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3411173B -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1173B
CN113411173B CN202110666938.7A CN202110666938A CN113411173B CN 113411173 B CN113411173 B CN 113411173B CN 202110666938 A CN202110666938 A CN 202110666938A CN 113411173 B CN113411173 B CN 113411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reference signals
multiplied
layer
subcarri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69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1173A (zh
Inventor
长谷川文大
平明德
内田繁
福井范行
冈崎彰浩
井浦裕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6669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1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1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1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9Allocation based on distance 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本发明的基站(1)具有:控制部(10),其为了向1个以上的终端进行发送而对每1个所述终端分配1个以上的层,根据表示终端的位置的信息和表示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按照每层决定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位置;处理部(12‑1~12‑N),其按照每层,根据由控制部(10)决定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位置,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考信号;以及预编码部(13)和发送部(14),它们对由处理部(12‑1~12‑N)配置的1个以上的层的信号进行空间复用而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2月07日,申请号为201680091429.3,发明名称为“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空间复用来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发送信号在建筑物等反射而引起的多径衰落或终端的移动而引起的多普勒变动,产生传输路径的频率选择性和时间变动。在这种多路径环境中,接收信号成为发送符号和经过延迟时间到达的符号发生干扰的信号。
在这种具有频率选择性的传输路径中,为了得到最佳的接收特性,使用多载波(Multiple Carrier:MC)块传输即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方式(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为了增加通信容量,使用利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的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无线传输方式。为了在MIMO通信中增加通信容量,对多个发送层的信号进行复用。另外,发送层是空间复用的信号的单位,也称为流。下面,将对多个发送层的信号进行复用称为层复用。面向多个用户的层复用被称为多用户MIMO。在多用户MIMO中,发送装置对面向多个用户的、每个用户1层以上的信号进行复用。
一般而言,在发送装置中使用预编码实施层复用。预编码示出对从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信号进行加权而形成波束(beam)的处理。预编码的信号受到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传输路径的影响,到达接收装置。发送装置在要发送的信号中插入参考信号,以进行接收装置中的传输路径的状态估计即传输路径估计和层复用后的信号的解调。参考信号的种类有几种。作为一例,在标准化团体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规定的一个参考信号中,存在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对DM-RS实施预编码处理,因此,接收到被插入DM-RS的信号的接收装置能够将DM-RS用于在发送装置中实施的预编码处理的估计和传输路径的估计。
一般而言,在多用户MIMO中,按照每层分配单独的参考信号。因此,接收装置能够使用对与自身对应的层分配的参考信号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和解调。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A.C.Bingham,“Multicarrier Modulation for DataTransmission: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IEEE Commun.Mag.,vol.28,No.5,May1990,pp.5-1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OFDM传输方式中,能够以频率中的子载波或3GPP中的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为单位,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考信号。Resource Element是3GPP中规定的资源的分配单位。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参考信号,接收装置能够实施传输路径估计和解调。但是,在一般的多用户MIMO中,仅按照每层分配单独的参考信号,没有考虑层间的干扰。因此,在用户间的空间分离不完全的情况下,在多个层的参考信号间产生干扰,接收装置中的传输路径估计的精度可能劣化。当传输路径的估计精度劣化时,在接收装置中无法正确进行解调,重发会增加,通信容量可能低于期望值。此外,发送装置插入的参考信号的数量的适当值根据传输路径的状态即通信环境而不同。但是,在现有的一般的多用户MIMO中,插入必要以上的大量的参考信号,传输效率可能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抑制传输效率降低和通信容量降低的发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为了向1个以上的终端进行发送而对每1个终端分配1个以上的层,根据表示终端的位置的信息和表示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按照每层决定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位置。此外,该发送装置具有:配置部,其按照每层,根据由所述控制部决定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位置,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考信号;以及发送处理部,其对由配置部配置的1个以上的层的信号进行空间复用而进行发送。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发挥能够抑制传输效率降低和通信容量降低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参考信号组间的时域中的距离的变更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参考信号组间的频域中的距离的变更的图。
图6是示出配置了实施方式1的1组的参考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配置了实施方式1的2组的参考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12个子载波和14个符号内配置了2个参考信号群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设实施方式1的正交码的长度为4比特、能够复用到16层的参考信号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示出赋予了实施方式1的参考信号组的频域的偏置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配置了复制实施方式1的参考信号而得到的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设实施方式1的正交码的长度为2比特、能够复用到16层的参考信号的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示出配置了复制图10所示的配置的参考信号而得到的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对图13所示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进行了参考信号组的间疏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1的8比特的正交码的情况下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16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1的4比特的正交码的情况下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1个符号时间中配置参考信号并使用正交码进行复用的例子的图。
图1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1个符号时间中使用2比特的正交码的情况下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1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1个符号时间中使用2比特的正交码、且2个符号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2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1个符号时间中使用2比特的正交码、且2个符号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2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2个符号时间中配置参考信号并使用正交码进行复用的例子的图。
图2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1个符号时间中使用2比特的正交码、能够使用2个符号的参考信号进行16层复用的配置的图。
图23是示出构成实施方式1的相同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在频域中分散的例子的图。
图2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1个符号时间中使用4比特的正交码、且2个符号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25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1的8比特的正交码在1个符号时间中配置参考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26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1的8比特的正交码在1个符号时间中配置参考信号的另一例的图。
图2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1个符号时间中使用8比特的正交码、且2个符号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中的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功能结构例的图。
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3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专用的硬件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33是示出偏置值与图32所示的配置例不同的配置例的图。
图34是示出偏置值与图27所示的配置例不同的配置例的图。
图35是示出偏置值与图11所示的配置例不同的配置例的图。
图3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的结构例的图。
图3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中的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中的处理步骤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3具有基站1和作为1个以上的终端的一例的终端2-1~2-n。n为1以上的整数。在不区分表示终端2-1~2-n时,称为终端2。
终端2是被称为用户终端或User Equipment(UE)的通信装置。在从基站1朝向终端2的方向的通信即下行链路的通信中,基站1是发送装置,终端2是接收装置。在从终端2朝向基站1的方向的通信即上行链路的通信中,终端2是发送装置,基站1是接收装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3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OFDM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3能够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多用户MIMO方式,基站1对从多个天线发送的发送信号实施预编码,能够形成指向多个终端2的波束。另外,下面,说明通信系统3使用多用户MIMO方式的例子,但是,通信系统3不限于多用户MIMO方式,只要是进行层复用的通信系统即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3中的上行链路的通信的通信方式没有特别制约,可以使用任意方式。下面,主要对下行链路的通信进行说明。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终端2是接收装置,基站1是发送装置。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的功能结构例的图。如图2所示,基站1具有控制部10、接收部11、处理部12-1~12-N、预编码部13和发送部14。N为2以上的整数,是发送层的数量。这样,基站1具有发送层数量的处理部。基站1的处理部12-1~12-N是相同结构。处理部12-1~12-N构成如下的配置部:根据由控制部10决定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位置,按照每层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考信号。在不区分表示处理部12-1~12-N的情况下,称为处理部12。与层编号#i(i=1,2,…,N)对应的处理部12是处理部12-i。另外,将层编号#i的层称为第i层。
控制部10对基站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10为了向1个以上的终端2进行发送而对每1个终端分配1个以上的层,根据表示终端2的位置的信息和表示与终端2之间的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按照每层决定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位置,向对应的各处理部12指示决定结果。
