热,其温度远远超过自然最高气温,如果将远高于自然高温的高温资源贮于地下,其温度影响范围也远不止于8米,所以贮热库的覆盖厚度要更厚,具体厚度应视山体大小和被贮温度而定。冷热贮存库有A型、B型、C型和辅助贮存库a型、b型共五种。图1是建于山内的A型贮存库正面示意图,贮存库的主体是一个宽为1.2-1.5米,高为1.7-2.0米,顶部为尖顶状的条形长洞,洞长可视山体和投资而定,洞的下部是用砖和混凝土预制板建成的净空为30×30厘米的通风道,通风道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长度不同的多条,多条通风道的作用是能将洞内冷热分段贮进和取出,通道上再覆盖一层30-50厘米的厚土并夯实,6为覆土。洞内冷热贮存介质为岩石,在缺乏岩石的地区可用塑料袋装砂或装土替代。整个贮存洞不做防护衬砌,开挖时需选择土质好的山体,如有必要可做临时防护,待装进岩石时拆除临时防护,以岩石兼做防护支撑。当作为贮冷用时,洞四周覆盖一层农膜,以利于热空气换冷时冷凝水能排出洞外。图2是纵剖面图,a为洞口通风管,b、c、d分别为1、2、3号管道与贮存洞的连通处,在连通处用砖或混凝土预制件搭建成一个孔隙度大的连通道。图3为通风道剖视图,1号通风道为整个贮存洞长度的三分之一,2号道为三分之二长,3号道为直通至底的全部长度。图1中的4为直径10厘米长度5米以上,垂直于洞长方向,在洞两侧壁上的小孔水平土洞。图4为小孔洞挖掘铲,1为直径10厘米的瓦状铲头,2为铲柄,3为间隔30厘米,开角80度,能依靠自身重力方便开合的排土铲。4为铲柄接头,每柄长90厘米。大贮存洞的两侧对应没孔,以利产柄有更大的活动距离。在开挖过程中,排土铲在柄下方位置时,每移动铲柄30厘米以上,就能将洞内土碴向外逐级排出,每挖进90厘米续接一柄继续挖进,直至挖成。小孔洞以间隔1-2米上下相错遍布整个贮存洞,在小孔洞内再放置直径7厘米,长度与洞长相等的塑料水袋,顺水袋长度在水袋上附直径0.5-1.0厘米的塑料通风管,各小孔小通风管再接入5号总通风管,洞顶非水平小孔洞不设水袋,只放小通风管,管的一头接入5号总通风管内。塑料水袋还要根据贮热库热膨胀和贮冷库冷冻膨胀预留膨胀余地。所有通风管道从地下引入工作间。贮存库的洞口用土回填,回填厚度不少于10米。贮冷过程是,当外界夜间气温明显低于库内温度时,用鼓风机将冷空气从3号通风道送入,从a管或5号管排出,或从5号管送入从1、2、3号通道排出,经过冷空气换热使岩石和水袋充分吸收冷源,当排出气温接近送入气温时,鼓风机接入另一贮冷库送风,以留一定时间让库内土壤吸收冷源,待鼓风机逐个将所有贮冷库送风一遍后,再从头开始进行第二轮送风,如此反复直至第二天气温升高时停止送风,留一白天让其充分吸收,晚上气温下降时再行重复送风贮冷,如此日复一日直到贮冷至洞内四周深层土壤充分吸收冷源,洞内恒定温度等于洞外最冷日夜间最低气温时贮冷结束。当从冷库中取出冷源时,可通过控制各个通风管道的开关分段取出,如将空气从a管送入,径ab段后从1号通风道排出,或径ac段后从2号通风道排出,也可将空气从1号通风道送入,径bc段后从2号通风道排出。分段取出的好处在于:(1)能将贮存库内调控成不同的温度区,根据生产需要可任选不同的温度源。(2)冷热源从洞口逐级取出有利于贮存于库壁土壤内的冷热源有足够的时间逐节释放出来。(3)有利用减少贮冷库的冷凝霜堵塞。贮热库的热源是白天的热空气,其贮进和取出的方法与贮冷过程完全相同。为了更多地贮热,贮热库增设了太阳能集热和柴禾炉集热,太阳能集热可直接购用市场上的各种太阳能集热器,也可充分利用农村地域广的优势自建土式太阳能集热坑,即在贮热库附近向阳处,在地面下先挖出一个直径3米深1.3米的锅底状集热坑,坑面用掺有5-10%烟黑的三七灰土夯实成厚6-10厘米的表面粗糙的吸收面,地面坑四周用竹片按太阳能集热的角度弓型支撑,塑料膜依形裁制粘接后严密覆盖,在塑料膜外再用10×10厘米的尼龙网罩住加以固定,在集热坑两侧设进出风口即为土式太阳能集热坑。集热坑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串联成一组,还可将多个串联小组再并联成一个大组,以获得更高气温和更大气流量向贮热库输送贮热。当利用并联太阳能集热坑高温贮热时,如果排出的气体温度高于外界气温时,可将排出高温气体再送入集热坑进风口,形成循环加热循环贮热。为了减少太阳能集热坑夜间散热,可在每个串联组上加设一个塑料拱棚进行夜间保温。该太阳能集热法可一年四季进行集热贮热。柴禾焚烧炉以植物秸杆、杂草和树叶等作为燃料进行集热贮热,是充分利用了贮热库可“零存整取”的优势,将零星有机物随时焚烧都可进行有效贮存,而且较之太阳能集热,能集存温度更高的热源,烟气除尘调温后可直接用于保护地的二氧化碳增施,草木灰还可还田。焚烧贮热的另一优势在于秋冬用热之际,也是各种秸杆,也是各种秸杆产出之时,时间配合比较合理,即使夏季作物秸杆,甚至生活垃圾,也可利用贮存库进行焚烧贮热,夏季贮热的优势还在于有足够的时间向贮热库四周深层土壤贮存。图5是柴禾焚烧炉示意图,1为炉膛,2为集热管,3为炉壁内联通式集热网道,4为鼓风机,5为冷空气送入管,6为热空气排出管,7为烟囱。整个焚烧炉四周厚土覆盖保温,或依山建入山内。焚烧贮热时先在炉膛内焚烧预热,然后用鼓风机将冷空气从烟囱部的低温区送入,贯穿整个炉膛内外吸热后再从温度最高区排出送入贮热库。A型贮存库的特点在于,既利用了土壤的保温性能,又利用了土壤蓄热的贮存性能。贮存库内的岩石既起了贮存冷热的贮存作用,也起了向库壁深层传递冷热的二传作用,所以贮存库的范围应该是整个温度影响区域,贮存量的大部分将贮存在库壁深层土壤中。由于以库壁土壤贮存为主,岩石介质贮存为辅,所以贮存库的结构应是以长取胜,纵向传递,横向贮存。A型贮热库也可以以工业炉余热为热源进行贮存。A型贮存库更胜于贮热。
B型贮存库是以水为贮存介质,水贮存和土壤贮存并重的,更适于贮冷的贮存库。从结构上讲,B型库也同A型库一样小断面开挖,以长取胜。通风道和洞两侧小孔洞与A型库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B型库采用砖墙加隔板,分层放置塑料水袋进行冷热贮存。图6是B型贮存库横断面示意图,1为砖墙,2为混凝土活动隔板,3为塑料水袋,4为小孔洞及洞内小水袋和小通风管,5为小孔洞集中通风管,6为如图3所示的通风管道,7为覆土,图中虚线表示为第一次开挖时洞顶部位置,当洞下通风道两侧砖墙和第一层隔板建好就位后,可在隔板以上再次向上开挖、筑墙、设隔板,如此层层向上,可根据需要建成多层式贮存库。由于有砖墙防护,所以洞的宽度应扩大至1.5-2.0米。两层隔板之间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塑料袋的强度、堆放高度和预留膨胀高度三个因素,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塑料袋可以做成多个强度标准,依据不同层次承受的压力不同而合理配置。塑料水袋的直径以8-12厘米为好。每个塑料袋都要根据被贮温度预留出膨胀余地,每层也要预留出膨胀空间。在整个贮存库纵向,每隔5-10米用加厚塑料膜或塑料板将洞横向隔断。塑料膜(或板)上每隔10厘米打一直径为3厘米的小孔,在朝向洞口的一面,在洞上方预留空间内,在每一小孔上再加设一个5×5厘米的活动挡风软板,使得通风换热时,将冷风经洞下通风道送至洞末端后再经洞上方单向通风孔排出,从而使最上层水袋首先换热冻结,水袋冻结膨胀后空隙增大,此时将冷风改从正洞送入,因有单向挡风,所以只能从因膨胀而增大的空隙逐段通过并从洞下通风道排出,如此,水袋至上而下逐层冻结,空隙逐层下移,直至将水袋全部冻结。为确保通风畅通,也可将水袋按横密纵疏进行排放,以增加纵向孔隙。B型库洞底通风道末端与各层都垂直相通。B型库的冷热贮进和取出方法与A型库完全相同。在冬季冷源不足地区进行贮冷时,需在山中建造一个a型辅助贮冷制冷库。a型库的结构为宽1.5-2.0米,高2米,两侧砖墙,顶上混凝土预制板的长洞,洞内纵向和洞口横向密设多组换热器,因洞内压缩空气制冷,所以洞口及所有设施按设计压力处理,洞底设一30×30厘米的通风道。a型库的功能有二,其一,以冷空气为介质,通过通风换热向库壁土壤深层贮冷。其二,压缩空气制冷。B型库利用a型库制冷贮冷的过程是:先通冷空气向a型库降温贮冷,到1月初达到库内温度与库外最低气温相等的水平,然后在夜间利用低峰用电和低气温空气,将冷空气用空气压缩机压进a型库内,并使其压力达到设计压力,与此同时也用冷空气常压送库内换热器中换出因压力增大而升温的热量,并将热能贮存于贮热库内,待库内温度与库外温度相近时,将高压冷空气减压降温送至贮冷库进行贮存。如此,即使当地无自然冻冰,也能充分利用最低气温通过压缩制冷获得远低于0℃的冷源,从而达到无冰地区可贮冰的目的。压缩空气制冷贮冷法,既可在冬季制冷贮冷,也可在夏季现制现用。由于用塑料袋蓄水十分方便,所以在冷源丰富但又缺水无冰可贮地区,可以夏季蓄水,冬季冷风冻结,同样也可达到无冰地区可贮冰的目的。B型库在贮热时与贮冷的方法相同,但被贮温度要与塑料袋的熔点、强度和预留膨胀量相适应。除水贮热外,还可以将其它相变材料,如粗石蜡、六水氯化镁等置于不发生组分分离的塑料袋或箱内,然后再叠放于贮存库内进行相变贮热。利用相变材料贮热虽然一次投资大,但贮热量大,长期效益好。B型贮存库最适合于贮冷。
C型贮冷库也是按照土壤保温要求建造于山内的贮存库,与A、B型不同的在于C型贮冷库是大断面、隧道式的直接用来贮冰的大容积长洞。其结构可以是机械开挖、混凝土浇注、可通行汽车的数百米长洞,也可以是人工开挖,洞两侧砖墙,顶上混凝土预制板防护的小型隧洞。贮存过程是首先通冷空气向库壁土壤贮冷,然后将河流或水库中已冻结的现成冰直接取来贮存于库内,在贮冰过程中,继续冷风换气贮存,使整个贮冷库在1月份的库壁土温和库内冰温达到最低温度。也可以将水直接注入库内,通过冷空气流通换热在库内进行冻结,逐层加水逐层冻结,直到将冰贮满为止。洞口用多层保温门隔热保温。C型贮冷库的特点是一次投资大,贮冷量也大,远期效益好,适于大型生产用。C型贮热库是农村砖瓦、石灰和陶瓷等工业综合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余热贮存库。由于工业炉一方面排热温度高,另一方面单位时间内排热量大,所以C型贮热库的功能也就在于短时间内能吸收贮存大量工业余热,然后随时适温供应于生产,待贮存热量用完后再贮再用的这样一个短周期循环的贮热模式。C型贮热库的结构也是建于山内的大断面隧洞,整个隧洞由多个蓄水池组成,每个蓄水池内安装一组换热器,贮热时将工业炉余热通过高温风机送入水池内的换热器,第一水池吸热后再送第二、第三水池继续吸热贮热。因C型库整体温度较高,所以从C型库最终排出的气体温度仍然较高,可将这些高温空气再送A型或B型库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贮存,直到无热可存而排弃。贮热库的洞口用厚土覆盖,仅留一可供人行的通道,在库内非贮热低温期进行检查维修及补水之用,通道用保温门隔热或临时覆土保温。由于C型贮热库是短周期贮存库,所以为减少投资也可就地建库四周厚土覆盖保温。农村砖瓦、石灰等立窑工业的综合资源利用模式是:将炉窑工业与热能贮存、食用菌、蔬菜、花卉和养殖业冬季用热结合起来,将炉窑上业的主要生产期安排在冬季用热量大的时期。其综合资源中首先利用的就是余热,其次是二氧化碳利用,在二氧化碳利用上效益最好的是石灰炉生产,因为在石灰生产中除煤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外,石灰石烧成生石灰时有44%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直接用于生产,也可将当时用余的压缩成液态保存,用于夏季保护地生产所用。第三项利用的是生石灰的吸湿放热功能,将生石灰置地下室食用菌和蔬菜花卉生产间(详见后),既可吸湿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又可放热增温,待生石灰吸湿放热达80%时收入库内保持干燥以备后期生产消石灰。第四项利用的则是生产消石灰时的石灰水。石灰水是保护地生产中常用的消毒剂,大量周年保护地生产食用菌和蔬菜花卉,其生产间和生产用具都要进行定期消毒,将石灰水生产与消毒灭菌相结合,能减少消毒方面的不少开支。石灰生产中的各种资源利用后以石灰膏为产品出售。如此全面利用后不论是正产品还是副产品都能大大降低成本,而促成石灰综合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还在于余热的贮存利用。
