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7205B - 介质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87205B CN113387205B CN202110193668.2A CN202110193668A CN113387205B CN 113387205 B CN113387205 B CN 113387205B CN 202110193668 A CN202110193668 A CN 202110193668A CN 113387205 B CN113387205 B CN 1133872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um
- pair
- restricting
- width direction
- movable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8—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pneumatic force
- B65H3/12—Suction bands, belts, or tables moving relatively to the pile
- B65H3/124—Suction bands or belts
- B65H3/128—Suction bands or belts separating from the top of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8—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pneumatic force
- B65H3/14—Air blasts producing partial vacu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 B65H5/224—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by suction bel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21—Industrial-size printers, e.g. rotary printing p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介质供给装置,在介质供给装置中,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作为介质供给装置(1)的限制部的一个例子的1对侧挡板(12、12)具有:作为1对第1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的1对凸部(12b、12b),其在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相对地配置,并在宽度方向(W)上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进行限制;以及作为1对第2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的1对限制面(12a、12a),其以比该1对凸部(12b、12b)之间的间隔(间隔(S11))大的间隔(S12)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地配置,并在宽度方向(W)上对浮起的介质(M)进行限制。1对凸部(12b、12b)配置为能够与1对限制面(12a、12a)一体地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空气供纸方式,其在使用浮起空气来使用纸浮起之后,使最上面的用纸分离成1张而进行供给。在采用这样的空气供纸方式的片材供给装置中,提出如下一种介质供给装置,该介质供给装置包括:1对侧挡板,其限制片材束的宽度;以及1对调整板,其相对于侧挡板独立地配置于该1对侧挡板的上方,用于限制浮起的片材的宽度,1对调整板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窄于1对侧挡板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还提出了如下一种介质供给装置,在介质供给装置中,在从送风口没有空气的吹出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设于送风口的摆动板的顶端高度位于与用纸束的供纸高度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用纸束的供纸高度低的位置,在存在空气的吹出的状态下,摆动板的顶端高度位于与吸附输送部的输送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吸附输送部的输送面高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2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02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装载于装载台的用纸等介质在浮起时会在由1对侧挡板夹着的空间内自由地移动。因此,若在1对侧挡板与介质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则由于相对于吸附最上面的介质并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的吸附位置的偏移,有时产生图像位置偏移、卡纸等问题。
另一方面,当1对侧挡板抵靠介质时,介质的浮起行为和浮起后的介质(除所输送的最上面的介质之外的介质)的落下行为会因介质与1对侧挡板之间的摩擦而受到妨碍,例如,因介质难以浮起而产生无输送,或者因浮起的介质难以落下而产生多重输送。另外,由于介质容易变形,所以尤其有时产生介质的无输送。
因而,若无法以适当的间隔来限制浮起的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则无法准确地供给介质。
如上述那样,在包括1对侧挡板和配置于该1对侧挡板的上方且对浮起的片材的宽度进行限制的1对调整板的片材供给装置中,与1对侧挡板不同,1对调整板无法在片材未浮起的情况下通过与片材抵接来决定位置。因此,需要进行如下复杂的设定:获得1对侧挡板的位置信息,设定1对调整板的位置。
此时,若以通过使1对侧挡板抵接于用纸来测量实际的片材的尺寸这样的通常的方式来检测片材的尺寸,则取尺寸检测误差量以上的余量来设定1对调整板的间隔,会在1对调整板与片材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另外,在利用规定形状尺寸、在面板上输入的值来设定1对调整板的位置的情况下,为了不使1对调整板抵靠片材,要相对于片材的规格尺寸而取预定(若为规定形状尺寸的用纸,则是由JIS规定的用纸尺寸公差+2mm)以上的余量来设定1对调整板的间隔,会在1对调整板与片材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如此,若在1对调整板与片材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则如上所述,有时会因相对于输送机构的吸附位置的偏移而产生图像位置偏移、卡纸等问题。
此外,在此,针对专利文献2,还考虑到如下的介质供给装置,该介质供给装置包括:装载台,其装载多个介质;输送机构,其输送装载于该装载台的多个介质中的最上面的介质;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其通过吹出空气而至少使最上面的介质浮起;以及抽吸机构,其通过对空气进行抽吸而使因该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最上面的介质吸附于输送机构。
在这样的介质供给装置中,当使对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一对侧挡板之间的间隔较小时,介质在浮起时和落下时会与侧挡板接触,从而阻碍浮起和落下。因此,例如,最上面的介质未正常地浮起而产生无输送,或者位于最上面的介质的下部的第2个及其之后的介质未正常地落下而产生多重输送。因而,无法可靠地供给介质。
另外,当使一对侧挡板之间的间隔较大时,能够抑制浮起和落下的阻力,但在浮起时介质会乱动,容易产生歪斜。
此外,由于介质的浮起时的形状根据厚度等种类而变化,因此难以将一对侧挡板之间的间隔设定为适当的间隔。
另外,当空气的吹出消失时,上述介质供给装置的摆动板会朝向用纸束地向下方摆动而将浮起后落下的第2张及其之后的用纸下压,由此使落下后的用纸的位置混乱。因此,存在因在落下后的用纸再次浮起之际没有正常地浮起而产生无输送等无法可靠地供给用纸的担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的介质供给装置。具体地,其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设定来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的介质供给装置。其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介质的歪斜的同时可靠地供给介质的介质供给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1个技术方案中,介质供给装置包括:装载台,其装载多个介质;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其通过吹出空气来使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多个介质中的至少最上面的介质浮起;输送机构,其将通过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最上面的介质向输送方向输送;以及限制部,其具有1对第1限制部分和1对第2限制部分,该1对第1限制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介质进行限制,该1对第2限制部分以比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之间的间隔大的间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通过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介质进行限制,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配置为能够与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一体地移动。
在另1个技术方案中,介质供给装置包括:装载台,其装载多个介质;输送机构,其将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多个介质中的最上面的介质向输送方向输送;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其通过吹出空气来至少使所述最上面的介质浮起;抽吸机构,其通过对空气进行抽吸而使因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最上面的介质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第1可动引导件,其能够在对所述介质的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和比该限制位置远离所述介质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开始吹出空气之后且是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所述输送机构输送之前,该控制部控制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而使其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从而限制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采用所述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的印刷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供给介质时)的左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未装载介质时)的左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侧挡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未装载介质时)的左视图。
图8是表示包括第3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的印刷系统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未供给介质时)的左视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供给介质时)的左视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其一)。
图12B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其二)。
图12C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其三)。
图12D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其四)。
图13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2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5A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其一)。
图15B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其二)。
图15C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其三)。
图15D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其四)。
