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325995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9959A
CN113259959A CN202010091368.9A CN202010091368A CN113259959A CN 113259959 A CN113259959 A CN 113259959A CN 202010091368 A CN202010091368 A CN 202010091368A CN 113259959 A CN113259959 A CN 113259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channel
communication device
message
logical channels
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13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小英
曾清海
韩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13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99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2542 priority patent/WO2021159920A1/zh
Priority to EP21753230.8A priority patent/EP408730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259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9959A/zh
Priority to US17/886,526 priority patent/US2022039478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装置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至少一个隧道中包括第一隧道;以及,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承载于第一隧道,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采用该方法,由于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从而使得第一通信装置能够根据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的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系统中,引入了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重复(duplication)传输功能。激活PDCP的重复传输功能后,无线承载的数据包将被复制成多个相同的数据包,然后这多个数据包分别递交给多个不同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进行传输,进而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传输到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实体。
在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下,由于终端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网络设备,分别为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因此,多个不同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中。
针对于DC场景,如何优化数据传输,目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传输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从而能够根据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的优化。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在该方法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至少一个隧道中包括第一隧道;以及,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承载于第一隧道,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采用该方法,由于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从而使得第一通信装置能够根据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的优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下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失败次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重传次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功率余量报告,功率余量报告为第二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获取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基于M个逻辑信道的标识ID排序;或者,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隧道对应;或者,第一消息还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后,可以区分出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中包括第一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采用该方案,由于第一消息中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从而使得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对数据传输进行优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为0、1或2,或者,第一消息的PDU类型为大于2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分布单元DU,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DU,第一DU和第二DU均与集中单元CU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CU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粒度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请求消息用于请求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M个逻辑信道为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的逻辑信道中无线质量最好的逻辑信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在该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进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一消息,对第一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
由于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因此第二方面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下行CQI信息;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失败次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重传次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功率余量报告,功率余量报告为第二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获取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基于M个逻辑信道的ID排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的第一隧道对应,第一消息承载于第一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中包括第一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为0、1或2,或者,第一消息的PDU类型为大于2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DU,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DU,第一DU和第二DU均与CU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通过CU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请求消息用于请求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M个逻辑信道为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的逻辑信道中无线质量最好的逻辑信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第一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比如,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至少一个隧道中包括第一隧道;以及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承载于第一隧道,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通信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一消息,以及根据第一消息,对第一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装置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第二通信装置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DU,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DU,第一DU和第二DU均与CU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设置在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或者DU(或者设置在DU内部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涉及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又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又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C场景中PDCP层的重复传输的一种示例;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C场景中PDCP层的重复传输的又一种示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可以是能够接收网络设备调度和指示信息的无线终端设备,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或者互联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手机(mobile phone))、计算机和数据卡,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SS)、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2)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网络中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设备的举例为:5G通信系统中的新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ode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 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的RAN设备。此外,在其它可能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是其它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称为网络设备。