b型辅助贮存库是一种投资很小,冷热贮存也较少的既可单独建造单独使用,更适合于与A、B、C型贮存库联合建造综合使用的简易贮存库。图7是b型辅助贮存库单独建造的示意图。首先选择土质好,山体适宜的土山,在山脚处挖一堑沟,从堑沟底部以斜向上能自动排土的角度向山内开挖,为降低斜度减少排土摩擦力,可在洞底铺一层农膜进行排土。洞的断面尺寸为宽1-1.2米,高1.5-1.8米,顶部为尖圆状。小断面开挖的目的是免做防护。贮存洞可挖成末端为封闭型的,即图中的a部分,也可视山体大小顺b向或顺c向挖出地面。当成封闭型时,若用于贮热则需在洞底用砖砌出一条通风道,上面覆盖50-100厘米的厚土,土源从顶部向上开挖而获,然后将覆盖土夯实并顺洞长方向做成梯阶式,台阶上叠放塑料水袋以做二传介质,剖示图中的1为通风道,2为回填土夯实后做成的台阶面,图中虚线部分即为b型辅助贮热库。若用于贮冷时则需做上下两条互通式通风道,两条通风道中间用50-100厘米的厚土相隔,上层通风道上再覆土50-100厘米并做成梯阶式,其台阶上也放塑料水袋,图中3为上层通风道,上下两条通风道与主洞在洞末端互通,4为二次回填土,5为洞底台阶面,图中实线部分即为贮冷库,贮存库通风道内径为30×30厘米。贮冷库设两条通风道的目的是为防取出冷源时冷凝水湿洞体,当取出冷源时通过1、3两道进出换冷即可克服上述问题。b型辅助贮存库同A、B型库一样在洞两侧打小孔土洞再置水袋以传进传出冷热,为减少投资,水袋上不设通风设施,仅凭水传导性好的特性,自传冷热,图中6为小孔洞。当b型辅助贮存库为非封闭型挖出地面时,贮热库可不设洞底通风道,贮冷库则只需设一条通风道。在挖出地面处设一带阀通风管,然后将洞口以不少于8米的深度回填夯实。为了在以后的通风换冷热时获得更冷或清洁的空气,也可顺地面下挖50-100厘米,下设管道将通风管引至山顶或其它任何地方,然后将土回填夯实。挖出地面的好处在于以通风的方式贮进或取出冷热时更为方便。夏季用冷时可从山顶抽取温度更低的空气,冬季贮冷时也能从山顶抽取更冷的空气。不论冷库还是热库也都能从山上抽取更为洁净的空气用于生产中的通风换气,有利于病虫害防治。贮存冷热的过程与A、B型库完全一样。b型库与A、B、C型库共建时,必须是非封闭型的,最佳合建方式是将b型库建在A、B、C型库的末端并挖出地面,也可以在A、B、C型库的两侧多处增设b型库。A、B、C型贮存库和a型辅助贮冷制冷库既可建在土山中,也可建在石山中,唯b型辅助贮存库只能建在土质好的土山中。不论何种贮存库,送入库中的空气都要经过过滤,以减少库内维生物和昆虫生存的物质。当库内有污染时,可通过送入硫磺烟气等气体灭菌剂进行消毒灭菌。
本发明之二,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的关键是,利用冷热资源贮存促成地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土壤保温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据《中国气候忌论》一书资料所示,在中国不同温度区域内3.2米深处1月份和7月份的地温分别为:哈尔滨1月5.9℃、7月4.5℃;北京1月12.7℃、7月13.9℃;上海1月17.2℃、7月16.7℃;广州1月23.7℃、7月24.6℃。很显然在炎热的7月份能有5℃以下恒定的低温环境,而在寒冷的1月份又有20℃以上同样恒定的高温环境,不论从何种角度看这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资源。尽管它不能做为一种冷热能源被人们直接利用,但起码也是一种环境资源;地上最冷最热月分别是1月份和7月份,而地下3.2米深处最冷最热月全部后延2个月,即3月最冷9月最热,5米深处则后延4个月,5月最冷11月最热;地上气温平均年较差为哈尔滨42.40℃,北京30.4℃,上海24.3℃,广州15.1℃。而地下3.2米深处地温平均年较差则为:哈尔滨7.3℃,北京7.8℃,上海5.5℃,广州4.4℃。5米深处地温年较差则为:哈尔滨2.8℃,北京3.8℃,上海和广州已超于0℃。而8米深处时,不论是哈尔滨还是广州已无年较差之说,全部达到恒温水平。也就是说地面上的强冷强热经土壤传导3.2米深需2个月的时间,传导5米则需要4个月的时间,而且随着传导深度的加深,冷热强度迅速减小,达5米深时已被土壤过滤的所剩无几超于零度。而造成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土壤导热性能差,换个角度看的话就是土壤保温性能好的直接结果。同样的道理,如果将食用菌生产室建造在地下3-6米深处,并且按照生产需求在原有地温的基础上,输入冷源将其调控成温度更低的生产间,输入热源将其调控成温度更高的生产间,同样3米厚的土壤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从地下3-6米深处的地下室传导到地面的冷热同样既缓慢又量少。本发明就是在地下3-6米深处建造地下生产室,利用冷热贮存,以原有地温为基础,以土壤保温为保障,将地下室调控成能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期间不同温度需求的不同温度的恒温生产室,然后再将不同温度的恒温生产间组合成既能满足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不同温度需求,又能满足变温结实要求的流水生产线,通过流动促成变温,从而达到地下周年流水生产之目的。以下将逐一详细说明。
一、地下室的结构  图8是地下室的结构示意图。1为侧壁砖墙,2为混凝土预制板,3为混凝土地板,4为带轮子的立体栽培架,5为储温调温除湿床,即在地下室的四周壁外,在砖墙与土壤中间建成面积与墙壁等同的纵向床道,在床道内填放岩石或塑料水袋做为冷热储存和调控温度的介质,其作用是将冷热源从床的一端输入,从另一端排出,使床内介质吸收冷热后对地下室四周壁外土壤和室内进行调温。当地下室四周土壤湿度大而室内又要求干燥时,可在床与土壤结合面加设塑料膜或油毡,砖墙也用防水处理。在通风换热时,储存床内的湿气也能同时换出,也起到了调湿作用,因此得名储温调温除湿床。储温调温除湿床的组合形式既可上下设床,也可左右墙内设床,也可如同图中所示的四周设床,选择何种组合主要取决于调湿调温的幅度大小及投资大小。6为两床之间的隔离层和连结砖墙与土壤的加固带,7为铝合金换热管道,其作用是对室内进行快速调温和除湿,8为高压喷水管,整个管纵向密设喷雾喷头,并能上下移动,喷水管的一头接入高压水可对室内两侧栽培架进行集中喷水,9为换气进风管,10为换气排风管,进风管与排风管都纵向密设小孔,此为从上而下换气装置,也可同时在地下室末端设换气进风管,在门口设换气排风管,从里向外纵向换气,换气过程是用鼓风机将洁净空气从进风管送入,用抽风机从排风管等量抽出。地下室顶部覆盖土厚度也非3米厚不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温幅度大的地区可厚些,反之则可薄些。为减少厚覆土带来的诸多不便,也可采用如图15所示的以生产间代替覆土的多层式结构,将上下三层所栽培品种的温度相近同样可以达到保温效果。
二、流水生产线的组成和调控  流水生产线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最小规模两间地下室即可行成流水作业,但小规模生产地下室利用率低。以下将按理想投资规模,以代料栽培香菇为例说明其功能和原理。图9是流水线组合结构平面示意图。整个流水线分为A、B两大部分,A部分为从菌种培育、栽培袋培育到压块转色的流水线前段部分。B部分为从催蕾到出菇到养菌,再转入催蕾循环直到生产完毕的流水线后段出菇栽培部分。整个流水线又由三部分技术组成。(1)恒温室与变温流水线。假设香菇某一品种进入出菇阶段后每生产一茬菇其催蕾所用时间与子实体生长所用时间和菌料采菇后养菌所用时间的比例为1∶6∶4,则B段流水线的催蕾室、出菇室和养菌室的数量比例也按1∶6∶4的比例设置,即如图所示,1-6号6间地下室需将室温调控成14-16℃的专供出菇用的恒温室,7-10号4间地下室则需调控成21-23℃的专供采菇补水后的养菌恒温室,11号室则是3-5℃的催蕾恒温室。流水生产的过程是:将转色后的栽培箱先送催蕾间骤降温进行变温催蕾,同时给予适合子实体形成的光照,减少通风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创造催蕾适宜环境促进原基分化,催蕾一天后再送出菇间进行培蕾出菇,采菇后进行水份和营养的补充及PH值的调节(见后),然后再送养菌间进行无光环境养菌。待养菌好后再进入新一轮的从催蕾到出菇到养菌的循环,如此反复直至生产结束。B段与A段又形成大的流水生产,其中A段只有菌丝生长一种温度,无需流动变温,仅转色(见后)过程进行流动。流水生产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了地下保温之优势,建造成不同温度的恒温室,再利用流动生产,既满足了变温结实需求,也满足了子实体和菌丝体都能在最适温度环境生长,变地下室不易变温的被动为主动,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恒温室的调控是在投入生产前,先从冷热贮存库内抽取冷热空气送入地下室储温调温除湿床进行调温。如北京地区地下3.2米深处的平均地温为13.1℃,出菇间只在年较差变化的较小范围进行调温,而催蕾间则需输入冷源进行约10℃的降温,而养菌和培菌间则需输入热源进行约10℃的升温调温,待恒温室温度接近设计温度并相对稳定时,即告调温结束可投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的调温随后详叙。(2)轮架的促成作用。流水生产中的流动工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既为关键性工序,又工作量较大,而带轮子的立体栽培架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流动起来十分方便,工作量大为减轻。轮架的结构为活动可调钢结构,底部设4个或6个万向轮。轮架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在流水生产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3)箱式栽培的完善功能。在食用菌生产的储多因素中,如果说温度是最为重要和最为难控的首要因素的话,那么水份的调控可属第二重要因素了。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的资料所示,香菇菌丝体在培养基含水量为45%左右时生长发育最好。但在实际的栽培中,由于在出菇期补水困难,所以要将出菇时所需的水份过早地在培养基配料时就预加进去,含水量多为60-70%,比最佳含水量高出15-25%,从而使得菌丝体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水份过多而空隙和含氧过少的不适生长环境中。箱载技术能及时、方便、准确地对培养基的含水量进行调控,从而使得菌丝体能长期处在一个最适含水的生长环境中,其整个生产过程是:从培养基配料时就不预加入出菇所需水份,将培养基含水量调配至菌丝体最适生长的含水量水平,装袋灭菌后,在接种时将接种密度较常规量加大,使其快速发菌,缩短发菌时间,待菌袋发满后进行脱袋装箱。图10是箱栽横断面示意图,1为塑料箱,2为培养基,3为用培养基压成的绕塑料箱四周的高出培养基1-2厘米的挡水带。箱栽过程是将脱袋后的菌棒去掉一些老菌皮后粉碎成直径约2厘米的菌块,并将细碎粉末筛出另用,然后将已发好菌的菌块与生料或经灭菌后的熟料按7∶3的比例混合,并将第一茬菇所需的水份及转色过程中可能损失的水份补充进去,均匀混合后装入箱中并压实,在压实的料面上再均匀撒一层已发好菌的细碎粉末,并在箱与料接触的四周多撒一圈,然后用特制的压料板压成如图10所示的四周凸出半径为1-2厘米的1/4圆状挡水圈。成型后的栽培箱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后置轮架上送18-20℃的培菌间进行发菌,待表面菌丝浓白后通过通风调控表面干湿度促其转色,转色完毕时箱内生料或熟料也已长满,可转入如前所述的催蕾、出菇的B段流水生产,待第一茬菇采收后在培养基上用打孔补水机遍打深浅均匀分布的细孔后补进第二茬菇所需水份和营养,并在补水时对PH值也进行调节,补水的同时也对培养基内部进行了含氧量的补充。补水的方法很简单,由于培养基四周有挡水圈,所以打孔后可直接将水均匀撒倒在料面上让其缓慢吸收。补水后的菌箱即可置轮架上进入第二轮的养菌—催蕾—育菇—采菇—补水的流水生产中。图11是打孔板示意图,打孔针直径以2毫米为好,细孔的好处在于补水时能缓慢均匀地被培养基吸收;孔内菌丝长满后可将原孔填实不积水,不影响下一次打孔补水。打孔针按长、中、短有序均匀布置,长针长度为小于培养基2厘米,短针长度为刺穿培养基表层2厘米。打孔板的长度尺寸要比培养箱内径尺寸各少两长针之间距离的一半长。图12为栽培箱平面图,第一次打孔时,打孔板的两边紧靠栽培箱的任一角,如A角,第二、三、四次打孔时则依次紧靠B、C、D或D、C、B角,如此四次打孔为一周循环,第二周及以后循环打孔时可另换一个长短针布置与前一打孔板不同的新的打孔板,或将原打孔板长宽尺寸加以调整,不使以后所打孔与以前打孔重复。