接收部11接收通过上行链路的通信而从各终端2发送的信号,将接收信号交给处理部12-1~12-N。预编码部13对从处理部12-1~12-N输出的后述复用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将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交给发送部14。在预编码部13中,也可以按照每层具有预编码器,通过按照每层而不同的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预编码处理表示如下处理:对从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信号进行加权,进行相位旋转和相加处理,由此形成波束。由此,预编码部13抑制朝向1个以上的终端2发送的信号被空间复用时的干扰。另外,有时与基站1进行通信的终端2暂时只有一个,但是,该情况也包含在空间复用中。此外,通过代替预编码部13的预编码处理而进行偏振复用,基站1也可以实现基于空间复用的层复用。此外,也可以一并使用偏振复用和预编码处理。
发送部14具有多个天线,对从预编码部13接受的信号实施调制处理,实施CP(Cyclic Prefix)附加处理等,将处理后的信号作为发送信号发送到终端2。通过预编码部13和发送部14实现下行链路的通信中的空间复用。即,预编码部13和发送部14构成对由处理部12-1~12-N配置的1个以上的层的信号进行空间复用而进行发送的发送处理部。
处理部12具有反馈信息处理部121、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24、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参数信息生成部123、参考信号生成部126、数据生成部127、加扰处理部128和复用部129。
反馈信息处理部121经由接收部11接受通过上行链路的通信而从各终端2发送的反馈信息。从终端2发送的反馈信息是与终端2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和表示终端2中计测或计算出的通信的品质的信息中的至少一方。作为具体例,反馈信息是接收装置位置信息、包含层间的空间相关性等的空间分离信息、使用载波信息、传输路径中的延迟分散值、接收装置的移动速度、传输速度、容许延迟时间、传输路径的可逆性是否成立、校准精度和接收装置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方。接收装置位置信息是表示终端2的位置的信息。终端2例如具有使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位置计算单元等,由此计算终端2的位置。使用载波信息是表示终端2在通信中使用的频率的信息。传输路径中的延迟分散值是终端2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的传输路径中的延迟的分散值。接收装置的移动速度是终端2中计测出的终端2的移动速度,例如根据终端2的位置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而由终端2来计算。传输速度是终端2中计测出的下行链路的通信的传输速度。如果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相同,则可逆性成立。也可以使用传输路径的可逆性是否成立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此外,为了实现可逆性,也可以在接收机和发送机中进行设备的调整,以使得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一致。将调整时产生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的误差的大小称为校准精度,但是,也可以使用校准精度作为反馈信息。反馈信息也可以是这些信息以外的信息。
反馈信息处理部121将反馈信息输出到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24、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和参数信息生成部123。
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根据反馈信息生成参考信号用的控制信号即第1控制信号,将第1控制信号输出到参考信号生成部126。从预先确定的多个图案的信号中选择参考信号。第1控制信号是表示在参考信号中使用多个图案中的哪个图案的控制信号,包含表示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图案的识别信息。如后所述,也可以根据图案和图案用参数的组合来决定参考信号。该情况下,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选择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图案,并且还决定图案用参数。
参考信号生成部126根据第1控制信号生成参考信号,将所生成的参考信号输出到加扰处理部128。即,参考信号生成部126将所保持的多个图案中的、由第1控制信号表示的图案的参考信号输出到加扰处理部128。参考信号生成部126在由第1控制信号指定了图案用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图案用参数对由第1控制信号表示的图案的参考信号进行变更,将变更后的参考信号输出到加扰处理部128。作为用作参考信号的图案即数据序列,可以使用任意的序列,但是,例如能够使用文献“D.C.Chu,“Polyphase codes with good periodiccorrelation properti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vol.18,no.4,Jul.1972,pp.531-532.”等中记载的Zadoff Chu序列或Pseudo Noise序列等序列作为参考信号。
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24生成加扰处理用的控制信号即第2控制信号,将第2控制信号输出到加扰处理部128。第2控制信号是表示加扰处理部128中实施的加扰处理的种类的控制信号。第2控制信号例如是表示加扰处理中使用的扰码是预先确定的多个扰码中的哪个扰码的识别信息。在扰码为PN序列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PN序列生成用的种子编号等作为识别信息。
加扰处理部128对从参考信号生成部126接受的参考信号实施加扰处理,将加扰处理后的参考信号输出到复用部129。加扰处理是用于使得不能解读通信内容的处理,存在各种方法。作为加扰处理,可以使用任意的处理,但是,例如,能够使用对参考信号和扰码进行相乘的处理。
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生成用于进行复用的控制信号即第3控制信号,将第3控制信号输出到复用部129。第3控制信号是表示复用部129中的复用的方法的控制信号,是表示如何将由数据生成部127生成的数据、加扰处理后的参考信号和从参数信息生成部123接受的控制信息配置在时域和频域中而进行复用的信号。控制信息是用于对终端2中发送的数据进行复原的处理中使用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后述参数信息。
数据生成部127生成要发送的数据,将其输出到复用部129。复用部129根据第3控制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中配置由数据生成部127生成的数据、加扰处理后的参考信号和从参数信息生成部123接受的控制信息,由此对数据、参考信号和控制信息进行复用。复用部129将复用后的信号即复用信号输出到预编码部13。
参数信息生成部123根据从反馈信息处理部121接受的反馈信息,与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同样地选择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图案。参数信息生成部123根据反馈信息,与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同样地决定加扰处理的种类。参数信息生成部123根据反馈信息,与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同样地决定复用方法。参数信息生成部123生成参数信息,该参数信息包含层编号、表示选择出的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图案的信息、表示所决定的加扰处理的种类的信息、表示所决定的复用方法的信息。另外,这里,参数信息生成部123根据反馈信息选择表示参考信号中使用的图案的信息,并决定加扰处理的种类和复用方法,但是,取而代之,参数信息生成部123也可以从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和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取得这些信息。
参数信息生成部123将包含所生成的参数信息在内的控制信息输出到复用部129。另外,在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由控制部10等生成的参数信息以外的信息,也可以不包含该信息。在参数信息以外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息中的情况下,参数信息生成部123对从控制部等接受的控制信息附加参数信息,将附加后的控制信息输出到复用部129。
从各处理部12的复用部129输出的复用信号通过预编码部13进行预编码处理,经由发送部14进行发送。接收从基站1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装置即终端2能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参数信息,确定基站1中使用的复用方法、参考信号和扰码,根据这些确定的信息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和各层的数据的解调。终端2中的传输估计的方法和解调的方法可以使用任意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对参考信号进行加扰处理来进行发送,但是,也可以不实施加扰处理而发送参考信号。
一般而言,在发送装置朝向多个接收装置进行多个层的发送的情况下,由发送装置通知面向各接收装置的传输中使用的层的层编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向终端2通知面向各终端2的传输中使用的层的层编号。终端2使用与分别给出的层编号一致的参数信息进行解调。此外,如果基站1向作为基于层复用的发送的对象的全部终端2发送与作为基于层复用的发送的对象的全部终端2对应的层编号,则各终端2还能够得知其他终端2的层编号。该情况下,终端2通过测定以其他终端2为目的地发送的信号的强度等,能够进行基于以其他终端2为目的地的信号的干扰的测定。层编号和参考信号一对一对应。
在上述例子中,参数信息通过复用部129进行复用并发送到终端2,但是,基站1向终端2发送参数信息的方法不限于该例子。基站1也可以使用上位层或下位层的控制信息向终端2发送参数信息。在3GPP中的上位层的控制信息中,例示了层3(Layer 3)的信息或基于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协议的消息即RRC消息。基站1也可以将参数信息包含在层3信息或RRC消息中发送到终端2。在3GPP中的下位层的控制信息中,例示了物理信道即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基站1也可以通过PDCCH向终端2发送参数信息。一般而言,PDCCH被称为层1(Layer 1)的信息。此外,参数信息也可以作为MAC(MediaAccess Control)层的信息从基站1传输到终端2。例如,参数信息也可以作为3GPP中的层2(Layer 2)中处理的信息即MAC CE(Control Element)从基站1传输到终端2。即,基站1能够向终端发送包含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位置以及表示用作参考信号的序列的信息在内的控制信息即可,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没有制约。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各层的参考信号和复用部129中的复用方法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复用部129在时域和频域中配置数据、被实施了加扰处理的参考信号和控制信息。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频域和时域中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在图3中,纵轴示出频率,横轴示出时间。详细地讲,在图3中,在纵轴中以频率的分配单位即载波单位示出第0个~第11个这12个载波,横轴将符号时间作为单位示出第0个~第13个这14个符号。符号时间是发送数据的单位即1个符号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图3中的1个矩形表示1个子载波和1个符号。子载波在3GPP中被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在3GPP中,通过12个载波和7个符号构成的组被称为1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下面,与3GPP LTE(Long TermEvolution)中的定义同样,将1个载波定义为RE,将通过12个载波和7个符号构成的组定义为RB。另外,RB的定义是使用LTE的例子的定义,不需要限定于本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例子进行说明:复用部129以1RB为单位或者以由12个载波和14个符号构成的资源为单位,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数据、被实施了加扰处理的参考信号和控制信息。下面,将进行由12个载波和14个符号构成的资源、即频域和时域中的资源的分配的单位称为调度单位。即,调度单位由第0个~第11个这12个子载波和第0个~第13个这14个符号的矩阵构成。另外,这里,调度单位的资源设为由12个载波和14个符号构成的资源,但是,构成调度单位的资源的载波数量和符号数量不限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将由12个子载波和7个符号构成的资源作为调度单位。此外,也可以将由比7个符号少的符号数量构成的资源作为调度单位。如上所述,通过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决定复用部129中的复用方法。另外,复用部129对数据、被实施了加扰处理的参考信号和控制信息进行配置的单位不限于这些例子。此外,可以在实施加扰处理后对参考信号乘以正交码,也可以在乘以正交码后实施加扰处理。
在图3中,配置有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中的位置通过被施加了斜线的矩形表示。白色的矩形配置有控制信息或数据。同层内的参考信号可以相同,但是,不需要相同。例如,当以(频率(子载波编号)、时间(符号编号))的形式表示图3中的参考信号的位置时,(0,0)的位置的信号和(4,0)的位置的信号可以不同。作为参考信号,能够使用ZC(Zadoff Chu)序列或PN(Pseudo Noise)序列等序列。在这些序列中,通过给出不同参数而得到不同值。参数例如也可以是给出Pseudo Noise序列或Pseudo Noise序列等的式子中的系数。或者,也可以使相同图案的各比特值移位,由此生成不同的参考信号,该情况下,参数是移位量。在同层内的参考信号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生成表示1个参考信号的第1控制信号。在同层内的参考信号不相同的情况下,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也可以生成示出表示多个参考信号的识别信息的第1控制信号,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也可以生成示出表示1个参考信号的识别信息的第1控制信号,参考信号生成部126通过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来变更参数等的方法生成多个参考信号。