(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终端设备130可接入到无线网络,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外网(例如因特网)的服务,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设备通信,如可以与其它终端设备通信。该无线网络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其中,RAN用于将终端设备130接入到无线网络,CN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并提供与外网通信的网关。RAN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RAN设备,比如RAN设备1101、RAN设备1102,CN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N设备,比如CN设备120。
CN中可以包括多个CN设备120,当图1a所示的网络架构适用于5G通信系统时,CN设备120可以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或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UPF)实体等,当图1a所示的网络架构适用于LTE通信系统时,CN设备120可以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和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等。
应理解,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数量仅作为示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实际应用中在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终端设备、更多的RAN设备,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又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CN设备、RAN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RAN设备包括基带装置和射频装置,其中基带装置可以由一个节点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节点实现,射频装置可以从基带装置拉远独立实现,也可以集成在基带装置中,或者部分功能独立集成、部分功能集成在基带装置中。例如,在LTE通信系统中,RAN设备包括基带装置和射频装置,其中射频装置可以相对于基带装置拉远布置,例如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是相对于BBU布置的远端无线单元。
RAN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遵循一定的协议层结构,例如控制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等协议层的功能;用户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层等协议层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PDCP层之上还可以包括业务数据适配(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
RAN设备可以由一个节点实现RRC、PDCP、RLC和MAC等协议层的功能,或者可以由多个节点实现这些协议层的功能。例如,在一种演进结构中,RAN设备可以包括CU和DU,多个DU可以由一个CU集中控制。如图1b所示,CU和DU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例如PDCP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PDCP以下的协议层,例如RLC层和MAC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
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还可以在其它协议层划分,例如在RLC层划分,将RLC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RLC层以下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或者,在某个协议层中划分,例如将RLC层的部分功能和RLC层以上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将RLC层的剩余功能和RLC层以下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此外,也可以按其它方式划分,例如按时延划分,将处理时间需要满足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DU,不需要满足该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CU。
此外,射频装置可以独立集成,不放在DU中,也可以集成在DU中,或者部分拉远部分集成在DU中,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又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b所示的网络架构,图1c中还可以将CU的控制面(CP)和用户面(UP)分离,分成不同实体来实现,分别为控制面(control plane,CP)CU实体(即CU-CP实体)和用户面(user plane,UP)CU实体(即CU-UP实体)。
在以上网络架构中,CU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CU。DU可以不对该信令进行解析而直接通过协议层封装后透传给终端设备或CU。以下实施例中如果涉及这种信令在DU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此时,DU对信令的发送或接收包括这种场景。例如,RRC或PDCP层的信令最终会处理为PHY层的信令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由接收到的PHY层的信令转变而来。在这种架构下,该RRC或PDCP层的信令,即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和射频装载发送的。
上述图1a、图1b或图1c所示意的网络架构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非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也可以称为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进行通信。
上述图1a、图1b或图1c所示意的网络架构可以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access technology,RAT)的通信系统中,例如可以是LTE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或者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也可以是LTE通信系统与5G通信系统之间的过渡系统,该过渡系统也可以称为4.5G通信系统,当然也可以是未来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的装置,根据其实现的功能,可以位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当采用以上CU-DU的结构时,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和DU的RAN设备。
在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意的网络架构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建立至少一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来传输数据。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数据的发送端,网络设备可以为数据的接收端,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数据的发送端,终端设备可以为数据的接收端。
无线承载可以分为用于传输信令数据的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bearer,SRB)和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无线承载为DRB为例进行描述。同一无线承载的一组功能实体集合包括一个PDCP实体,该PDCP实体对应的至少两个RLC实体,至少两个RLC实体对应的至少一个MAC实体,至少一个MAC实体对应的至少一个PHY实体。
下面对PDCP层的重复传输进行描述。
激活PDCP的重复传输功能后,无线承载的数据包在PDCP层复制成多个相同的数据包(也就是重复包),然后这多个数据包分别递交给多个不同的RLC实体进行传输,进而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输到MAC实体。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所说的重传是指重新传输(retransmission),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duplication transmission)并不是重新传输。重新发送是指同一个数据包发送失败后的再次发送,或者是同一个数据包的连续多次发送,而重复传输是将一个数据包复制多个数据包,分别放到多个逻辑信道上传输,这里的“重复”,也可以理解为“复制”。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如图2所示,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包含PDCP实体以及所述PDCP实体对应的第一RLC实体和所述PDCP实体对应的第二RLC实体,其中,第一RLC实体对应第一逻辑信道,第二RLC实体对应第二逻辑信道。发送端在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载波1向接收端发送第一逻辑信道上的数据,接收端在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载波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端在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载波2向接收端发送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接收端在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载波2接收第二逻辑信道上的数据。在重复模式下,在发送端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上对来自同一PDCP实体的数据进行重复传输,从而可以提高发送端发送数据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1)图2是以两个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重复为例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能是更多个逻辑信道的PDCP层的重复,也就是说,一个无线承载通过更多个逻辑信道来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例如可能通过三个或四个逻辑信道来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逻辑信道可以与载波关联,或者说逻辑信道可以与载波对应,包括而不限定为,如果在逻辑信道的配置中指示了某个或某些载波允许使用,则表示该逻辑信道中传输的数据可以在指示的载波上传输,或者指示的载波上的资源可以分配给该逻辑信道,此时可以称为逻辑信道与指示的载波关联。进一步地,逻辑信道中传输的数据不在与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之外的载波上传输。比如,在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示意图中,第一逻辑信道对应载波1,第二逻辑信道对应载波2,则第一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可以在载波1上传输,第二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可以在载波2上传输。