打孔补水工序既可手工操作,也可将打孔补水集于一体机械操作。箱式栽培既可置轮架上层式立体栽培,也可以竖立叠加墙式栽培,既可以先塑料袋发菌后混合压块栽培,也可以直接在箱内接种栽培。总之,箱式四周设置挡水圈和打孔补水的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培养基水份、营养的即时准确补充和PH值的调节,是流水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是地下流水线生产中的三项主要技术介绍,在流水生产线的组成中,除图9中已做介绍的外,12为通道,通道既可以是与栽培间一样顶上园孔板和厚土覆盖的全封闭型,也可以是直通地面式的,在地面上用塑料膜或玻璃窗覆盖,夏天用葡萄架遮阳降温,冬天的白天太阳能集热增温,夜间在玻璃窗上再覆盖棉被等进行保温。通道的作用除流通功能外,可进行采菇、补水和压块等作业,也可设轮架栽培,或靠墙进行墙式栽培,通道的一端为出口,设保温门密封保温,另一端顶部设通风道,通过机械抽送风,从一端送入从另一端排出进行通风换气。13为换热室,内设换热器,管道直接通贮热库,14为换冷室,其内也设换热器,管道也直通贮冷库,换冷室可直接置冰进行换冷。15为工作室,是整个流水线换冷换热、通风换气、喷水除湿等操作控制中心。16为A段与B段的连接通道。A段流水线的关键在于湿度的调控,其措施除四周增设储温调温除湿床和其它防水处理外,将通入B段的冷热空气先经A段后再送入B段,增加A段通风量亦可达到降湿目的,在冬季可直接将生石灰置生产间,既吸湿又升温,在特殊地区和特殊季节也可将栽培袋在地上接种并让菌丝长满接种口后再下移地下室培菌,或地上培菌,地下出菇。A段恒温室的调控完全与B段相同,因为A段只有菌丝生长一项温度要求,所以地下室的数量只按生产量进行组合即可。流水生产模式也适用于恒温结实型菇类的生产,其流水间由出菇和养菌两部分组成,每采收—茬菇后移至养菌室适温养菌,菌丝恢复营养生长后再移出菇室出菇,如此能使菌丝与子实体都能在适温环境下生长,更具合理性。流水生产模式也适应于非箱式栽培,如代料菌棒栽培香菇,可以将菌棒直接置轮架上进行培菌、转色、催蕾、出菇和养菌。补水方法仍按打孔浸泡等方法集中补水。在流水生产后期,当每茬菇的生产周期延长时,若每个生产阶段的时间比例没变,则解决的方法是将以天为计时单位改为以小时为计时单位,将每个生产阶段的时间都相应延长,当每个生产阶段的时间比例也发生变化时,可利用出菇间既可出菇也可养菌,还可以将养菌室的高温菌箱直接推至出菇室进行催蕾的一室多用加以调整。
三、流水线运作 流水线运作即主要是地下流水线投入生产后通过通风换气对温度、湿度、空气含氧量和光照进行调控的过程。(1)温度调控。本发明对天然冷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项目就是白昼气温高,夜间气温低的日温差资源。如北京地区年平均日较差为11.4℃,7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为21.4℃,所以说即使是最热的7月份,在夜间最低气温时,将低温空气经贮冷库稍加调低即可用于地下室的通风换气。4月和10月的夜间平均低气温分别是6.8℃和6.6℃,白天平均高气温分别为19.7℃和18.5℃,一日24小时内凌晨最低气温时可向催蕾室或低温出菇室换气储冷调温,午后气温最高时又可向菌丝生产间或中温品种出菇间换气调温,中间时段则可向低温品种出菇间进行换气调温,也就是说,一日中的低、中、高温空气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最冷的1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为1℃。即使是1℃的冷空气经串联加并联的太阳能集热坑集热后再经贮热库热源稍加调整,即可满足生产所需。冷热贮存的大部分则是用于最冷和最热时期的短期调整和特殊调温。日温差之所以能在地下室得以有效利用的先决条件有二,其一为地下室的保温作用;其二为冷热贮存的调节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很显然,在冬暖夏凉的地温基础上,利用冷热贮存促成日温差的利用,地下室的温度调控也就不成问题了。对于日较差较小的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在高温期可利用夜间低峰用电和相对较低的空气,采取前述压缩空气制冷的方法直接用于调温。(2)湿度调控。降低B段湿度的方法是:将送入A段的空气先送入B段换湿后再送入A段,加大通风量可促成湿度的降低;在梅雨季节及下雨天,将湿热空气先送换冷室降温冷凝除湿后再用于换气;在增温季节,可将生石灰直接放生产间吸湿;春秋季节则可利用日温差,选择适温时段加大通风量以降低湿度。B段的保湿措施是:地下室完全封闭,空气无自然流动,本身就易于保湿;将出菇间的墙壁不要混凝土抹面,砖墙外露可起调节湿度的平衡作用;适时喷水,喷水设施除室内固定喷水管外,再增设流动喷水车,即在一个平板带轮子的平台车上置一高压水箱,其上再设一个常压水箱,车上还设有高压水泵和自动控压装置,高压水箱上设有长度为1.2-1.8米,内设7-10个喷头的多喷头喷雾器,工作时将水置常压水箱内,高压水泵将水泵入高压水箱内,自动控制装置则能按生产所需自动控制高压水箱内的压力,当高压水箱内压力达到喷雾压力时即可连续喷水、连续加水加压、连续作业。(3)空气含氧量的调控将结合在温度和湿度的调控之中。(4)光照调控。地下室全封闭无自然光的环境反倒创造了充分利用光作用的条件。在养菌间长期采取无光状态,既有利于菌丝生长,更能抑制零星菇蕾形成,有利于整齐出菇,统一采菇补水的流水作业。在催蕾室可根据栽培品种和培养基含钙量的不同,给以不同颜色和不同波长的光照,也能促成整齐出菇,在出菇间,将所有设施建造成白色,并增设人工光源,使散射光照到每个部位,根据不同品种可灵活调整光量、波长和颜色,同样可达到子实体生长和着色的最佳效果。
四、特殊调控 (1)催蕾板催蕾。图13是催蕾板局部示意图。催蕾板的整个板面纵横均匀设有若干个透明孔,每个透明孔为边长2-4厘米的矩形,两孔之间非透明部分的距离为该方向透明孔边长的两倍,整个催蕾板长宽尺寸比栽培箱内径各小一个该方向透明孔边长的距离,即横向少ab长,竖向少ad长。图中1为透明部分,2为实体部分。催蕾板用导热差的塑料或木材制成。催蕾过程是:在变温结实性食用菌出菇后的养菌后期,将催蕾板也置于养菌间,使其温度与菌料温度一致,在转入催蕾间前将催蕾板覆盖在培养基上,并使催蕾板的任一角与栽培箱的第一角紧靠(以后则与第二、三、四角依次轮靠),推入催蕾间后,裸露部分马上接触到催蕾室的低温和光照刺激,而被催蕾板覆盖的部分降温缓慢,并始终不被光照着,为了创造多方面的催蕾条件,可将冰直接置催蕾室降温,减少通风增大二氧化碳含量,如此就能在裸露部分整齐有规则地形成原基。此法最适用于整个栽培生产后期出菇不均,不易形成菇蕾时。必要还可将冰粉直接撒在裸露处进一步低温刺激催蕾。(2)相变材料调温。即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对温度要求严格或特殊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控的一种方法。如聚乙二醇600的熔点温度为20-25℃,熔化热为146℃/kg。将聚乙二醇600先装入塑料袋内,然后再装入塑料箱内,将多箱再置轮架上,夏天送换冷室使其吸冷凝固成固体,然后送需要调温的地方进行熔化、吸热、降温、保冷;冬天送换热室使其吸热熔化,然后再送调温地进行凝固、吸冷、升温、保温。相变材料可按袋、按箱随便放置都可达到稳定调温控温的目的。不同温度需求可用不同熔点温度的相变材料进行调温。利用相变材料进行调温的好处在于,在凝固或熔化的相变过程中,即能大量吸热或放热,又能保持温度不变,集中、直接取冷取热,对于特殊环境调温更为方便。
五、花菇促成生产 方法有二。(1)待香菇按照前述流水生产至适合花菇生产的菇型时,将栽培架推入促成花菇生产的降温降湿间,用通风机将降温降湿间的热湿空气抽送到换冷室的换热器中,在换热器上置冰,使送入的热湿空气既降温又冷凝除湿。当温度降到低于菇体停止生长的水平,而湿度还未达到花菇生产要求时,可将降温降湿间的冷源换出部分用于其它生产间的降温生产,然后再循环降温降湿,如此直至温度和湿度降至菇体不能生长的地步。第二步则是将栽培架推入干燥适温的花菇形成间,并随时通过换气保持室温18℃和干燥环境,最终促成花菇形成。(2)在白天室外气温低下的冬季;在夜间室外气温低下的春秋季,将已长至适于花菇促成时的菌箱连同轮架从地下室经垂直升降运输至地面,让其降温降湿,待达到花菇生产的温湿要求后,再移至地下室的花菇形成间,如上促成花菇形成。促成花菇生产的技术在于:其一,再次流水作业调温调湿。其二,箱式栽培易于随时准确补充大量失水。
六、工厂培菌居家阳台楼道半成品出菇栽培 先在地下室将箱栽菌料培养至菇(耳)蕾形成时,在塑料箱上覆盖塑料膜后,再移居家阳台出菇栽培。夏天由工厂提供中高温品种,如草菇、毛木耳、猴头菇等,冬天则提供如金针菇、滑菇等低温品种,春秋季节则提供香菇、蘑菇、平菇的适温品种,四季还可提供象凤尾菇这样的广温品种。工厂炎夏降温严冬升温培菌,居家四季适温出菇栽培。阳台楼道出菇栽培时,既可以将栽培箱深度加高,平放叠加栽培蘑菇,或立放叠加栽培香菇木耳等,也可以将轮架三面覆盖固定塑膜,正面设置活动膜进行床架多层立体栽培,还可根据阳台具体结构设计固定栽培架进行栽培。但不论何种栽培方法,夏天降温冬天升温保温是居家阳台半成品栽培的关键。图14是阳台冷热调控示意图。1是太阳能集热器,2是集热箱,3是用塑料袋装着相变材料的集热袋,4是热水上水管,5是冷水下水管,6是晒衣架,集热箱内井字排放装有相变材料的塑料袋后再装入水至全部淹没塑料袋。集热储热的过程是,当集热器吸热后其内水温升高,水的比重下降,形成水箱冷水和集热器热水的比重差,从而产生热虹吸压头,并促成热水向上冷水向下的自动循环作用,待上下水温相等时形成新的平衡,集热器中的水温升高时又形成新的循环,如此反复,直至水温达到相变材料熔点温度,并不断吸热熔解,以此达到储热目的。待到夜间气温下降时,集热箱内的水和相变材料可放热保温。夏天,取消太阳能集热器,在阳台外高出水箱处设一小型鼓风机,夜间气温最低时,通过通风换热使箱内相变材料吸冷储冷用于白天降温。也可直接将相变材料放空气畅通处自然吸冷储冷。集热箱也可以立放在阳台的一侧,这样更有利于随外界气温变化而更换箱内相变材料。不论是冬季蓄热还是夏季蓄冷,选择相变材料的熔点温度时,应与当地气温和太阳能集热能力相符合。为确保调温效果,阳台要做适当的封闭。另外一种集热方法是充分利用楼顶水箱和场地,在已建成的水箱上再建造一个保温蓄热水箱;在新建楼房时将生活水箱与蓄热水箱建于一体,并将蓄热水箱增设保温设施和隔热层,然后在楼顶屋面上安置太阳能集热器,使其如同阳台一般自动循环蓄热,楼顶进行蓄热的优点在于一套设备可供整个楼层用户,既可通过水泵送热水于阳台换热器中换热保温,也可为生活提供热水。楼顶面积大,可随时根据气温和用热量增减太阳能集热器的数量。节能无污染,最适大城市应用。
七、计算机管理工厂化自动生产 冷热贮存、地温和日温差的有效利用反倒使的地下室完全封闭的生产环境变为优势,温度一旦调至适温后不宜改变,湿度同样一经调好容易保持,含氧量的调控更是彻底,光因素调控,一片黑暗任其设计利用,种种生产环境因素,受外界影响很小,最适合于计算机管理工厂化自动生产。
本发明之三,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是由延长休眠四季珍品生产、地下室流水生产、特殊栽培、低温保鲜冷处理和周年适温养殖六大部分组成。
