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5039B - 爆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爆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15039B CN113915039B CN202111184134.XA CN202111184134A CN113915039B CN 113915039 B CN113915039 B CN 113915039B CN 202111184134 A CN202111184134 A CN 202111184134A CN 113915039 B CN113915039 B CN 1139150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ock
- control component
- feedback control
- threshold
-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5/00—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 F02P5/04—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 F02P5/145—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 F02P5/15—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F02P5/152—Digital data processing dependent on pink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Ignition Timing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爆震自适应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根据所述转速/负荷区域的边界,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获取所述转速/负荷的四个顶点对当前工况点影响的权重系数;从预控分量存储单元获取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根据各顶点的预控分量以及各自的权重系数,获取当前工况点的预控分量;将所述预控分量输出到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并监测发动机的爆震剧烈程度和/或爆震频繁程度。本发明在爆震控制过程中,能够提升前馈控制(预控分量)的精准度,减少了依靠反馈部分(反馈控制分量)的事后补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爆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爆震一直是抑制点燃式内燃机性能提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严重的爆震会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甚至损坏。由于爆震倾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老化积碳,燃料品质,缸内热负荷等等,而上述因素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且无法通过试验进行全面测试,导致点燃式内燃机的爆震控制均较为困难。
目前点燃式内燃机普遍采用的爆震控制方案为前馈(预控制)+反馈的控制方案。在爆震控制的前馈部分均会加入点火角的自适应的策略,实时“感知”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存储相对应的点火角延迟量,作为前馈部分,从而让前馈部分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都将转速和负荷作为运行参数,然后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然后仅把转速与负荷交叉的区域直接作为自适应特性曲线的一个“点”,运行区域不发生变化,即使工况点变动,预控分量依然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区域内各个工况点的爆震倾向完全一样,发动机在某个区域内的某个工况点的爆震倾向也“完全”代表了区域内其他工况点的爆震倾向,未考虑区域内工况点之间的远近情况,即关联程度为100%;不在同一区域的内两个工况点的爆震倾向没有任何关联,即关联程度为0,这样会导致在区域之间的交界处存爆震倾向存在阶跃现象。
也就是说,现有爆震控制自适应方案颗粒度较大,区域内各工况点爆震倾向不加区分,不够精细,导致发动机的前馈控制(预控制)不够精准,无法准确预测当前工况下的爆震边界对应的点火角。要想改善控制精度,需要提升转速和负荷划分的精细度。但同时会带来控制器内存占用过大,硬件成本提升的问题。此外,后续的标定工作量也会呈指数增长,标定任务繁重,且控制精度提升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爆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能使得前馈控制量(预控分量)更加精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爆震自适应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根据所述转速/负荷区域的边界,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获取所述转速/负荷的四个顶点对当前工况点影响的权重系数;从预控分量存储单元获取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根据各顶点的预控分量以及各自的权重系数,获取当前工况点的预控分量;将所述预控分量输出到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并监测发动机的爆震剧烈程度和/或爆震频繁程度。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将所述预控分量输出到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并监测发动机的爆震剧烈程度和/或爆震频繁程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获取爆震反馈调整后的反馈控制分量;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对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各顶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并存储至所述预控分量存储单元,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获取爆震反馈调整后的反馈控制分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发动机发生高强度爆震时,输出第一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所述反馈控制分量中;在发动机发生低强度爆震时,输出第二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所述反馈控制分量中,所述第一反馈控制增量大于所述第二反馈控制增量;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获取持续未爆震时长;在所述未爆震时长小于阈值时,输出第三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所述反馈控制分量中;在所述未爆震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输出第四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所述反馈控制分量中,所述第四反馈控制增量为负值,且小于所述第三反馈控制增量。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获取持续未爆震时长的步骤,包括: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输出的反馈控制增量为0,并获取持续未发生爆震的持续时长。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对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各顶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并存储至所述预控分量存储单元的步骤之后,包括: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获取当前工况点对所在转速/负荷区域的四个顶点影响的权重系数;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根据预控分量调整量及对四个顶点影响的权重系数,反向计算出当前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调整量;将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调整量各自累加到对应顶点预控分量存储单元当中。