举个例子,可以为逻辑信道配置一个参数,例如称为参数A,通过参数A的取值来指示不同的载波,表示该逻辑信道中传输的数据只能在参数A指定的载波上进行传输。例如为逻辑信道1配置了参数A,参数A指示载波1,那么就表明该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只能在参数载波1上传输。这样,逻辑信道1和载波1就可以称为是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说是绑定关系或者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载波也可以替换为小区,比如逻辑信道与载波关联,也可以理解为逻辑信道与小区关联。关联、对应、映射、绑定等均用于表达同一含义,这些词之间可以适应性替换。
下面对DC场景下PDCP层的重复传输进行描述。
以图1a所示意的网络架构为例,终端设备130可以通过DC方式同时与两个RAN设备连接,比如RAN设备1101、RAN设备1102,其中RAN设备1101可以为主网络设备,RAN设备1102可以为辅网络设备。其中,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可以是同一无线接入技术下的网络设备,例如都是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或都是LTE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下的网络设备,例如一个是LTE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另一个是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
图3a为DC场景中PDCP层的重复传输的一种示例。参见图3a所示,终端设备连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有无线承载,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图3a中以该无线承载包括四个逻辑信道为例。第一网络设备针对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一个PDCP实体、两个RLC实体和一个MAC实体,第二网络设备针对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两个RLC实体和一个MAC实体。终端设备针对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一个PDCP实体、四个RLC实体和两个MAC实体。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在PDCP实体之上还可以有SDAP实体,终端设备在PDCP实体之上还可以有SDAP实体。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主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辅网络设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辅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主网络设备。其中,图3a是以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在第一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的,可以理解地,该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也可以在第二网络设备;也就是说,该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可以在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
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激活或去激活无线承载的重复传输功能。比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MAC信令来激活或去激活无线承载的重复传输功能,MAC信令中可以包括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比特位图。无线承载的标识可以为用于标识该无线承载的信息;比特位图中可以包括多个比特,多个比特中的每个比特对应无线承载的多个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若某一比特的取值为1,则表示激活该比特对应的逻辑信道的重复传输功能,取值为0,则表示去激活该比特对应的逻辑信道的重复传输功能。其中,多个比特与多个逻辑信道的对应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以图3a所示,可以先将多个逻辑信道按照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的顺序排列,然后再将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中的逻辑信道按照逻辑信道的标识大小排序,进而与比特位图中的比特一一对应。
当激活上述无线承载的重复传输功能后,在PDCP层经过复制的四个数据包将被传输给不同的四个RLC实体,并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输给不同的MAC实体,最终形成不同的MAC PDU在不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这个过程对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对于网络设备来说,第一网络设备中的PDCP层会将经过复制的四个数据包传输给不同的四个RLC实体,这四个RLC实体分别位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中,之后,第一网络设备中的RLC实体将接收的数据包传输给第一网络设备中的MAC实体,第二网络设备中的RLC实体将接收的数据包传输给第二网络设备中的MAC实体,这两个MAC实体会通过各自的载波传输数据包。而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四个RLC实体和四个MAC实体都位于该终端设备中,其他过程都是一样的。
示例性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建立有该无线承载的至少一个隧道,至少一个隧道用于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传输给第二网络设备的RLC实体,或者,将第二网络设备的RLC实体接收到的数据包传输给PDCP实体。其中,针对于一个无线承载,隧道的个数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即不包括该无线承载的PDCP实体的网络设备)中的RLC实体的个数或者逻辑信道的个数相同,比如第二网络设备中包括2个RLC实体,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建立有2个隧道,分别为隧道1和隧道2。
图3b为DC场景中PDCP层的重复传输的又一种示例,与图3a的差异之处在于,网络设备包括CU和至少一个DU,CU和至少一个DU分离部署。参见图3b所示,终端设备连接第一DU和第二DU,第一DU和第二DU连接同一CU。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有无线承载,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图3b中以该无线承载包括四个逻辑信道为例。CU针对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一个PDCP实体,第一DU针对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两个RLC实体和一个MAC实体,第二DU针对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两个RLC实体和一个MAC实体。终端设备针对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一个PDCP实体、四个RLC实体和两个MAC实体。示例性地,CU在PDCP实体之上还可以有SDAP实体,终端设备在PDCP实体之上还可以有SDAP实体。
示例性地,CU与第一DU之间建立有至少一个隧道,至少一个隧道用于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传输给第一DU的RLC实体,或者,将第一DU的RLC实体接收到的数据包传输给PDCP实体。其中,CU与第一DU之间建立的隧道的个数可以等于第一DU中的RLC实体的个数或者逻辑信道的个数相同,比如第一DU中包括2个RLC实体,因此CU与第一DU之间可以建立有2个隧道,分别为隧道1和隧道2。
CU与第二DU之间建立有至少一个隧道,至少一个隧道用于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传输给第二DU的RLC实体,或者,将第二DU的RLC实体接收到的数据包传输给PDCP实体。其中,CU与第二DU之间建立的隧道的个数可以等于第二DU中的RLC实体的个数或者逻辑信道的个数相同,比如第二DU中包括2个RLC实体,因此CU与第二DU之间可以建立有2个隧道,分别为隧3和隧道4。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无线承载关联的多个逻辑信道中可以包括一个主逻辑信道,除主逻辑信道以外的其它逻辑信道为辅逻辑信道。主逻辑信道是指默认处于激活状态,且不可以被去激活。辅逻辑信道的初始状态可以为激活状态或去激活状态,当辅逻辑信道为激活状态时,可以将其去激活,当辅逻辑信道为去激活状态时,可以将其激活。此种情形下,上文中所涉及的激活或去激活逻辑信道可以是指激活或去激活辅逻辑信道的重复传输功能。
在图3a所示意的场景中,主逻辑信道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中的一个逻辑信道,比如逻辑信道1,进而逻辑信道2、逻辑信道3、逻辑信道4均为辅逻辑信道。在图3b所示意的场景中,主逻辑信道可以为第一DU中的一个逻辑信道,比如逻辑信道1,进而逻辑信道2、逻辑信道3、逻辑信道4均为辅逻辑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逻辑信道也可以称为通道,比如主逻辑信道可以称为主通道,辅逻辑信道也可以称为辅通道。
在DC场景下,为优化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方案为,以图3a所示意的场景为例,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传输辅助信息。比如,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从而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辅助信息来优化数据传输,比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综合考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辅助信息,来管理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的激活或去激活。同理,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下文中以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为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类型的信息:
类型1:无线承载的平均下行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比如图3a中的载波3和载波4)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的均值。
类型2:无线承载的平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失败次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上的HARQ传输失败次数的均值。其中,接收到否定回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或未收到确认回答(acknowledgement,ACK)均可以理解为HARQ传输失败。
类型3:无线承载的平均的HARQ重传次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上的HARQ重传次数的均值。
类型4:无线承载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是指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的下行信号质量的值的索引,比如索引为0表示质量最低。其中,信号质量的值可以是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quality,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INR)或CQI的值。
类型5:无线承载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是指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的上行信号的质量的值的索引。