一、延长休眠四季珍品生产  (1)休眠贮存库建造。休眠贮存库的覆盖厚度、库壁贮冷和库内贮冰与C型贮冷库完全相同,休眠贮存库既可以与C型贮冷库合并而建,也可单独建造。当休眠贮存库与贮冷库共建时,其组合与图9中B部分一样,即将11号室的断面尺寸扩大并延长做为C型贮冰库用,将1-10号室做为蔬菜花卉延长休眠贮存库。当休眠贮存库单独建造时,其组合也同图9中的B部分一样,将靠近门口的6号或10号室选做贮冰室,其余都为休眠贮存室,贮冰室所存冷源不取出外用,只做维持库温所用。不论是共建还是单独建造的休眠贮存库,其库温始终保持零度以下。维持库温的方法主要依靠贮前库壁贮冷和库内贮冰,每个休眠贮存室都设通冷管道,与贮冰室或贮冰库相通,通过向休眠贮存室通冷风或直接将冰置休眠贮存室而达到四季零度以下的温度环境。(2)被贮植物的贮前栽培。珍品蔬菜和花卉多为营养储存型的喜凉植物,而影响其产品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营养生长期的温度和二氧化碳。解决温度的方法是选择最适合喜凉植物适温生长的凉爽地区进行营养储存栽培。而解决二氧化碳增补的方法是配合食用菌栽培,将农作物秸杆和杂草等粉碎成短小粒状,再将食用菌菌碴也粉碎成细小粒状,然后以菌碴不少于30%的比例将二者混合后均匀撒在待耕地面上,耕地播种后让菌碴充当菌种角色对秸杆进行发菌。在整个发菌过程中,既能产出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又能释放出热量提高地温,还能提供有机肥料。生料施用量要与当地及当时的地温相配合,原则是不能使地温超过植物适宜范围,同时菌碴品种也要单一不能混杂。此为第一次增施二氧化碳。以后则为熟料增施,即将麦秸杂草等秸杆拌以人畜粪尿后进行发酵,待发酵成熟后稍加干燥并加以粉碎,然后再同粉碎的菌碴均匀混合后顺植株行间开沟撒播后覆土,如此可根据需要多次增施。生、熟料与菌碴结合增施二氧化碳的方法,既能满足整个生产期二氧化碳的需求,又能在早春地温低下时增高地温,促进植株生长。通过环境温度的选择和二氧化碳的人为补充,配合其它水肥等管理技术,定能促成营养储存型植物在进行休眠时,根部营养储存量最大和质量最好的贮前栽培结果。蔬菜花卉的栽培品种可选择蕨菜、薇菜、韭菜、香椿、菜用苜蓿、芍药、西红花等。(3)休眠贮存。待气温下降,地上植株枯萎,营养物质转入根部储存进入休眠期后,在地冻以前将地下根茎挖出,稍加整理后,在含有营养成分的泥浆中让根表面裹一层泥浆,然后放入塑料箱或内衬塑料膜的竹箱内,在中间空隙和表层覆些湿土,装箱完毕后让其在自然条件下冻结并进行贮存。贮存的方法有三种,其一为就地休眠贮存库贮存。即将装箱后的植株及根茎贮存在营养栽培地的休眠贮存库内,依靠冷贮存使休眠贮存库的库温保持在植株最适休眠温度范围内,长期延长休眠贮存,以供随时解除休眠进行栽培。其二为就地露天贮存。将耐寒力强的品种在避风处堆放后用塑料膜和草帘等覆盖保温保湿,依靠自然温度进行休眠保存,对于耐寒能力差的品种则需在棚库内或避风向阳处加大覆盖厚度进行保温贮存,贮存期与自然休眠期相同,但将植株及根基装箱后露天休眠贮存与植株在地中休眠的不同点在于:露天休眠贮存可在休眠期内运输到异地或当地随时解除休眠保护地出品栽培。其三为异地休眠贮存库贮存。在非凉爽地区建造休眠贮存库,并配套建造贮冷、贮热库和地下生产室,在冬季将凉爽地区生产的高质量根茎等“半成品”运至非凉爽地区的休眠贮存库贮存,以用于第二年就地生产之用。运输的方法可以是汽车也可以是火车,当运往高纬度地区时,可在1月份以前进行运输,当运往低纬度地区时,可在1-2月份最冷时运输,而且还要根据贮存地温度在装车时适当加装些冰块,以确保0℃以下运到贮存地。(4)头茬珍品四季生产。在自然生产中蕨菜、香椿、韭菜等喜凉蔬菜的头茬产品质量最好,而且是凉爽地区的产品胜过暖热地区的产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一年营养栽培中营养物质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不同积累和第二年解除休眠后的不同生长温度。在上一年营养储存已定的情况下,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则是解除休眠后的栽培温度,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低生长虽慢但质量最好,所以说解除休眠后的生长温度调控是获得高质量产品的关键。
具体生产方法有三种,其一为保护地四季栽培。首先介绍保护地的功能和结构,图15是A、B、C型三种保护生产场地的组合和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储温除湿床,其结构和功能与图8所不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中的储温除湿床完全一样,2为加固隔离带,3为保温土墙,4为铝合金换热管道,5为塑料膜,塑料膜可以是单层膜,也可以是完全封闭的双层膜,双层膜的作用在于向两层膜之间送入聚苯乙烯泡粒,冬季可保热,夏季可保凉。6为阶梯式台阶,用于盆栽花卉或箱式假植蔬菜,有利于通风、采光和空间利用,台阶下还可栽培耐阴植物和食用菌。7为遮阳设施,可以是大跨度的葡萄架,也可以是百叶遮阳罩,8为塑料箱墙式叠加栽培床,整个栽培床用塑料膜覆盖,既充分利用了台架下空间,又能促进植物与维生物在氧和二氧化碳上的互补。以上全部为建于地面以下1.2米深处的半地下保暖保凉栽培棚,简称为A型栽培室。9为地下室多层栽培架,其竖向构件可以是角钢,也可以是混凝土预制件或砖砌而成,横向用角钢间隔相连,用于放置栽培箱。10为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置于栽培架上。由于地下室栽培架密度高,所以盖板的大小和强度可大大降低,从而降低投资成本。盖板上可直接用于盆栽花卉和设床架无土栽培,也可覆厚土后进行任何栽培。此为B型栽培室。由于B型栽培室的床架不能移动,所以最适合于栽培蘑菇、木耳等恒温结实型食用菌和不需昼夜温差的蔬菜育苗、软化栽培及前叙香椿、韭菜等营养储存后的假植栽培。当用于变温栽培时,解决变温的方法是将栽培箱用平台推车从走道运至地面或能变温处理的生产间,如一高温一低温两个B型生产间昼夜互换即可解决,也可通过通风小幅度改变温度。B型栽培室以下部分则是前叙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量。11为预制圆孔板,12为食用菌栽培轮架,13为花卉和蔬菜无土栽培架,14为走道,15为隔墙。由砖墙支撑圆孔板,轮架可随便流动的生产间简称为C型栽培室。A、B、C型三种栽培室既可以如图所示的立体组合进行生产,也可以单独建造单独生产,或任意两种型号相互组合建造联合生产。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可在地面建屋,四周用土或工业炉碴覆盖保温。当联合建造联合生产时,每层平面组合形式与图9组合一样,只是将C型室两室中间隔土取消,同用一墙,每两室再用厚土相隔,相隔厚度要与A型栽培室采光相配合,通道内设上下楼梯互通,并设垂直升降装置以用于地上地下流水生产所用。为提高保温效果,同一垂直面上、中、下三层栽培品种的温度要相近。B型和C型室的调温、调湿、通风、换气与地下流水生产食用菌的方法完全一样,也是依靠冷热贮存、地温、日温差和日电差的综合应用得以实现。保护地四季栽培的方法很简单,即将A、B、C型任何一种栽培室的温度调控到所栽品种的适温水平,然后将贮存于休眠贮存库的待栽品种逐步升温解除休眠,假植于无土栽培床或塑料箱盘内并置栽培室床架上,然后将光照、通风和干湿等因素控制好,即可四季随时解除休眠,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头茬珍品蔬菜和花卉。其二为利用冬季自然气温栽培法。将营养栽培地露天休眠贮存的植株根茎随时运输到低纬度低海拔,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进行露天栽培。如高海拔高纬度的营养栽培地区,在10月份植株就进入休眠,11月份即可解除休眠进行头茬产品生产,而韭菜和蕨菜等耐寒植物的叶片能短期忍受-4℃的低温而不被冻坏。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从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除数九寒天需稍加塑膜保护外都可露天栽培。广州等地甚至在最冷时都可不加保护露天栽培。即使是长江以北的低纬度地区,也可在11月份和3月份露天或稍加保护进行栽培。在初秋和晚春运输根茎时,可在运输车上加冰保凉,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温度缓慢回升。此生产方法的特点在于既利用了低温地区的休眠贮存,又利用了高温地区的冬季适温优势,将天然冷热资源再度充分利用。其三为夏季露天栽培法。在营养栽培的凉爽地区,将贮存于休眠贮存库的植株根茎逐步升温解除休眠,在栽培地通过遮阳喷水进一步降温即可保凉保湿露地栽培生产,在夏季气温相对较高的地区,可建造A型栽培室,不需冷库冷源降温,利用凉爽地区温差大的特点,在夜间气温最低时,送冷空气于储温床蓄冷,白天塑料膜保凉,顶上葡萄架遮阳降温,同样可满足植株对低温的要求,进行适温栽培。花卉的生产与蔬菜一样,如芍药花生产,可随时解除休眠,利用营养储存促成四季开花栽培。
二、地下流水栽培  地下室栽培除前述香椿、韭菜等假植栽培外,还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昼夜温差流水栽培。将两个地下室的温度调控成一高一低,高温室增设人工光源做为形同地上白昼一样的光合作用生产室,低温室仅设过渡光源做为夜间无光生长室,栽培室采用双层轮架栽培,每隔12小时互换生产间流水生产,既满足了植物对温差和光周期的需求,更能促成炎夏低温生产、严冬高温生产的反季节栽培。如黄瓜习性为喜湿、耐阴、忌温度过高或过低、忌强光曝晒。而在地上炎夏季节根本无法满足黄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整个夏季黄瓜产品质量极差。而地下室能很好地满足黄瓜的生长需求,采用流水生产即使在炎夏也能生产出如同早春质量的优质产品。在花卉栽培方面用此法同样能促成芍药、牡丹、菊花等季节性开花产品能在一年四季进行开花生产。(2)昼夜差温矮化流水生产。在地下室将有光室调为低温室,将无光黑暗室调为高温室,每12小时互换栽培间进行花卉的矮化栽培。解决因“夜间”温度高、暗呼吸强、能量消耗大的方法是,将食用菌生产中产生的高二氧化碳含量同时也是低氧含量的气体既供“白天”低温光照室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光呼吸,也供“夜间”高温室抑制暗呼吸,详见(4)。将温差栽培与差温栽培相结合,即夜间低峰用电时高温室与低温室同时进行人工光源下的光合作用生长,待到白天地上用电高峰时,地下两室互换进入无光黑暗生长期。此法是日电差利用的又一新途径。(3)地上地下相结合栽培。不论是维生物还是植物,在其整个生长过程中,有不少品种在不同的生长期则需要不同的生长温度,如宿根花卉开花前多经历一段低温生长发育才能促成开花。低温型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需要相对高的温度,而在出菇期则需要相对低的温度。地上地下相结合栽培就是充分利用地上自然温度资源和充分利用地下室反季节温度的优势。即自然气温暖热时在地上进行花卉的营养栽培和食用菌的菌料培养,而在地下低温环境下促成开花和出菇。在自然气温寒冷时正好相反,在地下暖热环境下进行花卉的营养栽培和食用菌的菌料培养,而在地上露天或塑料棚内低温促成开花和出菇。当然也可在24小时内充分利用自然气温的日较差进行上下流水的栽培。上述生产中通风、换气、调温、调湿等方法与食用菌生产中的方法完全一样。地上地下相结合的栽培方法是对自然气温资源开发利用的又一新途径。(4)植物生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植物生产的资源包括田地、肥料、水、光、热、氧和二氧化碳等很多种,但人为最难以控制而又对植物起着重要作用的还属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中这样说:“在温室中施用二氧化碳是经济合算的,其增产幅度大大超过了通过肥力、密植、水分、温度和光照控制等手段所获得的增产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增施二氧化碳能使黄瓜、番茄产量提高二倍。……在低氧条件下,大多数植物的营养生长加快,青藏高原一个萝卜能长到10多公斤,究其原因,除光温配合好外,从空气资源分析,高原的低氧环境抑制光呼唤,光合作用强是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而在食用菌生产中被人们误认为是废气被排弃掉的却是氧含量很低而二氧化碳含量又很高的珍贵资源。将食用菌移至地下全封闭的地下室生产能有效地收集该资源,地下室生产蔬菜和花卉又能有效地利用该资源。对于食用菌生产中的高湿气体的除湿方法是,夏天,将出菇间约15℃的低温高湿空气经过滤处理后送入蔬菜花卉“白天”高温生产间,通过升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可直接利用,将养菌间约24℃的高温高湿空气送换冷室降温冷凝除湿后再用于其它生产间。冬天,则将24℃的高温高湿空气送入蔬菜花卉“夜间”低温室的铝合金换热管道或墙内的储温除湿床内冷凝除湿后再送入“夜间”生产间以抑制暗呼唤,将15℃的低温高湿空气送换热间升温降低相对湿度后再用于其它任何生产间。冬天在生产间放置生石灰升温除湿效果更好。利用低氧抑制暗呼吸能有效地解决花卉差温矮化栽培中夜温高、呼吸强、消耗大的难题。总之,从植物生产资源的角度分析,食用菌生产中的低氧高二氧化碳含量气体是一种价值很高、潜力巨大的生产资源。植物栽培,极为有限的资源则是田地。