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3151A - 车身 - Google Patents
车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53151A CN113353151A CN202110142909.0A CN202110142909A CN113353151A CN 113353151 A CN113353151 A CN 113353151A CN 202110142909 A CN202110142909 A CN 202110142909A CN 113353151 A CN113353151 A CN 1133531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lar
- vehicle body
- anchor
- anchor plate
- da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4—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ide, door, or roof of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022/3402—Retractor casing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能够良好地支撑作用于安全带锚固件的拉伸载荷、且良好地调整乘坐舒适度。车身(12)包括:后柱(23),由柱内部(23a)及与柱内部(23a)结合的柱外部(23b)形成闭合剖面,并分隔出由后厢门开闭的开口(19)的左右缘部;以及锚固板(33),与后柱(23)结合,并支撑安全带锚固件(28)。在柱外部(23b)形成有延伸凸缘(32),所述延伸凸缘(32)延伸至比柱内部(23a)更靠前方的位置,从内侧与锚固板(33)重叠来支撑锚固板(3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包括:后柱(rear pillar),分隔出由后厢门(rear gate)开闭的开口的左右缘部;以及锚固板(anchor plate),与后柱结合,并支撑安全带锚固件(seat belt anchor)。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身,所述车身包括后柱,所述后柱分隔出由后厢门开闭的厢门开口的左右缘部。在后柱的柱内部结合有从减震器罩体(damper housing)(轮罩(wheelhouse))向上方延伸的减震器加强件(damper stiffener)(加强材(reinforcer))。安全带锚固件固定于减震器加强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124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柱内部及减震器加强件在闭合剖面的作用下能够良好地支撑作用于安全带锚固件的拉伸载荷。即,锚固板的倾倒可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减震器加强件会延伸至安全带锚固件的高度,因此来自减震器的上推刚性变高。导致乘坐舒适度变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支撑作用于安全带锚固件的拉伸载荷、且良好地调整乘坐舒适度的车身。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车身12包括:后柱23,由柱内部23a及与柱内部23a结合的柱外部23b形成闭合剖面,并分隔出由后厢门18开闭的开口19的左右缘部;以及锚固板33,与所述后柱23结合,并支撑安全带锚固件28,且在所述柱外部23b形成有延伸凸缘32,所述延伸凸缘32延伸至比所述柱内部23a更靠前方的位置,从内侧与所述锚固板33重叠来支撑所述锚固板33。
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车身包括侧板(side panel)15,所述侧板15从所述后柱23向前方延伸,并分隔出收容侧门(side door)13的门开口14,所述侧板15、所述延伸凸缘32及所述锚固板33重叠并在第一接合区域34相互接合。
根据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接合区域34沿着所述锚固板33的周缘配置。
根据第四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延伸凸缘32扩展至设定于所述锚固板33的前端的所述第一接合区域34a。
根据第五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车身包括侧板15,所述侧板15从所述后柱23向前方延伸,并分隔出收容侧门13的门开口14,所述侧板15的后端在第二接合区域36接合于所述柱内部23a与所述柱外部23b之间。
根据第六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柱内部23a具有突出部39,所述突出部39在所述锚固板33的高度处向车身前方突出,并在第三接合区域38与所述侧板15接合。
根据第七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侧板15包括随着接近所述第一接合区域34而向车外侧鼓出的凸形结构35。
根据第八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车身包括卷收器支架27,所述卷收器支架27利用多个安装片37a、37b、37c、37d与所述柱内部23a接合,并支撑安全带卷收器,所述安装片的至少一个37a与所述柱外部23b及所述柱内部23a重叠并接合。
根据第九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车身包括:侧板15,从所述后柱23向前方延伸,并分隔出收容侧门13的门开口14;减震器罩体21,与所述侧板15结合,并支撑后轮的减震器;以及减震器加强件22,与所述侧板15结合,从所述减震器罩体21向上方延伸,并与所述后柱23分离地配置。
根据第十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减震器加强件22包括中空体22a,所述中空体22a与所述侧板15之间形成闭合剖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后柱在闭合剖面的作用下能够良好地支撑作用于安全带锚固件的拉伸载荷。即,锚固板的倾倒可得到抑制。由于对安全带锚固件的支撑从减震器加强件中解脱出来,因此减震器加强件的设计自由度可扩大。乘坐舒适度可得到良好调整。
根据第二方面,由于三个构件重叠并接合,因此基于总板厚的增大,能够充分确保对安全带的支撑强度。