类型6:无线承载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或者平均的发送前的检测失败次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上的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的均值。
示例性地,当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非授权频谱通信时,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在使用非授权频谱进行业务传输之前,需要进行信道接入过程,信道接入成功后方可发送信号。信道接入过程也可以称为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 talk,LBT)过程、先检测后发送过程或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过程。
其中,空闲信道评估可以以信道为粒度进行的,信道可以是指载波上的一段频域资源,例如20MHz。比如,终端设备在载波的某个信道(例如第一信道)上发送信号(例如数据信号)之前,可以先检测第一信道是否空闲,例如检测附近的其它设备是否正在占用第一信道发送信号。
类型7:功率余量报告,是指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每个载波上的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和使用功率的差值信息。其中,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功率余量报告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是由终端设备上报给第二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1)上述类型1至类型7的编号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具体实施中可以灵活调整。(2)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可以包括无线承载的每个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在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辅助信息中,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中的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比如图3a中的载波3和载波4关联的载波。同理,在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辅助信息中,无线承载关联的载波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中的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比如图3a中的载波1和载波2关联的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种可能的数据帧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比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类型为0、1或2的数据帧。参见表1所示,为PDU类型为2的数据帧结构示例。
表1:数据帧结构示例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11
如表1所示,该数据帧中包括PDU类型字段(用于承载数据帧的PDU类型)、PDCP重复指示、辅助信息指示、预留字段(预留字段中包括多个预留比特)、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辅助信息的个数、辅助信息类型、辅助信息的字节个数、辅助信息。下面对数据帧中所包括的信息进行说明。
(1)PDCP重复指示、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
PDCP重复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帧中包括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用于指示建议激活无线承载的PDCP重复功能或者建议不激活无线承载的PDCP重复功能。比如,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可以包括1个比特,该比特的取值为1,表示建议激活无线承载的PDCP重复功能,该比特的取值为0,表示建议不激活无线承载的PDCP重复功能。
(2)辅助信息指示、辅助信息
辅助信息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帧中包括辅助信息,辅助信息包括上述类型1至类型7中的至少一项。
(3)辅助信息的个数、辅助信息类型、辅助信息的字节个数
辅助信息的个数用于指示辅助信息中包括几种类型的辅助信息。
比如,以第二网络设备通过表1所示意的数据帧,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为例,辅助信息可以包括无线承载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即上述类型5),此种情形下,辅助信息的个数为1,辅助信息类型为5,辅助信息的字节个数为1,参见表2所示,为数据帧结构示例。
表2:数据帧结构的又一示例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21
又比如,辅助信息包括上述类型1和类型2,此种情形下,辅助信息的个数为2,辅助信息类型为1和2,每个辅助信息的字节个数为1,参见表3所示。
表3:数据帧结构的又一示例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22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31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传输辅助信息时,所传输的为无线承载级的辅助信息,比如无线承载的平均下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等,从而导致接收到辅助信息的通信设备无法获知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在进行数据传输优化时无法做出最优的决策。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实现传输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从而能够根据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的优化。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第二通信装置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至少一个隧道中包括第一隧道;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承载于第一隧道,第一消息可以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个逻辑信道对应的RLC实体位于第二通信装置。采用该方法,由于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从而能够根据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的优化。
下面分别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将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于图3a所示意的场景为例。该方法可由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执行,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位于图3a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比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或者能够支持第一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位于图3a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比如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图3a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或能够支持第二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为了便于介绍,在下文中,以该方法由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执行为例,也就是,以第一通信装置是第一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是第二网络设备为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
此处,隧道的个数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的个数相同,比如第二网络设备包括2个辅逻辑信道,则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建立2个隧道,分别为隧道1和隧道2。
步骤402,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其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辅助信息。
相应地,在步骤403中,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隧道1或隧道2发送请求消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隧道1或隧道2接收到请求消息后,可以获知该请求消息是请求第一无线承载相关的辅助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辅助信息,可以包括,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或者说,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粒度的无线质量信息。基于该示例,一种可能的实现为,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指示信息1,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请求消息所请求的辅助信息包括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比如,若请求消息中包括指示信息1,则表示请求消息所请求的辅助信息包括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若请求消息中不包括指示信息1,则表示请求消息所请求的辅助信息包括无线承载级的无线质量信息。又比如,指示信息1可以包括1个比特,若该比特的取值为1,则表示请求消息所请求的辅助信息包括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若该比特的取值为0,则表示请求消息所请求的辅助信息包括无线承载级的无线质量信息。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为,请求消息可以为一个新设计的控制帧,该控制帧专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进一步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可以包括,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且位于第二网络设备的辅逻辑信道中无线质量最好的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比如,请求消息可以包括逻辑信道个数(m),表示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线质量最好的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步骤404,第二网络设备根据请求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辅助信息,第一消息可以承载于至少一个隧道中的一个隧道。
相应地,步骤405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第一消息对第一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