此外,从各处理部12的复用部129输出的复用信号被输出到预编码部13,通过预编码部13进行相加、相位旋转处理、加权并进行空间复用,由此进行层复用。通过与各层对应的各处理部12的复用部129配置的参考信号在频域和时域中的位置可以相同。该情况下,各处理部12中的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生成第3控制信号,以使得参考信号的配置位置在层间相同。在层间使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中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在由终端2接收时产生干扰,可能很难进行参考信号的分离。因此,在层间使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中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参考信号乘以在层间正交的正交码,由此能够在终端2中分离参考信号。
例如,说明使用图3所示的配置对2个层进行复用的例子。设为在第1层和第2层中使用相同的参考信号。在与第1层对应的处理部12-1中,复用部129对图3所示的(0,0)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1)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4)的参考信号乘以-1。此外,与第1层对应的处理部12-1的复用部129对(4,0)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4,1)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4,3)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4,4)的参考信号乘以-1。此外,与第1层对应的处理部12-1的复用部129对第1层的(8,0)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1)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4)的参考信号乘以-1。
另一方面,在与第2层对应的处理部12-2中,复用部129对(0,0)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1)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4)的参考信号乘以+1。此外,与第2层对应的处理部12-2的复用部129对(4,0)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4,1)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4,3)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4,4)的参考信号乘以+1。此外,与第2层对应的处理部12-2的复用部129对(8,0)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1)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4)的参考信号乘以+1。
通过以上的处理,在以相同载波发送的4个符号的参考信号中,在第1层中乘以(+1,-1,+1,-1),在第2层中乘以(+1,+1,+1,+1)。(+1,-1,+1,-1)和(+1,+1,+1,+1)是处于正交关系的正交码,因此,第1层的参考信号和第2层的参考信号处于正交关系。这样,基站1针对频域和时域中的配置位置在层间相同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正交码。因此,终端2在接收到对包含这样乘以正交码后的参考信号的信号进行层复用而得到的信号后,如果具有与相乘的正交码有关的信息,则能够分离各层的参考信号。另外,在该例子中,设正交码的长度为4比特。另外,这里,由复用部129对各参考信号乘以正交码,但是,也可以由参考信号生成部126对参考信号乘以正交码。
另外,所述正交码在3GPP中被称为OCC(Orthogonal Cover Code),其值能够根据参数而变化。
此外,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也可以对参考信号的配置位置、时域或频域中的参考信号间的间隔即参考信号间的距离进行变更。作为一例,说明基站1进行1层的发送的情况。例如,将通过图3的配置例配置的参考信号分组成2组。设(0,0)、(4,0)、(8,0)、(0,1)、(4,1)、(8,1)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而且,设(0,3)、(4,3)、(8,3)、(0,4)、(4,4)、(8,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这样,设为在1层的发送中使用2个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而且,组间的时域中的距离可变。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参考信号组间的时域中的距离的变更的图。如图4所示,第1参考信号组与第2参考信号组之间的时间方向的距离通过参数k来设定。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参数k是表示构成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的位置的左端与构成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的位置的右端的符号编号之间分开几个符号时间的值。图4所示的状态为k=3。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根据反馈信息决定参数k,将参数k包含在第3控制信号中。参数k的值越大,则参考信号的组间的距离越远,因此,不容易产生参考信号间的干扰。因此,例如,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设定,以通信的品质越差则越增大参数k的方式进行设定。此外,参数k能够设定为任意的值,也可以从事前准备的多个候选中进行选择。在从事前准备的多个候选中进行选择的情况下,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将表示候选的编号的候选编号包含在第3控制信号中。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设时域中的参考信号的配置可变,但是,也可以是,频域中的配置也同样可变。例如,将通过图3的配置例配置的参考信号分组成3组。设(0,0)、(0,1)、(0,3)、(0,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设(4,0)、(4,1)、(4,3)、(4,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设(8,0)、(8,1)、(8,3)、(8,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参考信号组间的频域中的距离的变更的图。如图5所示,当设参考信号组间的频率方向的距离为m时,设m可变。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参数m以载波单位表示参考信号组间的间隔。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根据反馈信息决定参数m,将参数m包含在第3控制信号中。参数m的值越大,则参考信号的组间的距离越远,因此,不容易产生参考信号间的干扰。此外,还容易进行频率选择性显著的传输路径的高精度的估计。因此,例如,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设定,以通信的品质越差则越增大参数m的方式进行设定。此外,参数m能够设定为任意的值,也可以从事前准备的多个候选中进行选择。在从事前准备的多个候选中进行选择的情况下,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将表示候选的编号的候选编号包含在第3控制信号中。
在使用图4和图5说明的例子中,在调度单位的资源内具有1个以上的预先确定了配置位置的参考信号的组即参考信号组,在调度单位的资源内,将1个参考信号组的配置位置定义为基准位置,通过指定参数m或参数k,能够示出其他参考信号组的配置位置。参数m是从基准位置起的时域中的偏置值,参数k是从基准位置起的频域中的偏置值。因此,在调度单位的资源内,将1个参考信号组的配置位置定义为基准位置,通过频域和时域中的至少一方中的偏置值定义其他所述参考信号组的配置位置。基站1在参数信息中包含每个参考信号组的偏置值即可。
此外,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也可以以使参考信号的密度可变的方式决定参考信号的配置。即,基站1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速度或传输路径状态对调度单位的资源内的参考信号的密度进行变更。例如,可以根据传输路径的速度、即基站1与终端2之间的相对速度,对图3所示的调度单位即12个载波和14个符号时间内配置的参考信号组的数量进行变更。在传输路径随着时间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传输路径的状态变动,因此,优选在时域中较密地配置参考信号。另一方面,在传输路径的时间变动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密地配置参考信号。例如,能够根据终端2与基站1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否为一定值以上,决定传输路径是否正在随着时间高速变动。通过计算基站1掌握的自身的地理位置与通过反馈信息而从终端2通知的终端2的位置之间的时间变化,能够求出终端2与基站1之间的相对速度。或者,也可以利用所述相对速度和使用载波频率的值来计算多普勒频率,根据通过传输速度进行归一化后的归一化多普勒频率是否为某个一定值以上来决定。或者,也可以根据相同频率的信号的通信品质的变化是否为一定值以上,来决定传输路径是否正在高速变动。作为通信品质,能够使用终端2接收到从基站1发送的信号时的信号的强度等。根据传输路径是否高速变动来改变参考信号的密度,由此确保解调的精度,并且,在不需要确保解调的精度时,降低参考信号的密度,由此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例如,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以使时域中的参考信号的密度可变的方式决定参考信号的配置。例如,将图3所示的参考信号分组成2个参考信号组。设(0,0)、(4,0)、(8,0)、(0,1)、(4,1)、(8,1)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而且,设(0,3)、(4,3)、(8,3)、(0,4)、(4,4)、(8,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在基站1与终端2之间的相对速度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配置2组的参考信号,在基站1与终端2之间的相对速度小于一定值的情况下,配置1组的参考信号。图6示出配置了1组的参考信号的例子,图7示出配置了2组的参考信号的例子。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参考信号组和第2参考信号组中,时域中的配置位置不同。即,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不同的参考信号组的调度单位的资源内的配置位置在时域中不同。而且,基站1例如根据基站1与终端2之间的相对速度对要配置的参考信号组的数量进行变更。这样,在根据基站1与终端2之间的相对速度对要配置的参考信号的组数进行变更的情况下,可以对参考信号生成部126生成的参考信号的组数进行变更,也可以是,参考信号生成部126生成最大组数的参考信号,对各组赋予识别编号。在后者的情况下,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在第3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要使用的参考信号组的识别编号的信息。
具体而言,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按照表示各参考信号组的每个识别编号,将表示是否进行发送的标志包含在第3控制信号中。例如在表示第1参考信号组的识别编号的标志为“1”的情况下,复用部129如图6等所示在时域和频域中配置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另一方面,在表示第1参考信号组的识别编号的标志为“0”的情况下,不在时域和频域中配置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同样,复用部129根据每个参考信号组的标志,判断是否在时域和频域中配置各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当预先决定各参考信号组的时域和频域后,如果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将每个参考信号组的标志包含在第3控制信号中,则复用部129能够在时域和频域中配置参考信号。此外,参数信息生成部123将各参考信号组的标志信息包含在参数信息中。由此,终端2能够得知发送了哪个组的参考信号。或者,也可以代替上述方法,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向参考信号生成部126指示要生成的参考信号组的识别编号。
同样,也可以使频域中的参考信号的密度可变。在传输路径在频域中由于多路径等而显著变动的情况下,优选在频域中较密地配置参考信号。另一方面,如果传输路径在固定的频带内没有变动,则不在频域中较密地配置参考信号,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根据通过反馈信息从终端2通知的传输路径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能够掌握传输路径在频域中是否显著变动。传输路径信息是终端2中的每个频率的传输路径的估计结果。
例如,将图3所示的配置例中的参考信号分组成3组。设(0,0)、(0,1)、(0,3)、(0,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设(4,0)、(4,1)、(4,3)、(4,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设(8,0)、(8,1)、(8,3)、(8,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该情况下,这样,不同的参考信号组的调度单位的资源内的配置位置在频域中不同。而且,与图6和图7中说明的例子同样,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按照每个参考信号组,决定是否对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进行发送、即是否将其配置在时域和频域中。由此,基站1以预先确定了配置位置的参考信号组为单位来决定有无配置参考信号,由此能够对参考信号的密度进行变更。
该情况下,在调度单位的资源内,也可以将1个参考信号组的配置位置定义为基准位置,根据频域和时域中的至少一方中的偏置值来定义其他所述参考信号组的配置位置。而且,基站1在参数信息中包含每个参考信号组的偏置值和表示每个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的有无的标志即可。
此外,也可以汇集多个参考信号组,制作组的集合体,以集合体为单位决定是否配置参考信号。例如,设图3所示的参考信号为通过2组构成的参考信号。设(0,0)、(4,0)、(8,0)、(0,1)、(4,1)、(8,1)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设(0,3)、(4,3)、(8,3)、(0,4)、(4,4)、(8,4)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设第1参考信号组和第2参考信号组为第1参考信号群。然后,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将与第1参考信号群的参考信号相同的配置的参考信号配置在使时域和频域中的至少一方移位的位置。由此,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能够在调度单位即12个载波和14个符号内,以参考信号群为单位对参考信号的配置进行控制。