图16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的限制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介质供给装置;11、装载台;12、侧挡板;12a、限制面;12a-1、12a-2、开口部;12b、肋;13、高度限制板;20、输送机构;21、输送带;22、23、带轮;30、抽吸机构;40、浮起空气吹出机构;50、分离空气吹出机构;41、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51、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42、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52、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60、第1可动引导件;61、宽度限制部分;62、高度限制部分;70、第2可动引导件;80、浮起状态检测部;81、控制部;82、存储部;83、接口部;84、装载台升降驱动部;85、输送驱动部;91、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2、侧挡板;92a、限制面;93、可动凸部;100、印刷系统;101、印刷装置;102、侧挡板;A1、抽吸空气;A2、浮起空气;A3、分离空气;A21、主浮起空气;A31、主分离空气;A4、侧浮起空气;A5、侧分离空气;D、输送方向;FA、浮起区域;M、介质;M1、最上面的介质;M2、第2个介质;P11、限制位置;P12、退避位置;P21、限制位置;P22、退避位置;P31、限制位置;P32、退避位置;PA、装载区域;R、输送路径;S11、S12、S21、S21-1、S22、间隔;W、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第2和第3实施方式及该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介质供给装置。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的印刷系统100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供给介质M时)的左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未装载介质M时)的左视图。
图5是表示侧挡板12的立体图。
此外,图1和图3~图5以及后述的图7~图10和图12A~图12D以及图15A~图15D所示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各方向只不过是将介质M的输送方向D设为右方向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例如,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水平方向,上下方向是铅垂方向。
图1所示的印刷系统100包括介质供给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
介质供给装置1向印刷装置101的印刷部110供给介质M。此外,介质供给装置1供给介质M的对象并不限于印刷装置101,也可以是输送装置、后处理装置等其他装置。另外,介质供给装置1也可以一体地设于印刷装置101等其他装置。另外,作为介质M,例如是用纸(单张纸),但也可以是薄膜等其他片状的介质等。另外,介质供给装置1例如沿上下或前后排列地配置有多个,多个介质供给装置1也可以向印刷装置101等其他单个装置供给介质M。
如图1和图2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包括装载台11、1对侧挡板12、12、输送机构20、抽吸机构30、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1对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52、控制部81、存储部82、接口部83、装载台升降驱动部84和输送驱动部85。
在图1、图3、和图4所示的装载台11装载有多个介质M。装载台11通过图2所示的装载台升降驱动部84的驱动进行升降。作为一个例子,当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数量减少时,控制部81根据未图示的浮起状态检测部以预定的装载面高度水平照射的光的反射光的光量来控制装载台升降驱动部84,以使装载台11上升。
如图3和图4所示,一对侧挡板12、12在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D(右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W(前后方向)上相对地配置。较佳的是,一对侧挡板12、12配置为,能够根据介质M的尺寸、朝向在装载台11上通过例如手动或未图示的驱动部件沿介质M的宽度方向W移动。此外,在图1中,为了图示带轮22等,省略了一对侧挡板12、12的上部的图示。
在1对侧挡板12、12的各侧挡板12中,设有从介质M侧的限制面12a向介质M侧突出例如0.5mm左右的凸部12b。该凸部12b的从限制面12a突出的突出量是任意的,较佳的是,例如设为日本工业标准JIS用纸尺寸公差值的一半(若公差值为2mm,则单侧的凸部12b为1mm)以下。如图5所示,凸部12b例如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肋。凸部12b在输送方向D上隔开间隔地设有3个。此外,1对侧挡板12、12的凸部12b、12b是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地配置并在宽度方向W上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第1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
如图4所示,1对侧挡板12、12之间的区域包含凸部12b、12b之间的装载区域PA和比该装载区域PA靠上方的浮起区域FA。在装载区域PA中,介质M未浮起,而是装载于装载台11。在浮起区域FA中,介质M浮起。限制面12a中的比凸部12b靠上方的部分是在宽度方向W上对浮起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第2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此外,1对侧挡板12、12是具有1对第1限制部分(1对凸部12b、12b)和1对第2限制部分(1对限制面12a、12a)的限制部的一个例子。
1对侧挡板12、12的限制面12a、12a之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12大于1对侧挡板12、12的凸部12b、12b之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11。
通过限制面12a和凸部12b一体地设于侧挡板12、即限制面12a和凸部12b一体地设置,例如,当用户通过手动使侧挡板12沿宽度方向W移动时,限制面12a和凸部12b一体地沿宽度方向W移动。如此,在各个侧挡板12中,限制面12a和凸部12b以能够一体地移动的方式配置。
为了防止在浮起而最上面的介质M1被输送之后落下的第2个及其之后的介质M卡住,凸部12b的上端以宽度方向W上的厚度朝向上方去变薄的方式倾斜。
此外,也可以在侧挡板12的限制面12a中的与浮起区域FA相对应的区域设有凹部。在该情况下,凹部作为在宽度方向W上对浮起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第2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限制面12a中的未设有凹部的部分作为在宽度方向W上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第1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从限制面12a突出的凸部12b。此外,第1限制部分和第2限制部分若能够一体地移动,则也可以独立地设置。例如,第1限制部分设于侧挡板12,第2限制部分配置于与侧挡板12不同的构件。
图1所示的输送机构20具有输送带21和挂设有该输送带21的左右1对带轮22、23。带轮22、23中的一者是驱动带轮,另一者是从动带轮。驱动带轮通过图2所示的输送驱动部85的驱动而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输送带21旋转。由此,输送机构20将通过后述的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吹出主浮起空气A21和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吹出侧浮起空气A4而浮起的最上面的介质M1向输送方向D(右方向)输送。也可以是,输送机构20例如在前后方向排列地配置有多个。在该情况下,后述的抽吸机构30可以仅配置有1个,或者配置于多个输送机构20中的各输送机构20。此外,在图3和图4中,省略了输送机构20的图示。
输送带21是输送介质M的输送构件的一个例子。在输送带21设有供由后述的抽吸机构30抽吸的抽吸空气A1通过的多个通孔。
也可以是,输送机构20不具有输送带21,而具有输送辊等其他输送构件。在输送机构20具有输送辊的情况下,输送驱动部85不使驱动带轮旋转,而使驱动辊(输送辊)旋转。
在未图示的抽吸源(例如抽吸风扇)的驱动下,抽吸机构30经由设于输送带21的多个通孔来抽吸抽吸空气A1,由此,使装载于装载台11的多个介质M中的浮起的最上面的介质M1吸附于输送机构20。
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配置于比装载于装载台11的多个介质M靠输送方向D的下游侧的位置,在空气供给源(例如空气供给风扇)的驱动下,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吹出主浮起空气A21而至少使最上面的介质M1浮起。较佳的是,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向斜上方吹出主浮起空气A21以使包含最上面的介质M1在内的例如10个左右的介质M向上浮起。如图3和图4所示,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的主浮起空气A21的吹出口在前后分离地设有两个。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的下部的图示,在图3和图4中省略了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的吹出口以外的图示。
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配置于比装载于装载台11的多个介质M靠输送方向D的下游侧的位置,在空气供给源(例如空气供给风扇)的驱动下,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吹出用于使最上面的介质M1和第2个介质M2分离的主分离空气A31。如图3和图4所示,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的主分离空气A31的吹出口在被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的两个吹出口夹着的位置处在前后分离地设有两个。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的下部的图示,在图3和图4中省略了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的吹出口以外的图示。
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配置于比1对侧挡板12、12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在空气供给源(例如空气供给风扇)的驱动下,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吹出侧浮起空气A4而至少使最上面的介质M1浮起。如图5所示,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中的各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从在侧挡板12的浮起区域FA和装载区域PA连续地设置的开口部12a-1的下部吹出侧浮起空气A4。如此,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从侧挡板12(限制面12a的开口部12a-1)的浮起区域FA吹出侧浮起空气A4。换言之,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的吹出口(浮起喷嘴)设于侧挡板12的浮起区域FA。由此,能够易于使介质M浮起。此外,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侧浮起空气A4的吹出口。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的下部的图示,在图3和图4中,省略了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自身的图示。
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和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是通过吹出空气(主浮起空气A21和侧浮起空气A4)而使装载于装载台11的多个介质M中的至少最上面的介质M1浮起的浮起空气吹出机构的一个例子。
1对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52配置于比1对侧挡板12、12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在空气供给源(例如空气供给风扇)的驱动下,1对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52吹出用于使最上面的介质M1和第2个介质M2分离的侧分离空气A5。如图5所示,1对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52中的各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从设于侧挡板12的开口部12a-2吹出侧分离空气A5。对浮起的最上面的介质M1的高度进行限制的高度限制板13以从该开口部12a-2向介质M侧突出的方式配置。此外,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侧分离空气A5的吹出口。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的下部的图示,在图3和图4中,省略了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自身的图示。
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和1对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52是吹出用于使最上面的介质M1和第2个介质M2分离的分离空气(主分离空气A31和侧分离空气A5)的分离空气吹出机构的一个例子。
图2所示的控制部81具有作为对介质供给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发挥功能的处理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对介质供给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在介质供给装置1与印刷装置101等其他装置一体设置时等情况下,印刷装置101等其他装置的控制部也可以兼用作控制部81。
存储部82例如是预先存储有预定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半导体存储器即ROM(ReadOnly Memory)、在处理器执行各种控制程序时根据需要用作作业用存储区域的随机读写半导体存储器即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对于存储部82,同样地,印刷装置101等其他装置的存储部也可以兼用作存储部82。