地下室栽培开劈出广阔的新天地,如图14所示,地上一分田能建成地下、地上、空中十几层甚至几十层的立体栽培效果,不但为种植业和食用菌生产开劈出新的天地,也为养殖业,包括部分水产养殖开劈了新的养殖天地。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又一新途径。(5)工厂化生产。不论是食用菌还是养殖种植业,温湿易调且稳定的环境;光照全无任其调控利用的环境;氧和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是电脑管理、工厂化自动生产的最适环境,是21世纪高效、节能、优质、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新模式。(6)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以防为主。地下室生产的不足就是缺少自然通风。但是从防病的角度看,空气任其流动反倒是病虫害传播的直接途径,如果严格控制送入地下室的空气,反倒能大大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变不足为优势。控制流入地下室空气质量的方法为:将整个地下室完全封闭,避免任何虫害和病菌进入地下室。通风所用空气可通过b型非封闭辅助贮存库通向山顶的通山管道,将山上洁净空气直接抽取用于换气。或设专门换气管道,从无污染、空气洁净的山上或其它地方抽取空气,经过滤处理后用于换气。在空气湿度大,病菌含量多的梅雨季节,可将空气灭菌后再经换冷室冷凝除湿后用于换气。将地下室的轮架用角钢制作,栽培箱用塑料制作,门户也用钢塑等制作,整个地下室无任何可供维生物生存的物质。将地下室周围的有机物、包括各种垃圾等随时收集后于柴禾焚烧贮热,因有贮热效果,所以易于被人接受和实施。工厂化生产,工作人员统一洁净服装也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定期对地下室及所有设施,甚至贮存库进行消毒灭菌,地下室全封闭的环境用烟雾消毒效果最佳。以上病虫害防治方法既适用于种植,也适用于食用菌和养殖生产。
三、特殊栽培 (1)促成休眠栽培。“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山区复杂气候的真实写照。既利用山顶的冷资源,又利用山底的热能源,这是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又一途径。其方法是在立体气候十分明显的地区,将通风管道依山而设,将山上冷空气引至山底,甚至更远的炎热地方进行降温生产。设管的方法是,在土质地段,将管道埋设在地下0.5-1.0米深处,在石质地段、跨越河流处和悬崖地段,可将管道做成内外两层套管,中间用聚苯乙烯泡粒等绝热材料填充隔热的保温管,然后裸露固定或架设于上述地段。管道铺通后可用抽风机将山上冷空气隔热抽到炎热地方进行各种降温生产。由于容易获得冷源,所以可对多年生植物营养生长到适合于休眠,并且当时山顶冷空气的温度也达植物休眠所需温度时,将植株加扣塑料膜后再遮阳,然后通入冷空气促其提前进入休眠状态,即非休眠期促成休眠栽培。进入冬季时还可抽取高山冷空气进行冷贮存。(2)在冷源缺乏的无山高水位地区,在地下建造覆盖厚度2-3米的短期贮冷贮热水池,再建a型辅助贮冷制冷库,将工业余热和压缩空气后所制冷源短期贮进水池内,然后再通过水池内的换热器短期内换出冷热用于生产。(3)串联节能栽培法。将前后墙内设有储温除湿床和墙上设有铝合金换热管道的半地下室多个串通而建,即上述床道建成直通一体,室内用二墙隔为三间,将三间生产室分为相对的高温、中温、低温生产室,并相应种作高温、中温、低温品种,夏季降温生产时将来自冷库的冷空气从低温室送入,经中温室后从高温室排出;冬季升温生产时,将热空气从高温生产室送入,经中温室后从低温生产室排出。以此达到冷热能源的高效利用。地下室的通风换气也可利用这种高效利用冷热余能的方法节能生产。也可地下地上相结合节能生产。
四、低温保鲜、冷藏和冷处理  低温保鲜、冷藏、冷处理室可以和C型贮冷库或休眠贮存库合并而建,也可单独建造。不论是合并建造还是单独建造,其平面结构图同图9中的B部分完全相同。当合建时11号室即为扩深扩宽的C型贮冷库,靠近贮冷库的1、2、3、7号室即为休眠贮存室,而靠近出口的6、10、5、9号室则为保鲜、冷藏、冷处理室。当单独建造时,11号室为不加扩深扩宽的贮冰室,其余则为保鲜、冷藏、冷处理室。水果、蔬菜、花卉和食用菌的保鲜和冷藏温度为:蒜薹-1-0℃,蘑菇、韭菜等为0℃,切花为0.5-1.5℃,花卉球根的冷藏温度为5℃左右,而黄瓜保鲜又需11-13℃。花卉的冷处理同样需要从0℃到10℃的不同温度生产室进行不同时间的冷处理。而保鲜、冷藏、冷处理库就是为解决上述需要而建的。其中11号储冰室的功能只是为通风调温而提供冷源。温度调控的方法是通过设在每室的换热器通过通风换冷换热而得以实现。也可采用同食用菌生产中的相变材料调温的方法与通风换热相结合进行多方面综合调温。整个保鲜冷处理库的覆盖厚度既可以同贮冷库和休眠贮存库一样建于山体内,也可半建于山体内,也可低温室厚覆盖,高温室及门口薄覆盖,但最薄覆盖厚度不少于3米。
五、居家阳台半成品生产  将韭菜、香椿、蕨菜等营养成分储存充足的、人为延长休眠的半成品,随时解除休眠假植于塑料箱盘内,然后送居家阳台或楼道内进行出品收获栽培。由于这些蔬菜的营养物质已在上一年积累储存,所以在阳台栽培的关键是调控好温度,而上述产品又都属低温品种,生长适温范围较广,如韭菜叶片能耐-4--5℃的低温,在-6--10℃时叶片才枯黄,同时在营养储存充足、湿润、弱光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即使28-30℃的高温条件下生长也不会影响其产品质量。加之阳台利用相变材料调控冷暖,可以四季栽培。对于非营养储存型品种,如芫荽,也可在非高温季节由工厂在20-25℃的环境下催芽、播种、直至出苗,然后再移居家阳台进行栽培。同样,营养储存型花卉,如芍药,其开花前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来自上年的积累,延长休眠法同样可使其开花期提前或延后于自然花期,同样可以在工厂生产成半成品后移居家阳台进行开花栽培。阳台半成品栽培蔬菜花卉的具体方法和升降温方法与阳台栽培食用菌完全相同,二者混合栽培还能促使氧和二氧化碳的互补,可在严冬减少通风换气量。阳台半成品栽培不但价廉物美,而且还具观赏价值,物质、精神双收益。
六、周年适温养殖 温度和饲料是影响饲养效益的两大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冬眠习性和变温生理牲的野生珍稀动物,在进行人工训养时不但需要在冬季增热保温,而且更需要在夏天施冷降温,但目前的饲养技术还达不到经济可行的降温生产水平。冷热贮存、地温、日温差和日电差四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附图15所示的地下生产室也可用于养殖。C型室既可建成养鳖水池,也可建成饲养貂、禽等小型动物的饲养场所。B室可改建成适合于箱框内立体饲养的生产室,如全蝎和蕲蛇饲养。A型室则更适合于利用食用菌菌碴和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进行蚯蚓养殖。对于象黑熊、肉牛等大型动物的饲养,可依山将主要饲养场所建造在山体内,山外再对应建造露天活动场所,顺山坡可以隔土3-5米逐层梯阶式建造山内山外上下组合饲养场,用于生长适温较低的野生动物饲养时,活动场上空再种植大型葡萄架进行遮阳降温,冬天在架上覆盖塑料膜增温保温。在无山地区也可就地建饲养室,四周用土壤或工业炉碴覆盖保温。不论何种饲养方法,冷热调控方法与食用菌和蔬菜花卉生产中的方法一样,主要依靠冷热贮存促成地温、日温差和日电差的综合应用。此项养殖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促成低温环境养殖,能使变温动物和具有冬眠习性的动物取消冬眠,周年适温养殖。同时将养殖与食用菌、蔬菜花卉联合生产,即可统一建造冷热贮存库,统一使用提高效率,又可将正产品与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如种作苜蓿,嫩芽供人食用,其余则供饲料所用,食用菌菌碴既可直接做饲料,又可还田增施二氧化碳,更是养殖蚯蚓的上好饲料,而鲜活蚯蚓则是蛇、蝎、鳖、貂等小型动物的高蛋白上等好饲料,蚯蚓干粉是所有动物的高蛋白饲料添加剂,蚯蚓粪还是优质有机肥。动物粪便既是蘑菇和蚯蚓的生产主原料,也是植物有机肥。很显然冷热贮存、地温、日温差和日电差四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地下田”和食用菌生产中的低氧高二氧化碳含量气体两大新型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是连接维生物、种植和养殖三大产业、促成新型生态农业的强有力纽带。

Claims (48)

1、一项地下冷热贮存技术,其中A型贮存库是建于山内的宽1.2-1.5米,高1.7-2.0米,顶部为尖圆状的无衬砌条形长洞,顺洞长方向,在洞底部建有内径为30×30厘米,长度分别为洞长的三分之、三分之二和全长的三条通风道,通风道的末端与贮存洞相通,在贮存洞两侧和顶部垂直于洞长方向,纵向每1-2米一个,竖向上下两排设有直径10厘米、长度5米以上的水平状小孔洞,小孔洞内再放直径为7厘米的等长塑料水袋,水袋上附有直径为0.5-1厘米的塑料小通风管,小通风管接入总通风管后引出库外至工作间,顶部两侧有向上方向、直径10厘米的无水袋空洞,整个贮存洞内填满卵石,通风管道从地下引出至工作间,洞口以不少于10米的回填土密封,库外建多个直径3米,深1.3米,呈锅底状的太阳能集热坑,坑口弓型竹片上覆塑料膜,多个集热坑串联后再并联,每组串联组上再设保温塑料棚,库外还建炉膛和炉壁内都设有换热管道的柴禾焚烧炉,炉四周厚土覆盖;B型贮存库的结构也是建于山内的长洞,宽1.5-2米,洞两侧为砖墙,中间混凝土预制板相隔,竖向多层,每层隔板上纵横叠放着塑料水袋,水袋与上层隔板之间留有膨胀空间,在预留膨胀空间内顺纵向每隔5-10米设一正向能挡风、反向能通风的单向挡风板,库底纵向通道、洞两侧小孔洞和洞口处理与A型库完全相同;C型贮存库的结构冷热有别,贮冷库为大断面隧道式的大容积长洞,洞口设双层保温门;贮热库则是大断面隧洞内再建多个水池,每个水池内装有换热器,贮热库外建有配套生产的石灰、砖瓦等农村工业炉窑;a型辅助贮冷制冷库的结构为宽1.5-2米,高2米,两侧砖墙,顶上盖混凝土预制板的长洞,洞内纵向和洞口横向设有换热器,洞底设30×30厘米的通风道,洞口和引出洞外管道按高压作业处理,洞外设空气压缩机一台;b型辅助贮存库是建于土山内,从山底向山顶方向斜向上的土洞,断面尺寸为宽1-1.2米,高1.6-1.8米,顶部呈尖圆状,有封闭型和非封闭型两种,封闭型为洞末端未挖出地面,非封闭型为洞末端挖出地面成直通状,当山太大不易挖出地面时,在洞长挖到一定长度后向上转向,从同侧山腰挖出地面,在挖出地面处设一带阀通风管后将洞口回填8米夯实,通出地面管道再顺地面向山顶挖50-100厘米深沟并铺管道回填后引至山顶,封闭型贮热库洞底设一条通风道,上覆50-100厘米厚土,末端与主洞相通,封闭型贮冷库在洞底设上下两条通风道,两道中间用50厘米厚土相隔,上层通风道上再覆50厘米厚土,上下两通风道在末端互通后再与主洞相通,非封闭型贮热库洞底不设通风道,非封闭型贮冷库洞底只设一条通风道,并与主洞在出地面以前相通,洞底通风道内径为30×30厘米,覆土后的洞底做成台阶式,并在台阶上叠放装有水的塑料袋,洞口及洞下通风道用带阀管引出洞外,b型库单独连造时以不少于8米厚度的土将洞口同填夯实;其特征在于:所有贮存库都建在覆盖厚度为10-16米以上的山内,A、B型贮存库冷热贮存的过程是:冬天在夜间最低气温时用鼓风机将冷空气送入贮冷库内;夏天将自然热空气、周年将太阳能集热坑所集热空气和柴禾焚烧炉焚烧柴禾等所获热空气用鼓风机送入贮热库内,让库壁表层土壤(岩石)和库内卵石、水袋首先吸收冷热,然后再向库壁深层土壤缓慢传递冷热,经过日复一日地反复输送冷热空气的长期贮存,从而达到在库壁深层土壤和库内介质中长期大量地贮存冷热的目的,B型贮冷库贮冷时,先逆向通风,使上层水袋先冻结,因冻结增大袋与袋之间的空隙后再顺向送风使水袋逐层下冻,在取出冷热时,分段通风道能将库内冷热逐段按不同温度依次取出,既满足了生产中不同温度需求,又能使库壁深层冷热源有足够的时间逐步逐段释放出来,库壁小洞的作用在于,从总通风管将冷热空气送入每个小孔内的小通风管,让小孔内表层土壤和水袋吸收冷热后再向周围深层土壤传递冷热,冷热取出时同法操作,增设小孔洞的作用是弥补土壤导热性能差的不足,在库壁冷热贮存范围内起促进快速贮进和快速取出的作用;C型贮冷库的贮冷过程是:先反复通冷空气向库壁深层贮冷,然后将库外自然冷冻冰直接贮于库内,贮冰的同时继续通冷空气使冰和库壁都达到当年最低温度,也可向库内注水并通入冷空气逐层库