根据第三方面,由于第一接合区域沿着锚固板的周缘配置,因此在支撑由安全带锚固件作用的拉伸载荷时,经由柱外部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后柱的闭合剖面。锚固板的倾倒可得到抑制。
根据第四方面,由于延伸凸缘扩展至锚固板的前端,因此在支撑由安全带锚固件作用的拉伸载荷时,能够经由柱外部更有效率地利用后柱的闭合剖面。锚固板的倾倒可得到抑制。
根据第五方面,在第二接合区域的作用下,对安全带的支撑强度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根据第六方面,由于柱内部在锚固板的位置与侧板接合,因此在支撑由安全带锚固件作用的拉伸载荷时,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后柱的闭合剖面。锚固板的倾倒可得到抑制。
根据第七方面,由于侧板以凸形结构支撑锚固板,因此侧板可有助于支撑由安全带锚固件作用的拉伸载荷。对安全带的支撑强度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根据第八方面,通过使卷收器支架的安装片与柱内部及柱外部重叠并接合,能够确保安全带卷收器的支撑刚性。
根据第九方面,由于后柱与减震器加强件分离,因此,可自由地设定减震器加强件的强度,其结果,可缓和来自减震器的上推刚性。上推刚性可被调整为最佳。上推刚性的调整可有助于乘坐舒适度的提高。如此,能够在调整上推刚性的同时确保安全带锚固件的支撑强度。
根据第十方面,减震器加强件可有助于上推刚性的强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外观的左侧视图。
图2是在侧板的内侧概略地表示减震器罩体及减震器加强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柱内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柱外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3的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的说明]
12:车身
13:侧门
14:门开口
15:侧板
18:后厢门
19:开口(厢门开口)
21:减震器罩体
22:减震器加强件
22a:中空体
23:后柱
23a:柱内部
23b:柱外部
27:卷收器支架
28:安全带锚固器
32:延伸凸缘
33:锚固板
34:第一接合区域
34a:(锚固板前端的)第一接合区域
35:凸形结构
36:第二接合区域
37a:安装片
38:第三接合区域
39: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处,车身的上下前后左右是基于乘坐机动四轮车的乘员的视线来规定的。
图1概略地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机动四轮车的外观。车辆11包括车身12。车身12包括:左右的侧板15,分隔出收容侧门13的门开口14;以及车顶16,将左右的侧板15的上端相互连接。在左右的侧板15,从后方结合有后保险杠(rear bumper)17。后保险杠17将左右的侧板15相互连接。侧板15包括通过经涂装的外表面而有助于提高美观的外板(outer panel)15a。
在车顶16,后厢门18绕水平轴线摆动自如地受到支撑。在车身12,在后保险杠17的上方划分出收容后厢门18的厢门开口19。厢门开口19由后厢门18开闭。
如图2所示,车身12还包括:减震器罩体21,与侧内板15b刚性结合,并支撑后轮的减震器(未图示);以及减震器加强件22,与侧内板15b刚性结合,并从减震器罩体21向上方延伸。侧内板15b从外侧被外板15a覆盖,并与外板15a协作形成侧板15。减震器加强件22包括中空体22a,所述中空体22a与侧内板15b之间形成闭合剖面。在各个侧板15结合有后柱23,所述后柱23分隔出由后厢门18开闭的厢门开口19的左右缘部。侧板15从后柱23向前方延伸。减震器加强件22与后柱23例如以距离Ds分离地配置。
如图3所示,车身12还包括横梁24,所述横梁24将左右的后柱23的上端相互连接,并从下方支撑车顶16。横梁24分隔出厢门开口19的上端。
后柱23包括柱内部23a,所述柱内部23a与侧内板15b的内表面刚性接合。接合时例如可使用焊接。柱内部23a在上端处与横梁24的侧端连接。柱内部23a具有:前壁26a,从与侧内板的内表面重叠的焊接部位25向内立起;以及内壁26b,从前壁26a的内端向后方延伸。在减震器加强件22的上方,在柱内部23a接合有支撑安全带卷收器的卷收器支架27。在卷收器支架27的上方,安全带锚固件28被固定于侧内板15b。安全带卷收器用于调节系在乘员上的安全带的长度。安全带锚固件28用于将安全带的肩带固定于后柱23时。
如图4所示,后柱23包括从外侧与柱内部23a结合的柱外部23b。如图5所示,柱内部23a及柱外部23b协作形成闭合剖面。柱外部23b包括:后壁29a,在内缘处与柱内部23a的外表面接合,并从柱内部23a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侧壁29b,从后壁29a的上端向前延伸;以及前壁29c,从侧壁29b的前端连续地向侧内板15b延伸,在焊接部位31处层叠于柱内部23a的焊接部位25,且在与焊接部位25之间夹入侧内板15b。柱内部23a的焊接部位25、侧内板15b的后缘及柱外部23b的焊接部位31依次层叠并刚性接合。接合时例如可使用焊接。
在柱外部23b,在安全带锚固件28的位置形成有延伸凸缘32,所述延伸凸缘32延伸至比柱内部23a更靠前方的位置。延伸凸缘32可从焊接部位31由连续的板材成型。延伸凸缘32与侧内板15b的外表面重叠。在延伸凸缘32重叠有支撑安全带锚固件28的锚固板33。延伸凸缘32从内侧与锚固板33重叠并从内侧支撑锚固板33。如此,锚固板33被接合于后柱23。
此处,侧内板15b、延伸凸缘32及锚固板33重叠并在第一接合区域34相互接合。第一接合区域34例如由焊接点(焊接痕迹)构成。第一接合区域34沿着锚固板33的周缘配置。此处,沿着周缘设定四个点。延伸凸缘32扩展至设定于锚固板33的前端的第一接合区域34a。侧内板15b包括随着接近第一接合区域34而向车外侧鼓出的凸形结构35。
柱外部23b的焊接部位31在第二接合区域36接合于侧内板15b的外表面。第二接合区域36例如由焊接点(焊接痕迹)构成。如图3所示,在第二接合区域36,侧内板15b的后端与柱内部23a接合。如此,侧内板15b的后端在第二接合区域36被夹入并接合于柱内部23a与柱外部23b之间。
如图6所示,卷收器支架27与柱内部23a接合。包括多个安装片37a、37b、37c、37d。安装片的至少一个37a与柱外部23b及柱内部23a重叠并刚性接合。接合时例如可使用焊接。
柱内部23a具有突出部39,所述突出部39在锚固板28的高度处向车身前方突出,并在第三接合区域38与侧内板15b接合。突出部39可从焊接部位25连续地由柱内部23a的板材弯折成形。第三接合区域38例如由焊接点(焊接痕迹)构成。