接口部83在与印刷装置101等外部设备之间授受各种信息。例如,接口部83从印刷装置101的控制部接收介质M的供给要求、停止供给要求等信息,控制部81基于这些信息来控制介质供给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
装载台升降驱动部84具有使装载台11升降的马达(驱动器的一个例子)。
输送驱动部85具有使作为输送机构20的带轮22、23中的一者的驱动带轮旋转的马达(驱动器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说明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101。
印刷装置101包括印刷部110、输送部120、第1供给部130、第2供给部140、第3供给部150、输送辊对161~输送辊对165、以及套准调节辊对166。此外,在图1中,以粗实线示出从介质供给装置1、第1供给部130、第2供给部140、以及第3供给部150起向印刷部110延续的输送路径R。
印刷部110例如具有按照印刷所使用的各种颜色区分的线型喷墨头(日文:ラインヘッド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此外,印刷部110的印刷方式也可以是喷墨印刷方式以外的印刷方式。
输送部120与印刷部110相对地配置。例如,输送部120一边吸附介质M一边利用输送带来输送介质M。
第1供给部130具有供给托盘131、刮辊132、拾取辊133,第2供给部140具有供给托盘141、刮辊142、拾取辊143,第3供给部150具有供给托盘151、刮辊152、拾取辊153。
在供给托盘131、141、151装载有多个介质M。
刮辊132是将装载于供给托盘131的多个介质M中的位于最上面的介质M放出并输送的放出辊,刮辊142是将装载于供给托盘141的多个介质M中的位于最上面的介质M放出并输送的放出辊,刮辊152是将装载于供给托盘151的多个介质M中的位于最上面的介质M放出并输送的放出辊。
拾取辊133将由刮辊132放出的介质M向输送路径R输送,拾取辊143将由刮辊142放出的介质M向输送路径R输送,拾取辊153将由刮辊152放出的介质M向输送路径R输送。
输送辊对161~输送辊对165配置在输送路径R的自第1供给部130、第2供给部140、以及第3供给部150起到套准调节辊对166为止的部分上。
自介质供给装置1、第1供纸部130、第2供纸部140、以及第3供纸部150输送过来的介质M抵接于套准调节辊对166。由此,修正介质M的歪斜。
接下来,对于介质供给装置1进行的介质M的供给动作,适当省略与上述说明重复的事项并进行说明。
首先,当图2所示的控制部81收到来自印刷装置101的供给要求的信息时,控制抽吸机构30而抽吸抽吸空气A1,并控制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和1对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52而吹出各种空气(主浮起空气A21、主分离空气A31、侧浮起空气A4和侧分离空气A5)。
由此,从如图1所示那样全部的介质M装载于装载台11的状态起变化为如图3所示那样一部分的介质M浮起的状态。于是,介质M在图4所示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12比装载区域PA(间隔S11)大的浮起区域FA中浮起。此外,在如上述那样1对侧挡板12、12配置为能够通过手动来移动的情况下,对于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通过例如在刚装载后使1对侧挡板12、12移动至在凸部12b、12b处抵接于介质M的周缘或接近介质M的周缘的位置,从而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被限制。另外,在如上述那样1对侧挡板12、12配置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件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对于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通过在刚装载后而开始供给介质M时(开始印刷时)等预定时刻使1对侧挡板12、12移动至在凸部12b、12b处抵接于介质M的周缘或接近介质M的周缘的位置,从而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被限制。
之后,若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则控制部81通过例如关闭闸门来使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吹出主浮起空气A21的动作和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吹出侧浮起空气A4的动作暂时停止。
并且,在输送机构20开始输送最上面的介质M1之后,控制部81通过例如打开闸门而使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吹出主浮起空气A21的动作和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吹出侧浮起空气A4的动作再次开始,使第2个介质M2吸附于输送机构20。然后,输送机构20开始输送第2个介质M2。重复进行这样的介质M的供给动作,直至控制部81收到停止供给要求的信息为止。
在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装置1包括装载台11、作为浮起空气吹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的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和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输送机构20、以及作为限制部的一个例子的1对侧挡板12、12。在装载台11装载有多个介质M。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和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通过吹出作为空气的一个例子的主浮起空气A21和侧浮起空气A4而使装载于装载台11的多个介质M中的至少最上面的介质M1浮起。输送机构20将因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吹出主浮起空气A21和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吹出侧浮起空气A4而浮起的最上面的介质M1向输送方向D输送。1对侧挡板12、12具有:作为1对第1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的1对凸部12b、12b,其在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相对地配置并在宽度方向W上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进行限制;以及作为1对第2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的1对限制面12a、12a,其以比该1对凸部12b、12b之间的间隔(间隔S11)大的间隔S12(>S11)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地配置并在宽度方向W上对因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吹出主浮起空气A21和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吹出侧浮起空气A4而浮起的介质M进行限制。1对凸部12b、12b中的一个凸部12b配置为能够与1对限制面12a、12a中的一个限制面12a一体地移动,1对凸部12b、12b中的另一个凸部12b配置为能够与1对限制面12a、12a中的另一个限制面12a一体地移动。
如此,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W上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凸部12b、12b和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12比该1对凸部12b、12b之间的间隔(间隔S11)大且在宽度方向W上对浮起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限制面12a、12a配置为能够一体地移动。因此,例如,通过利用手动使侧挡板12移动,能够以将1对凸部12b、12b之间的间隔S11相对于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设定为适当的间隔这样的简单的设定,来将1对限制面12a、12a之间的间隔S12相对于浮起的介质M设定为适当的间隔。由此,与1对限制面12a、12a之间的间隔S12过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浮起的介质M在宽度方向W上自由地移动而产生图像位置偏移、卡纸等。另外,与1对限制面12a、12a之间的间隔S12过小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介质M的浮起行为和第2个及其之后的介质M的落下行为受摩擦妨碍而产生介质M的无输送、多重输送,或者因介质M变形而产生介质M的无输送。因此,采用本第1实施方式,能够以简单的设定来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M。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限制部的一个例子是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地配置的1对侧挡板12、12,在宽度方向W上对浮起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第2限制部分设于1对侧挡板12、12的靠介质M侧的限制面12a、12a,作为在宽度方向W上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第1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的1对凸部12b、12b设于1对侧挡板12、12的限制面12a、12a且比限制面12a向介质M侧突出。
由此,通过将凸部12b设于限制面12a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将1对凸部12b、12b间的间隔S11与1对限制面12a、12a间的间隔S12之间的间隔差保持为一定。因此,如上所述,能够以将1对凸部12b、12b之间的间隔S11相对于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设定为适当的间隔这样的简单的设定,来将1对限制面12a、12a之间的间隔S12相对于浮起的介质M设定为适当的间隔。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简单的设定来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M。
<第2实施方式>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相比,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2中,替代1对侧挡板12、12而配置有1对侧挡板92、92,并且,配置有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和1对可动凸部93、93。在其他事项上,能够将本第2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2设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6是表示介质供给装置2的控制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介质供给装置2(未装载介质M时)的左视图。
介质供给装置2包括图6所示的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以及图7所示的1对侧挡板92、92和1对可动凸部93、93。另外,介质供给装置2包括上述装载台11(参照图7)、输送机构20(以下,参照图6)、抽吸机构30、主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1、主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1、1对侧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2、42、1对侧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2、52、控制部81、存储部82、接口部83、装载台升降驱动部84和输送驱动部85。
图6所示的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具有使图7所示的1对可动凸部93、93沿宽度方向W移动的马达(驱动器的一个例子)。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通过控制部81的基于后述的介质信息等的控制来使1对可动凸部93、93移动,例如,可以根据介质供给装置1(或印刷装置101)的输入部中的用户的操作来使1对可动凸部93、93移动。此外,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可以是单个驱动部,也可以是对一个可动凸部93进行驱动的驱动部和对另一个可动凸部93进行驱动的驱动部这样的合计两个驱动部。
图7所示的1对侧挡板92、92在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D(参照图1)正交的宽度方向W(前后方向)上相对地配置。较佳的是,1对侧挡板92、92配置为,能够根据介质M的尺寸、朝向在装载台11上通过例如手动或未图示的驱动部件沿介质M的宽度方向W移动。
较佳的是,在1对侧挡板92、92中的各侧挡板92设有凹部或开口部,该凹部或开口部能够容纳比介质M侧的限制面92a向介质M侧突出的可动凸部93。或者,可动凸部93可以配置在介质M与限制面92a之间。
通过使可动凸部93例如以能够沿着侧挡板92在宽度方向W上滑动的方式连结于侧挡板92,从而可动凸部93配置为能够调整相对于侧挡板92的位置且能够与侧挡板92一体地移动。通过将侧挡板92和可动凸部93配置为能够一体地移动,例如,当用户通过手动来使侧挡板92沿宽度方向W移动时,限制面92a和可动凸部93会一体地沿宽度方向W移动。此外,在可动凸部93配置为能够通过手动来调整相对于侧挡板92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省略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
可动凸部93例如与上述图5所示的凸部12b同样地,在装载区域PA中沿上下方向延伸。可动凸部93可以在输送方向D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此外,1对凸部93、93是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地配置且在宽度方向W上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第1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