其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此处M个逻辑信道可以是指M个辅逻辑信道。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且M个逻辑信道位于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说,M个逻辑信道关联的RLC实体位于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根据请求消息所发送的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所有辅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即M=2。在又一个示例中,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线质量最好的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则M=1;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线质量最好的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则M=m。
示例性地,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2、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指示信息3。下面分别对第一消息可能包括的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1)辅助信息
以M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一逻辑信道为例,第一逻辑的无线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逻辑信道的平均下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第一逻辑信道的平均HARQ失败次数、第一逻辑信道的平均的HARQ重传次数、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第一逻辑信道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个示例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类型的信息:
类型1:逻辑信道的平均下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比如第一逻辑信道的平均下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第一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的下行参考信号质量的均值。
类型2:逻辑信道的平均HARQ失败次数,比如第一逻辑信道的平均HARQ失败次数,在一段时间内第一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上的HARQ传输失败次数的均值。
类型3:逻辑信道的平均的HARQ重传次数,比如第一逻辑信道的平均的HARQ重传次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第一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上的HARQ重传次数的均值。
类型4:逻辑信道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比如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是指第一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的下行信号质量的值的索引。
类型5:逻辑信道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比如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是指第一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的上行信号质量的值的索引。
类型6:逻辑信道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比如第一逻辑信道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第一逻辑信道关联的载波上的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的均值。
类型7:功率余量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类型1至类型7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前文的相关描述,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的类型1至类型6均为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而前文的类型1至类型6均为无线承载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辅助信息中包括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时,为便于第一网络设备区分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三种可能的方式。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①方式1:辅助信息所包括的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可以基于M个逻辑信道的ID排序,比如基于M个逻辑信道的ID从高到低排序或者从低到高排序,下文中以基于M个逻辑信道的ID从低到高排序为例进行描述。其中,逻辑信道的ID可以是指逻辑信道的编号。举个例子,M个逻辑信道包括图3a所示意的逻辑信道3和逻辑信道4,则逻辑信道3的无线质量信息可以位于逻辑信道4的无线质量信息之前。
当采用方式1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隧道中的任一隧道(比如隧道1或隧道2)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从而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②方式2:可以预先设置至少一个隧道与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一一对应,比如隧道1对应逻辑信道3,隧道2对应逻辑信道4。此种情形下,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隧道1发送逻辑信道3的无线质量信息,可以通过隧道2发送逻辑信道4的无线质量信息。
其中,隧道与辅逻辑信道对应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将至少一个隧道按照隧道列表中的顺序或隧道建立时间排序得到隧道序列,以及将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按照逻辑信道的ID排序得到逻辑信道序列,隧道序列中的隧道与逻辑信道序列中的逻辑信道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至少一个隧道与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对应,以便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比如,若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的个数与隧道的个数相等,则至少一个隧道与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可以一一对应;若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的个数小于隧道的个数,则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可以与至少一个隧道中的部分隧道一一对应。举个例子,参见图3a所示,第一网络设备中包括1个辅逻辑信道,即逻辑信道2,则逻辑信道2可以与隧道1对应,或者逻辑信道2可以与隧道2对应。
此外,若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的个数大于隧道的个数,则可以设置一个隧道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逻辑信道。举个例子,第一网络设备包括辅逻辑信道a、辅逻辑信道b和辅逻辑信道c,则辅逻辑信道a、辅逻辑信道b可以对应隧道1,辅逻辑信道c对应隧道2。当第一网络设备通过隧道1发送辅助信息时,辅助信息包括辅逻辑信道a的无线质量信息和辅逻辑信道b的无线质量信息,进一步地,辅逻辑信道a的无线质量信息和辅逻辑信道b的无线质量信息可以基于逻辑信道的ID排序。
③方式3:辅助信息可以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ID。
采用方式3,当第二网络设备需要发送某一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即M=1)时,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隧道中的任一隧道(比如隧道1或隧道2)来发送;当第二网络设备需要发送多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时,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隧道中的任一隧道来发送或者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隧道中的多个隧道来发送。
举个例子,第二网络设备需要发送逻辑信道3和逻辑信道4的无线质量信息,则可以通过隧道1或隧道2来发送辅助信息(辅助信息包括逻辑信道3的ID、逻辑信道3的无线质量信息、逻辑信道4的ID、逻辑信道4的无线质量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隧道1发送辅助信息1(辅助信息1包括逻辑信道3的ID、逻辑信道3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通过隧道2发送辅助信息2(辅助信息2包括逻辑信道4的ID、逻辑信道4的无线质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方式1至方式3仅为三种可能的示例,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能的方式,只要达到让接收端区分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即可。
(2)指示信息2
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第一消息所包括的无线质量信息为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指示信息2也可以称为通道级辅助信息指示。
(3)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以M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一逻辑信道为例,第一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示例性地,第一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可以包括1个比特,若该比特的取值为1,则表示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和/或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若该比特的取值为0,则表示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和/或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4)指示信息3
指示信息3用于指示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指示信息3也可以称为通道级PDCP重复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消息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可能,下面结合示例1和示例2对第一消息的可能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1)示例1
第一消息可以为PDU类型为0、1或2的数据帧。
以第一消息为PDU为2的数据帧为例,此种情形下,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数据帧中可以包括字段1、字段2和字段3,字段1用于承载指示信息2,字段2用于承载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字段3用于承载指示信息3。示例性地,字段1、字段2和字段3可以占用数据帧中的预留比特,比如字段1可以占用1个预留比特,字段3可以占用1个预留比特,字段2占用的比特个数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的个数,比如字段2可以占用3个预留比特。示例性地,第二网络设备的辅逻辑信道可以基于逻辑信道的ID排序,然后与字段2中的比特进行对应;举个例子,第二网络设备的逻辑信道3对应字段2的第1个比特,即第1个比特用于承载逻辑信道3的建议信息,逻辑信道4对应字段2的第2个比特,即第2个比特用于承载逻辑信道4的建议信息,进一步地,第一网络设备在读取数据帧时,可以忽略字段2的第3个比特。
参见表4所示,为承载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的数据帧结构的一种示例。
