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9695A - 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39695A CN113939695A CN202080041114.4A CN202080041114A CN113939695A CN 113939695 A CN113939695 A CN 113939695A CN 202080041114 A CN202080041114 A CN 202080041114A CN 113939695 A CN113939695 A CN 1139396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
- flow
- heat
-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0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in which th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exclusively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evaporator of a closed-circuit cooling system or heat pump circu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 F24F2003/14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by cond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在流通在排气风路中的排气流与流通在供气风路中的供气流(3)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除湿装置,其对供气流(3)进行除湿。除湿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其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以及吸热器(34);热交换器(35),其在流动在第一流路(36)中的空气(第一供气流(3a))与流动在第二流路(37)中的空气(第二供气流(3b))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集水部(38),其对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进行收集并将所述结露水排出。集水部(38)构成为具有:排水盘(60);排水口(61),其设置于排水盘(60)的底部,且用于排出结露水;以及通气管(62),其设置为贯通排水盘(6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居住空间等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不损害制冷或者制暖的效果地进行换气的装置,已知在换气时在供气流与排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住宅的气密性提高,特别是在日本的夏季,室内的排热以及排湿不足,室内变得高温多湿,因此存在对居住者而言室内的舒适性受损的担忧。对于在日本的夏季提高室内的舒适性,室内的湿度降低尤其重要,因此谋求在调整室内的湿度的同时进行热交换换气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因此,作为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我们进行了应用有将制冷循环和热交换器组合而成的除湿装置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开发。作为将制冷循环和热交换器组合而成的除湿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除湿装置。
参照图7对现有的除湿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现有的除湿装置100构成为在使从空气吸入口101吸入到主体外壳102内的空气(空气X、空气Y)通过除湿部103后,将该空气从空气吹出口104向主体外壳102外吹出。除湿部103具备制冷循环和热交换器111。制冷循环将压缩机105、散热器106、膨胀器107、吸热器108依次连结。另外,热交换器111配置在吸热器108与散热器106之间,并在流动在第一流路109中的空气X与流动在第二流路110中的空气Y之间进行热交换。
并且,在第一流路109中流动的空气X在吸热器108被冷却而产生结露。由冷却后的空气X产生的结露水被回收。另一方面,在第二流路110中流动的空气Y与被吸热器108冷却了的空气X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从而产生结露。由冷却后的空气Y产生的结露水也被回收。现有的除湿装置100像这样进行空气的除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31139号
发明内容
现有的除湿装置100构成为通过漏斗状的集水部112a收集吸热器108以及热交换器111中的由于结露而产生的结露水,并使该结露水流入集水箱112b从而进行回收。并且,如图7所示,在集水部112a的上侧空间(吸热器108以及热交换器111侧的空间)流通有在热交换器111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Y。因此,在将现有的除湿装置100的除湿机构配置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供气风路的情况下,与现有的除湿装置100相比,装置内的气密性提高。因此,集水部112a的上侧空间由于流通的供气流而成为负压状态,从而空气(集水部112a的下侧空间的空气)经由集水部112a的开口部向上部空间流入。由此,产生如下课题:在集水部112a的开口部(排水口),由于成为被排出的结露水暂时堵塞向上部空间流入来的空气的状态而引起异响发生。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在对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进行排水时在排水口产生的异响的发生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在排气流与供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该排气流在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向室外排出的排气风路中流通,该供气流在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向室内供给的供气风路中流通;以及除湿装置,其对供气流进行除湿。除湿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其构成为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以及吸热器;热交换器,其在流动在第一流路中的空气与流动在第二流路中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集水部,其在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设置状态下设置于吸热器以及热交换器的下方,对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进行收集并将该结露水排出。另外,除湿装置构成为从供气风路导入热交换后的供气流,并且从排气风路导入排气流。并且,向除湿装置导入的供气流的一部分依次在吸热器、热交换器的第一流路流通并向供气风路导出,向除湿装置导入的供气流的另一部分在热交换器的第二流路流通并向供气风路导出。向除湿装置导入的排气流在散热器流通并向排气风路导出。集水部构成为具有:排水盘;排水口,其设置于排水盘的底部,且用于排出结露水;以及通气管,其设置为贯通排水盘。