1对侧挡板92、92之间的区域包含可动凸部93、93之间的装载区域PA和比该装载区域PA靠上方的浮起区域FA。在装载区域PA中,介质M未浮起,而是装载于装载台11。在浮起区域FA中,介质M浮起。限制面92a中的比可动凸部93靠上方的部分是在宽度方向W上对浮起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第2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此外,本第2实施方式中的限制部具有1对限制面92a、92a(侧挡板92、92)和1对可动凸部93。
为了防止在浮起而最上面的介质M1被输送之后落下的第2个及其之后的介质M卡住,可动凸部93的上端以宽度方向W上的厚度朝向上方去变薄的方式倾斜。
由于可动凸部93配置为能够在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的驱动下沿宽度方向W移动,因此,对于1对可动凸部93、93之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1,例如当1对可动凸部93、93以相互远离的方式移动至虚线所示的1对可动凸部93-1、93-1的位置时,该间隔S21变大(成为间隔S21-1)。但是,由于1对可动凸部93、93以在比限制面92a向介质M侧突出的范围内沿宽度方向W移动,因此,即使可动凸部93、93沿宽度方向W移动,限制面92a、92a之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2仍大于可动凸部93、93之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1、S21-1。
如此,1对侧挡板92、92的限制面92a、92a和1对可动凸部93、93配置为能够调整限制面92a、92a间的间隔S22与可动凸部93、93间的间隔S21、间隔S21-1之间的间隔差。
较佳的是,图6所示的控制部81根据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介质信息和介质供给装置1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在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的驱动控制下使1对可动凸部93、93沿宽度方向W移动,使1对可动凸部93、93和1对限制面92a、92a相对地移动,由此调整上述间隔差。
在此,介质信息例如是介质M的尺寸、介质M的朝向、介质M的种类等信息。较佳的是,由控制部81例如基于印刷装置101的印刷作业、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尺寸、朝向进行检测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用户在设于介质供给装置1的操作部(例如杆)处进行的与介质M的种类相对应的操作等获得介质信息。介质M的尺寸例如为A3(297×420mm)、A4(210×297mm)等。介质M的朝向是介质M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D平行的纵向或者是介质M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横向。介质M的种类可以分为普通纸、厚纸、薄纸等按介质M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进行分类、按介质M的材质进行分类、按介质M的纹理的朝向(纵向纹理或横向纹理)进行分类等。
另外,环境信息是设置有介质供给装置1的环境的湿度、温度、气流等。较佳的是,由控制部81例如基于在介质供给装置1设置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获得环境信息。
例如,介质M在宽度方向W上越长、介质M越薄、或者介质供给装置1的环境越高温多湿,则介质M的韧性越弱,浮起的介质M越容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变形,因此,较佳的是,为了相对地减小上述间隔差,控制部81控制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以使1对可动凸部93、93相互远离。由此,例如,在用户通过手动使侧挡板92和可动凸部93移动到使可动凸部93与介质M抵接的位置时,能够利用相对较窄的间隔S22来限制在浮起区域FA中容易变形的介质M。
另一方面,例如,介质M在宽度方向W上越短、介质M越厚、或者介质供给装置1的环境越低温低湿,则介质M的韧性越强,浮起的介质M越不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变形,因此,较佳的是,为了相对地增大上述间隔差,控制部81控制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以使1对可动凸部93、93相互靠近。由此,例如,在用户通过手动使侧挡板92和可动凸部93移动至使可动凸部93与介质M抵接的位置时,能够利用相对较大的间隔S22来限制在浮起区域FA中不易变形的介质M。
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是限制部分驱动部的一个例子。该限制部分驱动部只要使可动凸部93(第1限制部分)和限制面92a(第2限制部分)相对地移动即可,可以是使限制面92a(侧挡板92)相对于可动凸部93移动的第2限制部分驱动部。或者,也可以是配置有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和使限制面92a(侧挡板92)移动的第2限制部分驱动部这两者。此外,第2限制部分驱动部通过在最上面的介质M1的浮起后且是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缩小1对限制面92a、92a之间的间隔S22,能够使浮起的最上面的介质M1以更适当的位置吸附于输送机构20。
在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即,由于在宽度方向W上对浮起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限制面92a、92a和在宽度方向W上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1对可动凸部93、93配置为能够一体地移动,因此,如上所述,能够以简单的设定来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M。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1对第1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的可动凸部93、93和作为1对第2限制部分的一个例子的限制面92a、92配置为,例如,通过利用第1限制部分驱动部91或者通过手动来使1对可动凸部93、93相对于1对限制面92a、92a(侧挡板92、92)沿宽度方向W移动,由此,能够调整1对可动凸部93、93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1、间隔S21-1与1对限制面92a、92a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2之间的间隔差。
由此,能够调整相对于基于1对可动凸部93、93的装载区域PA中的宽度方向W上的限制位置的、基于限制面92a的浮起区域FA中的宽度方向W上的限制位置。因此,例如,能够根据介质M来使浮起区域FA中的宽度方向W上的限制位置比装载区域PA中的宽度方向W上的限制位置较大幅度地扩大或稍微扩大等任意地进行调整。因而,能够更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M。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1通过根据介质M的介质信息和介质供给装置1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使1对可动凸部93、93和1对限制面92a、92a相对地移动,从而调整上述间隔差。
由此,例如,基于介质M的尺寸、介质M的厚度、设置有介质供给装置1的环境的温度、湿度,对于韧性较弱而在浮起时容易变形的介质M,使浮起区域FA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2比装载区域PA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1-1相对地稍微扩大,从而能够易于限制浮起的介质M。另一方面,对于韧性较强而在浮起时不易变形的介质M,使浮起区域FA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2比装载区域PA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S21相对较大幅度地扩大,从而能够易于限制浮起的介质M。因而,能够进一步准确地供给浮起的介质M。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图16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介质供给装置。在此,对于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等,适当省略与上述说明重复的事项。
图8是表示包括第3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3的印刷系统100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3(未供给介质M时)的左视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3(供给介质M时)的左视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介质供给装置3的控制结构的图。
如图8所示,介质供给装置3包括装载台11、一对侧挡板102、102、输送机构20、抽吸机构30、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0、例如4个第1可动引导件60、例如4个第2可动引导件70、浮起状态检测部80。
另外,如图11所示,介质供给装置1包括控制部81、存储部82、接口部83、装载台升降驱动部84和输送驱动部85。
在图9和图10中以双点划线(假想线)表示的一对侧挡板102、102在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W(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地配置,限制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较佳的是,一对侧挡板102、102配置为,能够根据介质M的尺寸、朝向在装载台11上沿介质M的宽度方向W移动。此外,在图8中,为了图示带轮22等,省略了一对侧挡板102、102的上部的图示。另外,在图9和图10中,为了图示第1可动引导件60和第2可动引导件70,用双点划线表示一对侧挡板102、102。
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配置于比装载于装载台11的多个介质M靠输送方向D的下游侧的位置,通过吹出浮起空气A2而至少使最上面的介质M1浮起。较佳的是,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向斜上方吹出浮起空气A2以使包含最上面的介质M1在内的例如10个左右的介质M向上浮起。此外,较佳的是,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也配置于在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隔着介质M而相对的两个位置。
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0配置于比装载于装载台11的多个介质M靠输送方向D的下游侧的位置,吹出用于使最上面的介质M1和第2个介质M2分离的分离空气A3。此外,较佳的是,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0也配置于在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隔着介质M而相对的两个位置。
在例如4个第1可动引导件60中,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60分别配置于介质M的输送方向D上的下游侧端部和上游侧端部。第1可动引导件60的数量为1个以上即可,优选配置有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1对第1可动引导件60,更优选配置有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两对以上的第1可动引导件60。此外,各个第1可动引导件60能够在对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P11(参照图10)和比该限制位置P11在例如宽度方向W上远离介质M的退避位置P12之间移动(参照图9)。
第1可动引导件60包含对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宽度限制部分61,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另外,较佳的是,第1可动引导件60包含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的高度的高度限制部分62。第1可动引导件60由宽度限制部分61和高度限制部分62在主视时呈朝下的字母L状。
如图10所示,在第1可动引导件60处于限制位置P11时,宽度限制部分61限制被输送机构20吸附之前(由输送机构20输送之前的一个例子)的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较佳的是,高度限制部分62在第1可动引导件60处于限制位置P11时和处于退避位置P12时这两个时机均限制被输送机构20吸附之前的最上面的介质M1的高度。
如图8虚线(阴影线)所示,例如4个第2可动引导件70配置于在一对侧挡板102、102的靠介质M侧的面设置的各两个凹部为宜。但是,第2可动引导件70也可以配置于例如在左右方向上与一对侧挡板102、102分开的位置。
第2可动引导件70配置于比第1可动引导件60靠下方的位置。在此,若第2可动引导件7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上端与下端之间的中间位置)位于比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上端与下端之间的中间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则可以说第2可动引导件70配置于比第1可动引导件60靠下方的位置。第2可动引导件70的数量为1个以上即可,优选配置有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1对第2可动引导件70,更优选配置有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两对以上的第2可动引导件70。