图8是示出在12个子载波和14个符号内配置了2个参考信号群的例子的图。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图3所示的第1参考信号群的基础上,将新配置的第2参考信号群配置在(0,7)、(4,7)、(8,7)、(0,8)、(4,8)、(8,8)、(0,10)、(4,10)、(8,10)、(0,11)、(4,11)、(8,11)。即,根据基本配置图案即第1参考信号群的配置,定义指定使频域和时域中的至少一方移位的量的参数,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根据参数指定参考信号群的配置。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2参考信号群配置在使第1参考信号群在时域中移位了7个符号时间的位置。另外,使基本配置图案的配置移位后的参考信号群的参考信号群的内容可以与基本配置图案的参考信号群不同。例如,在图8中,(0,0)、(0,3)、(0,7)、(0,10)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可以分别不同。在图8中,说明了从基本配置图案在时域中移位的配置的例子,但是,同样,能够定义从基本配置图案在频域中移位的参考信号群。在设仅时域为移位对象的情况下,表示移位的参数是进行移位的符号时间。在设仅频域为移位对象的情况下,表示移位的参数是进行移位的载波数。在时域和频域中移位的情况下,表示移位的参数是进行移位的符号时间和载波数。
此外,也可以根据要进行复用的层数对所述与参考信号相乘的1层内的正交码进行变更。图9是示出设正交码的长度为4比特、能够复用到16层的参考信号的结构例的图。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使用(0,2)、(0,3)、(6,2)、(6,3)、(1,2)、(1,3)、(7,2)、(7,3)、(2,2)、(2,3)、(8,2)、(8,3)、(3,2)、(3,3)、(9,2)、(9,3)的合计16个RE发送参考信号。此外,设(0,2)、(0,3)、(6,2)、(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1,2)、(1,3)、(7,2)、(7,3)为第2参考信号组,设(2,2)、(2,3)、(8,2)、(8,3)为第3参考信号组,设(3,2)、(3,3)、(9,2)、(9,3)为第4参考信号组。
针对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如下所述乘以正交码。作为第1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2)的信号乘以+1,对(0,3)的信号乘以+1,对(6,2)的信号乘以+1,对(6,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2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2)的信号乘以+1,对(0,3)的信号乘以-1,对(6,2)的信号乘以+1,对(6,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3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2)的信号乘以+1,对(0,3)的信号乘以+1,对(6,2)的信号乘以-1,对(6,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4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2)的信号乘以+1,对(0,3)的信号乘以-1,对(6,2)的信号乘以-1,对(6,3)的信号乘以+1。这样,通过使用第1参考信号组的(0,2)、(0,3)、(6,2)、(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和正交码,能够复用到4层。
同样,针对(1,2)、(1,3)、(7,2)、(7,3)的第2参考信号组、(2,2)、(2,3)、(8,2)、(8,3)的第3参考信号组、(3,2)、(3,3)、(9,2)、(9,3)的第4参考信号组分别使用正交码。由此,在各参考信号组中能够复用到4层,因此,能够进行合计16层的参考信号的复用。如上所述,设正交码的长度为4,使用2个符号时间插入参考信号,由此,能够抑制参考信号间的干扰而进行16层的复用。在上述例子中,在1个调度单位内使用16个载波对16层进行复用,因此,当设1个调度单位即12个载波和14个符号为RB′时,参考信号密度成为16/16/1=1[layer/RE/RB′]。参考信号密度表示每1个RB′使用1个RE发送的层数。另外,层编号和正交码的关系不限于上述例子。
此外,在进行层复用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每层对各参考信号组赋予频域中的偏置。图10是示出赋予了参考信号组的频域的偏置的例子的图。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针对图9所示的配置例,使各参考信号组以偏置值j在频域中进行了偏置。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j=1。即,图10所示的例子是如下的配置:设第0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第0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第6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和第6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1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第1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第7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和第7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设第2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第2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第8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和第8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设第3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第3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第9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和第9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4参考信号组,对第1~第4参考信号组的各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4比特的正交码,使第1~第4参考信号组按照每层在频率方向上进行偏置。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能够根据反馈信息,根据传输路径的状态设定j。例如,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能够以避免传输路径的状态较差的子载波的方式设定j。此外,在可能对特定的子载波插入控制信息或参考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改变j,不使用特定的子载波就能够插入参考信号。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设正交码的长度为4比特,但是,也可以设正交码的长度为2比特,减少属于参考信号组的符号数。例如,面向第1层,对(1,2)、(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分别乘以+1、+1。面向第2层,对(1,2)、(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分别乘以+1、-1。同样,例如,面向第1层,对(7,2)、(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分别乘以+1、+1。面向第2层,对(7,2)、(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分别乘以+1、-1。即,在第1层的发送中使用(1,2)、(1,3)和(7,2)、(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各个层中使用的正交码的长度为2比特。对面向第2层发送的参考信号(2,2)、(2,3)、(8,2)、(8,3)、面向第3层发送的参考信号(3,2)、(3,3)、(9,2)、(9,3)、面向第4层发送的参考信号(4,2)、(4,3)、(10,2)、(10,3)实施同样的处理。由此,能够抑制参考信号间的干扰,进行合计8层的发送。
此外,也可以复制图10所示的配置的参考信号,将被复制的参考信号配置在与原来的参考信号不同的位置。图13是示出配置了复制图10所示的配置的参考信号而得到的信号的例子的图。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设图10所示的(1,2)、(1,3)、(2,2)、(2,3)、(3,2)、(3,3)、(4,2)、(4,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组为基本图案,复制基本图案,将所复制的图案配置在与基本图案不同的位置。同样,在图9所示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中,也可以设一部分为基本图案,并复制基本图案。该情况下,在基本图案中,例如对1个参考信号组乘以正交码。在图11所示的配置例中,设图9所示的(0,2)、(0,3)、(1,2)、(1,3)、(2,2)、(2,3)、(3,2)、(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组为基本图案,复制基本图案,将进行了复制的图案和被复制的图案一起配置在合计3个部位。图12所示的配置例是设正交码的长度为2比特、且能够进行合计16层的通信的配置。如图12所示,设施加了相同阴影的位置的参考信号为相同参考信号组,对各参考信号组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2比特的正交码。在图13所示的配置例中,将基本图案和被复制的图案一起配置在合计4个部位。此外,在该例子中,被复制的是配置位置,参考信号的内容本身可以不同。例如,图13所示的(1,2)、(1,9)、(7,2)、(7,9)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可以分别不同。即,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设第0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和第0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1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和第1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设第2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和第2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设第3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4参考信号组,设第1~第4参考信号组为基本图案,复制基本图案,在频率方向上配置合计3个图案。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在第2个~第9个子载波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中配置参考信号,对相同子载波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2比特的正交码。
另外,正交码不限于使用仅在上述图案内正交的序列的例子,也可以使用在图案间正交的序列。例如,也可以是,为了进行第1层发送,对(1,2)、(1,3)、(1,9)、(1,10)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正交序列+1、+1、+1、+1,为了进行第2层发送,对(1,2)、(1,3)、(1,9)、(1,10)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1、+1、-1。
此外,也可以根据基本图案对若干个参考信号组进行间疏。图14是示出对图13所示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进行了参考信号组的间疏的例子的图。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从基本图案即(1,2)、(1,3)、(2,2)、(2,3)、(3,2)、(3,3)、(4,2)、(4,3)中,删除了(2,2)、(2,3)和(4,2)、(4,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组。然后,对删除了参考信号组后的基本图案进行复制,在包含被复制的图案在内的合计4个部位配置删除参考信号组后的基本图案。
此外,还能够将正交码的长度从4比特变成2比特从而实现16层的复用。对具体例进行说明。作为第1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2)的信号乘以+1,对(6,2)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2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2)的信号乘以+1,对(6,2)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3层用的参考信号,对(1,2)的信号乘以+1,对(7,2)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4层用的参考信号,对(1,2)的信号乘以+1,对(7,2)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5层用的参考信号,对(2,2)的信号乘以+1,对(8,2)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6层用的参考信号,对(2,2)的信号乘以+1,对(8,2)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7层用的参考信号,对(3,2)的信号乘以+1,对(9,2)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8层用的参考信号,对(3,2)的信号乘以+1,对(9,2)的信号乘以-1。这样,能够使用第0个符号的参考信号进行8层的发送。
而且,同样,对第1个符号插入参考信号,作为第9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3)的信号乘以+1,对(6,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10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3)的信号乘以+1,对(6,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11层用的参考信号,对(1,3)的信号乘以+1,对(7,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12层用的参考信号,对(1,3)的信号乘以+1,对(7,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13层用的参考信号,对(2,3)的信号乘以+1,对(8,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14层用的参考信号,对(2,3)的信号乘以+1,对(8,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15层用的参考信号,对(3,3)的信号乘以+1,对(9,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16层用的参考信号,对(3,3)的信号乘以+1,对(9,3)的信号乘以-1。通过以上处理,设正交码的长度为2,在2个符号中配置参考信号,能够进行16层的复用。在该例子中,在1个调度单位内使用16个载波对16层进行复用,因此,参考信号密度成为16/16/1=1[layer/RE/RB′]。另外,层编号和正交码的关系不限于上述例子。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正交码的长度为2比特或4比特,但是,还能够使用8比特的正交码进行参考信号的16层的复用。图15是示出使用8比特的正交码的情况下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作为面向第1层的参考信号,对(0,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面向第2层的参考信号,对(0,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