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对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各顶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并存储至所述预控分量存储单元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预控分量进行增大,促使点火角减小。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对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各顶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并存储至所述预控分量存储单元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预控分量进行减小,促使点火角增大。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获取爆震反馈调整后的反馈控制分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转速/负荷区域各顶点预控分量调整量为0。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获取预控分量及初始反馈控制分量的步骤包括:实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获取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
一种爆震自适应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爆震自适应程序,所述爆震自适应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爆震自适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根据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边界,并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计算出该区域的四个顶点,对当前工况点影响的权重系数;从预控分量存储单元读取出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所对应的预控分量;将各顶点的预控分量分别与各自的权重系数相乘,并相加求取出当前工况点的预控分量。然后,利用发动机上的爆震传感器监测发动机爆震剧烈程度及爆震是否频繁,以获取反馈控制分量;在反馈控制分量小于第二阈值,或大于第一阈值时,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使得本发明在不增加转速和负荷划分的精细度,不增加内存占用和标定任务量的前提下,提升了爆震前馈控制(预控分量)的精度,实现了依靠前馈部分提前且准确预测出当前工况下的爆震边界对应的点火角,减少了依靠反馈部分的事后补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预控分量输出控制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转速负荷划分及双向线性插值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爆震反馈控制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预控分量更新控制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爆震反馈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爆震自适应调节及自适应曲线适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护的范围。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而且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点燃式内燃机采用的爆震控制方案为前馈(预控制)+反馈的控制方案。其中,前馈控制部分属于预测控制部分,如果该部分能够准确计算,就可以不依靠反馈部分让点燃式内燃机实时且准确地工作在爆震边界而不发生不可接受爆震,使内燃机性能达到最优;而反馈部分则需要借助传感器检测当前缸的燃烧是否发生爆震,然后在下一个燃烧循环对当前缸的点火角度进行调整,属于事后补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内燃机性能无法完全发挥。
因此,如何依靠前馈部分提前且准确预测当前工况下的爆震边界对应的点火角,而尽量减少依靠反馈部分的事后补偿成为爆震控制的难题。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爆震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爆震自适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
步骤S12:根据所述转速/负荷区域的边界,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获取所述转速/负荷的四个顶点对当前工况点影响的权重系数;
步骤S13:从预控分量存储单元获取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
步骤S14:根据各顶点的预控分量以及各自的权重系数,获取当前工况点的预控分量;
步骤S15:将所述预控分量输出到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并监测发动机的爆震剧烈程度和/或爆震频繁程度。
通过上述方式,将转速与负荷交叉区域的顶点作为自适应曲线的点,区域内各工况点的爆震倾向,根据工况点距区域顶点的远近程度加权计算,定位精准,得到的预控分量(爆震前馈控制)的精度更高,用于爆震控制更加精准。
示例性地,实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寻找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根据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边界,并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计算出该区域的四个顶点对当前工况点影响的权重系数;从预控分量存储单元读取出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所对应的预控分量;将各顶点的预控分量分别与各自的权重系数相乘,并相加求取出当前工况点的预控分量;将计算出的预控分量输出到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同时利用发动机上的爆震传感器监测发动机爆震剧烈程度及爆震是否频繁。
可选地,选取至少一个运行参数(一般是基于转速和负荷两个参数展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添加其他的运行参数,以增加自适应特性曲线的维度),然后将运行参数划分成若干个区域(两个参数则形成区域块,以此类推),然后为每个区域在存储器当中分配相应的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各顶点的预控分量等。
可选地,各顶点的权重系数与工况点距各顶点的远近程度有关,距离越近,影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影响越小。权重系数的计算基于转速和负荷两个维度,同时采用双线性插值的方式。这使得转速/负荷区域内各个工况点的爆震倾向并不相同。在运行区域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要工况点变动,预控分量也能够随之发生变化,使得预控分量更加精准,对爆震控制更加精准。
可选地,对于预控分量,即使运行区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也会根据实际工况的变动情况,实时利用转速和负荷更新各顶点对当前工况点影响的权重系数,再实时计算出与当前工况相匹配的新预控分量,用于爆震控制,控制精准。这意味着即使相同的转速负荷运行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工况点的爆震倾向,与该区域内其他工况点的爆震倾向都是不相同的。
可选地,通过至少一个传感器测量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或频繁发生爆震。
可选地,在经过一次使用预控分量控制发动机爆震后,会获取到反馈控制分量,与预控分量一同输出至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该反馈控制分量不限于正数值,还可以为零、为负值。
双线性插值,又称为双线性内插。在数学上,双线性插值是有两个变量的插值函数的线性插值扩展,其核心思想是在两个方向分别进行一次线性插值。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值计算的方法,还可以采用非线性插值的方法,例如二次插值等等。
请结合下述公式参阅图2。其中,图2中a为转速负荷划分示意图,图2中b为双向线性插值示意图。图2中a选取转速和负荷作为运行参数,并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然后选取任选一个区域,放大如图2中的b。