第2可动引导件70能够在对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P21(参照图9)和比该限制位置P21远离介质M的退避位置P22(参照图10)之间移动。较佳的是,一对第2可动引导件70位于该退避位置P22时的间隔大于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宽度),且大于或等于一对侧挡板102、102之间的宽度方向W上的间隔。第2可动引导件70在未供给介质M时如图9所示那样移动至限制位置P21,在供给介质M时如图10所示那样移动至退避位置P22,对此详见后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可动引导件60和第2可动引导件70相对于侧挡板102独立地配置,但侧挡板102也可以作为第1可动引导件60或第2可动引导件70发挥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可动引导件60配置于第2可动引导件70的上方,但例如,第1可动引导件60也可以以对装载于装载台11的最下位的介质M进行限制的方式遍及更下方地配置,第1可动引导件60和第2可动引导件70的位置、大小并不受特别限制。另外,也可以省略第2可动引导件70。
浮起状态检测部80检测最上面的介质M1的浮起状态(例如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的高度位置的对称性等)。例如,浮起状态检测部80可以通过对浮起的最上面的介质M1进行拍摄来检测浮起状态,或者,可以朝向浮起的介质M照射检测光并根据其反射光的光量来检测介质M的浮起状态。另外,浮起状态检测部80可以是设于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高度限制部分62的例如静电容量传感器等接触式传感器。在该情况下,能够检测设于一个高度限制部分62的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最上位的介质M1的时刻与设于另一个高度限制部分62的触摸传感器检测到最上面的介质M1的时刻之间的偏差来作为最上面的介质M1的浮起状态。
另外,也可以是,浮起状态检测部80例如通过基于水平照射的检测光的反射光来检测是否存在介质M,从而检测最上面的介质M1的装载面高度。另外,较佳的是,当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减少时,后述的控制部81根据浮起状态检测部80检测到的上述浮起状态或装载面高度来控制装载台升降驱动部84,以使装载台11上升。
接下来,参照图12A~图12D和图13来说明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限制动作。
图12A~图12D是用于说明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限制动作的流程图。
此外,在图12A~图12D中,省略输送机构20等的图示,仅图示出抽吸机构30、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60和多个介质M。
在图11所示的控制部81从印刷装置101接收到了介质M的供给要求时,开始图13所示的处理。
首先,控制部81获得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介质信息和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步骤S11)。
接下来,控制部81控制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而吹出浮起空气A2(步骤S12)。由此,如图12A所示,包含最上面的介质M1在内的多个介质M浮起。介质M的浮起时的形状根据厚度等种类而变化,例如,以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位于比两端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浮起。在如此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的阶段中,第1可动引导件60位于退避位置P12。此外,控制部81在接收到了介质M的供给要求时,控制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0而吹出分离空气A3,并且控制抽吸机构30而抽吸抽吸空气A1。
在此,例如,在介质M为厚纸的情况、尺寸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介质M的质量较大,因此,空气的风量(例如浮起空气A2和分离空气A3的吹出量、抽吸空气A1的抽吸量)较多为宜,在介质M为薄纸的情况、尺寸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介质M的质量较小,因此空气的风量较少为宜。另外,例如,在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介质M的质量较大,因此空气的风量较多为宜。
接下来,如图12B所示,控制部81重复进行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浮起并抵接于退避位置P12处的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高度限制部分62而被限制了高度的判断(步骤S13)。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高度限制部分62,由此最上面的介质M1的形状趋于水平。
对于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抵接于高度限制部分62,例如,能够基于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起经过的时间进行判断。此外,对于最上面的介质M1抵接于高度限制部分62的时刻,例如质量越大的介质M该时刻越慢等,会根据上述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而变化。因此,控制部81也可以根据基于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决定的从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起经过的时间来判断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抵接于限制部分62而被限制了高度。此外,最上面的介质M1抵接于高度限制部分62的时刻也根据浮起空气A2的风量而变化。
另外,对于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抵接于高度限制部分62,也可以基于如上述那样在高度限制部分62、62设置的例如静电容量传感器等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
在最上面的介质M1抵接于退避位置P12处的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高度限制部分62而被限制了高度的情况下(步骤S13:“是”),如图12C所示,控制部81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限制位置P11(步骤S14)。
在此,控制部81也可以基于上述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限制位置P11。例如,介质M越薄,浮起的介质M越容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较佳的是,控制部81以使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60之间的间隔较小的方式来决定限制位置P11。或者,在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介质M的质量变大,因此,浮起的介质M不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而,在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较佳的是,控制部81以使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60之间的间隔较大的方式来决定限制位置P11。
另外,较佳的是,控制部81如上述那样基于浮起状态检测部80所检测到的最上面的介质M1的浮起状态进行控制,以使在介质M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分别配置的一对的第1可动引导件60分别在不同的时刻移动至限制位置P11。例如,较佳的是,在介质M的高度在宽度方向W上一端侧较高而另一端侧较低的情况下,使介质M的高度较高的一侧的第1可动引导件60先移动至限制位置P11,使介质M的高度较低的一侧的第1可动引导件60后移动至限制位置P11。
接下来,控制部81判断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是否为薄纸(步骤S15)。
在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不为薄纸的情况下(步骤S15:“否”),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如图12D所示,控制部81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步骤S16)。此外,较佳的是,为了使高度限制部分62不与最上面的介质M1接触,该退避位置P12是比向限制位置P11移动之前的退避位置P12在宽度方向W上远离介质M的位置。较佳的是,在如此使高度限制部分62移动至比向限制位置P11移动之前的退避位置P12在宽度方向W上远离介质M的退避位置P12的情况下,之后,在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停止吹出浮起空气A2的期间内,如图12B所示那样使高度限制部分62移动至与介质M抵接的退避位置P12。
此外,对于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例如,能够根据第1可动引导件60开始从限制位置P11向退避位置P12移动起经过时间来判断。该时间例如根据介质信息、环境信息、浮起空气A2的风量等而变化。
另外,对于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例如,也可以根据配置于输送机构20、抽吸机构30的附近的、例如向下方照射检测光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等来进行判断。
在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为薄纸的情况下(步骤S15:“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后,如图12D所示,控制部81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步骤S17)。此外,较佳的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输送机构20输送之前,控制部81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
如此,较佳的是,控制部81根据是否为薄纸等的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还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后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
例如,在介质M为薄纸的情况下,浮起的介质M容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高度限制部分62来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的高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介质M为薄纸的情况下(步骤S15:“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后,控制部81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步骤S17)。
但是,例如,在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浮起的介质M不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也可以是,介质M尽管是薄纸但视为不是薄纸,控制部81进行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的处理(步骤S16)。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81不基于介质信息,仅基于环境信息,例如,在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步骤S16),在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不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后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步骤S17)。
在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步骤S16、S17)之后,控制部81判断是否从印刷装置101接收到了介质M的停止供给要求或者根据印刷作业来判断介质M的供给是否结束(步骤S18)。
在介质M的供给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8:“否”),控制部81从控制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而吹出浮起空气A2的处理(步骤S12)起重复进行处理。此外,如此再次进行控制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而吹出浮起空气A2的处理(步骤S12)的原因在于,控制部81从最上面的介质M1吸附于输送机构20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会使基于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的浮起空气A2的吹出停止,以使第2个及其之后的介质M落下。
另一方面,在介质M的供给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8:“是”),控制部81使图13所示的处理结束。
在此,如上述那样,浮起的介质M的浮起时的形状根据介质信息、环境信息、浮起空气A2的风量等而变化。因此,例如,较佳的是,通过以能够调整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第1可动引导件60,从而使第1可动引导件60和输送机构20以在高度方向上的间隔可变的方式相对地移动。