此外,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作为面向第3层的参考信号,对(0,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面向第4层的参考信号,对(0,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
作为面向第5层的参考信号,对(0,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面向第6层的参考信号,对(0,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
作为面向第7层的参考信号,对(0,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面向第8层的参考信号,对(0,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0,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7,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
对(2,2),(2,3),(3,2),(3,3),(8,2),(8,3),(9,2),(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实施同样的处理。作为面向第9层的参考信号,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面向第10层的参考信号,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
作为面向第11层的参考信号,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面向第12层的参考信号,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
作为面向第13层的参考信号,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面向第14层的参考信号,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
作为面向第15层的参考信号,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面向第16层的参考信号,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8,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
在以上说明的图15中说明的例子中,在1个调度单位内使用16个载波对16层进行复用,因此,参考信号密度成为16/16/1=1[layer/RE/RB′]。另外,层编号和正交码的关系不限于上述例子。在图16所示的配置例中,是在1个子载波频域内对图15的配置赋予移位的例子。在图15和图16中,还是能够进行8层复用的配置例。例如在图16的配置例中,使用4比特的正交码,面向第1层,对(1,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2)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2,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乘以+1。4比特的正交码如上所述按照每层而不同。图16所示的例子成为在频域中进行2次复制的配置例。即,在图16的例子中,设第1个和第2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以及第1个和第2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3个和第4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以及第3个和第5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对第1和第2参考信号组乘以按照每个所述层而不同的2比特的正交码,设第1和第2参考信号组为基本图案,复制基本图案,在频率方向上移位6个子载波进行配置。
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在多个符号时间中配置参考信号,但是,还能够在1个符号时间中配置参考信号,使用正交码进行复用。图17是示出在1个符号时间中配置参考信号并使用正交码进行复用的例子的图。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利用(0,2)、(1,2)构成第1参考信号组,利用(3,2)、(4,2)构成第2参考信号组,利用(6,2)、(7,2)构成第3参考信号组,利用(9,2)、(10,2)构成第4参考信号组。例如,作为第1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2)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的参考信号乘以+1。作为第2层用的参考信号,对(0,2)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1,2)的参考信号乘以-1。对其他参考信号组实施同样的处理,由此,能够在第2个符号时间内进行8层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在图17中,在各组间在频域中隔开1个子载波,但是,如图18所示的例子那样,也可以不隔开间隔地配置参考信号。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设第2个和第3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4个和第5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设第6个和第7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设第8个和第9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4参考信号组,对第1~第4参考信号组的各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2比特的正交码。在图17或图18的配置例中,示出在时域中不进行复制的图案,但是,如图19所示,也可以在时域中复制多个配置图案。其结果,如图19所示,使用2个符号配置参考信号。即,在图19的例子中,设第1个、第2个、第7个和第8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3个、第4个、第9个和第10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设第1个、第2个、第7个和第8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设第3个、第4个、第9个和第10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4参考信号组,对第1~第4参考信号组的各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4比特的正交码。此外,如图20所示,也可以在频率中复制3次相同图案。即,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设第1个和第2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3个和第4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设第1个和第2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设第3个和第4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4参考信号组,对所述第1~第4参考信号组的各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4比特的正交码,设第1~第4参考信号组为基本图案,复制基本图案,在频率方向上配置合计3个图案。
将图17所示的配置图案同样地应用于2个符号时间,由此能够增加层的复用数。图21是示出在2个符号时间中配置参考信号并使用正交码进行复用的例子的图。在第2个符号时间中,与图17所示的参考信号同样配置乘以了正交码的参考信号。而且,在第3个符号时间中,也同样配置乘以了正交码的参考信号,由此,能够针对图17所示的例子进行追加的8层的复用,因此,能够进行合计16层的复用。在图22所示的配置图案中,各组的频域中不存在间隔。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设第2个和第3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4个和第5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设第6个和第7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设第8个和第9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4参考信号组,设第2个和第3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5参考信号组,设第4个和第5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6参考信号组,设第6个和第7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7参考信号组,设第8个和第9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8参考信号组,对第1~第8参考信号组的各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个所述层而不同的2比特的正交码。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在参考信号组内,参考信号的配置位置在频域中相邻,但是,在参考信号组内,参考信号的配置位置也可以在频域中不相邻。即,构成相同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也可以在频域中分散。图23是示出构成相同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在频域中分散的例子的图。在图23中,与相同参考信号组对应的位置施加了相同的阴影。在图23所示的配置例子,例如,第1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配置在(0,2)和(6,2)中。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参考信号组在频率中连续配置。例如第1组配置在第2符号的(1,2)~(4,2)。然后,应用4比特正交码。进而,第1组在频率中复制2次。第2组配置在第3符号中。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设第1个~第4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1个~第4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对所述第1和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4比特的正交码,设第1和第2参考信号组为基本图案,复制基本图案,在频率方向上移位6个子载波进行配置。
此外,图17所示的配置例是设正交码为2比特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用8比特的正交码。图25是示出使用8比特的正交码在1个符号时间中配置了参考信号的例子的图。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在(0,2)、(1,2)、(3,2)、(4,2)、(6,2)、(7,2)、(9,2)、(10,2)中配置参考信号。而且,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使用8比特正交码进行层复用。例如,作为8比特的正交码,能够使用[+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此外,也可以使用8比特的正交码在与图25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位置配置参考信号。图26是示出使用8比特的正交码在1个符号时间中配置了参考信号的另一例的图。在图26所示的例子中,从(2,2)到(9,2),参考信号在频域中连续配置。图27所示的例子示出将第2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配置图案配置在第3符号中的例子。使用本配置例,能够实现合计16层的复用。使用第2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对第1层~第8层进行复用,使用第3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对第9层~第16层进行复用。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设第2个~第9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2个~第9个子载波的第3个符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对第1和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8比特的正交码。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中的正交码的分配、时域和频率中的配置和控制信息的生成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图2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中的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首先,基站1决定作为发送对象的UE即终端2的数量和面向各UE的层数(步骤S1)。具体而言,基站1的控制部10根据从终端2接收到的信号,对作为发送对象的终端2的数量进行管理。例如,基站1的控制部10针对发送了与基站1之间的通信开始的请求的终端2,在该终端2请求通信结束为止的期间内,将该终端2作为发送对象的UE进行管理。此外,即使终端2未请求通信结束,在一定时间以上未从终端2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0也从发送对象的UE中删除。控制部10根据从终端2发送的频带分配请求,来决定面向各UE的层数。另外,关于基站1中的UE数的管理和层数的分配方法,可以使用任意的方法,能够使用一般的方法,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接着,基站1的控制部10根据UE数和对各UE分配的层数,决定参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配置位置(步骤S2)。例如,在UE数为8、对各UE各分配2层的层的情况下,合计层数为16,因此,控制部10决定能够对16层进行复用的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此时,还决定正交码的比特数。如上所述,基站1以参考信号的频域的位置和时域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在层间不同的方式进行配置或在参考信号的频域的位置和时域的位置在层间相同的情况下乘以正交码,由此,参考信号在层间不会产生干扰。即,控制部10决定参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位置以及是否乘以正交码,以使得参考信号在层间不会产生干扰。
接着,基站1的控制部10将正交码分配给各层的各参考信号组(步骤S3)。控制部10向与各层对应的处理部12指示参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位置以及正交码。
各处理部12按照来自控制部10的指示,对参考信号乘以正交码(步骤S4)。另外,如上所述,各处理部12的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能够从预先确定的多个图案中选择参考信号本身。此外,可以对参考信号实施加扰处理后乘以正交码,也可以乘以正交码后实施加扰处理。