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能够抑制在对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进行排水时在排水口产生的异响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前提例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住宅中的设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前提例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该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的除湿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5A是示出该除湿装置中的集水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B是该除湿装置中的集水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该除湿装置中的集水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现有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在排气流与供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该排气流在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向室外排出的排气风路中流通,该供气流在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向室内供给的供气风路中流通;以及除湿装置,其对供气流进行除湿。除湿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其构成为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以及吸热器;热交换器,其在流动在第一流路中的空气与流动在第二流路中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集水部,其在所述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设置状态下设置于吸热器以及热交换器的下方,对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进行收集并将该结露水排出。另外,除湿装置构成为从供气风路导入热交换后的供气流,并且从排气风路导入排气流。并且,向除湿装置导入的供气流的一部分依次在吸热器、热交换器的第一流路流通并向供气风路导出,向除湿装置导入的供气流的另一部分在热交换器的第二流路流通并向供气风路导出。向除湿装置导入的排气流在散热器流通并向排气风路导出。集水部构成为具有:排水盘;排水口,其设置于排水盘的底部,且用于排出结露水;以及通气管,其设置为贯通排水盘。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集水部的上侧空间(集水部的、吸热器以及热交换器侧的空间)由于在热交换器的第二风路流通后的供气流而成为负压状态的情况下,集水部的下侧空间的空气能够经由通气管向集水部的上侧空间流入。由此,在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空气经由排水口而从集水部的下侧空间向集水部的上侧空间的流入得到抑制,因此能够抑制在排出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时在排水口产生的异响的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优选的是,通气管设置为从排水盘的底部突出,且具备在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设置状态下位于比排水口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通气口。这样一来,收集到集水部的结露水不会向通气管的通气口流入并排出,而经由排水盘的排水口可靠地排出。因此,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能够防止在从集水部排出结露水时通气管处的异响的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优选的是,通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排水口的开口面积。这样一来,集水部的下侧空间的空气容易经由通气管向集水部的上侧空间流入,因此,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排出结露水时在排水口产生的异响的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优选的是,通气管设置于与排水口相邻的位置。这样一来,能够使欲经由排水口向集水部的上侧空间流入的空气经由通气管向上侧空间流入。因此,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排出结露水时在排水口产生的异响的发生。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另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并且,对于并不直接与本发明相关的各部分的详细情况,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每个附图的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前提例)
首先,参照图1、图2,对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方面成为前提的本发明的前提例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前提例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在住宅中的设置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前提例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1中,在家1的室内设置有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是一边对室内的空气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一边进行换气的装置。