若对系着安全带的乘员朝向前方作用大的载荷,则载荷从肩带传递至安全带锚固件28。此时,后柱23在闭合剖面的作用下能够良好地支撑作用于安全带锚固件28的拉伸载荷。即,锚固板33的倾倒可得到抑制。由于对安全带锚固件28的支撑从减震器加强件22中解脱出来,因此减震器加强件22的设计自由度可扩大。乘坐舒适度可得到良好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12中,侧内板15b、延伸凸缘32及锚固板33重叠并在第一接合区域34相互接合。由于三个构件重叠并接合,因此基于总板厚的增大,能够充分确保对安全带的支撑强度。而且,由于第一接合区域34沿着锚固板33的周缘配置,因此在支撑由安全带锚固件28作用的拉伸载荷时,经由柱外部23b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后柱23的闭合剖面。锚固板28的倾倒可得到良好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凸缘32扩展至设定于锚固板33的前端的第一接合区域34a。其结果,在支撑由安全带锚固件28作用的拉伸载荷时,经由柱外部23b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后柱23的闭合剖面。锚固板28的倾倒可得到良好抑制。
侧内板15b的后端在第二接合区域36接合于柱内部23a与柱外部23b之间。在第二接合区域36的作用下,对安全带的支撑强度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柱内部23a具有突出部39,所述突出部39在锚固板33的高度处向车身前方突出,并在第三接合区域38与侧内板15b接合。由于柱内部23a在锚固板33的位置与侧板15接合,因此在支撑由安全带锚固件28作用的拉伸载荷时,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后柱23的闭合剖面。锚固板33的倾倒可得到良好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内板15b包括随着接近第一接合区域34而向车外侧鼓出的凸形结构35。由于侧内板15b以凸形结构35支撑锚固板33,因此侧板15可有助于支撑由安全带锚固件28作用的拉伸载荷。对安全带的支撑强度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卷收器支架27具有与柱外部23b及柱内部23a重叠并接合的安装片37a。通过使卷收器支架27的安装片37a与柱内部23a及柱外部23b重叠并接合,能够确保安全带卷收器的支撑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12中,减震器加强件22与后柱23分离地配置。如此,由于后柱23与减震器加强件22分离,因此,能够自由地设定减震器加强件22的强度,其结果,能够缓和来自减震器的上推刚性。上推刚性可被调整为最佳。上推刚性的调整可有助于乘坐舒适度的提高。如此,能够在调整上推刚性的同时确保安全带锚固件28的支撑强度。此时,减震器加强件22包括中空体22a,所述中空体22a与侧内板15b之间形成闭合剖面,因此减震器加强件22可有助于上推刚性的强化。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柱,由柱内部及与柱内部结合的柱外部形成闭合剖面,并分隔出由后厢门开闭的开口的左右缘部;以及
锚固板,与所述后柱结合,并支撑安全带锚固件,且
在所述柱外部形成有延伸凸缘,所述延伸凸缘延伸至比所述柱内部更靠前方的位置,从内侧与所述锚固板重叠来支撑所述锚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从所述后柱向前方延伸,并分隔出收容侧门的门开口,所述侧板、所述延伸凸缘及所述锚固板重叠并在第一接合区域相互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区域沿着所述锚固板的周缘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凸缘扩展至设定于所述锚固板的前端的所述第一接合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从所述后柱向前方延伸,并分隔出收容侧门的门开口,所述侧板的后端在第二接合区域接合于所述柱内部与所述柱外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内部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锚固板的高度处向车身前方突出,并在第三接合区域与所述侧板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随着接近所述第一接合区域而向车外侧鼓出的凸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收器支架,所述卷收器支架利用多个安装片与所述柱内部接合,并支撑安全带卷收器,所述安装片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柱外部及所述柱内部重叠并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从所述后柱向前方延伸,并分隔出收容侧门的门开口;减震器罩体,与所述侧板结合,并支撑后轮的减震器;以及减震器加强件,与所述侧板结合,从所述减震器罩体向上方延伸,并与所述后柱分离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加强件包括中空体,所述中空体与所述侧板之间形成闭合剖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37744 | 2020-03-05 | ||
JP2020037744A JP6967100B2 (ja) | 2020-03-05 | 2020-03-05 | 車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53151A true CN113353151A (zh) | 2021-09-07 |
CN113353151B CN113353151B (zh) | 2023-05-16 |
Family
ID=7752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42909.0A Active CN113353151B (zh) | 2020-03-05 | 2021-02-02 | 车身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67100B2 (zh) |
CN (1) | CN11335315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17606B2 (en) * | 2022-01-28 | 2024-06-25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6819A (zh) * | 2003-12-25 | 2005-07-13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身后部结构 |