请参阅图2,如图2所示,已知红点对应的数值f(l1,n1),f(l1,n2),f(l2,n1),f(l2,n2),现求P点对应的数值。
第一步:在转速N方向上进行线性插值,得到R1和R2数值;
第二步:在负荷L方向上进行线性插值,得到P点(工况点)数值;
可选地,除了考虑转速和负荷运行参数之外,还可以添加其他的运行参数,增加自适应特性曲线的维度。插值计算的方法,也还可以采用非线性插值的方法,例如二次插值等等。
下面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爆震反馈控制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预控分量更新控制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爆震反馈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爆震自适应调节及自适应曲线适配方法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预控分量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爆震反馈调整后的反馈控制分量;
步骤S22:在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输出正的预控分量调整量;
步骤S23:在反馈控制分量小于第二阈值时,输出负的预控分量调整量,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步骤S24: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获取当前工况点对所在转速/负荷区域的四个顶点影响的权重系数;
步骤S25: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根据预控分量调整量及对四个顶点影响的权重系数,反向计算出当前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调整量;
步骤S26:将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调整量各自累加到对应顶点预控分量存储单元当中。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爆震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在发动机发生高强度爆震时,输出第一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反馈控制分量中;
步骤S32:在发动机发生低强度爆震时,输出第二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反馈控制分量中,第一反馈控制增量大于第二反馈控制增量;
步骤S33: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获取持续未爆震时长;
步骤S34:在未爆震时长小于阈值时,输出第三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反馈控制分量中;
步骤S35:在未爆震时长大于或等于阈值时,输出第四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反馈控制分量中,第四反馈控制增量为负值,且小于第三反馈控制增量。
可选地,将计算出的预控分量和/或反馈控制分量输出到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同时利用发动机上的爆震传感器监测发动机爆震剧烈程度及爆震是否频繁。
当发动机爆震很剧烈时,会在单次燃烧中产生较大的反馈控制增量(需要与原有的反馈控制分量相加,下同),用于减小下一次燃烧产生爆震的可能性,导致最终的反馈控制分量偏大。
当发动机单次燃烧中爆震不是很剧烈时,每次爆震后都会产生一个小的反馈控制增量(即爆震越剧烈,反馈控制增量越大),用于抑制下次的燃烧爆震。但若是爆震频繁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得反馈控制分量不断的进行累积,导致最终的反馈控制分量偏大。
因此,在发动机单次燃烧未发生爆震时,输出的反馈控制增量为0,同时统计连续未发生爆震的持续时间。
当连续未爆震的时间超过一定阈值,反馈控制增量则变为负值,与之前的反馈控制分量相加,使最终的反馈控制分量减小。
可选地,当发动机基于爆震传感器计算得到的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均需要对当前工况点的预控分量进行调整。例如,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说明发动机爆震倾向较大,需要增大预控分量,促使点火角变小,以抑制发动机爆震;反馈控制分量小于第一阈值时,表明发动机的爆震倾向较小甚至不会发生爆震,需要减小预控分量,促使点火角增大,使发动机工作在爆震边界,以提升扭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油耗。
当发动机基于爆震传感器计算的反馈控制分量,处于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之间时,说明发动机刚好工作在爆震边界上,偶尔会有爆震,不需要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
可选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均需要对工况点所对应的预控分量进行调整,而当前工况点可能是转速与负荷交叉所形成区域内的任何一个点,因此需要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并根据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和负荷计算出该工况点对该工况点所在转速负荷区域的四个顶点的权重系数,然后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反向计算出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调整量,各自累加到对应顶点预控分量存储单元当中,完成一次自适应曲线的适配过程。
可选地,对于自适曲线的适配,也是基于转速和负荷考虑区域内各顶点距该工况点远近程度对权重系数实时或以固定间隔时间进行调整,距离越近的顶点被更新的调整量越大,越远的顶点则被更新调整量越小。
可选地,本实施方式通过以转速和负荷交叉区域的各个顶点作为自适应特性曲线的点,并对区域内各工况点爆震倾向进行区分(不同工况点,爆震倾向不同),利用区域的4个顶点联合记录区域内各工况点的预控分量。
可选地,转速负荷区域内的某个工况点的预控分量由该工况点所属区域的各顶点的预控分量加权决定。而各顶点的权重系数与工况点距各顶点的远近程度有关,距离越近,影响度越大。各顶点权重系数的计算基于转速和负荷两个维度,同时采用双线性插值的方式。
可选地,区域内某个工况点的爆震倾向对区域内其他点的爆震倾向代表程度不相同,具体也与工况点间的远近程度有关,距离越近,影响程度越大,具体用权重系数表征。相应的权重系数也是根据双线性插值原理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爆震自适应方法,克服了现有爆震控制自适应方案颗粒度较大,区域内各工况点爆震倾向不加区分,不够精细,导致发动机的前馈控制(预控制)不够精准,无法准确预测当前工况下的爆震边界对应的点火角等问题。而且不需要提升转速和负荷划分的精细度,即控制器内存占用不会增加,硬件成本基本不变。
本发明提供的爆震自适应方法,通过将转速与负荷交叉区域的顶点作为自适应曲线的点,区域内各工况点的爆震倾向根据工况点距区域顶点的远近程度加权计算,得到的预控分量更加精准。即使在运行区域不变的情况下,也根据实际工况的变动情况,利用转速和负荷实时更新各顶点的权重系数,实时计算出与工况点相匹配的新预控分量,用于爆震控制,控制更加精准。而且考虑了转速负荷区域内各顶点距与工况点之间的远近程度,距离越近的顶点被更新的调整量越大,越远的顶点则被更新调整量越小,使得自适应曲线适配更为精准。也就是说,本发明基于转速和负荷,在不增加转速和负荷划分的精细度,不增加内存占用和标定任务量的前提下,可以提升爆震前馈控制(预控制/预控分量)的精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爆震自适应系统,爆震自适应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处理程序,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处理程序,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中,包含了上述信息处理方法各实施例的全部技术特征,说明书拓展和解释内容与上述方法的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做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上述场景仅是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的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上述实施例及附图是示例性的,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爆震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
根据所述转速/负荷区域的边界,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获取所述转速/负荷的四个顶点对当前工况点影响的权重系数;