如图1所示,排气流2如黑色箭头所示那样经由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而被排放至室外。排气流2是从室内向室外排出的空气流。另外,供气流3如白色箭头所示那样经由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而被取入到室内。供气流3是从室外取入到室内的空气流。例如举出日本的冬季为例,排气流2为20℃~25℃,与此相对地,供气流3有时会到达冰点以下。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进行换气,并且在该换气时,将排气流2的热量向供气流3传递,从而抑制不必要的热量的排放。
如图2所示,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具备主体外壳11、热交换元件12、排气扇13、内气口14、排气口15、供气扇16、外气口17、供气口18、排气风路4、供气风路5。主体外壳11是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外框。在主体外壳11的外周形成有内气口14、排气口15、外气口17、供气口18。内气口14是将排气流2吸入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吸入口。排气口15是将排气流2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向室外排出的排出口。外气口17是将供气流3吸入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吸入口。供气口18是将供气流3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向室内排出的排出口。
在主体外壳11的内部安装有热交换元件12、排气扇13、供气扇16。另外,在主体外壳11的内部构成有排气风路4、供气风路5。热交换元件12是全热型的热交换元件,且是用于在流通在排气风路4中的排气流2与流通在供气风路5中的供气流3之间进行热交换(显热和潜热)的构件。排气扇13设置在排气口15附近,且是用于将排气流2从内气口14吸入并从排气口15排出的鼓风机。供气扇16设置在供气口18附近,且是用于将供气流3从外气口17吸入并从供气口18排出的鼓风机。排气风路4是连通内气口14与排气口15的风路。供气风路5是连通外气口17与供气口18的风路。通过驱动排气扇13而从内气口14吸入的排气流2经由热交换元件12、排气扇13从排气口15被排出至室外。另外,通过驱动供气扇16而从外气口17吸入的供气流3经由热交换元件12、供气扇16从供气口18被供给到室内。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在进行热交换换气的情况下,使排气扇13以及供气扇16进行动作,从而在热交换元件12中,在流通在排气风路4中的排气流2与流通在供气风路5中的供气流3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在进行换气时,将向室外排放的排气流2的热量向取入到室内的供气流3传递,从而抑制不必要的热量的排放,并向室内回收热量。其结果是,在日本的冬季,能够抑制在进行换气时,室内的温度由于室外的温度较低的空气而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日本的夏季,能够抑制在进行换气时,室内的温度由于室外的温度较高的空气而上升的情况。
(实施方式1)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1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结构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的示意图中,将排气风路4以及供气风路5兼作为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内的排气流2以及供气流3的流动(黑色箭头)进行标记。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以下,有时如下述那样进行记载。即,有时将如图3所示那样设置了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记载为上下方向,将水平方向记载为左右方向。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具有相对于前提例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连结作为赋予除湿功能的机构的除湿装置30而成的结构。
除湿装置30是用于进行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中的热交换后的供气流3的除湿的单元。除湿装置30具备:制冷循环,其构成为包括压缩机31、散热器32、膨胀器33以及吸热器34;热交换器35;以及集水部38。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构成为将压缩机31、散热器32、膨胀器33以及吸热器34依次连结为环状。在制冷循环中,例如,利用替代弗利昂(HFC134a)作为制冷剂。另外,构成制冷循环的各设备的连结多使用铜管,且以焊接方式连结。
压缩机31是对制冷循环中的低温且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工作介质气体)进行压缩而提高压力使其高温化的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31将制冷剂气体的温度高温化至45℃左右。
散热器32是在通过压缩机31而成为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与空气(排气流2)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向外部(制冷循环外)排放热量的设备。此时,制冷剂气体在高压下被冷凝而液化。在散热器32中,导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45℃左右)高于空气的温度,因此若进行热交换,则空气升温,制冷剂气体被冷却。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32也称为冷凝器。
膨胀器33是对通过散热器32而液化了的高压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从而使其成为原本的低温且低压的液体的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膨胀器33也称为膨胀阀。
吸热器34是使在膨胀器33流通后的制冷剂从空气吸收热量而蒸发,并使液状的制冷剂成为低温且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的设备。在吸热器34中,导入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因此若进行热交换,则空气被冷却,制冷剂升温。需要说明的是,吸热器34也称为蒸发器。