内冻结贮冰,直到贮满和温度最低时为止:C型贮热库用水池贮热,即将窑炉余热用热风机首先送入库内第一水池中的换热器,吸热降温后再送第二、第三水池,直到余热贮尽,待第一水池贮热达到要求时,改为首先送入第二水池,再送第三、第四水池的如前逐级贮热,同时第一水池可通过换热器取出热能供应生产所用,如此形成一个炉窑短时间内大量产生高温余热,而C型贮热库亦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贮存高温余热,用热单位则能在相对宽裕的时间内随时、适量取热用热的这样一个前面“整存”后面“零取”的短期循环贮热用热的模式;a型辅助贮冷制冷库先期贮冷亦是通过长期反复的冷空气换热向库壁内贮冷,在自然冷源缺乏地区,在冬季利用夜间低峰用电,用空气压缩机将夜间低气温空气压缩进库内,同时也用低温空气经库内换热器常压换出因库内高压而释放出的热量,并将其送贮热库贮存,待库内温度降至与库外相近时,减压降温,将温度大降的低温冷空气送至与之配套的冷库贮存,以此达到无冰地区可贮冰的目的,在非冬季亦可如法制冷贮冷;b型辅助贮存库的冷热贮存分三种情况,当b型库是独立建造的封闭型时,用风机将冷热空气从正洞送入,从洞下通风道排出,当b型库是单独建造的非封闭型时,冷热空气可从洞的一端送入,然后从洞的另一端排出,当b型库与A、B、C型库共建成非封闭型时,冷热空气从A、B、C型库洞首送入,从B型库的末端排出,或反向送风,如此日复一日反复通风换冷换热,与此同时b型库内的水袋起了冷热二传的作用,多方作用最终达到向b型库四周土壤深层贮存冷热的目的,b型库所用冷热源与A、B型贮存库所用冷热源完全相同,b型贮冷库取出冷源时只能通过洞下通风道换冷;前述所有贮存库四周土壤或岩石既起了保热保冷的保温作用,又起了贮热贮冷的贮存作用,尤其b型和A型贮存库更以库壁土壤或岩石贮存为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A型贮存库小断面无衬砌开挖,库内卵石一物三用,即二传冷热、兼做支撑和冷热贮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A、B型贮存库洞底通风管道是由多条长短不同的管道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B型贮存库中间隔板活动可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B型贮存库的贮存介质为用塑料袋装水,纵横叠加、上设单向通风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C型贮冷库库内注水后通冷风就地冻结贮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C型贮热库与农村工业窑炉联合建造联合生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制冷室建于山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b型贮存库塑料膜铺底斜向上自动弃土挖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b型辅助贮存库洞底为梯阶型,梯阶上叠放塑料水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顺山体地面挖0.5-1米沟,沟下放通风管道后回填,通风管可埋设到山体任何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贮存库两侧纵横密布直径10厘米的水平小孔洞,内置直径7厘米的塑料水袋和直径0.5-1.0厘米的小通风管,顶部为无水袋空洞。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小孔洞开挖铲由铲头和每柄长90厘米,内设3个活动排土小铲,柄两端能牢固连接同样柄的多个铲柄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坑串联后再并联,每串联组再加设塑料保温棚。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其特下在于:柴禾焚烧炉膛内设螺旋状换热器,炉壁外设换热网道,炉四周厚土覆盖。
16、一项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中地下室上下左右四周壁外各设有一组由岩石或塑料袋装水做为介质的,能循环换气的储温调温床,内壁两侧墙上各设有一组铝合金换热管道,顶部中央设有密布小孔的纵向换气进风管,底部两侧墙角处各设一根同样密布小孔的纵向换气排风管,顶部中央还设有密布喷雾嘴的纵向高压喷水管,喷水管能上下移动喷雾,此为单个地下室结构,全部地下室由(A)、(B)两组组成,每组中间设走道,走道两侧每隔3~5米建一间地下室,两组并列而建,中间通道相连,(A)组为菌种、菌料培养,若栽培香菇还包括压块转色的出菇前生产段;(B)组为从催蕾到出菇再到养菌的循环出菇段;栽培架为带轮子可流动的多层立体钢架;栽培箱为白色塑料箱;压料板的长宽与栽培箱内径相同,厚1.5~2.5厘米,压料一面的四周边缘为半径1~2厘米圆的四分之一圆形槽状;打孔板是由长、中、短三种直径为2毫米,排列顺序为首先按长、中、短排列三针,然后紧接上三针按短、中、长、中、短的排列方式不断重复直至布满全板,调整两针之间的距离,使得打孔板四周第一针全为长针,整个打孔板长宽尺寸小于栽培箱内径长宽的距离为两长针之间距离的一半;催蕾板的整个板面纵横均匀设有若干个透明孔,每个透明孔为边长2~4厘米的矩形,两孔之间非透明部分的距离为该方向透明孔边长的两倍,整个催蕾板长宽尺寸比栽培箱内径各少一个该方向透明孔边长的距离;流动喷水车是带轮子的平板车上由一个高压水箱,一个常压水箱,一个高压水泵,一套自动控压装置和多喷头喷水装置组成;塑料袋内装聚乙二醇600等相变材料,置塑料箱内后再置轮架上;居家阳台内设有太阳能集热器和集热水箱,水箱内纵横叠放由塑料袋装着聚乙二醇600等相变材料的塑料袋;配套建有冷贮存库;其特征在于:首先将(A)段所有生产间调整为适于菌丝体生长温度的恒温室,因地下室位于地面以下3~6米深处,地下室内的自然地温冬暖夏凉周年相对恒定,所以,以地温为基础,利用贮存待用的冷热资源和一日中昼高夜低的日温差资源,将自然冷热空气经贮存冷热库进一步升温降温后送入地下室室内及地下室壁外的储温调温床,使床内介质吸收强冷强热后再向四周深层土壤缓慢传递,反复换冷换热,逐步使换冷换热的冷热空气接近恒温室温度,最终将地下室及整个(A)段区域调整成适于菌丝生长的恒温室,恒温区,由于储温床的岩石将土壤与墙壁隔开,能降低土壤内水份向墙内渗入,加之向床内通风换热的同时能换出床内湿气,所以该床还具有除湿功能,即储温调温除湿床,又由于(A)段在建造时壁四周进行了防潮处理,加之储温调温时的除湿作用,当恒温室调成时,室内及整个(A)段的干湿度也已调控到适合菌丝生长的水平;(B)段不同温度不同数量的生产室组合是:以催蕾、出菇、养菌三个生产阶段的生长时间为比例,将(B)段中的生产室也按上述比例组合成催蕾室、出菇室和养蓖室,并按各自所需温度,也如(A)段方法调控成相应的恒温室,恒温结实性菇类则只按出菇(耳)和养菌两个生产阶段的时间比例进行生产室的组合和调温;流水生产中的菌种培养与现有技术相同,栽培料配制时将含水量调配成菌丝生长所需的最适水平,不将出菇时用水预加进去,以香菇栽培为例说明,待菌袋发菌完毕后,脱袋去除老菌皮,将菌棒粉碎成直径为2厘米的小块,筛出细小粉末另用,然后将已发好菌并粉碎成块的菌料与未发菌的生料或熟料按7∶3的比例均匀混合并加入第一茬出菇所需水份,然后装入栽培箱并用平整木板压实料面,在压实的料面上再撒一层菌料粉碎时筛出的细碎粉末,并在栽培箱与料面接触的四周多撒一圈,之后再用专用压料板压实料面,使料与箱的接触处形成一个凸出料面的挡水圈,装箱完毕后将栽培箱置轮架上并覆盖塑料膜后送18~20℃的温度较低的发菌室发菌,待料面菌丝浓白后揭去塑料膜,通过向室内通风换气使料面干燥促其转色,待转色完毕时,将栽培箱连同栽培架推至(B)段催蕾室进行3~5℃的低温和光照刺激催蕾,催蕾期可直接置冰于室内进行降温,或从冷库抽冷空气于室内铝合金换热管道内换热降温,减少室内通风换热以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促进菇蕾形成,催蕾一天后送温度为15~18℃的出菇室进行子实体的进一步分化和子实体的发育栽培,待子实体达到采收标准时,将轮架推至走道内进行采菇、打孔补水作业,补水的同时也对营养和PH值进行补充和调节,补水后,再送温度为23~25℃的无光养菌室进行菌丝营养恢复培养,待养菌完毕后再进入新一轮的催蕾——培菇——采菇——补水——养菌的流水生产中,直至生产完毕;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含氧量调控主要是利用一日中的温差资源,将夜间的低温空气、中午的高温空气送入冷热贮存库调整成适温空气后再送流水线进行调温、调湿、调氧的通风换气;利相变材料调温的方法是:将相变材料整架推至换冷室或换热室集中吸冷凝固或吸热熔化后再送生产室需保冷保热处进行相变调温;出菇期间的湿度可通过室内喷雾装置集中喷水或用流动喷水车进行流动喷水而得以保证;利用催蕾板进行催蕾的过程是:在养菌进入后期时,将催蕾板置养菌室使其温度与菌料一致,在推入催蕾室之前,将催蕾板覆盖在栽培箱料面上,然后推入催蕾室,此时被暴露的料面既接触到光照刺激,也接触到温差达20℃的低温刺激,而被覆盖住的料面降温缓慢且无光刺激,于是在裸露处就极易形成菇蕾,当栽培后期催蕾效果不理想时,在裸露处直接撒上冰粉进一步刺激催蕾;花菇生产过程是:待出菇室菇体长至适合花菇生产标准时,将栽培架推入专设的降温降湿间,然后将室内的热湿空气经管道送入换冷室的换热器,换热器上置冰,使湿热空气降温冷凝除湿后再送回降温降湿间,如此循环降温降湿,直至菇体达到低温干燥不能生长时再送干燥适温的花菇成型室,并不断通风换气保持室温18℃和干燥的环境,最终促成花菇形成;在地下室用箱栽法将菌料培育至出菇时,移居家阳台设架进行出菇栽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地下室四周壁外设有由岩石或塑料水袋做为介质的储温调温除湿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栽培架由多层立体角钢架下设万向轮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技术,其特征在于:箱栽料中已发菌与未发菌料的比例为7∶3。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箱栽的料面与箱接触处用料压出一圈挡水带,当打孔板在料面均匀打孔并补水时,料箱结合处不漏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16~20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整个生产过程是流水作业。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催蕾板上纵横均匀设有边长为2~4厘米的透明孔,每两个透明孔之间的非透明距离为该方向透明孔边长的两倍。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流动喷水车由平板车、高压水箱、常压水箱、高压水泵、自动控压器和多喷头喷雾器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花菇生产的过程是,从适宜环境育菇,到降温降湿抑制菇生长,再到适温干燥促成花菇形成的流水栽培。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相变材料集中蓄冷蓄热,流动或分散保凉保热调温。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工厂化半成品箱栽食用菌,居家阳台楼道太阳能集热,相变材料调暖调冷出菇栽培。