由此,能够基于介质信息、环境信息、浮起空气A2的风量等来调整第1可动引导件60与输送机构20之间的高度方向上的间隔。例如,在介质M为薄纸的情况下,浮起的介质M容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较佳的是,使第1可动引导件60与输送机构20之间的高度方向上的间隔较大,在介质M为厚纸的情况下,浮起的介质M不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较佳的是,使第1可动引导件60与输送机构20之间的高度方向上的间隔较小。此外,较佳的是,在调整输送机构20的高度的情况下,在比搬送机构20靠输送方向D上的下游侧的位置,配置用于使由输送机构20输送的最上面的介质M1的高度与输送路径R的高度匹配的引导件。
接下来,参照图14、上述图9和图10来说明第2可动引导件70的限制动作。
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可动引导件70的限制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11所示的控制部81例如从印刷装置101接收到了介质M的供给要求时和从印刷装置101接收到了停止供给要求时,开始图14所示的处理。
首先,控制部81判断是否处于介质供给动作中(在接收到了介质M的供给要求而开始图14所示的处理时)(步骤S21)。
在处于介质供给动作中的情况下(步骤S21:“是”),控制部81获得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介质信息和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步骤S22)。此外,对于该步骤S22的获得处理,其不必相对于图13所示的步骤S11中的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的获得处理单独地进行,而能够设为共同的处理。
之后,控制部81判断是否满足使第2可动引导件70移动到图9所示的限制位置P21的限制动作条件(步骤S23)。作为一个例子,该限制动作条件是,介质M为薄纸。其原因在于,介质M越薄,浮起的介质M越容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期望使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一对第2可动引导件70、70之间的间隔较小。另外,例如,基于环境信息,在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浮起的介质M不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较佳的是,控制部81如后述那样使第2可动引导件70移动至图10所示的退避位置P22,以使一对第2可动引导件70、70的间隔较大。如此,较佳的是,控制部81根据是否为薄纸等的介质信息和是否为高温多湿等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在供给介质M时是否使第2可动引导件70移动至限制位置P21。
在不满足限制动作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3:“否”),控制部81使第2可动引导件70移动至图10所示的退避位置P22(步骤S24),使图14所示的处理结束。
在此,控制部81也可以根据上述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退避位置P22。例如,介质M越薄,浮起的介质M越容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变化,因此,较佳的是,以使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一对第2可动引导件70、70之间的间隔较小的方式来决定退避位置P22。此外,较佳的是,在如此以使在宽度方向W上相对的一对第2可动引导件70、70之间的间隔较小的方式来决定退避位置P22的情况下,该退避位置P22处的第2可动引导件70位于比侧挡板102靠介质M侧的位置。其原因在于,当第2可动引导件70位于比侧挡板102远离介质M的位置时,对介质M进行限制的不是第2可动引导件70,而是侧挡板102。另外,例如,基于环境信息,在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浮起的介质M不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较佳的是,控制部81以使一对的第2可动引导件70、70之间的间隔较大的方式来决定退避位置P22。
在接收到了介质M的停止供给要求而开始图14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下,即在不处于介质供给动作中的情况下(步骤S21:“否”)和满足上述限制动作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3:“是”)下,控制部81使第2可动引导件70移动至图9所示的限制位置P21(步骤S25),使图14所示的处理结束。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装置3包括装载台11、输送机构20、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抽吸机构30、第1可动引导件60和控制部81。在装载台11装载多个介质M。输送机构20将装载于装载台11的多个介质M中的最上面的介质M1向输送方向D输送。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通过吹出浮起空气A2而至少使最上面的介质M1浮起。抽吸机构30通过对抽吸空气A1进行抽吸,从而使因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吹出浮起空气A2而浮起的最上面的介质M1吸附于输送机构20。第1可动引导件60能够在对介质M的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P11和比该限制位置P11远离介质M的退避位置P12之间移动。在利用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之后且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输送机构20输送之前,控制部81控制第1可动引导件60而使其从退避位置P12移动至限制位置P11,从而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
如此,在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之后且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输送机构20输送之前,第1可动引导件60从退避位置P12移动至对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P11。由此,至少在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时,第1可动引导件60位于退避位置P12,由此,能够防止第1可动引导件60阻碍最上面的介质M1的浮起。因此,能够防止最上面的介质M1未正常地浮起而产生无输送的情况。另外,第1可动引导件60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输送机构20输送之前移动至限制位置P11而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浮起时最上面的介质M1乱动而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在防止介质M的歪斜的同时可靠地供给介质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可动引导件60包含对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宽度限制部分61和对最上面的介质M1的高度进行限制的高度限制部分62,由高度限制部分62来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的高度。
因此,第1可动引导件60对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和高度这两者进行限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浮起时最上面的介质M1乱动而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上面的介质M1浮起而抵接于退避位置P12处的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高度限制部分62而被限制高度之后,控制部81使第1可动引导件60从退避位置P12移动至限制位置P11。
因此,第1可动引导件60能够限制被高度限制部分62限制了高度的状态下的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可动引导件60和输送机构以使高度方向上的间隔可变的方式相对地移动。
因此,例如,与介质M浮起时的形状根据介质信息、环境信息、浮起空气A2的风量等而变化相应地调整第1可动引导件60与输送机构20之间的高度方向上的间隔,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浮起时最上面的介质M1乱动而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装置3还包括第2可动引导件70,该第2可动引导件70配置于比第1可动引导件60靠下方的位置,且能够在对介质M的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P21和比该限制位置P21远离介质M的退避位置P22之间移动。控制部81控制第2可动引导件70,以在未供给介质M时使第2可动引导件70移动至限制位置P21,在供给介质M时使第2可动引导件70移动至退避位置P22。
由此,在供给介质M时,第2可动引导件70位于退避位置P22,由此,能够防止第2可动引导件70阻碍最上面的介质M1的浮起、落下。因此,能够防止最上面的介质M1未正常地浮起而产生无输送或者第2个介质M2未正常地落下而产生多重输送的情况。因而,能够更可靠地供给介质M。另外,第2可动引导件70在未供给介质M时在限制位置P21对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之后浮起时最上面的介质M1乱动而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1根据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介质信息和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第2可动引导件70的退避位置P22以及是否在供给介质M时使第2可动引导件70移动至限制位置P21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介质M越薄(介质信息的一个例子),浮起的介质M越容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另外,例如,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越为高温多湿(环境信息的一个例子),浮起的介质M越不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如此,与介质M浮起时的形状根据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而变化相应地,在供给介质M时例如也使第2可动引导件70靠近介质M,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浮起时介质M乱动而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另外,与介质M浮起时的形状根据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而变化相应地,例如使退避位置P22靠近介质M等来决定退避位置P22,由此,也能够进一步抑制浮起时介质M乱动而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1根据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介质信息和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决定在第1可动引导件60从退避位置P12移动至限制位置P11之后,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限制位置P11以及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还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后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第1可动引导件60的退避位置P12中的至少一者。
由此,例如,在介质M为薄纸的情况下,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不是高温多湿的情况下,浮起的介质M容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搬送机构20之后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由此,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第1可动引导件60来限制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高度。另外,例如在介质M不为薄纸的情况下,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为高温多湿的情况下,与薄纸相比,浮起的介质M不易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使第1可动引导件60移动至退避位置P12,由此,能够防止第1可动引导件60阻碍最上面的介质M1吸附于输送机构20。另外,如上述那样,与介质M浮起时的形状根据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而变化相应地,例如使限制位置P11靠近介质M等来决定限制位置P11,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浮起时介质M乱动而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供给装置3还包括对最上面的介质M1的浮起状态进行检测的浮起状态检测部80。第1可动引导件60在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配置有至少一对,控制部81根据浮起状态检测部80所检测到的浮起状态来使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60分别在不同的时刻移动至限制位置P11。
由此,例如,在介质M的高度在宽度方向W上一端侧较高而另一端侧较低的情况下,使介质M的高度较高的一侧的第1可动引导件60先移动至限制位置P11,使介质M的高度较低的一侧的第1可动引导件60后移动至限制位置P11,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15A~图15D和图16来说明变形例中的第1可动引导件260。