热交换器35是具备显热型的热交换元件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35的内部具备:第一流路36,其使空气向规定的方向(图3的从左侧向右侧的方向)流动;以及第二流路37,其使空气向与第一流路36大致正交的方向(图3的从上方向下方的方向)流动。第一流路36是将从吸热器34导入的空气向供气风路5导出的流路。第二流路37是将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导入的空气向供气风路5导出的流路。并且,热交换器35在流动在第一流路36中的空气与流动在第二流路37中的空气之间仅对显热进行交换。
集水部38是对在除湿处理中由于发生结露而产生的水(结露水34a、结露水35a)进行收集并将该水向外部排出的设备。更详细而言,集水部38设置于吸热器34以及热交换器35的下方,对在吸热器34中结露的水(结露水34a)以及在热交换器35中结露的水(结露水35a)进行收集,并经由排水设备部39将该水向外部排出。集水部38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排水设备部39通过外部的排水管39a而与例如设置于住宅或设施的排水口(未图示)等排水设备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3对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与除湿装置30之间的气流(排气流2、供气流3)的流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热交换后的气流(排气流2、供气流3)或风路(排气风路4、供气风路5)表示通过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中的热交换元件12后的气流或风路。另外,热交换前的气流(排气流2、供气流3)或风路(排气风路4、供气风路5)表示通过热交换元件12前的气流或风路。
如图3所示,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中,在热交换后的排气风路4设置有切换风门40,在热交换后的供气风路5设置有切换风门41。切换风门40是用于对使在排气风路4中流通的排气流2向室外流动的状态、以及使在排气风路4中流通的排气流2向除湿装置30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的风门。另外,切换风门41是用于对使在供气风路5中流通的供气流3向室内流动的状态、以及使在供气风路5中流通的供气流3向除湿装置30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的风门。
在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中,利用各切换风门(切换风门40、切换风门41)成为气流向除湿装置30流动的状态,从而对热交换后的供气流3执行除湿。关于除湿的详细情况将后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无需除湿的日本的冬季等情况下,能够利用各切换风门(切换风门40、切换风门41)成为气流不向除湿装置30流动的状态。由此,由除湿装置30引起的压力损失的上升得到抑制,作为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能够实现全年的节能下的运转。
另外,如图3所示,在除湿装置30设置有分支风门42,该分支风门42将向内部导入的热交换后的供气流3分割为两股气流(第一供气流3a、第二供气流3b)。第一供气流3a是向吸热器34导入并在热交换器35的第一流路36中流通的气流,第二供气流3b是向热交换器35导入并在第二流路37中流通的气流。分支风门42构成为使第一供气流3a的风量与第二供气流3b的风量的比率可变。也就是说,分支风门42能够通过调整风门的角度(热交换后的供气流3的分支比例)而容易地增减第一供气流3a相对于第二供气流3b的比例。在此,第一供气流3a相当于本发明的“向除湿装置导入的供气流的一部分”,第二供气流3b相当于本发明的“向除湿装置导入的供气流的另一部分”。
在除湿装置30中,分割后的供气流3中的第一供气流3a在依次流通过吸热器34、热交换器35的第一流路36后,以不在散热器32流通的方式向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中的热交换后的供气风路5导出。另一方面,第二供气流3b在流通过热交换器35的第二流路37后,以不在散热器32流通的方式向热交换后的供气风路5导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湿装置30构成为使在热交换器35流通后的第一供气流3a与在热交换器35流通后的第二供气流3b在合流后,向热交换后的供气风路5导出。由此,进行作为向室内输送的供气流3的温度调整。
另一方面,导入到除湿装置30的排气流2在流通过散热器32后,向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中的热交换后的排气风路4导出。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湿装置30构成为通过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导入的排气流2来冷却散热器32。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1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除湿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运转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从而排气扇13和供气扇16进行驱动,并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内部产生在排气风路4中流通的排气流2以及在供气风路5中流通的供气流3。
例如,在日本的夏季,排气流2是被空调等调节为舒适的温度湿度的室内的空气,供气流3是高温多湿的室外的空气。
排气流2与供气流3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内部交换显热与潜热。此时,水分从高温多湿的供气流3向排气流2移动,因此供气流3的水分被去除。也就是说,通过在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内部的全热交换,从而进行针对供气流3的除湿(第一除湿)。
接下来,热交换后的供气流3向除湿装置30导入并被除湿。具体而言,导入到除湿装置30的供气流3中的第一供气流3a被吸热器34冷却。由此,第一供气流3a的温度成为露点温度以下,第一供气流3a结露,因此第一供气流3a的水分被去除。也就是说,通过在吸热器34流通,从而进行针对第一供气流3a的除湿(第二除湿)。
此外,导入到除湿装置30的供气流3中的剩余的第二供气流3b向热交换器35的第二流路37流入,并与第一流路36内的被吸热器34冷却了的第一供气流3a进行热交换。由此,第二流路37内的第二供气流3b被冷却而结露,因此第二供气流3b的水分被去除。也就是说,通过在热交换器35进行显热交换,从而进行针对第二供气流3b的除湿(第三除湿)。
也就是说,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通过由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吸热器34以及热交换器35各设备进行的除湿(第一除湿~第三除湿),而将水分从室外的高温多湿的供气流3中去除,由此确保了所需的除湿量。