27、一项蔬菜花卉和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新技术,其中休眠贮存库建造于山内。中间设走道,两侧每隔3米建一单独的贮存室,室内设通风管道,若干个贮存室组成休眠贮存库,库门用多层保温门隔热保温,库顶覆土厚度不少于10米;栽培生产室有三种,其一为建于地下1.2米深处的半地下式塑料棚,塑料棚纵向设有前后砖墙,后墙距地面1.8米高,前墙于地下0.6~1.2米处,前后墙背面设有与墙体面积等同的,由岩石或塑料袋装水做为介质的储温床,后墙储温床后再设1.5~2米厚的保温土墙,墙面纵向设铝合金换热管,用于栽培花卉的栽培室,在后墙前还设有多层台架,此为A型室;其二为以角钢或混凝土预制件为栽培架的立柱,横向用角钢连接成可多层次放置箱框进行养种生产的立体栽培架,两架之间设0.8~1.2米的作业走道,多个栽培架并列而设,栽培架高度不少于2米,栽培架顶部用混凝土预制板覆盖,由于栽培架立柱密度大,所以顶部预制板的长宽尺寸和强度可大为减小,整个栽培室建于地下,顶上既可覆土保温单独生产,也可与A型室立体共建,栽培室四周都可设储温床,此为B型室;其三为顶部用混凝土圆孔板盖顶的跨度为3~4米的一般砖混结构房屋,室内可轮架流动栽培,也可建成水池进行养殖,四周墙外可根据需要设置储温床,此室也建地下,顶上既可覆厚土保温单独生产,也可与A型室或B型室共建联产,此为C型室;三室共建的形式是:C型室两室并建在地下最底层,B型室建于两C型室顶部盖板上,A型室则建于B型室之上,形成上、中、下三层楼式结构,每层中间设走道,两侧设多个栽培室,A型室顶部设百叶型遮阳罩,或栽大跨度葡萄架进行遮阳;低温保鲜、冷藏和冷处理库的平面结构与休眠贮存库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则在于前者顶上覆土厚度为,库前可薄,库后需厚,最薄不少于3米,室内也设通风管道,库末端设贮冰室,门口用保温门隔热保温;在立体气候明显的生产地,依山至上而下铺设一条通山管道,在山体土质地段,从地面下挖0.5~1米,埋设混凝土通风管,在石质地段、跨越河流和悬崖地段,用内外两层塑料套管,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粒的保温管道固定或架设于上述地段;将(A)型室三个串联而建,即将储温床和换热管建为直通一体,室内用两墙横向隔为三室;大型饲养场依山而建,一半建山内,一半建山外,中间保温隔离,设门互通,用于低温型动物饲养的山外部分,种栽葡萄,大跨度葡萄架遮阳降温;配套建造冷热贮存库;其特征在于:首先选择凉爽和环境清洁地区进行诸如蕨菜、香椿、韭菜和芍药等喜凉型名贵蔬菜花卉的营养栽培,耕地前将农作物秸杆和食用菌菌碴粉碎并均匀混合后撒于待耕地面,耕地播种后,以菌碴代菌种,对秸杆进行发菌,其结果是既增二氧化碳又增地温,还增有机肥料,在营养栽培的中后期,将作物秸杆掺拌人畜粪尿后进行发酵,发酵成熟后晒干粉碎,然后与粉碎的菌碴均匀混合,在植株行间挖浅沟施入上述熟肥后覆土,如此可多次增施,以此达到增施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植株营养积累储存之目的,待秋季营养转入根部进入休眠后,在地冻以前将根茎从地中挖出,根部裹一层泥浆后置箱框内,并在空隙处和表面加湿土保湿,然后让其在自然环境下稍冻等待贮存;待气温明显下降后,用鼓风机将夜间冷空气送入休眠贮存库换热贮冷,反复贮冷,使库壁深层土壤大量吸冷,库内温度稳定在0℃以下时,再向库内适量贮冰待用;延长休眠贮存的方法是:(1)将装箱后的根茎或植株贮存于营养栽培地的休眠贮存库内进行长期贮存;(2)乘寒冷季节运输到非凉爽地区的休眠贮存库长期贮存;非延长休眠贮存方法是:在营养栽培地,将装箱装框后的根茎或植株,在避风处堆放后加以覆盖或堆置棚库内就地利用自然气温进行贮存,此贮存法不同于自然休眠的在于,能随时运至生产地解除休眠进行出品栽培;头茬珍品四季生产的方法有三:(1)保护地四季栽培,利用冷热贮存和地温、日温差、日电差四资源,将地下栽培室温度调控成被栽培植物最适生产温度,增设人工光源,随时解除休眠,再配合其它生产措施,即可达到随时头茬珍品生产之目的;(2)冬季露天栽培,将营养栽培地非延长休眠露天贮存的箱装根茎运输到冬季气温较高,适于上述半成品生产的地区进行露天栽培;(3)夏季自然气温栽培法,在营养栽培的凉爽地区,将贮存于休眠贮存库的植株根茎逐步升温解除休眠,在栽培地通过遮阳喷水等进一步降温措施,即可保凉保湿露地栽培生产;非延长休眠植物当年地下室栽培方法是:利用冷热贮存等四资源的综合利用,将两间(C)型室分别调控成待种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高温室和无光生长最适温度的低温室,以用于在带轮子的双层轮架上进行无土栽培或盆栽花卉,在高温室增设人工光源,在低温室也设过渡光源,两室被栽植物每12小时互换栽培室,即进行24小时内的流水生产,将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光室调控为低温室,而将无光室调为高温室,两室同样每隔12小时互换栽培室,此为“差温”矮化栽培;此法最适合于花卉矮化栽培;将“温差”栽培与“差温”栽培相结合,在夜间低峰用电时,高温室与低温室同时启动人工光源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白天高峰用电时两室植物互换进入无光生长期,此栽培法是日电差开发利用的又一新途径;而将地下室流水生产食用菌与地下室流水生产蔬菜花卉再相结合生产,利用地下室全封闭和换冷室可冷凝除湿的优势,将食用菌生产中低氧含量和高二氧化碳含量的气体资源用于植物生产中,“白天”能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光呼吸,“夜间”能抑制暗呼吸,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又一新途径;将地上栽培与地下栽培相结合,如宿根花卉的栽培,在温暖季节,地上进行适温营养栽培,地下进行低温促成开花栽培,在寒冷季节,地下适温营养栽培,地上露天或塑料棚内低温促成开花栽培,也可在一日24小时内地上地下流水栽培;整个生产过程中通风换气所用空气,温暖季节从B型贮冷库引出山外并再度引至清洁处的通风管中抽取山上清洁空气,寒冷季节则从太阳能集热坑周围抽取洁净空气,可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将三个串联室的温度依次调成高、中、低温室,并相应种作高温、中温和低温品种,夏季降温栽培时,冷空气从低温室送入,经中温室后从高温室排出,冬季升温栽培时,将热空气从高温室送入,经中温室后从低温室排出;在立体气候明显,并在山上没有通山管道的地区,用抽风机将山顶冷空气抽至山底及炎热处进行降温生产,在山上气温和山下营养生长两相适宜时,将植株扣膜遮阳,然后通入从山上抽来的冷空气促使营养储存型植物提前进入休眠,即促成休眠栽培;将低温保鲜、冷藏和冷处理库也同休眠贮存库一样通入冷空气贮冷后再贮冰,并将冰贮存在库末端做为以后调温的冷源,然后通过通风换冷换热,从库末端至库门口,将地下室依次调控成从-1℃到10℃的保鲜、冷藏、冷处理综合库,以配合各个生产品种和各个生产阶段的低温所需;将营养储存型蔬菜解除休眠后假植于箱盘内,然后移居家阳台栽培,将非营养储存型叶菜,如芫荽,在地下室20~25℃环境下催芽、播种、出苗后再移居家阳台低温栽培;利用冷热贮存,将(B)型室调控成适于全蝎等小型动物的恒温室,并进行饲养,在(C)型室建水池,并将室温和水温调成适于养鳖等水生小动物的恒温室,并进行养殖,在(A)型室或(B)型室利用食用菌菌碴和畜粪适温周年养殖蚯蚓、活蚯蚓就地供应鳖和蝎等做鲜活饲料;将建于山内的大型动物饲养室也用冷热贮存和日温差调控成生长适温较低的主要以植物为食物的,如麝、熊、鹿的适温养殖场,与此配套种作苜蓿,嫩芽供人食用,非嫩芽做动物饲料,将食用菌菌柄直接用于动物饲养,蚯蚓干粉用做饲料添加剂;统一建造冷热贮存库,充分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地下田”资源,以此促成日温差和日电差的开发利用,将食用菌、种作和养殖联合生产,形成新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以食用菌菌碴为菌菌种,植物秸杆为原料,耕地前生料首施,秸杆发酵后粉碎并拌以食用菌菌碴,植株行间开沟熟料后施。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将营养已储存于根茎的植株从地中挖出,置箱框内依靠自然气温休眠贮存,随时随地可解除休眠生产。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营养储存型植物在适温地区营养栽培,在非适温异地出品栽培。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A)型栽培室前墙与后前外都设有储温调温除湿床,墙上设有铝合金换热管道,塑膜顶上设有百叶遮阳罩或葡萄架。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B)型室内的栽培架,既做多层栽培中放置栽培箱的支柱,又做顶部混凝土预制板立柱,一物二用。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高温光照恒温室与低温黑暗恒温室每12小时互换位置流水式“温差”栽培。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低温光照恒温室与高温黑暗恒温室每12小时互换栽培室,“差温”矮化流水栽培。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温差”栽培与“差温”栽培联合栽培,高、低温室同在夜间低峰用电期光照栽培,12小时后互换栽培室息灯黑暗栽培。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及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食用菌与蔬菜花卉封闭式联合生产,食用菌生产中高二氧化碳低氧含量气体能全部用于蔬菜花卉促进光合作用和抑制呼吸的高效栽培。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从清洁地抽取洁净空气用于封闭式栽培室的通风换气。
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露天通山管道是由内外两层塑料套管,中间填充聚茉乙烯泡粒组成。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通山管道从山顶引至山底,直取冷源。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多年生植物扣膜遮阳后通入直取高山冷空气或贮于冷库冷源促成非自然休眠期的休眠栽培。
41、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A)型栽培室串联而建串联栽培。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保鲜冷藏冷处理库是由储冰室和-1℃~10℃的多个温度不同的功能室组成的。
4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居家阳台楼道半成品出品栽培。
4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用菌地下流水生产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居家阳台和楼顶太阳能集热,水和熔点高于零度的相变材料蓄热蓄冷。
4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A)型栽培室顶部葡萄架遮阳降温。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小型动物地下室饲养。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动物饲养场依山而建,一半建在山内,一半建在山外,山外部分,热天葡萄架遮阳降温,冷天塑料膜覆盖集热保温。
48、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地下冷热贮存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蔬菜、花卉、养殖周年优质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动物饲养场顺山坡梯阶式而建。
CN99113457A 1999-02-04 1999-02-04 利用地温及地下贮存天然冷热的地下流水作业式生态农业 Pending CN1262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9113457A CN1262030A (zh) 1999-02-04 1999-02-04 利用地温及地下贮存天然冷热的地下流水作业式生态农业
PCT/CN2000/000023 WO2000046500A1 (fr) 1999-02-04 2000-02-04 Developpement de ressources recyclables et leur application dans le domaine de l'agriculture