图15A~图15D是用于说明第1可动引导件260的限制动作的左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1可动引导件260的限制动作的流程图。
此外,在图15A~图15D中,省略输送机构20等的图示,仅图示抽吸机构30、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260和多个介质M。
第1可动引导件260除了不具有高度限制部分62以外,能够设为与上述第1可动引导件60相同。因此,省略对于第1可动引导件260的详细说明。
例如4个第1可动引导件260分别能够移动至对介质M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P31(参照图15C)和比该限制位置P31在例如宽度方向W上远离介质M的退避位置P32(参照图15A、图15B和图15D)
在图11所示的控制部81从印刷装置101接收到了介质M的供给要求时,开始图16所示的处理。
首先,控制部81获得装载于装载台11的介质M的介质信息和介质供给装置3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步骤S31)。
接下来,控制部81控制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而吹出浮起空气A2(步骤S32)。由此,如图15A所示,包含最上面的介质M1在内的多个介质M浮起。在如此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的阶段中,第1可动引导件260位于退避位置P32。此外,如上所述,控制部81在接收到了介质M的供给要求时,控制分离空气吹出机构50而吹出分离空气A3,并且控制抽吸机构30而抽吸抽吸空气A1。
接下来,如图15B所示,控制部81重复进行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浮起并抵接于输送机构20的判断(步骤S33)。
对于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抵接于输送机构20,例如,能够基于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起经过的时间进行判断。此外,对于最上面的介质M1抵接于输送机构20的时刻,与抵接于上述高度限制部分62的时刻同样地,例如质量越大的介质M该时刻越慢等,会根据上述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而变化。因此,控制部81也可以根据基于介质信息和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决定的从开始吹出浮起空气A2起经过的时间来判断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抵接于输送机构20而被限制了高度。另外,对于最上面的介质M1是否抵接于输送机构20,如上述那样,也可以基于例如静电容量传感器等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
在最上面的介质M1抵接于输送机构20的情况下(步骤S33:“是”),控制部81控制抽吸机构30而使抽吸空气A1的抽吸停止(步骤S34)。例如,抽吸机构30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闸门来遮蔽抽吸空气A1,从而使抽吸空气A1的抽吸停止。
控制部81在抽吸空气A1的抽吸停止之后,如图15C所示,使第1可动引导件260移动至限制位置P31(步骤S35)。
另外,在第1可动引导件260到达了限制位置P31之后,控制部81控制抽吸机构30而再次开始抽吸抽吸空气A1(步骤S36)。
接下来,例如,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后,控制部81使第1可动引导件260移动至退避位置P32(步骤S37)。此外,也可以是,与上述图13所示的步骤S15~S17的处理同样地,控制部81根据介质M是否为薄纸来决定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后使第1可动引导件260移动至退避位置P32还是在最上面的介质M1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之前使第1可动引导件260移动至退避位置P32。
接下来,控制部81判断是否从印刷装置101接收到了介质M的停止供给要求或者根据印刷作业来判断介质M的供给是否结束(步骤S38)。
在介质M的供给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8:“否”),控制部81从控制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而吹出浮起空气A2的处理(步骤S32)起重复进行处理。此外,如此再次进行控制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而吹出浮起空气A2的处理(步骤S32)的原因在于,控制部81从最上面的介质M1吸附于输送机构20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会使基于浮起空气吹出机构40的浮起空气A2的吹出停止,以使第2个及其之后的介质M落下。
另一方面,在介质M的供给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8:“是”),控制部81使图16所示的处理结束。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变形例,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即能够在防止介质M的歪斜的同时可靠地供给介质M等的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最上面的介质M1抵接于输送机构20之后,抽吸机构30对抽吸空气A1的抽吸停止,在抽吸空气A1的抽吸停止之后,第1可动引导件260移动至限制位置P31。因此,第1可动引导件260能够对被输送机构20限制了高度的状态下的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限制。另外,通过使抽吸机构30对抽吸空气A1的抽吸停止,能够抑制最上面的介质M1保持被吸附于输送机构20的状态导致由第1可动引导件260对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进行的限制受到阻碍。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限制最上面的介质M1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容易产生歪斜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实施阶段中,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件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适当组合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应用这样的做法是不言而喻的。下面,附记本申请的原始申请时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
一种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装置包括:装载台,其装载多个介质;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其通过吹出空气来使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多个介质中的至少最上面的介质浮起;输送机构,其将通过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最上面的介质向输送方向输送;以及限制部,其具有1对第1限制部分和1对第2限制部分,该1对第1限制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介质进行限制,该1对第2限制部分以比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之间的间隔大的间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通过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介质进行限制,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配置为能够与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一体地移动。
[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的1对侧挡板,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设于所述1对侧挡板的靠所述介质侧的限制面,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设于所述1对侧挡板的所述限制面且比所述第2限制部分向所述介质侧突出。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和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配置为能够调整所述1对第1限制部间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与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间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之间的间隔差。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通过根据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供给装置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使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和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相对地移动,从而调整所述间隔差。
[技术方案5]一种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装置包括:装载台,其装载多个介质;输送机构,其将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多个介质中的最上面的介质向输送方向输送;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其通过吹出空气来至少使所述最上面的介质浮起;抽吸机构,其通过对空气进行抽吸而使因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最上面的介质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第1可动引导件,其能够在对所述介质的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和比该限制位置远离所述介质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开始吹出空气之后且是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所述输送机构输送之前,该控制部控制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而使其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从而限制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包含对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宽度限制部分和对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高度进行限制的高度限制部分,由所述高度限制部分来限制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之前的高度。
[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浮起而抵接于所述退避位置处的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的所述高度限制部分而被限制了高度之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
[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第2可动引导件,该第2可动引导件配置于比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靠下方的位置,且能够在对所述介质的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和比该限制位置远离所述介质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以在未供给所述介质时使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在供给所述介质时使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
[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供给装置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的所述退避位置以及是否在供给所述介质时使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中的至少一者。
[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根据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供给装置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决定在使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之后,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的所述限制位置以及是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之前使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还是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之后使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中的至少一者。