接下来,参照图3对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除湿动作时的除湿装置30的散热器32的冷却进行说明。
除湿装置30构成为从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排气风路4导入排气流2,并使导入的排气流2在散热器32流通。也就是说,除湿装置30构成为通过来自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排气流2(在需要除湿的日本的夏季,是温度比供气流3低的排气流2)的空气热来冷却散热器32。需要说明的是,从散热器32吸收了热量的排气流2向排气风路4导出,并直接向室外排出。由此,能够通过来自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的排气流2(在需要除湿的日本的夏季,是温度比供气流3低的排气流2)得到除湿装置30中的散热器32的冷却(排热)所需的能量。因此,能够使除湿后的空气(热交换后的供气流3)以不向散热器32流通的方式向室内吹出。
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除湿装置30的集水部38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中的除湿装置30的主要结构的剖视图。图5A是示出除湿装置30中的集水部38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B是图5A的A部的放大图。图6是示出除湿装置30中的集水部38的结构的俯视图。
如上所述,除湿装置30的集水部38设置于吸热器34以及热交换器35的下方,对在吸热器34中产生的结露水34a以及在热交换器35中产生的结露水35a进行收集,并经由排水设备部39将该结露水向外部排出。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集水部38构成为具有排水盘60、排水口61以及通气管62。并且,集水部38在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侧对结露水(结露水34a、结露水35a)进行收集,并经由排水口61将该结露水向集水部38的下侧空间64侧排出。在此,上侧空间63是以集水部38为基准而位于铅垂方向上的上方侧的空间,且是配置有吸热器34以及热交换器35的一侧的空间。下侧空间64是以集水部38为基准而位于铅垂方向上的下方侧的空间,且是配置有排水设备部39的一侧的空间。
如图4所示,排水盘60至少在吸热器34以及热交换器35的底部整面的范围内设置。并且,排水盘60具有上部开口的箱型形状,且能够暂时积存在吸热器34中产生的结露水34a以及在热交换器35中产生的结露水35a。
如图5A所示,在排水盘60的底部60a设置有排水口61,该排水口61用于将由排水盘60收集的结露水34a以及结露水35a(以下,也简称为“结露水”)排出。排水口61是能够将结露水排出的漏斗形状的开口,且设置于排水盘60的底部60a的最低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并未特别进行图示,但排水盘60的底部60a具有成为下降坡度的倾斜,以使得结露水朝向排水口61流入。由此,由排水盘60收集的结露水被从排水口61可靠地排出。
另外,通气管62以贯通排水盘60的方式设置。通气管62使空气在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与下侧空间64之间流通的圆筒形状的管。通气管62设置于与排水口61相邻的位置。另外,通气管62以从排水盘60的底部60a突出的方式设置,且具有位于比排水口61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通气口62a。具体而言,如图5B所示,通气口62a位于比排水口61的上端位置(相当于排水盘60的底部60a的位置)高出突出量H的位置。由此,收集到集水部38的结露水不会向通气管62的通气口62a流入并排出,而能够经由排水口61排出。
排水口61在成为漏斗形状的最小直径的位置具有直径D1。另一方面,通气管62的通气口62a与圆筒形状的位置无关地具有直径D2。另外,如图6所示,通气口62a的开口面积S2大于排水口61的开口面积S1。在此,开口面积由空气在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与下侧空间64之间流通时成为主导的最小开口面积规定。由此,集水部38的下侧空间64的空气容易经由空气流通时的阻力较小的通气管62向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流入。
如上述那样构成除湿装置30中的集水部38,而对在除湿处理中由于发生结露而产生的水(结露水)进行收集并将水该向外部排出。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能够享有以下的效果。
(1)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除湿装置30使对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结露水34a、结露水35a)进行收集并将该结露水排出的集水部38构成为具有:排水盘60;排水口61,其设置于排水盘60的底部60a,且将结露水排出;以及通气管62,其贯通排水盘60。这样一来,在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由于在热交换器35的第二流路37流通后的第二供气流3b而成为负压状态的情况下,集水部38的下侧空间64的空气能够经由通气管62向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流入。由此,空气经由排水口61而从集水部38的下侧空间64向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的流入得到抑制。因此,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能够抑制在排出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时在排水口61产生的异响的发生。
(2)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除湿装置30在集水部38使通气管62的通气口62a位于比排水口61的上端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由此,收集到集水部38的结露水不会向通气管62的通气口62a流入并排出,而经由排水盘60的排水口61可靠地排出。因此,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能够防止在从集水部38排出结露水时通气管62处的异响的发生。
(3)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除湿装置30在集水部38使通气口62a的开口面积S2大于排水口61的开口面积S1。由此,集水部38的下侧空间64的空气容易经由通气管62向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流入。因此,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排出结露水时在排水口61产生的异响的发生。