AU25321/00A AU2532100A (en) 1999-02-04 2000-02-04 Development of recyclable resour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CN00803472A CN1354822A (zh) 1999-02-04 2000-02-04 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及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9113457A CN1262030A (zh) 1999-02-04 1999-02-04 利用地温及地下贮存天然冷热的地下流水作业式生态农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2030A true CN1262030A (zh) 2000-08-09

Family

ID=527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13457A Pending CN1262030A (zh) 1999-02-04 1999-02-04 利用地温及地下贮存天然冷热的地下流水作业式生态农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62030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944A (zh) * 2010-03-30 2010-08-04 满意 一种设置在隧道窑房顶的低碳排放温室
CN101960992A (zh) * 2010-09-21 2011-02-0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作物生长室节能精确控温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48344A (zh) * 2012-11-12 2013-03-06 慕宗强 食用菌全地下周年化生产菇室
CN104374427A (zh) * 2014-11-10 2015-02-25 广西大学 一种地源热泵运行中土体热湿迁移效应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4686155A (zh) * 2015-03-10 2015-06-10 胡齐放 一种富硒枇杷和蔬菜的种植方法
CN105020825A (zh) * 2015-08-19 2015-11-04 魏厚建 地下有限空间恒温调温系统
CN105431036A (zh) * 2014-02-12 2016-03-23 上海旎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农场
CN105794463A (zh) * 2016-03-27 2016-07-27 房县民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人工干预气候白芨一年两季种植技术
CN106171702A (zh) * 2016-07-12 2016-12-07 常州市君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一种于葡萄种植区进行旱地育秧的方法
CN106538243A (zh) * 2016-10-25 2017-03-29 谢飞 一种双孢菇的栽培方法
CN106718039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张家港市藏联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水流温控蛹虫草培育池
CN106912324A (zh) * 2017-03-13 2017-07-04 山东理工大学 基于太阳能蓄热和重力渗灌的自动育苗方法
CN111418436A (zh) * 2020-02-27 2020-07-17 徽县智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13615645A (zh) * 2021-08-09 2021-11-09 淄博仲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低碳高效生态种养工厂及种养方法
CN116195500A (zh) * 2023-03-17 2023-06-02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韭菜根的培育、储存及韭菜、韭黄的生产方法
CN118385240A (zh) * 2024-06-24 2024-07-26 洛阳富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细胞培养板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WO2024155294A3 (en) * 2022-07-25 2024-08-2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ionocaloric heating and cooling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0944A (zh) * 2010-03-30 2010-08-04 满意 一种设置在隧道窑房顶的低碳排放温室
CN101960992A (zh) * 2010-09-21 2011-02-0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作物生长室节能精确控温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60992B (zh) * 2010-09-21 2013-06-05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作物生长室节能精确自动控温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48344A (zh) * 2012-11-12 2013-03-06 慕宗强 食用菌全地下周年化生产菇室
CN105431036A (zh) * 2014-02-12 2016-03-23 上海旎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农场
CN104374427B (zh) * 2014-11-10 2016-10-05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地源热泵运行中土体热湿迁移效应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4374427A (zh) * 2014-11-10 2015-02-25 广西大学 一种地源热泵运行中土体热湿迁移效应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4686155A (zh) * 2015-03-10 2015-06-10 胡齐放 一种富硒枇杷和蔬菜的种植方法
CN105020825A (zh) * 2015-08-19 2015-11-04 魏厚建 地下有限空间恒温调温系统
CN105794463A (zh) * 2016-03-27 2016-07-27 房县民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人工干预气候白芨一年两季种植技术
CN106171702A (zh) * 2016-07-12 2016-12-07 常州市君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一种于葡萄种植区进行旱地育秧的方法
CN106538243A (zh) * 2016-10-25 2017-03-29 谢飞 一种双孢菇的栽培方法
CN106718039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张家港市藏联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水流温控蛹虫草培育池
CN106912324A (zh) * 2017-03-13 2017-07-04 山东理工大学 基于太阳能蓄热和重力渗灌的自动育苗方法
CN111418436A (zh) * 2020-02-27 2020-07-17 徽县智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13615645A (zh) * 2021-08-09 2021-11-09 淄博仲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低碳高效生态种养工厂及种养方法
WO2024155294A3 (en) * 2022-07-25 2024-08-2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ionocaloric heating and cooling
CN116195500A (zh) * 2023-03-17 2023-06-02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韭菜根的培育、储存及韭菜、韭黄的生产方法
CN118385240A (zh) * 2024-06-24 2024-07-26 洛阳富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细胞培养板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3779B (zh) 一种蔬菜立体无土种植方法
CN103621386B (zh) 一种蔬菜无土栽培基质及其应用
CN103782762B (zh) 一种中药材三叶青的林下栽培方法
CN1262030A (zh) 利用地温及地下贮存天然冷热的地下流水作业式生态农业
CN105474938B (zh) 豫西伏牛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CN103749123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原生态种植方法
CN102140040A (zh) 植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方法
CN1844611A (zh) 盆式生态庭院及其建造方法
CN202151064U (zh) 屋顶生物质循环种植系统
WO2022094859A1 (zh) 一种山丘资源系统化保护、利用的方法
CN202455961U (zh) 一种地下温室
CN106577236A (zh) 茄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CN108293635A (zh) 一种林下农业循环系统
CN104094819A (zh) 铁皮石斛工厂化穴盘育苗方法
CN109169165A (zh) 一种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的方法
CN107484537A (zh) 紫玉淮山高产培植方法
CN102577837A (zh) 一种夏季生物荫棚套种平菇的方法
CN109380068A (zh) 一项克服西甜瓜低温僵苗的栽培方法
CN204860293U (zh) 一种有机蔬菜栽培系统
CN210746435U (zh) 多层次立体种植养殖复合大棚
CN107996383A (zh) 智能操控水循环及自动净化空气生态墙
CN107466669A (zh) 淮山浅生定向栽培方法
CN102140861A (zh) 生态园林智能居所
CN105494053A (zh) 茄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CN1354822A (zh) 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及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