表4:承载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的数据帧结构示例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71
如表4所示,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当数据帧包括指示信息3,指示数据帧中存在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时,第一网络设备在读取数据帧时,可以忽略或者不考虑数据帧中的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当数据帧中存在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时,若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的值为1(即建议激活无线承载的PDCP重复功能),则第一网络设备在读取数据帧时,可以考虑数据帧中的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若PDCP重复功能激活建议值的为0(即建议不激活无线承载的PDCP重复功能),则第一网络设备在读取数据帧时,可以不再考虑数据帧中的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基于表4所示意的数据帧结构,以辅助信息包括逻辑信道3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和逻辑信道4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为例,当采用上述方式1时,数据帧结构可以参见表5所示。
表5:承载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的数据帧结构又一示例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72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81
基于表4所示意的数据帧结构,以辅助信息包括逻辑信道3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和逻辑信道4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为例,当采用上述方式3时,数据帧结构可以参见表6所示。
表6:承载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的数据帧结构又一示例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82
(2)示例2
第一消息可以为新设计的数据帧,比如第一消息为PDU类型大于2的数据帧。以第一消息为PDU类型为3的数据帧为例,此种情形下,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数据帧中可以包括字段1、字段2和字段3,字段1用于承载指示信息2,字段2用于承载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字段3用于承载指示信息3。示例性地,字段1可以包括1个预留比特,字段3可以包括1个预留比特,字段2包括的比特个数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辅逻辑信道的个数,比如字段2包括3个比特。参见表7所示,为承载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的数据帧结构的一种示例。
表7:承载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的数据帧结构示例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91
基于表7所示意的数据帧结构,以辅助信息包括逻辑信道3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和逻辑信道4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为例,当采用上述方式1时,数据帧结构可以参见表8所示。
表8:承载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的数据帧结构的又一示例
Figure BDA0002383833710000192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消息对第一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消息,激活或者去激活第一无线承载的辅逻辑信道的上行和/或下行重复传输。
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方案,由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从而使得第一网络设备能够根据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的优化。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将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于图3b所示意的场景为例。该方法可由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执行,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位于图3b中的第一DU,比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DU或者能够支持第一DU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位于图3b中的第二DU,比如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图3b中的第二DU或能够支持第二DU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为了便于介绍,在下文中,以该方法由第一DU和第二DU执行为例,也就是,以第一通信装置是第一DU、第二通信装置是第二DU为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第一DU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以及第二DU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
此处,第一DU建立的隧道的个数可以与第一DU中的逻辑信道的个数相同,比如,第一DU中包括2个逻辑信道,则第一DU和CU之间可以建立2个隧道,分别为隧道1和隧道2。
第二DU建立的隧道的个数可以与第二DU中的逻辑信道的个数相同,比如,第二DU中包括2个逻辑信道,则第二DU和CU之间可以建立2个隧道,分别为隧道3和隧道4。
步骤502,CU向第二DU发送请求消息,其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辅助信息,比如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相应地,在步骤503中,第二DU接收请求消息。
示例性地,CU可以主动向第二DU发送请求消息;或者,也可以是第一DU触发CU向第二DU发送请求消息,比如第一DU向CU发送请求消息,进而CU在接收到请求消息后,将请求消息转发给第二DU。其中,第一DU可以通过隧道1或隧道2向CU发送请求消息,CU在接收到请求消息后,可以通过隧道3或隧道4将请求消息转发给第二DU。
步骤504,第二DU根据请求消息向第一DU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且M个逻辑信道位于第二DU,或者说,M个逻辑信道关联的RLC实体位于第二DU。
相应地,步骤505中,第一DU接收来自第二DU的第一消息,并根据第一消息对第一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
示例性地,第二DU可以根据请求消息向CU发送第一消息,进而CU在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将第一消息发送给第一DU。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需要通过CU来将第二DU的第一消息转发给第一DU,因此,为便于第一DU区分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方式1和方式3。
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方案,由于第二DU可以向第一DU发送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从而使得第一DU能够根据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的优化。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需要说明的是:(1)实施例一中主要是以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为例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其实现可以适应性参照实施例一来执行。实施例二中主要是以第二DU向第一DU发送辅助信息为例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DU也可以向第二DU发送辅助信息,其实现可以适应性参照实施例二来执行。
(2)上述侧重描述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差异之处,除差异之处的其它内容,二者可以相互参照。比如,实施例二有关第一消息的内容均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3)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描述的各个流程图(比如图4或图5)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此外,各个流程图中所示意的步骤并非全部是必须执行的步骤,比如图4中的步骤402和步骤403为可选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执行。
(4)上述是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于图3a和图3b所示意的两种场景为例,但并不限于这两种场景,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应性适用于其它可能的场景,比如可以适用于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重复传输的场景。举个例子,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1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承载1进行数据传输,无线承载1被配置为具有重复传输功能,则终端设备1(或终端设备2)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向网络设备上报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以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来激活或去激活无线承载1的逻辑信道。