各处理部12生成参数信息(步骤S5)。具体而言,参数信息生成部123根据来自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24和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的信息生成参数信息。另外,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2按照来自控制部10的指示,决定参考信号的配置。此时,也可以根据来自对应的终端2的反馈信息,如上所述,进行变更参考信号的配置或变更参考信号组的数量的处理。此外,控制部10也可以向各处理部12指示有无加扰处理。
接着,基站1实施时间、频率和空间复用处理(步骤S6),结束处理。具体而言,各处理部12的复用部129对数据、参考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复用。然后,预编码部13通过预编码处理对从各处理部12输出的各层的复用信号进行空间复用,由此实施时间、频率和空间复用处理。时间、频率和空间复用处理后的信号通过发送部14进行发送。
图2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的功能结构例的图。终端2具有接收部21、解调部22、控制部23和发送部24。接收部21根据从基站1接收到的信号实施CP的去除、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等。解调部22根据由接收部21接收到的信号实施传输路径估计和每层的解调处理。此时,解调部22根据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数信息,掌握参考信号的配置等。控制部23根据解调部22的传输路径估计的结果、由接收部21测定的接收信号的强度、未图示的位置检测单元对终端2的位置的检测结果等生成反馈信息,经由发送部24将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1。
接着,对基站1和终端2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基站1的结构要素中的发送部14是发送机,接收部11是接收机。图2所示的基站1的结构要素中的控制部10、处理部12和预编码部13通过处理电路实现。发送部14和接收部11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处理电路。这些处理电路可以是供处理器执行软件的电路,也可以是专用电路。在处理电路通过软件实现的情况下,处理电路例如是图30所示的控制电路。图30是示出控制电路100的一例的图。控制电路100具有输入部101、处理器102、存储器103和输出部104。输入部101是接收从外部输入的数据的接收部。输出部104是向外部发送数据的发送部。
处理器102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称为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存储器103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闪存、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等。在处理电路是图30所示的控制电路100的情况下,处理器102读出并执行存储器103中存储的与基站1的各个结构要素对应的程序,由此实现各结构要素。此外,存储器103还用作处理器102实施的各处理中的暂时存储器。
构成基站1的各部中的构成为专用硬件的部分通过图31所示的电路实现。图31是示出专用的硬件电路的结构例的图。专用的硬件电路200具有输入部201、处理电路202和输出部203。输入部201是接收从外部输入的数据的接收部。输出部203是向外部发送数据的发送部。处理电路202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它们的组合。
此外,构成基站1的各结构要素也可以组合专用的硬件电路200和控制电路100来实现。
终端2的发送部24是发送机,终端2的接收部21是接收机。解调部22和控制部23可以通过上述控制电路100实现,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电路200实现。发送部24和接收部21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上述控制电路100实现,还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电路200实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1中,控制部10决定参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位置以及是否乘以正交码,以使得参考信号在层间不会产生干扰。因此,能够抑制层间的参考信号的干扰,抑制来自基站1的信号的重发,抑制通信容量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插入必要以上的大量参考信号,能够抑制传输效率的降低。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和终端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下面,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设12个载波和14个符号为调度单位,示出收纳在调度单位内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能够跨越多个调度单位配置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下面,将1个调度单位的资源称为1个RB′。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参考信号分散在多个调度单位即多个RB′中进行配置。通过在多个RB′中分散配置参考信号,改善频率利用效率。在多个RB′中配置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基站1需要事先决定将几个RB′作为1组来配置参考信号。将由分散配置有参考信号的多个RB′构成的组称为资源块组。在以下的例子中,设为利用2个RB′构成资源块组,将这2个RB′称为资源块对。
例如,设RB′0和RB′1这2个RB′构成资源块对。该情况下,基站1在对8层进行复用而进行发送的情况下,第1层~第4层的参考信号配置在RB′0内,第5层~第8层的参考信号配置在RB′1内。该情况下,不需要将8层的参考信号配置在1个RB′内,因此,与将8层的参考信号全部配置在RB′内的情况相比,频率利用效率提高。
使用图9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对具体例进行说明,与图9的例子同样,设正交码的长度为4比特,在2个符号时间中插入参考信号,进行16层的复用。图3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例的图。在图32中,基站1使图9所示的参考信号分散配置在2个RB′中。详细地讲,在RB′0中,在(0,2)、(0,3)、(1,2)、(1,3)、(2,2)、(2,3)、(3,2)、(3,3)中配置参考信号,在RB′1中,在(6,2)、(6,3)、(7,2)、(7,3)、(8,2)、(8,3)、(9,2)、(9,3)中配置参考信号。
作为第1层用的参考信号,对RB′0的(0,2)的信号乘以+1,对RB′0的(0,3)的信号乘以+1,对RB′1的(6,2)的信号乘以+1,对RB′1的(6,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2层用的参考信号,对RB′0的(0,2)的信号乘以+1,对RB′0的(0,3)的信号乘以-1,对RB′1的(6,2)的信号乘以+1,对RB′1的(6,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3层用的参考信号,对RB′0的(0,2)的信号乘以+1,对RB′0的(0,3)的信号乘以+1,对RB′1的(6,2)的信号乘以-1,对RB′1的(6,3)的信号乘以-1。作为第4层用的参考信号,对RB′0的(0,2)的信号乘以+1,对RB′0的(0,3)的信号乘以-1,对RB′1的(6,2)的信号乘以-1,对RB′1的(6,3)的信号乘以+1。
因此,通过使用(0,2)、(0,3)、(6,2)、(6,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和正交码,能够复用到4层。同样,针对通过RB0的(1,2)、RB0的(1,3)、RB1的(7,2)、RB1的(7,3)构成的组、通过RB0的(2,2)、RB0的(2,3)、RB1的(8,2)、RB1的(8,3)构成的组、通过RB0的(3,2)、RB0的(3,3)、RB1的(9,2)、RB1的(9,3)构成的组分别使用正交码,由此,能够在各个组中复用到4层。其结果,能够对合计16层的参考信号进行复用。使用16个载波在2个RB′内发送16层,因此,参考信号密度成为16/16/2=1/2[layer/RE/RB′]。另外,层编号和正交码的关系不限于上述例子。
在资源块对内配置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关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位置,考虑几个方法。参数信息生成部123在参数信息中包含使用哪种方法配置参考信号。例如,设(0,2)、(0,3)、(1,2)、(1,3)、(2,2)、(2,3)、(3,2)、(3,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6,2)、(6,3)、(7,2)、(7,3)、(8,2)、(8,3)、(9,2)、(9,3)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将是否在各参考信号组中配置参考信号而进行发送的标志包含在参数信息中。例如,在图32所示的例子中,在参数信息中,关于与RB′0对应的标志值,与第1参考信号组对应的标志是表示进行发送的值,与第2参考信号组对应的标志是表示不进行发送的值。此外,关于与RB′1对应的标志值,与第1参考信号组对应的标志是表示不进行发送的值,与第2参考信号组对应的标志是表示进行发送的值。
此外,也可以预先确定第1参考信号组和第2参考信号组的RB′内的基准位置,将从基准位置起的偏置值存储在参数信息中。例如,在图32的例子中,设第1和第2参考信号组为基准位置。而且,设偏置值为RB‘单位即在频率方向上为12个子载波。该情况下,在参数信息中,在RB′0中,第1参考信号组的标志的值是表示进行发送的值,第1参考信号组的偏置值为0,第2参考信号组的标志的值是表示不进行发送的值。另一方面,在参数信息中,在RB′1中,第1参考信号组的标志的值是表示不发送的值,第2参考信号组的标志的值是表示进行发送的值,第2参考信号组的偏置值为1(RB′)。即,以RB′0为基准定义偏置值。另外,偏置值也可以不是以RB′为单位进行定义,而是以子载波为单位进行定义。
图33是示出偏置值与图32所示的配置例不同的配置例的图。在图33所示的配置例中,在参数信息中,在RB′0中,第1参考信号组的标志的值是表示进行发送的值,第1参考信号组的偏置值为0,第2参考信号组的标志的值是表示不进行发送的值。在参数信息中,在RB′1中,第1参考信号组的标志值是表示进行发送的值,第1参考信号组的偏置值为1(RB′),第2参考信号组的标志的值是表示不进行发送的值。
也可以以资源块对内的1个RB′中的参考信号组的配置为基准,针对其他RB′指定从基准位置起的偏置量。例如,在图32的例子中,当以RB′0中的参考信号组的配置为基准时,RB′1的偏置量为6。图34中示出配置了使用图27所示的1个符号的参考信号的例子。在RB′0中,使用第2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对第1层~第8层进行复用,在RB′1中,使用第3符号中配置的参考信号对第9层~第16层进行复用。在图34所示的例子中,在第0调度单位(RB′0)和第1调度单位(RB′1)中配置参考信号,设第0调度单位的第2个~第9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第1调度单位的第2个~第9个子载波的第2个符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对第1和第2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个所述层而不同的8比特的正交码。图35中示出图11所示的配置的分割例。在图3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0调度单位和第1调度单位中配置参考信号,设第0调度单位的第0个子载波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为第1参考信号组,设所述第0调度单位的第1个子载波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为第2参考信号组,设第1调度单位的第2个子载波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为第3参考信号组,设第1调度单位的第3个子载波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为第4参考信号组,对第1~第4参考信号组的参考信号乘以按照每层而不同的2比特的正交码,设第1~第4参考信号组为基本图案,复制所述基本图案,在频率方向上配置合计3个图案,各图案在频率方向上偏置4个子载波。
基站1也可以根据终端2之间的相对距离或传输路径信息,决定是如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在1个RB′中配置参考信号、还是如上所述在多个RB′中分散配置参考信号。即,基站1也可以选择是实施第1配置处理还是实施第2配置处理,其中,该第1配置处理是在1个调度单位的资源内决定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该第2配置处理是在多个调度单位的资源内决定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的配置。在实施第2配置处理的情况下的1个调度单位的资源内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数据量小于在实施第1配置处理的情况下的1个调度单位的资源内用于参考信号的数据量。
以上所述的动作以外的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如上所述,对用作参考信号的序列进行分组,分配组编号或索引编号,在参数信息中包含有无发送参考信号组或偏置值,由此,终端2能够使用参数信息进行解调。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RB′中分散配置参考信号,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实施方式3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站的结构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代替实施方式1的基站1而具有基站1a,除此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相同。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下面,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a实施多个层的空间复用。终端2需要掌握与各层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对各层的信号进行解调。换言之,终端2必须以某种形式区分每层的参考信号。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能够使用时域、频域和正交码对每层的参考信号进行分离的方法。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通过参数信息,对终端2通知与自身对应的层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位置、参考信号的图案、以及正交码被扩散的情况下的与正交码有关的信息。