[技术方案11]根据技术方案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供给装置包括浮起状态检测部,该浮起状态检测部对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浮起状态进行检测,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在所述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至少配置有一对,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浮起状态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浮起状态来使所述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分别在不同的时刻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
Claims (11)
1.一种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装置包括:
装载台,其装载多个介质;
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其通过吹出空气来使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多个介质中的至少最上面的介质浮起;
输送机构,其将通过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最上面的介质向输送方向输送;以及
限制部,其具有1对第1限制部分和1对第2限制部分,该1对第1限制部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介质进行限制,该1对第2限制部分以比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之间的间隔大的间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通过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介质进行限制,
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配置为能够与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一体地移动,
所述第1限制部分是设于所述限制部的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地配置的1对侧挡板,
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是所述1对侧挡板的靠所述介质侧的限制面,
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是设于所述1对侧挡板的所述限制面的所述肋且比所述第2限制部分向所述介质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和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配置为能够调整所述1对第1限制部间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与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间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隔之间的间隔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通过根据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供给装置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使所述1对第1限制部分和所述1对第2限制部分相对地移动,从而调整所述间隔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装置包括:
抽吸机构,其通过对空气进行抽吸而使因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吹出空气而浮起的所述最上面的介质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
第1可动引导件,其能够在对所述介质的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和比该限制位置远离所述介质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浮起空气吹出机构开始吹出空气之后且是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所述输送机构输送之前,该控制部控制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而使其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从而限制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包含对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宽度限制部分和对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高度进行限制的高度限制部分,由所述高度限制部分来限制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之前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浮起而抵接于所述退避位置处的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的所述高度限制部分而被限制了高度之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装置还包括第2可动引导件,该第2可动引导件配置于比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靠下方的位置,且能够在对所述介质的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位置和比该限制位置远离所述介质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以在未供给所述介质时使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在供给所述介质时使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供给装置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的所述退避位置以及是否在供给所述介质时使所述第2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装载于所述装载台的所述介质的介质信息和所述介质供给装置的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决定在使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之后,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的所述限制位置以及是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之前使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还是在所述最上面的介质被吸附于所述输送机构之后使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移动至所述退避位置中的至少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介质供给装置包括浮起状态检测部,该浮起状态检测部对所述最上面的介质的浮起状态进行检测,所述第1可动引导件在所述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至少配置有一对,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浮起状态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浮起状态来使所述一对第1可动引导件分别在不同的时刻移动至所述限制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42744A JP7451238B2 (ja) | 2020-03-12 | 2020-03-12 | 媒体供給装置 |
JP2020-042744 | 2020-03-12 | ||
JP2020089974A JP2021183542A (ja) | 2020-05-22 | 2020-05-22 | 媒体供給装置 |
JP2020-089974 | 2020-05-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87205A CN113387205A (zh) | 2021-09-14 |
CN113387205B true CN113387205B (zh) | 2023-08-01 |
Family
ID=77617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93668.2A Active CN113387205B (zh) | 2020-03-12 | 2021-02-20 | 介质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87205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4497A (zh) * | 2008-11-18 | 2010-06-16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792073A (zh) * | 2009-01-30 | 2010-08-04 | 佳能株式会社 |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8455326A (zh) * | 2018-03-20 | 2018-08-28 | 宁波经纬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图文送纸切割机 |
CN109095228A (zh) * | 2018-10-14 | 2018-12-28 | 浙江劲豹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给纸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08959B2 (ja) * | 2005-06-28 | 2010-07-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72220B2 (ja) * | 2008-05-15 | 2013-08-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00432B2 (ja) * | 2010-02-10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21
- 2021-02-20 CN CN202110193668.2A patent/CN1133872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4497A (zh) * | 2008-11-18 | 2010-06-16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792073A (zh) * | 2009-01-30 | 2010-08-04 | 佳能株式会社 |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8455326A (zh) * | 2018-03-20 | 2018-08-28 | 宁波经纬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图文送纸切割机 |
CN109095228A (zh) * | 2018-10-14 | 2018-12-28 | 浙江劲豹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给纸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87205A (zh) | 2021-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13604B2 (ja) | シート分離装置、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663591B2 (ja)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635125B2 (en)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41900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684346B2 (en)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398071B2 (en) | Air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the air sheet feeding device is connected | |
JP5500432B2 (ja)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308303A (ja) | 給紙装置 | |
US10870548B2 (en) | Medium supply apparatus | |
JP7204284B2 (ja) | 媒体供給装置 | |
CN113387205B (zh) | 介质供给装置 | |
CN114772335A (zh) | 介质供给机构 | |
JP7417195B2 (ja) |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4803586A (zh) | 介质供给机构 | |
JP7451238B2 (ja) | 媒体供給装置 | |
JP6172668B2 (ja)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39564A (ja) | 給紙装置 | |
JP7453007B2 (ja) | 媒体供給装置 | |
US20180239291A1 (en) | Fee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2021183542A (ja) | 媒体供給装置 | |
JP7506489B2 (ja) | シート供給装置 | |
JP7373884B2 (ja) | 媒体供給装置 | |
JP4401280B2 (ja) | 給紙装置 | |
JP2014169154A (ja) |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919840B2 (ja)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