从预控分量存储单元获取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所述预控分量包括点火角延迟量;
根据各顶点的预控分量以及各自的权重系数,获取当前工况点的预控分量;
将爆震前馈控制信号输出到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并监测所述发动机的爆震剧烈程度和/或爆震频繁程度,所述爆震前馈控制信号包括当前工况点的预控分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预控分量输出到发动机用于爆震控制,并监测发动机的爆震剧烈程度和/或爆震频繁程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爆震反馈调整后的反馈控制分量;
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对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各顶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并存储至所述预控分量存储单元,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爆震反馈调整后的反馈控制分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发动机发生高强度爆震时,输出第一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所述反馈控制分量中;
在发动机发生低强度爆震时,输出第二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所述反馈控制分量中,所述第一反馈控制增量大于所述第二反馈控制增量;
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获取持续未爆震时长;
在所述未爆震时长小于阈值时,输出第三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所述反馈控制分量中;
在所述未爆震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输出第四反馈控制增量,并累加至所述反馈控制分量中,所述第四反馈控制增量为负值,且小于所述第三反馈控制增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获取持续未爆震时长的步骤,包括:
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输出的反馈控制增量为0,并获取持续未发生爆震的持续时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对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各顶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并存储至所述预控分量存储单元的步骤,包括:
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获取当前工况点对所在转速/负荷区域的四个顶点影响的权重系数;
基于双线性插值原理,根据预控分量调整量及对四个顶点影响的权重系数,反向计算出当前转速/负荷区域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调整量;
将四个顶点的预控分量调整量各自累加到对应顶点预控分量存储单元当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对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各顶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并存储至所述预控分量存储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预控分量进行增大,促使点火角减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或小于第二阈值时,对当前工况点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的各顶点预控分量进行调整,并存储至所述预控分量存储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预控分量进行减小,促使点火角增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爆震反馈调整后的反馈控制分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反馈控制分量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转速/负荷区域各顶点预控分量调整量为0。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预控分量及初始反馈控制分量的步骤包括:
实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获取当前工况点所对应的转速/负荷区域。
10.一种爆震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爆震自适应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爆震自适应程序,所述爆震自适应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爆震自适应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84134.XA CN113915039B (zh) | 2021-10-11 | 2021-10-11 | 爆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84134.XA CN113915039B (zh) | 2021-10-11 | 2021-10-11 | 爆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15039A CN113915039A (zh) | 2022-01-11 |
CN113915039B true CN113915039B (zh) | 2023-05-23 |
Family
ID=79239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84134.XA Active CN113915039B (zh) | 2021-10-11 | 2021-10-11 | 爆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150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46483B (zh) * | 2024-05-09 | 2024-11-22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爆震自学习的点火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90382A (en) * | 1990-10-23 | 1992-02-25 | Saturn Corporation | Vehicle engine ignition timing system with adaptive knock retard |
CN1185832A (zh) * | 1996-04-19 | 1998-06-24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爆震识别和调节的装置 |
JP2004353531A (ja) * | 2003-05-28 | 2004-12-16 | Denso Corp | 内燃機関のノック制御装置 |
CN102374051A (zh) * | 2010-08-05 | 2012-03-14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预点火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
CN108915883A (zh) * | 2018-07-05 | 2018-11-30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火花点火式发动机超级爆震监测系统及抑制方法 |
CN110005522A (zh) * | 2017-12-21 | 2019-07-12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爆震调节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970000448B1 (ko) * | 1988-10-13 | 1997-01-11 | 미쯔비시 지도샤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 불꽃점화 내연기관의 연소상태 판정방법 및 연소상태 제어장치 |
US5215059A (en) * | 1992-04-03 | 1993-06-01 | Hitachi America, Lt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vis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engine knock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US8127745B2 (en) * | 2010-07-29 | 2012-03-0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fuel usage |