通过预编码部13进行按照作为发送目的地的每个终端2而不同的波束成形,由此实现空间复用。换言之,在进行了理想的波束成形的情况下,从基站1a传输的信号按照每个终端2以空间上被分离的状态进行传输,各终端2仅接收以本终端为目的地的层。该情况下,终端2能够掌握与对自身发送的层的参考信号有关的参数信息即可。如果以各终端2为目的地进行各2层的传输、且基站1以4个终端2为目的地通过层复用进行发送,则基站1发送8层的信号。如果进行理想的波束成形、并通过波束成形完全按照每个终端2分离发送信号,则各终端2能够掌握与自身对应的2层的参考信号的参数信息即可。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环境中,由于未得到准确的传输路径信息等各种理由,很难实施完美的波束成形。因此,很难完全抑制用户间干扰即以其他终端2为目的地的信号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在各终端2中,与以本终端为目的地的层的信号一起,混合接收以其他终端2为目的地的层的信号。因此,需要掌握以本站为目的地的层的参考信号和以其他站为目的地的层的参考信号,并使用以本站为目的地的层的参考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该“混合情况”依赖于波束成形的精度和终端2间的距离等。因此,根据空间的分离精度,针对基于参考信号的配置和正交码对各参考信号进行分离的要求程度不同。例如,如果空间的分离精度较高,则基于参考信号在频域和时域中的配置和正交码实现的各参考信号的分离的程度较弱即可,例如,也可以在频域或时域中不完全分离参考信号。
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使用参考信号在频域和时域中的配置以及正交码,在层间对参考信号进行分离,以使得在层间不会产生干扰。因此,参考信号的识别精度优良,但是另一方面,参考信号消耗资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根据终端2的状态来抑制参考信号中使用的资源的消耗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6的结构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1a具有在实施方式1的基站1中追加了分组控制部15的结构。分组控制部15从各处理部12的反馈信息处理部121收集从各终端2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或者,分组控制部15也可以从由接收部11接受的接收信号中提取从各终端2发送的反馈信息,由此收集从各终端2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分组控制部15根据各终端2的反馈信息,计算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空间分离的终端2的组合和不容易进行空间分离的终端2的组合。具体而言,是否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空间分离的判断方法在后面叙述。然后,对终端2进行分组,以使得不容易进行空间分离的终端2属于同一组,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空间分离的终端2属于不同组。换言之,各组内的终端2之间可以不容易进行空间分离。
分组控制部15根据对终端2进行分组后的结果,对各处理部12的反馈信息处理部121指示与应该使用的参考信号有关的信息。具体而言,分组控制部15对与同一组内的终端2对应的层的处理部12指示与参考信号有关的信息,以使得通过时域、频域和进行相乘的正交码中的至少一方来确保层间的参考信号的正交。与参考信号有关的信息是表示时域、频域和进行相乘的正交码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容许时域和频域的配置在组间相同,还容许不实施基于正交码的正交。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许可在组间利用相同的参考信号,在组间变更加扰序列来传输参考信号。另外,也可以不是加扰序列,而在组间变更参考信号的序列自身。
关于是否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空间分离的判断,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作为例子,以下示出若干个方法。
·基于终端2间的距离是否为一定值以上的判断方法
通过从各终端2反馈各终端2的位置信息,能够掌握作为空间复用对象的终端2间的位置关系。一般而言,距离较近的终端2不容易进行空间分离。基站1a计算终端2间的距离,在终端2间的距离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分离。
·基于终端2捕捉的波束信息的方法
在基站1a以窄波束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为了检测新终端2的产生而定期在小区整体区域内实施波束扫描。即,改变波束的方向,对基站1a构成的小区整体进行扫描。一般而言,从基站观察的波束的方向预先作为波束编号关联起来。此时,各终端2求出能够以最大功率接收哪个方向的波束,将能够以最大功率接收的波束的方向或波束编号作为反馈信息发送到基站1a。由此,基站1a能够掌握作为空间复用对象的终端2间的位置关系。基站1a在终端2间以最大功率接收的波束的方向的角度差为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分离。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方法
基站1a与终端2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在进行波束成形时是重要的信息。一般而言,基站1a可以活用传输路径的互易(Reciprocity)或传输路径的可逆性,使用上行链路的通信中发送的已知信号计算传输路径信息,也可以从终端2取得传输路径信息作为反馈。能够根据该传输路径信息计算UE间的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的计算方法如下所述。例如,将由于UE与基站之间的传输路径而引起的相位旋转量和功率衰减量作为传输路径信息。然后,如果从不同UE反馈的所述相位旋转量或功率衰减量的相关性值较高,则能够判断为空间相关性较高。在基站1a中,空间相关性较高的终端2间不容易进行空间分离。在终端2间的空间相关性小于一定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分离。
图3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a中的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首先,基站1a的分组控制部15从各UE即各终端2取得各终端2的位置信息(步骤S11)。步骤S12与实施方式1的步骤S1相同。在步骤S12之后,分组控制部15根据终端2的位置信息对终端2进行分组(步骤S13)。
接着,分组控制部15对各组分配不同的扰码即不同的加扰序列(步骤S14)。接着,与实施方式1同样,分组控制部15对组内的终端2分配正交码(步骤S15)。接着,处理部12根据来自分组控制部15的指示,实施参考信号与正交码的相乘、加扰处理(步骤S16)。步骤S17和步骤S18与实施方式1的步骤S5和步骤S6分别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频域和时域中的参考信号的配置可以在层间相同。控制部10能够将频域和时域中的参考信号配置在任意位置。
图3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a中的处理步骤的另一例的流程图。在图38所示的例子中,根据传输路径信息(CSI信息)实施分组。首先,基站1a从各终端2取得传输路径信息(CSI信息)(步骤S21)。步骤S22与实施方式1的步骤S1相同。接着,基站1a的分组控制部15计算终端2间的空间相关性值(步骤S23)。基站1a的分组控制部15根据终端2间的空间相关性值对终端2进行分组(步骤S24)。步骤S25~步骤S29与步骤S14~步骤S18相同。
基站1a能够选择并实施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分配和实施方式1所述的第2分配中的任意一方,其中,第1分配在层间使频域和时域的配置相同,第2分配在层间使频域、时域的配置和相乘的正交码中的至少一方不同。例如,基站1a根据终端2间的距离选择第1分配或第2分配。或者,基站1a也可以从终端2取得表示终端2中接收到从基站1a发送的照射方向不同的信号时的接收强度最大的方向的信息,根据终端2间的方向的差异选择第1分配或第2分配。或者,基站1a也可以从终端2取得传输路径信息,根据传输路径信息计算终端2间的空间相关性,根据空间相关性选择第1分配或第2分配。
与实施方式1的各结构要素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a中的分组控制部15可以通过图30所示的控制电路100实现,也可以通过图31所示的专用的硬件电路200实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终端2间是否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分离对终端2进行分组,在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分离的终端2间,容许时域、频域和相乘的正交码相同,并且在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分离的终端2间,使加扰处理不同。由此,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抑制参考信号引起的资源的消耗。
以上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标号说明
1、1a:基站;2、2-1~2-n:终端;3:通信系统;10、23:控制部;11、21:接收部;12、12-1~12-N:处理部;13:预编码部;14、24:发送部;15:分组控制部;22:解调部;121:反馈信息处理部;122:第3控制信号生成部;123:参数信息生成部;124: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25: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26:参考信号生成部;127:数据生成部;128:加扰处理部;129:复用部。

Claims (5)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发送装置,所述发送装置具有:
控制部,其为了向终端进行发送而分别对所述终端分配层,根据表示所述发送装置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各个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按照每层配置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上的位置;
配置部,其根据由所述控制部配置的频域和时域上的所述位置,按照每层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考信号;以及
发送处理部,其对信号进行空分复用而进行发送,所述信号包括由所述配置部配置的层的参考信号;
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频域和所述时域中的资源的分配的单位即调度单位由第0个至第11个这12个子载波和第0个至第13个这14个符号的矩阵构成,
第0个和第1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以及第6个和第7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作为第一参考信号组,
第2个和第3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以及第8个和第9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作为第二参考信号组。
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终端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3.一种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为了向终端进行发送而分别对所述终端分配层,根据表示发送装置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各个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按照每层配置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上的位置;
根据配置的频域和时域上的所述位置,按照每层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考信号;
对信号进行空分复用而进行发送,所述信号包括配置的层的参考信号;
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频域和所述时域中的资源的分配的单位即调度单位由第0个至第11个这12个子载波和第0个至第13个这14个符号的矩阵构成,
第0个和第1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以及第6个和第7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中作为第一参考信号组,
第2个和第3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以及第8个和第9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作为第二参考信号组。
4.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为了向终端进行发送而分别对所述终端分配层,根据表示发送装置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各个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按照每层配置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上的位置;
根据配置的频域和时域上的所述位置,按照每层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考信号;
对信号进行空分复用而进行发送,所述信号包括配置的层的参考信号;
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频域和所述时域中的资源的分配的单位即调度单位由第0个至第11个这12个子载波和第0个至第13个这14个符号的矩阵构成,
第0个和第1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以及第6个和第7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中作为第一参考信号组,
第2个和第3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以及第8个和第9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作为第二参考信号组。
5.一种用于控制发送装置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所述发送装置执行如下处理:
为了向终端进行发送而分别对所述终端分配层,根据表示所述发送装置与所述终端之间的各个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按照每层配置参考信号的频域和时域上的位置;
根据配置的频域和时域上的所述位置,按照每层在频域和时域中配置参考信号;
对信号进行空分复用而进行发送,所述信号包括配置的层的参考信号;
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频域和所述时域中的资源的分配的单位即调度单位由第0个至第11个这12个子载波和第0个至第13个这14个符号的矩阵构成,
第0个和第1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以及第6个和第7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中作为第一参考信号组,
第2个和第3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以及第8个和第9个子载波各自的第2个和第3个符号作为第二参考信号组。
CN202110666938.7A 2016-12-07 2016-12-07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Active CN113411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6938.7A CN113411173B (zh) 2016-12-07 2016-12-07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6938.7A CN113411173B (zh) 2016-12-07 2016-12-07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PCT/JP2016/086450 WO2018105069A1 (ja) 2016-12-07 2016-12-07 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方法