(4)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的除湿装置30在集水部38将通气管62设置于与排水口61相邻的位置。由此,能够使欲经由排水口61向集水部38的上侧空间63流入的空气经由通气管62向上侧空间63流入。因此,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50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排出结露水时在排水口61产生的异响的发生。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容易推测的是,本发明丝毫不被上述实施方式所限定,而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出的数值是一例,当然能够采用其他数值。
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热交换器35,使用了显热型的热交换元件,但作为显热型的热交换元件,优选构成热交换元件的第一流路36与第二流路37的构件具有防水性(疏水性)。作为具有防水性(疏水性)的构件,例如使用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构件。这样一来,在热交换元件的内部产生的结露水35a容易向热交换元件的外部流出,因此能够在不招致因结露水35a引起的热交换器35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的情况下进行除湿。
在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热交换后的排气流2被导入除湿装置3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热交换前的排气流2的一部分被导入除湿装置30。根据这样的结构,温度比热交换后的排气流2低的热交换前的排气流2被导入除湿装置30,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冷却散热器32。因此,能够抑制除湿后的空气(供气流3)的温度上升。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作为能够进行室内与室外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家
2 排气流
3 供气流
3a 第一供气流
3b 第二供气流
4 排气风路
5 供气风路
10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11 主体外壳
12 热交换元件
13 排气扇
14 内气口
15 排气口
16 供气扇
17 外气口
18 供气口
30 除湿装置
31 压缩机
32 散热器
33 膨胀器
34 吸热器
34a 结露水
35 热交换器
35a 结露水
36 第一流路
37 第二流路
38 集水部
39 排水设备部
39a 排水管
40 切换风门
41 切换风门
42 分支风门
50 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60 排水盘
60a 底部
61 排水口
62 通气管
62a 通气口
63 上侧空间
64 下侧空间
100 除湿装置
101 空气吸入口
102 主体外壳
103 除湿部
104 空气吹出口
105 压缩机
106 散热器
107 膨胀器
108 吸热器
109 第一流路
110 第二流路
111 热交换器
112a 集水部
112b 集水箱
H 突出量
S1 开口面积
S2 开口面积
X 空气
Y 空气。
Claims (4)
1.一种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具备: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在排气流与供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排气流在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向室外排出的排气风路中流通,所述供气流在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向室内供给的供气风路中流通;以及
除湿装置,其对所述供气流进行除湿,
所述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其构成为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以及吸热器;热交换器,其在流动在第一流路中的空气与流动在第二流路中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集水部,其在所述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设置状态下设置于所述吸热器以及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对由于除湿而产生的结露水进行收集并将所述结露水排出,
所述除湿装置构成为从所述供气风路导入热交换后的所述供气流,并且从所述排气风路导入所述排气流,
向所述除湿装置导入的所述供气流的一部分依次在所述吸热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流路流通并向所述供气风路导出,
向所述除湿装置导入的所述供气流的另一部分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流路流通并向所述供气风路导出,
向所述除湿装置导入的所述排气流在所述散热器流通并向所述排气风路导出,
所述集水部构成为具有:排水盘;排水口,其设置于所述排水盘的底部,且用于排出所述结露水;以及通气管,其设置为贯通所述排水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设置为从所述排水盘的底部突出,且具备在所述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所述设置状态下位于比所述排水口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通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排水口的开口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设置于与所述排水口相邻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57591 | 2019-08-30 | ||
JP2019157591A JP2021036178A (ja) | 2019-08-30 | 2019-08-30 |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PCT/JP2020/026986 WO2021039149A1 (ja) | 2019-08-30 | 2020-07-10 |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9695A true CN113939695A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468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41114.4A Pending CN113939695A (zh) | 2019-08-30 | 2020-07-10 | 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036178A (zh) |