CN103114951B (zh) * | 2012-09-28 | 2015-03-18 |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一种汽油直喷发动机最优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 |
JP2014105662A (ja) * | 2012-11-28 | 2014-06-09 | Toyota Motor Corp | 機関制御装置 |
CN104832347A (zh) * | 2014-11-18 | 2015-08-12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爆震检测方法及系统 |
JP6274188B2 (ja) * | 2015-11-12 | 2018-02-0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
CN108603458B (zh) * | 2016-02-16 | 2021-05-11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爆燃检测装置、内燃机控制装置 |
FR3064310B1 (fr) * | 2017-03-24 | 2021-04-16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 Procede pour evaluer du cliquetis dans 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a allumage commande |
DE102018122963B4 (de) * | 2018-09-19 | 2025-01-09 | Keyou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insbesondere eines Gasmotors |
CN113217203B (zh) * | 2021-04-15 | 2023-09-22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发动机超级爆震抑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器和系统 |
CN113404601B (zh) * | 2021-08-19 | 2021-12-21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燃气发动机的自适应燃气成分的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10-11 CN CN202111184134.XA patent/CN1139150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90382A (en) * | 1990-10-23 | 1992-02-25 | Saturn Corporation | Vehicle engine ignition timing system with adaptive knock retard |
CN1185832A (zh) * | 1996-04-19 | 1998-06-24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爆震识别和调节的装置 |
JP2004353531A (ja) * | 2003-05-28 | 2004-12-16 | Denso Corp | 内燃機関のノック制御装置 |
CN102374051A (zh) * | 2010-08-05 | 2012-03-14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预点火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
CN110005522A (zh) * | 2017-12-21 | 2019-07-12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爆震调节的方法和设备 |
CN108915883A (zh) * | 2018-07-05 | 2018-11-30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火花点火式发动机超级爆震监测系统及抑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基于变模式分解的爆震特征识别方法;毕凤荣;李鑫;马腾;;振动.测试与诊断(0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15039A (zh) | 2022-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96210B (zh) | 天然气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
Jones et al. | Likelihood-based control of engine knock | |
JP5698468B2 (ja) | モデル予測制御においてフィードバック及びフィードフォワードを組み合わせ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3915039B (zh) | 爆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
CN109519288B (zh) | 用于校正进气脉动的装置和方法 | |
EP3575893A1 (en) | Control parameter computation method and control parameter computation device | |
CN104345640A (zh) | 一种输入受限时电机伺服系统渐进跟踪控制方法和系统 | |
Jones et al. | Stochastic si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lassical knock control algorithms | |
CN110928341A (zh) |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04501304A (ja) | 内燃機関の適応型ノックコントロールの適応特性マップを整合する方法および内燃機関の適応型ノックコントロール方法 | |
WO2017119466A1 (ja) | 建設機械の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 |
Jones et al. | Threshold optim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classical knock controller | |
CN105736210B (zh) |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的瞬态调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
Jones et al. | Identification and adaptation of linear look-up table parameters using an efficient recursive least-squares technique | |
CN105955024B (zh) | 船舶增压锅炉主蒸汽压力预测控制方法 | |
JP2009293387A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
Jones et al. |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knock control systems subject to disturbances | |
Jones et al. | Closed loop knock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classical knock control system | |
CN111835250B (zh) | 一种伺服电机驱动系统1/2幂次有限值吸引重复控制方法 | |
Jones et al. | A fast-acting stochastic approach to knock control | |
Jean et al. | Trustworthy estimation and control of engine knocking level for transient operation | |
CN113298256A (zh) | 自适应曲线学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190318264A1 (en) | Automated thermal policy tuning | |
CN118363309B (zh) | 一种发动机鲁棒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电子设备 | |
CN119593880B (zh) |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燃气轮机自抗扰转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