CN201680091429.3A CN110073617B (zh) 2016-12-07 2016-12-07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429.3A Division CN110073617B (zh) 2016-12-07 2016-12-07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1173A CN113411173A (zh) 2021-09-17
CN113411173B true CN113411173B (zh) 2024-04-19

Family

ID=6249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429.3A Active CN110073617B (zh) 2016-12-07 2016-12-07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CN202110666938.7A Active CN113411173B (zh) 2016-12-07 2016-12-07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429.3A Active CN110073617B (zh) 2016-12-07 2016-12-07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931413B2 (zh)
EP (1) EP3547575A4 (zh)
JP (1) JP6533298B2 (zh)
CN (2) CN110073617B (zh)
WO (1) WO20181050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8264B (zh) * 2016-09-30 2022-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EP3547575A4 (en) 2016-12-07 2019-1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8282322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EP3878225B1 (en) * 2018-11-05 2023-09-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of schedul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EP3981084A1 (en) 2019-06-05 2022-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candidate set of beams for beam tracking
EP3981080A1 (en) * 2019-06-05 2022-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mimo operation control
WO2021196166A1 (en) * 2020-04-03 2021-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 information in transmission burst
CN113853007B (zh) * 2020-06-28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23991B2 (en) * 2020-11-24 2024-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DM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156A (zh) * 2009-10-02 2012-07-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JP2014014097A (ja) * 2009-01-12 2014-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協調マルチポイント(CoMP)送信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準静的リソース割当
JP2016501489A (ja) * 2012-12-04 2016-01-1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の移動速度による参照信号のパターン変更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6190B2 (en) * 2007-02-27 2011-10-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lloca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28018B2 (en) 2008-09-26 2013-04-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1635883B1 (ko) * 2009-02-03 2016-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수신 기법
KR20100089758A (ko) * 2009-02-04 2010-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5541290B2 (ja) * 2009-03-19 2014-07-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Ofdmフレーム内へのダウンリンク復調基準信号の挿入
US8369885B2 (en) 2009-04-14 2013-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797950B2 (en) * 2009-05-27 2014-08-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ual-layer beam form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US8885541B2 (en) * 2009-08-04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tension of UE-RS to DWPTS
JP5087061B2 (ja) * 2009-10-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498413B1 (en) * 2009-11-04 2018-12-2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ownlink communication and assista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2714527B (zh) * 2010-01-22 2015-04-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00244B (zh) 2011-07-15 2019-0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测量参考信息的通知方法、干扰测量方法及装置
TW201728104A (zh) * 2011-08-12 2017-08-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多書入多輸出操作方法及裝置
KR101967298B1 (ko) * 2011-12-16 2019-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셀 시스템에서 물리 채널에 대한 자원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51392A1 (en) * 2012-04-06 2013-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assive mimo
WO2014038865A1 (en) * 2012-09-05 2014-03-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42378A2 (ko) * 2012-09-12 201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 기법을 이용한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769812B2 (en) * 2012-09-18 2017-09-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54381B2 (en) * 2012-09-24 2017-0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pattern
GB2519456B (en) 2013-01-15 2017-05-31 Zte Wistron Telecom Ab Ope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by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CN103944665B (zh) * 2013-01-18 2018-08-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982051B1 (en) * 2013-04-01 2017-05-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 signal mapping
US9730240B2 (en) * 2013-05-11 2017-08-08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carrier type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102019540B1 (ko) * 2013-12-18 2019-09-06 아이디에이씨 홀딩스, 인크. 전이중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간섭 관리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WO2015109419A1 (en) * 2014-01-24 2015-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eriodic cqi reporting for lte-tdd eimta system
US9432234B2 (en) * 2014-04-09 2016-08-30 Broadcom Corporation Frequency interleaving and de-interleaving for OFDM modulation
US9648802B2 (en) 2014-11-26 2017-05-16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Multiple seed-type planter with on-row selector assembly
WO2016127309A1 (en) * 2015-02-10 2016-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mrs enhancement for higher order mu-mimo
US9401824B1 (en) 2015-09-24 2016-07-26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hannel estimation in multi-user massive MIMO systems
EP3547575A4 (en) * 2016-12-07 2019-1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14097A (ja) * 2009-01-12 2014-0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協調マルチポイント(CoMP)送信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準静的リソース割当
CN102577156A (zh) * 2009-10-02 2012-07-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JP2016501489A (ja) * 2012-12-04 2016-01-1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の移動速度による参照信号のパターン変更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TT DOCOMO.R1-1613103 "Discussions on High order MU-MIMO Transmission for NR".3GPP tsg_ran\WG1_RL1.2016,(第TSGR1_8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31413B2 (en) 2021-02-23
JPWO2018105069A1 (ja) 2018-12-13
EP3547575A1 (en) 2019-10-02
CN110073617A (zh) 2019-07-30
EP3547575A4 (en) 2019-12-11
JP6533298B2 (ja) 2019-06-19
WO2018105069A1 (ja) 2018-06-14
CN110073617B (zh) 2021-07-09
US20190393999A1 (en) 2019-12-26
CN113411173A (zh) 2021-09-17
US20210135805A1 (en) 2021-05-06
US11895044B2 (en)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1173B (zh) 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和发送方法
US11864204B2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797649B (zh) 与灵活的csi配置和关联反馈有关的系统和方法
JP6078078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基準信号生成の初期設定
US904897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61141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signal mapping method
JP2010158020A (ja) 上りリンクの復調パイロットシーケンスを決定する方法、端末および上りリンクシステム
US11271786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having processing circuitry to determine to arrange a OFDM symbol including a reference signal
US9337978B2 (en) Sequence deriv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US9094065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23022135A (ja)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KR20190127911A (ko) 송신 장치 및 수신 장치
KR20100065048A (ko) 다중 셀 환경에서 CoMP 참조신호 송수신 방법
JP7118224B2 (ja) 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回路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2140847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信号生成方法及び品質推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