JP2008062748A (ja) * | 2006-09-06 | 2008-03-21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
CN102219029A (zh) * | 2010-04-16 | 2011-10-19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的侧部车体结构 |
JP2016094060A (ja) * | 2014-11-13 | 2016-05-26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取り付け部の補強構造 |
CN206067706U (zh) * | 2016-08-31 | 2017-04-05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柱上安全带安装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84879B2 (ja) * | 2010-10-26 | 2014-09-10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JP6502982B2 (ja) * | 2017-03-14 | 2019-04-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後部構造 |
-
2020
- 2020-03-05 JP JP2020037744A patent/JP6967100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02 CN CN202110142909.0A patent/CN1133531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6819A (zh) * | 2003-12-25 | 2005-07-13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身后部结构 |
JP2008062748A (ja) * | 2006-09-06 | 2008-03-21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
CN102219029A (zh) * | 2010-04-16 | 2011-10-19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的侧部车体结构 |
JP2016094060A (ja) * | 2014-11-13 | 2016-05-26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取り付け部の補強構造 |
CN107074192A (zh) * | 2014-11-13 | 2017-08-18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安全带安装部的加强构造 |
CN206067706U (zh) * | 2016-08-31 | 2017-04-05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柱上安全带安装结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17606B2 (en) * | 2022-01-28 | 2024-06-25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138281A (ja) | 2021-09-16 |
JP6967100B2 (ja) | 2021-11-17 |
CN113353151B (zh) | 2023-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38273B (zh) | 汽车的机盖结构 | |
CN108502020B (zh) | 车辆的侧部车体构造 | |
EP2471697B1 (en) | Uppe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
JP6304066B2 (ja) |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 |
KR102195739B1 (ko) | 차량용 필러 구조 및 차량 측부 구조 | |
JP5545124B2 (ja) | 車両のルーフ骨格構造 | |
CN108502021B (zh) | 车辆的侧部车体构造 | |
CN111619676A (zh) |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 |
CN105882759A (zh) |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 |
JP6128558B2 (ja) | 車体上部構造 | |
CN113353151B (zh) | 车身 | |
KR20200092526A (ko) | 차량용 도어 | |
JP5830452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 |
JP6016246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JP6502981B2 (ja) | 車体後部構造 | |
CN113335384B (zh) | 车身 | |
CN106882269B (zh) | 车身侧边梁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 |
JP4592399B2 (ja) |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 |
JP2014136436A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JP6734334B2 (ja) | 車両の下部構造 | |
JP3330703B2 (ja) |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 |
JP2018016231A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CN114056436B (zh) |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 |
CN212890612U (zh) | 车身下部结构 | |
JP5558309B2 (ja) | 自動車のルーフサイドレイルとセンタピラーとの連結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