CN (1) | CN113939695A (zh) |
WO (1) | WO20210391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99627B (zh) * | 2024-02-26 | 2024-07-12 | 无锡宇邦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材料的除湿装置及使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28276B2 (ja) * | 1999-09-13 | 2001-11-1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のドレン水処理装置 |
JP4521985B2 (ja) * | 2000-12-04 | 2010-08-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ドレン水処理装置 |
JP5425112B2 (ja) * | 2011-01-06 | 2014-02-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JP2015064171A (ja) * | 2013-09-26 | 2015-04-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除湿換気装置 |
JP6307701B2 (ja) * | 2013-12-25 | 2018-04-1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除湿装置 |
CN106605106B (zh) * | 2014-08-29 | 2020-01-17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除湿装置 |
JP6643569B2 (ja) * | 2015-10-09 | 2020-02-1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除湿装置 |
JP6349550B2 (ja) * | 2014-12-22 | 2018-07-0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除湿装置 |
JP6444545B2 (ja) * | 2016-02-19 | 2018-12-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CN105841332A (zh) * | 2016-06-06 | 2016-08-10 |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冷凝水排水装置 |
CN107101359A (zh) * | 2017-06-23 | 2017-08-29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风管机 |
-
2019
- 2019-08-30 JP JP2019157591A patent/JP2021036178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7-10 WO PCT/JP2020/026986 patent/WO202103914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7-10 CN CN202080041114.4A patent/CN113939695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39149A1 (ja) | 2021-03-04 |
JP2021036178A (ja) | 2021-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83641B1 (ko) | 상대습도를 감소시키는 제습을 수행할 수 있는 다목적 전열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 |
CN113366264A (zh) | 空调器 | |
KR20110139834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JP7496489B2 (ja) | 除湿装置 | |
JP5066960B2 (ja) | 浴室換気空調装置 | |
KR100953198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9425063B (zh) | 空调机 | |
KR100430278B1 (ko) | 히트파이프를 적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폐열회수 공기조화기 | |
CN113939695A (zh) | 带除湿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
KR20090028856A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 | |
JP7194882B2 (ja) |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JP6653431B1 (ja) |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JP7285409B2 (ja) |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CN107238190A (zh) | 一种空调 | |
KR100728590B1 (ko) | 절전형 고효율 히트펌프 환기장치 | |
JPH1194286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20094771A (ja) |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JP7291876B2 (ja) | 除湿装置 | |
CN213983795U (zh) | 一种具有分体式除湿装置的风机机组 | |
WO2022202837A1 (ja) | 空調装置 | |
JP2020159595A (ja) | 調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JP7129603B2 (ja) |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
KR100487380B1 (ko) | 환기겸용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수 구조 | |
CN214501465U (zh) | 一种具有分体式除湿装置的风机机组 | |
KR100434073B1 (ko) | 욕실형 에어컨의 응축수트레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