上述主要从通信装置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6所示,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02和通信单元603。处理单元602用于对装置6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603用于支持装置6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6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1,用于存储装置6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该装置6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也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第二DU、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第二DU中的芯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DU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6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DU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装置600与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603可以用于执行图4的步骤403、步骤404,以及图5中的503、步骤504;处理单元602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1,以及图5中的步骤501。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02用于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至少一个隧道中包括第一隧道;以及,通信单元603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承载于第一隧道,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下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失败次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重传次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功率余量报告,功率余量报告为第二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获取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基于M个逻辑信道的标识ID排序;或者,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隧道对应;或者,第一消息还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中包括第一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为0、1或2,或者,第一消息的PDU类型为大于2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用于接收来自CU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粒度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请求消息用于请求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M个逻辑信道为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的逻辑信道中无线质量最好的逻辑信道。
该装置6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第一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也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第一DU、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第一DU中的芯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DU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6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DU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装置600与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603可以用于执行图4的步骤402、步骤405,以及图5中的502、步骤505;处理单元602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1,以及图5中的步骤501。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3用于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进而,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第一消息,对第一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下行CQI信息;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失败次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重传次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功率余量报告,功率余量报告为第二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获取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基于M个逻辑信道的ID排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的第一隧道对应,第一消息承载于第一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其中,M个逻辑信道中包括第一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建议不激活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消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为0、1或2,或者,第一消息的PDU类型为大于2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用于通过CU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请求消息用于请求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M个逻辑信道为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的逻辑信道中无线质量最好的逻辑信道。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处理器,比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请参考图7,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比如可以为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又比如可以为实施例二中的第一DU或第二DU;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的操作。以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为例,如图7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天线701、射频装置702、基带装置703。天线701与射频装置7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702通过天线70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7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703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702,射频装置702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701发送给终端设备。
基带装置7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70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基带装置703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7032和接口7033,存储元件7032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接口7033用于与射频装置7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以上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703,例如,以上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为基带装置703上的芯片,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也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网络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包括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6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6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能够实现图4或图5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或DU的各个过程。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所述至少一个隧道中包括第一隧道;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承载于所述第一隧道,所述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
其中,所述M个逻辑信道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下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失败次数;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重传次数;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获取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基于所述M个逻辑信道的标识ID排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逻辑信道与所述第一隧道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其中,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包括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
建议激活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
建议激活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建议不激活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
建议不激活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为0、1或2,或者,所述第一消息的PDU类型为大于2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网络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分布单元DU,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DU,所述第一DU和所述第二DU均与集中单元CU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CU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粒度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所述M个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关联的逻辑信道中无线质量最好的逻辑信道。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其中,所述M个逻辑信道与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对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下行CQI信息;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失败次数;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HARQ重传次数;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下行无线质量的索引;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上行无线质量的索引;
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平均空闲信道评估失败次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功率余量报告,所述功率余量报告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获取到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基于所述M个逻辑信道的ID排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逻辑信道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第一隧道对应,所述第一消息承载于所述第一隧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其中,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包括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
建议激活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
建议激活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建议不激活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重复传输;
建议不激活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下行重复传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建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为0、1或2,或者,所述第一消息的PDU类型为大于2的整数。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网络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5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DU,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DU,所述第一DU和所述第二DU均与CU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CU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5或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包括: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所述M个逻辑信道为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关联的逻辑信道中无线质量最好的逻辑信道。
2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为第一无线承载建立至少一个隧道,所述至少一个隧道中包括第一隧道;以及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承载于所述第一隧道,所述第一消息包括M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无线质量信息;其中,所述M个逻辑信道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关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一消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对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进行处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逻辑信道级的无线质量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请求消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第一DU,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位于第二DU,所述第一DU和所述第二DU均与CU连接。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各步骤的单元。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010091368.9A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2599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1368.9A CN113259959A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072542 WO2021159920A1 (zh) 2020-02-13 2021-01-18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1753230.8A EP4087303A4 (en) 2020-02-13 2021-01-18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17/886,526 US20220394787A1 (en) 2020-02-13 2022-08-12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1368.9A CN113259959A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9959A true CN113259959A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19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1368.9A Pending CN113259959A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4787A1 (zh)
EP (1) EP4087303A4 (zh)
CN (1) CN113259959A (zh)
WO (1) WO20211599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03188A (zh) * 2023-04-06 2023-09-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3925A1 (zh) * 2013-07-31 2015-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59946A (zh) * 2016-10-14 2018-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数据复用、解复用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803314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160959A1 (en) * 2018-02-15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packet duplication
US20190349139A1 (en) * 2018-05-10 2019-11-1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acket Duplication Control
WO2019245447A1 (en) * 2018-06-21 2019-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uplication of traffic of a radio bearer over multiple path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817B (zh) * 2009-05-26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无线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TWI628968B (zh) * 2014-03-14 2018-07-01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雙連結系統中觸發功率餘裕回報的方法及其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3925A1 (zh) * 2013-07-31 2015-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59946A (zh) * 2016-10-14 2018-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数据复用、解复用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803314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160959A1 (en) * 2018-02-15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packet duplication
US20190349139A1 (en) * 2018-05-10 2019-11-1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acket Duplication Control
WO2019245447A1 (en) * 2018-06-21 2019-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uplication of traffic of a radio bearer over multiple path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7303A4 (en) 2023-06-21
US20220394787A1 (en) 2022-12-08
WO2021159920A1 (zh) 2021-08-19
EP4087303A1 (en) 2022-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4931B2 (en)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385165B (zh) 重复传输的配置和或激活方法、重复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490054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143692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784928B (zh) 传输定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034848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2022444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091236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8000378A1 (zh) 频带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747516A (zh)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015715A1 (zh)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TW201922021A (zh) 方法、設備、電腦程式產品及電腦程式
EP384345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2058564B2 (en) Data replicatio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chip,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22039478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4017972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9174055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40129979A1 (en) Master nod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4079751A (ja) 通信制御方法、セルラ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チップセット
WO2022228277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09768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40381452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40163767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4451777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7450030B2 (ja) 基地局、基地局の制御方法、及びセルラ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